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隧道及地铁事故分析及思考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事件。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往往具有复杂性和隐蔽性,一旦发生将给工地施工人员和相关单位带来严重损失。
对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对于预防和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1. 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隧道施工施工人员对安全操作规程的不了解或忽视,工地管理人员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到位等都将增加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施工现场的劳动力素质不高,技术水平不稳定,也是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设备故障隧道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有很多种类,如钻机、挖掘机、运输机械等,这些设备经常需要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查。
如果设备没有按时进行维护保养,或是使用过程中发生了故障,都将极大增加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3. 施工材料隧道施工所使用的材料也是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因素。
施工材料的质量不合格,施工材料运输环节出现问题等都可能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4. 自然环境隧道施工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
如地震、山体滑坡、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都有可能对隧道施工造成不可预测的影响,增加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
二、对策建议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醒施工人员重视安全规程,规范操作行为,提高安全意识。
加强对施工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安全管理意识和能力。
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施工设备的正常运转。
对于老化的设备应及时淘汰更新,以降低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概率。
3. 严格质量把控施工单位应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规定选用材料,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于施工材料的运输环节也应加强管理,确保材料的安全运输。
4. 定期安全检查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一、安全事故原因分析1、设计不合理隧道设计方案中若存在缺陷或不够合理,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而隧道是长期性的工程,只有在建设之前进行严谨的设计,才能减少安全事故概率。
2、人员操作不规范人员操作不规范是导致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例如使用不当的施工工具或机器,或没有按照规定操作程序施工,都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3、职业培训不到位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都要接受相关的职业培训,以确保他们掌握足够的知识以及安全操作技能,以及加强动态管理和安全教育,强化他们的安全意识。
4、安全隐患未能及时排除隧道工程施工中,若不能及时检查和排除隧道施工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安全监测,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
5、自然灾害如地质灾害、雨水、地震等引起的土方津贴高地破坏等,会给隧道施工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二、对策建议1、加强安全监测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加强隧道施工安全监测,设立专职人员,负责日常监测和预警。
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采取措施,及时进行整改。
2、优化设计方案为了保证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应在设计时候进行精益求精,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3、加强工人培训与管理对施工过程中的工人和技术人员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让他们合理使用工具和机器,遵守操作规定,提高工人的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有效的动态管控,以加强他们的安全意识。
4、设置防护措施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设置好防护装置是非常必要的,如:安装安全隧道、覆盖板等,这样能够有效保护工人和机器的安全。
5、针对不同的风险制定不同的预案对于不同风险的隧道施工,例如:强降雨会导致山体滑坡等,需要制定不同的应急预案,及时应对意外事件的发生。
6、经济效益不得影响安全施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建设标准和规定,不得以经济效益为前提妥协安全施工,诚信经营,良心经营,适当降低利润,保障施工安全。
国内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
国内TBM、盾构隧道工程事故案例分析在盾体支护下进行地下工程暗挖施工,不受地面交通、河道、航运、潮汐、季节、气候等条件的影响,能较经济合理地保证隧道安全施工。
盾构的推进、出土、衬砌拼装等可实行自动化、智能化和施工远程控制信息化,掘进速度较快,施工劳动强度较低。
但在施工过程中人机交错的特征十分明显,特别是在衬砌、运输、拼装、机械安装等环节工艺复杂,较易出现起重伤害、电瓶车伤人、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等多种事故,且在饱和含水的松软地层中施工,地表沉陷风险极大。
一、盾构进出洞阶段发生的安全事故盾构进出洞都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
整个施工作业环境处于一个整体的动态之中,蕴藏着土体坍塌、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多种事故发生的可能。
南京地铁盾构进洞事故1、工程概况南京某区问隧道为单圆盾构施工,采用I 台土压平衡式盾构从区间右线始发,到站后吊出转运至始发站,从该站左线二次始发,到站后吊出、解体,完成区间盾构施工。
该区间属长江低漫滩地貌,地势较为平坦,场地地层呈二元结构,上部主要以淤泥质粉质粘土为主,下部以粉土和粉细砂为主,赋存于粘性土中的地下水类型为空隙潜水,赋存于砂性土中的地下水具一定的承压性,深部承压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与长江及外秦淮河有一定的水力联系。
到达端盾构穿越地层主要为中密、局部稍密粉土,上部局部为流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端头井6m采用高压旋喷桩配合三轴搅拌桩加固土体。
2、事故经过在盾构进洞即将到站时,盾构刀盘顶上地连墙外侧,人工开始破除钢筋,操作人员转动刀盘,方便割除钢筋,下部保护层破碎,刀盘下部突然出现较大的漏水漏砂点,并且迅速发展、扩大,瞬时涌水涌砂量约为260m3/h,十分钟后盾尾急剧沉降,隧道内同部管片角部及螺栓部位产生裂缝,洞内作业人员迅速调集方木及木楔,对车架与管片紧邻部位进行加固,控制管片进一步变形。
