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处理初中语文学习的五大关系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
语文教学应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作者:刘巧芝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8期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课堂。
就语文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观念已经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们对新课改有关理念的理解还较模糊,由此而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要将这些问题得到澄清和解决,笔者认为就要处理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关系。
一、“以本为本”与变革创新的关系这里所谓的“以本为本”,就是以课本和教学参考书为“本”的教学观。
作为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树立现实生活也是我们语文学习的教科书的观念,我们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要能从现实生活中来学习语文知识,运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此外,课本上设置的课后作业,对于那些主观题来说,参考书也只是提供了一个参考的答案,而不是唯一答案,如果就只以这个答案来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话,我们的教学就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二、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引导的关系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体。
教是学的前提和基础,学是教的延伸和深化。
如果不需要教师适当的“教”,就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能达成课程标准的要求的话,那么,一个学校就只要几个警察维持秩序就行了,教师也该全体失业了。
其实,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适当的引导。
教的本质就在于引导,这种引导不仅包括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还包括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等。
当然,教师的引导应指而不明,引而不发。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进行探究,从而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的引导是相辅相成的。
学生的自主探究是在教师的适当的引导下进行的,教师的引导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起着导向的作用。
三、能力培养与人格养成教育的关系新课改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对人的关注。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如何处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各种关系摘要:时代在进步,传统的基础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世纪教育对培养优质人才而提出的要求,新课改在此背景下展开,倡导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精神与实质是要打造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师生共同进步、良好交流沟通、具有和谐师生关系等的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互动与交流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学模式,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
初中语文教学是衔接高中与小学的枢纽,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在基础教育中占得地位相当重要,对于学生学习其他科目来说作用不言自明。
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寻找有效的教学模式或者策略,即能够起到落实新课改的精神,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仅就新课程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几个关系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知识和能力工具性与人文性语文与生活作业1.知识和能力的关系。
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工作应致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即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发挥课程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传统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人为本,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掌握是能力发展的基础,一方面表现为能力的培养又直接影响知识掌握的深度、广度与速度。
但知识与能力并非同一个概念,知识的增长与能力的提高并非同步,知识的接受与能力的发展也非一个层面,所产生的意义也不同。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处理好新课改中的“五种”关系
处理好新课改中的“五种”关系摘要:要使新课改顺利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收”与“放”的关系;“创新求异”与“价值取向”的关系;“知识本位”与“人文精神”的的关系;“合作探究”与“自我感悟”的关系;“改革创新”与“功利思想”的关系。
关键词:新课改;关系新教材的推广使用,无疑给语文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
原来那种死扳的问答模式破除了,代之而起的是形式灵活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活动,机械反复的死记硬背之风衰减了,代之而存的是充满灵性的理解运用;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不见了,代之而行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浓浓情味……为了不放弃传统的东西,新旧交进,使课改改革顺利发展,我们必须处理好以下“五种”关系。
1.“收”与“放”的关系新课程标准呼唤开放的课堂,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教学关系,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越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实践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提问漫无边际,有时连老师也无法回答;学生的讨论发言有时会不自觉地偏离讨论的中心;课堂辩论更容易钻入牛角尖……课堂开放是正确的、先进的,但这种开放到何种程度合适,应该有一个“度”的底线。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是在打渔,撒下的是一张无形的网,收获的是一个个充满灵性的思想,关键是既要“放”得开,还要“收”得拢。
该干涉的要干涉,该纠正的要纠正,该限制的要限制,该主宰的要主宰,教师不能独霸课堂,但教师将课堂完全“归还”给学生,自己甘居人后也是一种极端。
