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2006年环境状况及对策

合集下载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辽宁省作为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省份,其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但是,辽宁省在营商环境方面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省内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因此,本文将深入分析辽宁省当前的营商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

一、营商环境问题1. 市场化程度不够在辽宁省,政府在市场经济调节中的作用依然较为突出,政策法规过于繁琐,市场化程度不够。

相应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灵活性十分有限,这不利于市场的自由竞争,也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 政府服务不够便利尽管辽宁省在政策利好方面做得比较积极,但是企业在申请和享受某些优惠政策时常常遇到种种繁琐的手续和限制,政府服务的便利程度不高。

3. 领导干部落后思想与其他发达地区相比,辽宁省某些领导干部的思路依然落后,对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和新兴企业缺乏了解,也没有为之提供足够的支持和帮助。

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4. 推广营销力度不足相较于其他省份,辽宁省的企业推广和营销力度相对较低,对市场的洞察和战略思维也不够充分。

这意味着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对策1. 拓宽市场化程度辽宁省政府应大力推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秉持“政府为服务者、企业为主体”的原则,适时精简政策法规,进一步扩大市场主体的自由度和选择权,并充分激发企业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2. 做好政府服务辽宁省政府应该善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电子政务,从政策宣传、信息共享到服务到位等多方面发挥作用,更加便捷、高效地为企业服务,为企业搭建完善的创新创业平台。

3. 更新领导干部思想辽宁省的领导干部应该追上新时代的脚步,经常了解企业的最新发展现状,并在人才引进、研发合作和资金扶持等方面为企业提供好的支持和帮助,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4. 加强推广营销因应市场变革和消费升级的趋势,辽宁省的企业应该加强市场推广和品牌打造,把握现代营销方法,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发掘潜在市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整理]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整理]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一、环境状况2006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在278天~346天之间,其中11个城市超过300天。

1.可吸入颗粒物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丹东、铁岭、朝阳、大连、营口、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超标0.02倍~0.47倍。

2.二氧化硫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

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2倍。

3.二氧化氮全省14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一氧化碳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7个城市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日均值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率为3.5%。

5.降尘全省14个城市降尘量年均值超过省控标准。

其中抚顺、阜新、鞍山、本溪市降尘量较大,年均值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

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最高。

6.降水酸度全省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8,酸性降水频率为10.1%。

大连、丹东、抚顺、沈阳、铁岭、阜新、葫芦岛、锦州等8个城市及凤城、开原2个县级市出现酸雨。

其中大连、丹东、抚顺、沈阳4个城市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0,酸度较强。

辽宁省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辽宁省水环境现状及保护对策

废污 水 。导致辽 河全 流域 水质 除支流 清河 为 Ⅲ类水 质 外 , 为 Ⅳ 类 以上 甚 或 超 V类 水 。 主 要超 标 物 为 皆 高 锰酸盐 指数 、 氮 和五 日生化 需氧量 。 铵 ( )浑 河。全河 流 域面 积为 1 8 m ,河 长 2 14 1 k 4 5 4k 流经 清原 、 1 . m. 新宾 、 抚顺 、 阳 、 中、 沈 辽 灯塔 、
营 口地 区 。
部城 市群所 处 的下辽河 、浑太 河为 2 . 04亿 t ,占总 排污量 的 7 . % ; 0 6 辽西 沿海 3 4亿 t 辽东沿 海 35 . ; . 亿 t鸭绿 江 1 6亿 t ; . 。这 些污 水中有 近 8 % 以上未 0 经 处理 ,就直 接排 人河 道 ,这是造成 城 市段河流 污 染严重的主要原因。 现就主要河流污染现状分述如下 。 () 1 辽河 。辽 河是 辽宁省最 太 的一条 河流 , 内 省 流 域 面积 4 3 m , 4 0k 是 我 国七大江 河 18 6k 2 长 8 m,
河 流污 染 的主要污 染源 为城市 、 业的排污 。 企 据统计 . 。 加 0年全 省废 污水 排放量 为 2 . 89亿 t 中 。
好, 达到 Ⅱ 类水 质 。 中段 由于接 纳了本 溪市 的废 污水 而导 致河流水 质 急剧下 降 ,近几 年枯水 期水 质都为 V类 及超 V类 水 。河水 进 入参 窝水 库 并经 净 化后 , 出库水 质上升 为 Ⅳ类 及 V类 水 . 经辽 阳市 后 鸦染 流 又加重 .最后与浑 河在 三 岔河处 汇合成 大辽 河 进入
I 收稿 日期120 一 l 1 0 l 0 一 l
( ) 辽河 。 辽河流 域 面积 1 6 I , 长 9 4太 太 3kI 河 9 1 2 6 k 流经海城 、 山、 m, 盘 太石 桥 、 大洼 等县 , 营 口人 于 海 ,由于接 纳了浑太 河 的持染 精华 而导 致三 岔河 段 与 营 口段均为 V类及 超 V类水 。 ( ) 阳河 。绕 阳河 流域面积 99 6k : 河 长 5绕 4 m . 2 3 1 m,由于沿程 没 有太 的城市 排污 ,因此河 流 8 . k 水 质较好 . 基本达 到 Ⅱ 。 类 上 5条 河流 是 辽 宁 省 中部 平原 区 的 主要 河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2002年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辽宁省2002年度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一)水环境1、主要河流水质全省有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大凌河、鸭绿江六条主要河流。