仅不到一小时,到达段地表产生陷坑,随之继续沉陷。
所幸无人员伤亡,抢险小组决定采取封堵洞门方案。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PART THREE
加强地质勘察工作: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察,了解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构造、地下水情况等信息,为制定 合理的施工方案提供依据。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地质勘察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支护措施、安全技术 措施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同时,加强施工现场的监控和 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施工现场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 建立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 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 全操作技能,增强员工 的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 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规范安全生产行为。
PART FIVE
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确保救 援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组织抢险救援:立即组织抢险救援队伍,进行现场救援,确保受伤人员得到及时 救治,同时防止事故扩大。
应急预案不完善: 缺乏有效的应急 预案,导致在事 故发生时无法及 时采取有效的应 对措施
隧道施工方案设计不合理,缺乏科 学性和可行性
施工方案执行不严格,缺乏有效的 监督和检查机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分析
隧道工程施工事故分析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如隧道工程在不断增多,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隧道工程施工环境复杂、作业面狭窄、施工工艺繁琐,导致事故频发,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本文将对隧道工程施工事故进行分析,以期提高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水平。
一、隧道工程施工事故类型及原因隧道工程施工事故主要包括坍塌事故、物体打击事故、机械伤害事故、触电事故、中毒和窒息事故等。
事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变化莫测,容易导致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工艺不适应,从而引发事故。
2. 施工方案不科学: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对隧道工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若施工方案未能充分考虑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作业环境,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3. 现场管理不到位:施工现场管理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关键环节。
现场管理不到位,如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安全培训和教育不足、违章操作等,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4. 施工工艺不当:隧道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施工过程中若工艺不当,如钻孔、爆破、初期支护等环节出现问题,容易引发事故。
5. 设备设施故障:隧道工程施工设备设施种类繁多,设备设施故障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二、隧道工程施工事故预防措施针对隧道工程施工事故的类型及原因,提出以下预防措施:1. 加强地质调查与评估:施工前,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与评估,为施工方案的制定提供准确依据。
2. 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根据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和作业环境,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3. 强化现场管理: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加大对违章操作的查处力度,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4. 提高施工工艺水平: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施工工艺水平,降低事故发生风险。
5. 定期检查设备设施:加强对隧道工程施工设备设施的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设施安全运行。
三、结论隧道工程施工事故对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加强隧道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至关重要。
全国地铁事故案例分析
全国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全国范围内地铁事故案例分析引言:地铁作为一种现代便捷的交通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地铁事故时有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
本文将就全国范围内的地铁事故案例展开分析,以期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2024年北京地铁6号线列车自燃事故2024年1月,北京地铁6号线一列车在地铁车辆基地内发生自燃事故,造成车厢内部严重损毁,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经事故调查,发现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车辆电动系统短路引起火灾,二是车内放置的杂物过多,加快了火势的蔓延。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应加强车辆的日常检查与维护,及时清理车内杂物,保证车辆内部的安全。
二、2024年广州地铁透水事故2024年5月,广州地铁路段发生透水事故,导致地铁线路中途停运,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
经过调查发现,该段地铁隧道水防设施老化严重,缺乏日常维护导致事故发生。
为了防范地铁透水事故,应加强地铁隧道的日常巡查,及早发现隧道内可能存在的水源,并及时采取防水措施。
三、2024年上海地铁10号线列车故障事故2024年12月,上海地铁10号线一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发生技术故障,导致列车停运。
经初步调查,事故原因是列车的制动系统出现故障,无法正常制动。
为此,需要加强地铁列车的日常保养与检修工作,确保车辆的安全运行。
四、2024年武汉地铁车门夹人事故2024年7月,武汉地铁2号线一列车在开门时夹住了一名乘客的手臂,造成乘客受伤。
