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两首教案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 早发白帝城)
语文教案-古诗两首(绝句早发白帝城)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图片、地图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和思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背诵并理解《早发白帝城》的内容;学生能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诗中的地理和历史背景;学生能够欣赏并分析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三、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早发白帝城》全文;相关的历史和地理背景资料;古诗朗读和分析的辅助材料;3.2 教学环境:教室里需要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朗读和活动;需要有投影仪或者白板,以便展示辅助材料。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或者地图,引起学生对诗中地理背景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早发白帝城;4.2 新课内容:让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并指导学生注意诗的韵律和节奏;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意;4.3 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境和情感,例如诗中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讨论,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意;4.4 应用与拓展: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绝句,或者让学生选择另一首相关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4.5 总结与反思:通过提问或者讨论,检查学生对诗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引导学生反思学习的过程和方法。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早发白帝城》,并在下一堂课前进行默写检查;要求学生回家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欣赏和分析,并在下堂课分享;5.2 评价:通过学生的默写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诗的背诵和理解程度;通过学生的分享和讨论,评价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六、教学延伸活动6.1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李白的诗,通过查阅资料、讨论分析,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并准备进行小组分享;6.2 诗歌朗诵会: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邀请学生朗诵自己喜欢的李白的诗,通过朗诵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6.3 绘画创作:邀请学生根据《早发白帝城》的内容,进行绘画创作,通过绘画展示自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3课《古诗两首》∣苏教版第3课《古诗两首》1课时教学设计(2)课件出示句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说明。
童子:小孩,那个地点指隐者的弟子。
言:回答说。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松树下,我询问了年少的童子(“你的师父去了哪里?”)。
他回答说:“师父差不多去山中采药了。
”(3)课件出示句子“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童子)还对我说,(他的师父)就在这座大山中,可山中云雾充满,不明白师父到底在什么地点。
师问:依照对诗句的明白得,你能想象出诗人和童子的对话吗?我们来表演一下。
话的意思。
引导学生依照字词的说明,翻译整个句子。
引导学生依照动物特点,回答问题。
翻译全诗的含义,再回答问题。
生举手回答自己明白的有关描写孩童趣事的古诗。
思的能力。
引导学生明白蝉是夏天的动物。
锤炼学生从诗的翻译中去提炼要紧内容。
考查同学们平常对古诗的积存。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2)课件出示句子“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课件出示说明欲:想要。
捕:捉。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出示相关图片,加深对诗句的明白得。
课件出示整句诗的意思:突然想要捕捉正在鸣叫的知了,就闭住嘴,静静地站住了。
3.分析古诗课件出示问题: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引导学生从蝉这种动物身上找到答案)生举手回答:夏季。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从“意欲捕鸣蝉”这句诗能够看出来。
有“鸣蝉”,说明蝉的叫声专门大专门响,只有夏天的时首诗都活了起来。
即学即测。
课堂练习说明下列词语。
振:振荡。
鸣蝉:正在鸣叫的知了。
云深:山上云雾缭绕的地点。
作业布置 1.背诵这两首古诗。
课后巩固。
2.明白得这两首古诗的诗意,并默写。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说板书设计。
山东省德州市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组 5 古诗两首教案1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组
5、古诗两首1故乡是北京一、给加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大厦(shà sà) 大厅(tīng tíng)豆浆(jiǎng jiāng)高耸(sǒng shǒng)古槐(huái guī) 新潮(cháo zhāo)二、词语巧搭配。
红墙黄瓦的明月高耸的风旋转的厅天坛的狮子北海的大厦卢沟桥的太和殿三、圈出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也到过了许多名诚. ( )2.走编了南北西东。
( )四、选词填空.静静安静1.( )地想—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立刻( )下来.喜欢喜爱3.孩子们最( )在雨里跑跳.4.这部电影受到大家的()。
答案:一、shà tīng jiāng sǒng huái cháo二、红墙黄瓦的太和殿高耸的大厦旋转的厅天坛的明月北海的风卢沟桥的狮子三、1.诚(城) 2.编(遍)四、1.静静 2.安静 3.喜欢 4.喜爱5。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教学设计教学设想:根据童话故事的特点,本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引领学生走进童话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读书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读书活动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1.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安徒生写的童话《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课件出示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自由表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课件出示作者资料)1.咱们再一起来学习一下本课的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2。
下面请同学们自读一下课文。
3。
课件展示要求:(1)那粒最小的豌豆有没有实现自己的愿望呢,拿出课文标上段号。
(2)学生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小豌豆是怎样长大的?小姑娘又是怎样长好的?小组合作完成填空。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
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小编整理了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古诗两首》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能正确书写7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诗句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2.难点:体会诗的意境。
