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导学案(1)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3《羚羊木雕》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
2.解释下列生词:
(l)犄角:物体两个边沿相接的地方,本课指桌面的两个边沿相接
的地方。
(2)仗义:讲义气。仗:拿着,引申为主持、讲求。
(3)形影不离:成语。像物体跟它的影子那样分不开,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4)挽回:扭转已成的不利局面。挽:拉,引申为扭转。
(5)寒颤:寒噤(jIn),本课指因受冷而身体颤动。
问题:学生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的认识不深、注意不够。
对策:教师举例强调,加深认识、引起注意。
问题:思路不清,结构不准。
对策:引导勾画关键句,即表示时间的变化和地点的转移的词句。
朗读的基本要求和技巧介绍。朗读的基本要求有三个:一是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破句;二是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品读课文:
二、品读课文: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思考:
1.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送给了万芳,你认为事情怎样处理才妥当?
2.作者的感情倾向是怎样的?怎样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3.怎样才能避免这一类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各抒己见,展示个性。)。
1、明确展现任务。
学生分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全班交流。
2、总结:《羚羊木雕》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我”珍惜友情,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心中珍视的是羚羊木雕,逼“我”把羚羊木雕要回来,由此而起冲突。应该说,父母是有欠缺的,“我”也是有欠缺的。彼此都做得周到一点,就不至于发生这样不愉快的事情了。作为中学生的我们,一方面,要学会思考,有主见;但另一面,做事情要跟大人商量了再做,自以为是,自作主X是不对的。推而广之,遇事多商量,就可以避免许多矛盾。
4.作者常识。

1羚羊木雕导学案

1羚羊木雕导学案

鸡西市第四中学导学指南
4.分角色朗读:
品味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在朗读中了解了人物的对话,用一句话概括人物:我读出了______________ (人物)是的人。

安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排奶奶:—
^我 :
万芳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万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展示提升
你遇到过类似的伤心事吗?你是怎样处理的?
四、当堂检测(5—10):
仿写句子
1、例句:理解是一缕春风,唤醒沉寂的心田;
2、仿句:理解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有关友谊的名言。

(至少两句)
五、总结反馈
学习了这篇课文的收获是:朗读要求
①清楚、流畅的朗读
②注意停顿恰当、速度适合
③不破读,不加字、不漏字
④落落大方,语气、语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文章思想内容。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给下列词语注音:犄角()()兜()挽()逮()不禁()()寒颤()()悔()怦怦()杈()2.解释下列生词:犄角:仗义:形影不离:挽回:寒颤:反悔: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三、品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

第一组:对“妈妈”的刻画1、“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

(去掉突然,可以吗?)2、“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

(紧紧表现了什么?)3、“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

(去掉坚定,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变化?)妈妈是一个怎样的人?第二组::对“我”的刻画1、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

(怦怦在句中有什么用?)2、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

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再看她......。

(加点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3、“没有卖------我送人了。

”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加点词在句中有什么作用?)4、“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分析加点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主备成员时间崔明飞郝玲玲马绍华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后三段的内容。

2、培养学生重情义轻钱财的道德品质。

一、阅读后三段,回答下列问题。

1、写月光冷冷的有什么作用?2、写万芳的出现有什么作用?3、“我”为什么“止不住流下了眼泪?”4、文中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句子有哪些?5、“可是,这能全怪我吗?”的含意是什么?二、分角色朗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描写了家庭成员之间的什么矛盾,反映了他们各自的什么思想?2、爸爸把贵重的羚羊木雕给了我,我把羚羊木雕转送给好朋友,这样可以吗?为什么?3、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奶奶却说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你同意谁的观点?为什么?4、如果你想把一件贵重的东西送给别人,你要怎么做?5、归纳本文的中心思想。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1)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3)五、段落划分 (4)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羚羊木雕》,我们要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作者对友情、诚信和家庭关系的深刻洞察。

同时,我们要学习文章生动的语言描述和细腻的人物刻画,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情节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

此外,我们还要学会分析文章中的矛盾冲突,思考如何妥善处理友情与家庭之间的矛盾,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终,我们要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学会珍惜友情、坚守诚信,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重难点理解文章主旨,把握作者通过羚羊木雕这一物品所传达的关于友情、家庭与诚信的深刻内涵。

