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课件4
《赤壁赋》ppt课件
苏轼是大家, 《赤壁赋》 为奇文,具有融情于景、情景 交融的特点,字里行间蕴含着 苏轼复杂深刻的情感,而这些 情感又不是阅读单篇文章即能 深度理解的,因此反复朗读, 主动查阅资料研读显得尤为重 要。
谢谢!
水月三重存天地 平生一赋冠古今 体会景情理交融的表达方式
二 任务驱动
通过积累文言字词,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课时研习任务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作品的文辞之美与情感变 化,把握景情理融合、主客问答的表达方式。 通过合作探究与表达练习,体悟作者的丰富思 想内涵,体会苏轼在困境中的救赎方式,理解 作品表达的人生感悟与豁达情怀。
四 活动落实
水月三重存天地 平生一赋冠古今
学习活动一
入画——寻赤壁入扇图
学习活动二
题诗——选折扇题画诗
学习活动三
落款——落款印赠先贤
活动一:入画 —— 寻赤壁入扇图
活动一
活动二
活动三
课后作业
活
动
一
:
环节1:诵读赋文,探访赤壁,赏读画意
入
画
| |
如果让你选择《赤壁赋》中最主要的意象
寻
画面作为折扇的背景元素,你会选择什么?
课段
课时
课时主题
授课内容
阅读与鉴赏
(精读)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南北秋景美何异 ·味到深处见精神 天地大美虽无言 · 生命之惑景中明 水月三重存天地 ·赤壁一赋冠古今
《故都的秋》精读 《我与地坛》精读 《赤壁赋》精读
第四课时 赤壁已然成观止,地坛何以知死生 《我与地坛》《赤壁赋》联读
梳理与探究
《赤壁赋》《登泰山记》联读
融情寓理生妙趣 ·精雕细琢绘我境
最新《赤壁赋》ppt课件完美版
于赤壁之下。 属:zhǔ,通“嘱”, 劝酒。
清风徐来,水 歌:朗诵。
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属客,诵明月 下面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来,
之诗,歌窈窕 水面上不起波浪。我端起酒杯
之章。
劝客人们喝酒,朗诵“明月” 诗里“窈窕”这一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简介 赋赋是介体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
一 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 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 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 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 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 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 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 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 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 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
如,凌万顷之茫 升到仙境的神仙。
然。浩浩乎如冯
一写夜游之乐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 描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
虚御风,而不知 与客人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
其所止;飘飘乎
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 “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
“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
如遗世独立,羽 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 ” 化而登仙。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赤壁赋》优秀课件
《赤壁赋》优秀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解读《赤壁赋》,该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高中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具体内容包括:分析赋的文体特点,理解并背诵全文,解读作者苏轼的思想感情,探讨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及文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赤壁赋》的文体特点,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豪放洒脱的个性和旷达的人生观,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赤壁赋》的文体特点,解读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欣赏文言文的韵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学习资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赤壁古战场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激发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标记难点。
3. 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解读,分析赋的文体特点。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中的典型句子为例,讲解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5. 随堂练习:学生翻译课文中的句子,教师点评并指导。
6. 小组讨论:探讨作者苏轼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赤壁赋》2. 板书内容:文体特点:赋作者:苏轼重点句子翻译思想感情:豪放、旷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赤壁赋》全文。
(2)翻译课文中的句子,并体会作者情感。
2. 答案:(1)课后自主完成,下节课检查。
(2)见附件。
(3)课后自主完成,下周提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成就,提升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文体特点的分析2.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3. 小组讨论的引导4.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提供5.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施一、文体特点的分析1. 结构特点:赋体作品通常结构宏大,层次分明。
高一语文《赤壁赋4》(课件)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一、写夜游赤壁
清风徐来
游
水波不兴
月出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一、写夜游赤壁
清风徐来 白露 月出 水波不兴
游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一、写夜游赤壁
清风徐来 白露 月出 水波不兴 水光
游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
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 是什么? 2.客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 种苦闷?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怀古
蜉蝣天地 人生须臾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沧海一粟 不可骤得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四、苏子说理
水 变:逝者、盈虚 与 不变:未尝、卒莫 月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四、苏子说理
水 变:逝者、盈虚 与 不变:未尝、卒莫 月 且夫
曾不能以一瞬 物与我皆无尽也 又何羡乎?
制作 03 2011年下学期
思考:客“托遗响于悲风”,悲从何来?
