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复习(教师用)

合集下载

七上文言文复习之世说新语、论语

七上文言文复习之世说新语、论语

七上文言文复习(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一、填空《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___南朝宋___(朝代)人___刘义庆_(姓名)组织编写的。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__寒雪日__”、地点“__内集_”人物“__谢太傅与儿女_”事件“___讲论文义___”等要素。

二、解释词语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雪:下雪,名作动;内集:家庭聚会2. 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泛指小辈;文义:文章义理3.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4. 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5. 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6.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乘,趁7. 即公大兄无奕女——即:是,就是8.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9. 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10. 太丘舍去——舍:放弃;去:离开11. 去后乃至——乃:才12. 尊君在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3. 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14. 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15. 友人惭——惭:感到惭愧16. 下车引之——引:拉17. 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三、重点语句翻译1. 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呢?2. 撒盐空中差可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3. 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把雪)比作柳絮乘风飞舞。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好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复习(好用)(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上文言文专题复习文言文复习清单:《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论语十二章》《诫子书》《狼》《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A)重点梳理一、重点实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8.门外戏( 玩耍)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10.下车引之( 拉,牵拉)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12.学而时习之( 按时)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30.将复何及( 来得及)31.一狼径去( 径直)32.屠暴起( 突然)33.缀行甚远( 连接、紧跟)34.屠自后断其股( 大腿)35.苫蔽成丘( 覆盖、遮盖)36.目似瞑( 闭上眼睛)37.狼亦黠矣( 狡猾)38.眈眈相向( 注视的样子)39.一狼仍从( 跟从)40.屠大窘( 处境困迫,为难)41.顾野有麦场( 看,视)42.积薪其中( 柴草)43.又数刀毙之( 杀死)44.一狼洞其中( 洞穴,这里用作动词,指挖洞)45.止露尻尾( 屁股)46.乃悟前狼假寐( 假装睡觉)47.止有剩骨( 仅,只)48.两狼之并驱如故( 并,一起;故,原来的)49.恐前后受其敌( 这里指攻击)50.弛担持刀( 弛,解除,卸下;持,拿起)51.有人忧天地崩坠( 倒塌坠落)52.天果积气( 果然、果真)53.只使坠( 纵使,即使)54.充塞四虚( 四方)55.及其家穿井( 待,等到)56.国人道之( 讲述)二、重点虚词:1 { )2 { ) {5 { )6 { )1. 之学而时习之( 代词,指学习过的知识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代词,它 )夫君子之行( 助词,的 ) 又数刀毙之( 代词,它,指狼 )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的 ) 久之(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 )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复投之( 代词,代骨头 ) 相委而去( 表承接,不译 )四、词类活用1. 友人惭( 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 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3.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4.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故,学过的知识;新,新的理解和体会 )5. 传不习乎( 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6. 饭疏食( 名词作动词,吃 )7.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 8. 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 9. 狼不敢前( 名词作动词,上前 ) 2. 而 {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却 ))3.盖:盖以诱敌(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人不堪其忧( 代词,这种 )10. 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作动词,攻击 )11. 一狼洞其中( 名词作动词,挖洞 )12.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词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 )4. 其{ 5. 以{仁在其中矣( 指代某人的思想的一部分 )恐前后受其敌( 指狼 ) 场主积薪其中( 指麦场 ) 屠乃奔倚其下( 指柴草堆 ) 一狼洞其中( 指柴草堆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指屠户 ) 屠自后断其股( 指狼 )静以修身( 介词,用 )非志无以成学( 介词,来 ) 投以骨( 介词,把 ) 以刀劈狼首( 介词,用 ) 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介词,来 )盖以诱敌( 介词,用来 )13. 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像狗似的 ) 14. 苫蔽成丘( 名词作状语,盖上 )15.一屠晚归( 动词作名词,屠户 ) 16.一屠晚归( 名词作状语,傍晚 ) 17.弛担持刀( 形容词作动词,解除,卸下 ) 五、一词多义.日 日中不至( 太阳 ) 寒雪日内集( 天 ).为 可以为师矣( 当、做 )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去后乃至( 才 ) 6.乃 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 3.知{ 温故而知新( 懂得 ) ) 非学无以广才( 学习 )乃悟前狼假寐( 才 )三、通假字1. 尊君在不( 同“否”,读 fǒu ,相当于“吗” )2. 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 其人舍然大喜( 同“释”,解除、消除 )4. 学{非志无以成学( 学业、成就 )) .止 止有剩骨( 仅,只 ) 一狼得骨止( 停止 ).意 意暇甚( 神情、态度 )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意图 ) 恐前后受其敌( 攻击 )5.亡处亡气(亡同“无”,没有)){)))7.敌{盖以诱敌(敌人))9 { ) 恐前后受其敌( 前面 )13.吾日三省吾身8. 前{ 狼不敢前( 上前 ) )古义: 多次今义: 数词,三 .积薪 场主积薪其中( 堆积柴草 ) 转视积薪后( 堆积在那里的柴草 )六、古今异义14.非宁静无以致远古义: 精力集中15.险躁则不能治性今义: 安静、不嘈杂1. 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 轻薄 今义: 危险、不安全 古义: 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16.淫慢则不能励精今义: 指子女2.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文章的义理今义: 文章的意思古义: 懈怠 17.少时古义: 稍微 今义: 速度缓慢今义: 数量小 3. 去后乃至18.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 离开 4. 相委而去今义: 到、往古义: 多少 19.止增笑耳今义: 几何学的简称 古义: 舍弃 5.元方入门不顾今义: 委屈、委托 古义: 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 今义: 耳朵 古义: 回头看 今义: 照顾 20.屠自后断其股6.与人期行古义: 约定 今义: 日期 古义: 大腿 21.身亡所寄今义: 屁股 7. 下车引之古义: 拉,牵拉 8. 不亦君子乎今义: 引用古义: 依附,依托 22.因往晓之 古义: 告知,开导 今义: 寄托今义: 知道 古义: 有才德的人 今义: 泛指品德高尚的人 9.可以为师矣 七、文言句式 1.省略句。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七年级语文复习——文言文知识梳理