这需要学生深入文本,细心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与情感变化,尤其是主人公在友情与家庭矛盾中的挣扎与抉择。

这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和人物分析能力。

如何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类似的矛盾与冲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也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能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提升自我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 《羚羊木雕》的作者是谁?A. 张之路B. 张洁C. 张晓风D. 张天翼2. 《羚羊木雕》一文主要围绕什么物品展开故事情节?A. 风筝B. 钢笔C. 羚羊木雕D. 布娃娃二、填空题1. 《羚羊木雕》中,“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__________,这引发了家庭矛盾。

2. 文章中,“我”的父母认为羚羊木雕很__________,而“我”却更看重与朋友的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述《羚羊木雕》中“我”把羚羊木雕送给朋友的原因。

2. 在《羚羊木雕》中,家庭矛盾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看待这种矛盾?3. 你认为《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思想或启示?四、中心思想《羚羊木雕》的中心思想主要体现在对友情、家庭关系和沟通的深入探讨。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人物个性化语言。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难点】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建立理解和信任的关系。

【学习方法】朗读法、讨论法、点拨法【自主预习案】1、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并且把“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的词语抄写一遍;2、速读课文,根据本文的主要内容,填空:“我”把__ 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__ ,__ 发觉了,逼“我”去,“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__ 把__ 还“我”。

“我”对朋友这样反悔,“我”__ (感情)。

3、资料助读----了解“羚羊木雕”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用一种黑色硬木雕刻成的羚羊形状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送木雕。

(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了羚羊木雕是十分珍贵的。

)4.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__ 三个要素;其中___ 又包含_ 和___ 。

本文以____ 为线索贯穿全文。

5.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1----15):第二部分(16---23):第三部分(24---25):第四部分(26---38):【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白郁金香是一朵代表友谊的花。

友谊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让饥寒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友谊是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让濒临绝境的人看到生活的希望;友谊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由友谊引发的故事---《羚羊木雕》二、自主探究。

释疑解惑(一)读一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羚羊木雕》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羚羊木雕》导学案学习目标:1.精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 品味语言,了解烘托、反问的修辞手法及叙述中的倒叙和插叙。

4、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正确处理好亲情、友情的关系。

从中获得有益启示,并能有效地解决好类似问题。

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

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

同时以“各抒己见”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

本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一、导语:二、预习·导学1.走进作者: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是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电影剧本有《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等;长篇小说有《第三军团》《极限幻觉》等;短篇小说集有《题王》《惩罚》《空箱子》等。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抹杀( ) 攥着( ) 怦怦( ) 树杈( ) 犄角( ) 藏刀( )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做事不与别人商量,按自己的意思决定。

()(2)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3) 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4)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示:分角色朗读追问木雕、要(收回)木雕两部分。

思考文中的人物在这件事中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征,据此揣摩人物的语气。

(1)先试着小组内分角色朗读,注意分配好角色。

(旁白、爸爸、妈妈、奶奶、我、万芳、万芳妈)(2)小组展示分角色朗读。

(3)评价朗读,注意把握好人物的语气。

5、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情节三个要素;其中情节又包含开端、发展、高潮和高潮。

认真朗读课文后,完成下表。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羚羊木雕》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宁远中学何风玉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进行基础训练。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圈点勾画、批注及编写文段序号的阅读方法。

3、指导学生学习文章常用的记叙方法和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4、启发学生品味文章含蓄的语句及文中所隐含的作者情感倾向,让学生同作品展开心灵的对话。

二、教学重难点:作者的情感观和作品的价值观的探究。

三、教学过程:1、教者简述,快速导入。

同学们!我相信大家对家庭和学校生活并不陌生,对发生在家里的一些事也一定熟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一篇反映家庭生活的小说,文章究竟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它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让我们一同走进《羚羊木雕》……2、初步感知,概括大意。

①边读边勾画文中的生字词,查字词典。

解决生字:怦、杈、攥;词:自作主张、形影不离、合二而一、满不在乎、仗义、怦怦等。

②提问: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文章讲述了的故事。

”的句式说话。

3、深入情节,总理思路。

①学生逐段速读,编写文段序号并标出文中回忆开始和结束的句子。

②提问:回忆部分从叙述方式的角度看属哪种顺序?这种叙述方式有什么作用?全文按情节可分几部分?各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四、说读一些对话1、提问:小说人物鲜明生动,那么文中写了哪些人物?寻读课文,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2、提问: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妈妈、爸爸、奶奶、万芳的妈妈、万芳、“我”是的人”的句式说话。