因为教师是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是教学的主要计划者和安排者,而教学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的有计划又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如果课堂住由学生决定就是一盘散沙,只能放任自流。
2.“创新求异”与“价值取向”的关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中一个重要的要素即创新精神,新课程、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个特点。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五大原则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五大原则随着初中阶段的到来,学生们不仅面临着学习、生活等多个方面的变化,语文学习也变得更加深入、全面。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也是一门需要掌握技巧的学科。
为了帮助初中生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下面介绍五大原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注重基础阶段首先,学会语文的基础性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初中生来说,首要的任务就是扎实基础。
语文的基础包括词汇、语法、逻辑、修辞、作文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以后学习的基础。
所以,我们需要在打好语文基础方面下功夫,揣摩每个知识点和难点,练习基础题型,将基础学好,才能进一步提高。
二、关注阅读与写作语文的两个核心内容是阅读和写作。
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写作则是语文学科中重要的核心要素,能够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初中生应注重阅读,建议多读课外书和名著,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
对于写作,可以多写作文练习,模仿好的范文,多参加写作竞赛,并注意纠正自身的语法和修辞问题。
三、强调记忆与理解语文学科内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部分内容需要进行大量的背诵。
记忆和理解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我们善于总结、归纳,注重思维,建立记忆体系,增强记忆效果,并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例如,在词汇学习方面,可以通过词根词缀、周围词汇等途径记忆。
在句法分析方面,可以通过复现句子结构,剖析成分等方式进行理解。
四、多形式练习语文学习需要多种形式的练习,例如阅读理解类、句子连接类、配对阅读理解类等题型。
需要灵活转换做题思路和方法,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注重学习方法的合理运用。
五、创新思维与开拓视野语文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维方面不断发展进步。
因此,需要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开拓学生的视野。
可以适时安排有针对性的知识点分析、课外文学作品展示以及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语文思辨活动等,让学生在思维开拓中不断提高语文水平,更好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总之,语文学习方法需要逐步形成个人化、自适应的模式。
学好初中语文的五大方法
学好初中语文的五大方法
初中语文是中学阶段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学好初中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五种
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一、阅读广泛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通过阅读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提高语
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读书不限于课本,可以多读名著、经典作品和优秀文
学作品。
要有兴趣和耐心,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
通过阅读可以学到不
同的文化知识和人生智慧,能够对作文写作提供很好的素材和思路。
二、注重课文学习
三、熟悉语法知识
语法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虽然初中语文的语法知识相对简单,但仍需
要掌握好基本的语法规则和句子结构。
要善于总结语法知识的规律,通过
多做练习题来提高运用能力。
还可以利用语法书、语文辅导书籍和网上资
源来加深对语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多写作文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写作可以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要积极参加作文训练和比赛,多写各种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和
议论文等。
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思路的清晰和条理性。
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借鉴他们的写作经验和意见。
同时,要勤于修改和
完善自己的作文,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理解阅读题型
总之,学好初中语文需要坚持不懈的学习和努力。
通过广泛阅读、注重课文学习、熟悉语法知识、多写作文和理解阅读题型等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加强语文学习不仅能够在语言表达方面有所提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对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五个关系摘要:在新课改的课堂模式中,必须注意处理好教与学、活与死、多与少、分与综、说与写的五个关系,才能创设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新课改关系创新精神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育在培养民族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以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因此,在新课改的课堂模式中,必须注意处理好教与学,活与死,多与少,分与综,说与写五个关系:一、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形式,学是目的,教要适应学。
新课程教学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自身的需要、特长以及独特的认知方式和学习方式进行施教。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就是说,教师要尽量使自己具备学生的心灵,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从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角度、文化积累等方面体验和把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为此,教师教学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要把主角让位于学生,要全面关注学生,要善于进行角色换位,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待学生的问题和观点。
所以,教学不是教师如何进行教学表演,而是蹲下来,弯下腰,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
