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参考——实证
《职务犯罪初查人权保障的实证研究》范文
《职务犯罪初查人权保障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谋取私利或者滥用职权,侵犯公共利益或者公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在职务犯罪的调查过程中,初查阶段是极其关键的一环。
这一阶段不仅关系到案件的侦破效率,更直接影响到人权保障的问题。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讨职务犯罪初查过程中的人权保障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了严峻挑战。
在职务犯罪初查过程中,如何保障人权,防止滥用职权、侵犯人权的现象发生,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职务犯罪初查人权保障进行实证研究,不仅有助于提高司法公正性,也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案例分析、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司法判例、调查报告以及网络公开资料等。
四、初查阶段人权保障的现状与问题1. 现状:我国在职务犯罪初查阶段,已经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人权保障机制,包括对被调查对象的权利告知、律师介入、限制强制措施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被调查对象的合法权益。
2. 问题:尽管如此,在实际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初查阶段的保密性要求与被调查对象知情权的矛盾、律师介入的时机和范围有待明确、强制措施的滥用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权保障的效果,也影响了司法公正性。
五、实证分析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几起典型的职务犯罪初查案例,发现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如某案件中,初查阶段未能及时告知被调查对象相关权利,导致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2. 问卷调查:通过向司法机关、律师、公民等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对职务犯罪初查人权保障的看法和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当前的人权保障措施表示认可,但也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六、人权保障的改进措施与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初查阶段的权利告知、律师介入、强制措施等方面的规定,为人权保障提供法律支持。
统计学实证分析(精选5篇)
统计学实证分析(精选5篇)统计学实证分析范文第1篇1.同学体质现状越来越多的讨论成果表明,我国在校同学运动本领、身体形态、身体素养、身体机能的指标呈下降趋势,对应的肌肉爆发力、关节柔韧性、肯定气力、身体灵敏度等身体素养指标的下降,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大同学的身体素养还在持续明显下降。
有学者讨论发觉,与1985年相比,2023年在校大同学肺活量下降了12%;中长跑项目(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成绩下降了11%;大同学的眼睛近视率达到了惊人的86%;身体形态达标率不到6成;女生的立定跳远成绩20年间下降了近3公分;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下降了1.3厘米。
所以,从运动本领、身体形态、身体素养、身体机能的各项指标来看,我国在校同学的身体机能与素养明显下降,下降速度较快,且没有明显的遏制趋势。
2.同学体质下降的原因分析2.1应试教育原因由于我国很长一段时间实行城乡二元进展模式,造成我国学校进展也呈现城乡二元进展的情形,优势学校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大中城市。
加之,我国实行全国统一进行高考的人才选拔制度。
为了让同学进入更高一级的好学校,同学学习的过程就演化为各种考试的准备过程。
所以,我国同学的素养教育很难离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
一部分同学、家长、学校对体育磨练缺乏正确的认得,简单认为,体育磨练与文化课的学习是冲突的,参加体育磨练会影响文化课的学习,对升学不利。
我国把中考体育成绩纳入升学考试范围,这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但考什么项目,集中练习什么项目,同学综合身体素养的提高还是很难达到。
加上体育科目所占比例较小,每个同学身体素养的测试成绩很难拉开档次,即使加入录取总分,对整体成绩的影响也不大,所以很难引起家长的充足重视。
2.2家长原因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大多数在校同学都是独生子女。
加之,随着我国法制进程的不断推动,家长维权意识明显加强。
家长为了更好地保护本身的子女,对在学校发生的各种意外事故越来越重视。
但体育磨练本身就具有两面性,一方面能明显加强同学的体质,另一方面一些意外事故对同学的身体可能造成肯定的损害。
《2024年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中国资本市场在日益发展的过程中,上市公司数量持续增长。
公司治理结构作为影响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了广大投资者、股东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重视。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稳健发展及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保护。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相关企业及监管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日益凸显。
一个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企业实现科学决策、规范运作,保障股东权益,降低企业风险。
因此,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治理水平,还能为投资者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上市公司公开披露的治理结构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上市公司年报、证券交易所公告等。
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一)股权结构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国有控股、民营控股为主。
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股权集中度上较高,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则呈现出较为分散的股权结构。
(二)董事会结构董事会作为公司决策的核心机构,其结构与运作效率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治理水平。
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均设立了董事会,并配备了相应的董事会委员会。
然而,部分公司的董事会独立性不足,董事会成员的选任机制有待完善。
(三)监事会与监事监事会与监事是监督公司运营的重要机构和人员。
然而,部分公司的监事会与监事未能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导致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
五、实证分析(一)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本研究假设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
通过构建回归模型,分析治理结构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结果与分析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实证研究总结范文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的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国教育现状,探讨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以某地区中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分析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某地区中学的教育教学现状进行实证研究。
(1)问卷调查:设计调查问卷,对某地区中学的全体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数据。
(2)访谈法:对部分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者进行访谈,深入了解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
2. 研究过程(1)前期准备:确定研究主题,设计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
(2)数据收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问卷调查和访谈。