其中鸭绿江水质较好,符合国家Ⅲ类水质标准,其它河流城市河段水质污染较重,有22个断面为劣Ⅴ类水质,占61.1%。

主要污染物为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分别有38.9%、58.3%的断面超国家Ⅴ类水质标准。

与上年相比,污染物排放量有所下降,虽然由于持续干旱,缺少环境水,但水质没有恶化,部分河段有所好转,污染基本得到控制。

辽河水系包括辽河、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四条主要河流。

辽河铁岭、沈阳、盘锦三个河段均为劣Ⅴ类水质,污染严重。

主要污染物是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和氨氮,分别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0.8倍、0.1倍和0.8倍。

由于境外污水排入,对辽河铁岭段水质影响较大。

与上年相比,铁岭段水质有所改善。

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的18个监测断面中,Ⅳ类和劣Ⅴ类水质分别占27.7%和66.7%。

其中浑河抚顺段为Ⅳ类,沈阳段为劣Ⅴ类;太子河本溪段为Ⅴ类,辽阳段为Ⅳ类,鞍山段为劣Ⅴ类;大辽河盘锦段、营口段均为劣Ⅴ类水质。

氨氮污染突出,最高断面超过国家Ⅴ类水质标准6.9倍。

各断面中,沈阳七台子、于家房、本溪兴安和盘锦三岔河断面污染严重。

与上年相比,浑河化学需氧量浓度有所降低。

大凌河水系大凌河是全省水质污染最重的河流。

全河段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浓度均值分别超国家Ⅴ类水质标准3.6倍和7.4倍,其中锦州西八千断面污染最严重。

与上年相比,锦州段水质有较明显改善,主要由于金城造纸厂废水治理取得成效。

鸭绿江水系鸭绿江在全省主要河流中水质最好,丹东段水质符合国家Ⅲ类标准。

与上年相比,水质进一步好转。

2、主要大中型水库水质在13座主要大中型水库中,汤河水库和铁甲水库符合国家Ⅲ类标准,水质较好,大伙房、石门、宫山咀、闹德海、清河、柴河、乌金塘7座水库为Ⅳ类水质;其它水库为Ⅴ类或劣Ⅴ类,水质较差。

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昌 图的部 分 乡镇 , 区草 地沙 化 面积 达 2 . 该 66 7万 h m,
维护 、 改善生态环境 的科研工作薄弱 , 涉及 的水
土保 持 、 业 建设 、 林 农业 生 态 、 草原 建设 等 多部 门相 对
独立 开展 工作 , 有形 成合 力 。 没 1 有 法不依 , 法不严 . 6 执
占该 区草地 总 面积 的 8%, 成横 贯辽 北 、 西 , 西 0 形 辽 东 长 4 0 m、 北宽 10k 3 南 k 0 m的狭 长沙化 地带 。 地沙化 草
7 凌 , 癣 暑 菇 黪 i 菇 繁 8 l l { j
重 建 设 、 管 理 , 建 设 、 破 坏 的 现 象依 然 存 轻 边 边
境 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 : 辽宁 ; 农业 ; 生态环境 ; 对策
文章 编 号 :0 5 4 4 (0 0 0 — 0 8 0 10 — 9 4 2 1 )3 0 7 — 3
1 辽 宁 农 业 生 态 环 境 现 状
辽 宁 省 地处 我 国东 北地 区南 部 ,全 省 陆地 面 积
直 接危 及 草地 牧业 的生 存和 发 展 ,造成 了 生态 失衡 、
1 . 业 生产环 境污 染加剧 4农
土保 持规 划 ,结合 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发展 专 项规 划 , 考 虑农 业生 态环 境建 设 的特点 , 全 省农 业 生态 环境 分 将 为 三大 类 型 区域 , 即辽东 低 山丘 陵 区 、 西 山地 丘 陵 辽
区和 中部平 原 区。 综观 全省农 业 生态 环境 , 主要存 在 着 下列 一些 较
1 . 入少 , 5投 治理速 度缓 慢 , 与国 民经济发 展不 相适 应
仅为 3 . 致使森林对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减小。 5 %, 6