摆正教与学的位置,端正师与生的关系,在教转为学上下工夫,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现在知识浩如烟海,理论层出不穷,教师的“教”不能停留在知识的传播上,而应重视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
“教”重在引导,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
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教育学和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生的成长起决定因素是非智力因素。
语文教学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三、 个性与共性的关系
以班级为教学活动 的基本组织形式 , 执行统一 的课程计划、 教学大纲 , 甚至使用同样 的教材 , 同 用 样 的标准去考核 , 这样做的结果是 : 一方面 扩大了 教育的规模 , 人才的批 量“ 使 生产” 为可能 , 成 另一
验证 , 而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是拒绝复制, 追求创 造的。 环顾左右 , 展读内的语文能力都是在广泛深入的 自主读写中
在原有基础 、 自我发展方 向和学 习需求等方面的差
明才智的更为宽广的舞台。只有树立起大语文的观
念, 带领学生迈 向更加广阔的语文天地 , 才能激发灵
感, 丰富创造。 五、 听说与读写的关系 “ 口述者为语 , 手写者为文。” 说 、 写作为 听、 读、 四项最基本的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该是 互为因果 ,互动共赢的,可过去我们一向 “ 重文轻 语”比较重视的是读 、 基本忽略的是听、 有一 , 写, 说。
中图分类号 : 6 33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4 6 9 ( 0 20 - 0 2 0 G 3. A 10 — 0 7 2 1 l10 3 - 4 -
作者简介 : (97 )江苏射阳人 , 刘浩 16一 , 本科学历 , 中学高级教师 , 盐城市高 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 江苏省 优秀教育 工作者 , “3 工程” 江苏 33 培养对象 。研究方 向: 中学语文教学 。
都不太重视汉语语法知识的教学了 , 说是重汉语听、 说、 、 读 写能力的培养 , 不需要死记硬背相关语法知 识的教条。 可笔者总觉得不能顾此失彼 , 汉语语法知
提倡独立思考 、 不断创新 。 唯其创新 , 社会才会进步。
不论是东方的佛教 、 西方的基督教 , 还是古代中国的 儒家思想 , 一切曾经或者正在影响民族根性 , 塑造人 类灵魂的伟大的思想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 都 不满足于停留在已有的层面上 , 而是着眼于未来 , 着
中考语文复习应处理好六种“关系”
中考语文复习应处理好六种“关系”语文学科博大精深,在中考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到内容庞杂,无从下手,复习费时费力,收效甚微。
根据多年初三教学的经验,建议同学们在复习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1.处理好课内吸收与课外拓展的关系语文复习面广点多,在复习时老师一定会依托《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紧扣教材进行阶段复习。
在课堂上老师会围绕基础知识去训练基本技能,从而让学生在应试中灵活运用。
语文考试的原理与答题方式常常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这就要求同学们要跟着老师走,把课堂当做复习的主战场,决不能抛弃课本,凌驾于课本之外。
纵观历年中考试题,题(材料)在课外,理(知识点)在课内。
只有做到紧扣教材,抓住课本,每课必得,每练必得,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有所提高。
对于知识的系统复习主要靠课堂,但它离不开课外生活储备和学习实践。
应该通过课外读书报、看电视了解世界,只有学生广泛阅读,深入体验,在自主阅读中去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阅读中提升能力,在解题中训练技能。
语文应试重要考查体验与运用,一切知识与技能都必须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掌握才能真正奏效。
只有通过课外拓展才能达到与课内沟通。
一些教师不仅不善于让学生走向课外,也不善于让学生利用课外为课内学习服务。
这种割裂课内与课外联系的结果就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解决问题的思路狭窄,这一切必须通过课外拓展予以强化。
2.处理好复习的“抓点”与“带面”的关系学生在复习阶段,应在老师引领下整理归纳知识点、考点,同时应对自己在以往多次考试中的“失分大户”仔细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冲关”。
在第二轮复习阶段应采取“一点带面”的复习方法,因为任何一个“点”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可以达到牵一点带多面,可以训练知识迁移的意识与能力。
3.处理好“温本”与“做题”的关系“温本”即温习课本,只是这种温习已不再是知识的重复、记忆,而是从中看出隐含信息,了解原理,发现规律,加深语文积淀;“做题”指做大量考试模拟试题,通过实际联系检验自己的程度与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在新课改背景下,实施“以学定教”,切实有效地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必须正确地处理以下四个关系。
一、在教学目标上,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课堂是动态的课堂,应当随时审时度势,根据课堂的变化、学情的变化,改变和修订预设目标,加紧生成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目标上,要妥善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一方面课前必须预设定好相对稳定的教学目标。
另一方面又要灵活机动、相机行事,不能死死的固守原来的预设目标。
要处理好这对关系必须做到:一是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将发现的问题以质疑单的形式交给老师,在此基础上,老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出具有共性的问题充实到教学目标中来。
二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情分析,大致评估出原定预设目标的落实程度,临时调高或调低目标。
三是通过师生共同备课,将其中的一些亮点和感悟融入到原有的教学目标中来,这样可兼顾到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
四是在教完一节课后,了解学生对授课的评价情况、建议和要求,写好教后感,并形成补救目标,在下节课授课前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的方式,完成上节课的生成目标。
五是根据不同班级的基础、学生的学习态度、师生之间业已形成的情感因素等,在保持基本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制定出新的适合不同班级学生口味的教学目标等,使教学目标更加切合不同学生口味的教学目标,确保预设目标与生成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
二、在教学内容上,妥善处理理论与常识的关系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学要淡化体系,不必拘泥于理论体系的构造而寻求其内容的完整和严谨。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妥善处理好理论与常识的关系。
一方面要尊重教材内容,尊重理论观点本身的表述;另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
要处理好这对关系必须做到:一是坚持常识生活化,即让常识教学回归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把对理论常识的认识转移到对生活经验的认识上来,再通过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去深化对理论常识的理解。
