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论文
通过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率
摘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能力的养成对大学生的成功就业至关重要。
文章在分析学生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相关性的基础上,结合大学生就业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职场对综合素质结构化要求出发,提出通过加强毕业生综合素质培养提高就业率的建议。
关键词:综合素质就业能力就业率目前我国就业市场出现了一种新情况,一方面是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学生抱怨就业难,就业竞争大。
另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抱怨招聘不到满意的毕业生。
形成了“过剩”和“短缺”同时存在的现象。
我们在对这种现象调查中发现,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在校时一味读书,忽视了利用各种机会和资源进行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没有打造出专业学习之外的生活、工作能力。
不明白在职场争夺中发挥着重要甚至是决定性作用的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专业技术或能力,而是那些被他们所忽视的综合素质,即诚实守信、吃苦耐劳、沟通合作、持续学习等能力。
这些能力的具备不但是大学生求职成功的关键,更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目前,人才市场上的激烈竞争,实际上是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综合素质的竞争,是大学生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大比拼。
所以学生要想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综合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1诚实守信诚信是商业道德的核心,用人单位在选取人才时,其首要标准就是是否诚信。
随着高校扩招,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求职成功,有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向招聘单位提供虚假的自荐材料,夸大、美化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习工作经历。
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伪造获奖证书、荣誉证书、资格证书等。
也有的大学生由于缺乏明确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把第一份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的手段,而非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并愿意为此付出心血的事业。
因而择业时急功近利只考虑报酬、薪水。
很多时候身在曹营心在汉、这山望着那山高,难以安下心来踏实工作。
这种状况导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诚实守信品质产生质疑,以至于单位不愿意招应届毕业生,就是招了因为害怕他们频繁跳槽也不敢委以重任。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探索
; - . - I : l l : 省 高校毕 业生 就 业工作 长效机 制探 索
口文 /杨 青 张新 霞 黄会英
( 1 . 石家庄学院; 2 . 河北 师大 附属实验中学 河北 ・ 石家庄 )
[ 提要] 当前 , 河北高校毕业生就 业 高校 、 用人单 位 、 大学生 自身等多方联动
( 三) 构建相对完善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创业就业孵化 中心 、 大学生科技 园、 沟 通, 把世界 最新 、 最前 沿的创业 教育成果 纳 1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 泰安高校中 春创业园 、 从事创 业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学生 创业者联盟等实践平 台, 让大学生 开展创业实 入我们 自己的创业教育 、 教学 中。 就业工作 指导教师 , 基本上是 辅导员等 ; 另一 践训练和实践经验交流, 感受真实的市场经济 类是从事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工商管 理的专 竞争压力 , 最终提升其成功 自 主创业 的能力。 业课程教师等 。他们的共 同弱点是 : 有理论知 识但 自身基本没有创业经历 , 难免让学生感觉
作难题
一
、
; - . - I : l l : 省高校毕业生就 业总体形 势
各 大 校 园 招聘 网站 显 示 , 中 小 企业 已 经 成 为 吸 纳 大 学 生 就业 的绝 对 主 力 , 但由
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对就业指导工作的影响研究
内高校毕业生情 况进行调研 ,提 出合理 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关键 词 : 河 北 省 高校 就 业 政 策
高校 毕 业 生 的就 业 问题 ,关 系到 和 谐 社 会 的建 设 , 以 及 社 会 对 高 素质人才 的需求 ,制定符合现实 的就 业政策 是实现人才 资源合理 配置
的先决条件 。因此 ,梳理河北省高校毕 业生就业政策 ,对 指导毕业生 就业 工作有 着重要 的现实意义 。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一
是 由于户籍 问题难 以解决 ,因此 即使在 大城 市有就业机 会 ,但 足考虑 到 以后的生活 ,许多学生望而却步。而对于 二次培训问题 ,现 在越来 越多 的学生认为学校学的知识远远不能 满足现实工作 的要 求 ,不少学 生认 为学校实践环 节少 、知识 “ 不 够用”,对实 际工作帮 助不大 ,造 成 求 职 困难 。 3 .对 了解河北省就业政策的影 响因素 有3 3 %的学 生认 为 “ 由于各种原 因,就业政策没有很好的落实” , 有2 l %的学生表示 “自身不太关心 、了解 国家政 策”,有 1 7 %的学生 认为 “ 学校给予的就业政策指导不足 ” ,有 1 6 % 的学 生 表 示 “ 就 业 压 力 大,没有 时间学 习就业政策 ” ,有 1 0 % 的学生认 为 “ 就 业政策 、就 业知识不重要 ” ,另有 3 %的学生选择 了 “ 其他原 因”。如图 2所示 。
通过调研可 以看 出 ,河北省需要继续将 扩大毕业生就 业工作放在 经济社会 发展 的突出位 置 、不仅 要从 政策 上实 施更 加积极 的 就业 政 策 ,还应从高校培养模 式人手 、从 改变学生传统 的就业观念人 手 ,扶 持毕业生顺 利就业 J 。 1 . 建立就业政策体 系,提高高校学生 的就业实力 政府可以指定一些企业作 为大学生的就业实 习基地 ,同时企 业向 毕业生提供实习岗位期 问l 3 ; 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 自主创新创 业制 度体系L ;设 立学生专项 创 业基 金 ;建 立毕 业生 创业 、就业 实 习基 地 ;为毕业生提供 可实 施 的创业 项 目;开 展创 业就 业经 验交 流座 谈 会 ;关注女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积极扶持女大学生就业 _ 5 ;让广 大毕 业生积极参与到创业活动中来 ,从而提升毕业 生创业意识 。 2 .摸准政策脉络 ,深化 教育教学 改革 ,培养高素质毕业生 重视教学实践环节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 习基地 ;更 新校 内实 验室 设备为学生校 内实习提供实验场地 ;配备专业 的就业指导教 师 、专项 就业经费 ,能够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更 为全面 的就业 服务 ;分别 针对一至 四年级 的学 生进 行有 针对性 的 职业规 划教 育 、就业 指 导教 育 、求职技巧教育等 ,从而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力 。 3 .改变观念 ,瞄准未来 ,全面提高就业力 引 导大 学 生 改 变 以往传 统 的就 业观 念 ,从 “ 城市”转向 “ 基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摘要】河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但就业形势却面临一些挑战。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就业形势的分析发现,受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以及外部环境影响等因素,河北省就业市场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就业岗位匮乏、就业结构不合理、失业率较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建议,比如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职业培训等措施。
针对未来就业形势,我们还提出了应对策略和政策建议,希望能够促进河北省的就业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解决方案、影响因素、现存问题、建议、策略、总结、评价、展望未来、政策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北省是我国经济大省之一,人口众多,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河北省就业形势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就业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也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深入研究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探讨解决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外市场竞争激烈,河北省就业形势变数多,挑战重重。
一方面,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一些传统产业岗位被淘汰,劳动力转岗需求增加;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竞争压力持续加大。
研究河北省就业形势,了解影响就业的因素,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有效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河北省就业形势的现状,找出影响就业的关键因素,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指导政府制定相关政策,促进河北省就业形势的良好发展。
通过研究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可以为解决就业问题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高河北省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还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全国就业形势的稳定和改善。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就业问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繁荣做出贡献。