辽宁省重金属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管理对策研究

辽宁省重金属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管理对策研究

产水平亦较高 ; 皮革及其制 品和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的重金属污染 物产生量强度 不大 , 但这些行业 的生产规模 较小 , 排放量强度大 , 生产工艺水平较低 , 清洁生产水平亦较低 。 五大行业中 , 金属制品 行业的六 价铬排放 超标 ; 皮革等及其制 品业接近排放标准 。而其 它各个行业重金属排放平均浓度不超标 。
0 5 6 2 8 8 . 9
l Ol 4 . 4 0 8 l 6 l
0 l 2 4 l 6 . 8
9 l 7 8 0 6 3 1
城什 『

鲅鱼圈匡
表 1 平均排放浓度超标的行业和排放浓度
重金 属 超 标行 业 铝 冶炼 业

1 . 4重金属环境质量现状 1 . 4 . 1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 全 省重金属超标断面共有 7个 ( 见表 2 ) , 分布在葫 芦岛市兴 城河 、 营 口市沙河和大旱河 以及抚顺市苏 子河和社河 , 主要 污染
辽宁省重金属环
( 沈 阳环境科学研究 院 辽宁沈 阳 l 1 0 0 1 6 )
1 . 2全省 废 水 中重 金 属 污染 物 产 生 及 排 放 现状
根据污染源普查结果 , 全省废水 中汞 、 铬、 铅、 镉、 砷 等 5种重 金属 的产生量约为 4 6 1 2 2 8千克 , 其 中产生汞 2 7 1 千克 、 镉1 0 8 2 1 1 千克 、总铬 9 3 3 9千克 、六价铬 4 7 2 4 6千克 、铅 9 9 0 3 9千 克 、 砷 1 9 7 1 2 2千克。 葫芦岛市废水重金属污染物产生量 占全省的比例高 达4 7 . 8 %, 是辽宁省废水重金属污染 物产 生量最大 的地 区。辽 宁
大规模 的工业 生产和废水排放 , 以及 杀虫剂 的广 泛应用 , 有毒重

辽宁省地方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对策研究

辽宁省地方环境保护立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开始大规模环境保护立法 ,国家环境保护法律
体 系不 断健 全 。 国家制 定 的适 用 于全 国范 围的环 境 法 只能从 宏 观 和普 遍意 义上 最 大 可能地 为 我 国 的环
各有特点 , 仅依靠《 中华人民共和 国水污染防治法》 不足以解决水污染防治问题。 因此 , 各地结合 自己的
E 。m n l a e et . n e aM n m n L _ t J
辽 宁省地方环境保护 法现状及对 策研 究
靳 辉
( 宁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中心 , 宁沈 阳 10 3 ) 辽 辽 10 3

要 : 绍 了近几年 , 宁省地 方环境 立法的总体情况 , 介 辽 资料 显示 : 宁省地 方环境立法数量不断增加 , 辽 注重废 改立并举 ,
染 防治条例 》 《 阳市危 险废物 污染环 境 防治条 、沈 例》《 阳市水污染 防治条例》“ 、沈 ;十一五”期 间大连
市 出 台了《 大连 市危 险废 物 管理 办法 》 《 、大连 市 城市 饮 食娱 乐 服 务 企业 污 染 防 治 管理 办 法 》 《 、大连 市 畜
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大连市环境保护局行 和《 政罚款实施细则 》修订 了《 岛老铁 山国家级 自然 , 蛇 保护 区管理办法》 《 、大连市环境保护条例》 等规范性
的条例。 目前 , 沈阳、 大连已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 环境保护法制体系 。其他各市 以及 民族 自治区域地
区也 根 据环保 工作 实 际 , 出台 了一系 列政府 规 章 。
32 存 在 的 问题 _
辽 宁省 现有 的 生态 环境 保 护法 律制 度对 于 保证 国家环 境法 律 的实施 , 强 地方 环境 执 法 , 加 改善 生 态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辽宁营商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1.繁琐的行政审批程序目前,辽宁省的行政审批程序仍然较为繁琐。

