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考
中国古代的人口分布
中国古代的人口分布中国古代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人口分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人口分布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
一、早期的人口聚集现象在中国古代,早期的人口聚集主要发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重要地区。
这两个地区具备了良好的自然条件,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黄河流域以中原地区为中心,是中国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这里的人口逐渐增多,建立了早期的文明王朝。
长江流域则因其河网密布,水土肥沃,逐渐形成了南方农业文明的重要区域。
二、中古时期的人口变化到了中古时期,中国的人口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北方地区逐渐遭受侵扰和战乱,许多人口逃往南方,使得长江流域的人口急剧增长。
长江流域成为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许多重要的商业城市如杭州、苏州等也在这一时期兴起。
南方的经济繁荣也吸引了不少外来移民,使得南方的人口比例不断上升。
三、明清时期的人口再分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分布变化最为显著的阶段之一。
随着辽、金、元时期的不稳定,许多人口再次南迁,导致长江流域的人口进一步增加。
此外,由于东南沿海地区方便的海上贸易,不少外来人口也选择移居到这一地区。
这使得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成为明清时期中国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地区。
四、人口迁徙的原因中国古代人口迁徙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
首先,自然环境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较好的气候、水土条件使某些地区更适宜农业生产,吸引了大量人口的居住和聚集。
其次,政治和战争因素也对人口迁徙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战乱和政治动荡使得人们迫不得已地迁徙到相对安宁的地区。
此外,交通和贸易的发展也促成了人口迁徙,交通便利的地区往往吸引来自各地的人口。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的人口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生了重大变化,早期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中古时期北迁南方,明清时期再次南迁至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
这些变化主要由自然条件、政治战争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因素所推动。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历史模拟练习卷(三)(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新中考模拟练习卷历史卷 3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1.庚子年(1900年),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时序中,旧式小农发起的一场爱闻反帝的狂飙让帝国主义惊叹:“中国尚含有无限勃勃生气。
”这里描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A. 三元里人民抗英B.太平天国运动C. 义和团运动D.黄花岗起义2.对联具有记载历史的功能,是时代的见证。
下面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批判专制迷信,直捣旧道德,洗剧国民落后意识宣传民主科学,倡导新文学,开启社会进步潮流A. 戊戌变法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新文化运动3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版郎的乐章响彻中华大地,汇成时代的最强音。
这里的“时代的最强音”指的是()A. 变法图强B. 三民主义C. 打倒列强D. 抗日救亡4.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面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A. 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B. 中国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C. 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D.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程5. 1953 — 1957年,我国在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创造了许多历史上的第一(如下表)。
这反映出“一五”计划的特点是()1953年,中国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矿——辽宁阜新海州露天煤矿建成投产。
1956 年,中国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来。
1956 年,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在沈阳试制成功。
1956 年,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A. 工业门类齐全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地区分布均衡D. 工业技术领先世界6.《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电视节目,我们在《论语》一期主要了解的思想是( )A. 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C. 墨家思想D. 法家思想7.下图为中国古代局部人口分布变化图。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新航路开辟与人口迁移
新航路开辟与世界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种常态,是社会变迁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认真阅读材料,完成第一部分的问答题,再根据要求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材料一:16—20世纪世界人口大迁移示意图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开始大量地迁往美洲。
17世纪末殖民地人口不过25万人,到美国独立的前夕已经增加到250万人。
