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修改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人群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为主要思想指导,运用现代医学知识和方法研究环境对健康影响的规律,制定预防人类疾病发生的措施,实现促进健康,预防伤残和夭折为目的的一门科学。
预防医学是从医学科学体系中分化出来的,它是研究预防和消灭病害,讲究卫生,增强体质,改善和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科学。
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以人群为对象,而不是仅限于以个体为对象。
医学发展的趋势之一,是从个体医学发展到群体医学,今天许多医学问题的真正彻底解决,不可能离开群体和群体医学方法。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该专业日益显示出其在医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必须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该学科应用现代医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手段研究人体健康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制定疾病防治策略与措施,以达到控制疾病,保障人民健康,延长人类寿命之目的。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培养出的人才应具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整体把握大局,具有分析影响人群健康的各种因素和疾病流行规律,制定预防疾病和增进人群健康措施与计划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悉国家卫生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技术以及健康教育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计算机应用及统计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对人群劳动、生活、学习、环境和食品进行卫生监督的基本能力。
(三)课程教学改革1.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教学中立足“三基”,加强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方位培养。
2.教学中注意临床医学知识与预防医学知识的相互渗透,突出慢性病、多发病和老年病,提高学生整体护理能力,体现现代医学模式。
3.注重素质教育,进行评判性思维训练,突出能力培养。
根据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提问、将PBL教学运用于部分理论课和社会见习等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学科最新动态,推荐相应的期刊杂志给学生课外阅读,传递学科前沿信息,积极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课程学时:48学时适用对象:医学专业本科生第一章预防医学概述一、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定义、目的和学科特点。
2.预防医学的发展历程和当前趋势。
3.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研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学生能够分析预防医学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
3.学生能够掌握预防医学的研究方法。
三、教学重点1.预防医学的基本原则和实际应用。
2.预防医学在国家公共卫生体系中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预防医学发展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流行病学基础一、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和方法。
2.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常用指标。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
2.学生能够运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疾病流行情况调查与分析。
三、教学重点1.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2.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和经验。
四、课程思政内容展示中国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环境卫生学一、教学内容1.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环境卫生学研究方法。
2.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2.学生能够掌握环境健康风险评估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1.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和改善策略。
2.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实践。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国的环保政策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一、教学内容1.职业病的定义、分类、诊断标准和预防策略。
2.职业病的监测和控制方法。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职业病的基本概念和防治策略。
2.学生能够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出防治措施。
三、教学重点1.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
2.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性。
四、课程思政内容-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第五章营养与食品卫生一、教学内容1.营养素分类、功能和推荐摄入量。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 tiv e m edi cin e)课程代码:临床医学专业130004、护理专业130018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开课学期:第三学期课程总学时:临床医学专业54、护理专业36实验学时:临床医学专业14 学时高职护理专业10 学时前期课程:医学基础课、临床内科学、传染病学使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高职护理专业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用预防为主的思想探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原理方法分析环境中致病因素对人群的影响,提出改善和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卫生学措施及疾病防治策略,以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的目的。
它既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掌握影响健康的因素、识别危险因素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知识、方法和技能,培养能开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的业务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思维方法,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等服务奠定基础。
二、实验教学目的要求预防医学实习教学是整个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遵循三年制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的培养目标和岗位职业的特点,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预防医学的思维能力,实习教学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现场调查、操作实习、案例分析、效果评价等同时还倡导学生自学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实习教学和自学练习等相结合形式,使学生对群体健康有一个总体性认识,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学会用预防医学的观点、思想方法全面地观察及分析问题,培养良好的医德,从而提高学生预防医学思维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实习课与理论课同步进行,主要的实验方式和要求如下:1. 现场实习:主要是专题调查。
要求选定专题(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确定)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进入社区开展现场调查、操作。
如水源卫生学调查、饮水消毒等。
2.实验操作:应用实验的方法对实验中有关项目进行定量测定,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浅析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