企业在办理各项手续时需要频繁跑多个部门,流程冗长且复杂,导致办事效率低下。

2.司法保障不充分辽宁省在司法领域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地区的法院体系建设不够健全,司法公正性和可信度有待提高。

同时,执行程序中也存在拖延时间、抵制执行等现象。

3.投资环境不够稳定由于市场监管机构监管措施不到位、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大等原因,导致一些企业经营环境相对混乱。

此外,在税收政策方面也存在变化频繁和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4.融资渠道有限对于小微企业而言,融资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

金融机构往往更青睐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在放贷方面对中小微企业采取谨慎态度,并要求高额利息或提供较高的抵押物。

二、对策1.简化行政审批程序为了提升营商环境,辽宁省应该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可以通过整合相关权力机构和职能部门的权限,减少跑腿次数和环节。

此外,建立在线申办平台和一站式服务窗口也是必要的。

2.加强司法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地方法院体系建设,并加大对司法人员业务培训力度,提高裁判质量和效率。

同时,加大对媒体监督力度,增强司法公正性,在执行程序中规范操作以防止拖延和抵制现象的发生。

3.优化投资环境要实现投资环境稳定有序发展,请辽宁省在市场监管方面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来维持市场秩序,并且及时公开透明决策信息。

同时吸引更多外商直接投资,并鼓励本地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

4.拓宽融资渠道鉴于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请辽宁省搭建多层次金融服务平台,推动商业银行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贷款支持。

此外,建立风险共担机制,并加强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和监督。

5.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辽宁省应该加强相关政策宣传工作,向企业清晰介绍各项扶持政策以及政府优惠措施。

通过举办相关培训与研讨会、完善信息发布渠道等方式,帮助企业了解并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6.建立健全创新体系鼓励企业技术创新与转型升级以提高竞争力,请辽宁省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科技项目和人才,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涉案行为打击力度,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促进创新资源共享。

辽宁省2006年夏季干旱分析

辽宁省2006年夏季干旱分析

2 干 旱 程 度 分 析
() 1 以降水距平为指标 的干旱程度分析 。
3%。各典 型干早 区与 多年 同期降水量对 比分析 6
见表 1 。
表 1 2 0 年 7 1 至 8 2 典型干旱区与历史 同期降水对比 06 月 日 月 4日
① 干旱指标 的界定 。降水距平早情等级 划分
见 表 2 。
维普资讯
3 2
大 旱 ,5 8 %≤P 9 %; 大 早 , <5 特 P≥9 %。 5
东北水利水电
20 年第 7 ( 2 卷 26 ) 07 期 第 5 7期
表 3 辽宁 省 20 0 6年 7 8月河 川径流 量频 率分 析表  ̄
② 降水量频率计算与干旱 程度分析 。按照 以 上标准 ,对全省分别按各市选择代表站对 多年系 列 7 8月份降水量统计 、 ~ 分析并做频率计算 。 频率 曲线采 用 p Ⅲ型。依全省降水量为依据进行频 一 率分析 :s v 25C = . , C/ = .,v O 2均值为 22rT 20 C 3 3 ll 06 I , l
( 宁 省 水 文 水 资源 勘 测 局 , 宁 沈 阳 100 ) 辽 辽 103
[ 要]本文针对辽宁省西部地 区20 年发生的干旱, 大气环流、 摘 06 从 气候、 降水、 径流、 土壤 、 农田受
灾等方 面 , 系统 地 阐述 了各 因素 的发 生发展 规律 、 点及物 理成 因。 用降水 指标 、 流指 标 、 较 特 采 径 受旱 率 等计 算方 法 , 行 干旱程 度分 析 。评价 出 20 进 06年辽 宁省 西部地 区为 建 国以来 最为严 重干 旱。
部 地 区 发 生 了严 重 干 旱 ( 部 地 区 发 生 特 大 干 局 旱 )中北 部 地 区发 生 了轻 度 干 旱 。 ,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黑土地分布较为集中的省份之一。