---------引自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上)第57页材料三:欧洲人到美洲后,就开始了罪恶的奴隶贸易,根据美国学者杜波依斯的估计,16世纪运入美洲的黑人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19世纪为400万,共计1500万,加上在掳掠和海上运输过程中的高死亡率,奴隶贸易使非洲总共损失了大约5000-6000万人口。
-----引自王觉非主编《欧洲五百年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
材料四:明代中期以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东西贸易的发展,吸引大批华人奔赴南洋。
万历年间在菲律宾的华侨仅福建一省就有数万。
明末清初,为逃避清兵,又有大批人漂洋过海,移居国外,康熙年间实行海禁,移民遂暂时中断。
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对外实行门户开放,加上国内战争、饥荒、又使沿海各省的贫苦民众以空前规模大量到海外谋生。
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109年间,中国移居海外的人数多达1000多万,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资料来源:王恩永《人地文化》材料五:开埠之初,包括租界在内的整个上海县的人口不足25万,居住在上海的外国人只有26名,但到1942年上海市的人口已经高达392万,外国侨民更达到15万。
至1949年上海解放,全市人口又增加到554万,外国侨民也还有28000人。
其中非本地籍人口有471万,占总人口的85%,即使排除临时难民的因素,迁入上海的移民及其后裔也肯定超过400万。
------引自葛剑雄“创造人和—新旧上海移民的比较”,载《上海人》学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0页。
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海淀区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历史2020. 11第一部分本部分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公元前548年)记载,郑国子产对晋人说,西周时期“天子之地一圻(方千里),列国一同(方百里)”,而“今大国数圻矣,若无侵小,何以至焉?”子产所说“今大国数圻”的原因可能是①周天子的再次分封②大国对周边荒地的开拓③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④大国通过战争兼并土地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鲁国进攻邻国邾娄,当时的霸主晋文公进行干预,于是鲁昭公前往晋国解释,在边界被拒绝入境,碰壁而返。
国君出访他国未能入境,只有因病而返是合“礼”的解释,因此《春秋》将此事记成“公有疾,乃复”。
据此可得出①《春秋》的相关记载未确切反映历史真实②“春秋笔法”寓褒贬于“微言大义”中③孔子修《春秋》突显出对礼制的维护④鲁国企图对晋国的霸主地位进行挑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成书于战国中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
下表为《黄帝四经》的主要内容,由此可知A.黄老学是以儒家为其内核的思想流派B.黄老学反对道家“清静无为”的主张C.黄老学为秦统一和以法治国奠定基础D.黄老学体现了对诸子百家的吸收融合4.秦始皇从统一的第二年起至去世前,十年间五次巡行全国,最长的第五次巡行费时七个月,四次到达碣石(今河北昌黎)离官,在琅琊台刻石上留下了“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的颂词。
秦始皇的出巡A.耗费民力,导致了秦的灭亡B.宣扬国威,巩固了统一局面C.深人民间,了解了民生疾苦D.御驾亲征,收复了东方失地5.汉初,宰相多由开国功臣担任,如萧何、陈平、曹参等,连皇帝都对他们非常尊敬,其他官吏更是恭谨从命。
那时的宰相非有大过则不能轻易更换,萧何、曹参、陈平、灌婴、申屠嘉等都是终老相位的。
这一现象说明A.皇帝怠惰政事,大权旁落B.宰相地位崇高,权力很大C。
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02期)(原卷版)
2022年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第02期)专题05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考点26 北宋的政治1.(2022年江苏盐城)宋初,大臣赵普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此建议针对的问题是A.农民起义B.积贫积弱C.外族入侵D.君弱臣强2.(2022年湖南郴州)宋朝虽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科技发达,但在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多次失败,这与其实行的治国政策有关。
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朝治国政策的是A.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B.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D.做人莫作军,做铁莫作针3.(2022年黑龙江大庆)重文轻武是宋朝时期的一项重要政策,下列对此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A.文官的权力不受任何牵制B.该政策不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C.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D.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4.(2022年湖北荆州)据统计,唐朝共取士近3万名,平均每年取士约100名;宋朝共取士11万5千余名,平均每年取士约360名。
宋朝在科举取士上的做法A.确保了科举取士公平B.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昌盛C.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D.形成了完备的考试制度5.(2022年湖南衡阳节选)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褒贬不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孙无忌指责武则天不是天下“令族(世家大族)”,骆宾王斥武则天“地实寒微”。
——白寿彝《中国通史》“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
”——《资治通鉴》(1)你如何认识材料一中长孙无忌、骆宾王与司马光对武则天作出的不同评价?考点27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1.(2022年广西桂林)图中的文字为契丹大字。
它由几个音符叠成契丹语的一个音级,在形体上仿汉字合成一个方块字。
这说明契丹族和中原民族之间存在A.政治对立B.文化交流C.经济往来D.军事冲突考点28 金与南宋的对峙1.(2022年浙江台州)了解历史时序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1203考试批次《中国历史地理》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5小题,共25分)1、关中:关中之名,始于战国时期,其来源有二:一指在函谷关(今河南省灵宝县东北)和大震关(今陇县西北)之间称关中;《长安志》中一指居于函谷关(东),大散关(西),萧关(北)和武关(南)四关之中部,称为关中。