事故发生的原因是车门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关闭。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需要加强地铁车门的日常维护与检修,确保车门的正常运行。
五、2024年深圳地铁脱轨事故2024年8月,深圳地铁4号线一列列车在行驶途中突然脱轨,幸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据调查,事故的原因是列车轮轨间隙过大导致列车脱轨。
为了确保地铁列车的安全运行,应加强地铁轨道的日常维护与检修,及时修复轨道的缺陷。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对人员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
本文通过分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设备缺乏维护等原因,提出了加强安全培训、优化施工方案、加强设备维护等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至关重要,必须引起重视。
未来研究应该加强对隧道施工安全的监管和技术改进,确保施工过程更加安全可靠。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建议,可以有效提高隧道施工的安全水平,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施工人员和施工资产的安全。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施工方案、施工设备、维护、对策建议、防范重要性、研究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隧道施工作为地下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隧道施工涉及到地质条件复杂、环境条件苛刻等诸多因素,施工难度大,安全风险高。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建设工程的推进和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近年来,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设备缺乏维护等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加强对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入手,深入探讨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强、施工方案不合理、施工设备缺乏维护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预防和减少提供参考依据。
1.2 研究意义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是一种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和工人生命安全的事件。
针对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
隧道施工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过程,涉及到多个工种和设备,因此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较高。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隧道施工中安全事故屡屡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
受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方法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比较高。
下面就对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1.工程地质条件失误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岩石崩落、地层塌陷和地下水爆出等意外情况。
如果在施工前不进行足够的地质勘探和分析,就难以准确评估施工难度和安全状况,容易出现事故。
2.施工技术水平不高隧道施工需要使用大型机械设备,如掘进机、挖掘装备等。
如果操作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就容易造成机械设备操作失误,导致施工事故的发生。
3.管理方法不合理管理方法是施工安全的重要保障。
如果管理不得当,容易出现人员欺压和作业强度过大等问题,会对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在隧道施工前,应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调查和研究。
加强地质勘探,确定岩石固结程度,确定地下水位,从而了解可能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制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2.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素质的提高,特别是掘进机操作人员和其他大型机械设备操作人员。
同时,应定期进行技术考核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3.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可以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并减少人为操作失误。
同时,选择具有质量保证的设备供应商,确保设备完好,且良好的维护保养。
4.改进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施工工人的管理,特别是对作业强度、作业流程的监控和管理。
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和风险意识的培养,提高管理水平。
5.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制定详细的安全规定,安排专人进行安全巡查和检查,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监控。
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进行处理,并对责任人进行问责。
总之,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对人身、财产带来极大的威胁。
通过加强工程地质条件的调查、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改进管理方法和加强安全监督管理,可以有效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上海隧道与地铁M4事故分析
二、冰冻法
2.1 冰冻法施工特点
冰冻法施工技术,即是利用人工制冷的方法把土壤 中的水冻结成冰形成冻土帷幕,用人工冻土帷幕结构体 来抵抗水土压力,以保证人工开挖工作顺利进行。 作为一种成熟的施工方法,冰冻法施工技术在国际 上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煤矿建设中,已有100多年的 历史,我国采用冻结法施工技术至今也已有40多年的历 史,主要用于煤矿井筒开挖施工,其中冻结最大深度达 435m,冻结表土层最大厚度达375m。
上海隧道与M4线事故分析
—1 上海地层分布
上海地层由上至下120米内分为填土层,褐黄色粘性土,灰黄色粘性 土,灰色粉性土、粉砂,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灰色粉性土,灰色淤泥 质粘土,褐灰色粘性土,灰色粉性土、粉砂,灰~褐色粘性土,灰绿色、 兰灰色粘性土,暗绿色粘性土,草黄~灰色粉性土、粉砂,灰色粉细砂, 灰色粘性土夹粉砂,灰色粉质粘土、粉砂互层,青灰色粉细砂夹粘性土, 青灰色粉细砂夹中、粗砂,兰灰~褐灰色粘性土,青灰色粉细砂,绿灰 色粘性土。 其中第⑦-1层土为草黄~灰色粉性土、粉砂,含云母,薄层状粘性 土,土质不均匀;属中~低压缩性,强度较高,为良好的桩基持力层; 夹层顶埋深在28.0~35.0米,层厚一般为4.0~8.0米,呈中密~密实状; 分布较广,厚度变化大;⑦-2层土为灰色粉细砂,含云母、石英、长石, 土质较均匀致密;属低压缩性,高强度,为良好的桩基持力层;层顶埋 深在35.0~40.0米,层厚一般为6.0~14.0米,呈密实状;分布较广,层位 不稳定。
