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诊断:现实课堂是否有效,高效缺什么(张文波)
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因素及对策
课堂教学中的“低效”、“无效”因素及对策张相丕五年级数学板场小学“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可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学生的成绩始终没有得到提升。
这几乎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目前面临的问题:花了就牛二虎之力,却得到的是事倍功半的效果,甚至是无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解决?高效课堂的出路在哪里?我们如何做到应用有限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使我们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学得愉快,我们教的轻松,从而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首先,我们要分析产生低效、或无效课堂的原因。
产生低效或无效课堂的原因虽然很多,但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对教材理解的低效。
在数学教学中有很多的老师没有充分理解教材,没有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生硬的照搬教材的内容,不能用身边的生活情景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教材理解很低效。
(二) 对学生的位置理解的低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老师教授的对象。
而现在有的老师对于这点认识还是不够深刻,认为学生就是一张白纸,什么也不知道,就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
(三)对课堂提问的低效。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
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有的老师在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大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四)课堂目标的低效。
教师在教学中能否确定合理的课堂目标是影响有效课堂一个重要因素。
然而,实际的情况恰恰是,有的教师对于数学课堂的目标意识非常淡漠,甚至认为备课中没有制定目标,即便制定了,也只是应付,当下不少的课堂往往天马行空、挥洒自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被任意扩大,行进中的课堂缺乏必要的约束与反馈调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回归本真,主动参与——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
回归本真,主动参与——谈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发布时间:2022-07-07T11:00:05.186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2月总第407期作者:卢峰[导读] 从轰轰烈烈到追本溯源,我们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到底课程改革应该走向何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余文森老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谈到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问题时说,学习的有效性,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
我觉得总结得非常到位。
卢峰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三中学255022从轰轰烈烈到追本溯源,我们的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到底课程改革应该走向何方,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有效的课堂,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
余文森老师在《有效教学十讲》中谈到考量学习的有效性的问题时说,学习的有效性,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
我觉得总结得非常到位。
学习速度其实也就是学习效率的问题,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的数量和质量的情况。
学习的结果应该与学习成绩的呈现和学习能力的高低相关。
而注重学习体验其实也就是尊重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情感认知上的共鸣与提升。
语文学科因为它的工具性人文性,与其他学科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所以语文课堂当然也应该不同于其他课堂,尤其是数理化理科课堂。
数理化的课堂的指向是聚合的,万变不离其宗,答案只有一个。
而语文课堂却是发散的,你说我说大家说,只要言之有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
语文能力的提升,语文素养的形成,赖于生动有效的语文课堂。
那么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是有效的呢?充满语文味的课堂就是有效的。
或许是因为功利思想在作怪,也或许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师目光尚未高远,好多的时候,我们的语文课堂真的很像理化课,一、二、三步骤明确,思路清晰,何事都非得总结出个子丑寅卯来,但本来一堂完整的语文课,被肢解得支离破碎。
过分地追求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学生语文素质、语文能力的培养。
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引言:高效课堂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些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分析高效课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一、问题一:缺乏互动在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着教学过程,学生则居于被动接受的角色。
这种单向传递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积极的主动学习态度。
学生缺乏互动,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和对学习的兴趣丧失。
同时,教师也难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无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对策一:鼓励互动为了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分组讨论、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并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同时,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利用在线投票、实时答题APP等工具,积极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
