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PPT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黎加厚
•信息技术
•学生练习、作业、 考试、教学评价
•课后反思与总结
•14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目标之一:
•15
关于教学设计的问题:【沈斌

•为什么上 1.为什么要上这节课?这节课要达到

什么目的?
2.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 3.应用什么媒体?
•怎么上? 4.怎样才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些具体问 题?活动如何展开?
1、设计结构化观察表格
•50
2、设计态度量表(问卷调查)
•51
•知识点
3、设计形成性练习
•学习水平
•题 目 内 容
•什么是浮力? • 施力物体是什么? • 受力方向如何?
•识记
•判断题(对的请打“ • A、 木块在水中上浮时受到力 ,铁钉在水中下沉时没有受到力( ); ••”) B、从井里提水,觉得水桶离开 水后比水桶在水里时重,这是因为水 桶在水里时受到浮力的作用( )。
•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涵义
从转变教师教学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 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 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 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李克 东) •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既是学生的学习对象,又是学生的学 习工具,更是师生交往的教学工具,学生在数 字化的环境中,利用数字化资源,以数字化的 学习方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美国教育技术首席执行官论坛)
(5) 在讨论末尾,应由教师(或学生自己)对整个协作 学习过程作出小结。 通过对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可营造出一种更好的学习 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 。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教学案例-《小小环保员主题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何正确、科学、艺术地使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及让这些技术完美地与课程整合在一起,是我们所讨论的热门话题,应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课堂教学,会使教学课变得更具有效性。

如今天以《小小环保员》主题教学活动为案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分析教材内容: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期,这时对他们进行环保的教育,形成的环境意识、爱护环境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将会影响他们的一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美更是每个家庭所关注焦点,每个家庭选择新房居住时都要选定的干净、美化的环境。

而生活中的垃圾也越来越多,饭店、菜场、各家各户每天不知有多少垃圾被丢弃、污水要排放,如果不能很好的处理,就会看到垃圾满地,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叫人无法忍受,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会是怎样一种心情。

针对这一现状及结合园教学活动,利用多媒教学设计了《我是小小环保员》的主题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欲望,从小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分析学生现状:学生独立性比较强,常常去模仿成人活动,具有一定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善于发现和思考,喜欢亲身体验。

(三)目标定位:活动目标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依据学生的年龄、实际情况等特点,确立了本次活动的能力、知识、情感方面的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操作、探索等发挥学生各种感官能动作用,发展学生想像力、判断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等。

2.让学生初步了解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从中得到快乐。

3.通过本次主题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探索欲望,扩展学生的想象思维。

(四)活动重、难点:1.培养学生从小保护周围环境的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共同保护环境,协助学生建立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活动准备:为了使活动的趣味性、活动性协调统一,寓教育于情境中,特作以下准备。

1、学生课前学会区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学生调查的展示版面。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 ——《爱莲说》的教学...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初中语文教学案例——《爱莲说》的教学设计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东莲花院乡初级中学朱红摘要: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文以语文学科的《爱莲说》一课为例,完整地叙述了教师及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全过程,从而阐明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广大教师能够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益。

关键词:信息技术;知识点的整合;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就是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Learn from IT),教师和学生在它的帮助下分别进行教学和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并以课件或网页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

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

整个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同样,教师通过整合的任务,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信息技术和课程(如英语、数学、语文等)的整合一般都是依据以上的这种模式。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更应着眼于如何培养学生去获取信息,加工信息以及如何从现有的信息中提炼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占为己用的能力。

因此,根据这种模式,我就初中语文的《爱莲说》一课进行了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性研究,希望能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利用学校现有的硬件优势,结合语文教学,充分地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试图去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汇编3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汇编3篇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汇编3篇【篇一】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为期一周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应用》培训结束了,其中让人影响深刻的是如何将白板和微课等等信息技术与学科紧密的融合起来,在今后教学中,我将以这期培训为标榜,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

