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
输血流程及操作方法
输血流程及操作方法
1.输血前,医护人员需严格检查血制品的外观,包括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以及血液颜色是否正常。
同时,核对病人的ABO、Rh血型,以及血袋的号码、血类和血量等,确保所有信息准确无误。
2.输血时,医护人员应到患者床前核对床位号、患者的姓名、血型等。
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在输血过程中,应遵循先慢后快的原则,输血开始前15分钟要慢,每分钟约20滴,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3.在输血前、输血中和输血后,医护人员都需要按照规定对血液进行核对和检查,确保输血的正确性和安全性。
4.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应记录输注的血液品种、血型、血量、惟一性献血编号、开始输注时间和完成输注时间,并由操作者签名。
同时,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入病历,以便日后查阅。
需要注意的是,输血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防止感染。
同时,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此外,输血时要遵循独立通道原则,不能同时加入任何药物输用。
输血
2.速度
成人:< 40∼50滴/分 老人、心脏病人: 15∼20滴/分 小儿: 5∼姓名、血型、 交叉 检查:血液颜色、血袋是否漏 配伍:除生理盐水外,不可向全血、 浓缩红细胞内加入任何药物 操作:无菌操作技术 观察:有无不良反应:T、P、Bp及 尿色,输毕留血袋2小时
(二)冰冻血浆
将普通血浆置于-30℃~-20℃保存称 为冰冻血浆 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 FFP) 普通冰冻血浆(frozen plasma,FP) 冷沉淀(cryoprecipitate,Cryo)
1.新鲜冰冻血浆 是全血采集后3小时内分离并立即置 于-30℃~-20℃保存的血浆 • 含有全部凝血因子 (Ⅷ因子和V因 子及部分纤维蛋白原 ) • 适用于血友病或Ⅷ因子和V因子缺乏 引起的出血
六、出血倾向
1.原因:
大量快速输入库存血造成患者体内血小 板和各种凝血因子紊乱及血钙降低
2.症状:
术野广泛渗血,皮肤黏膜出血点、紫斑, 牙龈出血,鼻出血或血尿
3.治疗:
⑴明确出血原因:可查血小板等 ⑵补充缺乏的凝血物质 ⑶止血药物的应用 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4.预防:
大量输血中适量补充新鲜血,输库存血 800ml补充新鲜血200ml
2.症状:
轻者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等; 严重者输入后立刻发生反应,咳嗽、 呼吸困难、面潮红、腹痛、腹泻、 神志不清、休克等
3.治疗:
⑴抗组胺药:苯海拉明 25mg po ⑵终止输血,立即皮下注射1:1000 肾上腺素0.5-1.0ml,地米5-10mg 静滴,氢考50-100mg静滴 ⑶如有休克,积极抗休克治疗 ⑷气管插管或切开,以防窒息
• 他1909年提出ABO系统,并于1930获 得诺贝尔奖。 • 他还发现了MN、P、Rh等许多血型, 对人类血型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赢得了“血型之父”的誉称。
输血的注意事项
2)维持静脉输液通道; 3)保护肾脏:口服或静滴碳酸氢钠;双 侧腰部封闭,热水袋敷双侧肾区;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尿量; 5)抗休克治疗。
(四)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
❖ 1、原因:输血速度过快,量过大 ❖ 2、症状
突然出现R困难、气促、咳、咯粉红色泡 沫痰。两肺闻湿罗音 ❖ 3、护理
1、原因 过敏体质 血含致敏物质 多次输血
2、症状:(输完前出现) 轻度(较常见)皮肤瘙痒、寻麻疹 中度 血管N性水肿、喉头水肿、 重度 过敏性休克
3、护理
(1)发生过敏时,轻者减速观察,重者立 即停止输血;
(2)出现呼吸困难时与氧气吸入,喉头水 肿时与气管插管或切开;如发生过敏性休 克,及时抗休克治疗;
水;
❖ 5、血袋内不得加入溶液和药物,如钙剂、酸性或 碱性药物、高渗或低渗溶液,以防血液变质;
❖ 6、输血过程中,听取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有无输 血反应,若发生严重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 留输液管道,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留余血备
三、输血反应和护理
1、发热反应 2、溶血反应 (最严重反应) 3、过敏反应(较常见) 4、循环负荷过重反应 5、大量输血后反应 (24h内输血量) 6、其他
(五)其它输血反应
❖ 1.空气栓塞 ❖ 2.细菌污染 ❖ 3.输血传染病:肝炎、HIV
与静脉输液法的区别
❖ 1.先输少量生理盐水; ❖ 2.开始15min速度不超过20滴/分; ❖ 3.两袋之间须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 4.输血结束时,再输入少量生理盐水; ❖ 5.血袋内不得加入溶液和药物; ❖ 6.血液从血库取出后应在半小时内输入; ❖ 7.200-300ml血液要求在3-4h内输完
输血相关知识ppt课件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穿刺、采血、输血等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 发生。
