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 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一、单元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P18——P44二、单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四、单元教学安排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知识结构】1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长方体一、讲授内容:长方体的认识(课本第18~19页的内容落第21~22页练五的1、2、3、6、7题)。
二、讲授方针:1.初步认识立体图形、认识长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造就学生研究数学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究、善于协作交换的研究品格。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
难点:通过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四、讲授过程:(一)复导入1.谈话引入,回忆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它们都是什么图形?(由线段围成的平面图形)2.出示教材第18页的主题图。
提问:这些还是平面图形吗?(不是)教师:这些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提问: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物体是长方体,谁能指出哪些是长方体?3.举例:在一样平常糊口中你还见到过哪些长方体的物体?长方体又具有甚么特性呢?引出新课并板书课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9课时,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如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度、面积、质量等基本度量单位,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应用中,学生对容积单位的理解和运用还较薄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容积单位,体会容积单位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容积的概念,认识升和毫升,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2.难点:让学生运用容积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容积单位。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教具、实物等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
3.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容积单位的理解。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容积单位模型、实物、PPT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购物时选择合适的包装,引出容积的概念。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容积吗?容积有什么作用?”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容积单位的图片,如升和毫升的标志,以及它们的换算关系。
同时,教师用实物进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容积单位。
提问:“你们能说出升和毫升的关系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
例如,给学生一些容器,要求他们测量不同容器的容积,并记录下来。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和容积单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3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和容积单位》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容积的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
2.掌握容积与体积的区别与联系,知道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一个容器的容积。
2学情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是在体积和体积单位之后,学生对体积有了一定的认识,体积单位已掌握,并很明白其大小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能用其解决问题。
容积的概念较抽象,理解是重点,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说。
从表象抽象出概念,在教学容积单位以及它们的关系时,让学生多观察感知。
因此本节设计以学生观察、动手实践为主,感受升和毫升,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到知识。
3重点难点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能正确计算一个物体的容积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复习导入孩子们,谁来说说相邻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下这方面的互化。
投影出示: 3.5m=( )dm705cm=( )m96m²=( )dm²3.7dm²=( ) cm²113dm³=( )m³1.02m³=( )dm³【设计意图:复习为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学习做铺垫,为单位换算】2【讲授】建立容积概念我们学习了体积和体积单位,什么是物体的体积?师:今天学习容积和容积单位(板书课题) 提问: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师:你们想知道的真多,咱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研究。
同学们,老师这里有2个长方体纸盒,你能判断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吗?(相等)口说无凭,怎么验证它们的体积相等?(学情预测:A:直接比B:用尺子量。
(咱们再找一个同学量另外一个纸盒,测量的结果都取整数) 师:它们的长宽高相等说明什么?(体积相等)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章,主要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推导它们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本章内容既是对之前平面图形的拓展,也是为之后学习立体图形的其他性质和计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平面图形知识,具有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将实际物体与数学概念相结合,理解并推导体积计算公式。
三. 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2.难点: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与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体积计算公式海报。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用具、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如文具盒、书本、魔方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它们是如何计算体积的?2. 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呈现它们的特征,如长、宽、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3. 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使用给定的学具,如纸板、剪刀等,制作自己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并尝试计算它们的体积。
4. 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教室里书架的体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体积计算方法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哪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可以计算?它们各自的计算方法是什么?6. 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体积计算方法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3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单位的进率)教案一. 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的第三章,主要讲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知识,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力。
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体积单位的进率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体积单位的进率。
2.难点: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能够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操作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体积单位卡片、计算器等。
2.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仓库存储货物的问题,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体积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它们的特征。
然后,介绍体积单位的进率,如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让学生初步理解体积单位的进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运用体积单位的进率进行计算。
教师给予指导和解答疑问。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案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主要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掌握它们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并为后续学习立体图形的其它类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部分学生可能对立体图形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对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了解它们的特点,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学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2.教学难点: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感受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如家具、容器等,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它们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等。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下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2.能够判断物体是否为长方体或正方体;3.能够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2.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关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引导学生猜测它们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它们的特点。
2.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具有三对相对相等的面的立体称为长方体。
•正方体:六个面都是正方形的立体称为正方体。
3. 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通过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区分它们,并给出相应的理由支持自己的判断。
4. 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问题1.问题一: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体积和表面积。
2.问题二:一个正方体的体积为64立方厘米,求它的边长。
5. 拓展练习1.请学生自行寻找周围环境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例子,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出示一些复杂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及其区分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希望同学们在课后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希木同学们能够认真对待,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doc
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的】1.让学生通过观看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详细情境,让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咨询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咨询题。
3.难点是体积和外表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络。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究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历。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能够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