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文化视野京津冀协同发展视角下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王 薇 刘 娟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的实施对于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本文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入手,着重从政府、企业、高校、学生四个角度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提出新的思路。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创业;就业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30-0367-02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机遇首先,京津冀经济圈的建立使得交通便利,为人才的跨区域流动奠定了基础。
其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助力河北经济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部署,京津众多产业向河北迁移,使得对毕业生的接纳量大幅度增加,如众多资源流入第三产业使得河北省第三产业有了迅猛的发展,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岗位,大力缓解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态。
最后,河北借力京津人才优势,助推河北高校毕业生的成长,从而使其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岗位。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首先,京津冀协同发展使得人力资源的供给大幅度提升,进而使得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加大。
其次,就政府而言,河北省政府关于就业政策及服务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和人事管理制度不够健全,人才信息网络仍需不断建设。
就高校而言,河北省高校人才培养与实际用人岗位需求脱节,不能及时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大的战略环境;高校对创新创业课程建设未成体系,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校企合作的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就企业而言,河北的企业的“软”、“硬”环境仍需进一步建设。
就高校毕业生而言,他们多缺乏自身职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指导,无法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就业观念,择业时容易眼高手低,不重视基础工作岗位的选择,对创业及相关政策了解甚少,更不愿做更多的创业尝试等等。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问题就暴露出来,亟待我们去解决。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摘要】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在正文部分中,首先对河北省就业形势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短缺、创业环境不友好等。
接着提出了三种解决方案:推动产业升级、加强人才培养、鼓励创业就业,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这些解决方案的效果。
在总结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措施。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为河北省改善就业形势提供重要参考,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河北省, 就业形势, 问题, 解决方案, 产业升级, 人才培养, 创业就业, 案例分析, 挑战, 未来展望, 建议措施1. 引言1.1 背景介绍河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不断壮大,河北省面临着就业形势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对河北省的就业形势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研究,可以为河北省的经济发展和就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河北省就业形势的持续向好发展。
河北省位于中国北方,地处华北平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河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工业基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河北省的经济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产业结构调整,河北省的就业形势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深入研究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可靠的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了解河北省的就业形势,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通过对河北省就业形势的研究,可以帮助政府部门和企业更好地制定就业政策和发展规划,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案例分析和对比研究,可以吸取其他地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为河北省的就业形势改善提供参考。
【完整版毕业论文】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最新
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的调查与研究大学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社会各界多方努力,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决策,统筹安排,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体制,大学生就业问题将会被逐步解决,高等教育将会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合理配置并开发利用好毕业生人力资源,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经济问题,同时又是技术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与现状调查一是对就业概念的理解,直接影响着毕业生对就业单位性质、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的期望。
在现实就业压力下,毕业生对就业概念的理解更加宽容。
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是毕业生的首选。
受调查大学生中认为只有到机关或国有企业才算就业的仅占4%;认为与用人单位签订正规合同就算就业的占39%;认为只要有相对稳定的岗位和一份固定的收入就算就业的占38%;认为凭劳动获得收入就算就业的占19%。
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不再是毕业生的首选。
受调查毕业生认为比较理想的单位,民营企业占18%;国营企业占33%;外资企业占15%;自主创业占10%;国家机关占5%;事业单位占16%;其他单位3%。
在企业中锻炼、积累经验,谋求以后的发展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选择。
三是就业渠道发生改变,大部分学生选择新的就业渠道。
在接受调查的毕业生中,69%的毕业生首选各级政府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市场作为自己就业的渠道。
另外,21%的毕业生首选网络渠道;9%的毕业生选择家长、亲属介绍;选择其他就业渠道就业的仅占1%。
四是学生心态趋于成熟和务实。
“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出书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已为毕业生所接受,并占据上风,他们认同“先去积累经验,而后谋求发展”的理念。
四大因素促成了这种状况的形成,首先是学校、社会的就业指导和职业教育开始显现效果;其次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铁饭碗”势必会被打破成为社会的共识;再次家长对职业的观念也在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最后国际金融危机下严酷的就业现实也在加速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分析摘要:在整个社会就业机制变革的大环境下,正确的对就业政策进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就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期提出的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并针对误区提出改善河北省就业政策的建议及对策,从而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建议及对策河北省是我国的人口大省,每年输出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也相对较多。
但由于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又相对比较落后,高校的办学质量也相对较低。
因此,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河北省各级部门已经着手解决此项问题,制定一系列促进就业的政策,本文将就相关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政策的建议及对策。
一、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演变历程随着国家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方面的演变,河北省的相关政策也随之变化,主要包括三个阶段:1、经济体制下的“统包统分”阶段。
统包统分政策是一种与计划经济体制十分适应的政策,这种政策可以保证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的需求,同时可以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但是由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统分统包政策导致学校不能自主的输送人才,导致学生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同时还导致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能力等问题,该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开发后的人才供需。
因此在新的体制下,该政策应做出相应调整。
2、教育体制下的“双向选择”阶段。
双向选择政策是以国家的就业政策与就业方针为依据,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进行相互选择。
这种政策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很好的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
但是,由于人才市场的规范化程度较低,同时国家、河北省以及高校起不到主导作用,使双向选择政策不能公平、平等的实施。
3、市场经济下的“自主择业”阶段。
自主择业政策是以市场为导向,高校毕业生资助择业的政策。