对策二:个性化教学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兴趣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布置个性化的作业,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习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二:知识传递缺乏延展在高效课堂中,教师通常会介绍并解释知识点,然后进行练习和巩固。
但这种知识传递过程缺乏足够的延展,容易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层面,无法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对策一: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来延展知识传递。
通过实例的引入,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例如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对策二:引导自主学习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主体。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自主学习的资源和指导,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心得体会(31篇)
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心得体会(31篇)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心得体会(精选31篇)有效教学情境创设方法心得体会篇1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和技能,可以为学生提供学习线索,激发学习兴趣,制造认知冲突,促进学生自主而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一、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知识源于生活,对于新知识的呈现,尽量寓于学生所熟悉的情境之中,使他们明白数学知识是生活方式中很常见的事,消除对知识的陌生感,再把知识以生动的画面,有趣的故事情节、动听悦耳的语调展示出来,学生喜闻乐见,容易产生亲切感,让学生能够较快的进入较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教学情境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体验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在内心深处容纳个性特别的孩子,接受思维较慢和淘气犯错误的孩子,尽量挖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鼓励,在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时,应该体现出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层次,力求调动各种不同类型的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细心观察,踊跃思维,主动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孩子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的意念和各种努力。
三、创设给予学生思考空间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见课堂现实和课前预设有较大的差距,有时我们在课堂上精心创设了情境,但事与愿违,学生看到这个情境,却无法发现情境中蕴含的教师所设想的有价值的信息和问题。
创设的情境要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信息量,一是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进行学习,二是能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自己适合的学习和思考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活动。
在获得知识和方法的同时,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高效课堂“三方面”“六环节”
情况 , 灵活地调整预 案 , 进行巧妙地处理 。 1 . 复述 回顾 环节 , 一般是 组员说给组 长听 , 花1 — 2 分
钟 带 过 。 有 的课 堂 没 有 和 之前 所 学 相 关 的 知 识 点 , 这 时
复述 回顾 就可 以忽略 。例 如上三年级 的《 年月 日》 时, 可
以利用猜谜语导人课堂 。
的学 习品质 。要想真正实施 高效课 堂就要做到 以下三方 导学案时要做 到知识问题化 , 问题层次化 , 层次渐进化。
教学过程是 根据导学 案引领学 生学懂学会 的过程 , 教师应该利 用简洁 而朴实 的语 言把知识点衔 接起来 , 教
、
设 计导学是前提
提出相关要 求 。小学数 学课堂基 本上可 以 教师备 课 的好坏直接 影响 到整堂课 的效果 , 教 师应 给学生方 法 ,
六环节 ” 进行 , 但 有 时 也 要 根 据 学 生 的 实 际 学 习 有备无患 , 不上无准备之课 。备课 时要 有预测 , 考 虑本节 按 以 下 “
课的教学 目标及不 同情 况下学生的反应 。因此备课 时要 备教材 , 更要备学生 , 还需编写导学案 。 备 课 中很重 要 的一 环是 备学 生 。学生 是课 堂 的主 体, 教 师只有在熟 悉学 生 、 深 入 了解学 生 的基 础上 , 才能
的能力 。
学 习基 础 知识 , 锻 炼 自 己的 能力 。
当然 , 小 学语 文的快 乐 教学 方式 还
新 时期 的小 学语文 教育 应该是
开放式 的教 育 , 是 创新式 的教育 , 更 需 要进 一 步 的探讨 和 完善 , 以期 适
是 以学 生 的兴 趣 为 中心 的教 育 , 所 应 时代 的发展 , 为学 生 的学 习提 供 以 教学 方式 的 改 变势 在必 行 , 与之 最佳的学 习平 台。
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优秀6篇)
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优秀6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学习《教学的有效性》心得体会(优秀6篇)当我们积累了新的体会时,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
构建教学策略,打造高效课堂发表时间:2020-09-04T08:32:24.913Z 来源:《素质教育》2020年10月总第357期作者:杨文博[导读] 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吃力的。
新疆沙湾县老沙湾镇中心校832100摘要: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就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学到更多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效率最大化。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知识抽象,对于物理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相互配合、需要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同时学生还要对物理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才有可能学好物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初中物理的理论性较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这对于刚接触这门课的初中生来说,学习起来是比较吃力的。