五、品读一批词句1、提问:文中有哪些叠词?有何表达作用?同学们用圈点标示,找一找,联系语境说一说。

用“表现了。

”的句式说话。

怦怦:紧紧:静静:偷偷:嘿嘿:慢慢:呆呆:2、引导学生讨论“理解•探究”第三题(题目见教科书66面)。

六、探读一组问题1、展示问题,学生默读。

问:①、用一盒糖去换回羚羊木雕,不也算是一种解决矛盾的好办法吗?为什么“我”却不愿意呢?问②:文章结尾说:“这能全怪我吗?”应该怪谁?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么处理?问③: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你是怎么处理的?问④:你想对文中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呢?2、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羚羊木雕导学案 (1)

羚羊木雕导学案 (1)

《羚羊木雕》导学案编制人:曹燕王卫平崔腊梅班级:组别:姓名: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读课文,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生字生词。

2、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

二、学习重点:能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导学流程:(一)、预习:独学:默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并完成下列各题。

1.给加点字注音或按拼音写汉字:怦.()藏.()刀脸颊.()zuàn()着dǎi( )住jī()角2. 根据意思写成语①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一味盲从。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用自己的话说说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组内交流形成共识,然后提出疑难,在班内解决。

(二)、研讨课文浏览课文,以师友对学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1、填空。

本文的体裁是小说,小说一般有、、三个要素。

其中情节又包括开端、、和结局。

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下列情节概括:学法提示:羚羊木雕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围绕线索梳理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小组展示。

各小组把答案写在题板上,组间质疑、互评。

(四)、训练总结学了本文后,如果你遇到类似“我”那样的伤心事,会怎么处理?(五)、作业设计: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准备分角色朗读。

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分角色朗读,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2、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二、学习重点: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导学流程:一、研讨课文(一)分析人物形象1. 自学: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

标注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2、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的感情。

3、师友合作:从这些对话的语句中,你认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是的人”来回答。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 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羚羊木雕》(第一课时)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班级姓名教学内容了解关于“羚羊”展开的故事情节。

认识大人重利、小孩重情的两个矛盾世界。

认识“万芳”的“仗义”、为朋友着想的深情厚谊,了解友谊的真谛。

从分析的人物描写入手,学习阅读小说。

课前自测1、注音、抄写词语两遍并给加点词造句仗义形影不离攥( ) 逮( ) 怦怦()寒战形影不离——2、文章围绕着“羚羊木雕”写了哪三件事?(请根据地点、时间的变化来概括)3、“羚羊木雕”的故事是围绕着哪些人之间展开的?哪些人不赞成“我”送“羚羊木雕”这个礼物?找出他们反对的理由的语句。

课堂研讨阅读课文1——12段:①找出妈妈的语言描写的句子并写下来,用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说说妈妈的语言有什么特点?②人物的语言描写常伴随相应的动作和神态,无声地流露了人物的内心想法。

请找出妈妈的两处动作或神态,来分析妈妈的心理。

2、12段中“我哭着喊了起来”——“不”,你觉得这一个“不”中包涵了“我”的哪能些复杂的心情?3、“我”为什么把爸爸人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礼物送给万芳?从插叙部分(段)——(段)找出句子来分析我送的理由。

补:当你知道一颗钻石的价钱要远远高于一颗玻璃珠的时候,你就已经可悲的长大了。

《羚羊木雕》的原稿反悔张之路天上下着雪。

我一个人孤伶伶地走在去万方家的路上。

雪花在路灯前飞舞,路灯在雪花中发出昏暗的光。

我和万方家只隔一百多米,可是我却走了好久好久。

白天我们还在这里举行百米赛跑,那时候,这条路显得又平又直,可现在下雪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着,脚下发出吱吱的声响……吃过晚饭,我趴在桌子上背诵今天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杠杆原理。