自主择业政策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毕业后的社会竞争力,同时可以树立毕业生的竞争意和自主意识。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与对策研究【摘要】近年来河北省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竞争也日益激烈,为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河北省政府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本文以目前我省最新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为基础,分析政策落实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高进一步对策,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升。
【关键词】就业政策;落实;对策研究一、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河北省政府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着力推进就业政策完善和服务方式创新,在经济增速趋缓对就业拉动力不足的背景下,保持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增长。
河北省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在推进全省加快发展、加速转型中努力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河北省在调整产业结构、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领域,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
(二)鼓励中小企业及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一定数量的中小企业,各级财政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
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科研项目单位在重点项目的研究过程中鼓励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工作。
(三)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就业,特别是城市社区、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基层岗位工作。
自2012年起,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市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录用计划应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四)鼓励自主创业等多样自由就业方式,稳定灵活就业。
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不仅是解决单方面就业的途径还是增加一定数目的就业岗位、拉动经济创新“一举多得”的有效措施,此外对申报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可以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并做好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
谈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机制
谈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机制摘要: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关系到河北省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也关系到和谐河北的构建大局。
政府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宏观调控、学校指导服务、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科学就业机制。
通过完善一系列的就业法规,明晰就业关系中各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确立用人单位的法律地位,促进高等院校的角色转换,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法律机制,推动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高效性。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法律机制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同农民工、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列成为就业市场的核心问题。
目前,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也不乐观。
从长远来看,解决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决策的调整和法律机制的构建。
政府应该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充分调动用人单位、高等院校、高校毕业生、社会媒介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构建有利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一)大力发展河北省经济,增加就业岗位河北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非是河北省各用人单位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已达饱和状态,而是河北省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均衡,导致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
政府要把扩大就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发展经济扩展就业渠道。
目前,河北省能容纳大量劳动力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政府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实现经济发展和人才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机制政府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制,逐步构建较为完善的就业法律体系,包括保障就业、促进就业、扩大就业、失业保障、反就业歧视等。
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使人才市场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科学化。
政府不仅应该对各部门及相关机构的责任进行明确划分,而且应当用法律形式把高校、用人单位、毕业生三方面的责、权、利固定下来,并明确违反法律法规的制裁措施以及就业纠纷的解决制度,等等。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河北的对策研究
在 经济 发展 程度 、 文化 教育 程度 、 科 技创 新等方 面, 北京 、 天 津 明显 高 于河 北 , 而京 津 更 多 的人 力 资 本 投入 , 也使 个 人 才 能 得 到 更 充 分 的发 挥 , 人 才 创 造 相 对 高 的价 值 。 与 此 同 时 , 人 才 也 可 以 获 得 更 高 利益 或 者更 多发 展 机 会 和更 好 的 生 存 条 件 , 因此 ,
第2 O期 总 第 3 9 0期
促 进 高校毕 业 生就 业 河北 的对 策研 究
王 宝 林 , 梁 金 平
( 1 .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马 克 思 主义 学 院 ; 2 .河 北 工 业 大 学 图书 馆 , 天津 3 0 0 4 0 1 )
摘 要 : 介 绍 了河北 省人 才资 源现状 , 分 析 了 其 存 在 的 主 要 问 题 及 人 才 匮 乏 的 因素 , 提 出 了 促 进 高 校 毕业 生就 业河 北 的对策 建议 。 关键 词 : 人 才资 源 ; 京 津 冀 协 同发 展 ; 高 校 毕 业 生 中图分类 号 : G6 4 5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7 -6 9 2 1 ( 2 0 1 7 ) 2 O —O O O O —O 2 中, 仅 排 到第 2 5位 。 从 人 才 资 源 布 局 上 来 看 , 科 技 活动人 才 主要集 中在 科 学研 究 与发 展 机 构 、 高 校 以 及大 中 型企业 中 , 总 数 占全 省 总 人 口 的 比例 从 2 0 0 3 年的 8 5 ,至 2 0 0 8年 达 到 8 9 [ 2 ] 。 2 河 北 省 人 才 匮 乏 的 因 素 2 . 1 经 济发展 水 平和 工资 水平 、 福 利 待 遇 等 方 面 低
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以河北为例
2019年第2期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19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以河北为例张蓓蓓(华北电力大学校团委,河北保定071003)㊀㊀摘㊀要:人才资源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素,高校毕业生是人才资源的主力军㊂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挑战㊂河北省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依托,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区域间的 产学研合作 ,打通人才资源的聚集㊁流通渠道,以推动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㊂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中图分类号:G647.38;F241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2603(2019)02-0135-06收稿日期:2018-09-20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转型期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战略研究 (HB13JY018)㊂作者简介:张蓓蓓,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团委工程师㊂㊀㊀由于历史渊源㊁地理位置㊁经济实力㊁产业基础㊁政策安排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区域成为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㊂近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人员往来更加频繁,文化交流和科技合作更趋活跃,成为我国人才资源聚集的重要基地㊂与此同时,京津冀仍面临着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㊁产业结构不合理㊁京津地区人才 虹吸效应 显著等问题,导致人才资源分布不均衡㊁人才流动不畅通㊂高校毕业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 ㊁ 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进一步推动区域人才协调发展,是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智力支撑和重要保障㊂一㊁基于人才流动视角的国内外大学生就业理论审视天生万物,惟人为贵㊂ 人才是推动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核心要素,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人才一体化㊂其中,大学生就业地域的选择和流动是影响京津冀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人力资本要素,大学生就业的过程就是人才流动的过程㊂因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研究人才资源的地域流动和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㊂关于人才资源地域流动的理论,国外学者从人口学㊁经济学㊁社会学㊁教育学㊁管理学等多学科进㊃531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行了多方面阐述㊂美国巴格内(D.J.Bagne)[1]从人口学角度提出了 