因此,如何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把学生的特征和物理知识结合起来,通过营造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新的课程改革深入实施中,如何创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质量,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精心打磨课堂教学,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细腻而质高。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情感是一种很强的内在动力,没有情感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始终保持一颗爱生之心,必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为此,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融洽的课堂气氛,和谐的师生感情,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积极地思考,能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挥、大胆发言、提出质疑。
面对学生的疑问时,教师应不厌其烦,耐心地给予解答。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要善于捕捉学生的点滴进步,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学生在享受成功的快乐中增强学习兴趣。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我们要毫不吝啬地赞扬他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特殊的奖励,比如树起大拇指,给予他们一个真诚的拥抱,买一份小礼物,这样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好的语文课应具备的要素襄汾一小张文丽
好的语文课应具备的要素我以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具有“博”、“活”、“情”、“实”四个要素。
一、“博”,指教师的讲解要有广度和深度。
它以教师本身的学识和修养为基础,又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上。
作为学生引领者的教师,首先应有开阔的视野,独到的见解。
教师的学养越高,引领学生所达到的境界越高。
我们常说,教师与学生的知识是一桶水与一碗水的关系,如果教师本身“水之积也不厚”,则必然“负大舟也无力”。
教师自身的学养不够或对教材缺乏深入的钻研,不管形式如何新颖,课堂气氛多么热闹,这样的课也是缺乏内涵和底气的。
教师的学养越丰厚,课前的准备越充分,对教材的把握才会更准确,对文章的分析才更深刻而到位,讲解才更潇洒自如;课堂上,教师才能信手拈来,广征博引,才能更好地拓展延伸,扩展学生的视野,才能更好地联系现实人生,去启迪学生的思维。
以“博”为基础的课,自有其令人回味的魅力。
二、“活”,不是指表面的热闹,更不是教师的放任。
“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要活跃,二是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把握要有效而灵活。
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应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教师不要总以“传道者”自居,而把学生当作容器来“灌”,当作观众来看自己的表演。
课堂应是一种双向的活动,应是在倾听、交流中的有效沟通。
学生要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示自己的才能。
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主导”的作用,学会当“导演”,甚至当“幕后英雄”。
要多给学生“出场”的机会,让他们能“登台表演”。
课堂上,要能听见学生的读书声、答问声、讨论声甚至争辩声,要能看到学生勾画和批注,要留有时间让学生动笔写作。
要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动起来,还应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习惯,教师不要总是用预设的所谓“标准答案”来评判学生的对错,要善于发现学生答问的合理成分,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
只有学生真正“动”起来了,其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对课堂有效而灵活的调控反映了教师的机智和水平。
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
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校长管理论文聚焦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率■郑全喜课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渠道,学生在校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主战场、主阵地也是在课堂上。
所以,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学的工作重点、学校的管理重心放在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上来。
一、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1.师生课前准备不足,进入教学状态慢师生课前的准备充分与否,与一堂课的成败是正相关的。
多年来,我把所听的随堂课进行过简单的统计,结果发现优质课不到20%,达标课不到60%,而劣质课却超过了20%,其根本原因是师生课前准备不充分。
这表现在很多方面:有的教师等上课铃响起之后才踱着方步慢慢向教室走去,而这时有的班级学生还在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书本文具等没拿出来,甚至还有的学生在往教室里跑,教师要整顿三五分钟纪律才能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上课教具、学生作业等没有拿好中途让学生出去拿,有的学生不带课本和作业,而不是师生上课前做好了一切准备;有很多教师没有重温教案、整理教学思路,没有调整心理和情绪状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调查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我的课堂我做主”,信马由缰;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预习新课,不能迅速静下心来听课。
2.师生交流不足,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是交流、对话和沟通。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通过师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媒体之间多种信息流的交互作用来丰富知识、陶冶情操、增长才干的。
但我们的课堂教学,信息单向交流多、双向交流少、多向交流和综合性交流少之又少。
课堂上的师生交流有四种:一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二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三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四是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探索。
高质量、高效率的课堂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地进行综合性交流;通过交流,丰富课堂资源、增加信息和知识量;通过交流,架起一座座理解的桥梁,使师生之间心与心相通,从而为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
“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教学园地09-28 1929“五步三查”——高效课堂一般性教学模式解读张海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在步骤命名、环节设计和操作流程上力求简单易记,简便易学,方便教师掌握和运用。
并尽可能从方法和规律的角度来指导教师付诸教学实践,让教师少走弯路,缩短课堂“临帖”的周期,从而为打造特色高效课堂服务。
