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世界变化与30年中国外交大发展
中国外交30年
中国外交30年——成就与挑战王逸舟中国社科院世界政治研究所副所长前言大家好!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我们知道30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启动了中国这艘大船,那么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光是国内经济、社会、法律、文化教育各个方面取得了如此巨大的引人注目的进步,而且从外交和国际关系来看,同样取得了历史性的跃进。
那么今天我想结合自己对中国外交的一些研究谈一谈,在过去30年我们的外交到底在哪些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另外呢,他形成的哪些特色,还存在一些什么样不足或者说可能改进的地方,我想分三个方面,做一个简要的报告。
第一点,我想谈一谈三十年中国外交最主要的成就。
一、三十年外交主要成就第一个方面,我想大家都能看见了,在过去30年随着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经济重心逐渐再上议事日程的首要地位,我们的外交也发生的相应的类似的变化,那就是外交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国家的建设、中国民生的这种改进,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也反映出我们的外交人我们的外交体制对国家形势国际观的一种新的认识。
(一)对改革开放、国家建设起保障作用大家回想一下,在过去三十年以前的时候,我们当时对世界是一种充满着焦虑、紧张、不安的心理的,确实在那个环境中间,战争与革命这样一个主题,曾经长期的成为我们对外工作,对外斗争的一个首要的目标,当时的口号就是要不断的推进世界革命,甚至某种程度上讲,在某些时候我们主动去输出世界革命,把自己看成是全球一片红的一个主要的承担者,一个推进者,那么30年以后我们看看今天,中国人的观念虽然是静静悄悄的变化,但是也是翻天覆地的一种革命,我们现在对世界的认识可以说完全和30年前是不同的,我们现在强调今天的世界是一个和平与发展的世界,是一个走向新的合作互利共赢这样一个时代,中国跟30年前也不一样了,那个时候如果说我们是对世界的一种现有体制的一种批判者,造反者,一种推翻者的话,那么现在中国更多是一种合作者、建设者、负责任者,我觉得这种变化纵观三十年的这样一个进程,可以说是一步一步走过来,一步一步的成为我们外交工作的主题,深深的印记在我们所有外交人的脑海里,从过去的革命意识到现在的建设性的意识,我觉得实际上既是中国国内经济社会建设的一种折射也是世界环境外部条件发生的一种反映。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事业在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其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毛泽东时期(1949-1976),这个阶段的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主要是面对美国及其西方盟友的封锁和压力。
因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原则。
在外交上,中国先后同苏联、朝鲜、越南、缅甸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密切的关系。
同时,中国还大力推动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国家互助合作,提出了“五项原则”(互相尊重领土完整和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成为中国外交的核心。
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中国的外交政策逐步转向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贸易和人文交流。
这个阶段的中国重视保持国际政治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和平、发展、合作”的外交思想,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先后加入了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并与美国、欧洲、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加强了经济、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阶段是习近平时期(2013至今),在这一阶段中,中国的外交政策重点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全球伙伴关系。
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核心的外交思想,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重塑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区域共同发展。
总的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外交历程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独自面对封锁压力到与世界各国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地位不断提升。
在未来,中国将继续秉持着独立自主的原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地履行好大国的责任。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和转变,但始终贯穿着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国际合作的主线。
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外交成就:1. 参加联合国:1955年10月,中国成为联合国正式成员国,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为保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做出贡献。
2. 恢复与美国正常关系:1972年,中国总理周恩来访问美国,该访问打破了两国间的长期隔阂,恢复了美国与中国的正常关系。
3. 与欧美国家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针对西方国家的高压压力和封锁,开始时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逐渐借助国外资本和技术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与多个欧美国家建立了正常关系。
4. 加入WTO: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扩大了中国的国际经贸合作范围,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5. 推动地区合作: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地区合作,推动东亚峰会、亚太经合组织(APEC)、中日韩合作等多个地区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和平与稳定,提高了中国在亚洲和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6. 推动和平解决地区热点问题:中国解决了香港和澳门的主权归属问题,与菲律宾、越南、日本、韩国等国家就领土和海洋争端进行对话和谈判,通过政治和外交手段有效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
8.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世界经济、反恐、气候变化、人权等全球问题上,中国一直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和贡献,参与国际和全球治理体系的形成和改革,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和政策。
总之,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和成就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中国也成为世界经济和政治事务中极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更多的国家看到了中国在全球议程和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并借此与中国建立了更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
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
建国初期,中国外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国内战争和经济破坏给国家
带来了严重的困难,外交方面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然而,中国政府采取了
一系列重要的举措来改变这种局面。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并在其成立初期就加入了联合国。
中国政府
还积极倡导亚洲和世界各国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并为亚非拉各国的团结合
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1955年,中国政府还发起了亚洲-非洲会议,为发展