推拉理论 ,认为劳动力迁移是由人口迁入地的 拉力 和人口迁出地的 推力 共同作用导致的,产生拉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更高的收入水平㊁更多的就业机会㊁更好的生活条件等㊂英国威廉㊃配第(William Petty)和科林㊃克拉克(Colin Clark)[2]从经济学角度提出了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或者换句话说随着人均实际收入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中的分布存在着依次此消彼长的演进规律,即劳动力将首先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产业,然后再从第二产业流向第三产业㊂美国皮特㊃多格尔(P.Doeringer)和迈克尔㊃J㊃皮奥里(Michael J.Piore)[3]从非主流经济学角度提出了二元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将整个劳动力市场分为主要劳动力市场和次要劳动力市场,认为行业㊁地域㊁种族㊁性别等非教育因素是影响就业流动的决定性因素㊂德国勒温(K.Lewin)[4]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场论理论,认为个人所创造的绩效,不仅与能力和素质有关,而且还与他所处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人在工作中所处的环境不好,有可能流动到另一个适宜自身发展的环境㊂日本中松义郎[5]提出了目标一致理论,认为个人的发展方向与组织的发展方向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如果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时,有可能流动到与个人目标一致的组织中去㊂此外,Martin(1979)㊁Margaret A(1997)㊁Buehan(1998)㊁Jean Marie Hiltrop(1999)对影响人员流动的因素如晋升机会㊁报酬㊁工作预期㊁企业文化等进行了研究㊂[6]我国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动是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到政府政策㊁社会环境㊁高校教育㊁家庭引导㊁大学生就业能力及价值实现等诸多要素,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流动的影响因素从多个维度进行了广泛的研究㊂孟大虎(2005)[7]以专用性人力资本为研究视角,认为专业专用性投资积聚了基本的职业专用性人力资本,限定了未来可能的职业选择和流动方向㊂葛玉好等(2011)[8]运用扩展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从收入差距㊁就业机会㊁迁移成本和时间计划长度等角度为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地域多元化趋势提供了合理的解释㊂王文波等(2012)[9]通过因子分析,发现保障因子㊁工作适应度因子㊁软环境因子对就业地的选择有主要影响,家庭因子和生活习惯因子影响较弱,经济因子影响程度居中㊂马莉萍等(2013)[10]通过建立条件Logit模型,发现大学生就业地选择与其生源地㊁就读地之间有正向相关关系,且毕业生更倾向于选择在生源地就业㊂柴天姿(2014)[11]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得出综合因素㊁家庭-户籍㊁薪资期望㊁就业教育㊁档案制度五个主成份及各指标因子载荷量,最终得出外部拉力因素作用略强于内部动力因素㊂二㊁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㊁促进区域人力资源交流合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提供了挑战㊂近年来,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总量高位运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改变,就业形势依然严峻㊂(一)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带来的机遇1.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增强了河北省的就业吸引力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实施以来,通过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积极推动北京一般制造业㊁区域性批发市场以及部分高校㊁医院和行政事业单位等向河北㊁天津转移搬迁或设立分支机构,带动区域资源调配㊁人口迁移㊁劳动力不断整合,促进了河北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增强了区域的就业吸引力,有效缓解了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压力㊂从区位商来看,北京的优势产业主要分布在第一产业,天津的支柱产业仍是第二产业,河北的优势产业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㊂京津冀区域产业结构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差异化趋势,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互补优势㊂一方面,北京㊁天津能够为河北培养㊁提供高端制造业和高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河北也能够将高素质服务业人才输送到北京㊁天津㊂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对河北㊃631㊃张蓓蓓: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省高校毕业生而言,京津地区的就业吸引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成为省外就业的主要区域㊂2.京津冀区域人力资源的合作交流,促进了河北省大学生充分就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推动着区域内人力资源的交流与合作向着更高层次㊁更深领域㊁更广范围发展㊂2005年6月‘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标志着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㊂在三省市人事部门的有效推动下,京津冀三地率先在人才交流㊁人才网站㊁人事代理㊁人才派遣㊁国外智力共享等方面开展合作与交流,三地合作举办的京津冀招才引智大会㊁环渤海人才智力交流洽谈会㊁农业引智成果推介会,已成为区域人才合作的重点品牌㊂[12]一方面,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平台的搭建,实现了区域内资源的有效共享,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增长了知识㊁开阔了眼界㊁拓展了人际关系,全面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㊂另一方面,人才供求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和京津冀大学生招聘会的定期举办,有利于河北省大学生随时掌握就业市场状况和就业信息,拓展了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㊁更便捷的就业机会,促进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的就业㊂(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提出的挑战1.京津地区 虹吸效应 明显,加剧了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虹吸效应 本是物理学名词,指引力和位能差能造成水单向流动的现象,现在常常被延伸为人才㊁物㊁资金㊁信息等各种发展要素向条件好的地区集聚和流动㊂由于经济发展基础和产业结构不同,京津地区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水平上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地位,其中,金融㊁科研㊁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功能较高㊁就业吸纳能力较强,对于河北省乃至环渤海地区内的人才形成 虹吸 效应,导致河北省高校毕业生人才外流㊁回流率低,增加了京津冀区域人才共享的难度㊂而且,京津地区在就业机会㊁薪酬待遇㊁发展前景㊁社会服务保障等方面优势明显,进一步增强了对人才的吸附能力,致使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京津地区工作的求职意愿更加强烈,加剧了求职竞争的激烈程度㊂2.高等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需求错位,导致河北省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问题突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实质是国家经济发展与人才资源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㊂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重要基地,其专业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㊂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着河北省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河北省部分高校并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致使部分学生所学的专业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企业需求,加上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 重理论㊁轻实践 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所需的专业素养㊁职业技能的培养,部分毕业生 就业难 与部分用人单位 招工难 问题并存,并呈现出常态化的发展趋势㊂通过对2017年河北省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科门类㊁行业门类毕业生就业率对比分析发现,应用性㊁技术性较强的学科门类的毕业生更受用人单位青睐;受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影响,钢铁㊁化工㊁建材等行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有一定降低,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下降;受经济形势下行因素影响,新兴产业未形成有效支撑,拉动就业的能力受到限制,导致适合毕业生就业的高质量就业岗位数量有所降低㊂3.