一、《孙权劝学》(一)正确译文,并掌握标色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事了,不能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推辞。

孙权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你)应该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你说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大有益处。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等到鲁肃经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寻阳的时候,跟吕蒙商讨事情,十分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过去那个)吴地的阿蒙!”蒙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几天不见,就该用新的眼光看待他。

长兄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呢!”鲁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告别。

(二)课文重点内容梳理。

1.文章主旨通过写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很快有了惊人长进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勉励人们从当下开始努力学习。

2.结构简析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3.重点问题探究(1)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

孙权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当吕蒙推辞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而且现身说法,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

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答案: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3)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答案:①详写“劝学”“论议”,而略写“就学”“结友”。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原文解释及练习【有答案】预习复习必备01.《世说新语》两则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的义理)。

俄而(不久,一会儿)雪骤(急),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大体)可拟(相比)。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乘,趁)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注音柳絮()差可拟()尊君在不()雪骤()2. 翻译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3. 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4. 你能不能说出一句用比喻来描写雪的诗呢?5.《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案1.xù nǐ fǒu zhòu2.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3.谢道韫,因为谢道韫把雪比作柳絮,形象地描绘出了雪花随风飘舞的样子,除了形似更兼神似。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5.融洽、欢快、轻松(可任选其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约定)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才)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嬉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同“否”)?”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舍弃)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拉,牵拉)之,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

一、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1)与友期行()(2)去后乃至()(3)相委而去()(4)下车引之()二、理解与思考1“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何不同?(3分)君:尊君:家君:2.“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可用原文语句回答)(1分)3.通过读文可知元方是个怎样的孩子?你如何评价元方的“入门不顾”?(2分)4.学习本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2分)答案一、(1)约定(2)才(3)丢下、舍弃(4)拉二、1.君:对对方的敬称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一)《论语》十二章【原文】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当我第一遍读一本好书的时候,我仿佛觉得找到了一个朋友;当我再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又和老朋友重逢。