三、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敕勒歌》。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会辽阔壮美的草原风光。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理解诗意。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语文版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荷语无声- 荷语无声2、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
3.开火车认读生字。
4.指名读课文。
提醒“见”的读音。
三、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2.小组交流。
3.指名读。
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
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2.背诵诗文。
这首诗就像一幅鲜活的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再想象一下诗中壮美的情景,有感情地背诵一遍。
五、忆生字,指导书写。
1.读要求会写的字:首、川、似。
2.按结构记忆字形。
独体字:首、川。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两首》教案教学设计(2)
语文(S)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25 古诗两首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上册文:25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安排两首古诗。
《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
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蓑笠翁”形象,读后让人感动和回味。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一户贫穷人家的情景。
寥寥几笔,诗人便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反映出山村人民生活的贫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
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 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暮、宿、柴、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宿、柴、闻、犬、归。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课前准备:1. 教学挂图、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第一课时(教学《江雪》)一、借助插图,导入新课(一)出示挂图(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二)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江雪》,写的是唐朝诗人柳宗元雪天江边所见。
(三)简介诗人柳宗元。
(展示课件第三屏)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自读课文1. 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2. 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 检查自读情况。
(二)了解诗意1. 自读诗句,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 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词的意思。
《古诗两首》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观念。
二、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两首古诗文本。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难点:理解古诗的意义和主题,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思考古诗的意义和魅力。
3.2 朗读与背诵:教师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两首古诗,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理解与欣赏4.1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意义和主题,理解古诗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如比喻、拟人等。
4.2 讨论与分享: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五、总结与拓展5.1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内容,总结两首古诗的意义和主题。
教师强调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5.2 拓展:教师提供与古诗相关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六、教学活动设计6.1 互动游戏:教师设计一个与古诗相关的互动游戏,如古诗接龙、古诗拼图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互动游戏,学生能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古诗的内容。
七、小组讨论:7.1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进行深入讨论。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分析古诗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共同完成小组报告。
八、课堂展示:8.1 学生展示:每组学生代表进行课堂展示,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和感受。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课题: 古诗鉴赏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2. 学生能够正确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古诗中的意境和感情。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古诗,是否能够背诵一首古诗。
2. 学习古诗:(15分钟)选择一首古诗,例如《登鹳雀楼》或《望岳》等,逐字逐句地给学生解读诗中的字义和意境。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参与讨论,了解他们对诗中意境的理解。
3. 感受古诗:(15分钟)让学生闭目静心,根据老师的引导,想象自己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情境中。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诗中感情的理解和感受。
4.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并比较各自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进行思维碰撞,互相倾听和尊重对方的意见。
5. 诗歌创作:(15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和感受,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写一首短诗。
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并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诗歌创作成果。
6. 总结:(5分钟)教师概括本节课的教学要点和内容。
引导学生形成对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思路,强调学生要用心感受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7.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继续学习和背诵所学的古诗,在课堂上让一些学生展示他们的诵读和理解成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古诗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通过感受古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古人的感情和思想。