京津冀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人才政策衔接不畅通,影响了河北省大学生的就业质量由于受到户籍制度㊁二元经济结构㊁社会保障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地区分割㊁城乡分割㊁部门分割㊁产业分割㊁行业分割等现象㊂在提倡法治社会的今天,法的价值包括公正㊁效率㊁人权等,立足于当事人的视角,甚至还包括成本㊁可执行性等现实因素㊂[13]在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中,就业人员受现实因素的影响,区域劳动力市场的分异现象表现明显,北京㊁天津劳动力市场工资较高㊁劳动条件较好㊁职业有保障,并且晋升机会较多,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出现了工资待遇下降甚至 零工资 就业等现象,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失衡,造成了人才高消费和人才浪费㊂此外,从目前情况来看,京津冀在诸多人才政策方面尚未进行有效衔接,人才评价标准不统一㊁人才异地落户政策尚未协调㊁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尚未实现互认㊁薪酬体系不平衡㊁有关㊃731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医疗㊁养老和社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不能相容等,导致了三地人才市场处于相对独立的分割状态,影响了人才在京津冀的自由流动,无法促进区域人才优势互补,区域人才整体实力难以有效提升㊂[14]三㊁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建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和社会声誉,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教育领域重要的民生工程㊂推动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要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依托,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加强区域间的 产学研合作 ,搭建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实现区域内高校毕业生资源的合理配置㊂(一)加快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为促进河北省大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当前,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但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农业基础薄弱㊁工业大而不强㊁服务业发展滞后㊁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㊂因此,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从市场需求出发,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培育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展,努力使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既为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支撑,又为扩大社会就业岗位创造条件㊂一方面,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㊂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㊁辐射带动区域发展的同时,能够引进和培养一大批高端人才,创造一大批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已经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载体㊂河北省要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重点发展一批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着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㊁结构优化㊁竞争力提升,逐步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为主向生产服务型为主转变,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㊁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创造更多的高质量的就业岗位,着力缓解以大学生为代表的高端劳动力的就业问题㊂另一方面,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㊂河北省要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淘汰落后的技术工艺和生产设备,推进技术改造和信息化㊁工业化深度融合,需要一大批具有较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高级技能人才,这为一些工程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㊂河北省各市县各级政府,尤其是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当充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 创意农业 ,整合各地拥有的旅游㊁文化㊁人力等资源,充分利用现代经济学㊁营销学等手段,借鉴有关国家和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㊂[15]这无疑增加了农林类㊁经管类等相关专业的就业岗位,有效缓解了河北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㊂(二)增强学科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随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和扩大,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发展自主设置和调整专业学科㊁课程体系,逐渐形成了一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但也出现了热门专业设置一窝蜂 的现象,导致专业设置㊁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了错位,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难度㊂政府教育部门应该构建高校学科专业设置预测系统,通过社会调查和毕业生就业反馈的信息,检验学科专业设置的合理性并预测市场的需求,为学科专业设置提供信息服务与指导㊂[16]高校要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应当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适当调整专业设置,使人才培养目标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社会需求㊁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就业的良性互动,形成自己的学校特色和优势㊂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准入的主要标准和衡量大学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㊂当代大学生在社会适应性和职业发展能力等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距离社会需求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㊂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发展能力的㊃831㊃张蓓蓓: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大学生就业促进机制研究培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不仅要制定教学标准㊁明确培养方案㊁优化课程体系,还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模式,通过社会实践㊁专业实习等方式,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注重在实践中学真知㊁悟真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加强磨练㊁增长本领,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水平和职业发展能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就业水平和获取就业机会㊂(三)加强区域间的 产学研合作 ,打通人才资源的聚集㊁流通渠道产学研合作一般理解为企业㊁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㊁技术合作㊂京津冀区域间的 产学研合作 ,强调区域间教育㊁科技㊁经济之间的相互促进㊁协调发展,为区域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激发区域创新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㊂一方面,河北省要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和京津科技成果转化,全面推进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在河北集成应用㊁孵化转化,大力推动优势产业的企业与京津两地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为河北产业转型升级㊁经济创新发展提供科技人才支撑㊂另一方面,河北省要学习借鉴京津地区先进的办学理念㊁突出的办学特色,科学规划全省高校建设布局㊁规模和层次,不断深化全省高校综合改革,增强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力,集中力量打造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㊂同时,加强与京津地区高水平大学的对接,积极开展合作办学,带动河北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河北省人才培养的质量㊂价值多元是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由此解构着传统的 大一统 秩序,而 互联网+ 时代构筑的现实世界与虚拟社区两个 舆论场 以及夹杂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 价值共识 愈加艰难,整体性的社会秩序面临着碎片化需求和扁平化社会格局的挑战㊂[17]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专题汇报时指出: 要破除限制资本㊁技术㊁产权㊁人才㊁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种要素按照市场规律在区域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㊂要从三地科技创新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实现三地吸引高端人才㊁促进人才流动㊁培育高端技术为目的,通过打造三地户籍㊁认证㊁社保的互认机制,实现人才自由流动的目的㊂[18]一方面,京津冀三地政府要充实和完善 联席会议 制度,统筹协调区域内人才合作开发机制,探索在人才引进㊁培养和使用等方面相对统一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的京津冀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并通过丰富合作载体㊁拓展合作渠道㊁创优人才引进环境等措施,进一步营造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在京津冀区域内合理流动的宽松政策环境㊂另一方面,京津冀地区应建立和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统一㊁开放㊁有序的信息发布平台,并与全国各地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联网,使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能够捕捉到更全面㊁更完整的就业信息,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求职效率,降低毕业生的求职成本㊂[参考文献][1]Bagne D J.Principles of demography[M].New York:John Wiley and Sons,1969:23-42.[2]于刃刚.配第 克拉克定理评述[J].经济学动态,1996(8):63.