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看、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理解到生活中非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惯用数学的目光来观看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外表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咨询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咨询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咨询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展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拟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入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看、猜想、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知识构造】第1课时长方体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概念。长方体是一种有六个面的立体图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矩形;正方体则是特殊的长方体,它的六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家具、建筑和包装设计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一个长方体纸箱的表面积和体积,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本节课将涵盖以下内容:
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的定义。
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
3.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4.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并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5.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养成数学思考的习惯,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掌握它们各自的边长、面积和体积的关系。
-表面积计算:熟练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体积计算: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比如如何确定长方体的长、宽、高,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具体例题来帮助大家理解。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立体几何图形进行认识。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等。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平面几何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还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强,可以通过实例演示和操作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掌握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引发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卡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9课时,主要讲解容积和容积单位。
本课时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探究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对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计算容积和换算容积单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容积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容积单位的概念,并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容积的计算方法。
2.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容器、水、尺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模型,以及容积单位换算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提问:“我们如何计算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积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介绍容积的计算方法和容积单位。
引导学生观察容器中水位的变化,从而理解容积的计算过程。
同时,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测量自己带来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模型的容积。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测量容积的方法和心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然后,让学生进行容积单位换算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容积知识进行解决。
如:“一个长方体的长为10厘米,宽为5厘米,高为8厘米,求它的容积。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和利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过程与方法:经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的探讨过程,体验直观操作、观察思考、分析理解、迁移类推和运算提高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美。
2、感受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额,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习的兴趣。
3、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热爱生活的良好情感。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第1课时长方体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学生依次说出名称。
2.研究长方体的特征。
(1)面的认识。
①请学生拿出长方体学具,按照一定的顺序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6个面)有几组相对的面?(3组)前后,上下,左右。
②引导学生观察长方体的6个面各是什么形状的?板书: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篇1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初步掌握各自特征和内在联系。
帮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2.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互联系和变化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师:我们学过哪些基本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2.出示一张纸。
师: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把这样大小的许多纸重叠在一起,你们看,是什么形状?(长方体)3.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的物体我们常见到,如保健箱、粉笔盒等等,你们能说出一些来吗?(砖、墨水瓶盒子、教科书……)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联系很多,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很广。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它。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示范操作,认识面、棱、顶点1.拿出一根萝卜,用刀切一刀,要求学生观察并且动手摸一摸切出的面。
在学生感受的基础上,告诉学生这叫做“面”。
2.将切出的萝卜平面朝下,再垂直切一刀,取出其中的一块,出示给学生看。
师:这块萝卜有几个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什么呢?(棱)3.继续切,把萝卜一面平摆在桌面上,再垂直切一刀,出现了一个新情况,让学生观察后回答,有几个面,有几条棱。
师: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刚才我们通过切萝卜的活动认识了物体的面、棱、顶点。
4.教师出示长方体模型,学生取出长方体实物,进行观察,并且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然后回答:一个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三、认识长方体1.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实物,并自学课本,同时在黑板上出示下列自学题:(1)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图形?哪些面的面积相等?为什么?(2)长方体有几条棱?哪些棱的长度相等?(3)长方体有几个顶点?2.讨论后,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简要板书。
(1)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
人教版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教案-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
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二、新课讲授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这是为什么呢?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
(完成课题板书)(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1升=1000毫升(1L=1000mL)(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
3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让学生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行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掌握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重点难点】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难点是体积和表面积两个概念的建立。
【教学指导】1.注意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
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情境引入。
通过对一些建筑物、生活用品形状的观察、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使学生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中物体的形状。
表面积、体积和容积这些知识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教学中应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2.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
空间观念的培养应通过多种感官协同作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长方体实物或模型进行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想一想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和空间位置关系,从而对长方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在体积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感受到物体所占的空间,不同物体所占的空间有大有小,从而深刻地理解体积的含义。
通过用小正方体来摆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来观察、猜测、归纳、推理出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1课时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3课时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6课时【知识结构】第1课时长方体板书:顶点(4)师生在长方体教具上指出面、棱、顶点。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教材是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的教学内容,教材首先直接给出了容积的概念,并说明计量容积,一般就运用体积单位,然后介绍了计量液体的体积长同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最后教材介绍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并特别强调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二、说教学目标1、通过教师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会计算容积。
2、通过设疑解难,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建立容积和容积单位观念,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说教法学法教师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结合观察是实物,建立容积及容积单位的观念。
五、说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1、出示课题,指名读题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呢?生:什么是物体的容积呢?学生围绕这个问题自学课文,有疑问的先自己记下来。
检查学习任务:说一说同学们对物体容积的理解。
教师指名回答。
师生梳理问题。
教师举例说明:在一个粉笔盒里装满沙子,那沙子的体积就是这个粉笔盒的容积,装的沙子越多,物体的容积就越大。
2、认识容积单位教师说明容积单位跟体积单位是一样的,但测量水的容积要用升和毫升。
教师出示量杯。
教师请个别同学做实验,让同学们建立升和毫升的概念。
①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1升=1000毫升②再通过用量杯做实验,使同学们直观认识1升水=1立方分米1毫升水=1立方厘米③练习巩固5升=()毫升500毫升=()升 2.4升=()毫升=()立方分米2750毫升=()升=()立方分米3、计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小组讨论:怎样计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呢?小组讨论,教师参与讨论。
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教师小结:要从里面量出长方体容器的长、宽、高,再用公式长×宽×高,就可以计算出它的容积。
学生独立板演,一生上台板演,师生反馈修正。
【公开课件】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课件
8.04dm3=( 8.04 ) L=( 8040 )mL
785mL= ( 785 )cm3= ( 0.785 )dm3
(教材P40 T3)
4.一桶18L的矿泉水相当于 12 瓶1500mL 的矿泉水。
18L
1500mL
(教材P40 T4)
4.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 部尺寸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 波炉的容积是多少升?