一、“五步三查”基本模式结构说明(一)“五步”:课堂环节五个基本步骤1.第一步:独学;2.第二步:对学、群学;3.第三步:组内小展示;4.第四步:班内大展示;5.第五步: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
(二)三查:课堂上的三次学情调查1.一查:在学生独学时;2.二查:在组内小展示时;3.三查:在整理导学案,达标测评时。
二、“五步三查”基本模式详解第一步:独学在独学环节开始之前,通常要进行对上节课有关知识的反馈检查和新课的导入。
1.检查反馈。
从检查内容和检查对象上要注意分层次,并重点关注C层次学生(即潜能生)。
是否需要检查,或者检查哪些内容和哪些学生,可依照上节课导学案整理过程中和达标测评过程中暴露的问题或学习组长反馈上来的情况而定。
2.新课导入。
导入虽然不作为课堂的一个基本步骤来看待,但它“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所以导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习动力、调整学习状态、创设学习情境、建构知识系统等方面。
导入新课后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独学。
高效课堂下的学生独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就独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标注,带入对学、群学中解决。
需要说明的是,独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关键,因此独学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行为,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
而发展的即时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潜心专研,勇于创新,打造高效课堂
潜心专研,勇于创新,打造高效课堂12月14日至28日,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教师骨干研修项目华南师范大学高中化学班。
当接到参加“国培” 通知的时候,我特别的兴奋,工作已经十多年了,我渴望再一次回到大学校园回味一下学生时代的美好,静下心来听听专家们的高见,领略他们的风采;见见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们,多多向同行们学习。
12月的广州正值亚运会期间,城市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志愿者们的笑脸随处可见,火车站、地铁站里的工作人员热情友好,给我这个来自寒冷北方的外地人许多温暖和信心。
我们培训的地点在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内,华南师范大学是广东省属高校中唯一的国家“211 程” 重点建设大学,创建于 1933 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老校。
大学城内环境优美,景色怡人,人文景观遍布,文化气息浓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为期15天的培训中,25位专家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目前国内外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为教师的职业倦怠提供心理辅导和团队训练;重新认识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魅力以及化学学科发展的新动向。
9位一线优秀教师、领导、教研员从实践的角度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成果,有效教学和校本教研的研究,“同课异构”课型探讨等。
来自全国各地的骨干教师在教育沙龙中介绍本地区教学改革的进程、打造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先进经验。
在国培教育中既有观念上的更新,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巧的增长,让我在教学中多了一份自信,更多的是对教学的感悟和思考。
1.改变自己,成为有幸福感、有思想的教师教书育人已经十多年的教师由于社会、学校、学生和自身的压力极易诱发职业倦怠,特别是评为高级教师后,对自身的发展找不到明确的方向,在教育改革和新课程实践中无法得到更高层次的提高而产生的困惑,都容易导致教师的情绪波动,幸福感降低。
迟毓凯博士后在《教师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讲座中,给我们提供了三大策略:直面问题vs转换观念vs自我训练(右图)高广方研究员《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教师专业成长:从改变自己开始》谈到了幸福与工作的关系: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有高效的工作;有幸福感的教师才会有和谐的同事关系;有幸福感的教师才能教出幸福的学生。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 笔记
《有效教学十讲》——读书笔记《有效教学十讲》原著:余文森教授 福建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第一讲 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节 教学的有效性究竟指什么教学的有效性最终要落在学生的学习上。
学习有有效性可用三个指标来考量:一、学习速度。
二、学习结果。
三、学习体验。
学习速度:(学习效率):是指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
同样的学习内容,达到同样效果花费的时间越少,效率越高。
学习结果:指经过学习学习所发生的变化、进步和取得的成绩。
我们希望每节课,或者每次课之后,学生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它主要表现在:从不知→知、从知之较少→知之较多、从不会→会、从不能→能,等等。
这是考察有效性的一个核心指标。
(传统的指标主要表现为学业成绩上)。
学习体验:(1)学习中伴随着的状态(过程兴趣)——是生气勃勃、喜气洋洋、其乐融融、愁眉苦脸、冷漠呆滞。
(2)结果兴趣——随着某个学科学习的进展,或者说你的学科知识获得的越多,那么你对学习的兴趣是不是越来越强,这个体验是非常重要的。
学习效率:时间是一个重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不能单靠延长学习时间来进行。
(当然没有时间做保证,有效性也无从谈起)。
课时 + 课外围绕本课程所花费的时间(预习、完成学案、作业、复习、竞赛)。
其它学习时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专长、在课外校外自由学习的时间。
非学习时间:休闲、玩、劳动、制作、交友等等。
学习结果:传统的学习结果,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
而学业成绩考试的题目中有两类题目,(一)知识型题目:靠时间、记忆、机械操练、复制即可获得成绩的题目。
(二)能力型题目:靠思考、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自由学习及个性化的知识而等而获得成绩的题目。
现在很多高中生为追求高分已经没法过正常的人生活了。
假如,过正常人的生活可以考600分,不过正常人的生活可获得610分、620分、非人生活可获得630分、640分(影响他的健康)。
什么是高效课堂
什么是高效课堂一、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就是在比较短的时间里,用比较小的投入,得到尽量大的效率效益.何谓高效课堂?其一、所谓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时间段都有事做。
在新课程条件下,我们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不是时髦的理念,而是保证课堂高效的必需。
其二、所谓高效课堂,就是在具体的一节课中学生能达到厚积知识,破难解疑,方法优化,能力提高,学习高效的境界。
其三、高效的课堂应该让孩子们过得心情舒畅,有良好的安全学习心理环境.高效的课堂即学生学习的高效。