[3]PIORE J M.The Technological Foundations of Dualism and Discontinuity,in Dualism and Discontinuity in Industrial Societi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0:55-81.[4]库尔特㊃勒温.拓扑心理学原理[M].高觉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0-15.[5]中松义郎.人际关系方程式[M].李相哲,译.桂林:漓江出版社,1990:195-202.[6]张同全,高建丽.区域一体化人力资源跨区域流动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3(4):32.[7]孟大虎.从专业选择到职业定位 专用性人力资本视角下大学生就业行为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7):48-51.[8]葛玉好,牟小凡,刘峰.大学生就业地域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扩展的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4):48-51.[9]王文波,宋琦,李鹏军.基于因子分析的大学生区域性流动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8):691 -695.㊃931㊃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马莉萍,潘昆峰.留还是流?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选择与生源地㊁院校地关系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5):118-124.[11]柴天姿.大学生就业区域流向:是外力推动还是内力驱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691-695.[12]李金辉,王亮,张冰.京津冀人才开发合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国人才,2009(15):16.[13]梁平.实证视角下契合民意与法治的诉讼调解[J].法学杂志,2016(7):117.[14]邸晓星,徐中.京津冀区域人才协同发展机制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9.[15]成新轩,武晨静.京津冀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发展面临的障碍及对策[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1):106.[16]张忠福.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学科专业设置[J].中国大学教学,2015(2):47.[17]梁平,冯兆蕙.基层治理的法治秩序与生成路径[J].河北法学,2017(6):126-127.[18]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0):122.Study on the Employment Promotion Mechanism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Taking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ZHANG Bei-bei(Youth League Committee,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Baoding071003,China)Abstract:Human resource is the essential facto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society and economy,college graduates are the main force of human resource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College graduates in Hebei Province.Hebei Province should tak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s support,accelerate the adjustment,upgrade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strengthen the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of the subject setting, strengthen industrial-academic-research cooperation between areas,and open up the gathering and distribution channels of talent resources.In this way,it can promote higher quality employment of college graduates in Hebei Province.Key words: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Hebei Province;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promotion mechanism(责任编辑:杜红琴)㊃041㊃。
基于河北省建设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
基于河北省建设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探索摘要:本文从河北省建设发展现状的角度出发,通过了解部分高校学生的培养、就业情况,探索符合实际需求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机制,增强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整体水平,协调大学生就业工作与河北省地方经济建设相适应的问题。
关键词:河北省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a)-0008-02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各类人才的培养及引进至关重要,其中包括相当比例的高校大学毕业生。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河北省也已开展以推进科技创新为支撑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支持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举措,充分发挥环京津、沿渤海优势,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大增长极,从而带动全省经济的和谐快速发展。
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动优势地区聚集发展。
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对人才这一重要的战略资源所吸引。
河北省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层次高素质,具有扎实专业基础,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各类人才。
河北省的经济建设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就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省内高校要立足河北省经济发展特点,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积极引导大学生就业,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然而目前高校的就业实际情况中,还存在很多与实际需求偏离的状况,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考虑,合理解决。
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主要是依据教育部制定的统一专业培养目标和体系。
由于传统的、计划性的、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起着误导作用,使得很多学校没有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体系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个性和特色,高校也不能自主地根据社会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要来及时地调整招生方向和招生规模,高校培养人才的专业结构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错位,有限的教育资源被浪费。
河北就业公平的保障政策与促进对策构建研究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2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创业的体制机制,完善促进公平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消除各种就业歧视,从而帮助每个人实现自己的梦想,尽快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进一步来看,解决就业问题、帮助就业者实现平等就业,是关涉国计民生的大事,不仅有利于权利的保护与彰显,也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当前,我国社会特别是河北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就业歧视与就业不公正现象。
因此,如何深刻认识当前河北公平就业的现状,并明确就业歧视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构建确保公平就业的保障政策与促进对策就显得尤为必要。
1 公平就业的理论内涵公平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的基本使命,也是公众关注的焦点。
然而关于公平的理论界定,尚无一致的认识,可谓众说纷纭。
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范畴与主观认知的范畴,不同的历史社会与不同个体都会有不同的理解。
在借鉴他人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公平应该涵括三个层次,即机会公平,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
而就业公平是社会公平的核心所在,自然也应该包括这三个层次。
首先,作为社会的个体应该享有公平的就业机会,不应受到各种毫无依据的标准的约束与限制,也就是说只要个体有就业的意愿,就必须能够凭自己的能力去公平的竞争稀缺的资源与职位;其次,就业者在组织的分配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确保同工同酬,不应有差别对待。
当然,也不能搞平均主义,效率与公平兼顾,具体考虑每位就业者的个体差异。
总体来看,就是所付出的必须得到相应的回报;最后,每位就业者应享有公平的就业保障机制与制度,即所谓的程序公平,绝对不能搞暗箱操作。
也就是说每位劳动者必须面对透明的规则与制度,才能防止特殊利益阶层谋取不正当利益。
否则,没有规则的竞争只能是恶性的竞争,最终导致各种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2 河北就业不公平的现状及原因河北作为一个环京津的特殊省份,自然也承担更多的职责。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研究付晓娜(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秦皇岛066004)【基金项目】2019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研究”(立项编号:JRS-2019-1075)。
【作者简介】付晓娜(1982-),女,河北唐山人,硕士,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