5L
250mL
液体的体积可以用 量筒或烧杯度量。
1升液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分米。 1L=1dm³
1豪升液体的体积就是1立方厘米。 1mL=1cm³
1L=1000mL
(教材P38 做一做)
(1)说一说哪些物品上标有毫升、升。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 水大约是1L25mm=2.25dm 300mm=3dm 4×2.25×3=27(dm3) 27dm3=27L
答: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27升。
同学们,再见!
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3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 容积和容积单位
填空。 (1)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叫作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0 。
像太空舱、粮仓、油桶、盒子等所能容纳物 体的体积,通常叫作它们的容积。
计量容积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如水、油 等)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升(L)和毫升(mL)。
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 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1.一个长方体油箱,从里面量长5dm, 宽4dm, 高2dm。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升油?
5×4×2=40(dm3) 40dm3=40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9课时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例5,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容积意义,掌握常用的容积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掌握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3.感受1毫升的实际意义,和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
难点: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_________。
3.一个长方体的纸盒,长2dm、宽1.8dm、高1dm,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小组交流检查。
二、新课讲授
1.教学容积的概念。
(1)教师把长方体的纸盒打开,问:盒内是空的可以装什么?学生交流后汇报。
教师:我们把这个纸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如:金鱼缸里面可以放满水,水的体积就是鱼缸的容积。
(2)学生举例说一说什么是容积?
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容积
(3)比较物体的体积和容积的异同。
请学生想一想,体积和容积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全班反馈。
相同点:体积和容积都是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一样。
不同点:①体积要从容器外面量出它的长、宽、高;而容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②所有的物体都有体积,但只有里面是空的,能够装东西的物体,才能计算它的容积。
(4)容积的计算方法。
教师: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要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出示一个木盒。
演示为什么容积应该从里面量出长、宽、高。
2.教学容积单位。
(1)教师:计量物体的容积,需要用到容积的单位。
(完成课题
板书)
(2)学生自学教材第38页内容。
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教师板书:升、毫升
(3)出示量杯和量筒,倒入1升的水进行演示,让学生得出
1升=1000毫升(1L=1000mL)
(4)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关系。
试验:把水倒入量筒1mL处,然后再把1mL的水倒入1cm3的正方体容器里面,刚好倒满
提问:这个实验说明什么?1mL=1cm3。
(板书)
提问:大家想一想1升是多少立方分米?相互讨论,得出:1L=1dm3。
(板书)
3.新知应用。
出示例5,指一名学生读题。
(1)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多少汽油就是求这个油箱的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应该怎样算?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汇报,全班集体订正。
5×4×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装汽油40L。
三、课堂作业
完成教材第40~41页练习九的第1~6题。
答案:1:mL L m3mL
2:4000 4.8 82 0.5 35000 2400 8.04 8040 785
0.785
3. 18÷1.5=12(瓶)
4. 400×225×300
=27000000(mm3)
=27(dm3)
=27(L)
5. 22×10×1.8
=396(m3)
6. 3×2.5×2
=15(m3)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交流学习所得。
【板书设计】
容积和容积单位
1L=1000mL 1L=1dm3
1mL=1cm3
例5:5×4×2=40(dm3)
40dm3=40L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L。
【教学反思】
1.复习导入,先是引导学生对已学的体积知识进行复习,为新课的讲授起铺垫作用。
2.共同探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推导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审题、分析、尝试解答,培养学生自己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