我们要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学习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部编七年级语文(上)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两则一、生字读音陈寔(shí) 在不(fǒu) 谢道韫(yùn)无奕女(yì) 王凝之(níng)二、句读停顿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白雪纷纷/何所似③撒盐空中/差可拟④未若/柳絮因风起⑤陈太丘与友/期行⑥君与家君/期日中⑦元方/入门不顾三、特殊用法的文言词语(一)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吗?(二)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动词。

今义:日期,名词。

3.太丘舍去:古义:离去、离开今义:前往。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用。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

今义:照顾或顾客。

(三)一词多义1.而俄而雪骤与“俄”构成副词性词组“俄而”,表时间短促,可译为“不久”等。

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2.之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人名下车引之代词,他,代元方(四)解释下列词语君:对对方的尊称,您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谦词《陈太丘与友期》①相委而去委:丢下去:离开②下车引之引:拉之:代词,他③ 乃至乃:才④ 则是无信则:就《咏雪》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② 俄而雪骤:俄而:不久③ 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欣然:高兴地似:像④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差不多拟:相比⑤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未若:不如因:凭借⑥即公大兄无奕女即:就五、句子翻译【特殊句式及难译易错句】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太丘不在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①绝编②,迨③能倍④诵乃止。

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

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释)①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

②绝编: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读《周易》,“韦编三绝”(意思是,翻阅的次数多了,编牛筒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

③迨:等到。

④倍:通“背”。

(1)下列对甲文中欧阳修处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幼年丧父B.经济困难C.身体不适D.勤奋好学(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

(3)参考字典解释,谈谈“惟”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惟”的义项:①思,考虑。

②只,只有。

③句首语气词。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为止。

(5)欧阳修和司马光的故事,在学习方面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结合两文简要分析。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专题复习 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初中中考文言文总结七年级上册一、陈太丘与友期行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古今异义1.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v.今义:日期n.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与“来”相对3.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4.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顾客2.词类活用1)友人惭.(意动用法):感到惭愧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3.通假字1)尊君在不.:同“否”4.常考实词/虚词*序号重点字翻译例句1 舍舍弃太丘舍去2 去离开3 乃才去后乃至4 委舍弃相委而去5 顾回头看元方入门不顾5.判断句1)非人哉(“非”为表判断动词)6.省略句1)去后(客)乃至2)元方时年七岁,(于)门外戏7.写作手法1)陈太丘与友期行:反衬8.主旨情感1)咏雪: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2)陈太丘与友期行: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二、《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复习必背资料(一)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时分。

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离开后友人才到。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正在门外玩耍。

客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回答说:“(我父亲)等您好久您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简直不是人啊! 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守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来拉他。

元方径直走入家门,连头都不回。

一、解释加点的字词:日中:正午时分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2、期日中..舍:舍弃去:离开3、过中.不至中:正午4、太丘舍去..5、去后乃.至乃:才6、门外戏.戏:玩耍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8、尊君在不.不:同“否”7、尊君..在不?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9、相委.而去委:舍弃10、君与家君..期日中11、非.人哉非:不是12、下车引.之引:拉,牵拉13、下车引之.之:代词,他,指元方14、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二、内容理解:1、根据文段内容说说你对元方的评价。

答:元方年仅七岁,就懂得指出客人的不对,维护父亲的尊严,是一个聪慧明理、性格直率的孩子。

2、元方是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而使“友人惭”?答:元方是从信用和礼节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的。

从信用方面,是友人失约在先;从礼节方面,是友人当着元方的面骂元方的父亲。

在这两方面友人都站不住脚,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元方的父亲。

所以友人无言以对,感到惭愧。

3、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答: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向元方道歉,表示友好。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
一、古代文言文基础知识回顾
- 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人民所使用的书面语言。

- 古代文言文在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文献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不同,需要进
行研究和理解。

