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00年中招化学试卷评析_靖梅
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题评价2023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试题内容严格依据课程标准,既注重考查内容的全面性,又突出核心内容的重点考查。
试题通过创设真实情境,突出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思维品质及创新意识,体现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综合考查。
一、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核心价值试题呈现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增强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如第1题的“中华文明历史悠久。
《天工开物》记载的甘蔗榨汁、棉纱织布、白土烧瓷、楠木造船”,以我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典籍中的优秀成果为情境,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试题精选我国科研成果,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如第16题“我国神州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三位航天员顺利进入空间站。
空间站内航天员吸入的氧气可由电解水提供,运载火箭使用的燃料有液氢”为情境素材,在考查学生化学知识的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科技成就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爱国主义情怀;试题挖掘河南乡土资源,凸显地域特色,如第19题“弘扬红旗渠精神,走强国富民之路。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他们就地取材,利用石灰石烧制生石灰“为情境素材,考查物质之间的转化,厚植家国情怀;试题展示我国科学贡献,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如第9题“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铈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情境素材,考查元素周期表有关内容的同时,促进学生关注我国科学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贡献,感悟民族智慧。
试题还注重选取化学在环境、能源、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为情境,体现化学在生活、生产、科技等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如第2 题“有机合成材料的应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第3题“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某同学做西红柿炒鸡蛋”,第7题“人类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第8题“用蔗糖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蔗糖溶液”,第10题“庄家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第11题“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第13题“盐酸除铁锈”和“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症”,第21题“当我们走进鲜花盛开的花园时,会闻到花的香味”,第20题“乙醇常用作燃料……乙炔(化学式为c₂h₂)也可用作燃料”等,展现了化学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展现了化学研究成果在人类健康领域的作用,传递了绿色化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河南省2024年中招化学试卷及答案
2024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化学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Be:9 C:120:16 Mg:24 Al:27 Ca:40 Fe:56 Cu:64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的古代发明及应用所包含的下列物质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粮食酿酒B. 陶瓷烧制C. 活字印刷D. 火药爆炸2.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下列特色食材或食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原阳大米B. 灵宝苹果C. 叶县岩盐D. 固始鸡蛋3.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
发明了将制碱、制氨结合的“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 侯德榜B. 张青莲C. 袁隆平D. 徐光宪4.建设美丽家园需要天蓝、地绿、水清。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 开发和利用新能源B. 积极植树、造林、种草C. 露天焚烧树叶、塑料袋D. 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5. 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H₂OB.CuSO₄C.C₆0D.CH₄6.氧气性质活泼,能支持燃烧。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的是A. 铁丝B. 硫粉C. 红磷D. 木炭7.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若其他操作均正确,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会导致所配制溶液的质量分数A. 偏大B. 偏小C. 不变D. 无法判断8.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
下列分类正确的是A. 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B. 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氧、锌C. 混合物:空气、冰水共存物D. 复合肥料:硝酸钾、磷酸二氢铵9.警示标志能传达安全信息。
下列物质运输时应张贴右图标志的是A.白磷B. 汽油C. 苛性钠D. 浓硫酸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
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2009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评析炎热的两天中考已经过去,短暂的平静中,我们是否应该反思:09年河南的中考试卷到底怎么样?考生普遍反映今年的化学试题简单,考得还不错,我们来分析下这份试卷。
第一部分命题指导思想与依据2009年我省的中招化学试卷沿袭08年的命题指导思想:旨在对学生化学素养的考查,体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试题具有以下特点:1.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试题的实践性;2.试题注重在具体情景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认识,避免机械记忆性试题的出现;3.注意对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的考查;4.试题灵活开放,有助于学生拓宽思维空间;5.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试卷以《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为基本依据,结合我省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和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命题,既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又评价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既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又有利于高一级学校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择优录取新生的原则,为促进化学新课程的实施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二部分试卷结构、特点和感受1 试卷结构从上表可知,本套试卷各种题型所占的分值与前三年的考试说明要求基本一致。
2总评:通过上表分析,2009年试卷考查的知识点较多,难度适中,比去年容易,尤其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难度比往年中考要易,学生在这两块失分比较少;简答题,难度不大,失分不明显。
综合应用题(1)(2)(4)问难度不大,(3)问有隐含信息,学生具有一定灵活性。
但填空题第18(3)、简答题第22(3)、综合应用题第(2 )、(3 )问,学生对审题或物质性质描述不清或描述不完整,这是造成失分的主要原因。
201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试卷分析
2010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试卷分析2010年中招化学试卷难易适中,无偏题、难题、怪题,有良好和区分度,题型分别为:选择题(10分)、填空题(16分)、简答题(12分)和综合应用题(12分)。
联系实际,考察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以致用的能力。
下面就本张试卷做出如下分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个小题1分,共10分)1、主要考察根据物质的性质去区分物质,涉及了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酸碱指示剂等内容,考察的内容面广,但难度相对较低。