妈妈坐在沙发上织毛衣。

我常常抬起头来望着窗外飞舞的雪花——我们这里已经很少下这样大的雪了。

真带劲!明天可以打雪仗罗!妈妈走了过来,轻轻地把窗帘拉上。

另一间屋子里,爸爸和奶奶正在看电视。

咚咚锵锵的锣鼓声传了过来,又是京戏!我用双手把耳朵堵上。

妈妈走了出去,电视机的声音变小了。

羚羊木雕导学案及答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及答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及答案羚羊木雕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在这个导学案中,我们将介绍羚羊木雕的历史、特点、制作工艺以及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你将深入了解羚羊木雕的魅力和魄力,同时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观和动手能力。

1. 羚羊木雕的历史羚羊木雕起源于古代,是人类用木头雕刻出各种形象的手工艺品。

据史料记载,羚羊木雕最早出现在中国汉代,经过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

在现代,羚羊木雕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2. 羚羊木雕的特点羚羊木雕以其精美细腻的雕刻工艺和独特的造型设计闻名于世。

其特点包括:栩栩如生的形象、优美的线条和比例、精湛的雕刻技巧等。

羚羊木雕作品不仅可以展现出作者的艺术功底和创作理念,还可以传达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寓意。

3. 羚羊木雕的制作工艺羚羊木雕的制作工艺主要包括:选材、设计、雕刻、上色等环节。

首先,选材是关键,需要选择纹理清晰、质地坚硬的木材作为原料。

然后,设计是创作的灵魂,需结合形象的需求和创作者的想法,进行构思和绘制草图。

接下来,雕刻是核心,需要用各种雕刀和刻刀将木材雕刻成预期的形象。

最后,上色是点睛之笔,可以通过颜料或着色剂,让作品更加生动和富有表现力。

4. 相关知识羚羊木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不仅在艺术领域被广泛运用,还被视为一种祈福和保平安的吉祥物。

在古代,羚羊木雕常常用来装饰宫殿、寺庙和豪宅,被视为珍贵的艺术品和收藏品。

如今,羚羊木雕已成为文化遗产和民间工艺的重要代表之一,得到了国内外文化爱好者和收藏家的青睐。

答案:1. 羚羊木雕的历史起源于中国汉代。

2. 羚羊木雕以精美细腻、优美线条和精湛技巧著称。

3. 羚羊木雕的制作工艺包括选材、设计、雕刻和上色。

4. 羚羊木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象征意义,常被用作祈福和保平安的吉祥物。

通过本导学案的学习,相信你已经对羚羊木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你能够继续关注和研究这一传统工艺,发现其中的乐趣和价值,也可以亲自尝试动手制作一件属于自己的羚羊木雕作品。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导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导学重点】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学会辩论,有理有据阐述自己的观点。

【课时】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爱你们的父母,尊敬你们的父母,但有时候,你们会与你们的父母对某些问题认识不一致,思想上闹矛盾。

它也许会让你无奈、伤心甚至落泪。

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样处理的?《羚羊木雕》中的“我”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下面我们一齐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1.听写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注意文章的语言、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1)分好角色。

故事叙述者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妈(2) 朗读表演。

(3)朗读评价,特别注意是否读好语气、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3.整体把握:讨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明确:文章围绕“羚羊木雕”发生的事,通过对六个人物的刻画,表现了两类人不同的内心世界:一类人珍惜友谊,一类人重财轻义。

文章歌颂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纯洁的友谊,并告诫人们要理解少年的心理,尊重他们的友谊。

三、细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讨论明确:1.开篇用“突然”一词,使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显出妈妈的惊慌,“我”的惊吓。

2.母女对话神态的对比,着力渲染对话的气氛,表明妈妈为一件工艺品伤害了孩子的心。

妈妈孩子突然间(惊慌) 心怦怦地跳了起来(惊吓)小声地说目光紧紧地盯着我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十分严厉(严厉) 声音有些发抖(害怕)坚定(坚定) 哭着喊了起来(反抗)对话的气氛越来越紧张。

3.爸爸的语气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爸爸的态度虽与妈妈不同,在实质相同,不同语言描写显示出不同的个性:妈妈严厉,爸爸深沉、冷酷。

4.“我”不小心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子,为什么要抹眼泪?一是心疼裤子,二是回家挨说。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羚羊木雕。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学习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一、导入: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