为什么就不可以少讲,有针对性地讲,把学生的作业消灭在课堂中呢?因此,我认为,高效率的课堂,不仅是学生学有所获,更是投入和产出比较合理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乐学:不仅掌握了知识,更增长了能力;老师乐教:不再声嘶力竭,而是师生互动,适时点拨,少讲精讲。
二、什么是高效课堂的本质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应取决于课程目标的达成度,即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方面,受益愈大,则课堂教学的质量愈高,效果愈好,鉴于此,我的理解是:首先“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理想,即教师要从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要从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和规律入手,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能从中学得到更多的东西,至于用何种方法和手段,则需要我们教师充分运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高效课堂”只有更高,永远没有最高,课堂教学虽然有“法”,但永无定“法",这正是教师的发展之道,是教学科研的魅力所在.其次,“高效课堂"是一种教育责任。
即要求我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高质量、高标准地培养人、发展人、成就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该以教师教得如何为衡量标准,而应该取决于学生学到什么,学得如何。
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是否高效要从其效率和效益两个层面来体现、评估.效率就是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受益程度,主要表现在学生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课外学业负担方面;效益就是学生所受教育教学影响的深度,其中包括智力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点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基本素质的发展方面。
事实和证据视野中的“课堂教学诊断”
在教师专业发展到一定程度 的地 区和学校 ,教师 专业发 展遇 到的瓶颈 主要在 于思维 方式 。所 谓思维 方式,是指人们看待事物 的角度 、方式和方法 ,核心是 对待事物的态度 。
长期 以来,广大 中小学教 师 “从个体经验 出发 ,对 教育教学现象作 出主观判 断,并 以此指导 自己和他人 的教 育教 学行为 ”,这种 思维方 式严重地 阻碍 了教师 专 业 发 展 的 层 次 和 境 界 。“课 堂 教 学 诊 断 ”是 一 种 面 向事实 、基于证据 、关注 细节的课堂教学分析方法 ,其 基本特 征 是还原性 。通过 “课堂 教学诊 断 ”活动 ,培 养一 线教师 面 向事 实、基于 证据、关注 细节 的思维方 式 ,是我们这个 课题研 究的首要 目的。
本文 系2011年度 上海市教育科 学研 究重点项 目暨上海 市哲 学社会 科 学规划教 育学课题 “基 于数 字化视 频 课例 的课 堂教 学诊 断实践研 究”的主要 成果 ,项 目编号 :A1118。 负责人 :李海林 、张 少波。主要 参与人 员:董鹏 、 王珏、张广录、李 志平 、陈丽佳 、张东升 、关伟 、李莉 、吴 宝贵 。
96
学校课题 .课堂教学研究
I ! :竺 l
1.用 “课 堂教学诊 断 ”来拓展 一种新 的课 堂教学
研究层次 :中观层次
课 堂 教 学研 究可 分为 三个 层次 :一 是教 学 行为
研 究,其 研 究 对 象 是 教 学 行 为,这 是 教 学 微 观 层 次
研 究;二是 教学诊 断研 究,其研 究对 象是 “上课 的道
(二)教 学临床 研究 :课堂教学现场研究方式 “基 于 数 字 化 视 频 课 例 的 课 堂 教 学 诊 断 实 践 研 究 ”这个项 目,我 们同时也是把 它当作课堂教 学研究 的 一 种 新 方 式 、新 层 次来 定 位 的 。 其 目的 是 试 图 利 用 “数字化视 频课例 ”的现场性 、可 拆分性 ,创建 一种新 的课 堂教学研 究方式 。我们将其 称之为 教学临床 研 究 。
改无效为有效 抓有效促高效
改无效为有效抓有效促高效作者:丁涛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04期虽然很多学校都提倡要建高效课堂,但大家都清楚,真正的高效课堂永远只是一盘吃不到的佳肴;真正得到的美味,则是如何让自己的课堂教学变得更有效一点。
当我们把关注的重点,从如何虚拟一盘理想的但却是永远吃不到的佳肴,转向如何做一碟让自己吃得更可口的美味,对待课堂的态度才会变得更加务实起来。
如果要描述什么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相信每一位教师都会讲出若干条原则出来,但这些原则之间很可能会冲突不断;但是我们没有必要担心出现问题,对于高效课堂来说,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
读了张海晨和李炳亭先生所著的《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我认识到,在高效课堂中,不是一节课所容纳的内容越多就越高效,而是有效的内容越多,课堂就越高效。
这与物理学中的高效率,道理是相通的,高效不是体现做功的多少,而是用来说明做相同的功,其中有用功的多少,有用功越多就越高效,反之,无用功越多,就越低效。
高效课堂的高效是以有效为前提的,没有有效就谈不上高效。
所以,我们现阶段要做的是:改无效为有效,抓有效促高效。
首先,要做一份有效的导学案。
我对于导学案的理解是这样的:导学案按字面理解体现在三个字上:导、学、案。
“导”就是指导,导学案就像旅游时候的导游图,它带领学生从入口进入,学生随着我们的指导标志牌,经过自己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可以自己找到最后的出口,完成课程的学习。
“学”就是指导学案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而设计的,所以我们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要体现差异性和层次性,要将复杂的问题进行化解,大的问题化成小的问题,更有利于让学生一步步来解决。
“案”就是一种方案,就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方案。
总的来说,导学案就是教师编制的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案。
现阶段好多学校的集智备课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备课还不全都是集智,有些学科只是对老师的集中,导致编出的导学案有一些无效成分,比如:以知识维度目标为主,方法与情感目标较少;以搬运知识为主,知识再生成较少;以呈现知识为主,学习的行为规划较少等。
论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力 、归纳总结 能力 、融会贯通能力 、 分 析处理能力及交流合 作能力 ,从 中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同时 ,要使学生 的生理 和 心理都能得到健康 的发展 ,使其具备优 秀的品德 ,能坚持 不
懈的为实现终身愿 望而努力奋斗 ,还要拥有 良好 的科学文 化 素养 。学生能够在 审美情趣上变得独特 ,能够养成健康 的生 活方式 ,从而 能够实现在集体 中的共 同发展及个体上 的全 面 提升 。 教师要完成预定 的教学内容 ,需将单一 的教学方式多样
提高与发展 的模 式方 向改进 ,鼓励学 生 自主创新学 习。传 统 教学模式较 为注重学生对知识 的积 累 ,从而忽略 了教 师实际 的教学效果 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新课 程教学 明确指 出 ,教 师要遵循 以人 为本 的思想 ,致力 于提高学生 的整体素养 。这
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不是在于 “ 教 书” , 而是在 于“ 用 书教 ” 。 即教师上课 的重点不仅仅在 于将 书本 上干硬 的知识讲授 给学 生 ,要采取有效 地方法极大程度地 激发 学生学习 的潜 能 ,实 现提高学生 的综合 能力 。此模式包括培 养学生的创新实践 能
对此 ,教师在 课堂教学 中要持续地 改进 自己的教学模式 ,而 学生则要不懈地 寻求适合 自己的学 习方 法 ,以此共 同提 高课 堂效率 。 教师要 由传统 的知识传授 型教 学模 式向侧重学生 的能力