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和诗歌创作,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合作和创造能力。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和记忆力。
(2)通过分析古诗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理解古诗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提升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2. 教学难点:(1)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2)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情感共鸣。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主题和情感。
(2)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和文学鉴赏知识。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意。
(2)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内容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将学习的两首古诗。
2. 学习古诗一:(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比喻、拟人等。
3. 学习古诗二:(1)让学生朗读古诗,注意语音的准确和韵律的把握。
(2)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如对仗、象征等。
4. 应用与拓展:(1)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感悟。
(2)邀请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展示,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古诗的读后感,包括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和喜欢的理由。
2. 选择一首古诗进行家庭背诵,下周课堂上进行展示。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提问等,评估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
《古诗两首》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2)学会通过古诗来感受和表达自然美、生活美和情感美;(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懂得珍惜美好生活,激发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爱;(3)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分析古诗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古诗意境的感悟;(3)古诗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熟悉两首古诗的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和图片;(3)设计好教学活动和作业。
2. 学生准备:(1)预习两首古诗,初步理解诗的内容;(2)收集有关古诗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诗,激发他们对古诗的热爱;(2)简要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春晓》和《静夜思》的作者、背景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节奏和韵味;(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古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3)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关于诗人的资料,了解诗人的生活环境和创作背景。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古诗,从意境、韵律、修辞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2)全班交流: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补充;(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4.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诗人的创作风格,尝试自己写一首小诗;(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欣赏、学习。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 drafts, contract templates, personal experience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通用13篇)人教版二年级语文25课《古诗两首》教案篇1教学要求:1.学会7个生字(读准音、认清形、记住意、写美观)2.学习两首古诗,熟读成诵,了解诗句的大意,感受作者对春天,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解读古诗。
(2)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3)学会对比分析,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古诗的兴趣,感受古诗的魅力。
(2)领略古代文化的韵味,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会关爱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 理解两首古诗的意境和主题,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会欣赏古诗的优美词句,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1. 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解读古诗,体会作者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两首古诗的原文及译文。
2. 准备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方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古诗的作者及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学生根据注释和译文,理解古诗的意思。
3. 合作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古诗。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欣赏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古诗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分享自己的欣赏感悟,感受古诗的魅力。
5. 对比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两首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分析两首古诗的异同,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6. 朗读背诵:(1)教师引导学生正确朗读两首古诗。
(2)学生跟着教师一起背诵两首古诗,巩固记忆。
7.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收获。
8. 课后作业:(1)学生抄写两首古诗,注意字迹工整。
《古诗两首》课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优质课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领略诗人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3)分析两首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生僻字词的理解。
(2)古诗意象和意境的把握。
(3)古诗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的分析。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古诗所描绘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古诗的魅力。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比较教学法: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两首古诗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两首古诗,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自主翻译古诗,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僻字词。