二、古代文言文的特点
- 古代文言文注重修辞和韵律,借助工整的句子结构和韵律感
染读者。

- 古代文言文使用较多的典故和成语,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应的
文化背景。

- 古代文言文使用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相对复杂,需要进行逐步
研究和练。

三、古代文言文的研究方法
- 多读经典古文,培养对古代文言文的兴趣和理解。

- 研究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词义,熟练掌握古代文言文的
常用词汇。

- 分析古代文言文的句子结构和语法特点,掌握常用的句子结
构和语法模式。

- 练写作古代文言文,提高对古代文言文的运用能力。

四、古代文言文的应用领域
- 古代文言文在文学作品中有重要地位,如古诗词、古小说等。

- 古代文言文在历史文献和经典著作中有广泛运用,如史书、
经典等。

- 古代文言文在文化传承和思想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是了解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以上是对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文言文复习的概述,希望
能为您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世说新语》两则1.字词解释①內集:家庭聚会。

②儿女:子侄辈。

③讲论文义:讲论,讲解讨论;文义,诗文。

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俄而,不久,一会儿;骤,迅速;欣然,高兴的样子。

⑤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

差,大致、差不多。

拟,相比。

⑥未若柳絮因风起:未若,不如;因,凭借。

⑦期行:期,约定。

⑧期日中:日中,正午时分。

⑨舍去:舍,丢下;去,离开。

⑩尊君在不(fǒu):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没有。

⑪相委而去:相,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委,丢下,舍弃。

⑫家君:对他人称呼自己的父亲。

⑬引:拉。

⑭顾:回头看。

2.句子翻译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③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在正午。

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④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⑤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⑥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3.课文理解①《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

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②《咏雪》中为什么公大笑乐?对于两个比喻,作者更欣赏哪一个?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公大笑乐”是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会考的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文学语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文言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七年级上册中可能会考到的一些文言文,包括寓言故事、古代诗词等。

寓言故事:1.《喻世明言》中的故事,如《蝉与螳螂》、《狐狸和乌鸦》等。

例:《蝉与螳螂》:蝉吟于树上,魏武帝酷似,群臣辈出。

既而,螳螂自比武帝,旁午辈继。

俄而,百足灸点,崩了截落。

例:《狐狸和乌鸦》:乌鸦出巢时,狐狸设策以骗之。

狐狸称赞乌鸦的美丽,夸奖它优雅的歌声。

乌鸦为了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张开嘴巴,不慎把肉掉在地上,狐狸趁机夺走了肉。

古代诗词:1.《木兰辞》:《木兰辞•唐明皇问童子》。

例:唐明皇问童子,言师採薪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其一》。

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古文阅读:1.《劝学》:朱熹的《劝学篇》。

例:“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通过劝勉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专注的学习,才能取得成功。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秋兴八首•其四》。

例:读书使人开弓韵,意境妙笔生神。

读书时,思想犹如弓弩箭,下笔时,字句生动有神。

3.《字箴》:魏晋时期的著名书画家王羲之的《字箴》。

例:字当如仪,秩秩不窜。

平而不文,方而不嚣。

以上是七年级上册可能会考到的一些文言文题目,通过阅读和理解这些文言文,可以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和理解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努力取得好成绩!。

七上期末语文文言文复习

七上期末语文文言文复习

15.诫子书诸葛亮一.⑴诫:警告,劝人警惕。

⑵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指操守、品德、品行。

⑶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⑷养德:培养品德。

⑸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⑹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⑺才:才干。

⑻广才:增长才干。

⑼成:达成,成就。

⑽慆(tāo)慢:漫不经心。

慢:懈怠,懒惰。

励精:尽心,专心,奋勉,振奋。

⑾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治性:“治”通“冶”,陶冶性情。

⑿与:跟随。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⒀日:时间。

去:消逝,逝去。

⒁遂:于是,就。

枯落:枯枝和落叶,此指像枯叶一样飘零,形容人韶华逝去。

⒂多不接世:意思是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世,接触社会,承担事务,对社会有益。

有“用世”的意思。

⒃穷庐:破房子。

⒄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⒅淫慢:过度的享乐,懈怠。

淫:过度。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

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二.1.古今异义。

险躁则不能治性(险古义:轻薄。

今义:危险,不安全)淫慢则不能励精(慢古义:懈怠。

今义:指速度缓慢)险躁则不能治性(治古义:修养。

今义:治理)2.一词多义。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一)一、古代寓言二则(全文背诵默写)(一)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 ,。

