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来日俄关系的发展演变与未来走向

合集下载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自从鸦片战争后,一直到抗战胜利前中国都一直处于挨打的局面。

从过去到现在我们中日关系一直处于不稳定的状况。

在这期间日本计划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29年在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迫使日本进一步加快入侵中国。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入侵东北三省开始,当时令人痛恨的国民党政府一再退让,使日本侵略者继续疯狂地任入侵。

由于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导致我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然后,不仅仅是东北三省成为殖民地,中国更多的国土也沦为了小日本的殖民地。

想起那一片片被侵占的土地,我的心在隐隐作痛。

想起南京大屠杀。

想起接近30万的中国平民和被俘士兵被集体射杀、火焚、活埋及用其他方法处死;想起日本军对中国军民实行“活体解剖”;想起日本军残害中国劳工,强迫一些中国妇女充当“慰安妇”。

回想起这些日本人在我们中国犯下的罪行,那是多么的残忍!对于日本犯下的罪行,我们因该怎样做?我们的祖先,不仅在身体上受到残害,而且在心灵上也备受煎熬!那是何等的残忍,是何等的耻辱?正是因为这种屈辱,让我们懂得落后就要挨打。

要摆脱落后局面,就要发展经济。

在抗战的过程当中,我们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1945年我们的祖先用鲜血、用肉体把残忍的日本军队打败了。

抗日战争胜利了,日本军官递交投降书那一刻,国人的心情是多么的激动、多么兴奋啊!同时离开祖国将近50年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得怀抱。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我们国民在精神上、组织上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次抗战的胜利也让我们认识到团结的力量。

只要我们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没有什么困难解决不了!在这次的抗战中虽然国民党的军队占大部分,不过起到主导作用的是我们伟大的共产党,共产党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主导的作用。

所以只要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正发挥共产党的作用,才能真正打退强敌,捍卫我们国家的主权。

自从抗战胜利后,日本就专心发展本国经济。

一直到1972年,中日关系开始和好,慢慢出现有好的局面。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农奴获得自由;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 国家收取份地赎金增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资金
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的 重大转折点。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日本明治维新
背景
内忧
19 世纪中 幕府统治危机
外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过程
武装倒幕:鸟羽、伏见战役
内容
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 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殖产兴业
材料
早在 1876 年,刚刚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 就以武力强迫朝鲜签定《江华条约》…… 1894 年,日 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加紧控制朝鲜…… 1910 年,正 式吞并朝鲜。
1894年悍然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于1895年,签 订《中日马关条约》中国赔款2亿两白银,日本取得在 中国开设工厂的特权,使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问题探究
日本从“锁国”到被迫“开国”, 进而主动学习外国先进科学技术的历 史性转变,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历史启 示?
改革发展,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俄国农奴制改革(不得不)
背景
根源:封建农奴制度 农奴的反抗(P117)
严重 阻碍
资本主义的发展
内容 影响
1861 年,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在法律上“自由”,“解放”时,赎买“份地”
社会生活上:文明开化,发展教育
影响
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摆脱了民族危机, 但保留封建残余.强大后的日本迅速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
15世纪俄国农奴
俄国农奴
亚历山大二世
为了阻止革命的爆发, 亚历山大二世在尽量维护 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 被迫于1861年签署了废 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建国70周年的中日关系研究

建国70周年的中日关系研究

建国70周年的中日关系研究作为两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东亚国家,中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中国建国70周年的到来,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走向,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重要关系对世界和地区的影响。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现实角度和未来角度来探讨中日关系的发展和变化,并分析对两国以及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角度中日两国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双方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

近代以来的中日关系却饱受波折,主要是因为两国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现代史上发生了一系列战争和冲突。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二战期间的侵华战争等事件,这些战争不仅对两国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也严重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尤其是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两国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深深的裂痕,影响至今。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双方的努力,中日关系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19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日关系开始缓和。

1989年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为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奠定了基础。

此后,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与合作,双边关系逐渐回暖。

2008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日本,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二、现实角度目前,中日关系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两国之间的政治争议、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等因素依然存在,成为制约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因素。

中日两国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和利益也存在分歧,导致双边关系的复杂性增加。

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两国之间的相互依存程度逐渐提高,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中日关系的现状是复杂而多变的。

双方需要通过加强政治互信、增进人民之间的了解、加强经济合作等方式,化解矛盾,寻求共同发展。

中日两国也需要加强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推动地区和世界的稳定与繁荣。

三、未来角度展望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将取决于双方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变化。

中日近代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中日近代关系和未来发展趋势

090800406孟祥意日中近代关系与未来展望一、近代,日本的崛起和东亚雄狮的衰落明治维新时的日本,正赶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于政府大力推行“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政策和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日本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中国在清朝政府的统治下苟延残喘,正走向封建王朝的灭亡,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且受制于外国资本家和本国官僚的压迫。