中国家的合作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外交进一步扩大了其国际影响力。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外交行动,与周边和远方国家发展了广泛的
合作关系。
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努力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自由化。
21世纪以来,中国外交不断取得进展。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并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国际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还提
出了一系列重要的倡议,如“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以促进区域和全球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总之,新中国外交事业发展史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历史。
中国政
府通过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世界和平与发展
做出了巨大贡献。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外交将面临更
多的机遇和挑战,但相信中国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中国近30年国际地位的变化论文摘要:中国幅员辽阔,历来是个大国。
但自近代以来直至新中国成立,中国是一个久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四分五裂的弱国。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趋势得到扭转,国际地位逐步提升。
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发生了质的变化。
关键词:国际地位改革开放对外交往国际事务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国际地位与对外交往在三个方面发生了质的变化:一是中国从一个地区性大国逐渐变成一个新兴的世界大国;二是中国的国际角色已从主流国际体系的外部走向内部;三是中国正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1、中国由地区性大国变为新兴世界大国,是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抓住国际战略格局转型机遇期,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便利条件,加快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绩在过去30年,中国经济保持了约10%的年均增长率二这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发展史上实属罕见,在近代以来的人类历史上是一项空前的成就。
这一成就推动中国由农业社会迅速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发展阶段,让数亿中国人只用了一代人多一点的时间就摆脱了贫困,过上了小康和相对富裕的生活,使中国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连续十几年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许多国际观察家惊叹,中国用30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国家200多年才一走完的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给中国的对外交往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中国的国际影响由个别领域向众多领域拓展,由地区范围向世界范围伸展,由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此乃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显著特征之一。
2、中国对外交往方式的深刻转变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又一重要因素,使中国融入到国际体系当中。
在过去30年,改革和开放一直是推动中国发展的双引擎。
中国内部的改革使中国解放了思想观念,更新了现有体制,改善了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为实施对外开放创造了必要条件。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
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第一篇:改革开放后外交变化改革开放30年外交成就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正是国际体系发生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也是中国大发展的30年。
中国外交根据国内发展的需要及时转变观念,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借势而为,抓住了内外机遇,实现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重大转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
1、营造稳定的外部环境,服务改革开放大局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中国外交这30年最大的贡献就是因势利导,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稳定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政治上,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到国际体系中,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积极推动了多极化的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不受外部干扰。
经济上,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中国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关系全面发展,不仅引进了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也为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良好条件。
得益于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战略的开展相当顺利,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在安全上,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与以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灵活运用双边、多边平台,既注重发展与各有关国家的双边关系,同时又通过机制平台整合各相关国家,形成区域安全、政治、经济合作的态势,并将遏制分裂势力纳为合作的主要内容,建立并巩固了相关的外交处理机制。
2、完善外交的战略布局,形成全面开放态势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外交改变了先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价值传统国家的关系。
自1979年以来,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从当时的120个上升到2008年的171个。
过去相对保守的对外交往局面得到彻底改变,实现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在全面开放的基础上,中国还注重利用有限的外交资源进行了最合理的配置,形成了层次分明、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布局。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
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公务员中不同岗位对报考者有不同的要求,一些偏教育的岗位需要报考人有教师资格证。
即便是不需要教师资格证的岗位有教师资格证也能增加被录取的几率。
下面作者给大家整理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期望大家爱好!全国教师资格统考《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一、单项挑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这反应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B.世袭制C.奴隶制D.分封制2.年龄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纭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
下列属于儒家思想的是( )。
A.“兼爱”“非攻”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民贵君轻”“仁政”D.主张改革,提倡法治3.考古印证了历史的印记。
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觉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类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