观察并记录输血过程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需密切观察患 者的反应,如出现发热、寒战、皮疹等 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医生
及时处理。
记录输血的开始时间、结束时间、输血 量、患者反应等信息,以便后续分析和
控制输血速度和量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耐受能力,控制输血速度和量,避免加重免疫 紊乱。
免疫治疗
在输血同时,针对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进行免疫治疗,如使用免疫抑 制剂、糖皮质激素等,以减轻免疫反应对输血的影响。
06 输血后观察与记 录要求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监测体温
输血后定时测量体温,观察是否有发热反应。
输血作用
在医疗救治中,输血是抢救危重患者疾 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某些疾病如急 性大量失血、严重贫血、血液病等具有 显著疗效。
血液成分与功能
红细胞
白细胞
携带氧气至全身各组织, 同时将二氧化碳带回肺
部排出体外。
抵御感染,参与免疫反 应。
血小板
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
血浆
含有水分、蛋白质、电 解质和激素等,维持内
围手术期患者合理用血建议
术前评估
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病情、 手术方式和可能出血量,制定合 理用血计划。
术中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术中出血情况,及时 调整输血策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术后处理
根据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时补充 血容量和营养支持,促进伤口愈合。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用血策略
选择合适血液制品
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应选择洗涤红细胞、去白细胞血液制品 等,以减少输血相关免疫反应。
输血
输血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高佃军一、输血的作用(一)作为替代性治疗,可直接挽救病人生命。
(二)改善循环。
(三)增加携氧能力。
(四)提高血浆蛋白。
(五)增进免疫力。
(六)凝血功能。
二、适应证(一)大量失血:输血的主要指征1. 当失血量达总血容量的 10%~20% 时,可根据临床表现,输入适量晶体液、胶体液或血浆代用品。
2. 当失血量达到或超过总血容量的 20% ( 1,000ml )时,除输入晶体或胶体液补充血容量外,还应输入浓缩红细胞以提高携氧能力。
3. 失血量在 30% 以下时,不输全血;超过 30% 时,可输全血与浓缩红细胞各半。
4. 当失血量超过 50% 且大量输入库存血时,还应及时发现某些特殊成分如白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因子的缺乏,并给予补充。
(二)严重感染1. 全身性严重感染包括烧伤脓毒症。
2. 输血有助于纠正营养缺乏状况,增加病人的抗感染能力。
(三)严重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四)凝血异常包括各种凝血因子的缺乏,先天性的凝血因子缺乏,和继发性的,后天性的凝血因子缺乏。
三、并发症(一)发热反应: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之一。
1. 原因:免疫反应、致热原引起、细菌污染和溶血所致。
2. 表现( 1 )常发生在输血中或输血后 15 分钟 ~2 小时内。
( 2 )表现为寒战、发热,体温高达 39 ~ 40 ℃。
3. 处理方法( 1 )停止输血。
( 2 )保温。
( 3 )肌肉注射异丙嗪或哌替啶。
( 4 )体温过高时行降温处理。
4. 预防方法( 1 )输血器具严格消毒,消除致热源。
( 2 )对多次输血或经产妇病人应输注不含白细胞和血小板的血制剂。
(二)过敏反应1. 概述( 1 )具有过敏体质的人,对血液中相应的蛋白类物质过敏。
( 2 )具有过敏体质的供血者的某种抗体可随输血传给受血者,使受血者在短期内对供血者所敏感的某些物质也发生过敏。
( 3 )病人因多次输注血浆制品,体内产生多种抗血清免疫球蛋白抗体。
2. 处理方法( 1 )应用抗过敏药物 , 如苯海拉明口服或异丙嗪肌肉注射。
输 血
20
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
输血25~50ml后,出现头痛腰背酸痛、寒颤、高热、胸 闷、呼吸急促、心前区紧迫、血压下降和休克; 全麻中出现不明原因的广泛渗血,血压下降,应想到溶 血反应的可能; 随之出现血红蛋白尿、溶血性黄疸,DIC,异常出血、 可急性肾衰致死; 延迟性溶血反应 输血后7-14天,发热、贫血、黄疸、 血红蛋白尿。
预防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按无菌要求采血、贮血、和输血; 输血前要检查血液,发现颜色改变、透明度变浊或产气增多时 不得使用。
25
循环超负荷
临床表现 常见于心功能低下、老年、幼儿或低蛋白血 症病人,由于输注的速度过快、量过多而引起的急性心 衰和肺水肿。输血中或输血后突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 发绀或咳粉红色泡沫痰,有颈静脉怒张、静脉压升高, 肺内可闻及大量湿罗音。 治疗 立即停止输血,吸氧,使用强心剂、利尿剂以除 去过多的体液。 预防 对有心功能低下者要严格控制输血速度和输血量, 严重贫血者以输注浓缩红细胞为宜。
38
冷沉淀
冷沉淀制备 新鲜血浆 -50℃速冻 新鲜冰冻血浆 4℃