近代中国向日本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学习现代化先进知识,不稳定的政治无法提供资本主义市场和平的发展空间,中国败在日本手下的命运无法逃避。

由于日本仿效德国建立的集权统治,而且明治维新保留的封建残余使一般民众无法参与政治。

历来一个国家在走强国之路对外扩张的争霸过程无不以损害他国利益为附加条件,日俄战争的胜利,大大扩展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势力范围。

侵占朝鲜后,日本帝国主义走上了与欧美列强争夺世界霸权。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真是有野心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称霸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这与日本传统的武士精神有密切关系。

二、二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1947年5月日本实施新宪法,逐渐走上资本主义民主化道路,但在以美国为了自身利益,包庇部分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五十年代冷战的发展使两国无法建立正常的外交,但中日民间的贸易和信息交流并未间断。

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日本极右势力又沉渣泛起,拒不承认对亚洲各国的侵略,美化侵略战争的历史,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日本是中国的邻国,又是亚洲及世界上的经济强国,如何发展中日关系,实现睦邻友好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中日关系既有发展又有曲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此后,中日交往日益增多,但并不一凡风顺。

尤其是日本教科书上篡改历史,拒不承认犯罪事实,让亚洲受过侵害的国家不信任和警惕防范。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

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发展的曲折历程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近年高考,关于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一直是命题的重点,2008年恰逢新中国对外开放30周年,无疑会在明年的高考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知识梳理】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3.北洋军阀(1912-1928)①1915年,袁世凯为了争得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几乎全部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并向帝国主义国家大肆借款,扩充势力,镇压革命。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

研究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和趋势是一个充满着曲折和复杂的话题。

自19世纪中叶以來,中日两个国家的关系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这些因素交错形成了中日关系近代化的历史轨迹。

一、起始点:清朝与明治维新19世纪中叶,清朝政府在面对西方诸多压力,以及洋务运动的推动下,开始了自己的政治变革。

此时的日本,国内也在进行着明治维新运动,旨在赶超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这两个国家的发展轨迹其实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但不同的是,在与西方国家打交道的过程中,中日两国的触角是完全不一样的。

在当时世界上,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态度是三流不如二流、二流不如一流,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压力。

相对的,日本则是被西方国家看好的对象,美国的著名黑船事件,就表明了这一点。

清朝政府在与西方国家的交流中屡遭挫败,日本则吸收了许多先进文化和技术,有了能源供应的基础,日本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快速发展起来。

20世纪初,中日两国的关系开始加深,清政府在“慈禧太后谕旨”下,指定李鸿章正式出使日本,意在改善中日两国间互动的程度,并寻求赢得日本的信任和支持。

这次的出使交流,实际上是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中日两国之间的官方接触。

二、战乱与和解在近代化的进程中,中日两国经历了许多次的战争和和解。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甲午海战和中日战争。

甲午海战时,清朝政府的干预和无能导致了其战败。

而中日战争时,主要是西北边疆问题和海关税制折磨了中日两方关系。

近代以来中日两国的战争历史,反映了两国之间政治、文化和经济领域上的差异和冲突,也表明了两国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在战争中,中日两国间也出现了和平倡议。

甚至在战争前夕,当时与日本关系密切的陈独秀等人,提出了一次调停条约,但最终没有实现。

即使在战争进程中,也出现过康有为提出的“华日间停战协定”,但总体来说,战争成为了法器,而彼此间相互扯平了。

三、下一步的发展从上述的论述可以看出,近代中日关系的较量是错综复杂、历尽波折、曲折反复的。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对现在中日关系的发展【精选】

论近现代中日关系的发展演变摘要:近现代以来,中日关系纷繁复杂,始终缠绕在战争,合作,争执中,始终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当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各种矛盾突出,使得中日关系在战略、政治和经济层面呈现出微妙的互动过程。

中日关系何去何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立足当前受之前一系列中日关系发展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关系困难固然存在,但友好与合作仍然是当前的主流趋势,主要表现在:政治冷中见热、经济合作火热、安全合作深化、民间交流频繁。

展望未来,中日须加强在东亚安全机制、金融领域等方面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中日合作基础,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在此论文中将大胆预测未来中日关系可能出现的三种局面,即“大体维持现状”、“长期持续恶化”、“友好合作深入发展”,并从世界、地区、国家利益出发,提出推动中日友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观点。

关键词: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近现代以来,中日两国在战火,冷战,和解,合作与交流,紧张与缓和中交织前行。

战火中的中日两国是近现代中日关系发展演变的基调,它将长时间的影响两国人民在对待两国发展的态度看法。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西方大国迅速崛起,为夺取更多的原料和市场,他们用武力打开了东方的中国和日本。

但因两国对待外来文明和侵略的态度和做法不同,这两个国家的也将迎来不一样的命运。

日本通过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企业,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起来。

这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有着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传统,加上经济发展的局限和对外扩张谋求发展道路的野心,使得它迅速将它的魔爪伸向了贫弱的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掠夺中国大量的赔款和土地,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助长了日本对外抢掠的野心,但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和苦难。