(3)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
(4)结果讨论: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改进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 教师方面(1)教师素质: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但仍有部分教师存在教学水平不高、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2)教师工作压力:访谈发现,教师工作压力较大,主要体现在教学任务繁重、学生管理难度大等方面。
2. 学生方面(1)学习成绩: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整体学习成绩较好,但部分学生存在偏科现象。
(2)学习态度: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积极态度,但仍有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
3. 学校管理方面(1)教学设施:调查结果显示,学校教学设施较为完善,但部分设施存在老化现象。
(2)管理制度:访谈发现,学校管理制度较为健全,但部分制度执行力度不足。
四、改进策略1. 提高教师素质(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2)优化教师结构,引进优秀人才。
2. 优化教学方法(1)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3. 缓解教师工作压力(1)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减轻教师负担。
(2)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提高教师心理素质。
4.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1)加强教学设施维护,确保教学设施正常运行。
实证分析范例
实证分析范例在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实证分析是一种通过对现实世界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来验证假设的方法。
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人员可以得出关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结论,并为决策制定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依据。
本文将以一个示例来说明如何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适当的数据和分析方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结论。
一、研究背景我们选取“城市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作为本次实证分析的研究主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普遍关注城市化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我们希望通过实证分析来验证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影响这种关系的因素。
二、数据收集为了进行实证分析,我们需要收集与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相关的数据。
首先,我们从国家统计局获取了不同城市的人口数量、GDP总量以及工业产值等数据。
其次,我们从环保部门获取了各城市的环境污染指标,如大气污染物浓度、水质指数等。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一些可能影响城市化和环境污染的其他因素,例如用地利用、能源消费等数据。
三、数据分析在数据收集完成后,我们开始对数据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计算了各城市的人口密度、城市化程度以及环境污染指标的均值和标准差。
接着,我们使用相关性分析来研究城市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
此外,我们还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其他因素对城市化和环境污染关系的影响。
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一系列结果。
首先,我们发现城市化程度与环境污染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城市化程度越高,环境污染越严重。
然而,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这种关系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例如,工业产值对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高能耗产业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显著。
此外,城市规模和用地利用方式也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
四、结论基于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城市化程度的提高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关联,但这种关联受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其中,工业产值、能源消耗和用地利用方式是影响城市化与环境污染关系最为显著的因素。
因此,当推进城市化进程时,应注重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减少环境污染。
《202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山东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其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具有代表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探讨其消费结构的特点、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推动农村消费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1. 食品消费山东省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占比较大,但随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品的质量和品种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以粮食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向多样化、营养化转变。
2. 衣着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对衣着消费的需求逐渐增强,不仅关注价格,更关注品牌和时尚性。
3. 居住消费农村的居住条件持续改善,不仅在住房面积上有所增加,而且更加注重居住的舒适度和室内装修。
4. 娱乐与教育消费娱乐和教育的投入逐渐增加,反映出农村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三、实证分析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的方法,以山东省多个农村地区的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了近几年的消费数据。
数据来源包括政府统计部门的公开数据、农村调查数据以及部分实地调查数据。
四、实证分析结果1. 消费结构变化趋势随着收入的增加,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食品消费占比虽仍较高,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居住和教育娱乐等非物质类消费比重持续上升。
2. 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1)收入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影响消费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他们更倾向于在非食品类商品和服务上消费。
(2)政策因素:国家的农村振兴政策和消费刺激政策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
(3)文化因素:随着农村文化的丰富和发展,农村居民对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4)社会环境:城镇化进程、交通便利性的提高等也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变。
五、结论与建议1. 结论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从传统向现代转变,非物质类消费比重逐步增加。
《2024年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范文
《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成为了反映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中国首都的北京市,其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与全国乃至国际水平密切相关。