”(二)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按原文填空。

(1)填出文中空白的句子。

(2)《郑人买履》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的哲学家。

《刻舟求剑》选自,作者是战国末期秦相组织编写的论文集。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①先自度其足( ) ②吾忘持度 ( )③反归取之( ) ④遂不得履 ( )⑤遽契其舟( ) ⑥不亦惑乎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之”字。

①反归取之( ) ②至之市 ( )③何不试之以足( ) ④故时有物外之趣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不试之以足?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③是吾剑之所从坠。

④至之市,而忘操之。

5、用文中语句回答,郑人买不到履的原因是什么呢?6、《郑人买履》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刻舟求剑》讽刺了什么样的人呢?7、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类似的例子。

请你举一个例子。

语言简洁明了。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复习题(二)二、《幼时记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③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幼时记趣》选自《》,作者是清代作家。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二单元文言文复习

七年级上语文第一、二单元文言文复习

唳:鸟鸣
4、为之怡然称快。 安适愉快的样子。
5、方出神。 正
6、昂首观之。头 7、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发怒
8、吾日三省吾身。吾: 我
每天 多次进行自 日: 三省:
我检查
9、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真诚,诚实 10、传不习乎? 老师传授的知识
11、学而不思则罔。 迷茫而无所适从
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 师了。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 有害。 11、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
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第一、二单元文言文复习
执教者:左春荣
文学常识
闲情记趣 1、《童趣》选自《 浮生六记·
》,作
者 沈复 , 清 代 文学 家。 ▲2、《论语》是记录 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春秋 时鲁 仲尼 , 的一部书。孔子,名 丘 ,字 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 思想家, 教育 家。
▲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
1、项为之强。 颈,脖颈 2、徐喷以烟。慢慢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然
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 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1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
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 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
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5、你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文言词语: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如“之”、“其”、“若”
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

2.句式结构:学习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如倒装句、被动句、省
略句等,理解它们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

3.文学常识:了解文言文涉及的古代文学常识,如作者、作品、
文体等,有助于理解文言文的背景和意义。

4.文化内涵:注意文言文中蕴含的古代文化内涵,如礼仪、习
俗、制度等,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深层含义。

5.文章解读:通过阅读典型的文言文篇章,学习如何分析文章
结构、概括文意、理解作者意图等,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

6.翻译技巧: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直译、意
译、保留、调整等,能够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更好地理解文意。

综上所述,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需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七上·文言文

七上·文言文

咏雪
屋外白雪纷纷,室内
谈笑风生,可见谢安
刘义庆
一家其乐融融的的情
景。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
温馨、和睦、欢乐、高雅
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
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课文没有明确交代谢安的评价,
但文末补充了谢道韫的身份,应
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当是在暗示谢安更加赞赏谢道韫 的诗句。
敬辞 用恭敬华丽的词汇形容称呼对方。
令——美善,常用于称 呼对方的家属。
垂——一般用于长辈、 上级对自己的行动, 有放低姿态的意思。
令尊:您的父亲 令堂:您的母亲 令嫒:尊称对方的女儿 令郎:尊称对方的儿子 垂询:感激对方放低姿态来询问自己。 垂爱:表示自己不配得到对方赏识。
奉——本义是恭敬的 捧着,用于表示说话 人恭敬的态度。
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
么。何,疑问代词,什么;似, 谢安哥哥谢据的
致,差不多。拟,相比。
像。
长子。
比不上
凭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 第二个儿子,曾任左将军。
谢安的哥哥谢无奕的女儿。指谢道 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无奕, 指谢奕,字无奕。
2.白雪纷纷何所似?
白雪纷纷扬扬的像什么?
3.撒盐空中差可拟。
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为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飞起。
写雪的诗句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之《咏雪》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世说新语》之《咏雪》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世说新语》之《咏雪》【文言文阅读考点】考点知识:1.实词与虚词(选择) 2.文学文化常识(选择 ) 3内容理解(选择)4.断句(课外)5.特殊句式6.句子翻译(简答)考查内容:考查课内文言文及课外文言文的对比阅读,考点复习方法:文言文以课内课文为主,拓展与课文有关的文段。