中日甲午战争实际意义来讲只是战火中的中国和日本的一个彩排。

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这两个国家之间的硝烟弥漫之前,日本又自导自演在中国掀开它接下来惨无人性对中华民族的残害的一个又一个的序幕。

当代俄日关系及其前景展望

当代俄日关系及其前景展望

在 2 世纪 , 日关 系对于亚太 区域 的和平 与发展仍将 产生 重要作 用 。由于俄 日是 我 国的 1 俄
陆海邻 国 , 因此 , 日关 系对于我 国的发展 也有 相当影 响 。为此 , 过对俄 日关 系历史 与 现实 俄 通
的分 析 , 对两 国关 系 的前景 与走 向作 以展 望具有 重要意义 。
互需求与领土问题上相互对峙的反 复消长, 将成为 2 世纪上半叶俄 日关系的基 本特征பைடு நூலகம் 1 关键词 : 日关系i 俄 政治; 经济 ; 外交 中 图分 类 号 : 52 6 文 献标 识 码 : 文 章 编号 :0 7 4 3 (o2 o 一 0 1 5 K 1 A 10 — 9 7 2o ) l 0 4 —0


叶利 钦时代 的俄 日关 系
19 年 苏联解 体 , 91 前苏联 的外交 由俄 联邦 继 承下来 。冷 战结束 , 日本摆脱 了来 自苏联 使 的安全 压力 , 日关 系 出现转机 还 在苏联解 体之前 , 俄 叶利钦 就对 亚洲资 本主义 强 国 日本 表现 出极 大的主 动 。 90年 1 , 19 月 叶利钦在 对 日本 进行非 正式访 问时 , 为求得 日本在 经济 和技 术等 方 面的支持 出解 决领土 问题 的“ 阶段原则 ” 即承认 日俄 之间存 在领 土 问题 , 该领 土作 提 五 , 把 为 自由经济 区 ,实行该 领土 的非军事化 , l 2 在 5— 0年 内缔 结和约 , 最后 在 以上各 阶段 的基础 上, 由下一代 在俄 日共管 、 自由化 和归还 这三种 方案 中进行 选 择 。


( 黑龙江省社会科 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0 11 50 8
摘 要 :从 俄 日在 亚 太地 区战略 地 值 因素 厦 经济 互 补性 考虑 ,两 国在 多领 域 的 合作 有 着 巨 走

冷战结束以来俄日关系的新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俄日关系的新变化

冷战结束以来俄日关系的新变化刘桂玲2012-11-21 10:03:20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京)2005年11期作者简介:刘桂玲,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冷战后,俄日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双方摆脱意识形态束缚,从对抗走向合作。

近年来,两国关系在国际热点问题、亚太地区安全问题以及双边经济合作问题上取得积极进展。

但是,一直悬而未决的“北方领土”问题始终制约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发展。

尽快解决领土问题是俄日面临的迫切课题。

从长远看,无论将来领土问题如何解决,俄日两国互有需求、彼此借重、谋求合作的积极趋势不会逆转。

关键词:俄罗斯日本双边合作北方领土俄日关系对亚太地区有重要影响,其调整变化不仅关系地区格局走向,也对大国关系产生深刻影响。

然而,俄日双方经多年努力仍未能使两国关系突破“北方领土”瓶颈。

自前苏联出兵占领北方四岛至今60多年来,这一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俄日两国也因此未能签订和平条约、实现关系正常化。

2005年恰逢《俄日友好条约》签署150周年、日俄战争结束后签署《朴茨茅斯和平条约》100周年、以及二战结束60周年。

俄日能否利用这一机遇解决历史恩怨,俄总统普京11月下旬的第二任期首次访日能否取得预期成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俄日合作长足进展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重新调整,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非盟国之间不断改善双边关系,协调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

大国关系“伙伴化”趋向明显,亚太地区俄、中、美、日四大国间都签署了相应的“伙伴关系”文件。

俄日两国抓住这一历史时机改善关系,逐步摆脱冷战阴影,从对立、对抗走向合作。

进入21世纪后,俄日关系虽然一波三折,但总体上有了长足进展,呈现出三大特点。

首先,通过首脑外交打开双边关系僵局。

冷战后,俄日双方在国际大环境走向缓和的背景下,努力摆脱二战后两极格局、两种不同制度和意识形态对立的影响,不断调整对外政策。

日本改变了以俄为假想敌的安全战略,欲通过改善与俄关系使自己在未来东北亚安全结构中发挥作用;俄则认为,日本作为岛国不会对俄构成太大的地缘战略威胁,双方在资源和能源上有较强的互补性,改善与日关系符合俄国家利益。