《三辅故事》。
现在通称关中是指秦岭以北,黄龙山、桥山以南,潼关以西,宝鸡市以东的渭河流域地区。
一般认为西有散关(大散关),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北有萧关,取意四关之中(后增东方的潼关和北方的金锁两座)。
四方的关隘,再加上陕北高原和秦岭两道天然屏障,使关中成为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关中土地肥沃,河流纵横,气候温和,《史记》中称其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和“四塞之国”。
考核知识点,参见P228、2212、扬一益二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参见P232、2223、湖广熟,天下足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44、东南财赋地考核知识点,经济区域变迁,参见P2365、南四湖考核知识点:中国江河湖沼演变,参见P110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3题,共36分)1、简述我国五千年来气候变化情况。
考核知识点:气候变迁,参见P332、谈我国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情况。
考核知识点,参见P古代农牧业分界线的变迁。
农业与牧业的分离是在原始社会晚期发生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随后,我国农业与牧业之间的分界线逐渐形成,并多次发生变迁。
夏、商、西周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有许多部落,他们过着游牧生活,与华夏诸部杂居。
农业区主要集中在三河地带,即渭河、黄河与洛河地区,北界到达汾水流域。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及牛耕的使用与推广,使农业区得以迅速扩大。
《史记〃货殖列传》说当时的农牧业分界线大致为龙门——碣石一线。
这条分界线经过太行山、北京北等地。
龙门指山西河津、陕西韩城附近的龙门山,碣石指今辽宁绥中县的碣石。
中国的历史人口与人口迁移
中国的历史人口与人口迁移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口资源。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都经历了重大变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历史人口变迁以及人口迁移的影响。
第一部分:中国的历史人口在中国的历史上,人口数量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早在古代,中国的人口就已经很大。
根据历史记载,约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的人口就已经突破1亿。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人口持续增长,达到了不可忽视的规模。
然而,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人口的大幅减少。
最著名的一次是19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冲突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和流离失所。
此外,长期的战乱和灾荒也对人口数量造成了负面影响。
随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加速,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计划生育政策,旨在控制人口的增长速度。
这些政策有效地逐渐稳定了人口数量。
第二部分:中国的人口迁移除了人口数量的变化,中国的人口也经历了大规模的内部迁移。
有大量人口从农村地区迁往城市,这被称为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
这种人口流动主要是由于城市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
农村到城市的人口流动给中国的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机遇。
许多城市面临着人口过剩、环境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
然而,城市也成为了人们实现梦想和追求更好生活的地方。
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人口从城市迁往农村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工作机会的变化、房价过高和生活压力等因素所致。
这种现象被称为城市到农村的人口流动。
人口迁移对中国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它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并且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结论:中国的历史人口以及人口迁移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话题。
从古代到现代,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口迁移也成为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
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制定合适的人口政策,以应对人口变化和人口流动所带来的挑战。
中国文化概论习题及答案
√ (A) 宫廷礼仪
(B) 民间文学
√ (C) 宗庙音乐
√ (D) 文庙典礼
参考答案:A C D 我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传统文化具有以下一些特性
√ (A) 历史性
√ (B) 遗传性
√ (C) 同一性
√ (D) 变异性
参考答案:A B C D 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文化的结构三层次是指
√ (A) 物质
√ (B) 精神
(C) 风俗
√ (D) 制度
参考答案:A B D 我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文化的结构四层次包括
√ (A) 制度文化层
√ (B) 物态文化层
(C) 社会意识层
√ (D) 行为文化层
√ (E) 心态文化层
√ (E) 满族
参考答案:C E 我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中国历史上规模和影响最大的人口南迁是
√ (A) 西晋末永嘉之乱后
√ (B) 唐安史之乱后
(C) 清代中叶
(D) 明朝初年
√ (E) 北宋末靖康之乱后
参考答案:A B E 我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中国的气候主要特点是
√ (B) 盆地占19%
(C) 超过8000米的山峰12座
√ (D) 平原占总面积的12%
参考答案:A B D 我的答案: 分值:4 得分:0
3、 判断题
唐朝和元朝的北界都远达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
√ (A) 是
(B) 否
参考答案:A 我的答案: 分值:2 得分:0.0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方镇(又称道)成了州以上的一级政区