冷沉淀储藏在-18℃以下,在37℃溶解后要立 即使用,供者的ABO血型必须与受者的相同或 相容。若供者血浆中有高凝度的抗-A和抗-B, 就必须ABO同型输注
融化后 离心,移去冷上清
冷沉淀
39
冷沉淀的特点
4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为1个单位, 200ml全血分离的血浆制成的冷沉淀为0.5个单位 该制品主要含有5种成分
18
溶血反应
是输血及其严重的并发症,是输血后受血者体内红细胞 发生非生理性破坏的一种输血反应,死亡率高达20%60%)
19
溶血反应的原因
输血
常用血制品分类
• 全血 • 红细胞类制剂:红细胞悬液、浓缩红、洗涤 红、少白红、年轻红、辐照红等 • 血小板:机采、手工分离 • 血浆制品:新鲜冰冻血浆、普通冷冻血浆、 病毒灭活血浆、冷沉淀 • 血浆蛋白制品:人白蛋白、浓缩凝血因子Ⅷ 制品、浓缩Ⅸ因子制品/凝血酶原复合物浓缩 剂、纤维蛋白原、丙种球蛋白
洗涤红细胞WRC
少白细胞的红细胞LPRC
• 制备:用红细胞型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制备, 白细胞去除率99%以上。 • 应用: 由于输血产生白细胞抗体,引起发 热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 防止产生白细 胞抗体的输血(如器官移植的患者)。
冰冻红细胞FTRC
• 红细胞加入甘油保护剂,置 -80℃ 冰箱保存 ,有效期 10 年,输前解冻,洗去甘油,加 入100ml无菌生理盐水或红细胞添加剂或原 血浆。白细胞去除率> 98% ,血浆去除> 99%,红细胞回收>80%。 • 适应症:⑴特殊稀有血型的血液供应,如 Rh 阴性血液。⑵血液中含有多种红细胞抗 体致配血困难,进行自身输血者。⑶为预 防输血传播疾病开展自身输血者。
手工采血小板PC-1
• 400ml全血中分离2U血小板,含5.0×1010PLT 容量40~50ml • 缺点:需多个单位的血小板才能达有效治 疗量,不良反应风险大 • 手工采PLT:1U=2-2.4×1010 机采PLT:1U=2.5×1011
机器单采血小板PC-2
• 用血液成分分离机单采技术,从单一献血 者循环血液采集,每个治疗量PC≥2.5×1011 (相当于10个献血员每人献200ml血液分离 的PC量)。180-200ml/袋 • 优点:从单个供血者血液循环中采集,对 需多次或长时间输用PC者降低发生HLA同种 免疫反应和输血传染病的风险。
普通冰冻血浆(FP)
输血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输血的原理及临床应用1. 输血的原理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成分从一个人(供者)转输给另一个人(受者)的过程。
它基于以下原理:1.1 血型分类输血前需要对供者和受者进行血型鉴定,主要包括ABO血型和Rh血型。
ABO血型分类包括A型、B型、AB型和O型,Rh血型分类包括Rh阳性和Rh阴性。
在输血过程中,供者与受者之间的血型必须相容,否则会引发严重的免疫反应。
1.2 免疫反应对于不相容的输血,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抗体反应,导致溶血和其他不良反应。
溶血是指供者和受者之间的血液发生反应,导致红细胞破裂并释放血红蛋白。
该反应会引起发热、寒战、黄疸和肾功能损伤等症状。
1.3 净化血液输血可以通过净化受者的血液来改善其生理状态。
例如,对于贫血患者,输注红细胞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和氧合能力。
对于失血性休克患者,输注血浆可以恢复循环血容量。
此外,通过输血可以进行血浆蛋白的补充,以维持体内的正常代谢和免疫功能。
2. 输血的临床应用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输血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输血的临床应用情况:2.1 救治疾病和创伤输血常用于治疗严重贫血、失血性休克和外伤的患者。
在这些情况下,输血可以迅速补充体内的血液,提高循环血容量,恢复组织的氧供应。
对于重度贫血患者,输血可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减轻贫血症状,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2 手术过程中的输血大型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大量的输血来补充失血。
手术期间输血可以维持患者的血容量稳定,防止术中术后凝血功能失调和低血压等情况发生。
对于手术患者,根据其体内的血液流失程度和失血性休克的危险程度,医生会计算出合适的输血量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2.3 免疫功能调节输血还可以用于调节免疫功能。
例如,在某些自身免疫疾病中,输注血液中的特定免疫制剂可以帮助调节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或延缓疾病进展。
此外,对于某些癌症和免疫缺陷倾向的患者,输注血液中的免疫制剂可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输血的原则
输血的原则输血的原则是指在临床上进行输血时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定和要求。
输血是一项涉及到病人生命安全的医疗技术,正确的输血原则能够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对输血的原则进行详细阐述,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关知识。