学生不容易出错。
2、联系生活,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分析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从而判断出正确答案应该是A3、联系生活,考察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题当中的知识点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相对比较大。
4、考察的是第三单元的内容。
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分子的定义,以及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联系第一单元如何判断物理变化以及化学变化。
5、主要考察了化学式,属于第五单元的内容。
四个选项分别考察了物质分类、物质的组成以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种题型基本上历年中考的必考题,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有关计算。
6、是对实验基本操作的考察,涉及到浓硫酸的稀释、天平的使用、过滤操作以及给固体物质加热,错误比较明显,学生一般都能选对。
7、考察物质的分类,容易出错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纯碱属于盐类,学生可能会误以为它是碱,从而选择其他的错误答案;另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只是水的状态不同而已;这两点在考试当中经常出现,在讲到纯净物混乱合物概念的时候应该给学生多加强调。
8、考察学生利用物质的问题,这个问题学生容易出错,大部分学生容易错选A,认为放出了氢气,溶液质量会减少,但是这个反应虽然放出了氢气,铁去进到溶液中去了,因此溶液的质量增加了。
在讲到溶液那单元内容的时候,应该穿插着置换反应,讲讲这部分内容。
9、溶液质量减少要考察了二氧化碳对环境污染的问题,属于第二单元的内容,较为简单。
2010-2023历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五)化学试卷(带解析)
2010-2023历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说明解密预测(五)化学试卷(带解析)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10题)1.利用反应原理:CO+PdCl2+H2O==2HCl+Pd+X,可检测CO对空气的污染情况,其中X的化学式为【】A.CO2B.ClO2C.H2OD.O22.除去氯化钠溶液中少量的硫酸钠杂质可用适量的,除去氯化钾溶液中少量的碳酸钾杂质可选用适量的,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少量的氢氧化钙杂质可用适量的。
3.(4分)如图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什么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4.请依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Cl2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NaClO)和水。
Cl2可用于漂白纸张、布匹以及消毒饮用水等。
在实验室里常用下述反应制取氯气:⑴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生成物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
⑵实验室选择气体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有哪些?⑶如上图,在实验室里制取氯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氯气选用D装置,请推测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⑷如上图,若选用B、E组合在实验室可制取气体,反应方程式为。
⑸12.5g大理石与稀盐酸完全反应后,可生成二氧化碳气体4.4g,请计算大理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5.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可被吸收的气体是;反应中伴随的主要现象是;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4分)某同学将8g纯碱溶解在42g水中,配制了一瓶溶液,储放时忘记制作标签。
(1)请你为该瓶溶液制作一张标签。
(填入右图中)(2)如何用简单实验证明该溶液呈碱性,简述实验步骤和主要实验现象。
7.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若64g B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 g。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分析含解析版试卷剖析
2014年中招化学试卷逐题分析一、选择题:二、填空题三、简答题四、综合运用题以上是我个人对2014年河南中考化学试卷与《说明与检测》、考试范围与要求的对照,指导今后中考复习工作,希望老师们用好《说明与检测》,同时,配以专题复习、强化训练、针对性训练。
比如,今年的《说明与检测》与往年大不相同:1、增加难度;2、2012、2013河南预赛卷的题几乎都在《说明与检测》中找到;3、新思想、新方法、新解题技巧的出现预示着中考试卷的方向。
所以,我即使捕捉到这些信息,没有数据的计算题、关系式法计算题、框图推断题(氢循环、碳循环、钙循环、铁循环、铜循环等),首次总结化学方程式出现氢氧化铜受热分解,我猜测今年一定有铜循环题,最后20天专门做《说明检测》上册,详细讲评特色的题目,一些知识点要求学生会背会写会描述。
总之,我在今后教学中注意关注河南中考动向,多参加省教研室组织的更新获得,搜集各省市的特色试题,更好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河南省2014年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下列各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后括号内.1.(1分)(2014•河南)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蒸馏B.升华C.爆炸D.燃烧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蒸馏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爆炸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锅炉爆炸就属于物理变化.D、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1分)(2014•河南)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S O2B.O2C.C O D.N O2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而NO2、SO2和CO都是有毒、污染性气体,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解答:解:A.S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酸雨,故A错误;B.O2为空气的主要成分,排放到空气中不会造成污染,故B正确;C.CO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环境污染,故C错误;D.NO2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否则会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环境污染,题目难度不大,注意物质的性质的积累.3.(1分)(2014•河南)发明了“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A.侯德榜B.拉瓦锡C.门捷列夫D.张青莲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 A、根据候德榜在化学工业方面的贡献判断.B、根据拉瓦锡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C、根据门捷列夫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D、根据张青莲在化学研究方面的贡献判断.解答:解:A、候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被誉为我国“制碱工业先驱”,所以正确.B、拉瓦锡在化学方面的贡献是测定了空气的组成,所以错误.C、门捷列夫首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所以错误.D、张青莲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方面,所以错误.故选A.点评: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化学科学贡献力量的决心,符合新课程标准三维目标的要求.4.(1分)(2014•河南)河南名吃胡辣汤营养美味,下列用到的食材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小麦粉B.大葱C.牛肉D.红薯粉条考点: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麦粉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B、大葱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错误.C、牛肉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正确.D、红薯粉条中富含淀粉,淀粉属于糖类,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5.(1分)(2014•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金和金刚石B.水和氨气C.汞和氯化钠D.