中国古代历朝人口数据:每一次改朝换代带来的都是一次人口大死亡
中国古代历朝人口数据:每一次改朝换代带来的都是一次人口大死亡从汉代以来,全国就有了比较系统的户口统计数据。
不过,官方统计的人口数据不一定准确,一是古代依附民较多,二是黑户也不少。
因此,古代官方记载的数据只能够作为参考,一般而言:实际人口数量都要远远超过史书记载的数据。
小编就将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和路遇、滕泽之《中国人口通史》上的总人口数据简单介绍一下。
夏商周三大,中国并没有编户齐民,因此没有人口统计数据。
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系》估计夏朝人口为1355万,西周初期为1371万,东周初期为1184万,这完全是不可信的。
根据《中国人口通史》的推测,西周初期人口最多不过550万,西周后期到达1000万左右。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人口开始迅速增长,主要原因是铁犁牛耕的出现,大大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增加了社会的人口容量。
国家为了增加兵源和粮食,也大力鼓励农耕,加速了农业发展,促进人口增长。
我们可以从战争规模的扩大来感受人口规模的膨胀,春秋初期的战争,双方就几千人,到春秋发展末期到达几万人,战国时期甚至到达几十万人(有夸张成分)。
根据估计,战国时代的人口峰值为2600万。
具体而言,楚国大约500万,秦国400万,齐国400万,赵国350万,魏国350万,燕国200万,韩国150万,宋国100万,越国100万。
如果把周边少数民族算上,估计有3000万。
而秦朝统一战争期间,导致人口下滑。
秦朝统一后,又大兴徭役,使得人口难以增长。
根据秦朝的徭役人数预测,秦朝人口大约是2000万。
西汉初期,人口大约是1500万到1800万。
汉朝初期,国家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人口迅速增长,增长率为10%—12%。
在文帝末期,“民近战国”,也就是大约恢复到2600万;汉景帝末期,到达了3000万;到武帝上台初期达到了3600万。
汉武帝时期,由于赋税徭役加重,对外战争频繁人口开始减少,到后元二年下降到了3200万,史书夸张地记载为“户口减半”。
从人口历史看昆山城市变迁
从人口历史看昆山城市变迁【信息时间:阅读次数:】【我要打印】【关闭】陈益一人口,是城市化水平地重要标志.《康熙昆山县志考》(卷四)户口,载有这样一组数字:“宋祥符间,户,口;淳祐间,户,口;明洪武间,户,口;弘治间,户,口.弘治十年,新设太仓,分去户,口;嘉靖间,户,口……”b5E2R。
继续寻找相关资料,不难发现历史上昆山人口统计数量最多地年份,是在明洪武九年()——朱元璋刚刚定都南京不久,昆山县地人口数量居然超过了万.明初编黄册时统计,洪武十三年()全国地人口是将近万.一个县地人口,居然占了全国人口地,这不能不令人惊诧.昆山地几种地方志,记载得很一致,明嘉靖《昆山县志》还作如下解释:“洪武初年乱极方治,民数三十九万有奇,成化、弘治之间其盛矣,而反不及其数何耶?意初国初法令严密,不敢有漏籍者耳,可以观世矣.”明初地户籍制度是十分严格地,朱元璋说:“夫有户口而后田野辟,田野辟而后赋税增.”洪武三年(),他曾发布圣旨,派遣户部官员去各州县普查户口,要求民户如实填写“户帖”,作为编制户籍册地依据,又派出军兵随同办理.百姓如有隐瞒,治罪充军.所以,这个数字不会有什么水分.p1Ean。
鱼米之乡昆山,有五千多年地文明史、二千多年地发展史,历来有着极好地居住环境.良渚文化时期地赵陵山、绰墩山和少卿山,是古代先民地聚居之地,是史前地城邦,尽管从出土文物无法考证那时地人口数量.北宋祥符年间,昆山有万户,万多人.南宋皇帝迁都临安(今杭州)后,很多皇室成员为了躲避战乱,纷纷卷着金银细软从北方来到江南定居,使昆山地人口迅速增加,也带来了经济地繁荣(江南地其它城镇也有类似地情况).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地“金二十相公”和“陈妃”,便是宋室成员地代表.他们以及许多随从、眷属地到来,是贞丰里成为周庄镇、锦溪镇变为陈墓镇地重要因素.DXDiT。
历史上,昆山地辖区很广.从古娄县到南宋嘉定年间,前后大约有年,吴淞江沿岸均为娄县(昆山县)管辖.这包括了今天上海地大部分地区.当时昆山县管辖地范围,东面临近大海.据南宋《玉峰志》记载:“时昆山县境东西六十二里;南北一百三十里,东至嘉定县界,正西、西南、西北与长洲为界,正南、东南与嘉兴府华亭县为界,东南到通州府海门县,以海为界.”南宋嘉定十五年,建立嘉定县时,才割去了昆山境内地安亭、春申等五个乡.上海地别名“春申”,是昆山给予地.上海地简称“沪”,原意是蟹簖,也跟地处吴淞江沿岸地昆山有关.RTCrp。
北京市房山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房山区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试卷高二历史本试卷共 9 页,100 分,考试时长 90 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行保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5 分)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史记·周本纪》记载:“二月甲子昧爽,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1976年,陕西省临潼县出土的青铜器利簋(如右图),上刻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岁星当空),克昏夙(一夜之间)有商”。
由此可知①周武王军队于甲子日到达牧野②武王伐纣确切的年份至今未定③商纣王军队与周武王军队进行了殊死大战④“武王征商簋”印证了《史记》相关记载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2.下表是《郑世家》中记载的从公元前632 年到公元前600 年郑国的重大事件,据此得出结论正确的是时间事件公元前 632 年郑助楚击晋公元前 625 年郑发兵从晋伐秦,败秦兵于汪公元前 607 年楚命郑伐宋。
郑败宋,囚华元公元前 604 年楚怒郑受送赂纵华元,伐郑。
郑背楚,与晋亲公元前 600 年楚复伐郑,晋来救之高二历史试卷第1 页(共9 页)高二历史试卷第 2 页(共 9 页)A .外交上实现从郑晋结盟到郑楚结盟转变B .郑国通过不断的征伐成为春秋五霸之一C .诸侯间相互征伐不断,分封制趋于瓦解D .郑国在这 30 多年的征伐中均取得胜利3.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
这一变革的根源在于生产力的发展,由此 所引发的一系列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能佐证“生产力发展”这一根源的史实是 A .铁犁牛耕出现B .鲁国税制改革C .秦国商鞅变法D .都江堰的修建4.秦朝重视法制建设,颁布了名目繁多的法律条文,其中“岳麓秦简” (如右图)中出现的一些律名,与“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的律名相当, 内容相关,首次出现的律令令文,在“里耶秦简”中也能得到印证。
中国历代人口变迁