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一个集成了众多媒体教学功能的实用软件,通过这样一套与硬件捆绑的软件,对于已经制造好的课件,教师可在该产品的批注模式下,对原有的课件可用不同颜色、不同笔型的笔迹进行标注讲解,可以随心所欲的在上面写、画、插入视频剪辑图片,可以改变背景图和颜色,可以进行放大和缩小等等如此众多的功能,在提升教学效率的同时,增加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趣味性。

1.方便教学,有效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在以往用课件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走到主控台前操作计算机,机械地把课件内容展示给学生,教学过程显得不流畅,学生往往不能像预想的那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师精心设计的活动环节中去,课堂教学似乎失去了活力的源头。

而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只需在白板地上点击需要的工具或图标,即可实现所需要的操作,且交互式电子白板自身的界面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书写板书的空白区域,教师可以当黑板使用,顺应了教师的讲课习惯,使得授课很自如。

又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系统与各种软件能很好地兼容,其自带资源库中存放有各学科的图片、活动挂图、音像资料、学科工具等,教师可以灵活方便地引用所需的信息资源和教学软件,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

2.活跃课堂,有利于教学方式多样化以往的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教学资料演示,那种预先设计、高度结构化课件在演示过程中只能进行有限的切换,无法进行更改和标识,学生参与度很低。

而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调用需要的素材,随时在书写、标记和计算机操作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根据需要灵活地进行编辑、组织、展示与控制,使教学的灵活性大大增加,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参与的积极性提高了,参与的方式更加多样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也有利于回归富有活力的课堂。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

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案例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也逐渐借助于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特点,设计一份教学案例,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2.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使用相关的软件和工具进行物理实验和数据处理;- 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学内容本教学案例将以力学和光学为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相关实验进行辅助,包括:- 利用物理模拟软件进行力学实验,分析力学规律和现象;- 利用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光学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图表绘制。

4. 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讨论信息技术在物理学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力学和光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设计,同时介绍相关的模拟软件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

3. 实验操作:学生通过电脑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利用物理模拟软件和数值模拟软件进行实验,同时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处理:学生使用数据处理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绘制相应的曲线图和统计图表。

5. 实验结果展示: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汇报,分享各自的发现和分析,进行讨论交流,从中获取新的思考和见解。

6. 总结归纳: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概括学生的研究成果和收获。

7. 提出挑战:鼓励学生从实验中发现问题和挑战,并鼓励他们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进一步探索和解决。

5. 教学评价为了评价学生在整合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中的研究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实验成绩和实验报告的评分;- 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表现的能力;- 学生对挑战问题的解决能力。

6. 结论信息技术与高中物理课程的整合能够提升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案1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展,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以计算机及网络设施为根底的信息技术介入教育教学的程度快速得以提高。

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很快便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进展的一个热点。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是科学技术中的尖端领域,在信息的猎取、传递、处理和使用等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超强功能,使人的信息器官功能得以大大扩展。

信息技术在教学帮助方面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各个详细学科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更优化,教学效果更显著,就要依据详细教学内容的特点,恰当地运用,充分发挥其优势。

随着经济建立的日益进展,学校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推动下,教育现代化设施不断完善:计算机在学校中的数量渐渐增多,日渐能满意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需要;“校校通”工程逐步推开,我校连上因特网,为信息沟通、资源共享供应了有利条件;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全面实施,为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应用打下了扎实的根底。

信息技术从一门单独的学科渐渐进入学校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

信息技术虽然在不少方面有着强大的效能,但是如何使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之中,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益,转变教学风貌,就成了一个值得讨论的课题。

二、理论思索(一)有关概念的界定1、小学课程:在这里指学校依据上级课程规划而开出的各门学科。

2、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是教师和学生在课程中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促进教学。

主要有三个重点:(1)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恰当地应用信息技术;(2)不仅教师使用,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信息技术;(3)使用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

(二)讨论思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的讨论目的在于探求实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课程教学过程有效整合的规律、策略和方法,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规律,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益。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