输血作为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在病人手术、创伤、贫血等情况下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由于输血涉及到病人之间的血液接触,因此需要非常谨慎地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输血原则,供读者参考。
首先,输血的原则之一是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在进行输血前,应先进行详细的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患者的输血适应症和输血反应风险。
同时,应确保输血血液的质量合格,遵循严格的血液采集、保存和处理流程,以防止输血所带来的各类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
其次,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输血成分也是输血的原则之一。
常见的输血成分包括红细胞悬液、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悬液等。
在选择输血成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血液学指标、病情和相关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以确保输血的效果。
另外,输血的原则还包括遵循输血指征。
输血指征是指在一系列临床评估和实验室检查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输血适应症,确定输血的必要性和紧急程度。
临床上常见的输血指征包括贫血、出血、失血性休克等。
在确定输血指征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和全身代偿能力,以科学合理地确定输血的时间、数量和速度。
此外,输血的原则还包括正确评估输血反应的发生风险。
输血反应是指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
为了降低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应在输血前进行全面的预防性评估,例如对患者的输血史、过敏史和既往输血反应等进行详细了解,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最后,进行输血时,需要遵循适当的输血速度和输血量原则。
输血速度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输血指征进行调整,过快的输血速度可能会导致输血反应的发生,而过慢的输血速度则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效果。
输血的注意事项
输血的注意事项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技术,可用于治疗众多疾病和状况。
然而,虽然输血是安全有效的,但有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需要遵守,以确保输血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一些关于输血的注意事项。
首先,确保血液源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在输血前,医务人员应仔细检查血袋上的标签,并核对是否与患者身份一致。
此外,检查血袋的正常密封条件和到期日期也是必不可少的。
这些步骤都是为了保证输血的血液来源是安全合规的。
其次,注意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输血前的准备。
在输血前,医务人员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输血相关的过敏反应,如输血过敏或输血反应等。
如果患者有过敏史,医务人员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例如进行预先皮试,或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输血血液制品。
此外,输血前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以确保血液配型和交叉配型的准确性。
第三,输血过程中的监测和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
当输血开始后,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
如果出现任何异常,如过敏反应、心力衰竭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相应的抢救措施。
此外,在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还应周期性地检查患者的血常规,以确定输血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另外,关于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也需要严格遵守。
一般来说,输血适用于因大量出血、贫血等原因导致的低血容量和低血红蛋白的情况。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适合接受输血,特别是对于有某些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其他特殊情况的患者,输血可能会产生潜在风险。
因此,在决定输血前,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状况并充分考虑禁忌症。
最后,正确储存和使用输血血液制品也是至关重要的。