因此,研究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影响其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近年来,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持续增长,但消费结构、消费习惯等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对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其消费行为,也能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此外,研究这些影响因素对于引导消费市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文献综述在已有研究中,关于居民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涉及多个领域,如收入水平、物价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惯等。
其中,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最直接因素,而物价水平则是影响消费能力的重要因素。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教育水平、消费环境等也对居民消费产生重要影响。
四、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北京市城镇居民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数据,运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包括官方统计年鉴、相关部门发布的数据等。
五、实证分析1. 影响因素分析根据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本文选取以下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1)收入水平:包括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等。
(2)物价水平:包括食品、住房、教育等主要消费品的物价。
(3)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
(4)教育水平: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代表。
(5)消费环境:包括购物便利性、消费场所设施等。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影响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的主要因素。
其中,收入水平是决定消费水平的基础,物价水平则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力,而社会保障制度则通过减轻消费者后顾之忧,提高其消费信心。
实证分析演讲稿范文模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实证分析在XX领域的应用与实践”。
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进步,实证分析已经成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各类问题的重要工具。
以下,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引言(简要介绍实证分析的定义、意义及在现代研究中的地位)实证分析,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理论或假设的方法。
在XX领域,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规律,还能为政策制定、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实证分析的基本步骤1. 问题提出:明确研究目的,界定研究范围,提出具体的研究问题。
2. 文献综述:回顾已有研究成果,了解前人研究的方法、结论及不足。
3. 数据收集:根据研究问题,选择合适的数据来源,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软件或编程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5. 结果解释:结合理论和实际,对分析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
6. 结论与建议:总结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或实践指导。
---三、实证分析在XX领域的应用案例(以具体案例说明实证分析在XX领域的应用效果)例如,在XX领域,我们通过实证分析研究了XX问题。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发现XX现象与XX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这一发现为我们提供了XX方面的启示,也为XX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四、实证分析的局限性1. 数据质量:实证分析的结果受数据质量的影响,数据的不准确或不完整可能导致结论的偏差。
2. 样本选择:样本的代表性不足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的普遍性。
3. 理论假设:实证分析依赖于理论假设,而理论假设的合理性直接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五、结论实证分析是XX领域研究的重要方法,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现象、解决问题。
然而,我们也应认识到实证分析的局限性,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改进。
最后,我呼吁各位同仁,积极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为XX领域的发展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注:以上模板仅供参考,具体内容需根据实际研究主题和数据进行调整。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实证会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1实证会计的概念及研究进展的概况“实证研究”在英文中为“empiriclstudies”和“positivestudies”,它和“规范理论”(normtivestud-ies)是相对立的,这一概念来自于美国经济学家M弗里得曼1986年发表的《实证会计理论》一书中作了系统化阐述,奠定了实证会计理论的学术地位。
实证会计理论不同于传统的规范性会计理论,后者着重于为会计实务进行论断并开出处方,即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应当采纳何种最佳的会计方法程序,实证会计理论侧重于解释和预测现实中会计方法程序的应用。
实证会计的理论研究经历了两个主要的进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研究会计和资本市场的行为。
这一阶段主要讨论的是会计信息在资本市场的信号作用,人们试图在所报告的会计收益和股票价格的反应中找到某种联系。
第二阶段着重试图解释和预测企业的会计实务,即公司会选择什么的会计政策或对会计准则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2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21实证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实证会计研究的兴起与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进展紧密相关,并且借鉴和汲取了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特别是有效市场假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代理人理论等成为实证会计研究和理论构建的基石。
211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mrketshypoth-esis,EMH)有效市场假说是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中广泛接受的一个基本理论概念。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玛(E.Fm)的定义,如果资产价格可以迅速和充分地对全部可获得的信息作出反应,资本市场就是有效的。
由于信息系列存在三个层次,法玛提出市场有效性亦可分为三种不同形式:(1)弱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过去(历史)交易活动;(2)半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现时可公开获得的信息;(3)强式效率:市场价格充分体现全部已知的信息,包括未公开的(内幕)信息。
目前,西方经济学和财务学的实证结果支持弱式或半强式的市场有效性,对于强式EMH的证据尚不充足。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例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范例实证研究是论文写作中常用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观察、实证数据和统计分析等手段,为论文提供可靠的证据支持。
本文将通过介绍一个实证研究的范例,展示实证研究在论文写作中的应用。
实证研究范例的题目: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1. 引言社交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消费行为。