【摘要】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对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现毕业生人力资源最优配置及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明确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及其核心要素的基础上,从强化政府政策引领作用,优化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环境;加强地方本科院校内涵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特色;积极发挥大学生主体能动性,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三个层面构建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36(2020)03-0014-02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成为国家城镇新增就业的主要群体。
教育部公布2018年我国有毕业研究生60.44万,普通本专科毕业生753.31万人,其中本科毕业生386.84万。
[1]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等教育构成中占有很大比重。
促进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是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涵“高质量就业”源于国际劳工组织于1999年提出的“体面劳动”概念,释义为“体面的、高质量的就业应是相对自由的且非强迫的、机会平等的、安全的、有尊严的、可持续的工作”。
本研究将地方本科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诠释为:毕业生能够较好地胜任工作岗位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在就业过程中获得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适的竞争性薪酬和较高的精神满足感,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相匹配。
后疫情时代,河北省毕业生就业如何推进
102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之下,社会各行各业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其所受到的影响较为突出。
如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前提下,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和探讨的话题。
为积极应对疫情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变化,河北省及时采取了有效应对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必要保障。
当前河北省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式●教学进度受到影响,毕业问题突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河北省各学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均无法正常进行。
为调整好教学进度,各学校以线上课堂的形式开展教学,并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对于毕业生来说,其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受空间、时间和环境影响较强,即使高校采取线上课堂的形式,也无法达到线下辅导教学的效果。
同时,针对需要补考、重修科目的学生来说,他们无法按规定时间进行相应的考试和学习,致使他们暂时无法拿到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影响这部分学生的顺利毕业和就业。
●严禁返校的背景下,就业受到限制为有效控制疫情,全国各地延期开学,并要求师生采取居家的防疫措施。
同时,我国教育部明确发出“未经学校批准不准返校”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不给学校、社会增添疫情防控负担成为广大学生的共识,毕业生基本都选择了居家防疫,不外出。
虽然居家防疫可以实现良好的疫情管控效果,但这种方式阻隔了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面对面沟通,致使毕业生就业受到限制。
●就业市场供给变化,就业压力过大针对就业市场供给变化、就业压力过大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方面,许多企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无力维持,就业市场中出现了大量失业人员。
而这部分失业人员会在就业环境好转后转变为新的求职者,使就业市场的供给增加。
另一方面,从毕业生求职就业的时间规律上看,每年的2月至8月是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但由于疫情防控的影响,各地相继停止了线下招聘活动,毕业生也无法外出寻找工作。
虽然当前,就业市场已经基本恢复,同时也带来了招聘高峰期,但用人单位对人力资源的消化能力还是远远小于求职者数量。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与提升对策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现状与提升对策摘要: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数据虽然整体向好,但仍存在着城市选择综合征、专业素养与市场需要错位、高校就业指导类课程不够科学、创业环境复杂等现实问题。
因此,提升就业满意度,毕业生应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专业技能,凝聚核心竞争力;教育部门要加大高校就业改革的力度,形成科学化、实效化的就业教育体系;政府部门应加大就业扶持力度,進一步创新举措,实现就业与社会建设的融合发展。
只有三者联动,共同推动个人素养、就业教育和就业环境的逐步改善,才能進一步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对策为了更好地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促進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课题组以河北省部分高校为取模对象,以就业满意度为维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進行了调查。
一、调查与数据1.实施情况。
为保证调查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数据结果的可借鉴性,课题组对石家庄、保定、唐山等地高校毕业生分别進行了抽样调查,共组织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70份,问卷回收率97.5%,往届毕业生电话访谈62人,访谈毕业生就业公司/学校10个;应届毕业生占取样比例的71%,专科毕业生占有效样本比例的34.9%,本科生占有效样本比例的58.3%,研究生占有效样本比例的6.8%,男生占调查人数的68%。
2.数据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高校毕业生对学校、政府就业教育与帮扶的满意度,对自我就业的满意度、对就业单位的满意度等维度来看,毕业生的就业总体满意度状况为满意29.24%、一般44.73%、不满意26.03%。
从高校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教育与指导和政府帮扶的分析来看,除了个别短板,如就业教育中学生对市场和行业认知度的满意度,创业中的资金帮扶和帮扶程序简化等问题,数据呈现的整体满意度还是比较理想的。
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1.城市选择综合征依然存在。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
关于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方案1. 引言1.1 研究背景河北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其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河北省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了解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本文将对该问题展开研究。
河北省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口基数大、人口压力大,就业问题一直是该省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升级,劳动力需求也在发生变化,传统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结构的不断改变,河北省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河北省作为我国的重要经济大省,就业形势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河北省就业形势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
1.2 问题概述河北省作为我国人口大省之一,就业形势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河北省的就业形势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些问题也日益凸显,影响了就业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河北省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导致就业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就业压力较大,就业环境相对较差。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传统产业的就业需求逐渐减少,部分劳动力面临转岗困难的问题。
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仍然存在,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而就业岗位有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河北省就业形势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寻找解决之道,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稳定。
2. 正文2.1 就业形势分析河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也是人口大省之一。
但是近年来,河北省就业形势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河北省的劳动力资源日益过剩,而企业用工需求不断增加。
这导致了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许多毕业生和农民工难以找到稳定工作。
河北省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以传统制造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论文
摘要: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之下,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高效毕业生就业机制,以为企业挖掘和培养后备人才。
在所建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所谓的“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就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的主要城市所在地区范围内,整合好区域间各方面的资源差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处理好信息流、资金流以及人力资源等等问题,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内的一体化进程。