这些考古发觉证实( )。
A.张骞出使西域B.陆海丝绸之路的存在C.甘英到达波斯湾D.中亚和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4.我国古代历史上,许多统治者在位期间显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华的局面。
下列局面显现在东汉时期的是( )。
A.文景之治B.开元盛世C.汉武帝大一统D.光武中兴5.歌曲《龙文》中唱到“一横长城长,一竖字铿锵;一画蝶成双,一撇鹊桥上;一勾游江南,一点茉莉香。
”这形象地赞誉了我国的( )。
A.戏曲艺术B.诗歌艺术C.绘画艺术D.书法艺术6.热播电视剧《隋唐英雄传》是一部以民间传说及历史故事综合改编的古装侠义电视剧。
该剧中两个王朝的相同点是( )。
①前者灭亡和后者建立在同一年②定都在同一城市③选官都采取了科举制④都是外戚夺权建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7.与汉唐相比,宋元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
①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地区②商品经济活跃,显现了纸币③对外贸易繁盛,转为以海路为主④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清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叙述: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外交努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取得全国胜利。
在建国初期,中国外交工作主要集中在巩固国内政权、争取国际支持以及结束对台湾的封锁。
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创立,争取恢复中国在安理会的合法席位,成功维护了中国代表在联合国的权益。
第二阶段:中国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进行了广泛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此时,中国外交比较注重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和技术以及促进经济发展。
在这一阶段,中国与美国、欧洲国家以及其他亚洲和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推动了国际合作和世界和平。
第三阶段:中国发展全球性的外交战略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外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全球治理,着力推进现代化和国家繁荣与稳定。
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倡导“一带一路”倡议,并成为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
此外,中国开始在军事、科技和文化等领域推动外交合作,增强了全球影响力。
第四阶段:中国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外交实践当前,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重要的大国,具有广泛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影响力。
中国外交更加注重发展同其他大国的关系,积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主导作用。
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欧洲、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合作更加紧密,积极参与重大的地区冲突解决、和平稳定和发展合作等事务。
总体来说,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从新中国成立前的奋斗阶段到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阶段,再到建立世界广泛的外交关系阶段,以及发展全球性外交战略和成为全球重要大国的阶段。
中国外交的发展紧密联系着国家整体发展进程,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稳定。
中国外交大发展的30年
中国外交大发展的30年作者:吴建民来源:《今日中国·中文版》2008年第11期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过去30年是中国阔步前进的30年,也是中国外交大发展的30年。
在过去30年里,我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处在外交一线,亲历了中国外交的大发展。
回顾中国外交的30年,我想是否可以用3句话来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
形势大变化过去30年国际关系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以为最需要重视的变化是时代变了。
20世纪很长的时间里,世界在战争,或者是在战争阴影下度过的。
列宁1916年曾经做出一个重要的论断,指出:当时的时代是帝国主义战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列宁这个论断为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二次大战后在亚非拉许多国家所爆发的风起云涌的民族解放运动所证明是正确的,这个论断对中国革命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也不例外。
中国看到时代变化的第一人是邓小平。
邓小平在80年代初会见外宾时曾多次指出: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个是和平,一个是发展(南北问题),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我党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论断首次提出:我们的时代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时代。
以后,历次党代会均沿用了这个提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1978年三中全会是中国当代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我党毅然决然把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没有这个大转折,不可能有中国后来30年的大发展。
三中全会的公报没有对时代问题做出论述,然而,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却包含一个重大判断,即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将来打不起来,否则中国改革开放的布局就不会是今天这样。
实行改革开放后,中国首先发展起来的是沿海地区,可是,在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我们认为战争迫在眉睫,沿海地区是前线,不发展,等打完仗后再建设。
我们再想一想,中国的大发展主要是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背景:新中国成立:两大阵营对峙:美国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威胁。
2.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3.外交目的:①结束百年旧中国屈辱外交②为巩固新生政权和新中国经济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4.外交基础: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5.外交政策(1)另起炉灶①核心: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②意义: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①核心:有步骤地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收回海关管理权、驻军权和内河航运权)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②意义: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3)一边倒①核心: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
②意义: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6.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与苏联等11国建交:(2)1953年接见印度代表团,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3)1955年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准则。
(二)20世纪60-70年代的外交(1)背景: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中国给予了多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2)成就:①以与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②逐步冲破西方国家的封锁:1964年与法国建交,实现了中国同西方大国关系。