干冰和硫酸铜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氢气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金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金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和氨气分别是由水分子、氨分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C、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D、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1分)(2014•河南)如图是高温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B.该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化C.图中的两种化合物都属于氧化物D.该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题意可知,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可进行有关的分析与判断.解答: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为水在高温条件下与单质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2O CO+H2;A、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说法不正确;B、在碳单质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0,在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氧元素在水中是﹣2价,在氧气中是0,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错误;C、由上图可知,CO和H2O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选项正确;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2+16):(1×2)=14:1.故D说法不正确.答案:C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7.(1分)(2014•河南)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C.配制稀硫酸时,可在盛浓硫酸的烧杯中慢慢倒人蒸馏水D.用金属和酸制H2时,可采用与制C02相同的发生装置考点: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化学性质;氢气的制取和检验.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从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如果试管口向上,会导致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去分析解答;B、从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去分析解答;C、从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导致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会造成液滴溅出伤人去分析解答;D、从用金属和酸制H2和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02,都是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且不需加热,去分析解答;解答:解:A、用高锰酸钾制02时,反应试管的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如果试管口向上,会导致药品中的湿存水倒流引起试管底部炸裂;故A正确;B、做铁在02中燃烧实验时,集气瓶应先放少量水或细沙,可以防止生成的高温熔化物炸裂集气瓶底部;故B正确;C、由于水的密度比浓硫酸的小,会浮在浓硫酸的上面,导致产生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会造成液滴溅出伤人;故C错误;D、由于用金属和酸制H2和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02,都是固体和液体发生反应,且不需加热,所以可用相同的发生装置;故D正确;由于题目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故答案为:C.点评: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8.(1分)(2014•河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中正确的是()A.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B.复合肥料:尿素、硝酸钾、磷酸氢二铵C.混合物:煤、石油、冰水共存物D.合成材料:合金、合成橡胶、合成纤维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物质的分类知识及复合肥料、合成材料的概念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无机物通常指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有机物通常指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总称为有机物,甲烷、乙醇、乙酸都属于有机物,故选项正确;B、复合肥是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化肥.尿素中只含氮一种营养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C、冰水共存物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错误;D、合成材料又称人造材料,是人为地把不同物质经化学方法或聚合作用加工而成的材料,而合金是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于非金属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分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组成进行.9.(1分)(2014•河南)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B.t1℃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C.t2℃时,各100g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固体甲多于乙D.t2℃时,75g甲的饱和溶液中加100g水得到20%的溶液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 A、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意义分析;B、根据t1℃时,乙的溶解度解答;C、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情况判断是否析出晶体;D、根据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分析.解答:解: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对;B、t1℃时,乙的溶解度是30g,100水中溶解30g,正好达到饱和,故对;C、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将t2℃的甲乙饱和溶液各100g降温到t1℃时,析出固体甲多于乙,故对;D、t2℃的甲的溶解度为50g,向50g水中加入25g甲,搅拌后得甲的饱和溶液为75g,加1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4.3%,故错误;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了从溶解度曲线图上读取信息、分析及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0.(1分)(2014•河南)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保持不变的是()A.铝和硫酸铜溶液B.硫酸和烧碱溶液C.氧化铁固体和盐酸D.碳酸钾溶液和硝酸钠溶液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首先审题:第一选项中物质必须会反应,第二溶液的总质量不变,根据以上分析逐一进行分析即可.只要是反应中没有生成沉淀与气体则溶液的质量一般就会增加,当然还要具体的分析相关的反应,如金属与盐的反应要看置换出的金属的质量与反应的金属质量进行比较解决.解答:解:A、铝能够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且是54份的铝置换出192份的铜,故溶液质量会减轻,故部符合题意;B、硫酸和氢氧化钠会反应,但没有气体和沉淀的产生,溶液的质量不变,故符合题意;C、氧化铁和盐酸反应,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参加反应的氧化铁的质量,故不符合题意;D、碳酸钾和硝酸钠不反应,不符合题意;故选项为:B.点评:此题是对溶液反应知识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对溶液质量变化的分析,解答本题除对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熟悉外,审题是很关键的,要充分理解溶液的质量不变的含义.11.(1分)(2014•河南)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实质是表面生成了致密氧化膜起保护作用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中和反应是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OH﹣=H2O.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解答:解: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故选项解释错误.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是因为桂花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花香,故选项解释正确.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与OH﹣结合生成了H2O,故选项解释正确.D、铝制品有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解释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中和反应的实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2.