医院应设立专门的输血设施和设备,确保输血血液制品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储存,并遵循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使用。
此外,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有关输血的培训和考核,以确保其正确使用输血血液制品的能力和知识。
综上所述,输血作为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然而,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和有效,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包括确保血液源的安全性、检查患者的过敏史和输血前的准备、监测和评估输血过程、遵守输血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正确储存和使用输血血液制品等。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流程及注意事项输血是指将血液或血液产品通过血管引流到病人血管内,以供补充血容量、纠正血液成分异常或改善组织供氧。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如下:1. 预备工作:严格按照手术clean 的要求,保持输血室的卫生,并做好洗手消毒,同时做好病人的讲解工作。
2. 确认输血指征:在进行输血前,必须明确输血的指征,如贫血、失血、凝血功能障碍等。
3. 确认输血类型:输血前需要进行血液类型鉴定,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一般来说,输血血型必须和受血者血型匹配。
4. 确认输血血液成分:根据受血者的血液病情和输血指征,确定输血的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血小板悬液、新鲜冷冻血浆等。
5. 检查输血品质:输血前需要检查血袋的封闭性和破损情况,并检查血液成分的外观和相应的有效期。
6. 输血准备:在进行输血前,需要进行药品准备,如输血针头和注射器等。
7. 输血操作:将输血支架整理好并放置在适当的高度和位置,注意输血支架的稳定性。
注射器带有静脉针头插入静脉,逐渐开放输血阀门并记录输血时间、血压、心率等。
8. 监测输血反应:在输血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血液反应情况,如过敏反应等。
9. 输血结束:根据输血的需要和输血量的情况,逐渐关闭输血阀门,并及时记录输血结束时间。
10. 监测输血后病情:输血后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包括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如发热、寒战、皮疹等。
输血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输血操作规范,确保输血过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输血前进行全面检查,包括血常规、血型等,确保输血指征正确。
3. 输血前向受血者说明输血的目的、过程、风险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获得书面同意。
4. 确保输血血源的质量和安全性,使用合格的血液产品。
5. 输血前进行血袋标识,确保输血血液的准确性。
6. 严格执行输血操作步骤,确保输血阀门的关闭和输血量的控制。
7. 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受血者血压、脉搏、体温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8. 若出现输血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停止输血、给予相应的抗过敏药物等。
输血
2019/7/30
31
成分输血:血浆
普通冷冻血浆(frozen plasma,FP):
– 是FFP 4℃下融解时除去冷沉淀成分冻存 的上清血浆制品
– 适用于多种凝血因子缺乏症、肝胆疾病引 起的凝血障碍和大量输库存血后的出血倾 向
– 含有全部稳定凝血因子,缺乏不稳定凝血 因子(Ⅷ因子和V因子)
– 一次用量不宜超过1000ml,否则需加用
2019/7/30
23
预存自体库血
择期手术前,可每周采400ml血,最多4次
以液态全血(最长35天)
或浓缩红细胞形式
低温(-80℃)保存(可达8年)
留待手术或需要时回输
适应症
– 择期手术
– 稀有血型尤适用
– Hb>10g/dl、血浆总蛋白>6g/dl
2019/7/30
24
血液稀释回输
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
2019/7/30
4
输血适应症
急性出血(主要适应症)
– 失血1/5或收缩压降到12kpa
贫血或低蛋白血症
– 贫血Hb<7g/L:输浓缩红细胞(CRBC) →Hb>9g/L – 低蛋白血症:输血浆或白蛋白
重症感染
– 脓毒症、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继发感染
凝血异常 手术。
麻醉前开放一条静脉采血,同时从另一静 脉补充血浆增量剂以置换采集的血量
取血量不超过总血容量的 20%~30% 取血速度约200ml/5 min 需要时可按后采的血先输的原则回输
2019/7/30
25
术中失血回输
用自身输血装置,经抗凝和过滤后回输 回输总量以不超过3500ml 需适量补充新鲜冷冻血浆 用于:
输血流程图
输血流程图
输血流程图:
1.患者或家属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
如果患者没
有自主意识或没有家属签字,则需要申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
2.护士接到输血医嘱后,需要由两人核对《输血申请单》。