和教学大纲没有体现 出现阶段 医学模式的转变 , 尤其 是在课程
设置方 面更 为突出 ; 二是学科界 限过 于分明 , 各科 目内容信 息 量大 , 在教学过程 中学时严重 不足 ; 三是理论教学与 临床实 践
关键词: 修订 ; 三年制 临床 医学专业 ; 学计划和教 学大纲 教
中图 分 类 号 : 4 3 G 2.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14 ( 09) — 100 17 — 2 62 0 2 03 - 3 4
我校改建初期 , 曾借鉴原兰州医学院专 科层次 的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纲 编制了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 纲, 其用于指导和组织教学 已经 5 , 年 在此期 间做过小 的调整 。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 的进一步深化 , 国家对高职高专教育和 医学 教育有了更进一步 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 学校对人才培养 的目标
用型 医学人才为 目标 。教 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是组织和 实施教 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 , 必须随着专业培养 目标 的改变而不断修 订和完善 。我校针对原有教学计划和教 学大纲 中存在的与现行人才培养需求不符的方面进行认真分析 , 并结合我校现状进 行修订 , 尤其在 强化 实践教 学、 着重培养 学生的实践技 能、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等做 出了较 大的改革。 提
也进一步明确 , 现行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的教学计划 和教学大
纲已逐渐与人才培养需要不相适应 ,因此有必要进行 反思 , 分 析现状 , 实施适宜 的改革 , 为切实提高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 生的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
1 三 年 制 临床 医学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与 教 学 大 纲 的 应 用 现 状 和 修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
《预防医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2431109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课修课方式:必修课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一一人群一一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
2.课程性质《预防医学》这门课共包括五大内容,分别是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学、营养和食品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
共48学时。
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的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三年制临床医学、护理专业各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必修课程之一。
希望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紧密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临床医学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4.课程作用通过理论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自觉进行三级预防的医学实践。
实验实习,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一定时间的预防医学社会实践,使理论进一步结合实际,提高解决社区卫生保健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教学以新的医学模式和健康观作指导思想,立足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点,以“环境一人群一健康”的模式为主线组织教学,以“大卫生”观的宗旨灌输预防医学理念,贯彻三级预防观念,使预防医学与基础、临床医学有机结合,树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和社会预防的观念,获得三级预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其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辨证地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和医用统计学手段,开展社区公共卫生、疾病防治和人群保健工作。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预防医学课程类型: 限制性专业课总学时: 36实验(训)学时: 4 考核方式:分散考核学分:2.0自主学习学时: 4一、课程教学目标《预防医学》是一门应用学科,以“群体”研究对象,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以促进人群健康为目的,是一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民族兴旺、关系国家卫生资源总体规划的重要学科。
在高等中医院校开设预防医学课程,彰显预防医学“立足群体、立足社会、密切结合群体治疗和预防”的方针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力求将预防、保健服务、临床医疗服务和临床医学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有机整合,使学生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的目标,明确预防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为日后全面观察、分析临床问题,积极开展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导向的预防保健服务,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奠定基础。
课程学习目的:明确医学目的和人文价值,宏扬中医预防医学思想,构建中医预防医学学科体系,实现治疗与预防的统一。
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将来从事医学研究工作及疾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
课程讲述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同时关注实际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及公共卫生建设,了解国内外先进理论水平及处理方法,了解国内外有关规章制度,扩大学生知识面。
讲授时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突出基本内容,删繁就简,着重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分掌握、熟悉、了解三级要求。
掌握内容要求学生坚固掌握,并能熟练的联系实际加以应用;熟悉内容让学生彻底理解并掌握要点;其余为了解内容。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三级预防、五层次预防和中医三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
2.熟悉现代医学模式及医学模式演变的意义;预防医学的基本观点。
3.了解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和方法;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区别与联系;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及预防策略。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相关概念(定义、研究内容、特点、研究方法)。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医学技术营养专业用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健康与社会行为学系编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号:504163030课程类别:必修课学时:48学时学分:3分二、教学目的及要求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在前4版的基础上,本着“培养促进全体人民健康的医生”的精神、贯彻三基和五性的原则,根据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编写。
内容主要包括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临床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有关预防知识和技能以及卫生服务体系与卫生管理。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下划双线示掌握内容,下划单线示熟悉内容,其余为了解内容;句尾的“*”示教学难点)(一)教学内容绪论预防医学的定义、内容、特点。
健康的概念。
健康决定因素及健康生态学模型*。
疾病自然史与预防机会。
三级预防策略。