(2)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的局面①自1970年起,先后同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希腊、联邦德国等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中英、中荷关系也升格为大使级。
②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
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
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因素:①根本原因: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家政权是国家利益的代表者外交政策制定的首要目的和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
中国外交发展历程一中国外交与新中国外交的区别1971年10月24日,联合国2758号决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台湾当局代表的“中华民国”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席位同时剥夺。
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真正继承了旧中国在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二、新中国外交的五个阶段1、“一边倒”(1949-1958)(1)什么叫“一边倒”“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这包含两方面的涵义:第一、“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第二、“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人民,共同奋斗。
这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其他各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一边倒”的特殊背景:美苏对峙(3)“一边倒”的实施步骤:A:发展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友好合作《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1950年1月20日)B:积极谋求建立新型国际关系C:坚决反对美国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4)“一边倒”的影响:与西方完全决裂。
到1956年,中国建交国共有25个。
(第一次建交高潮)2、“两个拳头打人”(1959-1969)(1)什么叫“两个拳头打人”从新中国建立到70年代末,中国对外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两个拳头打人”,时间从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指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以及各国反动派。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中国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试图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国际事务和共产主义运动中,中国也尝试着发挥更大的作用。
由于这些变化,中国共产党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战略,提出了团结广大的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推进世界革命的新战略。
结果是中国逐渐走上了同时与美苏两个大国对抗的道路。
中国外交30年的鲜明特点
中国外交30年的鲜明特点作者:马振岗来源:《人民论坛》2009年第09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中国外交经历了具有深刻意义的伟大变革,开创了生机勃勃、波澜壮阔的新局面。
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与实践的光辉指南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和政策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领导人制定的。
这包括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战争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关系,通过和平谈判协商解决国际争端,大小国家一律平等,三个世界的思想,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和永不称霸等一系列重大方针和政策。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美苏两“超”争霸态势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
我国则进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工作重心转移到发展经济上。
这种情况要求外交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进行重大的调整和变革。
邓小平洞察国际风云变幻,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既继承又创新,确定了我国新时期的国际战略、外交路线和政策方针。
主要体现在: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冷静判断和重大调整;重新认识和界定所处的时代;发展和充实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涵;丰富和发展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确定“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伟大战略方针;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内容丰富,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鲜明的前瞻性,是我国外交30年变革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今后继续开拓创新的长远指导。
中国外交在政策和实践上继续发展和变革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持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广化和深化,国与国之间利益逐步关联,相互依存性和互动性加强,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美国出于维护世界霸权的战略目的,大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与此同时,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抓住时机迅速发展起来,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益增大。
特别是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综合国力明显提高,国际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中国因素成为世界各国都需要认真考虑和对待的重要问题。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新时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以下是关于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的主要阶段:
1.建国初期(1949年-1978年):在这个时期,中国外交主要集中于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
主义,推动第三世界国家的独立和发展。
中国积极参与亚非拉国家的合作,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维护世界和平和国际正义。
2.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外交带来了重大变革。
中国开
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
特别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和技术引进,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并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与沿线国家的合作。
3.和平崛起(近年来):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科技发展,逐渐崛起为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外交着重强调和平发展理念,积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推动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中国也加大了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并在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4.全球影响力提升:随着中国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领域的崛起,中国的全球影响力不断