二是坚持生活情景化,既可保留教材中一些能体现时代气息并与学生发展需求相符合的生活情景,又可从城里学生与农村学生的生活范围出发,重新创设并替换教材中的一些生活情景,使教材更好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四个关系
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处理的四个关系【摘要】要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关键词】语文;教学;处理;关系要全面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概括这些年来的教学经验,应当处理好四个关系,即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这四个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
1 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的关系语言文字是反映客观事物的,儿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去认识客观事物,反过来说,对客观事物有了较深的认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也就比较深刻,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应当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这样做,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就会比较准确,记得牢,用得上,如果单纯讲求语言文字的形式,忽视它所反映的具体事务,往往收效不大。
在教学中处理好语言文字和认识客观事物的关系,应当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在语言文字中要加强它和客观事物的联系。
要让学生正确地理解语言文字,应把语言文字和它所反映的客观事物联系起来,才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准确地认识,准确地理解、掌握它,比如教学生识字,就可以借助实物图或图画,指导学生一边识字一边观察具体的事物形象,既识了字又认识了事物。
第二、认识事物要密切联系所学的语言文字。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一篇篇课文指导学生认识事物,获得知识。
在此过程中,一定要联系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指导学生一边理解语言文字,一边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使他们既认识了事物,又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2 语文教学和思想教育的关系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读一篇文章,语言文字的形式和它所表达的思想内容是作为一个整体呈现在读者面前的。
写一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和采用语言形式也是作为一个整体表现出来的。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大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五大关系[内容摘要]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其中涉及到各方面的关系。
笔者认为应着重处理好五大关系,即教师与学生、教与学、阅读与说写、课内与课外、考试与评价,只有处理好这五种关系,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才能算作真正的教育。
[关键词] 尊重亲和力感染力组织引导以读带写观察发现走向生活考中学考中教激励性语言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
我们的教育和教学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几大关系: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
这种关系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爱护,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依赖,它融洽了师生的情感,营造了愉悦的氛围,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律的习惯、自觉的行为,用情感的力量去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和蔼的表情,幽默的话语,庄重的举止,文明的行为,意境幽美的诗歌吟咏,扣人心弦的文学典故,讲述激动人心的文化名人传说都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真情可以感化别人,外国有一个神话故事,讲的是一位名叫皮马利翁的人,经常深情地充满爱意地注视一尊雕像,终于将女雕像复活了,教师亦是如此,教师与学生应是似兄弟姐妹关系,这样才能与学生有所沟通,有所理解,促进教学。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体现在教师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层次需求,展示学生能力特长,促进学生共同进步,也就是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要求保底,目标分层,因材施教,普遍提高。
民主平等的关系还应体现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教师不再是一桶水,学生不再是一碗水。
教师是泉,学生用水。
教师必须左右逢源,上下求索,兼容并收,纳天地之真,山川之秀,揽云雨,接霜雪,去糟粕,蓄精华,厚积而薄发。
初中语文学习的五大方法
初中语文学习的五大方法一、语文学习的五大原则1、循序渐进。
语文学习应注重基础,不能急于求成。
每天制定好计划,哪怕只做一点儿但只要坚持语文水平就会大有长进。
每天可以认真的练几个字,每周背几首诗能认真的练几十个字,每周能熟练的背几首诗,看几篇文章,每学期读一本名著。
2、熟读精思。
把记忆和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
“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精思”,要善于质疑问难,最终解决问题。
3、自求自得。
端正读书的态度,就是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做到读写结合。
4、博研结合。
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二者不能缺一,又要有机结合。
5、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注意观察日常的生活,在生活中领悟语文,把语文学习带出课堂。
二、语文学习的要求1、运用想象和联想。
想象和联想伴随着语文学习的始终,听说读写都离不开想象和联想。
比如:再看课文《春》的过程中可以联想到以前学过的描写春的古诗词,再现课文的内容和情景。
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的把语言文字的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结合起来。
这样的锻炼会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如果把它运用到写作中,会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活动。
在课堂上老师对课文的理解是老师的理解,融入了老师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而同学们也许会有自己的理解,是站在一个未成年人的角度来理解课文,也许学生的理解会更好,所以学生要敢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些课堂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他们都种能力。
所以,同学们应该多思考,多提问,多研讨,使课堂活动丰富多样,精彩纷呈。
3、养成自控式的良好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尤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规规矩矩的写,课文要仔仔细细的读,练习要踏踏实实的做,作文要认认真真的完成;要用心听讲、作业书写规范、独立完成作业、主动制定学习计划、多读、多背、多思考、经常练笔、看报等。