(1分)(2014•河南)在一定质量的某NaCl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所得AgCl沉淀质量等于原NaCl溶液质量的.则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A.40% B.30% C.20% D.10%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可知,AgCl沉淀质量×4=原NaCl溶液质量;假设AgCl沉淀质量为一定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的质量比即可计算出氯化钠的质量,即可解答.解答:解:假设生成氯化银的质量为a,设氯化钠的质量为x;NaCl+AgNO3═AgCl↓+NaNO358.5 143.5x ax=原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答案: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质量分数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根据反应的关系式结合题意中给出的质量关系解答,明确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为解答该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3.(2分)(2014•河南)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表中的一格,其中A表示元素符号;B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由图中元素周期表所能得的信息为:原子序数、元素种类、核外电子数等内容,据此分析解答.解答:解:在元素周期表中,右上角的字母,A处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下方的数字,B处表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填:元素符号;相对原子质量.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4.(3分)(2014•河南)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解答:解:空气的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人体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钙;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故答案为:氮气(或N2)钙(或Ca)碳(或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人体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5.(3分)(2014•河南)食盐水中含有杂质CaCl2和Na2SO4,依次加入过量BaCl2和Na2C03溶液后过滤,滤液中溶质为NaCl、Na2CO3;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制得小苏打和一种氮肥,该氮肥的化学式为NH4Cl.(提示:BaSO4、BaCO3难溶于水)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分析:加入过量BaCl2可以与Na2SO4生成BaSO4沉淀和氯化钠;过量Na2C03溶液可以与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生成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氯化铵,该氮肥为氯化铵;解答:解:加入过量BaCl2可以与Na2SO4生成BaSO4沉淀和氯化钠;过量Na2C03溶液可以与氯化钙以及过量的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过滤后滤液中溶质为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过滤所用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向食盐水中通NH3和CO2可生成碳酸氢钠小苏打和氯化铵,该氮肥为氯化铵;答案:NaCl、Na2CO3漏斗NH4Cl点评:杂问题是化学实验中的一类重要问题,除杂时不仅要能把杂质除掉,还不能引入新杂质,而且方法要简便易行,把握好此原则需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缜密的思维.16.(2分)(2014•河南)一定条件下,4.8g CH4与16.0g O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0.8g H2O、4.4g CO2和物质X.则X的质量为 5.6g;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计算出X的值;根据质量比结合相对分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解:反应前后质量总和不变列等式:4.8g+16.0g=10.8g+4.4g+X解得X=5.6g;甲烷不完全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所以X是一氧化碳,将甲烷燃烧的方程式配平得:2CH4+5O22CO2+4H2O+2CO所以该反应方程式中O2与X化学计量数之比为5:2.故答案为:5.6;5:2.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17.(2分)(2014•河南)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 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其质量守恒定律可以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在充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后封口,易拉罐立即变瘪,原因是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一会儿易拉罐又鼓起,因Al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H2和NaAlO2,该化学方程式为:2A1+2NaOH+2H2O═2NaAlO2+3H2↑.故填:C02气体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被吸收,使罐内气压减小;2A1+2NaOH+2H2O═2NaAlO2+3H2↑.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18.(4分)(2014•河南)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Cu(OH)2,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或CuCl2+Zn═Cu+ZnCl2等).(2)若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A与水化合得B,C是白色难溶固体.则B的一种用途是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CaCl2+Na2CO3═CaCO3↓+2NaCI[或CO2+Ca(OH)2═CaCO3↓+H2O等].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框图型推断题.分析:(1)A是紫红色金属,因此A是铜,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难溶性碱,因此D是氢氧化铜,由于C能够和氢氧化铜相互转化,且C能够转化为铜,因此C是铜的盐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等,根据转化关系,B应该为氧化铜,据此分析;(2)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A为氧化钙;A与水化合得B,B是氢氧化钙;C 是白色难溶固体,因此C是碳酸钙,据此分析.解答:解:(1)A是紫红色金属,因此A是铜,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D为难溶性碱,因此D 是氢氧化铜,化学式为:Cu(OH)2;由于C能够和氢氧化铜相互转化,且C能够转化为铜,因此C是铜的盐溶液,如硫酸铜、氯化铜等,因此由C转化为A可以是铁与硫酸铜等发生置换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CuSO4+Fe═Cu+FeSO4(或CuCl2+Zn═Cu+ZnCl2等);(2)A属于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56,则A为氧化钙;A与水化合得B,B是氢氧化钙,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C是白色难溶固体,因此C是碳酸钙,由D转化为C是产生碳酸钙的反应,因此可以是CaCl2+Na2CO3═CaCO3↓+2NaCI[或CO2+Ca(OH)2═CaCO3↓+H2O等];故答案为:(l)Cu(OH)2;CuSO4+Fe═Cu+FeSO4(或CuCl2+Zn═Cu+ZnCl2等)(2)改良酸性土壤(或作建筑材料等);CaCl2+Na2CO3═CaCO3↓+2NaCI[或CO2+Ca(OH)2═CaCO3↓+H2O等]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找准解题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两边向中间推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完成相关的问题即可.三、简答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12分)19.(2分)(2014•河南)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可燃物燃烧除需氧气外,还需满足什么条件?(2)氢能源已被广泛关注.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是什么?(答出一条即可)考点:燃烧与燃烧的条件;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分析:(1)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2)根据氢气的制取原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和燃烧的产物来考虑氢气能源的优点.