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制,如联合国、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等,并举办了一系列重要的国际会议和活动。
中国还坚定支持多边主义、自由贸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以促进全球合作与发展。
总体来说,新时代我国外交发展经历了从建国初期的抵制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开放与合作,再到近年来的和平崛起和全球影响力提升。
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繁荣的世界作出了重要贡献。
改革开放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变革
改革开放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变革改革开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决策,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的对外交往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转变。
本文将分别从这些方面来探讨改革开放对中国对外交往的历史变革。
一、政治层面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在对外交往方面较为封闭,主要集中在社会主义阵营和第三世界国家之间。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积极推动外交多元化,与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尤其是1979年和1980年,中国与美国、欧洲等大国建交,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孤立状态,拓展了外交空间。
此外,改革开放也促使中国加入了一些国际组织和机构,例如1980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提供了机制上的保障。
中国还积极参与到一些重要的国际事务中,例如联合国维和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作出了贡献。
二、经济层面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经济相对封闭,国内外贸易规模较小。
改革开放后,中国实行了开放政策,引进外资,积极吸引外商投资。
中国建立了一系列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例如深圳、上海等地,这些地区成为了对外开放的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的流入。
中国也加入了一些经济组织,例如亚太经合组织(APEC),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对外贸易规模迅速扩大,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和世界工厂,中国的产品和服务进入了世界各国市场。
与此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国际投资和合作,对外出资兴建基础设施、开展产能合作等,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三、文化层面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文化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交流。
中国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世界各国签署了一系列文化交流协议和合作项目。
中国文化、艺术、电影、音乐等都进入了世界舞台,丰富了世界文化多样性。
此外,中国也积极接纳并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大量外国文化产品和思想理念进入中国,让中国社会更加开放多元。
建国周年庆祝中国的外交成就
建国周年庆祝中国的外交成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外交之路由此开始。
自1949年10月1日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国家的独立、安全与发展利益,并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本文将回顾中国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从参与国际组织到推动多边合作,展示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积极作用。
一、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中国在建国初期就开始积极寻求并参与国际组织,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和机遇。
1950年,中国加入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并积极参与各项重要议题的讨论和决策。
此后,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系列国际组织,为推动全球经济合作、减贫事业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全球性组织,也重视地区合作,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区域持久和平与稳定。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倡导和参与亚洲合作,推动建立亚洲合作对话。
21世纪以来,中国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能合作等方式,加强亚洲及其他地区的互联互通,促进共同繁荣。
三、维护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中国外交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国家利益,捍卫和平与稳定。
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坚定支持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坚守“不称霸、不扩张”的原则。
中国倡导着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通过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倡导合作,推动世界朝着更加公正与平等的方向发展。
四、重视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中国积极发展与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深化“南南合作”,推动国际合作格局的建设。
中国提供了广泛的援助,推动了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合作、医疗援助等领域的发展。
中国还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推动国际体系更加公正合理。
总结:中国的外交成就不仅体现在参与国际组织和推动多边合作上,更体现在维护国家利益和促进全球和平稳定上。
中国始终坚持着自己独立自主、和平发展的道路,并通过与各国的友好合作,努力为世界和地区的繁荣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建国以来的外交成就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外交成就可谓是非凡的。
一是中国以独特的和平外交政策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与支持。
1971年,中国被再次承认和加入联合国,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重返国际
舞台。
接着,中国实现同世界上其他国家建交,走进当今国际社会,
影响越来越大。
二是中国志在实现和平共处。
国家之间应该团结合作,共同缔造
和平世界。
中国始终秉承这种理念,推动多边主义发展,十多年来主
办本国的G20峰会,吸引了众多国际经济组织,为促进国际合作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
三是以“一带一路”为核心的互利合作。
联合国关于发展的2030
议程表示支持,并努力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跨国合作发展。
通过
这一倡议,可以促进贸易、投资,构建地区经济繁荣、政治关系友好,建立桥梁和纽带,形成命运共同体,创造共同发展的机遇和把握和平
发展的契机。
70年来,中国以其一贯的独特和平外交政策,促进了不断发展的
国际关系,积极推动国际共同体建设,秉持共同发展、和平共处的理念,为构建和谐世界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150字的历史小作文
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举世瞩目的150字的历史小作文
案例一: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1949年——2009年,这六十年的辉煌历史,记载着中国人民从贫穷走向富强的光辉历程。
解放前,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吃不饱穿不暖,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现在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得饱穿得暖,简直生活在甜蜜罐里。
我们国家不但在工业农业领域处于世界先进行列,而且在国防科技领域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而骄傲和自豪!