日俄_苏_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

日俄_苏_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

日俄(苏)关系的定位及其演变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 金熙德 近年来,日俄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新的兆头,其走向可能对亚太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拟从把握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入手,对日俄关系的走势及其潜在影响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战后日苏关系的基本问题战后的日苏关系被如下四种问题所困扰:(1)领土争端阻碍了两国签定和约;(2)冷战格局制约了两国关系的改善;(3)日本的“政经不可分”原则给双边经济合作设置了障碍;(4)历史积怨酿就了相互间不信任心理。

(一)“北方领土”争端的渊源日俄领土争端发源于日本北部岛屿的划界历史与占领现实之间的矛盾。

日本北部海域岛屿,通称千岛群岛,阿伊努族最早生息其上,丰臣秀吉于1592年1月15日封虾夷地(今北海道及其北部岛屿)豪族蛎崎庆广(后改称松前庆广)为“狄之岛主”。

江户时代,该地成为松前藩。

17世纪末以后,沙俄“探险队”频频南上,遭到阿伊奴族的抵抗和日本统治者的抵制。

1855年2月7日,川路圣谟和普察金分别代表日俄两国,在日本下田长乐寺签署了《日俄和亲通好条约》(通称《下田条约》)。

¹其第二条规定:“今后日本国和俄罗斯国的疆界应在择捉岛和得抚岛之间。

择捉全岛属于日本,得抚全岛及其以北的千岛群岛属于俄罗斯。

至于桦太岛(即库页岛——笔者),日本国和俄罗斯国之间不分界,维持以往之惯例。

”º该条文中的“千岛群岛”是否限于得抚岛以北,对此日本学者中存在争论。

»对于《下田条约》,各国学界则有“日本受压说”和“俄国受压说”。

¼然而,日苏(俄)都承认《下田条约》为两国最初的划界条约。

这一划界在1875年5月7日的日俄《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中得到修改。

新条约规定:日方把对桦太全岛的权利让给俄方,俄方则把千岛群岛的18个岛屿让给日本。

½1895年6月8日,日俄缔结《通商航海条约》,其第18条宣告《下田条约》失效,其“附属宣言书”则确认《桦太千岛交换条约》依然有效。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国际局势分析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日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动荡和变化。

这起事件不仅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以及国际局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演变1. 事变后的中日交战与停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军队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建立了伪满洲国。

在这一时期,中日之间的战斗不断升级,形势非常紧张。

然而,在1933年的塘沽停战协定签署后,中日之间暂时达成了停战,并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条件。

2. 近邻关系的持续紧张尽管停战协议的签署暂时平息了冲突,但中日之间的关系依然紧张不安。

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的伪满洲国,实质上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使得两国之间的争端远未解决。

此后的几年中,中日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

3. 中日合作与反共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早期,中日之间还存在一些合作与交流的机会。

例如,日本曾与中国的国民党合作,试图共同对抗共产党。

然而,由于一系列的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这种合作很快走向破裂,中日关系再次进入恶化的轨道。

二、九一八事变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 亚洲战局的变化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使得亚洲战局发生了重大转变。

日本通过侵占东北地区,尤其是对中国东北的占领,使得其在亚洲地区的影响力大幅提升。

这也为日本后来进一步侵略亚洲其他地区奠定了基础。

2. 国际关系的紧张九一八事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国对于日本的侵略行为表示强烈不满。

国际上的舆论对于日本的压力逐渐增大,使得国际关系紧张。

各国纷纷采取了一系列的制裁措施,试图对日本施加压力以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3. 中日关系对国际秩序的冲击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对中日关系带来了难以弥补的伤害,也对国际秩序产生了冲击。

事变后,国际社会普遍对于侵略行径表示谴责,试图通过国际合作来维护地区的和平。

然而,这种努力起初并未取得明显的成效,随着时间的推移,乃至后来的二战爆发,国际秩序进一步受到破坏。

新时代的俄日关系

新时代的俄日关系

新时代的俄日关系李勇慧,平战国2011-2-24 0:26:15 来源:《东欧中亚研究》2000年第4期走过不平凡的20世纪,崭新的千年给人类带来了充满希望的新世纪。

世界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日渐强劲。

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两个重要国家——俄罗斯和日本,也迎来了200年来两国关系中的最好时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两国都希望不断地加强合作,以便加深相互信赖,能够在2000年内签署和平条约,实现两国关系的完全正常化。

随着俄罗斯第一任总统叶利钦在1999年岁末的辞职,叶利钦时代宣告结束,随后,代总统的普京在今年3月总统选举中获胜,用俄罗斯媒体的话来说,这将是一个“务实”的新时代的开始。

日本首相小渊发表讲话并打电话向普京致贺,希望日俄关系能因普京当选而向前迈进。

双方定于今年4月28日在俄罗斯举行非正式首脑会谈,为重新进行因叶利钦总统辞职而退回起点的和平条约谈判创造条件。

小渊希望先同普京建立个人的信赖关系,再寻求解决领土问题的途径。

然而,在小渊的对俄外交策略还未来得及付诸实施时,小渊首相本人因突发脑血栓,不能继续担任首相,而由森喜朗接任其位,出任新首相。

因此当前不仅是俄罗斯的对内、对外政策的走向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且日本的内外政策也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步入新时代的俄日关系将何去何从,具体地说,两国能否在2000年内签订和约,已成为两国目前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两国国民关注的焦点之一。