本研究旨在探究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通过实证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机制。
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希望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证明,为相关领域的决策制定者提供参考依据。
3.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实证数据。
首先,我们将构建一份包含消费者购买行为和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的问卷,并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传播。
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可以获取被试者的个人信息、购买行为和社交媒体使用情况等数据。
然后,我们将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揭示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程度和影响机制。
4. 实证结果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以下实证结果:(1)社交媒体的使用频率与消费者的购买频率呈正相关关系,即社交媒体的使用越频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越频繁;(2)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决策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消费者在购买前会通过社交媒体获得他人的意见和反馈;(3)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和推广对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产生积极影响,消费者在受到社交媒体上的广告或推广信息后更容易进行购买。
5. 影响机制分析在分析实证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探究社交媒体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机制:(1)社交媒体提供了消费者分享和获取购买信息的平台,加强了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从而增强了其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2)社交媒体中的用户评价和分享能够传播消费者的购买经验和意见,对其他消费者产生影响,激发其购买欲望;(3)社交媒体上的广告和推广利用精准的定位和推送技术,将适合消费者的商品信息传递给他们,从而提高其购买意愿。
实证分析范例
实证分析范例实证分析是基于实证主义思想的一种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某种假设或理论。
本文以一个具体的实证分析范例为例,展示实证分析的具体步骤和应用。
引言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的当下,国际贸易对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方法本次实证分析采用了时间序列数据,从1990年至2020年,收集了中国的GDP、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等经济指标。
在收集数据后,我们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模型来进行分析。
结果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通过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我们发现中国的出口总额与GDP存在着高度正相关关系,即出口总额的增长会带动GDP的增长。
2. 进口对中国经济发展也有积极作用。
进口的增长可以提供国内市场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对促进中国的经济多样化和创新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并非一成不变。
在全球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可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讨论通过本次实证分析,我们对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然而,实证分析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数据的选择和模型的设定等都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可以考虑采用更多样的模型和更全面的数据来进一步验证我们的结论。
结论本文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多样化。
然而,我们也要注意到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来保护和促进中国的国际贸易。
参考文献[1] Smith, J. (2010). The impact of international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24(3), 158-176.[2] Jones, A. & Brown, B. (2015). 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A meta-analysis. World Development, 43, 205-218.。
《2024年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范文
《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与效率评价》篇一一、引言科技资源配置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石,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创新能力的提升和科技进步的速度。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与效率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并对其效率进行评价。
二、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实证分析1. 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一方面,我国在科研设施、科研人员、科研经费等方面投入巨大,科技资源配置的总量在全球范围内位居前列。
另一方面,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地域分布、行业分布和机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显著的区域性、行业性和机构性特点。
2. 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方向在实证分析过程中,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仍存在一些不足,如资源分配不均、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因此,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优化方向应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化科技资源的分配机制,使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到各个地区、行业和机构;二是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科技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三是加强科技资源的创新能力,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
三、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1. 评价方法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随机前沿分析(SFA)两种方法,对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效率进行评价。
DEA方法主要用于评价科技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而SFA方法则用于评价科技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
2. 评价结果(1)技术效率评价:通过DEA方法,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在某些地区、行业和机构仍存在技术效率较低的情况。
这表明我国在科技资源配置过程中,仍需加强技术创新和资源利用的精细化管理。
(2)经济效率评价:通过SFA方法,我们发现我国科技资源配置的经济效率在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在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比仍有待提高,以及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能力有待加强。
实证论文总结模板范文
在我参与的实证研究项目中,我们旨在探究[研究主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