3.2 事故段情况
事故发生段为南浦大桥站与浦东南路站的区间隧道,区 间长1900米左右。事故发生处为区间隧道中的中央风井处, 距已建成的南浦大桥站约1050米,距黄埔江防汛墙约50米。
中央风井 黄埔江 临江花苑24层高层 音像市场5层建筑 鸿宇11层办公楼 中山南路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是指在隧道的施工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意外事件。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给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
对于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对于预防和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施工人员素质较低。
隧道施工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一些施工人员的素质较低,技能不足,导致施工中操作不规范,容易引发事故。
对策建议:加强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引入科学管理方法,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确保施工人员的素质达到要求。
2.施工机械设备不过关。
一些施工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低质量的施工机械设备,存在质量不过关、安全性能不达标等问题,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对策建议: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监管,要求施工企业使用高质量的设备,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3.施工过程中的地质灾害。
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条件往往复杂多变,存在地质灾害的风险,如地层塌陷、岩石崩落等,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对策建议:在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地质调查和评估工作,了解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地质灾害问题。
4.施工管理不规范。
一些施工企业在施工管理方面存在不足,如施工组织不科学、施工计划不合理、安全制度不完善等,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对策建议:加强施工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计划,严格遵守各项安全制度,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针对以上原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施工人员培训,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技术能力。
2.加强施工机械设备的监管,确保其安全性能符合标准要求。
3.做好地质调查和评估工作,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5.加强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及防治对策地铁是现代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施工对城市交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地铁施工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给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有必要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以保障地铁施工的安全。
一、地铁施工安全事故分析1.施工工艺不当造成的事故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施工工艺不当的情况。
在地铁隧道施工中,如果掘进速度过快或者未做好地质勘察工作,可能导致隧道坍塌事故;而在车站站台工程中,如果混凝土浇筑不均匀或者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站台坍塌等事故发生。
2.设备设施故障引发的事故地铁施工过程中,使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施工工具。
如果这些设备设施存在隐患或者未经定期检验维护,可能导致设备故障,引发严重的事故。
3.人为操作不当导致的事故在地铁施工中,人为操作不当也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施工人员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不熟悉操作规程,或者未经专业培训,可能导致设备的误操作,从而引发安全事故。
4.其他因素导致的事故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地铁施工安全事故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管理不善、监管不力等因素导致。
在施工现场出现恶劣气候环境、工地管理混乱、监管部门审核不到位等情况下,也可能导致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地铁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原因,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对策,以保障地铁施工的安全。
1. 加强施工工艺管理在地铁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施工工艺管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施工速度,保证施工工艺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特别是在地铁隧道施工中,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提前发现隧道内的地质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施工方案。
2. 做好设备设施维护管理3. 加强人员培训教育施工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熟悉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人为操作不当所引发的事故。
4. 健全监管管理体系对地铁施工现场,必须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摘要】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给施工工人和公众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从施工人员素质低下、现场管理不到位、设备设施缺乏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
施工人员素质低下导致操作不规范,管理不到位使安全隐患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设施缺乏维护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加强施工人员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现场管理监督和检查、加强设备设施定期维护保养等对策建议。