案例二:
中国在建国后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坚定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与前苏联在1950年2月14日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等条约,使新中国在外交上不至于孤立。
随着世界局势的发展,中国为了捍卫独立和主权,同时和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敌对。
然而在这时国家取得了“一大片”的外交局面,在第三世界国家支持下在1971年10月25日加入联合国。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变外交,而且1996年4月26日主张建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开放的历史,一个发展的历史,体现了中国人爱好
和平的愿望。
激荡三十年主要内容
激荡三十年主要内容激荡三十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从封闭的计划经济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从封闭的国际关系向开放的国际合作转变,从封闭的思想观念向开放的多元文化转变。
这三十年的激荡,不仅改变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
首先,中国经济实现了长足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超过9%,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大幅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贸易国之一。
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投资建设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次,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倡导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外交理念,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参与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展示了中国的文化魅力和国家形象。
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平台。
再次,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乡差距大大缩小,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成为世界创新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电影、音乐、文学等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好评。
中国的社会治安水平大幅提高,人民安居乐业的环境得到了有效保障。
最后,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中国的碳排放量同比下降,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比重大幅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改善。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激荡三十年,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吴建民《见证历史——世界变化与30年中国外交大发展》浙江人文大讲堂第146讲 [转贴 2008-04-02 21:43:49]吴建民,男,1939年3月生,江苏南京人,现任外交学院院长。
第十届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第十届政协第三、四、五次和第十一届政协第一次会议大会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
195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学院法文系。
1965年至1971年,在外交部翻译室工作。
期间曾经为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担任过法语翻译。
八十年代开始先后担任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参赞、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兼发言人、中国驻法兰西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等重要外交职务。
2003年希拉克总统亲自授予吴建民先生法国荣誉军团大将军勋章。
同年任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
2004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欧洲科学院副院长。
世界变了,“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核心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著名外交家、外交学院院长、前驻法大使吴建民3月30日做客浙江人文大讲堂’08首讲,围绕着“见证历史·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述说了他46年外交生涯所亲历的“中国外交风云”。
一开口,他就说对浙江近10年经济飞跃发展印象很深:“浙江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当中有很大的贡献。