3.遵医嘱准备采血试管,认真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后采集血样。
如果有两人以上抽血,则一次只能拿一名患者的试管和输血申请单。
4.医护人员将血样和《输血申请单》送交血库,并且双方
逐项核对并签名。
5.配血合格后,由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到输血科(血库)取血。
取备与发血的双方必须共同查对患者姓名、性别、住院号、
床号、血型、种类剂量、血液质量、有效期及交叉配血实验结果,以及保存血的外观等,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字取回。
6.输血完毕后,将输血袋回收送回血库并登记于专用记录
本上。
7.将输血全过程信息及时记录于病历中。
输血科对受血者
的原始记录给予保存。
8.若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应由临床医护人员向输血科提交《输血反应卡》及留有残余血液的血袋,由输血科进行调查。
9.在输血过程中,严密观察受血者不良反应,观察10分
钟后巡回单上认真记录。
双方签字后方可离开。
10.在连续输注一袋以上血液时,中间需要根据医嘱用0.9%生理盐水冲管。
11.在两人带着病历到床边再次三查八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血型、品种、剂量等,确认与配血报告
相符,执行输血。
输血前,有两名医护人员在场并严格执行“三查十对”并签名。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
输血的流程及注意事项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学处理技术,用于补充失血或纠正血液成分异常的情况。
输血的过程需要严格控制和遵守一系列的操作步骤,以确保安全有效地进行输血。
本文将介绍输血的流程以及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了解并正确地进行输血操作。
输血的流程步骤一:病人评估在进行输血前,医务人员需要对接受输血的病人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病人的血液类型、血型抗体筛查、输血史、病人的身体状况、过敏史等。
这些评估结果将指导医务人员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和进行进一步的操作。
步骤二:血液采集根据病人的血型和其他要求,医务人员在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情况下,采集输血所需的合适供血者的血液。
血液采集需要使用一次性、无菌的输血装置,以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
步骤三:血液检测采集的血液样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测,以确保血型匹配和检查是否存在传染病等问题。
这些检测包括血型、抗体筛查、感染标志物等。
步骤四:血液处理经过检测后,合格的血液将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包括离心、除去血小板等,以获得所需的输血产品。
在处理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规范操作步骤,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步骤五:输血操作在进行输血操作前,需要严格核对输血产品和受血者的身份和血型,并作好记录。
输血过程中,需要通过使用一次性、无菌和可靠的输血装置,将血液产品缓慢地输注到受血者的血管内。
输血速度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和输血产品来调整,以避免发生输血反应。
步骤六:观察和监测输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体征和病情变化。
常见的观察指标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
同时,需要及时记录输血的总量和输血时间,并及时记录输血反应和异常情况。
输血的注意事项•输血前,需对受血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了解其过敏史、既往输血史等。
避免发生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输血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血液安全管理的规定:核对受血者的身份和血型,进行正确的输血操作,确保输血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注意输血速度的控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输血产品来调整,避免输血过快引发输血反应。
输血名词解释
输血名词解释
输血是指将一名人的血液或血液成分输送到另一名人体内,以治疗疾病、损伤或进行手术等医疗目的。
这个过程旨在恢复患者体内的血容量、血浆或血液组分,以维持正常的血液功能和生理状态。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1.失血治疗:输血可以用于处理因外伤、手术、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大量失血。
通过输注新鲜的全血或血液组分,可以迅速补充失去的血液量,保持患者的循环系统正常运作。
2.贫血治疗:对于因贫血而导致的血红蛋白水平过低的患者,输血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浓度,改善氧运输能力。