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我国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预防医学的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
爱丁堡宣言和五星级医生。
医学生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第九章健康管理与临床预防医学健康管理的概念和特点。
健康管理的基本策略*。
临床预防服务的概念、意义及主要内容。
循证临床预防服务内容确定的方法。
临床预防服务的实施原则。
临床预防服务的基本步骤:收集健康信息、健康危险度评估(健康危险度评估的概念;健康危险度评估在慢性病预防中的意义;健康危险度评估的基本步骤*;健康危险度评估资料来源;组合危险分数的计算方法;健康危险度的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个体化健康维护计划的概念、制定和实施*。
第十章健康行为干预健康行为的概念及其常见类型。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课程在“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导下,以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外界环境因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阐明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规律,提出改善和利用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的理论根据和措施的原则,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提高劳动能力的目的。
本大纲是根据我校临床医学、护理本科的实际情况而制定,以望达到以下目的: (1) 初步认识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树立预防为主的思想,培养良好的医德,成为合格的新型的医生。
本大纲使用的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医药院校卫生部规划教材《预防医学》(叶葶葶主编,第三版)。
1.了解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任务和卫生学的发展史;2.熟悉健康的概念;3.了解卫生学的主要内容;4.了解学习卫生学的目的。
1.熟悉环境的基本概念及其构成环境的主要因素2.熟悉人与环境的关系3.熟悉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4.熟悉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1.熟悉环境污染、公害及公害病的概念2.熟悉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转化的方式与途径;熟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影响的特点;掌握环境污染引起人体特异性伤害的类型,特别是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熟悉历史上环境污染引起的几次重大的公害事件;2.了解影响污染物健康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熟悉防治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1.了解噪声有关的概念;了解生产性噪声分类和接触机会2.掌握生产性噪声对人体的危害3.了解影响噪声危害的因素和控制噪声危害的措施1.了解高温作业的概念、类型2.熟悉高温作业对机体的影响3.掌握中暑的发病机制、类型及其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和治疗原则4.了解防暑降温措施1.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的有关概念2.了解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接触机会3.掌握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4.了解影响射频辐射和电离辐射危害的因素和防护措施1.了解刺激性气体的种类;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毒理;掌握刺激性气体中毒的主要临床表现;熟悉刺激性气体的治疗和处理;2.了解窒息性气体的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熟悉窒息性气体的毒理;掌握窒息性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窒息性气体中毒的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铅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铅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苯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的毒理3.掌握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苯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汞的理化特性和接触机会2.熟悉汞的毒理3.掌握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4.熟悉职业性慢性汞中毒的诊断、处理原则和治疗原则1.了解农药的分类2.了解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理化特性;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的毒理;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表现特点;熟悉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脂类农药和拟除虫菊脂类农药中毒的的诊断和处理原则3.了解农药中毒的预防1.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概念、分类和来源;了解生产性粉尘的特征及其卫生学意义;熟悉生产性粉尘对机体健康的影响;熟悉尘肺的概念及其分类2.掌握矽肺的概念;了解接尘作业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了解的发病机制;熟悉矽肺的基本病理变化;了解矽肺的临床表现;熟悉矽肺的 X 线胸片表现特征;掌握矽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矽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掌握矽肺的主要并发症3.掌握石棉肺的病理特征、 X 线胸片表现特征;了解接触作业及影响石棉肺发病的因素;掌握石棉肺的诊断原则;了解石棉肺的诊断标准、治疗和处理4.了解有机粉尘所致肺部疾患5.了解尘肺的预防措施1.掌握合理营养的概念和基本要求;膳食调查营养素和热能的计算方法和结果评价2.熟悉营养素的概念、种类和主要功能及需要量、供给量和中国居民每日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3.熟悉蛋白质的来源和供给量;脂类的主要生理功能及来源和供给量;糖和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及其供给量和来源;人体对热能的需要、热能的供给量和来源1.掌握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2.掌握佝偻病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熟悉骨质软化症、骨质疏松症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措施3. 掌握肥胖症发生的原因,肥胖判定方法熟悉各类人群的营养需要特点及膳食要求1.熟悉膳食调查的各种方法2.掌握营养状况的体格检查、营养不足或者过剩的临床检查及营养水平的生化检查1.掌握食物中毒的定义和特征;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流行特点、污染来源、临床特征2.掌握河豚中毒和鱼类组胺中毒的临床特征及预防措施3.掌握毒蕈中毒的类型及其预防措施4.掌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原因、中毒机理、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5.熟悉真菌毒素和霉变食物中毒的病原、临床表现和预防措施;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和预防措施熟悉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家庭对健康的影响熟悉社会心理因素的分类、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对社会心理因素刺激的评估掌握吸烟、药瘾和不洁性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目的〕1.了解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
预防医学教学教案大纲一、引言1. 讲解预防医学的概念、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强调预防医学的重要性和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地位。
3. 概述预防医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目标。
二、人体的健康与疾病1. 讲解健康与疾病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2. 介绍健康的评价指标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3. 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遗传等。
三、流行病学基础1. 讲解流行病学的定义、目的和研究方法。