解答:解:(1)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达到着火点.(2)由于水中含有氢元素,所以可以通过水分解得到氢气,所以制取氢气的原料丰富,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氢气燃烧后生成水,不污染环境,这属于氢气能源的三大优点;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或燃烧热值高等.)点评:要熟记氢气的三大优点,通过今后的学习能找到合适的催化剂,使氢气被广泛应用.20.(3分)(2014•河南)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反应原理.(1)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氢气.(2)用磁铁矿石(含Fe3O4)炼铁.(3)实验室制取氧气.(写出一个即可)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及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原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解答:解:(1)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故答案为:(1)2H2O2H2↑+O2↑;(2)在高温的条件下,一氧化碳将四氧化三铁还原为铁,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故答案为:Fe3O4+4CO3Fe+4CO2;(3)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也可以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为水和氧气来制取,故答案为: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等).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21.(3分)(2014•河南)生产、生活中常需配制溶液.(1)配制一瓶如图所示溶液需氯化钠0.9g.。
2000年全国初中学生
2000年全国初中学生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第十届天原杯)复赛试题试题说明: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Na:23 Mg:24 Al:27 S:32 Cl:35.5 K:39 Mn:55 Fe:56 Cu:63.5 Zn:653.考试时间:2小时一、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有1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有两个答案的错1个不得分,漏选1个扣1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
)1.氢气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
以水为原料大量制取氢气最理想的途径是(A)由热电站提供电力电解水(B)使水与炽热的铁反应制取氢气(C)使水与焦炭反应制取氢气(D)利用太阳能分解水2.下列与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脂肪(由碳、氢、氧元素组成)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B)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血液的pH增大(C)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D)煤气中毒主要是CO与血红蛋白牢固结合,使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4.温室中的绿色植物受阳光的照射生长,昼夜测定温室内氧气的含量如下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4. 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 2(n 为电子层数,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1999年已发现了核电荷数为118的元素,其原子核外电子层排布是(A)2,8,18,32,32,18,8 (B) 2,8,18,32,50,8 (C) 2,8,18,32,18,8 (D) 2,8,18,32,50,18,8 5.某电镀厂排出的酸性污水中,含有有毒的Cu 2+,欲除去Cu 2+并降低污水的酸性,加入下列适量的物质时,不能达到目的的是(A)纯碱 (B)生石灰 (C)食盐 (D)氧化铁6.为完全中和某一强酸溶液,需用1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的NaOH 溶液。
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2015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2分)1.(1分)(2015?河南)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监控项目的是()A. SO2浓度B. O2浓度C. N2浓度D. H2O浓度2.(1分)(2015?河南)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风力发电B.石油蒸储得到汽油等C.海水晒盐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3.(1分)(2015?河南)生活中的下列物品,具制作材料属于合金的是()A.塑料袋B.玻璃杯C,不锈钢锅 D.涤纶风衣4.(1分)(2015?可南)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物是黑色固体的是(:A.木炭B.铁丝C.镁条D.红磷5.(1分)(2015?可南)201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可持续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B.硬水和软水可用石蕊溶液来区分C.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和碱的中和反应D.水电解时所生成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6.(1分)(2015?河南)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7. (1分)(2015?可南)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生石灰、烧碱、浓硫酸都可以用作干燥剂B.铁、锌、碘元素都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C CH 4、C 2H 5OH 、CHsCOOH 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D. KNQ 、CO (NH 2) 2、NH 4H 2Po 都属于复合肥料8. (1分)(2015?可南)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顶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向一定量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水向一定量氯化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铝稀释浓硫酸D. 测溶液的pHB.闻气体气味 C涔液J&量EC.。
反应时间弓向一定量二氧化钮固体中加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D.氢氧化钠后里g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9. (1分)(2015?可南)工业制镁的方法为:将含碳酸钙的贝壳制成石灰乳;在 海水中加入石灰乳,过滤;在氢氧化镁中加入盐酸,结晶;电解熔融氯化镁.该 方法中的化学反应不包括()A.化合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10. (1分)(2015?可南)除去食盐水中的 CaC2和NazSQ 杂质的操作有:①加 过量的BaC2溶液;②过滤;③加过量的NmCQ 溶液;④蒸发结晶;⑤加适量盐 酸.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提示 BaSQ 、BaCO 难溶于水)()A.③①②⑤④B.①⑤③②④ C ①③⑤④②D.①③②⑤④11. (1分)(2015?可南)KCl 与KNQ 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表.则下列说A. 20c 时,KCl 溶解度大于KNO 3的溶解度B.两物质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c 之间C. 40c 时,5g KC 加10g 水可得到33.3%的溶液D. 50c 时,10g KNQ 中加20g 水,充分溶解,再降温到 30C ,有KNQ 固体析 出 12. (1分)(2015?可南)现有10.6g 碳酸钠和8.4g 碳酸氢钠,分别与过量盐酸法不正确的是()温度/ C 20 溶解度/g KCl 34.0KNQ 31.630 40 50 37.0 40.0 42.6 45.863.985.5固体质量£沉淀质量名反应,其中( )A.碳酸钠消耗白氯化氢多B.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C.碳酸氢钠消耗白氯化氢多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多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I6分)13. (2分)(2015?河南)鲤鱼焙面”是豫菜名品.鱼肉中富含有营养素是 蛋 白质;面粉中的淀粉在人体内经酶的催化作用, 与水发生反应,最终变成 葡 萄糖(化学式为C 6H 12。
200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2分)河南省2000年高级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试卷物 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共6页,总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5.1毫米、25.2毫米、25.1毫米、27.2毫米、25.3毫米。
其中一次明显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____。