3.手术前后:在某些手术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预先的输血,以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和术后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4.血液凝血异常:对于某些凝血异常的患者,输血可以提供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以帮助止血和预防出血。
5.器官移植:在器官移植手术中,可能需要进行输血,确保接受器官的患者有足够的血液来支持新器官的正常功能。
输血通常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而输注的血液可以是整血、血小板、新鲜冷藏血浆、红细胞悬液等不同类型的血液成分。
在进行输血前,会对供血者和受血者进行相关的医学检查,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匹配性。
尽管输血是一种有效的医疗手段,但也需要慎重使用,因为可能伴随一些潜在的风险和并发症。
临床输血30个知识点总结
01输血的定义输血是指将同血型的全血或成分血(如红细胞、血浆或血小板等)通过静脉途径输入体内,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
02成分输血的定义血液由不同血细胞和血浆组成。
将供者血液的不同成分应用科学方法分开,依据患者病情的实际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称为成分输血。
03血液制剂的定义及分类血液制剂是指一定量符合要求的来自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液成分,与一定量的保养液混合在一起形成的均一制品,包括全血和成分血。
血液制剂分为全血、红细胞制剂、血小板制剂、血浆制剂、其他类。
04全血制剂分类(1)新鲜血:基本上保留血液原来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一般指24小时内采集的血,最多不超过3日。
(2)库存血:指2-8℃冷藏,有效期2-3周的血液,其成分以红细胞和血浆蛋白为主,其血液中的血小板、白细胞、凝血酶原等成分随着储存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少并随之破坏。
库存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液成分变化越明显,即酸性增加,钾离子浓度增高,因此大量输注库存血时,要注意防止酸中毒和高血钾症等。
在全血中新鲜血与库存血的区别在于:前者没有大量的血钾,后者有大量的血钾。
05常见红细胞制剂分类(1)浓缩红细胞:将全血中的大部分血浆在全封闭的条件下分离出后剩余的部分所制成的血细胞成分血。
浓缩红细胞是外科常用成分输血制剂,用以增加其红细胞,治疗贫血而血容量正常的病人。
200ml全血可分离出1单位的浓缩红细胞,可提高血红蛋白5-7.5 g/L 或增高HCT 1%-2%。
(2)洗涤红细胞:全血经离心后在无菌条件下首先分离出血浆并去除白细胞,再向红细胞内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混匀,然后再离心去除残余的白细胞,如此反复洗涤3次最终去除98%以上血浆,90%以上白细胞、血小板,同时也去除了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钾、氨、乳酸等代谢产物,保留了70%以上红细胞,最后加入生理盐水悬浮即可。
具有纯度高,把血浆中的抗体和补体以及一些免疫球蛋白均过滤掉了,多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的患者等。
输血的知识
临床输血知识问答(临床医生掌握)1.什么是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受血者输入血液或血液制品过程中或输注结束后出现某些症状和体征,并且用原有疾病不能解释。
2.什么是即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是指输血当时和输血后24小时内发生的反应。
3.什么是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答:在输血后几天、十几天或几十天后发生的反应。
4.输血过程中过敏反应的识别?答:既往有过敏史,外周血中白细胞轻度增高,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可增高等。
轻度:出现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关节痛等。
重度:出现支气管痉挛、口唇紫绀、呼吸困难、肺部哮鸣音、喉头水肿直至窒息、低血压、休克。
有些患者易伴发热、寒战、咳嗽、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症状。
5.过敏反应的处理?答:轻度:一般暂缓输血,严格观察,对症处理;重度:立即停止输血;保持呼吸通畅,对症处理;6.输血过程中发热反应的定义?答:输血中或输血后2h内体温升高1℃以上称为输血发热反应。
7.输血发热反应的识别标准?答:常见于多次输血者或经产妇,并有反复发热史。
输血中或输血后发热,可伴有寒战、出汗、恶心、呕吐、皮肤潮红、心悸、头痛等。
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轻度升高等。
8.输血发热反应的应急措施?答:停止输血,保持静脉输液通畅。
为寻找致病原因,须保留输血前后血标本和输血器具等,随时送检。
对症处理;对寒战期与发热期患者,应注意:寒战期:保暖;发热期:物理降温;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每15~30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9.什么是输血溶血反应?答: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发生红细胞破坏,以ABO血型不合输注最为多见,且反应严重;而Rh等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则较轻。