这些都会帮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语文水平。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关系
正确处理语文教学中的几种关系作者:吴宝宏来源:《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第08期百年语文发展史,是一部语文教育背离与逼近本真之曲折探讨史。
历经几次重大变革,语文教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是从1978年3月16日吕叔湘先生撰文批评语文教学以来,语文教学仍然没有彻底改变“少、慢、差、费”现象,以致成为遭受社会批评最严厉的学科。
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没有正确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语文根植于悠久灿烂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深受我们民族精神、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人文情怀、语言特点影响的语文教育,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如注重日积月累、多读多写、整体把握、直觉顿悟、审问精思、潜心涵泳,强调“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相机诱导”、“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
这些符合汉语文特点和学习规律的教育思想和经验,应该是我们今天语文教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但是在声势浩大的新课改背景下,有人认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是接受式的学习,它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天性,扭曲了学生的心灵,摧残了学生的身心。
于是,将传统语文教学理论批得体无完肤,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实践说得一无是处,极力否定以前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传统的语文教育思想、经验大有被摈弃甚或被西化的教育理论所代替之势。
固然,传统的语文教育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尤其在新时期,我们要视野宽广,胸怀世界,大力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为我所用,但把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完全归咎于传统语文教育的身上,这是不公正的。
创新并不是全盘否定,改革并不意味着要割断历史,而是在肯定之中有否定,在继承之中求发展。
语文课改既要懂得“洋为中用”,更要懂得“古为今用”。
解锁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五个关键
解锁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五个关键学习语文是初中一年级学生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它涉及到语言运用、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初中一年级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下面将介绍解锁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五个关键。
关键一:打好基础初中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好拼音和词汇。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当通过拼音学习,掌握拼音的读音和拼写规则,特别是一些常用音节的拼写方法。
此外,词汇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应当背诵一些基础的高频词汇,并能够熟练灵活地运用它们。
关键二: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当多读一些适合自己水平的课外书籍,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要注意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积累阅读材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关键三:注重语法训练语法是语言的基础,学好语法对于提高语文水平非常重要。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当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练习,掌握一些基础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型、时态等。
在写作时,要注意运用正确的语法知识,以避免语法错误的出现。
关键四: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
初中一年级学生应当多进行写作训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写一些日记、文章、作文等。
在写作时,要注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注意书写的规范和文字的连贯性。
关键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场所,学生应当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自己的语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此外,还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和巩固,及时解决自己的疑惑。
综上所述,解锁初中一年级语文学习的五个关键分别是:打好基础、培养阅读习惯、注重语法训练、加强写作训练和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当学生能够在这五个方面加以努力和实践时,必将取得更好的语文学习成果。
希望初中一年级学生能够牢记这五个关键,并在日常学习中加以应用和发展。
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成为优秀的语文学习者。
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五对关系
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五对关系作者:戈春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2018年第05期摘要:语文教师日渐明确,教课文为的是学语文,为的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处理好“情”与“理”、“动”与“静”的关系,进行有效、优质的读写练笔,并让学习过程从课内延伸向课外。
这样的课堂才能优质高效,才能使学生语文学科素养得以提高。
关键词:课堂教学;优质;语文素养;思考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25-2随着课改深入,广大语文教师日渐明确,教材只是“例子”,教课文为的是学语文,为的是发展学生语文素养。
结合近几年校内外的听课体会,笔者认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堂教学应处理好以下五对关系:一、舍与得语文教材是文选型的,以往有些教师常把有限的教学时间耗在对文本内容的讲析上,过度的分析挤占语文实践的时空,学生的阅读理解力、鉴赏力和言语表达力得不到有效发展。
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教师需进一步磨砺选择语文教学内容的内功,摒弃低效甚至无效的讲析,聚焦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删繁就简,在语文知识、语文技能、学习方法等学习实践上着力。