复习时注意抓好以下几方面:(1)理解:①理解常见实词、虚词在句中的含义。

②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准确断句和翻译句子。

(2)分析与综合: 概括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赏析评价: 赏析作品的形象、语言和写作手法。

(4)文学文学常识(5)特殊句式的判断一、《咏雪》【课文对译】谢太傅 / 寒雪日/ 内集,与儿女/ 讲论文义。

俄而 /雪骤,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子侄辈的人讲解文章的义理,一会儿雪下得急了, 公 / 欣然曰:“白雪纷纷/ 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 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差可拟。

”兄女/ 曰:“未若/ 柳絮因风起。

”公/空中相比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高兴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得大笑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一、文学常识】:1.选自《世说新语笺疏》。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是中国最早的小说。

(《陈太丘与友期》《咏雪》分别出自《方正》篇和《言语》篇)【二、字词积累】:古今异义:儿女:与儿女..讲论文义 ( 古义:子侄辈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因:末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趁,乘今义:因为)虚词:俄而.雪骤( 与“俄”连用,表时间,,一会儿,不久)其他重要的词:1.寒雪日内集..( 内集:家庭聚会)2.俄而..雪骤. (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3.白雪纷纷何所似. ( 似: 像, 何:什么 )4.未若..柳絮因风起 ( 不如,不及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大体可以相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趣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观察 (2) 徐.喷以烟慢慢地 (3)鞭.数十鞭打(4)兴.正浓兴致,兴趣(5)项.为之强颈,脖颈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2分)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C.以.丛草为林(把)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3、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3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B、蹲其.身(其中的)C、以.丛草为林(把)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4.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A.必细察其.纹理必先苦其.心志 B.以.虫蚁为兽扶苏以.数谏故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D.驱之.别院盖追先帝之.殊遇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2分)(1)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

(意思符合即可)(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当遇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6.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

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7.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

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

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4分)(1)丰富想像: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2)仔细观察: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每空2分,8.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

请加以概括。

(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观蚊如鹤神游草丛 (花台) 鞭驱虾蟆 (观虫斗、驱虾蟆)9.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B)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10.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

”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说说作者是如何获得“物外之趣”的)10.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有情趣(可爱)。

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热爱自然与生活。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

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

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

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愈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又其上,则暗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1.下面的词语,全都是表示时间的一项是(A)A.无何未几既而B.未几而已依稀C.既而依稀倏忽D.无何依稀缥缈2.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句是(D)A.见宫殿数十所B.连亘六七里C.楼五架,窗扉皆洞开D.数至八层,裁如星点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有错的一项是(C)A.然数年恒.不一见恒:常常。

B.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近中:附近。

C.既而风定.天清定:定准,方向。

D.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危楼:高楼。

4.下列句中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B)A.一狼洞.其中窗扉皆洞.开(洞) B.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忽.一人大呼“火起”(忽)C.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曾益其所.不能(所)D.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别)5.对“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A.楼上的人有忙碌地来往的,也有靠着栏杆的,也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B.楼上的人有忙碌地来往的,也有坐在椅子上的,也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

C.楼上的人有忙碌地来往的,也有靠着栏杆的,也有站着的,说不清楚。

D.楼上的人有忙碌地来往的,也有坐在椅子上的,也有站着的,说不清楚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的一项是(D)A.本文所描写的“山市”即“海市蜃楼”的景象,它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