我在国外快20年,美国呆过,欧洲呆过,华人社团接触很多,过去的侨团以广东人为主,现在是浙江人作用上升。
”别人对他说,杭州有个阿里巴巴,很厉害,有一次他和马云聊了一晚上。
“他们是一批人在干,没有作息时间,累了在集体宿舍上下铺睡一会,醒了继续干。
我想这就是浙江精神,这就是中国精神。
”吴建民接触过不少浙江的民营企业家,在他看来,浙江的民营企业非常有特色,一些民营企业家的雄心锐气,可能是连国外的大企业家都没有的。
“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
”浙江现象的背后是浙江的文化。
吴建民说:“这个文化是代表着中华文化很宝贵的一部分。
我认为中华文化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达沃斯论坛上,驳斥美国人权观今年年初我参加了瑞士的达沃斯论坛,政界、经济界、舆论界、科技界、教育界有2500人参加。
今年的特点是大家开始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中国。
会上有人提问,说美国人以他的人权观为标准,说中国人不讲人权,让我来回答几句。
我说,首先民主是中国人的追求,民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
中国人讲革命,我们的旗帜是民主,中国人要把中国变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
这是我们的理想。
第二,民主实现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世界上没有整齐划一、放之四海皆准的模式,各国的民主都是有差异性的。
第三,每个国家的民主如何前进、如何发展,都是由本国的条件所决定的。
美国1776年独立,请问1789年选举美国第一位总统的时候有多少人投票?投票只占美国人口4%!当时妇女、黑人、不纳税的公民都没有投票权。
大家都记得,马丁·路德金催人泪下的演讲《我们都有一个梦想》,什么梦想?梦想美国的黑人有人权!我在法国当了5年大使,法国立国时提出的口号是自由、平等、博爱,口号很好,但请问法国妇女什么时候取得人权?那是150年之后的1945年取得的。
我不是想使美国难堪、法国难堪,我讲的是一个事实:你们的国家实现民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你们有上百年的历史,你让全世界跟你一样,行得通吗?卢旺达发生大屠杀,造成几百万人死亡,谁引起的?西方有句谚语:成功有很多的父母亲,失败却是孤儿。
没有人愿意为失败负责。
我所说的中心就是世界在变。
法国前任外长维德里纳写了一本书叫做《历史在继续》,是针对日裔美国人富山《历史的终结》这一本书而写的。
他在第一章中的标题就是:西方昏了头。
他说:世界在按着我们的想法去做?世界在按照我们设计的蓝图去做?其实世界不是这样的。
世界的变化远远出乎我们的意料。
所以人们在思考,在反思。
我引用这一例子,无非是说明一点——世界在变化,但并非步调一致地进行。
繁荣与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理性地认清与日本合作的现实对一个长期搞外交的人来说,爱国是和国家的核心利益联系在一起的。
21世纪中国人的核心利益是什么?我概括了4个字:“繁荣”与“统一”。
两者的关系是:繁荣是统一的基础。
如何实现繁荣?改革开放!从公元1世纪到公元15世纪,中国是世界科技发明的中心,产生了四大发明。
但后来我们为什么落后?世界有股潮流,不管你愿意与否,这个潮流是会变的。
在公元1世纪到15世纪,这个潮流的中心在中国。
随后,欧洲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把人从神权下解放出来。
这是了不起的思想解放,人类的发明创造得以极大地向前推进。
然后是启蒙运动,把人从封建王权中解放出来。
这两大思想解放运动是工业革命的基础,工业化成了世界的中心。
而这时中国被边缘化了,大大地落后了。
改革开放,“开放”两字十分重要,不开放不知道怎么改革。
中国最大的进步就是因为改革开放。
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1979年1月,邓小平访问美国。
他回国后就说:“中国要搞改革开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他的话不多,也不深奥,却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说明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日美两国对中国很重要。
在全球化的条件下,对外关系搞不好,不是影响两个国家间的关系,是影响中国发展的大局。
有人提出来抵制日货,恕我直言,今天哪有什么日货,内芯90%以上都是中国制造!你自己抵制自己不是愚蠢吗?今天的中国非常理性,中日合作给双方带来了好处,解决了中国一千万人的就业问题。
抵制了日货,这一千万人下岗,谁来管他?有些网民很极端,说下岗不要紧。
我说你这个话说得很轻巧,显然你不存在下岗的难题!中日关系怎么处理好?从毛主席开始,就倡导世代友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
周恩来也说过,中日两国是2000年友好,50年对立,着眼点要长远,要非常理性。
我们中华民族的特点就是,如果有人把战争强加给中华民族,那我们就跟你拼命,但是我们坚持和平的决心绝不动摇,我们从不侵略别国,扩张版图。
中华民族多少灾难都能扛过,追求和平的心永远不变,这是我们民族的特点。
中国外交的三大节点——现在,大家都想听听中国的意见中国外交的过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有几个大的节点,第一个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第二是1955年的万隆会议,由周恩来总理出席。
当时世界上各种意见分歧,周恩来总理看到二次世界大战动摇了殖民主义,所以民族独立了,解放运动风起云涌起来。
这股大潮代表了人类进步的方向。
在当时的讲话中,周总理力挽狂澜,谈成了万隆会议十项原则。
第三个节点是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毛主席说,这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