┃年代┃时期┃人口数┃┣━━━━━━━━━╋━━━━━━━━━╋━━━━━━┫┃公元前2205年┃夏禹时期┃约1355万人┃┣━━━━━━━━━╋━━━━━━━━━╋━━━━━━┫┃公元前220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约2000万人┃┣━━━━━━━━━╋━━━━━━━━━╋━━━━━━┫┃公元2年┃西汉平帝二年┃5959万人┃┣━━━━━━━━━╋━━━━━━━━━╋━━━━━━┫┃公元105年┃东汉永兴元年┃5325万人┃┣━━━━━━━━━╋━━━━━━━━━╋━━━━━━┫┃公元122年┃东汉延光四年┃4869万人┃┣━━━━━━━━━╋━━━━━━━━━╋━━━━━━┫┃公元140┃东汉永和五年┃4915万人┃┣━━━━━━━━━╋━━━━━━━━━╋━━━━━━┫┃公元156年┃东汉永寿二年┃5649万人┃┣━━━━━━━━━╋━━━━━━━━━╋━━━━━━┫┃公元280年┃晋太康元年┃1616万人┃┣━━━━━━━━━╋━━━━━━━━━╋━━━━━━┫┃公元581至公元600年┃隋开皇年间┃约4450万人┃┣━━━━━━━━━╋━━━━━━━━━╋━━━━━━┫┃公元607年┃隋大业三年┃4601万人┃┣━━━━━━━━━╋━━━━━━━━━╋━━━━━━┫┃公元740年┃唐开元二十八年┃4814万人┃┣━━━━━━━━━╋━━━━━━━━━╋━━━━━━┫┃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5291万人┃┣━━━━━━━━━╋━━━━━━━━━╋━━━━━━┫┃公元1080年┃北宋元丰三年┃3300万人┃┣━━━━━━━━━╋━━━━━━━━━╋━━━━━━┫┃公元1110年┃北宋大观四年┃4673万人┃┣━━━━━━━━━╋━━━━━━━━━╋━━━━━━┫┃公元1223年┃南宋嘉定十六年┃7681万人┃┣━━━━━━━━━╋━━━━━━━━━╋━━━━━━┫┃公元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5880万人┃┣━━━━━━━━━╋━━━━━━━━━╋━━━━━━┫┃公元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6054万人┃┣━━━━━━━━━╋━━━━━━━━━╋━━━━━━┫┃公元1578年┃明万历六年┃6069万人┃┣━━━━━━━━━╋━━━━━━━━━╋━━━━━━┫┃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10171万人┃┣━━━━━━━━━╋━━━━━━━━━╋━━━━━━┫┃公元1724年┃清雍正二年┃12611万人┃┣━━━━━━━━━╋━━━━━━━━━╋━━━━━━┫┃公元1741年┃清乾隆六年┃14341万人┃┃公元1751年┃清乾隆十六年┃18181万人┃┣━━━━━━━━━╋━━━━━━━━━╋━━━━━━┫┃公元1762年┃清乾隆二十七年┃20047万人┃┣━━━━━━━━━╋━━━━━━━━━╋━━━━━━┫┃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30148万人┃┣━━━━━━━━━╋━━━━━━━━━╋━━━━━━┫┃公元1795年┃清乾隆六十年┃29700万人┃┣━━━━━━━━━╋━━━━━━━━━╋━━━━━━┫┃公元1812年┃清嘉庆十七年┃33371万人┃┣━━━━━━━━━╋━━━━━━━━━╋━━━━━━┫┃公元1834年┃清道光十四年┃40100万人┃┣━━━━━━━━━╋━━━━━━━━━╋━━━━━━┫┃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41281万人┃┣━━━━━━━━━╋━━━━━━━━━╋━━━━━━┫┃公元1845年┃清道光二十五年┃42135万人┃┣━━━━━━━━━╋━━━━━━━━━╋━━━━━━┫┃公元1910年┃清宣统二年┃36815万人┃┣━━━━━━━━━╋━━━━━━━━━╋━━━━━━┫┃公元1912年┃民国元年┃40581万人┃┗━━━━━━━━━┻━━━━━━━━━┻━━━━━━┛人口的变化有些什么规律,在一篇署名纽约老右(沈.国.橙.石)的文章《中国人都饿死了吗?》中作了一些简单的解释。
中国人口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中国人口历史变迁及其原因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人口也是同样的博大精深。
在人口方面,中国经历了许多高潮和低谷,而且这些变迁对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以史为鉴,探讨中国人口历史变迁及其原因。
一、中国人口的初期增长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而在这之前的人口数量是无从考证的。
但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中国人口开始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春秋时期,中国的人口已经突破了一千万,到了秦汉时代已经突破了五千万。
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的帮助,更重要的是人口向外扩张的趋势也是增长的原因之一。
二、中国人口的稳定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人口的增长进入了一段稳定的阶段。
明朝时期,中国的人口达到了一亿人左右,而直到近代,人口基本维持在这个范围内。
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都有了大幅的提高,而且在文化科技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人口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限婚令”的实施,中国在遏制人口过度增长方面做出了重要的努力。
三、中国人口爆炸到了20世纪,中国的人口增长开始快速加速,开始进入了人口爆炸时期。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五亿,而且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十亿。
这一时期的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于卫生保健和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提高。
此外,中国的农业生产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为人口增长提供了更多的粮食保障。
四、中国人口的压力中国的人口增长虽然说明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多的人口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给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且过多的人口也会导致就业不足和收入差距扩大等问题,给社会稳定性带来了问题。
五、中国人口的老龄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进步,中国也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意味着养老和医疗保健的负担将越来越重,而且老年人口的增长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减少,给社会生产力带来了问题。
历史-2022年山东高考真题及参考答案
2022年山东高考历史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法家两大派之一的田齐法家主张“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君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
”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A.尚法存礼B.尊法敬天C.崇德重法D.外儒内法2.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
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3.目前考古发现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