黑土地是我国土壤资源中的珍贵品种,具有良好的肥力和保肥性,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由于长期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环境恶化等因素,黑土地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减少,保护和合理利用黑土地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利用现状值得关注。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黑土地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些地区存在土地沙化、盐碱化等问题,导致土地肥力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影响。

一些区域存在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化肥农药使用过多等问题,加剧了对黑土地的破坏。

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辽宁省的黑土地,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深入分析黑土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加强政府的引导和监管,推动科研和技术创新,可以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字数:246】1.2 问题意义辽宁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地资源丰富,拥有着重要的农业生产潜力。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和工业化的发展,黑土地面临着严重的退化和破坏,保护利用问题亟待解决。

黑土地的保护对于维护区域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黑土地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保护区,对于维护地区的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黑土地的破坏将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等问题,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黑土地的保护对于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辽宁省作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基地,黑土地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当地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增产。

保护黑土地资源,可以有效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和产量,确保当地粮食安全。

研究黑土地保护利用的现状及对策,有利于引起社会各界对黑土地保护问题的重视,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黑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深入分析,能够为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黑土地现状分析黑土地是指土壤中有较高含量的有机质和养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6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辽宁省环境保护局一、环境状况2006年,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天数在278天~346天之间,其中11个城市超过300天。

1.可吸入颗粒物城市环境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丹东、铁岭、朝阳、大连、营口、葫芦岛和盘锦7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国家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超标0.02倍~0.47倍。

2.二氧化硫鞍山、阜新、辽阳、葫芦岛4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10城市符合标准。

采暖期二氧化硫浓度是非采暖期的3.2倍。

3.二氧化氮全省14个城市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4.一氧化碳大连、丹东、锦州、阜新、铁岭、朝阳和葫芦岛7个城市一氧化碳全年日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它7城市日均值有超标现象,最大超标率为3.5%。

5.降尘全省14个城市降尘量年均值超过省控标准。

其中抚顺、阜新、鞍山、本溪市降尘量较大,年均值在20吨/平方千米·月以上。

受季节影响,4月份降尘量最高。

6.降水酸度全省14个地级市和17个县级市降水pH年均值为5.48,酸性降水频率为10.1%。

大连、丹东、抚顺、沈阳、铁岭、阜新、葫芦岛、锦州等8个城市及凤城、开原2个县级市出现酸雨。

其中大连、丹东、抚顺、沈阳4个城市降水pH年均值小于5.60,酸度较强。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辽宁省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具有很高的肥力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潜力。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黑土地面临着破坏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黑土地资源,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下面将针对辽宁省黑土地的保护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一、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1.黑土地资源状况辽宁省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沈阳、本溪、丹东等地,总面积约为3000万亩。

黑土地具有良好的土壤肥力,适宜农作物生长,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

2.保护利用存在问题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传统和不合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工业化对土地资源的侵占等因素,黑土地面临着破坏和减少的风险。

一些地方还存在着过度开发和滥用化肥农药的问题,使得黑土地的肥力逐渐下降。

二、对策建议1.推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应该鼓励农民采用节水灌溉、有机肥料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还应该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力度,严格控制黑土地的开发和利用。

2.加大土地资源整治力度对于那些已经受到严重破坏的黑土地区域,应该加大土地资源整治力度,采取土地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恢复和改善黑土地生态环境。

3.加强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应该建立健全黑土地资源利用规划和管理体系,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还应该提高黑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强监测和评估工作应该加强对黑土地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全面掌握黑土地资源的状况和变化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

5.加大宣传和教育力度应该加大黑土地资源保护利用宣传和教育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黑土地资源保护利用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对黑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结语通过以上对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的分析可以看出,黑土地是我国重要的农业资源,需要得到保护和合理利用。

政府、农民和社会公众都应该共同努力,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和利用好黑土地资源。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及对策黑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农业资源,也是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基础。

辽宁省地处中国北方,拥有广袤的黑土资源,黑土在辽宁省农业生产中愈发成为重要的基础资源之一。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破坏,黑土资源的保护、利用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本文对辽宁省黑土地保护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黑土地资源的现状黑土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殊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省区。

黑土因其肥沃、层纹明显、透气性好等特点,备受业界关注。

辽宁省黑土地景观广泛,分布面积为2.6万平方公里。

但是,随着行业化农业、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增加,黑土地的生产环境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据统计,辽宁省黑土地已经受到过轻度到严重程度的破坏30%以上,其中生产秩序恶劣、水土流失、耕地面积减少、种植结构单一等问题日益凸显。