通过这些对策的执行,可以有效减少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工人和公众的安全。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防范措施将成为重要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助力工程建设安全高效进行。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对策建议、施工人员素质、现场管理、设备维护、防范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隧道施工是一项具有高风险性的工程活动,隧道施工安全事故频发已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隧道施工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施工单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背后往往隐藏着种种原因,如施工人员素质低下、现场管理不到位、设备设施缺乏维护等。
这些原因的存在使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乎成为必然。
我们迫切需要深入分析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减少甚至避免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
1.2 研究意义研究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及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工程进度和成本也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深入研究事故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隧道施工在特殊的地下环境中进行,施工条件特殊,安全隐患较大,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较高。
通过研究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所在,及时进行改进,提升施工安全水平。
通过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范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预防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工程安全和人员健康。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隧道施工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工程,其涉及物料储存、设备运行、施工作业、人员管理等多个方面,如果安全管理不到位,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本文将从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一、原因分析1. 人员管理不到位隧道施工中,人员是关键。
有很多工人可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和管理,对工作环境和安全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全面,总是过于自信,对风险的忽视也很常见。
比如,在日常化学、物理等方面的注意事项、施工中的危险源识别和控制等方面,缺乏规范的指导和督促。
隧道施工中有很多大型机器设备,如挖掘机、起重机等,如果管理不到位,就会发生极为危险的事故。
机器设备的运行要求同工人一样,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们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同时,也要定期进行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确保其状态良好。
3. 施工作业不合理在隧道施工中,如果施工作业不合理,可能会使危险源更加突出,从而增加事故的风险。
例如,强迫症式的对工作进度的催促,可能会促成安全规程的被忽视。
4. 管理体系不健全隧道施工涉及到的活动非常复杂,如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可能会引发以下问题:① 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管控和应急措施,事故发生后对后续影响的管控能力不足;② 缺乏对工人安全生产的强制性规范,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机制。
二、对策建议对工人进行全面的安全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
如加强班组、管理人员对工人的教育和督促,强制遵守安全标准。
同时,对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定期检查考核,确保能够将安全生产知识落实于工作过程之中。
2. 稳固设备安全管理严格按照设备管理规定操作机器设备,培训员工进行应急处置。
制定完善的维护保养系统,确保设备状态良好。
同时,在设备使用过程中加强监控,并及时发现和排除异常情况,避免不安全因素发生。
施工过程中,需优化作业过程,合理安排施工计划,有序完成施工过程。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疏忽和疏忽行为的管理,特别是快速施工和多任务投入的行为,注意安全风险的存在,审慎安排,尽量避免疏忽和疏忽。
隧道火灾事故反思报告总结
隧道火灾事故反思报告总结一、事故概况2021年7月15日,某地区一条长达3000米的隧道发生严重火灾事故,造成10名工人死亡、20名工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数百万元。
该隧道是一条地铁隧道,事故发生时隧道内正进行隧道开挖作业,火灾原因初步判断为施工作业中的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引发火灾。
此次事故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对相关责任单位进行了深刻反思。
二、事故原因分析1. 施工管理不严格。
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未能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制定和执行安全生产方案,施工过程中的火灾风险较高,但相关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消除。
2. 设备维护不到位。
隧道内的电气设备维护保养工作不到位,存在一定的故障隐患,此次火灾就是由于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引发的。
3. 应急救援准备不足。
事发时,部分工人在火灾发生后未能迅速撤离现场,导致伤亡人数较多。
同时,现场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配置不足,也对救援工作造成一定困难。
三、事故反思1.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该隧道施工中,相关责任单位未能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不够到位。
2. 设备维护管理不规范。
电气设备维护管理不规范,未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导致故障隐患得不到及时排查和处理。
3. 应急救援准备不足。
隧道施工单位在应急救援方面准备不足,导致火灾发生后无法迅速控制火情和撤离人员。
四、整改措施1.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
对隧道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管理水平,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