1打 造 高效课 堂必须 现 师生 教 学相长 、相 互促进
教师 只是 教师 ,学 生只是学生 ,这是传 统的课堂教学模 式 中遗 留下来 的默认 的相处 之道 。教师 只是 承担教书 的责任 和义务 ,学生只是完成 学习知识 的任务 。在教学活动 中 ,师 生之 间的关 系彼此机械 的孤立起来 ,教 师不易对其教学成果 做出评判 ,学生也很难将 自己的困惑反 映给老师 ,这种微妙 的关系难 以维持师生 间的交 流与合作 。其结 果不外乎是教师 为传授知 识而传授知识 ,学生为接受知识 而接受知识 。学 生 接受知识 非常被动 ,而 现实中的 “ 书呆子 ”也历历在 目,这 种境况势必促使教 师和学生之间的战线拉长 , 加重教学负担 , 教学效率 日渐 衰退 。要 打造 高效课堂 ,在教 学过程 中就要 实 现教师和学生 角色的灵 活转变 。
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系列专题 06年教育部中小学新课汇总
学生学习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完全依靠教师的阶段 第二阶段:基本依靠教师的阶段 第三阶段: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的阶段 第四阶段:在教师指导下可以基本上独立 学习的阶段 第五阶段:完全独立地进行系统学习的阶 段 当学生进入第三阶段,先学后教就是一条 铁律了。
9
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
现有发展区:先学——独立学 习(自主学习) 最近发展区:后教——课堂教学(教师教学) 一个案例:一学生写“一个晚上,我坐在葡萄架 下,看着大大的月亮,想起我美丽的妈 妈。”“一个晚上”显然太直白又没有味道。我 引导孩子们把“一个晚上”换成了“在银色的月 光里”,短短几个字,作文的开头立刻焕然一新 了。最后,经过集体的智慧,用扩句加替换的方 法,孩子把此段改成了“在银色的月光里,我手 捧一杯清茶,坐在飘着甜味的葡萄架下,望着月, 思绪飞向了美丽的妈妈。” 10
16
铁律之二:先教后学
当学生不具备独立阅读教材和思考问 题的时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 在教学生学会阅读和学会思考上面, 这同样是教学的一条规则、 规律, 而不是一种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的 方式、 方法。
17
这条规律告诉我们:当学生处于依靠 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教后学,但是教 的着眼点是为了不教,学的着力点在于自 主、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致力于教学 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 师教的依赖,许多优秀教师总结出这样的 教学过程:教——扶——放。
资源下载栏目 公益性(免费下载) 专业性(专业引领)
28
先学(独立——自主学习的特点)
1、超前性 2、独立性 3、异步性
11
后教(教师课堂教学)的特点
1、针对性:①针对问题 ②针对能力 2、参与性:①全程参与 ②参与学、参与教 3、开放性:①不确定性 ②生成性
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因素
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若干因素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是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即花最少的时间取得最大效果;二是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是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其中的发展,包括:三维目标中三个维度的发展;学生智慧的发展;生成性的发展;面向未来的发展;有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
所以,我们认为,检查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认真,多么生动,多么辛苦,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是无效教学或低效教学。
1.用好教材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点。
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有效教学的基本要求。
首先,教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八个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知识的生成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合作的讨论点,渗透的育人点,知识的引申点等。
2.了解学生情况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要了解学情,才能以学定教,以学定教是有效教学的立足点。
了解学情,主要是了解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即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起点和判明学生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学习环境,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思维特点,生活经验,个性差异,认知规律等。
只有了解学生情况教学才有针对性、有效性。
3.设计适切目标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
学习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也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
目标过高,通过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在教学中学生感到没味道。
所以,目标的设计要适切,要切合学生的实际。
不切合实际的目标最后是无法落实的,当然,教学有效性更是谈不上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论文学会诊断:现实课堂是否有效,高效缺什么317511 温岭市松门中学张文波雷冬安【内容提要】新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改变与丰富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实现教育效益的最大化,让教师的课前工作,在课堂上能有效地实施;让学生在“有效教学”的氛围里真正成长.于是,我们必须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学会诊断我们自身的课堂教学,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那么,我们会发问:现实的课堂有效吗?如若无效,是什么太多了?欲想有效,或追求高效,我们的课堂缺少什么?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可以通过学习而获得.那么,实际的课堂教学成果呢?她是什么?怎样获得?三年高中,近1100个课堂,有效的课堂占多少?我们诊断过吗?【关键词】课堂诊断无效教学有效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我们都在追求高效课堂.那么,什么样的课堂教学算是高效呢?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与深入,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逐渐从“专家”们的言论中,走下理论的神坛,进入千千万万“平凡课堂”.广大教师通过观摩、研讨发现:高效课堂可以不新奇,但一定飘扬理念的芳香;高效的课堂可以不花哨,但一定演绎智慧的激情;高效的课堂可以不时尚,但一定洋溢成长的喜悦.高效的课堂,肯定充满探究意识与思维碰撞,但如何让课堂“活而不散,动而不乱”?高效的课堂,肯定在努力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快乐学习氛围,但如何让教学的“三维目标”落实与统一?这就是一线教师心中感悟的“有效或高效课堂”的标准,同时,其中也蕴藏着“困惑”,对这困惑的合理处理,成为我们追求高效课堂的目标!