1.写曹操赤壁之战“横槊赋诗”,目的 是什么? 2.客言“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体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3.“知不可乎骤得”表现了怎样的一 种苦闷? 一世之雄 而今安在 怀古
蜉蝣天地 人生须臾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主要内
2
山水描写
以绮丽的笔触描绘赤壁山水的壮美形态。
3
观战叙述
以苏轼个人的观战经历为线索,生动呈现赤壁之战的场景。
4
胜败感触
通过苏轼的揣摩与感悟,表达壮士断腕,遗患预防的思考。
艺术特点
1 风景描写
通过富有感觉的描写,将自然风景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2 写意笔法
以略带抽象的笔触,突出了意境的表现,使作品更具思想性。
3 哲理独白
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探讨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影响与意义
文化传承
《赤壁赋》通过文字传递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精髓与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启迪
《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名篇之一,描绘了战国末年诗人苏轼在赤壁之战观战 时的所见所感。以山水为背景,展现出壮丽的场景与深邃的思考。
作者与背景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 以骈文和豪放派诗歌而著名,是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赤壁之战
赤壁山水艺术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阅读与赏析方法
1 深入解读
通过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寓意。
2 品味山水
欣赏《赤壁赋》中的山水描写,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3 咏史联想
通过与史书对照、联想,将诗文融入历史,加深理解与印象。
结论与总结
经典之作
《赤壁赋》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传颂至 今成为经典。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二节)
扣舷而歌之 音节助词
击空明兮溯流光 形作名,月光下的清波
渺渺兮予怀 悠远的样子
倚歌而和之 循,依
唱和
其声呜呜然 代词,那
不绝如缕 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 使……舞动 泣孤舟之嫠妇。 使……哭泣
使动用法
2020/8/16
解释下列红色词的意义(第三节)
探讨:引来墨客小人的诽谤围攻,一再遭贬 仕途坎坷的原因?
“弟弟苏辙说的那句话:“东坡何罪? 独以名太高。”他太出色、太响亮, 能把四周的笔墨比得十分寒伧,能把 同代的文人比得有点狼狈,引起一部 分人酸溜溜的嫉恨,然后你一拳我一 脚地糟践,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这 场可耻的围攻中,一些品格低劣的文 人充当了急先锋。”
2020/8/16
坎坷的一生 漂泊的一生 旷达的一生 自足的一生
2020/8/16
2020/8/16
2020/8/16
《枯木竹石图》
2020/8/16
《赤壁赋》、《后赤 壁赋》等皆为传诵名 篇。致力提拔后进, 黄庭坚、秦观、晁补 之和张耒等均出其门 下,并称“苏门四学 士”。
2020/8/16
2020/8/16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 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 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 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
妇。
定语后置
词类活用
2020/8/16
找出文中描写箫声的句子, 作者是怎样(手法)描写的?
峨诗都一
眉赋是门
共传大三
苏 比千文父
赤壁赋4ppt课件
06
CATALOGUE
第五段
23
描述苏轼离开黄州的心情
心情矛盾
苏轼离开黄州时,既有解脱和自 由的感觉,又有对这片土地和朋
友的留恋和不舍。
2023/11/29
孤独与寂寞
苏轼在黄州的日子里,虽然有朋友 和家人的陪伴,但他始终感到孤独 和寂寞,因为他的内心充满了对未 来的不确定和迷茫。
豁然开朗
随着苏轼离开黄州,他开始重新审 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逐渐摆脱 了内心的困惑和迷茫,感到豁然开 朗。
发生时间
公元208年,建安十三年
参战方
孙刘联军,曹军
2023/11/29
发生地点
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部,长江南岸
16
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孙刘联军采用了正确的战 术
孙刘联军采用了火攻的战术, 利用曹军的战船和营寨放火, 烧毁了曹操的船只和营寨,使 得曹操的军队大乱。
曹操的军队疲惫不堪
曹操的军队从北方长途跋涉而 来,加之水土不服,导致军队 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
02
03
长江水的比喻
苏轼用长江水的流逝比喻 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生 命短暂和时光飞逝的感慨 。
2023/11/29
历史人物的排比
苏轼通过列举历史上的英 雄人物,表达了对他们功 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反思 。
情景交融的描写
苏轼通过对赤壁夜景的描 写,将情感与景物相融合 ,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表 达。
22
2023/11/29
5
文学风格
文学风格方面,赤壁赋序文体 现了苏轼散文创作的独特风格
。
语言方面,苏轼运用了优美、 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赤 壁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典故,以
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赤壁赋》完整版ppt课件
111111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我顿时脸色改变,整理好衣 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 “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 客人说:“‘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 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 望是武昌,山水互相环绕, 草木茂盛苍翠,这不就是曹 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 他占领荆州,攻下江陵,顺 着长江东进的时候,战船连 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 面对长江斟酒,横握长矛吟 诗,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 在哪里呢?