整个研究历时[研究时长],通过一系列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和体会。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背景介绍],[研究对象]的问题日益凸显,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应用领域]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1. 文献综述:在研究初期,我们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广泛查阅,明确了研究主题和理论基础,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2. 实验设计:基于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我们设计了[实验名称]实验,包括[实验变量]和[实验步骤]。
3. 数据收集:通过[数据收集方法],我们收集了[样本数量]个[研究对象]的数据,确保了数据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4. 数据分析:运用[数据分析方法],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了[主要发现]。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1. 主要发现:通过实证研究,我们发现[研究主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具体表现]。
2. 结果解释:结合文献综述和理论框架,我们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研究主题]与[研究对象]之间关系的原因。
四、结论与启示1. 结论:本研究证实了[研究主题]对[研究对象]的[影响程度]影响,为[应用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2. 启示:- [启示一]:[具体启示内容]。
- [启示二]:[具体启示内容]。
- [启示三]:[具体启示内容]。
五、不足与展望1. 不足:本研究在[具体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具体不足内容]。
2. 展望:未来研究可以从[具体方向]进行深入探讨,以期进一步完善[研究主题]的理论体系。
通过本次实证研究,我深刻体会到了以下几方面:1. 严谨的研究态度: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研究态度,确保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2. 团队合作精神:研究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明确,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研究任务。
实证类论文总结模板范文
题目:实证研究:______问题探究摘要:本文通过对______问题的实证研究,旨在探讨______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本研究得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结论,并对相关理论进行了补充和验证。
以下是对本论文的研究过程、结论及体会的总结。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______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解决这一问题,本研究从______角度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______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______方法,数据来源于______。
数据收集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了科学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的原则,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研究过程1. 研究设计:在充分了解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了本研究的框架,明确了研究目标、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2. 数据收集:通过______途径收集了______数据,共计______份。
3. 数据整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筛选和分类,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完整性。
4. 数据分析:运用______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相关结论。
四、研究结论1. 结论一:______现象在______条件下呈现出______特点。
2. 结论二:______因素对______现象具有显著影响,具体表现为______。
3. 结论三:______政策或措施对______问题具有______作用。
五、理论贡献与实践意义1. 理论贡献:本研究对______理论进行了补充和验证,丰富了相关领域的理论体系。
2. 实践意义:本研究为______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有助于提高______领域的决策水平。
六、研究不足与展望1. 研究不足:本研究在数据收集、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2. 展望: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研究:a. 深入探讨______问题;b. 采用更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c. 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适性。
《2024年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范文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实证研究》篇一一、引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简称CAPM)是现代金融理论中最重要的定价模型之一。
该模型为投资者提供了评估投资组合风险与预期收益之间关系的方法,同时为资产定价和资产配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CAPM在中国市场上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以验证CAPM 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二、文献综述自CAPM模型提出以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CAPM理论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而针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实证研究尚属少数。
过去的研究表明,CAPM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存在争议,一部分学者认为CAPM能较好地解释中国市场的资产定价现象,而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CAPM在中国市场的适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因此,本文将通过实证研究方法,对CAPM在中国市场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收集中国股市的历史数据,运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模型检验。
数据来源为公开的金融数据库和财经网站。
四、模型构建与假设CAPM模型的基本形式为:E(Ri)=RF+βi(E(RM)-RF),其中E(Ri)为资产i的预期收益率,RF为无风险收益率,βi为资产i的系统风险系数,E(RM)为市场收益率。
基于CAPM模型,本文提出以下假设:假设一:CAPM模型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能较好地解释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设二:CAPM模型中的系统风险系数β值能够反映资产的收益率变化。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一)数据描述性统计本文选取了中国股市中具有代表性的股票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这些股票的历史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
结果表明,各股票的收益率、β值等指标均呈现出一定的分布特征。
(二)CAPM模型检验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模型检验,本文发现CAPM 模型在中国市场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实证类论文总结范文模板
标题:实证研究论文总结与反思摘要:本文通过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对(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本文首先概述了研究背景和目的,接着详细介绍了研究方法、数据收集与分析过程,最后总结了研究结果并提出了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本文旨在通过对实证研究过程的回顾,反思研究过程中的得失,为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1)研究背景:简要介绍研究主题的背景信息,包括研究领域的现状、研究意义等。
(2)研究目的:阐述本研究的具体目标,包括希望解决的核心问题、预期达到的效果等。