舍与得,就是把学生看得懂的、读得懂的丢了,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看不懂的地方,放在语文的生长点上。
“舍与得”,要精选教学内容。
来看特级教师薛法根《黄果树瀑布》的教学。
课堂上,他没有在《黄果树瀑布》内容理解上纠缠,而着力在以下两项教学内容上:环节一,“学赞美”。
教学中,教师首先以“瀑布的‘哗哗’声很单调,在作者的笔下却是怎样的?”一问,引导学生寻找文中写瀑布声音的句子,集中呈现,纵向比照。
经过学习,学生们发现,作者用风声、潮声、织机声、乐声等描摹瀑布声音的变化,比喻精当、鲜活生动,想象丰富。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发现比喻中蕴含着作者对瀑布的赞美之情。
最后搭设实践平台,“哗哗的水声还像什么?”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展开丰富想象,仿说比喻,学习赞美。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浅谈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处理好的十大关系摘要:中考语文复习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的好坏。
因此,我认为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二、计划与落实的关系;三、新授与复习的关系;四、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五、课内与课外的关系;六、集中复习与分散复习的关系;七、教师的讲与学生的练的关系;八、考试与复习的关系;九、阅读与作文的关系;十、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关键词:中考语文复习处理十大关系一年一度的中考语文复习,现在正进入大忙季节。
中考语文复习得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中考成绩的好坏。
因此,我认为中考语文复习必须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人的关系是第一位的,融洽的、亲密无间的、形同父子或父女、形同母子或母女的师生关系非同一般,对提高复习效果大有益处。
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二、计划与落实的关系俗话说得好:“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
”如果我们中考语文复习没有计划,就等于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势必“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
有了计划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还有一个落实的问题,不抓落实,计划就是废纸一张。
学校教务处或年级组要加强对备课组、教师个人的检查督促,落实好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各项指标,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及时解决。
三、新授与复习的关系为了使复习更多一些时间,往往毕业班语文老师采取了只讲文言文和重点课文的做法,把一些自认为不重要的单元和课文基本放弃不讲。
九年级语文的新授草草收场,虽然为复习争取到了一些时间,但由于新授欠账太多,复习效果往往不理想,加上时间拖得太长,学生复习“皮”加“疲”,这也会影响复习效果。
因此,正确处理好新授与复习的关系至关重要。
四、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在中考语文复习中,不少语文老师弃教材于不顾,热衷于复习资料。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资料是学生复习的载体,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在忠实于教材的前提下用好复习资料。
初中语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 Aspose Pty Ltd.语文教学中应处理好十种关系《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更新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课堂呈现出一道亮丽的风景,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课程标准中教育理念认识的偏差,或出现了模糊的认识,未能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一些关系,这对我们的教改而言必须引起足够的关注。
一、学习语文知识和育人的关系“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重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
给学生真、善、美的熏陶和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我们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不能把它当作附加任务。
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在学生掌握字词句篇的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基础上,通过“形象的再现,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情绪的感染”去领悟语言文字深处社会的繁荣昌盛,民族的荣辱辛酸,个人的悲欢离合。
但是,语文课对学生的精神世界、审美情趣、创造力、道德情操等方面影响和感染,应该在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完成。
语文课不是文学课,我们无需过多地进行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的分析,去进行文学知识的传授。
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感染人和熏陶人的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获得教益。
我们要坚决反对那种“穿靴戴帽”的做法。
二、学习语文和其它学科知识的关系语文是一门包含着社会知识、自然知识以及生活知识的学科。
但语文的主要学习任务是文本本身所具有的语言形式,而不是文本所负载的内容。
语文就是语文,它绝不是各科知识的“大拼盘”,也不是其它学科的“保姆”。
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园”的现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是屡见不鲜的。
语文(心得)之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对关系
语文论文之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五对关系[摘要]实施新课标教学已好几年了,但在我们初中语文教学中,还有一些基本常识被忽视,以致于某些老师在教改的泥淖里不能自拔。
本文从五对关系入手,重新诊断、治疗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几类常见病,纠正模糊认识,把握语文特质,提高效率,造福师生。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完与学完放手与放羊引导与引诱分析与品析多媒体与“倒毒体”放手与放羊新的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要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真正达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但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便在课堂上出现了:高频率、无序的、无质量的讨论法!尤其是许多公开课,教师动辄让学生讨论,课堂上非常热闹,掌声不断,但教师并没有考虑好讨论的有效性、有序性,而是任由学生发挥。
好像这样便是自主、合作、探究了。
这样的课堂,便由过去的紧抓不放演变到了“放羊式”。
于是乎,过去的满堂灌变成了现在的满堂讨论,学生的答案未经深思熟虑,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平庸离奇,五花八门,但教师为了鼓励学生,营造氛围,赞扬声不绝于耳。