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变化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4.明朝时期,朝廷除对各地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
这些规定旨在A.保证监察规范有效B.限制监察御史权力C.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D.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5.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
—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
—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
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
”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6.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创办一批近代企业;1901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积极振兴商务,奖励实业。
这些举措表明两次“新政”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是A.求富救国B.实业救国C.以商救国D.富民救国7.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
叙述解释型主观题的做题技巧
叙述解释型主观题的做题技巧作者:杨德志来源:《求学·新高考版》2020年第11期敘述解释指以语言文字为媒介,按照时间先后和一定的理论预设、逻辑结构、评价准则,对特定的历史素材进行选择、整理、组合,构建出特定的故事,反映一定时空框架下的人类社会面貌及历史变迁过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规定:“所有历史叙述,在本质上都是对历史的解释,即便是对基本事实的陈述也包含了陈述者的主观认识。
人们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描述和解释过去,通过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不仅要将其描述出来,还要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
通过对历史的解释,不断接近历史真实。
”这一考查目标在2020年高考历史尤其是实行新高考地区的历史试卷的主观试题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也是将来命题的一大趋势。
因此,笔者根据自己试题研究的经验,结合2020新高考I卷(山东)、天津卷部分主观题谈一谈此类题型的做题技巧,帮助大家高效备考。
在2020年新高考历史试卷中,叙述解释型主观题出现了三种典型的新颖的题型,分别是图表判断类、漫画设计类、故事编写类,学习典型题型的解题技巧对复习2021年高考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一、图表判断类命题者一般以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的某一方面发展变迁作为切入口,如人口、土地、农业、商业、赋税等,选择相关的不同时空的文本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问题,考查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及运用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的素养。
1.基本特点(1)典型性:问题的范围不大,但具有典型性,是社会发展的普遍问题,能再现历史的部分真实面貌,揭示各个历史阶段发展的原因,能反映一定的社会现实。
(2)宏观性:材料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比较大,可能是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发展问题,也可能是中外文明发展面临的共同典型社会问题,考查考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3)多样性:材料往往图文并茂,有地图、统计表格、大事年表、漫画等,具有直观性,体现叙述解释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人口发展的历史
人口发展的历史人口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商朝时期,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一百万。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规模逐渐扩大。
到了战国时期,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汉朝时期,由于国家安定,人口数量达到了五千万。
隋朝和唐朝时期,人口数量也分别达到了五千万。
在宋朝时期,由于农作物的引进和商业的高度发达,人口数量迅速飙升到一亿。
明朝时期,由于高产农作物土豆的引进,人口规模更是达到了两亿。
到了清朝时期以及近代,人口数量达到了四亿多。
进入20世纪后,中国的人口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开展了爱国卫生运动,降低了婴儿死亡率,提升了人均寿命,人口数量迅速增长。
到1982年,中国人口突破了十亿。
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速度逐渐放缓。
202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十四亿。
在全球范围内,人口发展的历史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
7000年前,全世界总人口只有500万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数量逐渐增长。
到了2500年前,全球人口首次达到了1亿人。
然而,人口增长的速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变得较为缓慢。
直到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人口增长才开始加速。
20世纪初,全球人口突破了20亿人。
到2020年,全球人口已经达到了78亿。
总的来说,人口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规模逐渐扩大,但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如资源有限、环境压力、老龄化问题等。
因此,如何在保障人口数量的同时,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成为当今社会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