二、研究方法(1)研究设计:介绍本研究采用的研究设计类型,如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
(2)数据来源:说明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访谈、文献综述等。
(3)数据分析方法:介绍所采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案例比较等。
三、研究结果(1)主要发现:概述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对研究假设的验证、研究问题的回答等。
(2)数据展示:以图表、表格等形式展示研究结果,增强可读性和直观性。
(3)结论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1)研究结论:总结研究的主要结论,强调研究对理论、实践和政策的贡献。
(2)政策建议:针对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3)局限性分析: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如样本量、研究方法等,为后续研究提供改进方向。
五、反思与展望(1)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包括遇到的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2)研究方法的改进:针对研究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研究质量。
(3)未来研究方向:展望未来研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和课题。
总结:本文通过对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对(研究主题)进行了深入探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遵循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采用合适的研究方法,取得了有价值的成果。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改进方向。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在股票市场中,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对于投资者和债权人至关重要。
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逐渐恶化,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受损。
因此,预测上市公司财务恶化,对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以及为相关机构提供风险预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实证分析,探讨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因素和预测模型。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众多学者对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进行了研究。
这些研究主要关注的是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其中,财务指标如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被广泛用于预测公司财务状况。
此外,市场指标如股票价格波动、交易量等也被认为与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密切相关。
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层素质等因素也被认为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具有重要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某段时间内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财务恶化的原因及预测因素。
具体而言,我们首先收集了相关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
然后,我们采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预测模型,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测。
四、实证分析1. 数据收集与处理我们收集了某段时间内多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利润增长率等指标。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数据清洗和预处理,以消除异常值和缺失值的影响。
2. 预测模型建立我们采用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建立了多个预测模型。
其中,线性回归模型、逻辑回归模型和随机森林模型等被广泛应用于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
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交叉验证等方法,对模型的性能进行了评估和优化。
3. 实证结果通过对比不同模型的预测结果,我们发现随机森林模型在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中表现较好。
具体而言,随机森林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出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关键因素,如资产负债率过高、利润增长率下降等。
《2024年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范文
《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上市公司作为经济的重要主体,其财务状况的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利益、市场的稳定以及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然而,由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可能会出现恶化的情况。
因此,对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问题。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研究中,关于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主要集中于利用各种财务指标、市场指标以及宏观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这些研究大多认为,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可以有效地预测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
同时,许多学者也指出了影响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内外因素,如公司治理结构、市场环境、政策法规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以某时间段内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其财务数据、市场数据以及宏观经济数据,构建财务恶化预测模型。
具体步骤如下:1. 数据收集:收集研究对象的财务数据(如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等)、市场数据(如股价、交易量等)以及宏观经济数据(如GDP增长率、利率等)。
2. 数据处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标准化处理,以便进行后续的分析。
3. 模型构建: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神经网络等方法,构建上市公司财务恶化预测模型。
4. 模型验证:通过交叉验证、回测等方法,对构建的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实证分析以某时间段内的上市公司为例,我们收集了其财务数据、市场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
首先,我们选择了多个可能影响公司财务状况的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股价、交易量、GDP 增长率等。
然后,我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构建了财务恶化预测模型。
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我们发现资产负债率、净利润率、股价和交易量等指标对上市公司财务恶化的预测具有显著影响。
具体来说,高资产负债率和低净利润率往往意味着公司的财务状况较差,而股价和交易量的异常波动也可能预示着公司即将面临财务危机。
《2024年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范文
《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篇一一、引言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消费结构已成为反映地区经济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