非洲兄弟为什么如此支持中国?首先,我们都受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欺负,我们都面临共同的任务。
1970年,毛泽东和周恩来决定,为坦桑尼亚和赞比亚修一条全长1860.5公里长的铁路。
这样一来,赞比亚的内陆资源和坦桑尼亚的港口资源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这条铁路花了1.5亿英镑,占了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五分之一。
这些行动让非洲兄弟看到:中国是真心实意帮助非洲的。
当然也有人说毛泽东好大喜功。
但现在回头去看,如果没有1.5亿英镑的大手笔帮助,没有非洲兄弟的鼎力相助,1971年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将会艰难得多。
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席位是新中国外交的一个新起点。
没有这一点,也不会有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
十七大报告讲了两个“始终不渝”:“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请问历史上有哪个兴起的大国把互利共赢作为自己的外交核心的?古往今来,鲜有国家如此,但中国就是如此,我们不搞扩张。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外交舞台是很狭小的,1971年我们去联合国,很多事都不发表意见。
联合国投票有3种方式:赞成、反对、弃权。
外国人说中国人到联合国之后有一项发明,就是中国人去了之后发明了不参加投票!但是今天,世界上没有一件大事不需要问中国人的意见,今天世界发生的大事,没有中国人的意见是不行的。
去年我去达沃斯论坛,听到一种声音说“八国集团过时了,没有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在里面算什么?”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已经上升到一个高度了,这还是要归功于改革开放。
这就是时代在变化,中国在变化。
紧跟时代变化制定相应政策——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不可动摇邓小平是第一个看到时代在变化,中国在变化的共产党领导人。
上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说“当今世界面临两大问题,一个和平,一个发展,这两大问题一个也没解决”。
邓小平南巡讲话时,国际处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的大背景。
西方世界大举进攻。
关起门来固守阵地应该是一个本能的反应。
但邓小平却作出这样一个决断:步子再快一点,胆子再大一点,使得中国的大门不仅没有关上,反而比过去更加开放了。
根据是什么?时代变了!历史证明,小平的判断是对的。
看不到时代的变化,就不能够深刻领会中央的决策。
中央的决策都是根据时代变化而制定的。
紧跟时代变化,制定相应政策,我们的内政外交才有更大的前进。
时代变了,很多思路是不是要变?我认为,要跟上中央的思路,跟上十七大报告做的战略部署,也是从“时代变了”的层面来考虑。
十七大报告鲜明提出: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不可抗拒的潮流。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们说国家要独立,人民要解放,民族独立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现在我们提出,和平、发展、合作已经成为了不可抗拒的时代潮流。
小平同志在1984年10月22日讲到,解决国际争端要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实施新办法。
这三个“新”,不是小平同志赶时髦,而是根据时代在变化的思路所提出的。
今天大家都觉得一国两制非常好,耳熟能详。
可是在1984年的时候,摆在中国人面前不只有一国两制这一种选择。
现在回头看,我们国家的决策是非常了不起的。
当时如果大军南下,把香港、澳门都弄过来,英国人敢怎么样?可能是不敢怎么样,但那样行吗?改革开放如果没有了香港、澳门,能搞得那么好吗?发展能那么快吗?小平同志说:我们要的香港、澳门,是保持繁荣稳定的香港、澳门,不是贫困动荡的香港、澳门。
这句话讲得太深刻了!他考虑到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同时也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国外资本的利益。
把两者结合起来,找到一条途径,这就是根据时代变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对应的新办法。
解决南海问题,也是要“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根据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也考虑到周边国家的根本利益。
提出了这八个字,无形中就化解了一种潜在的冲突。
结束语回顾30年外交大事,我认为凡事都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离不开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
他的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我在外交学院对我的学生说:“全世界那么多共产党,有的消亡了,有的无所作为,而中国人在中国大地上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搞得红红火火,让全世界刮目相看,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吴建民:中国急需交流学每周二下午,吴建民给外交学院学生讲交流学,作为院长亲自讲授一门在我国尚是空白的学科,此举不是一般性需要,而是时代紧缺的需要,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