2. 介绍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如病例、暴露、关联等。
3. 阐述流行病学的研究设计和数据分析方法。
四、传染病预防与控制1. 讲解传染病的特点、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 介绍计划免疫和疫苗接种的基本原则。
3. 分析我国传染病防控政策和实践案例。
五、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与控制1. 讲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危害。
2. 介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3. 分析我国慢性病防控政策和实践案例。
六、环境与健康1. 讲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2. 介绍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及其评价方法。
3. 分析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策略,包括国家和个人层面的措施。
七、营养与健康1. 讲解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宏量营养素和微量营养素。
2. 介绍膳食指南和平衡饮食的基本原则。
3. 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预防策略,包括饮食指导和政策制定。
八、生活方式与健康1. 讲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包括吸烟、饮酒、运动等。
2. 介绍生活方式改变的理论和方法,如行为疗法、动机访谈等。
3. 分析生活方式干预的实践案例,包括我国慢性病防控项目和健康教育项目。
九、卫生法规与政策1. 讲解卫生法规和政策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介绍我国主要的卫生法规和政策,如《传染病防治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
3. 分析卫生法规和政策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挑战。
十、预防医学实践与研究1. 讲解预防医学实践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如健康监测、风险评估、干预策略等。
2. 介绍预防医学研究的方法和流程,包括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分析等。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考核方式考勤:10%,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70%三、学时分配表课堂讲授部分共45学时学时课堂讨论与实习部分共9学时学时绪论、医学模式与健康观、预防策略和措施 2.5 三级预防策略0.5 人类与环境 6 一日膳食编制 2.5 化学因素与健康 6 研究方法 3物理因素与健康 1.5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3生物因素与健康 1.5食物营养与健康 4.5食品卫生与健康 2社会因素与健康 3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 1.5行为与健康 1.5调查研究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3健康状况评价 3生命质量评价 3社区卫生服务 3合计45 9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发展。
2、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教学内容】1、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2、我国社会卫生状况三种类型。
【授课学时】 1学时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预防医学全套教学大纲(一)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预防医学是研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疾病的分布规律,以及制定防治疾病、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对策和措施的一门学科,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
所用教材以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健康观为指导思想,内容主要包括预防为主的基本理论,影响人群健康的化学、物理、生物和社会等环境因素以及预防医学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社会医学的实践。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影响人类健康的环境因素,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个体与人群健康状况的测量和评价技术以及卫生服务发展的方向,为今后在医疗工作中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奠定基础。
二、考核方式考勤:10%,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70%三、学时分配表四、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
2、熟悉新中国成立初期和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
【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的发展。
2、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和目的。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一章医学模式【目的要求】1、掌握模式和医学模式的概念,医学模式演变的规律。
2、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教学内容】1、生物医学模式的产生背景、内容。
2、我国社会卫生状况三种类型。
【授课学时】 1学时第二章健康观【目的要求】1、掌握整体健康观的定义;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2、熟悉传统健康观的主要内容、特征和作用。
【教学内容】1、几种疾病观。
疾病、病患、患病的概念。
2、整体健康的特征、内容。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目的要求】1、掌握一、二、三级预防的概念和主要措施。
2、熟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
【教学内容】1、五层次预防的基本内容。
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
【授课学时】 0.5学时第四章人类与环境【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圈、食物链、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的基本概念。
2、熟悉我国常见地方病的发病机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措施。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Preventive Medicine》
《预防医学》教学大纲《Preventive Medicine》课程编号:课程类型:必修/专业课总学时:110 理论学时: 71 实验学时:39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简介:《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Preventive Medicine is one specialty course of clinical medicine. This course have connection with the basic medicine and clinical medicine. It studies 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the human body, then brings forward the measure and method of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the purpose is preventing disease, protecting the body form the pollutant, improving health, prolonging the life and advancing the living.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预防医学》是在“预防为主”的方针指导下,研究环境因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对人群健康的影响及其规律,提出改善不良环境因素的卫生要求和保健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一门学科。
它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及其他学科有着广泛的交叉和联系,是临床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通过《预防医学》课程的学习,应明确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认识环境-人群-健康的关系,树立环境、群体、预防的观念,掌握预防医学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和临床预防的工作能力,为以后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开展医疗卫生服务打下基础。