作为中国的重要省份,山东省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不仅对本地经济有着深远影响,而且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以期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
消费结构作为反映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其变化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因此,对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实证分析,不仅有助于了解山东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也为制定农村经济发展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研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通过收集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数据,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进行分析。
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以及山东省各地市的相关统计数据。
四、山东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分析1. 食品消费:食品消费在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占据较大比重,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结构正在逐步升级,从以粮食为主的传统饮食向多样化、营养化的现代饮食转变。
2. 衣着消费: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衣着消费也在逐步增加。
农村居民对衣着的要求从单纯的保暖向时尚、品牌转变。
3. 居住消费:居住消费在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4. 娱乐教育消费:随着文化素质的提高,农村居民对娱乐教育消费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农村居民开始注重子女的教育投资和自身的文化娱乐活动。
5. 其他消费:包括医疗保健、交通通讯等在内的其他消费也在逐渐增加,成为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实证分析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我们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
实证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消费者行为分析已成为市场营销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本文以某电商平台消费者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用户评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本文旨在为我国电商平台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消费者行为;大数据;实证分析;影响因素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市场日益繁荣。
消费者行为分析作为市场营销的核心内容,对于电商平台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某电商平台消费者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研究方法1. 数据来源:本文选取某电商平台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消费者购买数据作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1. 描述性统计:对消费者购买行为数据的基本特征进行描述,包括消费者购买频率、购买金额、购买品类等。
2. 相关性分析: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与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用户评价等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3. 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模型,探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1)模型构建:以消费者购买金额为因变量,以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用户评价等因素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模型。
(2)模型检验:对回归模型进行检验,包括拟合优度检验、t检验和F检验等。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研究发现,消费者购买行为受到价格、产品质量、品牌知名度、用户评价等多个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
2. 建议:(1)电商平台应关注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营销策略。
(2)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3)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
(4)优化用户评价体系,引导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农业大学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姓名学号院系经济管理学院专业金融学指导老师职称副教授中国·合肥二0一三年五月摘要储蓄无论对于居民的生活还是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处处离不开储蓄。
随着国家经济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居民储蓄存款总量也在跟着上升,而且储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却一直居高不下。
长此以往,势必会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先找出影响储蓄因素的原因。
本文共选取了五个主要变量,研究它们是否影响到居民储蓄存款。
并使用最新的计量分析软件,一一分析了各要素与储蓄的关系。
结果发现,在人均GDP、财政支出、税收收入、美元汇率、消费价格指数这五个变量中财政支出和消费价格指数这两个因素对居民储蓄存款影响最大。
关键词:储蓄存款,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目录1 引言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的意义 (1)2 储蓄率高的原因分析 (2)2.1 主观原因 (2)2.1.1长期的居民消费习惯使然 (2)2.1.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预期不稳定 (2)2.1.3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 (3)2.1.4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恐慌 (3)2.2 客观原因 (3)2.2.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 (3)2.2.2居民投资渠道狭窄 (4)2.2.3收入结构不合理、地区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4)2.2.4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 (4)2.2.5金融系统管理存在漏洞 (5)3 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5)3.1 模型设定 (5)3.2 参数估计 (6)3.3 第一次模型检验 (7)3.3.1经济意义检验 (7)3.3.2拟合优度 (8)3.3.3 F检验 (8)3.3.4 t检验 (8)3.4 第一次模型修正 (8)3.5 第二次模型检验 (9)3.6 第二次模型修正 (9)3.7 模型分析结论 (10)4 解决居民高储蓄率的政策建议 (11)4.1 政府方面 (11)4.1.1政策扶持 (11)4.1.2加大税制改革 (11)4.1.3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11)4.2 城乡居民方面 (12)4.3 金融系统方面 (12)4.3.1开发新产品,引导消费 (12)4.3.2加大银行经营体制改革 (12)参考文献 (14)Abstract (15)致谢 (16)我国居民高储蓄率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作者:某某某指导教师:廖宜静(安徽农业大学合肥 230036)1 引言1.1 问题的提出我国的储蓄一直是居高不下的。
据中国人民银行2006年1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闯三个万亿元大关,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
我们知道,巨额的存款,一方面是财富的象征、富裕的象征,说明我国确实已国强民富;另一方面,对银行来讲,巨额的储蓄存款意谓着巨额的负债,银行只有有效组织发放高质量、无风险、安全、流动、高效的各类贷款,通过存贷利差才能实现银行的收益和盈利;再一方面就整个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而言,巨额的储蓄存款,收缩了国民经济增长的潜力和速度,压抑了国民消费,降低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同时意谓着我国的资源综合配置、产业政策、区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资本市场发育、社会保障、就业、医疗、教育等各个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这一问题本身是一个具有多面性、复合性的问题。