根据以上测量记录,这一物体的长度 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坐在长途汽车上的乘客,看见前面的卡车与他的距离保持不变,后面的自行车离他越来越远。
若以卡车为参照物,自行车是_________,长途汽车_____________.3. 从物态变化的角度看,露的形成是_______________过程;衣箱中的樟脑球逐渐变小是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4. 理发店里常用一种电吹风,它吹出的热风能使头发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很快蒸发的原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如图1所示,用力挤出两皮碗中的空气,两皮碗就吸在一起很不容易被拉开,这是因为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冬天,双手捧着热水袋会感到暖和,双手反复磨擦也会感到暖和。
前者是利用____________ __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 后者是 利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增加了手的内能。
7.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2:1,组成甲、乙两物体的物质的比热之比为2:1,它们吸收相等的 热量后升高的温度之比为_________________. 8. 甲同学体重600牛,乙同学体重500牛,他们进行登楼比赛。
甲跑上五楼用30秒,乙跑上五楼用24秒。
则:_________同学做功较多,________________同学的功率较大。
9. 某同学的质量是48千克,每只鞋底的面积为120平方厘米。
近5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分析
近5年河南中考化学试题分析近五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结构及考点分析一、试题结构近五年河南中招化学试题结构比较稳定,一共是是四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单题和综合应用题,题量为21道题(2010-2013)或23道题(2014)。
选择题为10道(2010-2013)或12道(2014),每题1分;填空题均为6道,共16分;简单题为4道,共12分(2010、2011和2014)或14分(2012和2013);综合应用题为1道,10分(2010和2011)或12分(2012-2014)。
二、各题型考点分析选择题高频考点及题位1.能量变化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判断,一般位于第1题。
2.环境污染与保护,化学常见标识,一般位于第2题。
3.微粒构成物质,一般位于第3或5题。
4.化学与生活,一般位于第4或6题。
5.物质分类,一般位于第4或5题。
6.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般位于第6或7题。
7.化学反应类型,一般位于第7或8题。
8.溶解度曲线为题,一般位于第8或9题。
9.质量守恒定律计算,一般位于第9或10题。
10.图像分析题,一般位于第9或10题。
补充说明:2014年选择题中考查了溶液质量分数有关计算和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填空题高频考点及题位1.物质的主要成分、组成、性质或用途,一般位于第11题。
2.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的区分与转化,一般位于第12或13题。
3.化学与生活,一般位于第12或14题4.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或物质推断,一般位于13或15题。
5.框图推断或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一般位于16题。
简单题高频考点及题位1.氧气、硫酸等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一般位于第17题。
2.利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知识解释,一般位于第18题。
3.气体的制取原理、实验装置、收集与检验方法等,一般位于第19题。
4.探究性实验及文字叙述式推断,一般位于第20题。
综合应用题分析20102011201220132014有关过氧化钠的信息给予题,包括实验探究、物质推断、实验设计,化学方程式及溶液质量分数计算。
2000年河南省中考试卷
2000年河南省中考试卷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计算:64271-=__________·2、当x=__________时,分式x x2121-+的值为零。
3、∠1和∠2互余,∠2和∠3互补,∠1= 630,∠3=__________。
4、用四舍五人法,对200626取近似值,保留四个有效数字,200626≈__________。
5、如图,∠1=820,∠2= 980,∠3=800,∠4=__________。
6、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2, 4),那么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7、计算:00000304560sin 3030cos ctg tg tg +=__________。
8、如果式子x 341-有意义,那么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9、已知x 的二次方程04422=++k kx x 的一个根是–2,那么k=__________。
10、分解因式:=+-4524x x ____________________。
11、如图,在△ABC 中,点D 在线段BC 上,∠BAC=∠ADC ,AC=8,BC=16,那么CD=__________。
12、如图,直角梯形ABCD 的中位线EF 的长为a ,垂直于底的腰AB 的长为6,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
13、某下岗职工购进一批苹果,到集留市场零售,已知卖出的苹果数量x与售价y 的关系如下表:写出用x 表示y 的公式是__________。
14、计算:()[]421245a a a ⋅÷=__________。
15、用配方将二次函数262442+-=x x y 写成以()k h x a y +-=2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
16、如图,AB 是⊙O 的弦,AD 是⊙O 的切线,C 为弧AB 上任一点,∠ACB=1080, ∠BAD=__________。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卷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83分)可能用到的原子量: H 1 C 12 N 14 O 1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 1.导致下列现象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 2有关的是A .酸雨B .光化学烟雾C .臭氧空洞D .温室效应 2.久置于空气中的下列物质,因被氧化而呈黄色的是A .浓硝酸B .氧化亚铁溶液C . 溴苯D .溴化银 3.下列广告用语在科学性上没有错误的是A .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 .这种蒸馏水绝对纯净,其中不含任何离子C .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D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4.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造成输电线、电厂设备损坏。
这是由于石墨A .有放射性B .易燃、易爆C .能导电D .有剧毒 5.用于制造隐形飞机物质具有吸收微波的功能,其主要成分的结构如图,它属于 A .无机物 B .烃 C .高分子化合物 D .有机物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给4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为0分。
)6.C 136-NMR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含碳化合物的结构分析。
C 136表示的碳原子 A .核外有13个电子,其中4个能参与成键B .核内有6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C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质子D .质量数为13,原子序数为6,核内有7个中子 7.下列块状金属在常温时能全部溶于足量浓HNO 3的是A .AgB .CuC .A1D .Fe 8.向下列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最终出现浑浊的是A .氢氧化钙饱和溶液B .苯酚钠饱和溶液C .醋酸钠饱和溶液D .氯化钙饱和溶液 9.下列每组物质发生状态变化所克服的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属于同类型的是A .食盐和蔗糖熔化B .钠和硫熔化C .碘和干冰升华D .二氧化硅和氧化钠熔化10.室温下,在pH =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为A .1.0×10-7m ol ·L -1B .1.0×10-6m ol ·L -1C .1.0×10-6m ol ·L -1D .1.0×10-12m ol ·L -1 11.下列关于稀有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原子的最外电子层都有8个电子B .其原子与同周期IA 、IIA 族阳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C .化学性质非常不活泼D .原子半径比同周期ⅦA 族元素原子的大 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向饱和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钙溶液:Ca 2++HCO 3-+OH -=CaCO 3↓+H 2OB 、金属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Al +2OH -=AlO 2-+H 2↑C 、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 2OH -+CO 2=CO 32-+H 2OD 、Fe 2(SO 4)3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 Fe 3++H 2S =Fe 2++S ↓+2H +13.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 (g ) bB (g )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的平衡时,B 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 .物质A 的转化率减少了 C .物质B 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 .a>b三.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分析.ppt