202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0篇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一、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是时代趋势,是教师应具备的一项技能(一)多媒体教学增强课堂表现力,是教学改革的需求: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笔者一改以往思想教育课讲道理多易枯燥的特点,运用计算机网络找到相当多的案例视频等生动的素材,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观看,学生像看电影一样从听觉、视觉上充满兴趣地、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学生的课堂专注性大大增强了。

(二)多媒体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视听功能,增强感染力: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课件,这是作为现代教师一项新的能力,越来越被重视。

笔者本人在多媒体教学中十分注重课件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在教学中,设计课件时,注意利用图片、声音、视频、动画对人体各种感官的冲击和刺激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兴趣,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使课堂变成学生精神的丰盛大餐。

(三)多媒体是辅助教学而不应是教学的全部手段:多媒体教学中最主要的媒体,不是计算机,不是图片,不是视频,而是教师本人。

多媒体本身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教学的全部,不然的话就会本末倒置、物极必反。

所以多媒体教室中,演示的屏幕位置不能取代黑板,应该给黑板一个完整的空间,而屏幕应是教学内容的补充,真正符合其“辅助”的作用。

二、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一)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利用信息技术的多样性、新颖性、艺术性、直观性等特点,以及灵活多变的使用方法,可以使学生对原本觉得枯燥、难懂、抽象的问题感到生动、有趣和具体,从而爱学、乐学,有利于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学习过程的愉快。

(二)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引起学生对学习问题观察的兴趣和注意;能够增大观察的可见度和清晰度;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能够突出观察对象的重点和本质特征,提高观察效率;还可以对观察对象有目的地进行选择、剪辑,使之更集中、更典型,因而更有代表性,往往可以使学生获得比在现场观察还要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培训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融合培训
互动式教学模式能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 学质量。
互动环节设置原则和方法
互动环节设置应遵循针对性、 趣味性、启发性和层次性原则 ,确保互动内容与教学目标紧 密相连。
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提问抢答等多种互动形式,增 加学生参与度和课堂活力。
教师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 点,合理设计互动环节,确保 互动效果达到最佳。
01
02
03
网络通信基础
介绍TCP/IP协议、HTTP 协议、DNS等网络通信基 础知识。
无线网络技术
包括Wi-Fi、蓝牙、 4G/5G等无线通信技术原 理及应用场景。
网络安全与防护
讲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 、常见网络攻击手段及防 护措施。
多媒体教学设备使用方法
投影仪使程与信息技术深度融 合
培训促进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深度融合,参训 教师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 现教学创新。
教育资源开发与共享
通过培训,参训教师掌握了教育资源开发与 共享的方法,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 质量。
存在问题分析及改进建议
01
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 用水平有待提高
针对部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的问题,建议加强基础技能培训,提 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
例如,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网络学习平台等, 为学生提供丰富、生动的语文学习材料,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语文教学创新
例如,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微课、翻转课堂等 ,创新语文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
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深度整合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信息素养教育,培养学 生的信息检索、筛选、整合和表达能力。
学科课程需求变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本模块我们将一起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内涵,并通过案例研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常见表现方式和问题误区,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框架和各种有效性方法,及了解主题单元的综合特性,并用思维导图创建主题单元的设计框架。

模块二主要研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问题。

包括两个活动:一、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二、探究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性的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课程有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看信息技术怎样与这四个要素发生关系。

首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不同模式的划分与课程的四要素(目标、内容、过程、评价)有很大关系。

每个要素都需要考虑两个端点:非常封闭和非常开放。

目标。

从宏观上讲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影响了目标,课程改革是为了适应这样的变化。

但对于普通的教师来说课程计划是国家审定的,所以从教师的操作层面来讲,目标没有很大的变化。

内容。

从原来的单媒体到现在的多媒体;从原来固定的内容到现在开放性的内容,信息技术对内容有了很大的影响。

活动。

过去比较单调,学生多用纸笔,但现在更多地运用信息化工具,比如信息检索工具、计算工具、交流工具。

评价。

信息技术也带来了很多变化,比如题库、电子档案袋等等。

其次是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学习实际上是套路的学习,学会后与自己的教学融为一体,自然形成自己的套路,不要拘泥于某种教学模式。