笔者试图在本文中,论述自1996年至今俄日关系的内容、特点和原因,分析目前俄日关系对东北亚国际格局的影响,进而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 1996年以来俄日关系的内容和特点俄日双方由于二战后至今仍没有签署和平条约,因而,两国在法律上还没有结束交战状态。

冷战时期,苏日关系深受两极格局和“北方领土”问题的影响和制约而长期处于僵持状态。

冷战结束后,俄日关系虽有所改善,但并未取得重大进展。

随着21世纪的日益临近,从1996年以来,俄日两国尽管存在分歧,但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地改善和加强两国关系,使两国关系有了重大突破,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古代,继徐福以后,中日两国官方和民间的交流不断,谱写许许多多友好交流的佳话。

到了近代,这种源远流长的友好关系遭到了破坏。

1871年,是中日关系史学者公认的中日古代关系史和近代关系史的分期界限。

这一年,日本和中国清朝政府签订了《清日修好条规》。

这是自徐福东渡日本两千多年来中日关系史上两国政府间的第一部条约,建立了近代国家正式外交关系。

但是,随后的1874年4月,发生了日本出兵台湾,开始侵略中国的历史。

20年后的1894年又发动甲午战争,1900年又出兵2万多人参与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1904年又发生了争夺在中国利益的日俄战争,紧接着,便发生了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三省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全面侵华的卢沟桥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在70年的时间里,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严重的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是中日关系上一段不幸的历史。

回顾过去,中日交往源远流长,只是在近代以来有了一段惨痛的历史,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两国领导人,从世界大趋势和中日两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于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共同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又于1978年8月签订了《中日友好条约》,这是2200年中日关系史上第一部和平友好条约,高屋建瓴,标志着开辟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那么,中日关系的现状如何呢?1、经贸关系发展较快。

目前,中日两国互为主要贸易伙伴,2002年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

日本连续10年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日本还是仅次于美国的对华投资最多的国家,如1979年以来,日本政府向中国政府提供了总额为2900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1551亿元)的ODA开发援助,对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推动中国的改革开放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关系是最为活跃,最有成效的一个领域,两国经济依赖性和互补性进一步增强。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

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并展望未来的关系近代中日关系的发展:1,鸦片战争至明治维新前,日本也遭受列强侵略,中日同病相怜。

1853年,美国培里舰队叩关,日本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他列强接踵而来。

2,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家也开始对外扩张。

1874年,进攻台湾,被击败。

1894年-1895年,甲午战争,击败清朝,获得列强地位,割占台湾、澎湖列岛,辽宁、福建成为其势力范围,获得2亿两白银赔款;1904-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在东北和中朝沿海发生战争,清政府宣布中立,日本胜,大国地位进一步提升。

3,辛亥革命爆发后,支持袁世凯对付南方革命势力。

后以支持袁称帝为条件,要求与中国签订全面控制渗透中国的二十一条,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未遂;袁死后,支持皖系军阀段祺瑞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后支持二者抵抗北伐。

将中国的藩属国朝鲜完全纳为殖民地。

1927年因与张作霖矛盾加剧,制造皇姑屯事件将其炸死,这将张学良推向了蒋介石一边,1928年,东北易帜,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

其后,日本在东北与张学良摩擦不断。

日本早已制定逐步侵占中国的计划,第一步就是占领东北。

1931年,制造918事件,吞并东北,次年,扶植末代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1933年侵占热河,1935年策划华北五省自治,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从南北两个方向侵入中国,国民政府宣布全民抗战,第二次国共合作;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4,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的外交方针,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针锋相对;日本当时政治军事外交各个方面均唯美国马首是瞻,在朝鲜战争期间又是美军的后勤基地,采取了与美国一样的敌视新中国的政策。

但本着着眼长远的考虑,中国领导人采取对日既斗争又争取的方针,不禁不要日本的战争赔款,还全部释放日本战犯,遣返遗落在华的日本移民;1960年代,日本官方和中国没有什么交往,但民间交流很多;1972年,基于拉拢中国对抗苏联及结束越南战争的考虑,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结束敌对,中美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国与很多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国家的关系的改善,包括日本,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日本也开始向中国提供无息贷款,改革开放后,中日关系得到全面发展,当然也存在政治冷经济热,官方冷民间热的局面,双方因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问题等,官方的关系始终处于冷淡、偶有对话的波浪状发展状态,但经济贸易文化方面的交流一直稳步发展,互为对方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甲午战后日苏关系的演变