《预防医学》临床等专业实验教学大纲
《预防医学》实习教学大纲及内容(加粗、小二、居中)(供五年制临床本科专业使用)(小四、居中) Ⅰ前言(加粗、小三、居中)本大纲适用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使用。
编写本大纲的目的是要求学生在学习预防医学理论课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课的学习验证理论,从而使学到的知识更为巩固;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2学时。
四使用教材:《预防医学》,王正伦主編,2005年。
Ⅱ正文实习一饮水消毒方法一教学目的掌握饮水消毒中的漂白粉有效氯测定,漂白粉加入量测定、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二教学要求 1掌握饮水消毒中的漂白粉有效氯测定。
2掌握漂白粉加入量测定。
3掌握余氯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 1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2某水样漂白粉加入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3自来水中余氯含量测定原理和方法。
1实习二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一教学目的掌握大气采集的方法及比色法测定SO。
2二教学要求1掌握大气采集的方法。
2掌握比色法测定SO。
2三教学内容1便携式空气采样器的使用。
2甲醛及盐酸副玫瑰苯胺显色定量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方法。
实习三统计图和统计表一教学目的学会拟制调查表和统计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重点学会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正确绘制统计图表。
二教学要求1学会拟制调查表和统计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重点学会如何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并正确绘制统计图表。
三教学内容1统计表:统计表的结构和要求、种类及审查和修改。
2统计图:a、制图通则b、常用统计图的绘制实习四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及计算器的使用一教学目的掌握常见的数值变量资料统计描述的指标及其应用范围和计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编码:58222063学时/学分:54/3适用专业: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必修课程,专业基础课程。
二、课程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预防医学领域的相关知识,如环境与健康、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等学科有关知识的原理。
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进一步培养临床医学生预防为主的观念、群体观念及大卫生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和思辨力,增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初步科研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教学方法本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循序渐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授课过程中坚持贯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理论课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如电子课件、视频等,并与板书、经典案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提高教学质量。
实验课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案例、练习习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客观的现实问题。
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以组为单位报告结果,最后教师总结。
四、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及评定标准本课程考核成绩由三部分组成: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
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70%,考核办法为闭卷笔试,评卷办法以试卷的标准答案为依据,教研室统一阅卷;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课堂测验、出勤情况等)占10%。
五、教材及参考书教材:预防医学,刘明清王万荣主编. 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 ISBN:9787117190626参考书:预防医学,陈青主编. 第1版.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年. ISBN:9787560544359六、课程各章节学时分配七、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现代医学模式;三级预防策略。
2.熟悉预防医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3.了解三次卫生革命;预防医学展望。
[授课学时]2学时[教学内容]1.预防医学概述。
2.医学模式及演变。
3.三次卫生革命。
4.三级预防。
5.预防医学展望。
第三章环境卫生[目的要求]1.掌握环境的分类;环境污染的概念和来源;环境污染物的转归。
2.熟悉碘缺乏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地方性氟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预防措施;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影响;环境污染的防制措施。
3.了解人群的健康反应谱。
[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1.环境概述。
2.常见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3.人群健康反应谱。
4.环境污染概述。
5.环境污染物及其分类、转归。
6.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7.环境污染的防制。
第三章职业卫生[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定义及来源;职业病定义、特点、范围。
2.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预防控制措施。
铅的毒理作用与临床表现;汞的主要吸收途径及中毒临床表现;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刺激性及窒息性气体毒理的致病作用;生产性粉尘定义,矽肺及矽尘作业的概念以及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矽肺的临床表现及诊断防治原则。
3.了解工作有关疾病、工伤概念;生产性毒物概念、毒性分级与接触机会;铅中毒和汞中毒的预防措施;矽肺发病机制。
[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7.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概念及其来源。
8.职业病的定义、范围、特点及诊断处理原则。
9.职业性有害因素的防制措施。
10.生产性毒物概念、来源及存在形态、毒性分级、接触机会。
11.慢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
12.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原则和预防措施。
13.矽肺和矽尘作业的定义、影响矽肺发病的因素、矽肺发病机制及基本病理改变、矽肺分级诊断和防治原则。
[自学内容]4.工作有关疾病定义、工伤概念。
5.慢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分级诊断和防治原则。
6.刺激性气体的毒理及对机体的致病作用、中毒性肺水肿的分期。
7.一氧化碳、氰化氢和硫化氢的毒性和中毒临床表现。
第四章营养与健康[目的要求]1.掌握人体所需的营养素的种类;三大供热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及食物来源;食物中毒的概念、特点及分类;常见的食物中毒的污染来源和中毒食品;糖尿病的膳食指导原则。
2.熟悉热能消耗、食物的产热系数及热能的供给比例;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特殊治疗药物;常见食物中毒的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中毒机理、诊断和处理原则。
3.了解营养素需要量与供给量的概念;碳水化合物、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的分类;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主要食品添加剂及安全使用。
[授课学时] 6学时[教学内容]1.营养及营养相关概念。
2.三大供热营养素的主要功能及食物来源。
3.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的分类。
4.矿物质的概念、分类。
5.营养素的产热系数、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