京津冀区域所覆盖的陆地面积为超过20万平方公里,人数近7000万。
从经济发展环境来看,京津冀地区处于远海地区,毗邻渤海湾。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的地位,但是与同是沿海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相比,京津冀区域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面对各种资源差异,在处理好各方资源的同时,还要将人力资源一体化纳入到经济一体化管理体系中。
高校毕业生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其不仅具备技术创新的潜在能力,而且作为高素质人才,对于区域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1 京津冀区域人才比较性分析
经济发展带动教育水平的提升。
从京津冀地区人才的整体素质来看,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由2000年的21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94.4
万人。
与全国的其它地区相比较,京津冀地区人才数量增长迅速。
对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人才资源学历结构进行对比,就可以明确区域人才的差异性。
根据最近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地区6岁以上的人口中,高中学历占有总人数的四分之一;大学本科与大学专科所占有总人数比例相当,已经超过了五分之一;研究生学历占有人数还不超过2%。
从北京市的人才结构状况来看,高中学历占有总人数的十分之一,中专学历占有总人数的五分之一。
大学专科和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数占有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相比较而言,研究生学历的人数相对较低,占有总人数比例还没有超过5%。
从天津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来看,虽然人才质量有提升,但是依然以低学历和低层次人才为主。
根据2013年人才调查结果,6岁以上人口中,24岁以下人口中,普遍为高中学历,占有总人数比例已经超过了60%。
大专学历以及大学本科学历的人才占有总人数比例尚不足20%,研究生学历的人数更少,还不足总人数的1%。
从河北省人才资源的学历结构来看,没有获得高中学历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多,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口数量占有比例相对较小。
2 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现状
①京津冀地区综合经济实力比较。
针对于京津冀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比较。
2013年,京津冀地区的生产总值已经超过了三万亿元,在全国生产总值中所占有的比例15.6%,其中北京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6万元,天津市人均国民生总值超过了65万元,相比较而言,河北省则仅仅为2万多元。
如此大的差异,证明了河北地
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待加强。
从产业结构情况来看北京市以服务业为主,天津也发展服务业,但是工业比重相对较大。
河北地区的经济,虽然以工业发展作为主要的作用,但是河北省作为农业大省,其发展依然以农业为重,服务业则更是少之又少。
②京津冀城市发展新定位。
伴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北京和天津在城市发展上明确了新的城市发展定位。
背景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带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
天津将城市发展定位在新兴产业,同时发展资源消耗相对较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以达到节约水资源、节约能源的目的。
很显然北京和天津正在向后工业发展方向转变,城市发展更为注重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升级。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北京的服务业发展已经超过了工业发展水平,产业增加值成倍增长。
天津的服务业发展与工业发展相持平。
河北省是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生态屏障,对于两个地区的环境安全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从目前的河北省产业发展状况来看,全省的各个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包括石化、冶金、机械、纺织、医药、食品以及建材等等,在全国的同行业领域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 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对策
①根据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
地区经济的发展拉动教育发展,与此同时,教育的发展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保障。
早在2006年,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了重点解决河北省人才短缺的问题,签订了《京津冀人才交流合作
协议书》。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河北省高校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高校教师到北京和天津地区的知名高校深造。
教师的教学以及科研水平有所提升,就会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此外,还要建立引进人才计划。
要求人才为本校所用,但是不必强调其一定为本高校的在职教师。
②改革目前的社会保障体制,实现社会保障的公平。
高校毕业就业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社会保障的公平性。
要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要对于就业市场的发展管理模式进行研究,建立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机制。
从理论的角度而言,劳动者只要纳税,就要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
从目前中国的养老保障体制来看,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特别是私营企业,很多并不存在退休问题,这就会给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
③加快区域经济的增长,以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要有效地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加快经济发展成为了根本性途径。
从经济学角度对经济与高校毕业生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所获得的结果是,随着国民生产总值的提升,如果保持7%至8%的增长率,平均每年就可以新增700万至800万个就业岗位。
所以,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就要不断地扩展企业规模,特别是要发展中小企业,并对于外资企业规范化管理,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二十世纪的90年代,中国的经济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态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比率明显增加。
同时期,日本的中小企业接受高校毕业生人数增加了600多万人;美国通过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有所提升的同时,高校毕业生
的就业机会增加数量超过了500万,而大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大大减少。
④高校要树立区域经济发展观念,建立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对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不仅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促进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为大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基于此,高校就要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发展需要,实施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得以优化。
在学科教学上,不再拘泥于课堂教学,而是要实施实用性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高校的招生工作的展开和所制定的教学计划,都要与学生的就业和创新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教学内容要重点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借助京津地区丰富的高校教育资源,积极地开展学生交换培养工作,以真正做到高校教育在京津地区与河北省区域的统合,使高校学生的事业有所扩宽,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京津冀一体化的经济背景之下,要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建立高效毕业生就业机制,以为企业挖掘和培养后备人才。
在所建立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要建立新的人才工作机制,通过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建立公平的社会保障体系,以有效地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李彧宏,罗家豪.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机制的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10(02).
[2]李慧卿,张惠敏.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3).
[3]陈微微,王波,施祺方.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机制的构建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0(05).
[4]李海峰,解媛,厉志红.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思路[J].教育与职业,2012(26).
[5]黄勇荣.区域性就业: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机制的新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4).
[6]康桂芬.提升京津冀经济圈竞争力的突破门:产业合作[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0(01).
[7]宋森,李桂英.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追问与就业机制建构[J].就业调研,2008(10).
[8]熊凤平.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的人才流动分析——基于河北视角的研究[J].特区经济,2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