得分率最高的是23题的(5)小题,得分率最低 的是(1)小题
3. 各小题分析
23.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在探究过 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1)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现象可能不同。 请举出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硫在空气里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在氧气 里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等。
错误最多是的“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 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把现象不同 看成生成物的不同;还有浓稀酸和 金属反应的现象不同等。
(2)碳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 不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对比这两个反 应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反应物的量不同,得到的生成物可能不同; 由量变可以引发质变等
河南省2008年中招化学试卷分析
郑州57中 龚 捷
1.试题的特点
体现了学科特点,具有基础性、应用性、 涉面广。加大了化学和生产、生活之间的联 系,使化学更加贴近生活。如选择题12个试 题中有8道试题和生产、生活有联系;7道试 题和实验有关。
2.考查的知识点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质 量守恒定律的应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化学 实验的基本操作、酸碱指示剂,原子结构、 分子的性质、物质的形成、水的净化、各物 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应用等。
③在明明同学的实验中,当铜丝表面生成CuO后, 若继续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至炽热状态时,则与 H2反应较快;若只加热到红热状态时,则反应较 慢,甚至没有明显现象。对比这两种情况,可得 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③温度越高,反应越快;或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外因是变化的条件等
2000年中考化学
2000年中考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将其番号填在下面的答案栏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CO使人中毒B空气液化制氧气C盐井水煮盐D浓盐酸敞放在空气里产生白雾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新鲜空气B水煤气C胆矾D海水3、在K2Mn04中,锰元素的化合价是A+7 B+6 C+4 D+2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A盐酸除铁锈B干冰作致冷剂C用氢气冶炼金属钨D氧气作氧化剂5、反应H2+Cu0===Cu+H20,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6、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A Ca(OH)2==Ca2++(OH)2-BH2SO4==H2++SO42-C Al2(SO4)3===2Al3++3SO42-D NaCl===Na+1+Cl-17、Zn、Cu、Fe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致到弱的顺序是A Zn 、Cu、FeB Z n、Fe、CuC Fe、Zn、CuD Cu、Fe、Zn8、稀盐酸中混有少量硫酸,为了除去硫酸,可加入适量A 铁屑B氯化钡溶液C硝酸银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B电离时有H+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酸C原子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D物质与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10、区别H2和CO,可用的方法是①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②点燃后,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②将燃烧产物通入石灰水中④与灼热氧化铜反应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12分)11、(3分)分子是的一种微粒,原子是的最小微粒。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与原子的区别是。
12、(3分)(1)冬天用煤火取暧,如果不装烟囱或装烟囱而排气不良,就会发生中毒。
(2)在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底部,的含量比较大,在进入这些地方前,必须做实验。
最新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分析优秀名师资料
2012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卷分析2012年的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整卷仍为四大题,21小题,满分50分,难度与2011年相比略难。
从考查方式和内容上看,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延续部分以往的高频考点,同时考查的方式上更加新颖多样,尤其是出现较多结合题目的图像和推断题,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纵观2012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及学生做题情况,现将试卷特点及学生做题情况分析如下:一:试卷结构本套试卷分为四大题,21个小题,共50分。
选择题共10分,占总数的20%;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占总数的32%;简答题共14分,占总数的28%; 综合应用题共10分,占总数的20%。
二:试卷特点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
试题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如试题5关于生活常识的考察,试题12以洛阳牡丹为切入点,关于分子性质和六大营养素的考察,试题13关于物质的元素组成、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稀释的考察,试题18(2)(3)中关于铁生锈原理和中和反应的考察。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中招化学试题简要分析
2013 年中招化学试题简要分析、命题的总体评价2013年的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充分体现了我省中考化学命题一贯坚持的“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试卷的结构和难度均未大起大落,整卷仍为四大题,21 小题,满分50分,难度与2012 年相比难度相当。
从考查方式和内容上看,重视对化学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延续部分以往的高频考点,同时考查的方式上更加新颖多样,尤其是出现较多结合题目的图像和推断题,更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处理信息能力以及综合分析能力。
通过试题与我省基础教研室的《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检测》的对比,不难看出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坚持以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关注最新科技成果,注重考察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性、开放性、探究性、时代性、实用性、综合性等特征;以考察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能力考查目的为主要目标,全方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试题编排上能结合我省初中化学的教学实际情况,注重新颖、灵活的情景设计,图文并茂;内容几乎覆盖了课标中一级主题中的所有二级主题的主要内容;继续体现了河南化学试题的“小、巧、活、综”的独特特点;试题难易程度较为合理,三个层次的考察比例较为合适。
纵观2013 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现将试卷特点分析如下::试卷难度1. 试卷总难度分析。
题型、题量、难度等都秉承前两年的风格变化不大,很多都是每年都考的点。
2. 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分配。
容易题一般都在25 分左右,中等难度题一般都在15 分左右(如6、8、9、10、12(2)、14(2)、15(3)、18(3)、21(2)的,较难题一般都在5分左右(如16、20 (2)、21 (3②③)。
3. 试题分值在教材中的呈现情况。
书本上能直接找到的题占1 5分左右;需要利用课本知识进行综合分析思考得出结论的在35 分左右。
总之对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关键,让学生活学活用所学知识是关键的关键。