B.本文所描写的“山市”是某个有禅院、有宫殿、有街市的都市景象的折射。

C.这种“奂山八景”之一的“山市”是孙禹年和他的朋友们一起饮酒时看到的。

D.由于作者不能理解这种自然现象,所以,把孙禹年告诉他的事情,看作了“鬼市”。

6.我能解释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相顾惊疑看② 连亘六七里连绵不断③中有楼若者像④惟危楼一座高⑤裁如星点通“才”,只有,仅有;⑥或凭或立靠着7.我能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

①不多久,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脊高高翘起,这才省悟到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②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②楼上的人来来往往,忙忙碌碌,,有的靠着栏杆,有的站立着,姿态各不相同。

8.简要赏析“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一句中的“插”字的表达效果。

我的赏析:写出塔尖穿进天空的雄姿,显出了孤塔的高耸。

9.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山市幻景的?依据是什么?我的理解:时间顺序;忽见(孤塔耸起)→无何(见宫殿数十所)→未几(高垣睥睨,连亘六七里)→既而(惟危楼一座,楼五架)→逾时(楼渐低)→倏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10.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①由于古代的科学技术还不够发达,对于许多的自然现象不能给予科学的解释。

你除《山市》外,还知道哪些现象古人不能解释而把它们付诸神话故事?至少写两个。

我的积累:①天狗吃月、腐草为萤、露结为霜等;②假如你随着某旅游团在沙漠地区或大海游玩,恰巧出现文中所描述的这种景象,你该如何向游客们解释这一自然现象?我的解说:②这是由于光线在大气层中的折射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当空气中各层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的光线通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折射的光线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形成奇异的幻景。

一般发生在沙漠地区和海边,古人误认为是蜃(大蛤蜊)吐气而成,所以叫海市蜃楼,也叫蜃景。

陈太丘与友期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1.这则故事写了陈太丘、友人和陈元方三个人的活动,重点写的是哪两个人的活动?这两个人各有什么特点?1.(3分)陈元方、友人;陈元方:不卑不亢、倔强任性;友人:误时无礼、错而能改。

2.请按要求写出这则故事下述一些内容。

答:故事的起因:陈太丘与友期行;故事的发展:友人日中不至乃去;故事的高潮:元方据理驳斥友人;故事的结局:友人惭而致歉。

3.陈元方的言行有对有错,请分别指出于下:对:①①耐心说明;②②据理反驳;错:入门不顾。

4.故事中友人听了陈元方的话后感到非常惭愧,可是陈元方仍然“入门不顾”,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文言文比较阅读(一)〔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课文《陈太丘与友期》)〔乙〕郭亻及始至行部①,到西河美稷②,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亻及问:“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喜,故来奉迎。

”亻及辞谢之。

及事讫,诸儿复送至郭外,问“使君何日当还”。

亻及请别驾从事③,计日告之。

行部既还,先期一日,亻及为违信于诸儿,遂止于野亭④,须期乃入。

其为人若此。

(选自《后汉书·郭亻及传》,略有改动)【注释】①〔郭伋(jí)始至行部〕郭伋刚担任并州牧,首次出巡。

行部,出巡。

②〔西河美稷〕地名。

③〔别驾从事〕部下官吏。

④〔野亭〕郊野外的亭子。

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2分)A.太丘舍去..(不讲信用)..(舍弃、丢下) B.则是无信C.及事讫.(完毕)D.先期.一日(约定的日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A.相委而.去杂然而.前陈者B.计日告之.传一乡秀才观之.C.遂止于.野亭骈死于.槽枥之间D.其.为人若此安陵君其.许寡人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那客人便问元方: “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

”4.文段理解。

(5分)(1)甲、乙两文告诉了我们一个同样的道理:做人要讲信用。

但从选材角度看,甲文选取的是友人“无信”“无礼”的反面例子,乙文选取的是郭伋守信的正面例子;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侧重描写(或:对话描写;语言描写),乙文侧重叙述。

(3分)(2)从甲、乙两文的故事中,你还得到了哪些新的启示?(就一个或两个故事来谈均可,至少两条)(2分)(2)答案示例:①要有礼貌;②要勇于改正错误;③要容许别人改正错误;④成人要为儿童作出好的表率;⑤对儿童也要说话算数;⑥做人要言行一致。

(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