(2)教师分析古诗的意象和意境。
(3)教师讲解古诗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背景。
4. 互动环节:(1)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
(2)回答问题: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5. 欣赏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古诗的美。
(2)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尝试运用古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
6. 总结与作业:(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5篇语文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
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
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和反思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首、踪、迹、浮、萍、泉、流、爱、柔、荷、露、角”等12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首、采、无、树、爱、尖、角”7个生字。
2、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情感目标: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课时:1课时。
第一课时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现在已是初夏时节,星期天我路过南湖边的一个小池塘时,看到有几朵小荷已露出粉嘟嘟的笑脸,说到池塘、荷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两首。
(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题目。
学生自由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学生简单说说《池上》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说说《小池》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小池?(初夏)2、简介作者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喻诗”。
他热爱大自然,写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
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
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3、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古诗,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古诗两首》教案15篇
《古诗两首》教案15篇《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1.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说出诗的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重难点1.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通过朗读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乐学善思办法组内赛读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巩固对诗词的理解。
教学流程一、借助情境,听读赏诗1.播放课件。
2.师声借助情情并茂地诵读诗文。
3.学生自由读诗文。
要求:借助拼音,把古诗读准确。
1.同桌互读,看读音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
2.指名读,全班评议。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一)学习古诗《雪》1.指导读诗,感知诗意(1)简介作者尤袤(2)自由读古诗,结合诗文的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图文结合,多种方式反复诵读。
(4)同桌、小组、全班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全诗内容。
(5)汇报学习情况。
2.由画入境,想象感悟。
(1)指名读.全班齐读.练习背诵(2)结合背诵,启发学生展开,引导学生说说作者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象?(二)学习古诗《江雪》1.谈话激趣,导入新课2.诵读诗文,把握诗意(1)读一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2)自由读古诗,结合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尝试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3)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学生初步感知诗意。
3.细读古诗,感悟诗情(1)自由读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2)指名带动作、表情读,从中感悟是人的情感。
(3)想一想、说一说通读两首古诗,边读边结合插图想象每首诗所描写的画面是什么样子的?(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三、延伸拓展,升华情感1.选择自己喜欢的诗句完成书后的“自选佳句”。
2.课下搜集关于雪的名句、名言,体会诗人的感情。
3.搜集有关写景的故事读一读。
《古诗两首》教案2教学过程:一、导入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2、齐读、指名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教案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启发想象,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1、喜欢背诵古诗2、激发学生热爱秋天、赞美秋天的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识字写字。
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突破方法:采取范读、挑战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熟读成诵。
难点: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法与学法师:创设情境、示范朗读、参与讨论。
生:自读、讨论、想象、诵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读懂第一首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画面。
3、朗读背诵《赠刘景文》。
一、导入第一首古诗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又叫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奥,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他写了什么吗?(板书试题:赠刘景文)二、师配乐泛读古诗,生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三、自学古诗1、自由读,读准每个字的音。
2、指名朗读。
3、课件出示”我会认”中的生字,指名朗读。
刘菊残君橙橘4、小组讨论,理解词义。
荷尽:荷花凋谢。
擎雨盖:指荷叶。
(课件展现画面)犹:还傲霜枝:指菊花的花枝挺立在寒风中。
(课件展现画面)四、再读感悟,启发想象1、学生再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并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的菊花的花枝还傲霜斗寒冷。
一年的景致你要记住,那就是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深秋时节。
2、师再次配乐范读,生闭眼想象画面。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古诗两首《登鹳雀楼》教案西师大版(最新整理)
5。
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
认读本课生字,做到是写规范、端正、整洁。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课时:1课时教学设计《登鹳雀楼》一、激趣导入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诗中带斜线是的作用?(停顿)学生读题目(登鹳雀楼)所以诗的标题应该这样读,登 / 鹳雀楼.全班齐读.生再读。