.
赤壁赋
写作背景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作诗讽 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案”),被 捕入狱。出狱后,被贬黄州团练副使。 为排遣内心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 写下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
复习
• “赋”这种文体的特点是什么? • 《赤壁赋》的特点是?
.
听读录音,注意字音与 朗读的节奏。
一写夜游之乐 。作者以传神的笔墨,描 述了秋夜赤壁的美丽、静谧以及与客人 夜游的逸兴。本段写赤壁夜景,突出了 月出前的“清风”、“水波”和月出后 的“白露”、“水光”,既烘托了游人 自由愉悦. 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
把
酒 游
诵
诗
遗世 之乐
羽化
.
第二段
1第一段写了“乐”情后,本段为何又 转入写“悲”情?
本段是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开头继上文写泛舟时的欢乐心情,“于 是饮酒乐甚”,古人抒发欢乐心情往往 是饮酒赋诗,此处也不例外,“扣舷而 歌之”,就是写照。接上文“诵明月之 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完整版课件
《赤壁赋》完整版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赤壁赋》。
该篇文章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描述东晋末年,曹操大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的一场激战,以及战前诸葛亮、周瑜等人的智谋较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赤壁赋》的基本情节,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复杂句式,以及人物形象的把握。
2. 教学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分析以及文言文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视频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理解文章的基本情节。
3. 讲解课文:分析文章中的生僻字词、句式,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文章主题思想。
4. 人物形象分析:以诸葛亮、周瑜等人物为代表,分析其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点。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赤壁赋》的阅读理解题,指导学生解题方法。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一道关于人物形象分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赤壁赋》2. 主要内容:(1)文章背景:东晋末年,赤壁之战(2)人物形象:诸葛亮、周瑜等(3)主题思想:赞美英勇智慧,弘扬民族精神3. 重点字词、句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赤壁赋》中的人物形象,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些人物的看法。
(1)诸葛亮:智慧、勇敢、忠诚,为国家的安危而努力。
(2)周瑜:英俊、果断、有谋略,为国家利益而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的掌握程度。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相关章节,进一步了解赤壁之战的背景和人物故事,提高文学素养。
《赤壁赋》课件完美版.ppt
其所止;飘飘乎
景,突出了月出前的“清风”、 “水波”和月出后的“白露”、
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水光”,既烘托了游人自由愉悦 的心绪,又为后文对“水”、“月 ” 的变与不变的议论作了铺垫。
翻译与理解
二写这乐时极悲,来酒。喝先得写十歌分声欢,畅,
于是饮酒乐甚 , 我后敲写着箫船声边;唱歌起中歌的来“,美歌人词”
翻译与理解 既望:十六日;既,已经。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壬戌之秋,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
七月既望,苏 子与客泛舟游
置句,应为:于赤壁之下游。 于,介词,在。下,方位名词。 兴:起,同风雨兴焉。
于赤壁之下。 属:zhǔ,通“嘱”, 劝酒。
清风徐来,水 歌:朗诵。
波不兴。举酒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 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的
苏 轼 书 法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二、简介 赋赋是介体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
一 种文体,它从先秦诗歌派生出 来,到汉代形成了一种特定的体 制,讲究文采、韵律,兼有散文 与诗歌的性质。其常采用主客问 答的手法来展开描写。
散文赋,也叫文赋,是中唐 之后出现的一种文体。它兼有 诗歌和散文的特点,较多地吸 收散文的笔调和手法,形成了 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本 篇就是这种文体的典型。
作者的复杂思想: 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 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
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 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 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 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
《赤壁赋》ppt课件(46页)
关于赤壁
赤壁,山名。一指今湖北武昌西 赤矶山,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 曹操。一指今湖北黄冈赤鼻矶, 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 黄冈赤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 其实他并没有弄错。苏轼在《书 〈赤壁赋〉后序》和〈念奴娇·赤 壁怀古〉中,分别以“传 云”“人道是”指黄州赤壁是孙、 刘败曹之地,并非肯定。由于两 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 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主和客实为一体,其实是苏轼人生的