1. 加强政策引导,促进黑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政府应出台一系列合理合法的立法、政策及规定,确保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如建立黑土地国家级保护区和严格的资源利用管理制度等。

2. 推动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黑土地农业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强化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对黑土地产业的领导和管理,鼓励通过产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方式,开展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一系列活动。

3. 建立黑土地资源的监测、评估和溯源体系。

加强黑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监测、评估、溯源工作,开展黑土地资源现状和规模的调查和评估,完善黑土地资源溯源体系,为黑土地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化的保障。

4. 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视优质农产品生产,发展种植、养殖和加工等多种农业业态,推进农业的技术升级,打造现代化的黑土地农业生态经济带,实现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5. 强化社会对黑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

加强绿色意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拒绝野蛮发展和无节制开发,提高黑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将整个社会意识转变为保护黑土地资源的意识。

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辽宁省林业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辽宁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发展潜力。

林业产业发展对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辽宁省林业产业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为了更好地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1.资源优势明显辽宁省拥有较为丰富的森林资源,包括天然林、人工林和林下资源,总面积约为3100万公顷。

森林资源的丰富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辽宁省的林业产业主要集中在木材加工、林产品加工和林下经济,而且大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较低,整体上具有低水平重复竞争的状况。

由于种植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盲目推广人工林和单一树种造成了生态环境问题。

3.产品附加值不高辽宁省林业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大部分产品属于低附加值产品,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市场竞争力不强。

林业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市场拓展。

4.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由于林业产业发展不合理,辽宁省出现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生态系统受损等,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稳定。

二、对策建议1. 调整产业结构,加强技术创新为了提高辽宁省林业产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需要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高附加值林产品的开发和推广。

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先进的林业企业。

2. 加强市场开拓,提升产品附加值为了提升林业产品的附加值,辽宁省可以加强市场开拓,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引进先进的销售模式和营销策略,提升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从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辽宁省需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加快天然林保护和恢复,合理调整人工林种植结构,防止过度开发和滥伐林木,改善和修复生态环境问题,为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4. 加强政策支持,促进产业升级为了促进辽宁省林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力度,为林业企业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投入。

辽宁省山洪灾害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辽宁省山洪灾害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乎破 坏殆 尽 ,仅 在偏 远深 山可见 幸 存 残迹 ,其 余 皆衍 生 为栋林 和 杂木 林 为 主的天 然 次 生林 。本 区 柞 蚕 场 面积 占全 省 1 2以 上 ,柞 蚕 茧产 量 居 全省 /
之首 。本 区 草 地 面 积 约 占全 省 草 场 面 积 1 5以 / 上 ,居全 省第 二位 。草 地类 型有 山地灌 木 草 丛草 场 ,疏林 草丛 草 场 ,山 地草 甸草 场 。其 中天 然草 场约 占全 省 面 积 2 5 / ,是 发 展 牧 业 重 要 基 地 之
区内土地 特 点是 山地 多 ,耕 地 少 ,耕 地 面积
和人 民生命 财产 的损失 。其 特 点是 破坏 性强 ,危
害重 ,恢 复 难 度 大 。 山 洪 灾 害属 于 自然 灾 害 范 畴 ,但 随着 人类 社 会发 展 ,人 类活 动对 自然 破坏 日趋严 重也 是诱 发 、影 响 和加 重 山洪灾 害 的重要 因素 。人们 对 山洪 灾 害防 治认 识 上存在 误 区 ,认
质 量 不断 下 降 ,历 史 上本 区 曾被 大 面积 的红 松为
主 的针 阔叶混 交原 始 森林 所 覆 盖 ,经人 为干 扰演
替 为 至今 的 阔叶 杂木林 与针 叶混 交 为 主 的天 然 次
生 林 ,加 之人 工林 树 种单 一 、结 构 失 调 ,林木 抗 病 性 弱 ,病 虫 害严 重 。毁 林 开荒 ,陡坡 耕 作 ,矿 山开 采和 不利 自然 因素 的作 用 ,使 生 态 环境 受 到 破 坏 ,环境 功 能下 降 。
1 辽 宁省 山洪灾害 区域 生态环境特 点
辽宁 省受 山洪 灾 害 威 胁 的 区 域 受 自然 地理 、 人 类 活动 及历 史综 合 因素 影 响 ,生态 环境 现状 有