录音机范读。
2、诗会读了,要想弄清是的意思就要弄清每个字的意思,现在让我们和诗人一起登上鹳雀楼看一看你们看.要想学一首古诗,要先把它读好,那你再把诗读一遍,把生字宝宝认一下。
楼(楼房)(高楼)依(依靠)(依然)尽(尽头)(尽力)欲(欲望)(欲念)穷(贫穷)(穷人)层(云层)(层次)瀑(瀑布)(飞瀑)布(一匹布)(瀑布)炉(火炉)(炉子)烟(烟雾)(烟气)遥(遥远)(遥望)川(山川)(四川)三、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问“想不想接受一下老师的挑战?”1、检查生字鹳雀楼一共三层.那么每一层都会给你们带来一些生字宝宝。
如果你们读准我们就可以一层一层的登上去了。
①现在看第一层:谁来读?“入层”其中“层”是平舌音.②第二层我要交给你们加大点难度了。
三个字了。
依河目③第三关,那我再加大点难度。
最后抽查一下,随便从中挑几个字.现在我们三层楼都登上了,没有难住你。
那如果你能接受住下一个考验,你就能站在最高的一层楼上看到美丽的景色了.你想不想看?2、再出示易混淆的生字指导写字,注意笔顺.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观察教师运笔,重点区别“人”“入”的写法,强调第二笔捺的位置,可采用儿歌指导记忆:“人"“入”笔顺都相同,不同之处要分清,“人”字捺在撇下面,“入”字捺在撇上边。
尊敬的读者: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5古诗两首》备课教案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一年级下册文:25 古诗两首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1.本课教学利用CAI 资源,引导学生的直观想象,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作了铺垫。
2.充分诵读,帮助学生了解诗的内容,感受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及祖国山河的热爱。
帮助学生感悟《登鹳雀楼》一诗所揭示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12 个生字:“登、楼、依、尽、入、穷、千、层、朗、识、玉、盘”;会写7 个字:“入、千、玉、识、行、河、黄”;(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读懂诗句的意思,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和月亮的美妙与神奇。
2. 过程与方法:(1)结合课件,理解诗句;(2)以读为主,读中体会。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和大自然的热爱。
(2)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重点、难点分析:1. 朗读、背诵古诗,感悟“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 2. 识字、写字。
课前准备:1.生字词卡片。
2. 多媒体课件。
(此课件有素材,素材中无录音)3. 投影仪。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登鹳雀楼》)(一) 知诗人1.课件展示王之涣画像(王之涣.jpg )与简介: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 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琅琅上口,广为传颂。
”教师朗读简介,学生认 真观看课件。
《登鹳雀楼》是王之涣的代表作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 诗。
(展示课件第六屏)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一起读题。
3.“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历史文化名楼之一,位于山西省的黄河岸边 ,因 为经常有鹳雀栖息在它上面,所以叫这个名字。
一千多年来,它一直是游人如织 的旅游胜地。
4.这首古诗的题目“登鹳雀楼”是什么意思呢?(学生回答)(二) 解诗意1.自学理解(展示课件第七屏)(1) 课件出示鹳雀楼图(鹳雀楼 0.jpg ),随录音播放展开全诗文本。
《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教材第五册第四单元,包含两首古诗:《静夜思》和《登鹳雀楼》。
《静夜思》为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描绘了作者在寂静的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登鹳雀楼》为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描述了作者登高远望的豪情壮志。
二、教学目标1. 熟读成诵,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背景。
2. 学会欣赏古诗的意境美,提高审美情趣。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诗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并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古风画作,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背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
(1)教师范读两首古诗,学生跟读。
(2)学生自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学生分组讨论,理解古诗的意思。
3. 例题讲解:以《静夜思》为例,分析诗中的意象,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乡之情。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分析《登鹳雀楼》的意境,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作者:李白意象: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情感:思乡2.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情感:豪情壮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分析一首你喜欢的古诗,并写出你的感受。
感受:这首诗描绘了庐山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古诗作品,与同学分享,共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使学生较好地理解了两首古诗的内容及意境。
在课后反思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古诗情感的理解,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古诗表达自己的情感。
《古诗两首》教案2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古诗两首》2. 学科领域:语文3. 适用年级:三年级4. 课时安排:2课时5.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把握古诗的意象和意境;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古诗两首》相关内容;2. 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卡片等;4. 参考资料:相关古诗的解析、鉴赏文章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与古诗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提高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情况进行讲解,讲解古诗的意象、意境、重点词语和句子等。
5. 实践训练: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掌握的情况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批改,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课
前
准
备
教师
课件(上传文件夹)
学生
课前预习
查找有关儿童情趣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第一课时
1、解题: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值”的意思呢?
2、介绍作者(用投影片将作者情况演示出来)。
3、初读,大体了解内容。
4、听录音,听示范朗读。
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理解:树头:树枝头;未:没有;阴:树阴。为什么没形成树阴?(因为叶子未长大)。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阴。从这一点,可见这一天天气怎样?(丽日当空,地面上有斑驳的树影,星星点点的光斑。)
C.同桌对说这两句诗意——逐句说——齐读这两句
四、总结
1、整首诗主要写了什么?根据我们对这四句诗的理解,谁能概括一下?