中国历代人口变化公元前二二零五年(夏禹时期)约一千三百五十五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帝二十六年)约二千公元二年(西汉平帝二年)五千九百五十九一零五年(东汉永兴元年)五千三百二十五一二二年(东汉延光四年)四千八百六十九一四零年(东汉永和五年)四千九百一十五一五六年(东汉永寿二年)五千六百四十九二八零年(晋太康元年)一千六百一十六五八一至六零零年(隋开皇年间)约四千四百五十六零七年(隋大业三年)四千六百零一七四零年(唐开元二十八年)四千八百一十四七五五年(唐天宝十四年)五千二百九十一一零八零年(北宋元丰三年)三千三百一一一零年(北宋大观四年)四千六百七十三一二二三年(南宋嘉定十六年)七千六百八十一一二九零年(元至元二十七年)五千八百八十三一三九三年(明洪武二十六年)六千零五十四一五七八年(明万历六年)六千零六十九一六八五年(清康熙二十四年)一万零一百七十一一七二四年(清雍正二年)一万二千六百一十一一七四一年(清乾隆六年)一万四千三百四十一一七五一年(清乾隆十六年)一万八千一百八十一一七六二年(清乾隆二十七年)二万零零四十七一七零九年(清乾隆五十五年)三万零一百四十八一七九五年(清乾隆六十年)二万九千七百一八一二年(清嘉庆十七年)三万三千三百七十一一八三四年(清道光十四年)四万零一百一八四零年(清道光二十年)四万一千二百八十一一八四五年(清道光二十五年)四万二千一百三十五一九一零年(清宣统二年)三万六千八百一十五一九一二年(民国元年)四万零五百八十一一九二八年(民国十七年)四万七千四百七十九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四万二千一百七十一九三七年(民国二十六年)四万三千八百四十一九四七年(民国三十六年)四万五千五百五十九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万四千一百六十七一九五四年六万零二百六十六一九六四年七万零四百九十九一九六九年八万零六百七十一一九七四年九万零八百五十九一九八一年十万零七十二一九八八年十一万一千零二十六一九九五年十二万。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
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变迁历史上的中国经过历代战乱,真正的炎皇子孙在中国的国土上已经没有多少了。
我们现在的中国人,是由百越集团、苗蛮集团、华夏集团、戎狄集团融合而来的。
也既现代科学证明的四大基因集团。
华夏集团在历史上最残烈的一次灭绝是蒙元帝国的大屠杀,除了当时的一些叛将,顺民能活下来,真正的汉人除了福建一带的客家人,已经几近绝迹。
华夏集团的人口的特征是黑眼睛,单眼皮。
三绺胡子。
而现在的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深褐色眼瞳。
考古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在炎黄子孙身上有三项区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特有的生理印记。
一是铲形门齿。
上颌两颗中门齿的两边缘翻卷成棱,中间低凹,像一把铲子。
我国绝大多数人是这种门齿,二是青斑。
新生婴儿的尾骶部或其他部位常有淡灰色或青灰色的斑块,既"蒙古斑"。
我国新生婴儿几乎都有这种特征,一般一二岁时褪去。
三是内眦褶。
在眼的内角处,由上眼睑微微下伸,遮掩泪阜而呈一小小皮褶,旧名"蒙古褶"。
我国大部分人有这种褶,而外国人却无此褶。
人类学家判断,这三项印记,是由炎黄祖先遗传而来的,其中铲形门齿可追踪到旧石器时代的远祖。
造成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大锐减,有赤壁大战之后的人口大萧条,有南北朝的五胡乱华,唐朝末年的五代十国大混乱、大屠杀,元朝的蒙古兵南下的大屠杀,满清入关后的大屠杀。
历史上这几次大的战乱,是造成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剧烈变动的主要原因。
司马迁记载:秦国攻魏杀8万人,战五国联军杀8万2千人,伐韩杀1万人,击楚杀8万人,攻韩杀6万人,伐楚杀2万人,伐韩,魏杀24万人,攻魏杀4万人,击魏杀10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前262年击赵白起杀尽42万人,又攻韩杀4万人,又攻赵杀9万人……前207年项羽坑秦降兵20万。
战国末中国人口2千万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上,中国人口知多少?其实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历史,基本上是以中原王朝的统治作为“正统”来讲述的历史,这样的历史才叫中国历史,非中原王朝一般不计入中国历史的“主流”之中,比如匈奴,一个从春秋战国开始,和中原王朝做对了几百年,令中原几个朝代无奈采取以“女人换和平”的强悍民族,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别说最高级别的“本纪”,连个“世家”都没混出来,只争到了一个“列传”这样的最低地位,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和匈奴同样命运的还有突厥、契丹、金国、西夏等等,他们并没有自己的历史,也进入不了中国历史。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得中原者得天下”说法的由来。
无论是北方的“完颜”还是蒙古草原上的“可汗”,你再牛,没拿到中原大地的统治权,中国历史的三明治里就没有你的份。
所以,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从夏朝开始,由于控制的地域不同,所以很难说清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
在历史上,朝代的更迭几乎无一例外的都伴有战争,无数生命死于惨烈的战场,使人口锐减,有时,又由于民族的大融合,使合并后的朝代人口增加,比如元朝,蒙古族灭金夏和大宋,使原来属于三个国家的人口数量合并为一个国家,这样,统计原来那个所谓的正统王朝的人口作为历史上的中国人口就没有实际意义了,因此,要说清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朝历代人口数量,显然不现实,再加上历史上无论那个朝代,都没有设置像今天“国家统计局”这样叫人怀疑的“权威”机构,全靠民间的努力做人口普查,所以要拿出一个可靠的数据根本不靠谱,因此说,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数量变迁永远都是一笔糊涂账。
虽然是一笔糊涂账,但还是有人不辞辛劳的在做这项工作,比如东汉的皇甫谧等。
他们的数字虽然不是精确数字,但也不是天方夜谭的瞎编乱造,虽然有出入,但还是比较接近实际,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的。
据皇甫谧《帝王世纪》考证,夏朝开始时期的约公元前2070年左右,“及禹平水土,……是以其时九州岛之地......民口千三百五十五万三千九百二十三人”,就是说打从大禹治水,天下太平以后,大禹的夏朝,人口约1355万,这个数字大概没有计算今天云贵和湘粤闽等当时是偏远地区的少数民族。
由于交通和通信的限制,当时的夏王朝管辖范围尚不能到达此地。
商朝没有人口数量的任何记载,所以,无论是司马迁还是皇甫谧这样的牛人也无法考证。
后来还有人综合各种资料认为,到周成王时期,约公元前1043年,人口数量约为1371万。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年,人口1184万,这个数字依然不包括上述偏远地区的人口。
从公元前2070年的夏朝开始到公元前684年的周庄王时期,在约1400年的时间里,虽然没有计划生育政策,但人口的数量还是比较稳定的,大致在1200万到1300万左右,未有大起大落的现象出现,这些数字绝对不是准确数字,是大是小不敢乱下结论,但肯定符合当时的国情,是可以信赖的。
到公元前221年,超级牛人秦始皇统一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局面,合并七国为大秦帝国,有人认为这一时期的人口数量约在1500-1800万之间。
这大概是经过统一战争洗礼后的数字,而且按照秦国的统治地域,这个数字应该包括上述大部分偏远地区的民众了,因为这时,秦国的统治区域已经到达南海广大地区。
和夏商周相比,秦朝控制的地域要广阔的多,所以人口数量多几百万也在情理之中,我推测,这个数字的增加应该是因为地域的增加所致,而并非人口出生率增加的结果。
根据班固《汉书.地理志》记载,到西汉汉昭帝元始二年,公元前85年,“民户千二百二十三万三千六十二,口五千九百五十九万四千九百七十八。