图3-2中的曲线代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而目标、内容、活动过程和评价的封闭程度与开放程度各不相同。

所以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只要在这四个维度上进行调节,就能创造出无数的教学模式。

活动二研究的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的案例,通过案例提高学员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有效方法的选择能力。

这就是典型的“以例释理”的编排方法.通过初级阶段的学习,许多老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并不陌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中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定义为: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pptx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pptx

有效监控与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巡视课堂、观察学 生表现等方式有效监控学生的学 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多元化评价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 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作业、 测验、项目报告等,同时注重过 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
THANKS
信息化教学设计课件pptx
目录
•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与方法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施步骤与策略
目录
•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教师角色与素养
提升
0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 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学习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习者,帮助 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 步程度,激励学习者继续努力。
05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资源开 发与利用
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01
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筛选与整合
从海量的网络课程资源中,筛选出优质、适合的资源,并进行分类、整
合,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资源。
02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 的过程,强调学习的社会性、情
境性和协作性。
教学理论
01
02
03
传递-接受式教学
以教师为中心,通过讲解、 演示等方式将知识传递给 学生。
自主-探究式教学
以学生为中心,通过问题 引导、自主探究等方式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
合作-互动式教学
强调师生、生生之间的合 作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 的参与和合作。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编写教学设计方案..PPT课件

重“教”轻“学” 忽视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
第25页/共102页
查看案例>>
——建构主义
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学生的“学”
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对创新 精神培养大有好处
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第26页/共102页
查看案例>>
——主导-主体
以以 教学 为为 主主 “学教并重”的教学思想-双主教学
结合上两者的优点,取 长补短
模块概述
本模块的真实任务是制定出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这是整个培训课程的核心任务之 一,也是后续媒体选择、教学课件设计与开发的基础。
写教案
第1页/共102页
本模块在全书中的位置
模块2:编写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策略的熟悉信息化资源 模块5:信息化资源的收集与处理
么”和“教学设计的作用”中的材料 2.进一步补充您的想法到书本18页空白处
第6页/共102页
回答什么是教学设计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概念与作用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 “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 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 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 计划的过程。”
学习情境设计 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的设计
模块6:信息化资源的集成与开发
教学评价设计
模块7:形成教学设计成果 模块8:教学设计的实施与评价反思
第2页/共102页
期望的学习成果
• 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第3页/共102页
模块的活动结构
• 活动1:了解教学设计 • 活动2: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 • 活动3:编写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方案 • 活动4:分享与修改教学设计方案 • 活动5:填写评价量表

信息化教学设计(共33张PPT)

信息化教学设计(共33张PPT)

学。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共享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政策的推动,未来信息化教学资源将得到更加丰富 和多样化的开发,实现更加广泛的共享。
信息化教学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未来,信息化教学将更加紧密地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形成深度融合的 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
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和提升。
等。
开发制作阶段
课件制作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制作符合教学需 求的课件,包括PPT、Flash等。
教学资源开发
开发和整合所需的教学资源,如视频 、音频、图片等。
网络教学环境搭建
搭建支持网络教学的平台和环境,如 在线课程网站、虚拟实验室等。
技术测试与修改
对教学课件和资源进行测试,确保其 技术可行性和教学效果,并根据反馈 进行修改。
应用实施阶段
课前准备
发布课程通知、教学大纲和预习资料,帮助 学习者做好学习准备。
课后辅导
提供课后作业、在线答疑和辅导服务,帮助 学习者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课堂教学
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资源,开展丰富多样 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管理
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管理,确保教学质量和 效果。
评价反馈阶段
教学评价
反馈与改进
03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模式与 方法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
教师为中心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 作用,负责设计、组织和实施教
学活动。
系统化设计
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强调对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和教学评价等进行系统化设计。
传递-接受式
该模式通常采用传递-接受式的 教学方式,即教师将知识传递给 学生,学生通过听讲、练习等方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复习资料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三大理论基础:1、构建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概念:学习是知识的建构、是意义的制定,学习是原有经验的迁移。