有了这样一个认识上的“标准”,那么,在传统教学观的意义下,相对于新课程的教学观,多了什么?又缺少什么?本文通过几则教学方案片断设计或实施的对比、诊断与思考,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提出一些个人看法,与同行们探讨,阐明此“标准”意义窅然的根本所在.(一)课堂教学多“索引”,少正确“引导”,缺少“等待”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在它的背后,更多关注的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思维方式与生命方式的变革.这种变革直接映射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上,反映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同时,也映射到学生的学习行为上,反映在不同教学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与策略模式存在着“层次”上的差异.作为学科特点,数学课堂教学需诊断的地方也许很多,但首站:数学课题的导入环节,常存在于“不经意”间,会被多数人认为无足轻重.果真如此吗?且看下面课堂对比教学实例分析:【片断1】《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第一课时.课堂教学环节:课题导入方式.A方案:(1)多媒体演示:①宇宙背景下,太阳系中行星运动;②生活中的椭圆:椭圆镜子,椭圆型坠子,油灌车等.问题:从“行星的运动的轨迹”和“生活物品的形状共性”,你能有什么发现吗?(2)实验与猜测:将火腿肠横切断,切口边缘是什么形状?如果斜着切,切口边缘又是什么形状?联系(1)中发现,你得出什么印象?设计目的:感知“椭圆”的大量存在,认识学习的价值,激活学习兴趣的内驱力.B方案:(1)请结合符号意义,用文字语言朗读下列动点P满足的条件,并思考:它的轨迹是什么?能否求其轨迹方程?①|PA|=m(m为正常数,点A为定点),②|PA|=|PB|,(点A、B为定点).设计目的:不同的“限制”条件,可得到不同的曲线;方程需坐标系,同一曲线,在不同坐标系下有不同的方程,适当的坐标系,可以简化方程.(2)观察与思考:请一位同学帮助,在黑板上按住细线的两端,相当于平面上两个定、F2).在教师用粉笔绷紧细线时,问:该粉笔,它能动吗?若能,其轨点(F1迹是什么?——动点P的轨迹的条件与①②相同吗?能否用符号语言表示?设计目的:亲身感受轨迹的发生过程,学会概括轨迹条件.【诊断】方案A:课堂表象新颖、效果也好,但与本课时知识难点的突破与铺垫,实属无效情景.为什么这样说?作为高二学生,高中数学学习经验已有一年,关于“这是椭圆吗”——仅以“形”的方式(远到天体运动,近到生活用品,大到油罐车,小到装饰物)让学生获取对“椭圆”的感性认知,这无疑低估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即没有把握好学生认知水平的“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的“尺度”:对“形”认知,依学生现有的认知经验无需指点即可获得,但“数”的本质——“数与形的联系→数特征概括→椭圆定义”这一知识的“发生过程”,无疑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着较高要求,若无情景创设铺垫,少了正确引导,不仅学习难度加大,而且错过了真正需要探究的机会!而关于椭圆之“形”的太多“索引”,严重干扰了思维的有效进行与深入.所以,方案A设计目的中的“定位”失策,直接导致教学低效或无效.相比之下,方案B:(1)强调“意义朗读”与引导:教师示范①,学生“意义朗读”②.体现了设计人重视学生数学语言转换能力与学习方式引导的教学观.另外,“能否求出方程?”与设计目的“对接”发现:适当建系,在这里变得“触景生情”——求简意识(即数学的简捷美!)——美,是可发现的,美,不能强力“输入”!方案B从问题选择设计到设计目的定位,虽朴实无华,甚至有点儿传统,但对比方案A来说,它对认知规律与课堂教学理论高度给予了关注,特别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较好地把握了学生认知水平的“现有发展区”向“最近发展区”过渡的“尺度”,设计目的不仅明确,且因“实”而易于操作与反馈.鉴于上述诊断,在具体实施中,对于采用方案B的不同教师,其课堂效果仍存在差异,甚至还比较明显,这又是什么原因呢?当我们再次深入诊断时发现:课堂教学的细微之处,还缺少“等待”——探究,因时间仓促、空间狭小,而被教师代替,造成设计目的的“流产”而不能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
这种“等待”的缺失,正是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不彻底,最终造成探究只是为了迎合某种要求.为此,作为高效课堂,我们现实的课堂,太多了一些“索引”,而少了一点正确“引导”.同时,缺少必要的“等待”——知识的内化,需要及时的“自悟”时间!(二)课堂教学多求“新奇”,少“合理性”,缺少科学的精心设计与系统反思高三复习中,教师都有这样一个切身体会:结合教学适度选择一些高考题,从命题特点、解法探究、方法反思入手,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提升大有裨益.可同样的教学设想,看着“参考答案”,不同教师讲解,效果有时差别会比较明显,或同一班级学生,原来数学基础差不多,进入高三后,怎么会渐渐地出现差距?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教学设计中,缺少合理性和教学模块的精心设计及系统反思.我们不妨来看2008年全国卷Ⅰ理科第10题: 直线1=+b ya x通过点M(αcos , αsin ),则( ) (A)122≤+b a (B)122≥+b a (C)11122≤+b a (D)11122≥+b a这是一道“平凡中见真奇,朴实里显能力”的好题.根据复习进度,此题解法中涉及的相关知识与方法,已经复习到位,时机正好.如下是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的部分方案:【片断2】复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二课时.课堂教学环节:例3,问题切入与方法 A方案:(直接搬用原题)①审题:本题的条件、结论是什么?②观察与联想:由条件所得式子,我们能想到什么相关数学知识或方法?③你认为不同解法的根本是什么?设计目的:认知不同解法及意义,学会不同解法的联想方式.B方案:(将原题改编为)已知直线ab ay bx =+通过点P(αcos , αsin ),则( )(A)122≤+b a (B)122≥+b a (C)11122≤+b a (D)11122≥+b a①面临新问题,你常常怎样起步(即切入方式),本题如何?②你对“差异中联想求同,变化中结构定思”于本题中如何感悟?③回顾解法,你想说什么?设计目的:体验不同解法的知识源泉(通法为本),感知思维方式的起因,经历解题能力的提升.两个方案的执行人,都说了下面三种解法(具体见后解法1,2,3),但作为审题,两位的导语略有差别:A方案执行人:条件明显告之“代入”得一等式,选择支却是“不等式”,我们都在什么地方遇到过“等与不等”的转化?(暗示“均值不等式”的运用,教学顺序:解法3→2→1).B方案执行人:将条件推进一步,可得一等式,观察选择支的“不等式”右边均是常数1,这类不等可以怎样理解?(暗示“求代数式最值”运用,教学顺序:解法1→2→3,改编之意也在于此)现将不同方案执行时第三种解法的“引出”,实录如下:T(A):这里的两种解法,均有一个关键地方,条件所得式子和选择支之间的沟通:一次与二次(指解法3),动点M的轨迹发现:αcos 与αsin 的典型关系(指解法2).这些都要求我们面临问题学会联想.那么,除这两种解法,你还有新的想法吗?……没有?我们来观察分析一下,是否有新的发现: ∵直线方程为1=+b ya x ,∴由题设有:1sin cos =+b a αα化简即得:ααsin cos a b ab +=(变中求思,思维模式之一.)T(A):这式子右边我们什么时候见过吗?(注:面对引导提示,近半数学生,脸上除了“等待”外,没有其它感觉.个别好象想到了什么,笔下在动.启而不发,教师只好“合盘”抛出,完后追问:此法关键用了什么知识?)T(B):面对新的数学问题,作为“数学地理性”思考,我们应该多注意解读命题的含义.如本题选择支的“不等”.请谁来说说我们已经获得的两种解法,都从什么地方得到的感觉? S1:我们觉得是“求最值”的理解,∵关于“ααcos sin b a +”的最值为22b a +,好象与本题有联系.这就是解法1.S2:我们是用解法2,当时觉得已知点不确定,既然是动点,就应该有“轨迹方程”,ααsin cos 与的关系,正好是单位圆方程.