不再是那个只会听话的小朋友了。

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育,长大。

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可是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矛盾,我们该怎么办呢,尤其是面对亲情和友情难以选择的时候?拥有友情是幸福美好的,而浓郁的亲情是令人醉心的生活财富,可是实际中两者偶尔发生冲突使得纯真的友情承受无助、无奈和伤害时,我们该怎样去面对,又会思考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因羚羊木雕而引发的故事,去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处理这两者的关系的。

二、解题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它。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刻成的工艺品三、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羚羊木雕。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思想感情.3、分角色朗读课文,品味人物个性化语言。

四、作者介绍自学“导学案”教材助读,了解作者。

五、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抹()眼泪(2)犄()角(3)怦怦()(4)脸jiá( ) (5)手里zuàn ()着小刀(6)逮()着玩逮()捕(7)树chà( )(8)寒颤()颤()抖(9)变得()十分严厉你还得()站两个钟头2、词语填空影不离自主张二而一无可回3、解释词语:犄角:仗义:形影不离:挽回:寒颤:反悔:光彩:六、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1、文中写了一只什么样的木雕?围绕它发生了什么故事?涉及到哪些人物?主要写哪几个人?2、全文以羚羊木雕为线索,写了三件事,填写下面空白。

____羚羊木雕____羚羊木雕____羚羊木雕3、中间一件事在叙述中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结合学案文体知识完成)4.文中提到的几个人在是否要回羚羊木雕问题上各持什么态度?七、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指导:1、朗读需要几个人物?各是谁?2、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朗读时每个人物的语气个是怎样的?朗读要求:1、把握好人物的身份和性格特点。

羚羊木雕导学案

羚羊木雕导学案

2二、《羚羊木雕》导学案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2.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及人物性格特征。

3.联系生活实际,学会与父母沟通。

学习重点难点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5.联系实际,谈一谈如何与父母交流思想。

教学设计采用讨论和辩论的方式来拓展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观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学习进程:自主预习:一、作者简介及羚羊木雕介绍张之路,1945年生,山东诸城人。

196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物理系,曾任中学教师连年。

1982年调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现任该厂文学部主任。

1977年开始发表作品,主要有电影文学剧本《霹雳贝贝》、《磨表》、《傻鸭子欧巴儿》及同名中篇小说,话剧《双龙花盆》,童话集《野猪的首领》、《大鼻头和黑眼睛》、小说集《在楼梯拐角》、《题王》,长篇小说《第全军团》等。

1992年被登录于国际儿童读物联盟荣誉名册。

羚羊木雕,是非洲艺术家以羚羊为形体用一种黑木雕成的工艺品。

非洲木雕是非洲大陆具有代表性的、全世界都享有盛誉的工艺品,其文化、艺术价值很高。

非洲很多国家元首出访或欢迎来访的客人大多喜欢赠送木雕。

二、正音正字抹()犄()角攥()逮()怦怦()树杈()寒战()整体感知一、速读课文,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用图示来解析本文的主要情节)二、谈谈你的感受(学生可自由谈,各类观点都可)3、分角色朗诵课文,A、朗诵要求:①清楚、流畅的朗诵②注意停顿适当、速度适合③不破读,不加字、不漏字④举止高雅,语气、语调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B、分清角色故事的叙述者妈妈我爸爸奶奶万芳万芳的妈妈C、朗诵完,请学生起来谈一谈文中各个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特征分析)“我”:万芳:妈妈:爸爸;奶奶:合作探讨(进行讨论)一、女儿既然把羚羊木雕给了万芳,你以为事情如何处置才妥当?二、作者的情感偏向如何的,你的观点如何?3、如何才能避免这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课文小结本文讲述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反映落发庭成员之间的矛盾。

学案1:第3课 羚羊木雕

学案1:第3课 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学案一、学习目标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②学习并运用朗读的方法。

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与父母沟通的方法。

二、自主预习(A级)(一)学法导引《羚羊木雕》是一篇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

文章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记叙了“我”将羚羊木雕“送友”后又被迫“讨回”的过程,反映了“我”和爸爸妈妈之间发生的一场矛盾,赞美了少年朋友们真诚无私的友情,含蓄地批评了父母重财轻义的行为,告诫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感情,尊重他们纯真的友谊。

课文的情节围绕羚羊木雕展开:故事的发生是妈妈查问木雕,其后父母逼“我”要回木雕,插叙了“我”把木雕赠送好友的情景,奶奶劝阻父母未成,含蓄地批评了父母的重财轻义,不尊重孩子友情的行为;高潮和结局是“我”违心地取回木雕,好友体谅“我”给了“我友谊的温暖”。