2. 加强设备维护管理。
对隧道内的电气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消除故障隐患。
3. 完善应急救援准备。
加强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配置,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五、反思与改进1. 安全生产责任落实。
相关责任单位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位,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管和检查。
2. 设备维护保养。
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制定完善的设备维护计划,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隧道安全质量事故大反思汇报
隧道安全质量事故大反思汇报第一篇:隧道安全质量事故大反思汇报“5.21”安全质量事故大反思汇报“5.21”安全事故后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安全质量事故给我们正常的施工生产带来的巨大危害,给我们企业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后果,给京福客运专线闽赣段VI标项目部的全体员工敲响了警钟,亮起了红灯。
安全质量问题亟待去严肃的整治与加强。
通过中国中铁、隧道集团各级领导关于安全生产大反思活动的相关讲话,在安全质量事故大反思的活动中,我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投入到安全质量的大反思大检查的活动。
即强化安全质量意识,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加强,干部作风得到明显改善、工程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现将反思情况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汇报如下:一、对于目前安全质量存在的问题反思1、管理理念和思想认识上存在的不足虽然我们认识到了安全和质量的重要性,对照“高标准,讲科学,不懈怠”的要求提出了“五高”要求和“牢记使命,快速严谨,敢于亮剑,建造精品”的理念。
但在落实上存在着偏差工,没有充分体现安全和和质量是进度的保障,实际却还是存在“重进度、轻质量”的思想,没有严格按照工程施工质量标准卡控施工管理。
还有些复过且过的思想作怪,忽视了“三检三验”的重要性,个别工点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仓促进行;这些都反映了我们没有从一定的程度上深刻认识并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去。
2、组织机构建设和管理办法上的不足虽然按照快速上场的要求组建了相应的机构,但人员配备上相对迟缓,力量在开始时显得薄弱,专业水平不高,通过建指组织的月度检查和监理的日常监督检查,我们在当时的基础上进行了人员调配,充实了管理层和各队相关的专业人才,组织了专业学习,但这些还依旧不够,随着工程的进一步展开,要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层层负责体系充分发挥作用,没有一定数量的专业和专门人才是不够的,我们要坚决按要求配置。
根据上级要求我们对开始制定的制度办法再进一步的进行了完善和重新修订,但我相信仍有不尽这处,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将进一步梳理,随着正式工程的逐渐推进,不断加强制度管理的理念和措施,认真严谨的“按照写的做”,在落实上下功夫。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一)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
1、2006年0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臵设臵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08月0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设臵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二)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0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08月0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
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三)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1、2006年06月0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一、铁路隧道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及案例复杂岩溶隧道突水、突泥1、2006年1月21日,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出口段平导开挖至DK255+978时发生突水、突泥,突水总量约18万方,在抢险抽水时又多次发生突水。
马鹿箐隧道全长7879m,最大埋深约660m,隧道自进口至出口为连续15.3‰上坡。
在线路左侧30m预留二线位置设置贯通平导,平导全长7850m。
隧道穿越地层中灰岩地层为7408m,占隧道总长的94%,隧道区域漏斗、落水洞、暗河十分普遍,岩溶强烈发育,管道岩溶水系极为复杂。
这次事故除多人逃生外,造成10人死亡,1人失踪。
2、2007年8月5日凌晨1:00时左右,宜万铁路野三关隧道I 线斜井向进口方向DK124+602掌子面右侧下部发生突水、突泥,总突水量约15万方,突泥量5.4万方。
斜井工区Ⅰ线距掌子面约220米填满淤泥和石块,其他地段淤泥厚1~4米不等。
野三关隧道Ⅰ线全长13846米,隧道最大埋深695米,设计为人字坡。
Ⅰ线左侧30m设置Ⅱ线。
隧道穿越石马坝背斜及二溪河向斜,发育有5条暗河及管道流。
突水后,5个掌子面人员受困,共计52人被困。
43人获救,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
9人中有2人在隧道内死亡,7人失踪。
软弱围岩隧道塌(坍)方1、2007年4月30日15时30分太中银铁路吴堡隧道3#斜井掌子面左侧拱脚部位发生坍方, 坍方量约8立方米,造成当场死亡4人,1人受轻伤。
2、2007年8月6日18点30分左右,石太客专南庄隧道出口DIK151+603掌子面处上导坑开挖刚完成,在准备架设拱架过程中,上导坑DIK151+603~610段已完成的初期支护突然发生整体坍塌。
造成1人死亡,1名失踪。
隧道掌子面后方塌方1、2006年6月6日10时20分,大理至丽江铁路下河村2#隧道DK11+195处发生局部坍方,致使正在进行施工作业的一台挖掘机和一名司机被困,经紧急抢救,于当日16时58分将被困司机救出。
国内隧道及地铁事故分析及思考
隧道及地铁事故分析与思考1.上海地铁4号线黄浦江段区间隧道联络通道透水被淹事故事故造成直接损失9.8亿,黄浦江西岸三栋高层楼房倒坍,防洪提严重损坏,为国内建筑史上经济损失最大事故.造成整段隧道及相邻车站报废,后修复重建.事故发生经过:江底隧道联络通道采用水平冻结矿山法开挖,在距离开挖井0.8米(1)客观原因联络通道设在7层承压水层中,地层水压力很高,透水性很强,富水量较大.(2)没按设计方案施工,冻结管数量不够,擅自改变方案.(3)测温孔、观测孔数量检测不符合要求,冻结强度、温度不够仍继续开挖施工.(4)开挖涌水堵漏举措不当,堵塞无效.(5)治理及应急预案落实不够.(6)冻结开挖期间外部停电,备用发电机不能工作,冷冻效果达不到要求.事故启示:(1)给设计提醒,当初隧道线路设计上提或下埋深避开在7层承压水层是否可避免此次事故,我们可以思考,但不是主要原因.(2)冻结设计是否还需完善(3)施工治理和指挥存在严重缺陷,假设处理得当或许可减少损失.(4)不按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或检测不合格继续施工,是事故直接原因祸因.(5)备用应急发电机举措不当.2.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事故经过:据报道杭州一号线香湖路车站,车站基坑坍塌,地铁改线,损失巨大, 人员伤亡严重,社会影响较为恶劣严重.