这样“点P就是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了.S3:我们两人当时没想这么多,不过也推了一点—— ∵直线方程可化为:1=+b y a x ,∴由题设有:1sin cos =+b a αα 平方得:b a b a ααααsin cos 2sin cos 12222⋅++=,从数学式子结构,很想得到式①:2222cos sin sin cos 2ba b a αααα+=⋅……① 这样可消去…,但也还只是等式?T(B):对“S3”的想法,他为什么要将直线“变成”截距式,后来为什么又要平方?他的疑惑又说明什么?S4:选择支的结构(多数学生回答),先变出“1”.但忘了“等与不等”转化有一个结论:若R b a ∈,,则ab b a 222≥+,我发现只要将a αsin ,b αcos 看成b a ,代入就行,“一箭双雕”,均值不等式真美!T(B):对,均值不等式的一个重要功能:“等与不等”的转化,用好有奇妙效果,我们把他们合作的结果,整理看看(即解法3)…….【诊断】“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几乎所有数学教师无一例外,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都不放过展示的机会!问题是从学习“建构理论”的认知规律去诊断我们的教学时发现:不是实施了就有效,或想达到高效,我们需要关注什么?T(A)从命题所蕴藏的知识背景和数学思想内涵出发,挖掘与构建认知水平的相关“元素”,利用问题解决方法的变化,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这种教学观和数学观,无疑是正确的.但从实施来看,不说完全无效,至少是低效的:解法不能自然展示,思维不是合理冲撞,课堂就显得有些“沉闷”.学生思维“等待”成份太多,而被动等待,就意味着思维的停滞不前,联想就会落空,认知水平就无法得到新的构建与提升,这就是...“.无效教学....”.的佐证...!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笔者认为主要问题是:从教学过程来看,太多地追求解法“新奇”,未能从学生思维的角度,探究思维的“合理性”,明显缺少科学的精心设计与系统反思,教学预设不足(如不等式的“最值”理解!).面对课堂的“沉闷”措施不力:“一手包办”,只能是教师“一题多解”的风采展示,而学生是“多解一问一叹:老师,你怎么想到的?我怎没想到!?”——课堂的低效或无效,成为必然.T(B)相对T(A)来说,重要变化是“教学观”和“数学观”的不同:从如何学出发,追求思维的自然、合理,充分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在思维的冲撞中,“推波助澜”地正确引导着思维发展,特别是在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关注学生的思维“合理联想、启迪因素”,让教学在自然、和谐中进行.可以这样说,教师“静心镇定、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不仅为课堂教学“出彩”奠定基础,也为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维、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必备保障!虽说高效课堂,只是一种理想追求,T(B)课堂教学有效是肯定的!特别是当教师引出解法4前的一席话,点出了“一题多解”的真谛:一个数学问题,可能有多种解法,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切入点”,根据数学式子的结构,在自然变化中寻求联系点,学会对条件、结论的“多样化”理解,平时多方法,“战时”应选择.方法的好与坏,是相对而言,不可忽视对思维的自然与常理,而方法上的“偏爱”,不利于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有观察,有思考,就有收获,且看解法4,“求最值”是函数中的常规问题,本题作为一种思维方向,它也有着独特的意义——(见解法4) 解法1:将点P坐标代入直线得:)sin(sin cos 22ϕααα++=+=b a b b ab ∵1|)sin(|≤+ϕα,∴22b a ab +≤,即,……,∴选(D)解法2:∵1sin cos 22=+αα,∴点P在单位圆122=+y x 上,即点P是直线与圆的公共点,由直线与圆的位置判定方法知:1||22=≤+-=R b a ab d ,即,……,∴选(D) 解法3:∵直线方程为1=+b y a x ,∴由题设有:1sin cos =+b a αα 平方得:b a b a ααααsin cos 2sin cos 12222+++= 22222222cos sin sin cos b a b a αααα+++≤2222222211sin cos sin cos b a b a +=+++=αααα,∴选(D)解法4:∵对任意α成立,对α的特殊值当然也成立,如10=⇒=a α且0=b ,∴选择支中取“=”号,于本题暂无效果.估计:α终边不在坐标轴上时,可行! 令4πα=,则)(22b a ab +=……① ∴结合选择支,探究22b a +,或2211a a +的最值,成为当前思维目标. 于是,结合①有:2/1)2/1(22)(2222--==-+=+ab ab b a b a)11(22)(11222222222ab b a ab b a b a b a a a -==-+=+=+∵函数求最值,范围要先行,本题需知ab 的范围. ∴由①可得出ab b a ab 2)(22≥+=∴22≥⇒≥ab ab ,∴选(D)(注:此解法过程是教学过程片断实录.)(三)课堂教学多自我“限制”,少“整体意识”,缺少教育观念上的“大气” 作为教师,我们自信会“认真备课、吃透教材、沉着自信地面对学生”;但我们若没有去思考能否做到超越教材,特别是高三复习课,不从全局与整体出发,从课堂教学着手去思考:如何让学生学会思考、如何面对问题与困难……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会受到质疑.那么,如何落实新课程理念,使课堂教学有效呢?上述【片断2】,即取材于高三第一轮复习课.当然,较之【诊断】之意,不容置疑会有这样的观点:其一这里的“不同解法”探讨,背离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能说有效吗?其二高三复习一节课只讲3道题,可能吗?此刻“惜时如金”,有效的表征是这样吗?其三高三第一轮复习总体目标是知识,还是能力?B方案设计意识到这一点吗?……等等.作为新课程核心理念之一“动态生成”,可以说是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完全按课前“预设”进行,视课堂现实而不见,无疑会出现“A方案”结局:或“预设”失策,或“启而不发”导致课堂教学低效或无效.再完美的“预设”,在课堂师生“合力”思维的碰撞下,难保“无瑕”.也正是在追求完美的“预设”的同时,课堂教学滋生出太多的自我“限制”,少了应有的大局观和整体意识,只有当我们在教育观念的意识深处,永恒地树起“动态生成”的理念牌,我们才会做到对课堂教学活动进程实施“动态生成”控制及以学论教.如上述【片断2】B方案中“解法4”是课后备受同仁们质疑的一个“细节”.因我们固有的高三复习模式:第一轮知识,第二轮能力,第三轮冲刺(如果有的话),它无形中限制着我们的高三课堂,甚至也有教师认为“课改,是高一高二的事,高三,就是高考.”其实,我们谁都清楚:能力不能像知识一样直接传授,它需要在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中由教育的细心呵护而得到开启、丰富和发展.试想:一个“缺少智慧的生成、缺少对生命的关照”的课堂,是你想能力训练,能力就随之而提升的吗?况且“解法4”不仅顺应了课堂教学的自然生成,而且也为解决“学了眼前的,忘了以前的”这一高三复习顽症,适时地“对症下药”:知识,要反复式推进——重要方法“带着走”;能力,要先“看着模仿”——思维模式“学着用”.这种整体上的教学策略,无疑反映了一种教育观念上的“大气”.而不拘泥于“这节课怎样”的教学观.如若我们无力诊断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效,自然也很少能做到在课堂上,对“动态生成”的教育资源“静心镇定、随机应变、从容应对”地产生令师生都钦佩的教学机智!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太多自我“限制”,少“整体意识”,缺少教育观念上的“大气”,从而不能在教学活动中,“来什么风,扯什么帆”!当然,名师、大“家”们令人钦佩的教学风格之“大气”,一切又源于教学的精心设计和先进教学理念的有效发挥!我们必须学会诊断“名师课堂”的有效性之源由,我们必须学会诊断“自身课堂”的无效性之根源,诊断,是一种意识,需常在;诊断,是一种探索,更要常行!参考文献[1]严育洪 著《微雕课堂:教学的细节功夫》[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 [2]罗腾根.平凡中见真奇 朴实里显能力[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高中),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