2、如果你是作者,你看到这样的农村景色,还看了儿童捕蝶的情景,你是什么样的感受?试着体会一下。
3、带着我们对作者热爱农村,热爱儿童,热爱春天的心情的体会,再读一读整首诗。
4、多么美的一首诗呀,老师也陶醉了,其实大自然中像诗人写的这么美的景色随处可见,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善于感受美的心灵,就一定会找到。最后让我们以满载美的心和诗人满载美的心相连,做一个现代诗人,加上恰当的想象,在练笔本上把这首古诗的后两句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文字。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附:在春天,在阳光下,几个衣着朴素的小孩子蹦蹦跳跳地跑进一个小院子里。忽然,他们发现了在菜花从中有两只翩翩起舞的蝴蝶,于是,他们便想把它捉起来。一个小孩轻轻地走向蝴蝶,“扑”的一下,小孩子摔倒在地上。嘿!这蝴蝶真狡猾!小孩子没说什么,慢慢地从地上爬了起来,继续捉蝴蝶。这蝴蝶可聪明了,一下子飞到菜花丛里,小孩子找不到了,只好失望地离去。
苍苔:绿色的苔藓。它一般丛生于人迹罕至的阴湿处。
小扣:轻轻地敲,缓缓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印:本意指痕迹,本诗引作动词用,意为踏坏,留下脚印。
②逐句突破理解诗意。每句诗的大意是: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我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4、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15、拓展叶绍翁的诗。
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客情:旅客的情绪。
促织:蟋蟀。
第二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D.这稀疏的篱笆,长长的小路,叶儿不浓密的树,构成了一幅清新、质朴的农村景色图,你们看画面,这叫静态描写。在这一背景下,作者又看到一幅更为活泼生动的图画,那就是后两句所表达的。(齐读三、四句)
4、理解三、四句:
A.抓住哪些景?
走:跑;急走:快跑。(不能理解成走路)
句意: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
追到没有?
8、有感情地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①老师范读,指导有节奏,读出重音。(幻灯片上还列举了另外一种停顿方式)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②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9、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
a、有柳树,有美丽的、各色的花。
5、随录音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6、指名读,其他同学想句子的意思,勾画出不懂的词语。
7、用投影仪演示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诗句的意思,字的意思。
①理解字词。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教学过程
教学随笔
怜:爱惜。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皮面木底鞋,底下有两齿支撑,即两头突出部分。
作
业
设
计
附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板
书
设
计
宿新市徐公店游园不值
篱落 疏红杏出墙来
一径 深 静春色关不住
树头 未成阴新生事物冲破束缚
喜爱
儿童 急走
动
黄蝶 飞入
教学后记(可针对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某个环节、某个问题、教案的使用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
作
业
设
计
作业设计:
4古诗两首
填空:
1、、叶绍翁是宋代诗人,除了《游园不值》外,我还知道他写的《夜书所见》,诗是这样的: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2、“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
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
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
3、下面先看题目意思:
宿:过夜。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整个题目的意思是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要求:
1、不理解的字、词画出来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5、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不少,我还读过这些:
。
b、有蝴蝶,有蜜蜂。
c、有浓郁的花香。
10、将满园的春色展现出来(打在投影仪上)。
11、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来描写园中的春景。
编儿歌或诗:老师示范
春色满园绿青苔,
鸟语花香蝶蜂缠,
花红柳绿笑开怀,
红杏出墙引客来。
12、背诵诗句。
13、分小组讨论交流“园子”和“红杏”的象征意义,并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
(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
B.女生读第4句:
处:地方;寻:寻找。
为什么无处寻?
句意:黄色的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C.两句诗意连起来,指名说诗意。
D.看书上的插图。后两句写儿童捕蝶的情景。“跑、寻”这叫动态描写。儿童奔跑、扑蝶……读来使我们倍感亲切、耳目一新。
E.自由读全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F.检查:指名读全诗,齐读。
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辅导区)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五年级语文学科备课教案纸
课题
5古诗两首
设计者
鞠永珍
指导者
丁桂玲
送审时间
第2周
审阅人
执教者
执教时间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诗句。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心情。
3.有感情朗读、背诵两首诗。
4.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5.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4、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描绘的是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黄碟的生动场面。前两行写春天景色的特征,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渗透着诗人对美丽的田园春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