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花与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
长河是无止境的。
──宗 璞
➢人活着要有长度、厚度、宽度和深度。长度是
•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东: 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特殊句式
• 何为其然也 • 而今安在哉 • 而又何羡乎
宾语前置句
特殊句式
• 2、被动句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3、介词结构后置句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4、主谓倒装句 • 渺渺兮予怀
人的寿命,谁也无法决定长短;厚度是人的为
人,要敦厚老实;宽度是人的肚量,要有广阔
的胸怀;深度是人的能量,即社会活动能量和
《赤壁赋》PPT课件
跨文化交流中的《赤壁赋》传播
传播路径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外文化交流的加强,《赤壁赋》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到海外,成为世 界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
翻译与诠释
在跨文化交流中,《赤壁赋》的翻译和诠释对于传递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可以通过翻译和诠释感受到《赤壁赋》的独特魅力。
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
Chapter
赤壁景象的描绘技巧
01
02
03
远景描绘
开篇即展现赤壁的远景, 山势险峻,江水滔滔,气 势磅礴。
近景刻画
随后逐渐拉近镜头,细腻 描绘赤壁的近景,如悬崖 峭壁、草木葱茏等。
动静结合
在描绘景象时,既呈现静 态的自然风光,也展现动 态的水流、风声等,使画 面更加生动。
战争场面的再现与想象
《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 上的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生的 深刻思考。
《赤壁赋》以其高超的艺术手 法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 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Chapter
文章结构梳理与段落大意
文章结构
不过度干预。
超越物欲
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沧桑, 作品传达出道家超越物欲、追求
精神自由的思想。
苏轼独特的人生哲学思考
豁达乐观
01
面对人生中的种种困境,苏轼以豁达乐观的心态泰然处之,这
种精神风貌在《赤壁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顺应自然
02
苏轼认为人生应顺应自然规律,多加保养生命,这种思想在作
品中也有所体现。
追求自由
03
作品中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苏轼独特的人生哲学
思考。
《赤壁赋》优秀课件
艺术特点
赤壁赋运用了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对比和抒情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情感氛围。
文学价值
《赤壁赋》不仅描绘了历史事件,还表达了对友情、忠诚和自然之美的赞美, 具有深远的文学价值。
影响和传承
赤壁赋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作品,并对后来 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现代意义
《赤壁赋》在当代依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让我们反省历史、珍惜友情,并对团结、智慧和勇气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赤壁赋》优秀课件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描绘了东吴举。
背景介绍
纪念三国时期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包括水草丰美、独特的地形等背景信息。
作者简介
赤壁赋的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苏轼,他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广泛受到敬仰。
主要内容
《赤壁赋》课件(4)
月---月出东山 徘徊斗牛
露---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舟---纵一韦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情(悲)
无枝可依
英雄安在
人生无常
补充练习:(1)、通假字 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憑虚御风(通“凭” )
• (2)特殊句式: •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 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 辞的“引类譬喻” 手法。
除了诗、词、曲之外,历史上还存在过一种具 有诗歌特点的文体,这就是赋。最初的诗词曲都能 歌唱,而赋却不能歌唱,只能朗诵。它外形似散文, 内部又有诗的韵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斆之间的 文体。
《赤壁赋》教学设计
宜黄一中 汪春娇
【教学目标】
1、人文性:
体会苏轼由乐转悲再转喜的情感 历程。
2、工具性: 领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
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本怎样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
2、领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3、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
【教学设想】
属( ) 舷( ) 窈窕( ) 酾酒 ( ) 凴虚( )袅袅( ) 嫠妇( )愀然( )舳艫( )槊
•(zhǔ )x麋鹿i(án )y扁ǎo舟t( iǎ)o shi píng niǎo
• lí qiǎo zhúlú shuo míl ù piān
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文章五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麽内容? 2、第3自然段感情如何?写曹操的用笔重点在哪里? 3、第4段的感情如何?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观点 的?