建构主义强调:世界是客观的,但人的认识主观的,人对于世界的解释是依赖个人经验的。

1、学习者为中心2、学习环境中的基本要素:情境、协作、会话、资源几点共识: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强调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学习过程包括两方面的建构:旧知识的改组和重构,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学习既是个别化行为,又是社会性行为,学习需要交流和合作强调学习的情境性,重视教学过程对情境的创设强调资源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如何发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

“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

教师如何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帮助者?(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2、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3、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提出适当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

2、多元智能理论1. 有关智力与智能传统的智力观: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解答智力测验题(IQ)的能力或善于应试学习能力倾向测验(SAT)的能力加德纳的智力定义: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方式存在八大智能1、自然观察智能: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ppt课件

《信息化教学设计》ppt课件

分析学习者的起点水平
了解学习者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确定 教学的起点。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风格
了解学习者的认知风格、学习偏好和习惯, 以便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
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了解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和目标,激发学习 者的内在动力。
学习内容分析
分析学习内容的类型和结构
确定学习内容的性质、范围和深度,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在线学习、远程教学和互动交流,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 供更加灵活的学习方式。
远程教学设计流程
确定教学目标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网络技术和教学平台,设计在线课程和学习资源,组 织学生进行在线学习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成功案例分享
介绍一些成功运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教学设计的案例,如某高校利用在线课程平台开设 跨学科的通识教育课程,吸引了大量学生选修。
发展历程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到计算机辅助学习(CAL),再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 合(IITC),最终演变为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1 2
适应信息时代发展需求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其适应信息社会的能力 。
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变革。
3
提升教学效果
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 进知识内化。
05
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技术 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图文声像并茂
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文本、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集成于 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交互性强
多媒体技术能够实现人机交互,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 动性和参与性。
信息量大
多媒体技术能够存储和传输大量的信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

课程整合案例-课程整合案例

课程整合案例-课程整合案例

课程整合案例-课程整合案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案例(张宏) “搜索技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案例南京市第一中学张宏地址:南京市府西街14号,邮编:210001,电话:(025)2344526E-mail:;信息技术课程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相比已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它要求学生不仅仅是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生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

达到此目的最好方法就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广泛运用在各学科的教学中。

作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师,更应该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优势,有效地实施课程整合的教学目标。

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和内涵有深刻的理解。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不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而是高层次上的主动适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强调一种高度的和谐与自然,最终目标在于改善学生的学习,革新传统的教学与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构筑面向未来社会的学习文化。

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切入点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突破口,而切入点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科教学的特点。

选好了切入点,才能实现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

本节课以“搜索技巧”作为课程整合的切入点,采用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在完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教学案例如下。

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搜索信息过程中掌握常用的搜索技巧。

2. 充分认识到搜索技巧在搜索信息过程中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网络这个有力的工具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路1.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的目的之一: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通用9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 、使用信息技术,解决过去存在的、在各学科教学中难以实现的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

2、通过整合、真正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

从而使素质教育在教学中得到突破性的进展。

3、提高教师应用媒体的教学水平,能够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及学习方式变革。

二、教学内容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配备录音机、录像机、光盘等声像资料,配备适量的幻灯机、投影仪、电视机、收录机、录像机、计算机及其他辅助器材,这对教学的现代化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即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寺征的学习方式。

而我们应用现代技术所编制的多媒体课件就能够很好地来体现新课程的一些理念,即应用现代技术能够促进我们的课改顺利进行,为我们的课改提供一个平台。

在教学中,将教师讲授的内容与多媒体计算机的形象化处理相结合,使教师的讲授与多媒体的演示融为一体,将教学中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三、教学活动以网络版的《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课件为例来说明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的影响。