根据溶血发生缓急可分为急性(速发型)与慢性(迟发型)两种。
10.输血溶血反应的识别标准?答:起病缓急与血型及输血量有关;供血者与受血者ABO血型不合输注,患者输入10~50ml即可出现症状,输入200ml以上可发生严重溶血反应,甚至导致死亡;供血者与受血者Rh血型不合输注,引起的反应多出现在输血后1~2h,随着抗体效价升高症状加重。
输血管理制度
输血管理制度输血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输血是指将血液或其成分通过静脉或动脉注入到受血者的体内,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技术。
为了保障输血过程中受血者的安全,提高输血效果,制定和执行科学规范的输血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二、输血管理制度的目的输血管理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确保输血操作的安全、准确,杜绝输血相关的风险,提高输血治疗的成功率和效果。
通过制度化管理,避免输血操作中的差错和意外,保障受血者的生命健康。
三、输血管理制度的内容3.1 输血前准备3.1.1 确认受血者的身份和输血医嘱,核对输血所需的血液成分和数量。
3.1.2 检查受血者的过敏史和血型信息,进行必要的特殊试验。
3.1.3 对受血者进行身体检查,评估输血的适宜性。
3.2 输血操作流程3.2.1 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交叉配血和病原学检测。
3.2.2 选择适合的血袋和输血器具,确保质量合格。
3.2.3 进行输血前的交叉检验、标本核对和签名确认。
3.3 输血后监测3.3.1 输血过程中观察受血者的反应和生理变化,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3.3.2 输血结束后对受血者进行进一步观察和评估,记录输血情况和效果。
3.3.3 随访受血者,了解输血后的追踪效果和反应情况。
四、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输血管理制度的执行需要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在每一步操作中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定期开展相关知识培训和检查评估,落实责任和执行情况。
五、输血管理制度的风险防范为减少输血操作中的风险,输血管理制度要做好相关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
对输血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血制品的存储和管理等方面都需要严格把控。
六、总结输血管理制度是保障输血安全和有效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相关规定。
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提高输血治疗的成功率,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受血者的生命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训时间
培训地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记录人
培训题目
输血前评估
培训人员
培训内容
1、医师在决定是否对住院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前,必须按照《临床输血前评估及输血效果评价表》,对患者进行输血前评估。评估必须由主治医师及以上医师进行,并由评估医师在评估表上签名。
2、患者或家属签订输血同意书:临床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需要输血治疗时,应切实负起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安全用血的责任。应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输血的目的和可能发生输血反应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窗口期问题),征得患者或家属同意并签订输血同意书。这样使患者及其家属知道输血既有治疗作用,但又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从而杜绝输注“人情血”、“安慰血”、“营养血”、“新鲜血”,医院的输血人次减少总用血量下降,同时也减少了由于输血所引起的医疗纠纷。
3、临床输血申请和审批:输血申请单一律由主管医师填写,主治医生以上职称医生签字核准。严格控制<600 ml的输血申请,即失血量<600 ml原则上不输血;申请输血量1600ml以上,择期手术报医务科审批外,须经输血科医生会诊审核。紧急输血须由科主任或值二线的医生(或总住院医师)签字核准,急诊用血事后2个工作日内及时补办相关手续。
4、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临床医师应严格掌握临床输血指征,减少不必要的输血(如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失血量不超过血容量的20%时不输血)。临床医师必须重视成分输血,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制品。
5、医师应将相关记录写在病程记录中,麻醉医师记录于麻醉记录单中。
培训效果
整改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