甲午战后日苏关系的演变

甲午战后日苏关系的演变摘要: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引发矛盾冲突由来已久,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关系非常密切,本文试着从三者之间关系做一下梳理关键词: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远东政策伪满政府日俄争夺中国东北引发矛盾冲突由来已久,一个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变中国东北为其殖民地;一个为实现其远东政策,变中国为其远东扩张的大本营。

双方在中国东北的力量此消彼长,互相牵制,特别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两国关系发生非常微妙的变化,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与日本统治下的伪满洲国关系非常密切,本文试着从三者之间关系做一下梳理,如有不当之处还请指正。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战争指挥的失误、以及日方准备充分等诸多因素致使我方在甲午海战中失败,清政府与日本政府于1895年4月在马关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其中内容之一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但是这不符合沙俄在远东的利益,因此沙俄联合法德共同上演了“三国干涉还辽”的丑剧,其实这与日本的侵略战争并我本质的区别。

沙俄因此向晚晴政府邀功,于1896年与晚晴政府签订《中俄密约》,强租旅大,获得出海口,获取了在中国东北地区修建铁路,即中东铁路的权利。

日本心有不甘但又无力对抗沙俄主导的三国,因此积蓄力量终于在1904年发动日俄战争。

结果沙俄失败,日本获取大部分俄国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利益,企图借此造成独占中国的基础。

双方矛盾冲突远远还没有结束。

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远东政策发生战略性调整,由拼命争夺霸权到互相勾结。

在1907-1916年共同签署了四次日俄密约,企图共同瓜分中国满蒙地区。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使得日本丧失了10年来在国际政治舞台的强大国际外交支柱,因此制定了出兵西伯利亚计划。

1931.9.18日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完全占领东北后,关东军由1932年5万人,到1937年最终达到40万人,而苏联只有中东铁路的几千驻军,对于苏联来说,30年代初面临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严重威胁,环境十分险恶。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2011-06-27 15:52:26)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来说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历史遗留问题是影响中日关系的发展的重要一环。

同时我们也因该看到,作为亚太地区两个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承担着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重要责任,中日关系的发展不仅仅对两国有着重要作用,对亚太乃至世界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面对现实、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遗留、发展、东海争端、资源、合作、互惠一、中日关系的过去----中日关系遗留问题分析回看历史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外交的发展一直都是在中日历史问题的分析和讨论中进行,对待历史的态度可以视为两国外交关系的风向标,一旦有一个国家不尊重历史那么在这一时间段两国的外交都会处于紧张的局势。

因为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被忽视和漠视的,两国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日两国的关系一起处于起伏的状态,有僵局也有缓和,这种紧张与缓和局面与中日历史遗留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的关系。

历史遗留问题,总结有如下几个方面:1)日本不承认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

纵观中日关系的曲折发展时间,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侵华战争是中日历史遗留问题的根源。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沉痛的灾难,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中国杀伤抢夺,无数家庭在这次战争中被搞的支离破碎,人民的生活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

1945年日本被迫投降,但事后日本不愿承认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这种情况是中国人民所不能容忍的,在中国人眼中承认过去的错误是中华民族应该得到的基本尊重。

2)日本不承认南京大屠杀的存在。

每次提及南京大屠杀我们中华人民的心中都会激起一阵疼痛,30万同胞在自己的国度,自己热爱的土地上被来自小岛国的侵略者残忍的杀害,其手段之残忍让中国人民为之一震。

否认历史特别是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极大程度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同时也阻碍了两国人民的感情交流。

俄日关系调整的原因、进程与前景

俄日关系调整的原因、进程与前景

作者: 李靖宇;张永广
出版物刊名: 俄罗斯研究
页码: 49-53页
主题词: 俄日关系;俄罗斯;日本;领土问题;北方四岛;和平条约;叶利钦;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首相;两国关系
摘要: <正> 近年来,俄日两国从各自的战略和现实利益出发,不断调整双边关系。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俄日两国首脑在以往非正式会晤的基础上,已经排出正式会晤的时间表:日本首相定于1998年秋季正式访问俄罗斯:俄罗斯总统将于1999年春季正式访问日本。

这样一来,不仅使俄日两国首脑高层交流的势头得以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及安全防卫方面的合作。关于和平条
约, 双方一致认为, 条约应在 5东京宣 言6 第二项的基础上, 解决北方四岛的归 属问题, 并写入面向 21 世纪的俄日友好 关系的原则等内容。这次会晤不仅稳步地
发展了两国关系, 而且为今后高层定期接 触奠定了基础。11 月, 日俄 两国首脑 签 署了 5关于日本与俄罗期联邦建立建设性 伙伴关系的莫斯科宣言6, 这标志着日俄 关系已经进入建立 / 建设性伙伴关系0 的 新阶段。
说不反对俄正式参加丹佛首脑会议, 使莫 斯科和东京的关系出现转折性变化。会议
期间叶利钦与桥本确定俄日最高级会晤每 年举行一次。7 月, 桥本提出了对俄关系 的新 三原则, 即 / 信 任、互 利和 长远 观 点0。叶利钦对此表示欢迎, 认为新三原 则 / 将从质量上为俄日关系开辟新篇章, 并带来更大的活力, 使之更加现实0。11 月, 叶利钦与桥本在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举 行了非正式会晤, 双方除确定了经济领域 开展双边合作的基本框架外, 还就军事领 域的合 作达成 了协议。1998 年 4 月, 叶 利钦与桥本在日本静冈县伊东市川奈成功 地举行了非正式会晤。双方表示要加强在