该课件为存储于WWW服务器上集文本、声音、图像、录像、动画于一体,用HTML和Java语言编写的超媒体教学软件。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教案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教案

幼儿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培训教案I. 简介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了提高幼儿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本教案旨在为幼儿教师提供培训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到日常教学中。

II. 培训目标通过本培训,预期幼儿教师能够:1. 熟悉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2. 了解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3. 掌握如何整合信息技术资源到幼儿教学中,增强教学效果;4. 能够设计并实施结合信息技术的活动。

III. 培训内容1. 引入(15分钟)为了激发学习兴趣,幼儿教师将参与一个小游戏,通过该游戏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介绍(30分钟)通过PPT演示,介绍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包括:- 互动白板软件- 幼儿教育软件和应用程序- 在线教育资源平台- 虚拟现实技术等3.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45分钟)探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和应用场景,包括:- 提供多媒体学习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利用互动白板进行课堂互动和教学展示;- 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 引入虚拟现实技术,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等。

4. 课程整合能力培养(60分钟)幼儿教师将参与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以培养他们将信息技术整合到课程中的能力。

包括以下要点:- 选择适合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与课程目标相匹配;- 制定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策略;- 设计兼顾幼儿发展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活动;- 评估整合信息技术后的教学效果。

IV. 实践活动(45分钟)幼儿教师将根据所学知识和技能,设计并实施一堂结合信息技术的幼儿教学活动。

在活动中,教师需要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观察幼儿的反应并记录下来。

V. 结束语(15分钟)回顾本次培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幼儿教师积极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

VI. 培训评估1. 参与度评估:观察幼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反馈情况;2. 成果评估:要求幼儿教师提交设计好的教学活动方案,并评估其整合信息技术的效果。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PPT课件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PPT课件
整合的定义
整合 就是优化一个系统内各要 素的整体协调,互相作用,使系统 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教育的整合观
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 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 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教和学方式转 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拓宽应用的途 径,关注信息技术的规模质量效益
整合相关概念知识
问题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理解 识记 目标
范 型实例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过程分析 归纳总结
3。目标分析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演示课件
重点质疑
讨论 练习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评价分析
重庆巫山中学高中数学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教材简析
说教材 该课在教材中出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法
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说学法
导入新课 比较分析法 讨论分析法
说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讲练`结合法
学习新课
双基目标 思想目标 审美目标
课堂练习
板书与总结
重庆市计算机职业高中语文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知识教学要求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要求
实证论
充满发现和定论的科学
信息化教育(课程)
以对话为模式,改变了参与对话者和所讨论内容的性质
人文合理性
讲求个人发展
从全球观念出发
通则概说
双向互相作用 折衷的倾向 复合性
信息化 教育(课
即席发挥 多元并进
程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3/2
4
教学设计的一般模式
海涅克( R. Heinich,2019)等人提出了ASSURE教学系统 设计模式: A(Analyze learner)分析学习者特征;
S(State objectives)阐明学习目标;
S(Select method, media and materials)选择方法、媒体与材料; U(Utilize media an materials)运用媒体与材料; R(Require learner participation)激发学习者参与; E(Evaluate and revise)评估与修正。
2019/3/2
13
ASSURE教学设计模板
2019/3/2
14
影子——Shadow