(二)预习检测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犄.角()寒颤.()树杈.()羚.羊()怦.怦()恶.心()脸颊.()挨揍.()着.落()攥.着()咽.喉()逮.捕()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塞颤逮藏( ) ( ) ( ) ( )3、在下列句子中的“口”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A、(爸爸)慢慢地对我说口“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B、“不!”我哭着喊了起来口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口“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4、根据提示,在各句中的“说”字前填上恰当的词。

坚定小声递到我手上满不在乎塞到我的手里坚强A、“爸爸不是说给我了么?”我()说。

B、她把小刀()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C、“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三、问题探究(B级)根据课文提炼信息做答。

1、万芳先前的“突然不见”与选文的“突然出现”,暗示了她的变化,由而变成。

2、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词语,其作用是。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2《羚羊木雕》导学案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2《羚羊木雕》导学案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2《羚羊木雕》导学案1人教版七年级语文22《羚羊木雕》导学案1 《羚羊木雕》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联系生活,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

3、学习并运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和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预习提纲:1.给加点字注音: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2. 根据意思写成语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3、作者::1945年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

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等。

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短篇小说集、、4. 根据课文内容,在横线上空格处完成下列情节概括:情节:妈妈追查、逼迫→爸爸→插叙回忆→我11.这段文字刻画的主要人物是________ ,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扣住的两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

12.这段文字在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时,主要运用的是() A.肖像描写 B.动作描写 C.语言描写 D.心理描写13.联系上下文来看,这段文字记叙的顺序是()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14.这段文字有概括叙述,有具体叙述,请按要求将段落序号填在横线上A.概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具体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挑战(一)仿写15.例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快乐日子里的一把吉他,尽情地为你弹奏生活的愉悦;朋友是忧伤日子里的一股春风,轻轻地为你拂去心中的愁云。

仿句:朋友是什么?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朋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课文24——26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羚羊木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深入角色进行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2、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
3、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

【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入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学习难点】
明辨是非,正确认识和处理亲情、友情。

【知识链接】
关于作者:张之路,1945年生于北京,现为中国电影集团策划部编审、一级编剧,国务院授予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

主要创作有电影剧本《霹雳贝贝》、《魔表》、《疯狂的兔子》;长篇小说《第三军团》。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犄()角怦()藏()刀脸颊()攥()着
2、根据意思写成语
①久久地注视着一个地方。

()
②彼此关系十分密切,总愿在一起不分开。

()
③完全不放在心上。

()
④说话时的声音和脸色都非常严肃。

()
3、感知课文内容: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几个主要人物对要回羚羊木雕持什么态度?作者的倾向如何?
二、入角色朗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性格特点。

1、规范读:用普通话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读破句子、停顿恰当、吐字清楚、音量适当。

2、感悟读:用浪线划出人物的语言描写句,从这些对话中,你读出这些人物有何特点?并用“××是的人”来回答。

3、入角色读:抓住人物的神态、语气读,读出人物的性格以及对此事的态度。

如:孩子-------神态:低着头不敢看(一动不动);语气:声音有些发抖哭着喊了起来。

三、研读课文,思考并讨论下列问题:
1、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给了好朋友。

我这么做对吗?并告诉我你的理由,好吗?
2、爸爸妈妈执意让我要回羚羊木雕,而奶奶却说“这不太好”。

他们谁有道理呢?我好想听听你们的想法。

3、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会因为有万芳这个朋友而庆幸吗?为什么?假如你是万芳,还会做我的好朋友吗?为什么?
4、文章结尾说“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你觉得这事怪谁呢?
5、议一议:文中家庭矛盾是怎样造成的?谁是谁非?你是站在父母的角度,还是站在我和万芳的角度?
四、拓展延伸。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如果说一个人的历史要用笔来写的话,那么,现在应该是我们从父母手里接过笔来自己写的时候了。


“在不知不觉中,我长大了。

在我脑海的深处,有一颗叛逆的种子在发芽、成长,我已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是那个事事听从家长的小朋友了。


是的,我们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不再事事听从家长了。

于是,“家”这个宁静的港湾,便开始有了起伏的波澜。

请叙写一个这样的场景、片段或感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