原因分析:(1)基坑围护、挖土、支撑、降水及结构施工治理混乱无序,是主要原因.(2)监测数据屡次报警,超限不引起重视处理,且监测数据修改不真实,存在虚假问题.(3)挖土无序、支撑不及时,底板大面积基坑长时间暴露,底板结构长时间不封闭,最终导致坍塌事故.(4)降水及周围路面超载也存在问题.事故启示:(1)据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对基坑加固、降水工作内容及范围界定存在一定模糊,各方理解不一,施工单位没有签认费用不去实施加固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考虑去把文件完善.(2)设计方面在车站选址上,假设离旁边一大水塘(或水库)及重要交通道路远些, 可以减少周围复杂环境对施工平安的影响,是否对事故发生减轻会带来有利条件,可以考虑.但不是产生事故的条件.(3)支撑设计上第一道钢支撑,选择或使用钢筋碎支撑代替钢管支撑,对于基坑支撑整体稳定性有益,对宽度大于25米基坑中间应设立柱及连接梁,利于整体稳定性.(4)基坑施工系统性治理,对基坑施工平安限制是极为重要的,是设计、监理、建设、施工等参建单位必须遵守的原那么.(5)从事故最终处理可以看出,现场监测负责人,其因擅自修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所有人员应当汲取.3.江苏一长江取水隧道(钢管)变形事故事故经过:长江一取水钢质顶管隧道,在江南向江中(北)顶进800米时,江中深槽部位隧道右下部长约10米范围内,发生扭曲变形内凹严重质量问题. 最终处理方案, 在满足隧道进出水量的前提下, 采取隧道内十字钢支撑加固,才使变形稳定,但修复困难很大,最终隧道修复段变形段因是钢质结构难以处理..原因分析:(1)钢质卷管质量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不太清楚,我们应该清醒思考(2)钢质卷管在卷制和焊接工序,是否对钢管整体质量产生影响.(3)钢管隧道存在江中冲槽埋深较浅,存在上浮风险,因不能同步实行壁外注浆, 上浮力较大,设计假设考虑隧道埋深一些,是否会预防.(4)顶管存在着管道水平方向反复推力作用,隧道钢管在水平、向上浮力及长江水流方向的力共同作用,加之管道质量综合作用发生变形事故.隧道线形设计也存在一定问题, 定管隧道不像盾构隧道可大坡度或大转弯, 它最好直线顶进,管道反复无数次受力等复杂状态,掘进纠偏也只能微调,或着对管道很不利, 隧道轴线设计不能有大的“类折线〞线型,这是顶管本身原理决定的.事故启示:(1)设计方面在设计时,假设选用碎钢筋管是否会更合理平安一些,值得思考(2)假设采用钢质管使用厚壁无缝钢管会比卷焊钢管质量更稳定.卷管焊接本身对钢材会产生应力集中影响.(3)取水隧道线型在江中冲槽段是否浅, 是否可优化,对于施工平安及永久平安更重要,应对隧道轴线优化.同时施工原因也是产主要的.4.长江某取水隧道渗漏泥沙透水被迫灌水事件事件经过:长江某取水盾构隧道直径4.5米,施工掘进从江南向江北1080米,还有最后1.2米(最后一环)隧道即到终点.进行垂直顶升取水,在盾构后12米已成型隧道管片底环缝处,发生涌气涌水涌砂事件,后经堵漏注浆抢险无效,为保证隧道结构不发生破损,给将来隧道修复和最终处理带来有利条件,经各方研究对隧道采取灌水处理.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隧道下部地层含有压力沼气和下卧层承压含水层, 距承压水层很近, 两者共同作用击穿管片防水橡胶密封垫圈,发生涌水涌砂现象.(2)其次,管片之间连接螺栓紧固、强度连接、防水材料检测与粘贴、管片错台、及隧道整体耐压防水等因素,也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思考和改良.施工中,我们的管片螺栓拧紧程度、次数是或到达要求(一般拧紧三次).管片拼装错台是或超差防水材料粘贴是或不密贴是或粘贴位部位准确都值得我们反思和今后记取.事故启示:(1)隧道在设计方面,隧道埋深避开沼气和承压含水层,是否可预防此次事故,值得我们去考虑;同时,设计前摸清地层状况对于设计尤为重要.(2)从设计角度防水材料性能,选材耐压是否满足地层压力要求(3)能否对管片连接缝耐压包括粘贴防水材料后能否进行耐压试验.(4)管片接缝防水系统,整体综合耐压设计是否能满足整体隧道的平安要求,值得深思考虑,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改良.(5)隧道防水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我们现在的隧道防水试验都是对单个管片检漏、对防水材料检验等,没有进行组合防水耐压力试验,与隧道实际受力状态下防水是不同的,应改良试验方法.设计方面早做这方面研究.本次事件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隧道修复仍在处理之中.隧道防水和受力使用状态和试验不一致.这个事件现在仍没处理结束,给我们设计、施工和治理很多启示,庆幸的是未发生人员问题,但给我们敲了警钟,隧道施工和运营等一切事情,都不是绝对平安5.南京长江隧道(纬七路)隧道掘进市工过程中受阻换刀问题事件经过:南京长江隧道右线掘进800米之后,发生盾构掘进速度很低,扭矩突增. 此前,最大一天掘进11环达22米,地层为砂砾卵复合地层.此后掘进推力和扭矩急增, 又强行推进1环2米,因无法掘进掘进严重受阻被迫停工,处理换刀事件达8个多月之久.事件原因:(1)刀盘刀具磨损严重,且崩落较多,刀具严重损坏是导致推力很大,扭矩极高的主要原因.后换刀得到验证.(2)复合地层卵砾石复合地层导致刀具严重磨损,与卵砾石碰撞崩落.(3)刀具严重磨损报警系统损坏,严重磨损未能报警.认为是遇到大的障碍物.(4)个别专家指出受阻推力扭矩很高可能碰障碍物错误判断,最后又强行推一环, 导致刀具破坏加大.对问题熟悉不够,前期掘进太快,过早刀具破坏.(5)前期掘进速度每天达8-10环,不注重刀具设备保护,也是导致刀具不正常磨损的间接原因.事件启示:(1)盾构生产厂家海瑞克对隧道地层不了解和不重视,认为与上海是同类地层, 在刀具设计、性能、形状与复合地层掘进不适应,是主要原因.合金性能韧性不高,硬脆与卵石、砾石相同,造成损坏加快.(2)国外刀具焊接质量较差,导致刀具整槽脱落,是焊接质量原因.(3)刀具刀板设计、开口率、排渣及时性流量须慎重讨论.(4)最后,采取国内刀具满足了复合地层掘进要求.最终说明国内刀具质量不比国外差,盾构及刀具刀盘设计针对隧道穿越地层相适应设计很重要.后来增强了刀具的正常使用治理、机械保养.对刀具定期检查和更换,隧道施工进入正常.刀盘开口率、排渣及时不对刀具产生二次磨损和碰击,也是预防产生刀具过早破坏的主要因素.6.大连地铁矿山隧道透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事故经过:2021年3月大连地铁2号线某矿山隧道区间开挖,在顶部发生严重透水坍方事件,人员迅速撤离,在地面碎回填过程中,发生路面坍陷及掉入“洞内〞失踪.事故原因:(1)隧道顶部有一近100多年遗弃的废旧污水方沟,勘察图纸及管线部门未标识, 管线图纸不完善.(2)污水方沟年久破损漏水,下部开挖坍塌涌水坍塌.(3)超前支护设计施工不能凑效,质量不能保证.(4)地面抢险人员防护不当,造成人员伤亡.(5)应急预案及地面回填处置存在不当.事故启示:(1)勘察部门或勘察阶段工作存在不当,没了解管线情况.(2)管线部门掌握资料不齐全,管线图缺少或不准确.(3)设计隧道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勘察单位工作不认真或勘察网度过大.达不到详勘标准.(4)提醒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设计前,应准确掌握勘察资料及地层、环境情况. 在设计前必须掌握管线资料.7.南京地铁2号线元通路站盾构隧道进站坍方事故事故经过:2007年11月20日南京地铁元通路站盾构隧道区间已掘进已完成,准备进车站端头井,洞门已凿除,刀盘下部洞门涌水涌砂向车站内,涌水量达260m3/h,降水井破坏,剩余3 口井有效.后发生盾构机下沉,隧道管片崩裂、断开,沉降达50米,最后人员撤离,坍塌地面达3-5米深,隧道破坏近150米.最终采取碎封堵车站端头井方案,车站内注水平衡方案处理.导致损失可能达近亿元,修复方案采取坍塌区明挖改为三层地下商业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及地铁事故分析与思考1.上海地铁4号线黄浦江段区间隧道联络通道透水被淹事故事故造成直接损失9.8亿,黄浦江西岸三栋高层楼房倒坍,防洪提严重损坏,为国内建筑史上经济损失最大事故。
造成整段隧道及相邻车站报废,后修复重建。
事故发生经过:江底隧道联络通道采用水平冻结矿山法开挖,在距离开挖井0.8米与另条隧道贯通时,在7层承压水中发生涌水事故,堵漏无效被水淹没。
冻结法经过专家论证,专业设计专业施工队自施工。
事故发生原因分析:(1)客观原因联络通道设在7层承压水层中,地层水压力很高,透水性很强,富水量较大。