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
7.几种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8.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和化学性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特点及治疗方法。
9.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原则。
10.糖尿病的膳食指导原则。
[自学内容]1.食品中常见污染物及其危害。
2.主要食品添加剂及安全使用。
第五章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目的要求]1.掌握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预防接种种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2.熟悉慢性病种类及特征。
[授课学时]4学时[教学内容]1.传染病概述。
2.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3.预防接种。
4.慢性病概述。
5.慢性病的三级预防。
第六章人群健康研究的统计学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表的结构、编制统计表的原则及要求;统计图的绘制原则及常用统计图的应用条件;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与应用意义;抽样误差及均数标准误的概念;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及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方法;常用相对数指标(率、构成比、相对比)的计算;总体率的区间估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熟悉医学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统计表的种类;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其应用;标准差与标准误的区别;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基本步骤;假设检验中发生的两类错误;相对数应用的注意事项。
3.了解医学统计学的定义;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中频数分布表的编制方法;t分布的特征;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授课学时] 14学时[教学内容]1.医学统计学的定义。
2.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同质与变异、总体与样本、变量与变量值、参数与统计量、误差、概率。
3.统计资料的类型。
4.统计表的基本结构。
5.统计表的种类。
6.编制统计表的基本要求。
7.统计图的绘制原则、结构及基本要求。
8.常用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9.频数分布表的编制及用途。
10.集中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1.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12.正态分布及应用。
13.均数的抽样误差与标准误。
14.t分布。
15.总体均数的估计。
16.假设检验的原理及基本步骤。
17.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
18.假设检验中的两类错误。
19.常用相对数。
20.总体率的区间估计。
21.完全随机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2.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23.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自学内容]1.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
第七章人群健康研究的流行病学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的四种研究方法;疾病分布的定义及意义;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常用的术语;现况调查的概念、特点和种类;普查的基本概念;抽样调查的概念,常用的抽样方法和样本含量的估计;分析流行病学的概念及分类;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概念;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对象的选择、样本含量的估计、资料的统计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与效果评价。
2.熟悉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主要内容;疾病的地区分布、时间分布和人群中分布的特点;暴发调查与分析;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程序;我国的疾病监测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临床试验的概念及设计。
3.了解流行病学的用途;现况调查的目的、用途和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方法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方法。
[授课学时] 10学时[教学内容]1.流行病学的定义和用途。
2.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3.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的流程及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及注意事项。
4.疾病分布的定义及流行病学意义。
5.常用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术语。
6.疾病的三间分布及综合描述。
7.现况调查的概念和分类。
8.现况调查的研究目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9.普查的基本概念。
10.抽样调查的概念及常用的抽样方法。
11.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12.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法。
13.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数据整理、假设检验和联系强度的测量方法以及不同测量指标的意义。
14.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偏倚及控制。
15.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优点和局限性。
16.实验流行病学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
17.实验性研究的基本要素、实施的基本原则。
18.筛检试验的概念、目的、应用原则与效果评价。
[自学内容]1.暴发调查。
2.公共卫生监测。
(二)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实验一职业中毒案例讨论[目的要求]1. 熟悉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铅毒理作用与临床表现;急慢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防治原则。
[实验内容]1.苯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防治原则。
2.铅的毒理作用及铅中毒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3.职业病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实验学时]2学时[实验方法]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课堂测验,教师总结。
实验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与应用;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对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
2.熟悉正态分布的特征及应用。
3.了解频数表的编制。
[实验内容]1.集中趋势指标与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及应用。
2.正态分布的应用。
3.编制频数表。
4.不同设计类型资料的t检验。
[实验学时] 3学时[实验方法]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总结。
实验三分类变量资料的统计分析[目的要求]1.掌握常用相对数的计算及应用;率的标准化法;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对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
2.熟悉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对输出结果进行正确合理的解释。
[实验内容]1.常用相对数的计算及应用。
2.率的标准化法。
3.四格表资料的χ2检验。
4.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
[实验学时] 3学时[实验方法]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组汇报,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