河南中考化学试题点评
河南中考化学试题点评
化学试卷总体难度适中,注重基础,考察中心知识。
如氯化钠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氢氧化钠的局部蜕变、化学反响的微观表示图、元素周期表、气体的制取、熄灭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等知识屡次出现。
〝河南烩面〞〝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使试题生活化、兴趣化、有地域特征和学科价值,充溢时代性和探求性。
同时化学试题又能突出才干,标题设计精巧,变中求新。
立足初中水平,注重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侧重对知识的了解与灵敏运用。
中招化学试题遵照〝稳中求进,进中出新〞,〝稳〞主要表达在试卷延续去年的题量、结构、题型、内容等。
〝进〞主要表达在难度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对才干的调查力度有所添加,标题的灵敏性有所增大。
〝新〞主要表达在标题的情境新、考察方式新、综合方式新等方面。
试卷注重基础。
试题严厉依据课程规范,无偏题、怪题,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艺、基本思想、基本活动阅历的考察,知识点掩盖片面,同时突出初中化学主干知识;试题注重从日常生活现象中选择情境素材,让先生运用所学知识剖析和处置实践效果,表达〝从生活走退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的理念;化学是与stse(迷信、技术、社会、环境)联络严密的学科,显然往年的试卷照旧十分注重突出这一点。
同时,往年的命题继续加大对迷信探求的考察力度,表达出对初高中衔接及先生继续开展的关注,保证了一定的区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力 , 题目新颖 , 设问巧妙 , 综合性强 。学生在第二 空失分较多 , 其原因是对判断正确方案的理由叙 述不清楚 , 多数学生不会从实验的 简便 、节约原 料 、安全反应条件等角度来判断 。 从实验题的答 题情况看 ,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 , 实验 的“看后思”做的不好 。 教师今后还要多引导 , 让 学生多操作 、多练习 、多动手 、多动脑 。 3 .5 计算题
DO I :10.16140/j .cnki .1671 -5330.2000.04.042 2000 年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113
河南省 2000 年中招化学试卷评析
靖 梅
(安阳市教委教 研室 , 河南 安阳 455000)
全卷 0 .62
[ 收稿日期] 2000-10-18 [ 作者简介] 靖梅(1969 —), 女 , 中教一 级 , 安阳市教研室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工作 。
1 14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0 年
分数段 频 数
表 5 :全省考试成绩分布情况 1 -8 9 -16 17 -24 25 -32 33 -40 6 % 15 % 25 % 33 % 21 %
ers t hrough t he analysis to t he Chemistry Paper Key words:Secondary School Enrolment ;Chemist ry Paper ;Analysis
查 , 重视对理论联系实际 , 化学学科与社会联系的
考查 。试题的难度比去年略有增加 , 综合性 、灵活
性更强 。 同时 , 强化了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双基 、注 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
的意识 。
2 试卷
2 .1 试卷结构 2000 年化学试卷的设计与去年相比 , 有所调
整 。整个试卷包括五个大题 , 24 个小题 , 共计 40 分 , 比去年少了 5 个小题 。 由于试卷的结构和信 息量的调整 , 使学生有更充分表现的机会 。
Analysis to the Chemistry Paper of the Year 2000 Secondary School Enrolment Test of Henan Province
JING M ei
(Teaching and Research Section of Any ang Educat ion Committee , Anyang 455000 , China) Abstract :T his article deals w ith t he students' mistakes and the teaching direct ion fo r the chemistry teach-
[ 摘 要] 通过对 2000 年河南省中招化学试题的分析 , 指出了安阳市考生在答题中存在的问题 , 提出了初 中化学教师今后教学的方向 。
[ 关键词] 中招 ;化学试题 ;分析 [ 中图分类号] G 642.475 [ 文献标识码] A
1 总体评价
河南省 2000 年中招化学试题充分体现了命 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对初中化学教学起到了良
一道变型的计算题 , 着重考查学生计算的技能 、技 巧及思维的灵活性 。 学生错选 C 、D 的较多 , 分析 其原因是没有理解题意 , 不知道应从比较其式量 入手来解题 。 同时 , 也反映出平时教师对这类灵 活计算的内容讲解不多 , 学生练的也不多 。 2)10 小题正确答案为 C 。 该题综合考查了化合物间的 相互反应 。 学生错选 A 、B 的 较多 。 分析其原因 是没有考虑到 NaCl 溶液中的 H2O 的存在 , 导致 误选 B 。 而选 A 、D 的学生是因为化学反应不熟 悉 , 不能灵活运用 。 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看 , 由于 前 8 个小题属于常规考题 , 学生见的多 , 练的多 , 失分就较少 , 而 9 小题 、10 小题题型新颖 、灵活 、 综合性较强 , 学生失分就较多 。可见 , 在平时教学 中 , 还要扎扎实实 , 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反应的本 质 , 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训练 。 3 .2 填空题
计算题
12 .5 % 12 .5 % 12 .5 %
表 2 :1998 年 — 2000 年试卷题量比较表 年份 大题数 小题数 选择 填空 写化学方程 实验 计算
题数 题数 式题数 题数 题数
98 年 5
27 9 9
5
31
99 年 5
29 10 9
4
51
2000 年 5
24 1, 实验题分值增加 , 难度 加大 , 题目设计灵活 、新颖 , 体现了中招“加强实验 内容考查”的命题思想 。 且实验题的答案不唯一 , 属于开放性试题 , 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
该题得分率为 60 .8 %。失分的原因是 :①溶 质 、溶剂 、溶液的概念理解不清楚 , 导致不会运用 ; ②计算不细心 , 多数学生因计算不准而丢分 。
4 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认真研究大纲 , 深入钻研教材 。2)注重双 基教学 , 培养学生能力 。 3)重视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 。4)研究复习方法 , 提高复习效率 。
2 .2 题型与题量
表 1 :1998 年 — 2000 年题型结构与分值比例
题型分数比例年份 选择题
98 年
99 年 2000 年
27 .5 % 27 .5 %
25 %
填空题
27 .5 % 27 .5 %
30 %
写化学方程式
20 %
20 %
15 %
实验题
12 .5 % 12 .5 % 17 .5 %
表 7 :各小题得分情况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率 87 % 82 % 66 % 75 % 77 % 71 % 78 % 60 %
失分较多的题目是 18 小题 、13 小题 失分原因分析 。 1)13 小题 :该 题考查了化
学式的正确书写 、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及盐的 分类等知识点 。 学生失分原因是对 S 具有可变化 合价不清楚 , “正盐” 、“最高价”等概念不清楚 。2)
好的导向作用 。 试题的题型 、题量保持了相对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 考查“基本概念 、元素化合物 、实 验 、计算”四大块知识所占比例稳中有变 , 分布基
本合理 ;考查内容符合大纲要求 , 体现了重点章节
和重点知识重点考查 , 从不同角度反复考查 ;突出 了化学学科的特点 , 重视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考
三(20)4
一(9)1 一(10)1
二(18)2
46 %
化学实验
二(17)2 四(21)1 .5
化学计算
合计 39 %
四(21)0 .5 四(22)2
二(16)0 .5 五(24)5
43 %
四(23)3 22 %
18 %
14 % 100 %
题号 难度
表 4 :每大题难度 一 二 三四 五 0 .60 0 .68 0 .75 0 .49 0 .48
A L2O 3 ;③方程式未配平 ;④素符号书写不规范 ;
⑤“ =”写成“ ※”或“ ” 。 没有标出“ ↑”或“ ←” 3 .4 实验题
表 8 :实验题得分情况
题号
21
22
23
得分率
80 %
57 %
28 %
失分较多的题目是 22 小题 、23 小题 失分原因 。 1)22 小题 :该题考查了学生对实
3 答卷情况分析
3 .1 选择题
表 6 :选择题得分情况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92 %88 % 57 %67 % 73 %80 % 63 %62 % 30 % 3 %
失分较多的题目 :9 小题 、10 小题 失分原因 。1)9 小题正确答案 为 B 。 该题是
表 3 :命题双向细目表
了解
理解
应用 合计
一(1)1 一(2)1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一(3)1 一(4)1
二(12)0 .5 二(13)1
一(8)1
二(14)0 .5
18 %
一(5)二(11)2
元素化合 二(14)0 .5 物 二(16)0 .5
三(19)2
一(6)1 一(7)1
二(12)0 .5 二(15)2
18 小题 :该题考查了置换反应的灵活运用 。学生 失分原因是溶质概念不清 , 反应规律掌握不清 , 审 题不清 。纵观填空题的题目 , 涵盖了初中化学的 重要概念 、反应规律 , 考查了学生的能力及能力品 质。 3 .3 写化学方程式
该大题总得分 率是 83 %。 失分 较多的题目 是第 19 小题 。 该大题失分的原因是 :①不知胃酸 为何 物 ;②不 会 写 A l (OH )3 化 学 式 或误 写 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