(2)没按设计方案施工,冻结管数量不够,擅自改变方案。
(3)测温孔、观测孔数量检测不符合要求,冻结强度、温度不够仍继续开挖施工。
(4)开挖涌水堵漏措施不当,堵塞无效。
(5)管理及应急预案落实不够。
(6)冻结开挖期间外部停电,备用发电机不能工作,冷冻效果达不到要求。
事故启示:(1)给设计提醒,当初隧道线路设计上提或下埋深避开在7层承压水层是否可避免此次事故,我们可以思考,但不是主要原因。
(2)冻结设计是否还需完善?(3)施工管理和指挥存在严重缺陷,若处理得当或许可减少损失。
(4)不按设计施工方案施工或检测不合格继续施工,是事故直接原因祸因。
(5)备用应急发电机措施不当。
2.杭州地铁基坑坍塌事故事故经过:据报道杭州一号线香湖路车站,车站基坑坍塌,地铁改线,损失巨大,人员伤亡严重,社会影响较为恶劣严重。
原因分析:(1)基坑围护、挖土、支撑、降水及结构施工管理混乱无序,是主要原因。
(2)监测数据多次报警,超限不引起重视处理,且监测数据修改不真实,存在虚假问题。
(3)挖土无序、支撑不及时,底板大面积基坑长时间暴露,底板结构长时间不封闭,最终导致坍塌事故。
(4)降水及周围路面超载也存在问题。
事故启示:(1)据悉合同文件、设计文件对基坑加固、降水工作内容及范围界定存在一定模糊,各方理解不一,施工单位没有签认费用不去实施加固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考虑去把文件完善。
(2)设计方面在车站选址上,若离旁边一大水塘(或水库)及重要交通道路远些,可以减少周围复杂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是否对事故发生减轻会带来有利条件,可以考虑。
但不是产生事故的条件。
(3)支撑设计上第一道钢支撑,选择或使用钢筋砼支撑代替钢管支撑,对于基坑支撑整体稳定性有益,对宽度大于25米基坑中间应设立柱及连接梁,利于整体稳定性。
(4)基坑施工系统性管理,对基坑施工安全控制是极为重要的,是设计、监理、建设、施工等参建单位必须遵守的原则。
(5)从事故最终处理可以看出,现场监测负责人,其因擅自修改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所有人员应当汲取。
3.江苏一长江取水隧道(钢管)变形事故事故经过:长江一取水钢质顶管隧道,在江南向江中(北)顶进800米时,江中深槽部位隧道右下部长约10米范围内,发生扭曲变形内凹严重质量问题。
最终处理方案,在满足隧道进出水量的前提下,采取隧道内十字钢支撑加固,才使变形稳定,但修复困难很大,最终隧道修复段变形段因是钢质结构难以处理。
原因分析:(1)钢质卷管质量本身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不太清楚,我们应该清醒思考。
(2)钢质卷管在卷制和焊接工序,是否对钢管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3)钢管隧道存在江中冲槽埋深较浅,存在上浮风险,因不能同步实行壁外注浆,上浮力较大,设计若考虑隧道埋深一些,是否会避免。
(4)顶管存在着管道水平方向反复推力作用,隧道钢管在水平、向上浮力及长江水流方向的力共同作用,加之管道质量综合作用发生变形事故。
隧道线形设计也存在一定问题,定管隧道不像盾构隧道可大坡度或大转弯,它最好直线顶进,管道反复无数次受力等复杂状态,掘进纠偏也只能微调,或着对管道很不利,隧道轴线设计不能有大的“类折线“线型,这是顶管本身原理决定的。
事故启示:(1)设计方面在设计时,若选用砼钢筋管是否会更合理安全一些,值得思考?(2)若采用钢质管使用厚壁无缝钢管会比卷焊钢管质量更稳定。
卷管焊接本身对钢材会产生应力集中影响。
(3)取水隧道线型在江中冲槽段是否浅,是否可优化,对于施工安全及永久安全更重要,应对隧道轴线优化。
同时施工原因也是产主要的。
4.长江某取水隧道渗漏泥沙透水被迫灌水事件事件经过:长江某取水盾构隧道直径4.5米,施工掘进从江南向江北1080米,还有最后1.2米(最后一环)隧道即到终点。
进行垂直顶升取水,在盾构后12米已成型隧道管片底环缝处,发生涌气涌水涌砂事件,后经堵漏注浆抢险无效,为保证隧道结构不发生破损,给将来隧道修复和最终处理带来有利条件,经各方研究对隧道采取灌水处理。
原因分析:(1)直接原因,隧道下部地层含有压力沼气和下卧层承压含水层,距承压水层很近,两者共同作用击穿管片防水橡胶密封垫圈,发生涌水涌砂现象。
(2)其次,管片之间连接螺栓紧固、强度连接、防水材料检测与粘贴、管片错台、及隧道整体耐压防水等因素,也值得我们在今后工作中思考和改进。
施工中,我们的管片螺栓拧紧程度、次数是或达到要求?(一般拧紧三次)。
管片拼装错台是或超差?防水材料粘贴是或不密贴?是或粘贴位部位准确?都值得我们反思和今后记取。
事故启示:(1)隧道在设计方面,隧道埋深避开沼气和承压含水层,是否可避免此次事故,值得我们去考虑;同时,设计前摸清地层状况对于设计尤为重要。
(2)从设计角度防水材料性能,选材耐压是否满足地层压力要求?(3)能否对管片连接缝耐压包括粘贴防水材料后能否进行耐压试验。
(4)管片接缝防水系统,整体综合耐压设计是否能满足整体隧道的安全要求,值得深思考虑,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改进。
(5)隧道防水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
我们现在的隧道防水试验都是对单个管片检漏、对防水材料检验等,没有进行组合防水耐压力试验,与隧道实际受力状态下防水是不同的,应改进试验方法。
设计方面早做这方面研究。
本次事件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
隧道修复仍在处理之中。
隧道防水和受力使用状态和试验不一致。
这个事件现在仍没处理结束,给我们设计、施工和管理很多启示,庆幸的是未发生人员问题,但给我们敲了警钟,隧道施工和运营等一切事情,都不是绝对安全5.南京长江隧道(纬七路)隧道掘进市工过程中受阻换刀问题事件经过:南京长江隧道右线掘进800米之后,发生盾构掘进速度很低,扭矩突增。
此前,最大一天掘进11环达22米,地层为砂砾卵复合地层。
此后掘进推力和扭矩急增,又强行推进1环2米,因无法掘进掘进严重受阻被迫停工,处理换刀事件达8个多月之久。
事件原因:(1)刀盘刀具磨损严重,且崩落较多,刀具严重损坏是导致推力很大,扭矩极高的主要原因。
后换刀得到验证。
(2)复合地层卵砾石复合地层导致刀具严重磨损,与卵砾石碰撞崩落。
(3)刀具严重磨损报警系统损坏,严重磨损未能报警。
认为是遇到大的障碍物。
(4)个别专家指出受阻推力扭矩很高可能碰障碍物错误判断,最后又强行推一环,导致刀具破坏加大。
对问题认识不够,前期掘进太快,过早刀具破坏。
(5)前期掘进速度每天达8-10环,不注重刀具设备保护,也是导致刀具不正常磨损的间接原因。
事件启示:(1)盾构生产厂家海瑞克对隧道地层不了解和不重视,认为与上海是同类地层,在刀具设计、性能、形状与复合地层掘进不适应,是主要原因。
合金性能韧性不高,硬脆与卵石、砾石相同,造成损坏加快。
(2)国外刀具焊接质量较差,导致刀具整槽脱落,是焊接质量原因。
(3)刀具刀板设计、开口率、排渣及时性流量须慎重讨论。
(4)最后,采取国内刀具满足了复合地层掘进要求。
最终表明国内刀具质量不比国外差,盾构及刀具刀盘设计针对隧道穿越地层相适应设计很重要。
后来加强了刀具的正常使用管理、机械保养。
对刀具定期检查和更换,隧道施工进入正常。
刀盘开口率、排渣及时不对刀具产生二次磨损和碰击,也是防止产生刀具过早破坏的主要因素。
6.大连地铁矿山隧道透水造成人员伤亡事故事故经过:2011年3月大连地铁2号线某矿山隧道区间开挖,在顶部发生严重透水坍方事件,人员迅速撤离,在地面砼回填过程中,发生路面坍陷及掉入“洞内”失踪。
事故原因:(1)隧道顶部有一近100多年遗弃的废旧污水方沟,勘察图纸及管线部门未标识,管线图纸不完善。
(2)污水方沟年久破损漏水,下部开挖坍塌涌水坍塌。
(3)超前支护设计施工不能凑效,质量不能保证。
(4)地面抢险人员防护不当,造成人员伤亡。
(5)应急预案及地面回填处置存在不当。
事故启示:(1)勘察部门或勘察阶段工作存在不当,没了解管线情况。
(2)管线部门掌握资料不齐全,管线图缺少或不准确。
(3)设计隧道单位或建设单位委托的勘察单位工作不认真或勘察网度过大。
达不到详勘标准。
(4)提醒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在设计前,应准确掌握勘察资料及地层、环境情况。
在设计前必须掌握管线资料。
7.南京地铁2号线元通路站盾构隧道进站坍方事故事故经过:2007年11月20日南京地铁元通路站盾构隧道区间已掘进已完成,准备进车站端头井,洞门已凿除,刀盘下部洞门涌水涌砂向车站内,涌水量达260m3/h,降水井破坏,剩余3口井有效。
后发生盾构机下沉,隧道管片崩裂、断开,沉降达50米,最后人员撤离,坍塌地面达3-5米深,隧道破坏近150米。
最终采取砼封堵车站端头井方案,车站内注水平衡方案处理。
导致损失可能达近亿元,修复方案采取坍塌区明挖改为三层地下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