优美形象,善于取譬的语言特色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 润孤舟之嫠妇。”将抽象而不易捉 摸的声情,写得俱体可感,诉诸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 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任团练副使。三年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 外的赤壁(也叫赤鼻矶),写下了著名的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 壁赋》和《后赤壁赋》。
参考答案: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稀飞诗 昌 苍郎 东 空雄 鹿 属粟 穷 终风
第四段 往 长 瞬尽 主取
月色竭适 第五段
酌藉白
五、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或活用现象
1、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状语后置 ) 2、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 3、渺渺兮予怀( 倒装句 ) 4、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名作状 ) 5、侣鱼虾而友麋鹿( 意动用法 ) 6、正襟危坐( 使动用法 ) 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动用法 ) 8、方其破荆州(使动用法) 9、夫水,智者乐也。( 判断句 ) 10、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 被动句 )
,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二十一岁中进 士。神宗时, 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
等地任职。元丰三年(一零八零)因“乌台诗案” 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 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 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沿书等职,并 出知杭州, 颖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 ,儋州。大赦北还,病死常州,葬于河南郏 县,追
苏 轼 书 法
苏 东 坡 像
苏东坡游赤壁
一人早多故樯羽雄小遥
尊生生情国橹扇姿乔想
还如华应神灰纶英初公
酹梦发笑游飞巾发嫁瑾
江 月
我
烟 灭
谈 笑
了当 年
间
一江卷惊乱三故千大
时山起涛石国垒古江
多如千拍穿周西风东
少画堆岸空郎边流去
豪雪 杰
赤 壁
人 道
人 物
浪 淘
是尽
苏轼(一零三七━一一零一年),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 出文学家,书画家
(二)、指出下列各字的通假字
1、属—— 嘱 2、冯—— 凭 3、缪—— 缭 4、狼籍—— 藉
(三)、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修辞手法(互文见义)修辞手法(对偶 )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修辞手法(比喻 )
本文押韵比较自由,只有个别散 句不押韵。请同学们在文中标出押 韵字并体会换韵情况。
贬谪黄州之后,赤壁之名日甚。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贬黄时写有赤
壁二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著名作品,更使赤壁名扬中外。故
清康熙末年,始更名为“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的楼阁始建于西晋初年,距今约一千七百余年,后
多次重建,现有面积四百余亩。建筑物计有二堂(二赋堂、雪堂
),三楼(栖霞楼,涵晖楼,挹爽楼),二阁(碑阁,留仙阁)
,一斋(慨然斋),一像(东坡塑像),一峰(剪刀峰),九亭
(放龟亭,睡仙亭,坡仙亭,酹江亭,问鹤亭,快哉亭,览胜亭
,望江亭,羽化亭)。其中二赋堂内有一块大木壁,正反面刻著
前、後《赤壁赋》全文;留仙阁有一幅苏东坡游赤壁全图;碑阁
内有百馀块石碑,刻满苏东坡的书法。处处是东坡居士的墨宝诗
词,令人不由遥想这位千古风流人物当年的雄姿英发!
皆捷,後与孙权、刘备的吴蜀联军遭遇於赤壁。诸葛孔明借东风,
火攻曹军船舰,火势一发不可收拾,曹军烧死、溺死者不计其数,
吴、蜀乘胜追击,曹操败走从此不敢南下。这一战奠定了三分天下
的局面,赤壁之战也成了历史上有数的著名战役之一,故晋代以来
即为游览胜地。
明人古往今来有无数名人游览过赤壁。自唐代杜牧、宋初王禹
谥文忠公。在任地方长官期间,他关心民众疾苦, 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 受民众拥戴。 苏轼的文学
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 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 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 出
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 “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
赤 壁 赋
四川省江油市明镜中学校 刘海燕
东坡赤壁
东坡赤壁位于古城黄州的西北边。因为有岩石突出像城“风景如画”之美誉
。
以前通常认为此地并非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战场,认为赤壁
古战场位於湖北南部蒲圻县境。但近年有资料考证,著名的三国赤
壁之战就是在此地发生,三国时,曹操率2O万大军一路南下,连战
这些古建筑依山就势,古朴典雅,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赤
壁碑刻,闻名全国,有历代名人书画碑刻近二百块,其中苏轼书
画碑刻一百余块,居全国个人碑刻之冠。解放以来,各级政府对
东坡赤壁非常重视,一九五六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
九八七年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经过几十年修建东坡赤壁已面貌
一新,成为著名的文化古迹和游览胜地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赋体出现于战国后期, 到了汉代才形成确定的体制,这是赋的渊源。赋 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 文赋各个阶段。
关于赋的特点:赋在艺术表现上注重铺陈、形容 事物的外象和内理。在语言上使用新奇美丽的辞 藻。另外赋也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 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 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 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 文体,既适合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 的诗意 。
赤壁,山名,一今湖北武昌西赤矶山, 一般认为孙、刘在此破曹操。一在今湖北黄 冈,即苏轼游览处。有人认为苏轼把黄冈赤 壁误作孙、刘破曹操处,其实他并没有弄错。 苏轼在《书〈赤壁赋〉后序》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中,分别以“传云”“人道 是”指黄州赤壁是孙、刘败曹之地,并非肯 定。由于两山名同称“赤壁”,作者借黄州 赤壁之名驰骋想象,吊古抒怀。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1、壬戌(rénxū) 2、桂棹(zhào)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7、山川相缪(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12、渔樵(qiáo) 13、扁舟(piān) 14、匏樽(páo ) 15、蜉蝣(fúyóu) 16、无尽藏(zàng)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