要知道:放手,就是相信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不能排除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
而放羊呢,则是缺乏目的性,缺少引领,学生的学习方向都没有指明。
“放羊式”的课堂,偏离了语文教学的常规,从根本上误解了新课标的精神,是非常可怕的。
教完与学完这一对关系,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有点辨证的味道。
从文本来说,是如何处理内涵与外延的逻辑关系;从人际互动来说,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古人说“言有尽而意无穷”,说的是文章的内涵是相当丰富的;全国特级教师、上海市语文教研员陈钟樑先生,在上海的高中学校开展了“重读初中课文”的教研活动,这些告诉我们:就一篇文章的内涵来说,现在规定的这点课时,是学不完的。
但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教师患得患失,一篇文章的字词句篇语修逻文都想一下子塞给学生,从课本预习材料到课后练习,学生要全部掌握。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处理好“五个”关系
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处理好“五个”关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需要处理好“五个”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理性与感性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科内容与多媒体资源的关系、多媒体与课堂教学整体的关系。
多媒体教学应兼顾内容准确性和形式美感,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多媒体资源,并将多媒体融入整体教学中。
通过处理好这些关系,教师才能更好地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
多媒体不仅是教学手段,更应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教学注入更多活力与魅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内容与形式、理性与感性、教师与学生、学科内容、资源、课堂教学、准确性、形式美感、情感体验、教学目标、整体教学、教学手段。
1. 引言1.1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
通过多媒体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知语言的美感和文学的魅力,使抽象的文字变得具体、形象化。
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多媒体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信息越来越多元化、碎片化,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具吸引力和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媒体的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使语文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 正文2.1 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处理好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对于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至关重要。
内容与形式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内容为王,形式为辅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无论是文字、图片、音频还是视频,都应该围绕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处理语文学习的五大关系
华科大附中刘惠
三年语文学习,非同小可。
初中语文学习的第一节课,想和大家说说初中语文学习的六大关系,如果记住了,兴许对你们有些微的帮助。
分与人
要是我问大家,初中语文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一般都会回答:中考拿高分,考名校。
对不对?对,也不对!从短期目标考虑,在中考中拿到相应的高分,让语文学科为进入自己心仪的高中做贡献,合情合理。
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作为学语文的唯一目的,就不对了。
语文学科是工具学科,也是人文学科。
它的性质决定,它是你一辈子做事的根基,听说读写,从你出生开始,到你离开人世为止,它是你真正的终生伴侣。
它还是你一辈子做人的本源。
学习语文是和古今中外的哲人对话,是和你不请自来的人生导师走在心灵的原野上交心。
阅读和写作不是人生的附属物,就是人生本身。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也是最高目标,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学会做一个坚韧不拔的人,学会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
这些,会让你成为心灵强大的人,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在这样的大前提下,阅读和写作会成为你人生的必需品,会成为你人生的一部分,三年下来,何愁你的语文成绩上不去?相反,如果你对语文的这个最高目标认识不到位,仅仅把它作为一门技术来追求,我虽然不敢说你一定学不好语文,但是,你的近期目标——中考拿高分只怕也是存在一定危险的。
几十年的教学实
践中,我看到的无数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发自内心喜爱阅读和写作的。
知与能
初中语文学习中知识和能力是个什么关系?过去人们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发展,后来人们片面强调能力发展而忽视知识掌握,这都是片面的。
有的地区轻视语文知识积累,曾经开放到搞中考语文考试开卷,但数年过去,当初为之乐疯了的学生,到了高考场上,才知道,没有起码的知识积累只有干瞪眼的份儿。
几代学生的牺牲才换来当地政府的正确认识,恢复闭卷考试。
语文的知识是零散的非规律性的,所以只有长期坚持不懈的积累,才能形成基本的语文能力。
平时可以翻字典、词典,可以翻资料,但语言实际运用过程中,比如演讲,比如开会发言,你到哪里翻字典去?语文之功就是点滴之功,绝不可能和金大侠书里写的一样,在一个山洞找到一个刻在石壁上的秘诀,一夜之间参透,出洞就是武功盖世的大侠。
下面这个例子我经常拿来讲给人听。
国学大师辜鸿铭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辜鸿铭精通九国语言,他在10岁时随义父布朗去英国一所中学读书。
课余时间,布朗教他学习德文,其教授方法就是死记硬背。
他并没有像今人学外语一样从字母、单词之类的基础开始,而是叫他背诵歌德的《浮士德》,只背诵,不讲解。
即使辜鸿铭当时很想知道是什么意思,但布朗说要等到倒背如流之后再讲解原意。
要是提前知道什么意思了再去背,心就乱了,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记忆,而《浮士德》一书比较深奥,并不是能够轻易读懂的。
辜鸿铭恰恰就是这样学会了德文。
后来,辜鸿
铭教别人学习希腊文也效仿了义父的方法,在学了基本的语音后,就叫学生背诵《伊利亚特》。
先拿下原文,再解释原意。
我们不主张如此死记硬背,因为大家除了语文,还有七八科需要学习,这个和过去科举时代只学一门课是完全不一样的。
但是,我们如果忽视记诵之功,忽视积累之功,语文就绝对学不好。
写作也是这样,没有写作的兴趣,没有和自己心灵谈话的欲望,把写作视为苦差事,作文就永远写不好。
不要管那些清规戒律,把你的心灵写出来,写作技巧永远是第二位的。
不要以为中考写作有多么神秘,有多高的栅栏,其实,抒写真实的心灵,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是中考作文最高的要求。
苦与乐
有的人说,语文学习是一件苦事,有的人说,语文学习是一件乐事。
谁对?都对。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艰苦的,古人说的寒窗苦读,就是强调这个过程的艰苦性。
阅读、记诵、书写都是苦差事,看得眼花,写得手软,想得脑仁儿疼,能不苦吗?其实也不止语文,哪一门学科的学习不是艰苦的呢?