2019/3/2
15
信息化教学设计——Intel未来教育
“Intel未来教育”(Intel Teach to the Future)是一个大型的国际合作性教师培训项 目,其实质之一就是使教师知道如何进行“把 计算机应用到课程中去”的教学设计,即信息 化教学的设计。
设计、实施
研讨、设计
19
案例列表
序号 1 2 3 4 5 6 课程名称 台球桌上的数学 鸟类 步伐之歌——进行曲 俗世奇人 三角函数的图像 We love animals 学科 数学 科学/生物 音乐 语文 数学 英语 学段 高中 初中 小学 高中 初中 小学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 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 张敏霞 zhangminxia01163
2019年3月.云浮培训
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亦称教学系统设计,是运用系 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 决问题的策略方案、实行解决方案、评价解决 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
依据所指定的阅读教材,比较两个文明世界的文化, 条件 行为 (全班同学)至少各举出5个特点。 对象 程度
2019/3/2 7
运用ABCD法编写教学目标时要注意: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必须是学习者,而不能是 教师;
教学目标必须用教学活动的结果而不能用教学 活动的过程或手段来描述;
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是具体的(可观察和 可测量的),而不能是抽象的。
10
U:运用媒体与材料(5Ps)
预览材料(Preview the material):教师预览材料,查看材料是否 适合学习对象和教学目标。
确定材料应用计划(Prepare the material):指定用来支持教学活 动的媒体和材料。 考虑环境因素(Prepare the environment):环境对媒体和材料的 使用效果有直接的影响。 为学习者考虑(Prepare the learners):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可大 致介绍媒体和材料,说明与学习内容关系,提醒集中注意力的收益, 提示必须注意的特定内容。 提供学习经验(Provide the learning experience):控制和引导学习 者注意力,帮助学习者形成探索主题、讨论内容。
2019/3/2
11
R:激发学习者参与
学习者参与程度与水平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 最有效的学习环境是需要学习者积极参与和亲 自操作的学习活动。 学习者参与的形式:练习新内容、求解问题、 预演、创作等。
及时的反馈(如:讨论、测验、练习等)有益 于激发学习者的参与。
2019/3/2
12
E:评估与修正
用测验、实地测试的方法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成 效。 用交谈、询问、问卷的方法评价教学媒体与教 学方法。 对评价数据和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 及时修正,以便新的循环。
2019/3/2
5
A:分析学习者特征
学习者一般特征:年龄、生活经验、个人对学习的期望、 工作经历等。不涉及教学内容,但关系到教学水平。 学习者已有能力水平:已经掌握的和缺乏的(包括学生 的信息素养)。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内容。 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知觉偏好(听觉型、视觉型、运动 型)、信息处理习惯(具体序列型、具体随机型、抽样 序列型、抽样随机型)、动机因素(外部控制、内部控 制、焦虑水平)、生理因素(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环 境条件)等。
2019/3/2
16
“Intel 未来教育”教学设计的过程模式
2019/3/2
17
建立教学项目文件夹
教师应先创建一个统一结构的教学项目文件夹,这 样可以对教学设计工作中产生的文档方便地进行组织管 理,使教学设计工作标准化。
2019/3/2
单元计划
18
案例观摩、研讨
讨论、观点碰撞 案例观摩
2019/3/2
2019/3/2 9
S:选择方法、媒体与材料
选择方法:不同教学阶段,为实现不同目标, 而采取不同教学方法(模拟法、演示法、操练 法等)。 选择媒体:可根据教学情境、学习者特点、教 学目标特性以及媒体本身的特性来选择。 选择相应材料:选择有效的材料、对可利用的 材料进行修正、设计制作新材料。
2019/3/2
2019/3/2
6
S:阐明学习目标(ABCD)
A(Audience)对象:教学对象。有时可省略。 B(Behavior)行为:学习者行为。用具体和可观察 到的动词说明要求学习者达到的行为。 C(Condition)条件:学习和评价的条件。影响学习 者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 D(Degree)程度:学习效果的最低水准,包括完成 行为的时间限制、准确性和成功特征。
2019/3/2
2
你在日常教学中是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的? 你的教学设计包括哪几部分?
2019/3/2
3
请阅读培训教材“信息化教学设计案例一:PEP
Primary English Book1-Unit 4 We love animals” 时间:10分钟
你的教学设计与邱老师的有何不同?
她的特别之处在哪里?
2019/3/2
8
以下哪个是合理的教学目标?
例1:学生应受到观察的训练。 例2:使用情景讲解“Excuse me”和“I am Sorry”的 用法及意义。 例3:提供不同场景让学生练习这两种表达法。 例4: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指出英语句子中的成 分。 新课程倡导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维目标的设置、整合与实现”请课后学习阅读 材料七、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