以 来 日 俄
关 系 的
发 展 演
变 与 未
来 走

31
[ 收稿日期] 2002- 05- 14 [ 作者简介] 戚超英 ( 1958- ) 男, 吉林长春人, 大连舰艇学院政教室副教授。
王志坚 ( 1969- ) 男, 吉林长春人, 国防大学硕士研究生。
32
日 本 学 论 坛
权, 俄国退出了协约国。而此时日本追随 美国于 1918 年至 1922 年出兵 西伯利亚, 对新生的苏维埃国家进行武装干涉, 这期 间日苏之间又重新处于一种战争状态; 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日本作为法西斯轴心 国的一员与反法西斯核心国苏联实质上一 直处于敌对状态, 1938 年和 1939 年, 日 本多次对苏联进行武装挑衅, 并先后发动 了张鼓峰和诺门坎两次较大规模的对苏进 攻, 但两次均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二战 末期, 苏 联根据雅尔塔 决议于 1945 年 8 月 9 日废除了 1941 年签订的 5日 苏中立 条约6, 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彻底击溃 了日本关东军, 随后收复了千岛群岛并占 领了日本的北方四岛。整个二战期间, 日 苏处于对立的战争状态。
总体来讲, 冷战时期苏联推行与美国 争霸的战略, 一直将日本视为美国反苏战 车的附庸和走卒, 与日本的关系更因北方 四岛问题而陷入长期僵局状态。而日本的 对苏关系也始终保持在低调水平上, 两国 间的关系处于一种紧张的对抗状态, 这期 间虽偶尔有所缓和, 但效果不明显, 在主 要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和对立。
二、冷战时期的日苏关系 ( 1945- 1991)
二战结束后, 日本积极追随美国, 采 取了敌视 社会主义国家 的政策。50 年 代 初期, 通过签订 5 旧金山对日媾和条约6 和 5日美安全保障条约6, 使日本成为美 军在远东的前哨阵地, 日苏之间的关系处 于严重对立状态。50 年代中 期, 经济 获 得恢复的日本出于加入联合国及重新走向 世界的考虑, 急于同苏改善关系; 而苏联 为了减小美日军事同盟对其东部正面所造 成的压力, 也想缓和同日本的关系。基于 这些考虑, 双方在 1956 年发表了联合宣 言, 苏联答应待和约签署后将色丹和齿舞 归还日本。此后, 双方加强了交往, 两国 之间的关系趋于缓和。[ 1] ( P409) 但由于美 国因素 的影 响双 方关 系进 展 缓慢, 1960 年由于新 5日美安保条约6 的签订, 双方 的关系再度恶化。进入 70 年代, 远东形 势发生 了很大 变化, 中苏 对立, 中美 建 交, 苏联于是增强了在远东的军事部署, 扩大了在北方四岛上的驻军规模, 修建了 海空基地, 在日本附近频繁地举行军事演 习。同时, 苏联以越南为据点, 加强在亚 太地区的军事存在, 直接威胁日本的海上 通道安全, 两国关系处于极端紧张的状 态。日 苏 关 系 的 这 种 / 严 冬 0 期, [ 1]
近代以来日俄关系的发展演变与未来走向
戚超英 王志坚
(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政教室, 辽宁 大连 116018)
[ 摘 要] 近代以来日俄关系的发展道路是十分曲折而复杂的。两国间
存在严重利益冲突的敏感问题至今仍未得到解决。其中, 领土问题是制约
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同时两国关系的改善也受到日美同盟的
其次, 双方经济合作进展顺利。通过 经济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 进而为解决北 方四岛问题、签订和平友好合作条约创造 良好气氛, 这是日本政府对俄外交的新思 路, 而俄罗斯则希望借此开发远东地区。 两国在 1997 年的非正式首脑会谈 中达成 的 / 叶利钦 ) ) ) 桥本计划0 成为交流的核 心内容, 主要包括: 第一, 能源和运输合 作。双方一致同意由日本派遣旨在提高俄
首先,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 两国政治 关系迅速升温。1993 年 10 月 11 日, 叶利 钦就任俄罗斯总统后首次对日本进行正式 访问, 双方签订了关于俄日关系的 5东京 宣言6[ 2] ( P213) 和 5经济 宣言6, 但访日 之后俄 日关系的 发展并不 顺利。 近几年 来, 俄日 关系 又出 现了 转机。1997 年 3 月,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摆出友好姿态,