”这个记载是说西汉元始2年,公元前85年,人口数量约为5959万。
汉朝经汉武帝刘彻经营多年以后,地盘比较大,已经包含江南和云南,以及漠北地区,大致今天的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所以人口数量也应包括这一地区的人口。
虽然地域扩大使人口增加,但一下子多处好几倍的数量还是有一定疑问,所以我认为,班固的这个数字可能含有很大水分。
据史书记载,从公元9年王莽篡汉到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由于战争的消耗,人口数量在2000万以下。
这是一时期的数字比较混乱,而且出现大起大落。
从公元2年的5959万,到公元25年,23年的时间,人口数量大幅下降到2000万以下,死亡了4000万人!60%多的死亡率,这么大的人口超常死亡率历史事件上应该有痕迹,可是却找不到只言片语。
而且这么大的死亡率除非用大规模杀伤武器,靠瘟疫饥荒和普通冷兵器战争并举也不一定能达此效果。
23年间死亡4000万,那得经过血流成河的屠杀也不一定能完成,可这一时期虽然战争频频,但杀戮的人数还是有限的,而且历史上这一时期也没有大规模瘟疫的记载。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都在大仗,而且经过希特勒的大屠杀和日本“三光”的政策摧残,全世界死亡了7000万,而且这其中的中国抗日战争死亡1800万已经叫人非常震惊了,怎么可能2000年前的中国冷兵器时代的局部战争死亡死亡4000万?一种最大的可能是5959万这个数字与实际出入较大,可信度差。
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数量约2100万。
这个数字可能更接近实际,前面前后的数字衔接比较合理。
《后汉书》记载,到东汉末年的永寿三年,公元157年,人口约5648万。
我来分析推测一下这些数字的真实性,公元57年,人口2100万,而公元157年,人口5648万,这两个数字中,估计公元157年5648万的数字不靠谱,因为那时的医疗条件不好,人口出生率较低,更为重要的是“人到七十古来稀”,人的寿命普遍不高,100年间,在那样艰苦恶劣的生存环境下,出现人口翻一番还多,应该很难。
而且从夏朝到东汉的历史看,历史上还找不到10年0间人口翻番的先例,除非一种情况,大家都铆足劲的生。
而且这个数字也和后来的数字也相去甚远,不好衔接,因为到三国鼎立初期的公元220年,虽然有黄巾起义和军阀割据的战争,这一时期中国的人口数量据记载在1000万左右,如果这个数字是从5648降下来的,则这一时期的死亡率还要更高,接近75%。
公元157年到公元220年,时间跨度仅为63年,这63年间,怎么可能死亡这么多人,这得大批量大面积死人才行,这样大面积大幅度的死亡的现象,同样在历史上找不到印记。
而且,这样的死法也太惨重,简直惨不忍睹,一定是血流成河外加白骨遍地!据此推测,无论是157年得5948还是220年的1000万左右,都不可信。
我们可以从近代的二战的死亡数字去看看这些数字的真伪,与比较才有鉴别,数字显示,二战期间,全世界死亡7000万人,其中中国死亡1800万人。
汉朝狗咬狗的冷兵器战争,和二战的现代战争比,无论是武器的杀伤力,还是战争的规模都有天壤之别,所以那是的中国局部战争,根本达不到这么惨重的死亡率,几乎相当于抗日战争两倍多。
在冷兵器时代,要拿刀一个一个去砍,那也得敌我双方好好忙活一阵子!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根据《地理志》的数据,司马炎“平吴,大凡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即人口数量约为1616万,这个数字可能比较接近实际,前后衔接较好。
从晋朝末年“五胡乱华”,国家再次分裂为五胡十六国,人口数量再次进入无法统计时期,直到隋炀帝杨坚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国家重新统一后,有数据显示人口约4601万。
从公元280年到公元581年的三百零一年间,历史离开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生产力也有空前发展,医疗技术也有提高,人口增加到3倍是可能实现的,所以,这个数字可信。
隋末的战乱,再次造成人口大幅下降,到唐朝李世民统治时期的公元628年,有一种说法,这一时期人口约2500万。
估计这个数字偏小,实际情况可能大于这个数字。
我推测在4000万左右可能更能叫人接受,也可以更切实际的和后面的数字对接。
到大唐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大唐王朝经过李世民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开明统治,和唐玄宗李隆基的“开元盛世”以后,盛世大唐在一百三十年左右的时间,人口达到5291万,这个数字是合情合理的,无论这个数字来源于2500万还是4000万,这一是因为唐朝的地盘和汉朝差不多,甚至比汉朝还大,她的统治地域向北到达今天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向南到达今天的越南等广阔地域,这一点可从当时有些得罪皇帝的人被发配到越南这一历史事件得到佐证。
所以,唐朝的人口应该包括今天俄罗斯部分地区,哈萨克斯坦等原苏联中亚几个加盟共和国以及越南等地的人口,地域面积大增,可能是人口数量达到5000多万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这130年间,政府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经济持续发展,一派盛世繁荣景象,就算开始是2500万人口,在这样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下,130年间出现人口翻番还是有可能。
唐后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由于战乱、饥荒和天灾人祸的影响,导致人口再次出现大幅下降。
所以,到公元960年宋朝建立时,人口据说有3000万左右,但我估计这个数字可能偏小。
北宋真宗咸平六年,公元1003年,人口数字进一步下降到1427万。
这里的人口大幅减少,很可能和宋朝在金国接连不断的军事打击下,地盘逐渐变小有关,和这一时期的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无关,你想,底盘一天一天变小,统治的人口肯定一天一天变少。
不过,1003年的1427万这个数字就值得怀疑,因为北宋不像南宋,他的统治面积还是比较大的,至少包括北方黄河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就算有金国的侵略,但影响有限,怎么可能出现人口大幅减少的情况?只有一种解释是地盘在变小,而且宋朝的统治区域主要是黄河两岸和江南,就是这些地区,有的在很长一段时间还没有纳入大宋的版图。
宋朝大观四年,公元1100年,人口为4673万,这个数字可能和宋朝逐渐统一江南,使宋朝的地域逐渐扩大所致。
至南宋嘉定十六年的公元1223年,据记载,中国人口数量历史性地达到了7681万,这个数字偏大,有水份。
因为这一时期的宋朝偏安江南(所以才叫南宋),北方大部地区已经不包括在他的管辖范围,包括黄河流域及以北的广大地区,所以这个数字的可信度值得推敲。
如果江南的南宋统治区域人口达到这个数字,那么,加上当时北方的的金夏蒙古统治区域,中国人口数量应该在宋朝时就有可能超过一亿了,即使达不到也接近这个数字。
但是这个数字是金、西夏和大宋的总人口可能更合情合理,不专指大宋。
蒙古灭金和西夏造成空前浩劫,北方人口损失较多。
到元朝至元二十七年,公元1290年,人口数量为5883万。
“初,太宗六年甲午,灭金,得中原州郡。
七年乙未,下诏籍民,自燕京、顺天等三十六路,户八十七万三千七百八十一,口四百七十五万四千九百七十五。
宪宗二年壬子,又籍之,增户二十余万。
世祖至元七年,又籍之,又增三十余万。
十三年,平宋,全有版图。
二十七年,又籍之,得户一千一百八十四万八百有奇。
于是南北之户总书于策者,一千三百一十九万六千二百有六,口五千八百八十三万四千七百一十有一,而山泽溪洞之民不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