那么,语文学习的乐在哪里?
学习的快乐在于成功。
不是数理化本身多么好,而是科学有着无穷的魅力,逻辑有着无穷的魅力。
解出一道题,成功感会让你自信,让你兴高采烈。
语文学习除了这种成功感带来的快乐,还有多少快乐在其间啊。
趣之乐。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字的魅力是无穷尽的。
有个煤气公司,门口的广告曰:送气上门。
但门可罗雀,经理百思不得其解,找个语文老师咨询,老师告诉他,改一个字,包你生意兴隆:运气上门。
个中的趣味在哪里,你看出来了吗?
情之乐。
我们所学的课文,是人类几千年文化的积累,是人类几千年情感的沉淀,我们的喜怒哀乐都能在其中找到共鸣。
喜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
怒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乐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春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船撑出绿荫来。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我们经常说知音难觅,殊不知知音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书桌上。
理之乐。
人生在世,有多少道理不是自己想得明白的。
可是几千年来的先哲们却能够帮助我们。
《捅马蜂窝》告诉我们,不要做伤害他人的事。
《望天树》告知我们只要有理想,勇敢的战胜磨难,就会取得成功。
这是语文学科所独有的乐趣。
语文是灿烂的夏周阳光,是皎洁汉宫秋月。
这是美的语文,但这远远不够。
语文还应该是理性的语文。
语文还应该是是看清纷繁世界
的一双慧眼,语文应锻造出人生之路上一颗颗睿智的头脑。
渗透着哲学思想的语文将会成为高中生的智慧之学、人生之学。
学与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如是说。
这里的“学”和“思”是什么意思?我们必须弄清楚。
所谓学,就是模仿和追随,是尽可能地认识人类已有的成就,“分辨其得失,明晓其优劣”;思就是创造,为的是“解决尚未解决的问题”,是探索之路上的火把。
学与思当然是相互补益、相辅相成,彼此不可离弃的。
就语文而言,“学”就是多读。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每学年课外自读文学名著(二,三部)以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八十万字。
这是最低要求。
“学”还是多背。
程千帆说:“背诵名篇,非常必要,这种办法看似笨拙,实巧妙。
它可以是古典作品中的形象、意境、风格、节奏等都铭刻在自己的脑海中,一辈子也磨洗不掉。
”学还是多写。
新课标要求45 分钟能写500 字左右的文章。
课外练笔不少于1 万字。
就语文而言,“思”就是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
就是在知人论世的前提下,读出自己合理的理解,读出文章特有的味道。
“思”还是“涵泳”。
涵泳是潜游的意思,用到语文学习方面,就是先熟读成诵,然后沉潜其中,反复玩索或玩味,以求独到见解。
“思”还是写作时对人生对生死对社会的思索,用文字去过滤自己的思想。
学是行动,思也是行动。
听与练
语文学习需要耳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
“耳到”指的是
听老师讲课,听同学发言。
俗话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听,是一种启发,一种诱导。
但听好课,听好发言,只是做到了“耳到”而已,这只是学习语文的最基本一环。
无数聪明的同学,语文学不好,就是只做到了“耳到”,以为听懂了,就万事大吉。
殊不知,聪明人干不过扎实人的地方就在于落实。
这个落实,就是指,眼要到,老师的板书,课本的注释,学习的重点,紧紧盯住。
口要到,我们把在学校学习称为“读书”,其实语文才是正正的读书。
“口到”也要注意几个方面,读书是其一,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读的过程就是涵泳理解鉴赏的过程;“口到”还指课堂发言,还指按老师的要求表演、朗诵、辩论、质疑等等,课堂发言是对自己所学知识的检验,也是对自己思路的梳理,还是对自己口才的锻炼。
“手到”最为重要。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人不是电脑,三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重要的知识如果没有系统的笔记,就会很快遗忘,有些聪明的同学到初三的时候突然发现,过去所学习的内容自己完全没有印象,初三复习变成了重新学习。
这就是典型的事倍功半。
“手到”还指要做好适度的练习。
语文学习不能搞题海战术,这是有过教训的。
但是没有起码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学而不练,等于白学。
前四“到”做到了,“心到”就能落到实处。
诸位贤弟子,我们还是陌生人。
你们在我的印象中还只是一个名字。
但是,你们是即将和我一起度过我生命中三年时光的孩子,在我渐渐老去的身躯旁,有着你们健康而充满活力的身影,这是我的荣幸。
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