以 来 日 俄
关 系 的
发 展 演
变 与 未
来 走

33
34
日 本 学 论 坛
局的形成。但俄日关系的发展也面临着许 多障碍与制约因素。
1. 领土问题是制约俄日关系进一步 发展的关键因素, 而现阶段解决争端的条 件尚不成熟。领土争端由来已久, 日本一 直坚持北方四岛为日本领土, 必须归还日 本, 而俄罗斯虽然在叶利钦时期曾承认北 方四岛为日本领土, 但无论是叶利钦还是 普京都决 不会 轻易 为 / 千岛群 岛和 俄罗斯 的领土 安 全0 的听证会, 代表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的 与会者一致认为: / 千岛群岛过去、现在 和将来都是 俄罗斯的 领土, 日 本在历 史 上、法律上 和道义上 都无权拥 有千岛 群
岛0 。 俄军 方及 强 硬 派 更 是 反 对 在 北 方 领 土问题 上做 出任 何让 步。[ 2] ( P215) 近 几 年, 俄罗斯虽曾提出双方联合开发北方四 岛以加强相互了解和信任, 为最终解决主 权问题创造条件, 但是这种联合开发涉及 到现实的 财权和管 辖权问题 因而难以 解 决。
2. 俄日关系的改善受到日美同盟的 牵制。作为冷战产物的日美同盟, 不仅没 有因冷战格局的崩溃而消失, 反而 于 1996 年和 1997 年进行了较大调整, 扩大 了两国的共 同防御范 围及合作 项目。在
牵制。但尽管有这些障碍, 在可预见的未来, 俄罗斯与日本仍将继续发展 和扩大彼此间的合作关系, 这是由双方的国际战略、政治安全及经济利益
所决定的。这一趋势有利于亚太地区大国关系的健康发展。
[ 关键词] 近代; 日俄关系; 演变; 未来
[ 中图分类号] K313; K51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08- 1593 ( 2002) 02- 0031- 05
总体上说, 自冷战结束以来, 日俄关 系获得了一定的进展, 双方进行了许多领 域的合作与交流, 其中双方在经济和安全 合作方面的表现尤其引人注目。这期间虽 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与困难, 但日俄关系 仍在曲折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日俄两国 处于一种比较友好合作的关系之中。
四、日俄关系未来发展走向
现在, 亚太 地区多 极化趋 势正 在发 展, 美、日、中、俄和东盟各大力量间的 相互关系处在全面调整和重新定位中。俄 日关系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多极格
项目的问题。两国表示还将在宇宙环境和
宇宙医疗领域进行广泛合作; 第三, 人才 培训。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 急需大 量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为此俄日双方展 开了企业和人才培训方面的合作; 第四, 日本支持俄罗 斯经济尽 快与世界 经济接 轨。双方多次磋商日支持俄参加世贸组织 和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经济组织的办法。
一、二战结束前的日俄关系 ( 1904- 1945)
1904 年, 沙俄和日本为了争夺在华权益, 也为了进一步攫取在东北 亚的利益, 两国间爆发了日俄战争。在这次战争期间, 日俄之间的关系处 于一种极端对立的敌对战争状态; 1914 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日本 作为协约国的成员之一与俄国共同参加了对德奥等同盟国的作战, 在战争 的大部分时间里, 日俄之间是盟友关系, 处于共同对敌的协约友好状态。 但在战争期间, 俄国于 1917 年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 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为了保护十月革命的胜利, 争取时间巩固政
最后, 双方安全合作不断加强。伴随 着俄日政治关 系的升温 和经济交 往的增 多, 两国加强了安全领域的合作。俄罗斯 已主动减少其在远东的驻军和装备, 转移 核弹头目标, 降低戒备等级, 并决定不在 双方有争议的领土上举行军事演习。1998 年 1 月, 日本政府决定, 要为加强北太平 洋和远东地区的稳定而制定日美中俄四国 安全保障对话框架, 通过交换关于地区局 势的意见来培养信任关系, 并成为讨论能 源开发和环境 保护等广 泛合作问 题的场 所。在同年 4 月的川奈会谈中, 双方就安 全合作达成了广泛一致, 双方表示要进行 高级别的防卫交流, 年内实现日本海北部 由日自卫队和俄军参加的联合救援搜索训 练。为保证萨哈林联合开发项目的安全, 两国还于 1998 年 5 月中旬在萨哈林周边 水域实施了以应付在进行石油开发时发生 事故为假想内容的日、美、俄联合演习。 为促进亚太大国的交流, 近年来, 双方首 脑还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 对安全问题进 行了多次会谈。通过多层次多领域的安全 交流, 俄日两国加深了了解。
罗斯送电网效率的调查团。除此, 俄日还 决定研究有关和平利用核能和实现西伯利 亚铁路通信网的现代化问题; 第二, 投资 及联合开发项目。日本政府大大加强了对 俄投资及实 施联合开 发项目的 力度。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