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辽宁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6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N 2008N O.09SCI ENC E &TEC HNO LO GY I N FO RM A TI ON 资源与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在不断增加,垃圾污染环境状况日益突出。

垃圾危机已成为我省各个城市都面临的“十分头痛”的大问题。

为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环境,加快我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进程,势在必行。

1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1.1生活垃圾产量辽宁省下辖14个地级市、17个县级市、19个县城、8个自治县。

截至2006年,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建城区城市总人口2169.5万人。

生活垃圾产生量869万吨/年(以环卫部门清运垃圾的数量来反映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人均垃圾产量1.1公斤。

1.2生活垃圾特性我省环境卫生技术管理手段落后,只有部分地级市对生活垃圾组分、含水率、低位热值作过检测分析,且检测年份各异。

绝大多数市、县尤其是县城,对生活垃圾组分、含水率、低位热值未作过检测分析。

但是生活垃圾成分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燃料结构等影响较大,不同城市的生活垃圾物理成分含量差异很大,且成分比较复杂。

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状况目前,我省在沈阳、大连、鞍山、锦州、阜新、辽阳、铁岭、朝阳、盘锦、瓦房店市建设并投入运行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厂)11座,设计处理能力11470吨/日、实际处理量411.6万吨/年,无害化处理率为47.36%。

其中,卫生填埋场8座,处理量349万吨/年;堆肥厂2座,处理量48万吨/年;焚烧厂1座,处理量14.6万吨/年。

填埋、堆肥、焚烧处理量分别占83.0%、13.5%、3.5%。

2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2.1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落后,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全省各市、县环境卫生管理部门系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2006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2006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

2006年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报告张娟;王刚
【期刊名称】《中国环保产业》
【年(卷),期】2008(000)003
【摘要】辽宁省环保产业协会于2007年开展了全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调查报告分析了辽宁省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的结构、地域分布、发展特点等基本情况,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总页数】4页(P59-62)
【作者】张娟;王刚
【作者单位】辽宁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沈阳,110033;辽宁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沈阳,1100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4
【相关文献】
1.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启动会召开 [J],
2.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启动会召开 [J],
3.在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启动会上的讲话 [J], 吴晓青
4.2011年全国环境保护及相关产业基本情况调查即将开始 [J], 本刊编辑部
5.辽宁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状况--2003年辽宁省环境保护相关产业调查结果分析[J], 张国徽;张娟;郭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

2009年辽宁省环境状况公报一、环境状况2009年,辽宁省环境质量总体呈好转趋势;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酸雨污染同比无明显变化,5个地级市和3个县级市出现酸雨;城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持续良好;水库水质基本保持稳定;辽河流域水质明显好转,干流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浓度首次全部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支流化学需氧量超标比例比2008年有所下降;近岸海域水质以良为主,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同比略有下降;城市声环境质量较好,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同比基本持平。

(一)城市环境空气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达二级标准天数逐年增加,14个城市达标天数在292~359天之间,平均为342天,达标率93.7%,同比增加3天。

沈阳、大连等9个城市达标天数比2008年增加3~8天。

城市空气达标质量提高,全省一级天数平均为49天,同比增加6天,其中,营口和大连超过100天。

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城市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全省达二级标准天数328 359 292 330 343 346 347 359 334 349 347 358 351 350 342 同比变化 5 6 -15 -7 8 3 0 7 3 7 8 -1 16 -3 3 达一级标准天数15 115 16 25 30 87 65 122 20 49 66 12 30 36 49大连、抚顺、本溪、丹东、锦州、营口、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1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沈阳、鞍山2个城市符合三级标准。

与2008年相比,阜新市空气质量由三级改善为二级。

全省城市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为0.089毫克/立方米,继2007年首次达二级标准后,持续达标;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0.044毫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0.033毫克/立方米,近5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

大连、葫芦岛等12个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符合二级标准,沈阳和鞍山略有超标;14个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首次全部符合二级标准;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全部符合二级标准。

2006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

2006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

附件:2006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公告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七年三月主 要 内 容 概 况一、环境空气质量二、酸雨状况三、地表水环境质量四、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五、近岸海域环境质量六、城市声环境质量七、辐射环境质量概 况2006年,全国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保持稳定,局部地区污染依然严重。

全国62%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标准,较上年略有改善,但部分城市污染仍然严重。