但综合说来,我认为储蓄存款太高的负面意义大于它的正面意义。
1.2 研究的意义长期以来,中国高储蓄率问题一直是被西方所诟病的问题之一。
高储蓄率使市场上的商品需求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使得企业无法进行再生产,无法产生新的价值。
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一直希望中国能够促进国内消费,让中国数额庞大的存款帮助世界,促进经济。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找准巨额储蓄形成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采取一系列对策措施。
化解我国这么多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错综复杂的一道难题,要破解也是相当不易的,我们首先要准确寻找其形成根源,然后对症下药,辩证施治,静观其变,在改革发展中逐步解决,要使政府、金融系统以及城乡居民自身三方面合而为一,协调一致,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了国家经济长期健康持续的发展,储蓄太高的问题是一定要解决的。
所以本文研究影响储蓄的因素,为如何降低储蓄率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2 储蓄率高的原因分析2.1 主观原因2.1.1长期的居民消费习惯使然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尤其对于曾经经历过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目前还健在的老一辈,他们怕穷,同时也穷怕了,所以首先自己以身作则,带头节约,同时教育自己子女及其身边人也要厉行节约,在消费支出上“量入为出”,讲究实用得体,不奢求豪华攀比,再加上我国历来重视对青少年的“勤俭节约”等的传统美德教育,使大多数中青年群体也以节约为重,形成“量入为出”的生活习惯。
从统计数字看,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占收入的比例一般在50--60%之间,有时甚至更低,这与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消费占收入80%左右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消费水平的低下,自然使城乡居民的储蓄日益增加,加上我国人口多,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快速增长,国力强盛,国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日俱增,这就为目前巨额储蓄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中年人在社会中是消费的中坚力量,但是他们大部分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或改革开放初期,经历过曾经贫困的生活。
所以他们身上的消费观念相对于青年人比较陈旧。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青年人讲逐渐取代现在的中年人成为消费的主力军,他们有较新颖的消费观,必然会促进储蓄率的降低。
2.1.2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收入增长预期不稳定人们的消费不仅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且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收入稳定增长的预期。
从绝对收入水平来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与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绝对数相比,一般不到60%,收入增长速度远赶不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收入水平低下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量入为出,自然不敢大笔花钱,从而使储蓄巨增。
从收入增长预期来看,近年来,,随着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国家风险逐步向社会大众倾斜转移,国有企业改革、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行政体制改革等使人们的就业不稳定,收入增长预期自然不稳定,再加上教育、医疗、保险、住房等改革中,个人支付比例的提高,更缩减了人们对收入增长的预期。
如果人们对自己的收入增长预期不稳定,而各项不可预料的未来支出与日俱增,这就使储蓄成为人们不得已的一种明智选择,储蓄额自然居高不下。
图1 三十年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图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1)2.1.3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消费环境的不够透明、不够规范也降低了居民的消费欲望,增长了储蓄倾向。
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太成熟的情况下,部分企业不守信誉,坑蒙拐骗盛行,假冒伪劣猖獗,无形中制约了人们的消费,助涨了储蓄。
再比如,广大农村如果用水、用电、通讯、交通困难,则农村耐用消费品如洗衣机、电视、手机、农用车等的购买力将受到限制,推迟了现时消费,助涨了人们储蓄的心理。
2.1.4国际市场的大幅波动加剧了人们对未来的恐慌在我国加入WTO 之后,资源配置更加国际化、全球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不仅存在着原材料、能源、劳动力等的竞争,而且存在着资金、技术、信息等的全方位、多领域竞争,国际市场的风吹草动无不牵动着中国的神经,如石油涨价、铁矿石提价、煤、电、天然气提价、国际争端、贸易磨擦、军事扩张、国际恐怖主义等等。
这些给本来就收入增长预期稳定的人们如雪上加霜,更加助长了人们储蓄的心理倾向,国民储蓄总额自然水涨船高。
2.2 客观原因2.2.1收入是影响储蓄的最重要的因素收入的稳定增长是储蓄增长的直接原因。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储蓄随收入增加而增加。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宏观经济政策稳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
这些数据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提高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储蓄存款的速度要高于以前的估计。
可以预见,在提高个税起征点、全面减免农业税等一系列有利于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政策的影响下,居民收入水平自然会得到进一步提高,进而支持居民储蓄走高。
2.2.2居民投资渠道狭窄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也是造成储蓄猛增的原因之一。
股市持续低迷,楼市正在经历调控,国债虽受追捧但发售量受限,红火一时的人民币理财和货币市场基金因收益难以令人满意和其他原因而陷于停顿,信托产品因门槛过高而曲高和寡。
因此,将钱存入银行便成为普通老百姓的首要和唯一选择。
2.2.3收入结构不合理、地区差距大、贫富差距大收入结构不合理、地区差距大、贫富差距大客观上也制约了人们的消费,积累了储蓄。
贫富差距过大是导致银行储蓄不断攀升的主要原因,因为:人数最多的中小储户,特别是广大农民,拥有的存款并不多,但他们消费需求强烈,在温饱问题解决以后,想拥有高档家电、住新房、更新农具、购交通工具、让子女享受良好教育等等,即真正需要消费的人,口袋里没有足够的钱;而真正有钱的人,如城市部分暴富群体他们在有房有车、高档耐用消费品一应俱全,在没有新的可满足的消费需求的情况下考虑的是如何使用现有资本让个人财富增长,而不是先把手中的收入消费掉。
图2 GDP 和储蓄存款增长率比较图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2011)2.2.4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人口和文化背景因素也是高储蓄的一个成因。
就人口年龄结构看,一般而言,低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5-032005-092006-032006-092007-032007-092008-032008-092009-032009-092010-03GDP储蓄存款龄及老龄两个年龄段的人口对储蓄的贡献小于中青年龄段,因为除了收入上具有优势以外,中青年还要面临“上有老、下有小”等生活压力,储蓄动机强。
而我国目前人口的平均年龄水平正处在对储蓄贡献最高的时段。
从文化背景看,高储蓄可解释为东亚文化的特质,不仅中国如此,日本、韩国、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国家都有高储蓄的历史和传统。
高储蓄是我国近几年固定资产增速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可靠保障。
2.2.5金融系统管理存在漏洞在我国现行金融运行体制下,尽管出台了一些企业、单位资金、信贷管理法规,如单位帐户管理、单位存款制度、信贷制度、个人储蓄实名制等的改革,但一些企业、单位、个人往往利用现行金融系统某些管理漏洞,私设小金库,公款私存,想法设法使一些黑色收入、灰色收入、黄色收入等合法化,这也无形中扩大了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规模,使储蓄额居高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