113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为44%,与去年相比空气质量变化不大。

城市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污染也较为严重。

全国酸雨分布区域稳定,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川、滇以东的区域,但发生较重酸雨的城市比例有所增加。

主要江河水系总体水质与去年基本持平。

长江干流、三峡库区水质为优,长江支流为轻度污染;珠江水系水质良好;黄河和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重度污染;淮河干流为轻度污染,支流为中度污染,均较去年有所好转,但涡河、颍河等支流长期污染严重;海河水系河流普遍为重度污染;辽河干流轻度污染、支流为重度污染;国界河流中,黑龙江为轻度污染,图们江为重度污染。

浙闽、西北、西南诸河总体水质良好。

太湖、滇池为劣Ⅴ类水质,巢湖为Ⅴ类水质。

滇池草海为重度富营养,滇池外海、太湖和巢湖为中度富营养状态。

113个重点城市的382个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 1 —72.3%。

近岸海域水质保持稳定。

南海、黄海水质良好,渤海、东海分别为轻度和中度污染。

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

全国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基本属于环境背景水平。

一、环境空气质量(一)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1、概况2006年,全国共有559个城市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含地、州、盟首府所在地,以下同)322个,县级城市237个。

监测覆盖城市人口3.5亿多人(地级以上城市占88.5%,县级城市占11.5%);监测覆盖建成区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地级以上城市占85.2%,县级城市占14.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2006年环境状况及对策
一、环境状况
2006年,辽宁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略有改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水质良好,水库水质基本稳定,除辽河外,其它5条主要河流水质有所好转;近岸海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有所提高;环境噪声得到有效控制。

(一)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大连、丹东、营口、盘锦、铁岭和朝阳6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沈阳、鞍山、抚顺、本溪、锦州、阜新、辽阳和葫芦岛8城市达到三级标准。

按空气污染指数评价,全省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好转。

(二)水环境质量
全省6条主要河流中,鸭绿江水质优,全河段符合Ⅱ类水质标准;辽河、浑河、太子河、大辽河和大凌河城市河段水质污染严重。

36个干流断面中,有61.1%的断面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化学需氧量,分别有55.6%和30.6%的断面超过Ⅴ类水质标准。

6条主要河流的49条支流中,有34条为劣Ⅴ类水质,占69.4%。

(三)近岸海域水质
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以优良为主,一类和二类海水水域面积占监测总面积的89.6%。

6个沿海城市中,大连、葫芦岛海域全部为一类和二类海水,水质优良;丹东海域以一类海水为主,水质较好;锦州海域以三类、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中度污染;营口海域以四类、劣四类海水为主,水质轻度污染至重度污染;盘锦海域全部为劣四类海水,水质重度污染。

(四)声环境质量
各城市中4类功能区夜间噪声超标现象较突出,平均超标3.8分贝,夜间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噪声超标是城市声环境的主要问题。

(五)生态环境质量
全省57个市县中,生态环境质量为优的有20个,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43.6%;生态环境质量为良的有25个,面积占35.5%;生态环境质量一般的有12个,面积占20.9%。

二、措施与行动
(一)工业污染防治
出台《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编制完成《辽宁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以及《“十一五”环境保护能力建设规划》。

强化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工作。

(二)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编制完成《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

建立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开展超标企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直接排污口、制浆造纸企业专项检查。

全省已累计建成33座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率达到50%,建成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控系统。

(三)生态保护
编制完成《辽宁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我省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试点省,省政府印发实施了《辽宁省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开展了全省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了典型区土壤污染调查样品采集和分析工作。

(四)危险废物管理
全面实施经营许可证制度,全年核发29个,累计发放43个。

加强全省危险废物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危险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和全省危险废物专家库,有效应对突发危险废物环境污染事件。

(五)环境执法监督
加大执法力度,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饮用水源安全专项整治及生态环境专项监察。

集中开展了全省整治违法排污企业环保专项行动。

开展城市总体规划、高速公路规划、开发区规划及各类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启动“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环评。

(六)环境科技与环保产业
编制《2006-2010年辽宁省环保产业“十一五”规划》。

组建辽宁省环保产业(动脉)园、辽宁省环保产业(静脉)园、辽宁省环境科学园。

(七)环境监测
编制完成《“十一五”辽宁省环境监测规划》、《辽宁省环境监测现代化发展规划》、《辽河流域水环境监控体系能力建设方案》、《鸭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方案》和《“十一五”辽宁省近岸海域水质监测能力建设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