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防治淡水鱼小瓜虫病
鱼类小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鱼类小瓜虫病的综合防治措施黎一婵(苍梧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梧州 543199)摘 要:小瓜虫病是寄生在淡水鱼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比较常见的鱼类疾病,同时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白点增生的情况,因此又被称为“白点病”。
在适合的条件下,一旦发生该种鱼病的话将影响养殖鱼类的大量死亡,严重的话将引起自然水域的鱼类死亡。
该疾病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严重性和治疗困难性。
为此,世界各个地区都在寻找治疗该疾病的方式,主要有物理防治方式、化学防治方式和生物防治方法等。
本文主要阐述了从池塘、网箱等方面分析该疾病的主要防治方式。
关键词:鱼类;小瓜虫;疾病;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S941.5 文献标识码:A1 池塘养殖1.1 彻底清塘在池塘养殖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保证池塘水体的独立性和封闭性,如果是曾经发生过小瓜病的池塘的话,应该对其进行消毒和晒塘处理,排除一切感染源。
小瓜虫疾病的主要宿主是淡水鱼,一旦宿主死亡的话小瓜虫将失去食物的来源,此时期的小瓜虫或者死亡,或者因为自身的脆弱而容易被杀死。
1.2 严格执行检疫、隔离程序将鱼类放入池塘之前需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工作。
不仅需要调查产地检疫的情况,同时还应该调查产地在近两年内是否发生过该种疾病。
鱼类在运输到养殖场之后要及时进行消毒,同时先在隔离池塘养殖20d,如果水温低于15℃的话适当延长观察的时间。
如果水温低于15℃,高于℃的话该鱼类的成活率将变低,尤其是繁殖将受到影响。
通过观察发现该类疾病的症状的话及时检查,避免因为疏忽造成的经济损失。
1.3 杜绝外源性和交叉传染在一般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检查制度和隔离程序的话将不会发展该种鱼病。
如果出现该种鱼病的话主要是因为外源或者交叉感染等。
因此,在养殖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养殖管理的需要进行科学的操作,避免因为交叉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此外,可以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地方设置栅栏后或者多层纱绢网等。
避免外界带病的虫体进入池塘。
在池塘养殖中的生产工作的使用方面需要注意,只有经过消毒和干燥处理之后在到另一个池塘使用。
春季淡水鱼类易发的寄生虫病
春季淡水鱼类易发的寄生虫病进入春季,随着气温和水温的不断上升,各种病原生物活动加强,容易使鱼类感染各种疾病,尤其是寄生虫病易暴发,造成的损失较大,并严重影响存活个体后期的生长。
现将常见春季寄生虫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一、鱼波豆虫病1.症状:该虫寄生在体表,寄生处充血、发炎、糜烂,皮肤及鳃上粘液增多,鳃组织细胞坏死,病鱼呼吸困难。
镜检有大量波豆虫寄生。
2.治疗方法:鱼种放养前可用0.7克/立方米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铜硫酸亚铁(5∶2)合剂浸洗鱼体20~30分钟。
二、斜管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鲤斜管虫,寄生在淡水鱼的鳃及皮肤上,该病无特殊症状,在水质差、面积小的池塘较易发生,在北方地区越冬后期发病严重。
2.治疗方法:可用0.3~0.4克/立方米硫酸铜及高锰酸钾合剂(5∶2)或单用0.7克/立方米硫酸铜溶液进行全池泼洒。
三、小瓜虫病1.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小瓜虫。
病鱼皮肤、鳍条或鳍瓣上肉眼可见布满了小点状白泡,鳞片脱落,鳍条裂开、腐烂,游动迟钝,漂浮于水面,有时也集群绕池急游,鱼体和其他物体不断摩擦,或跳出水面,不久即成批死亡。
2.治疗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辣椒粉50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千克药水,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泼2天。
四、锚头鳋病1.病原及症状:因锚头鳋寄生而致病,寄生在鱼的头部、眼、皮肤、鳍、鳃及口腔内,寄生处红肿发炎;当大量寄生在体表时,虫体上好似披了蓑衣,故又叫蓑衣病;当大量寄生在口腔时,病鱼的口不能关闭。
2.治疗方法:可用0.5克/立方米硫酸铜加0.2克/立方米硫酸亚铁全池泼洒;或用0.7克/立方米晶体敌百虫全池泼洒,每隔2天泼1次,连泼3次;或每亩用松树枝叶15千克~20千克,扎成捆插挂在食场周围或捣碎、浸汁全池泼洒。
五、鱼虱病1.病原及症状:是一种侵袭性鱼病,该病在低温季节极易流行,并可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
肉眼可见扁圆形的虫体在鱼体上爬行或叮咬,鱼表现出极度焦躁不安、跃出水面、急剧狂游等症状,有的病鱼靠池壁摩擦、翻滚等,病重鱼逐渐消瘦死亡。
大池塘养殖斑点叉尾鲴暴发小瓜虫病防治一例
“ 四合 汤 ” 对小 瓜 虫杀 灭有 显 著效 用 , 达到 根治
个好 的底质环 境 。所 以我们不 能把养鱼 的方法 完全
照搬 到养虾 上来 。
( 稿 日期 : 0 9 1 -1 收 2 0 — 1 9)
物( 如海 带 粉 、 油 等 ) 多可 能导 致 抑菌 、 菌 的 鱼 过 杀 药物 ( 如抗生 素 、 中草药 ) 来不 及起 作用 就被 排泄 还
份 为 苦参 碱 )瓜 虫 灵 ( 合 s高聚碘 与 中药 萃取 + 复
包埋是 担心 药物 遇水溶 失 ; 而虾 的肠 道短 、 , 直 包埋
水 或药物 刺激 虾蜕 壳 , 虾就 容易 生病 。并且 虾 比鱼 类更低 等 , 免疫系统 不发达 , 易产 生应激反 应 。 更 养鱼 较 少 关 注池 底 , 而虾 生 活在 池 底 , 要 一 需
右。
右。 4月 7日, 又用干 辣椒加 干姜 ( 7 10k 熬 制 1: )2 g
药液对 水全 池泼 洒 , 下午 在全 池泼 洒过 氧化 氢溶 液 7 g 4月 8日死 鱼上升 至 50 0多尾 。同期 , 5k 。 0 附近
一
2 发 病 情 况
鱼苗 下塘 1 0d后 , 发现塘 边 有少 量 死鱼 , 体 鱼 长毛 , 诊断 为水霉病 , 3月 1 7目全塘施用 1 %阿维 . 8 菌素 0 1 g . 5m / 0 L对水全 池泼 洒 ,消毒 杀虫 , 3月 l 9 日上午使用 杀菌 红( 主要 成份 为二 硫氰 基 甲烷 ).5 01
瓜虫病 。
3 小 瓜 虫病 的 治疗 过 程
4月 5日, 根据 专业技 术人 员建议 , 用亚 甲基 蓝
3m / gL全池泼洒 , 4月 6日, 鱼上 升至 20 0尾左 死 0
小瓜虫最佳治疗方法,是怎么产生的
小瓜虫最佳治疗方法,是怎么产生的
小瓜虫天性不耐高温,可以将水温提高到30°C左右来治疗小瓜虫病;或把干辣椒用水煮开(也可用辣椒面),按照每立方米水放250克干辣椒的比例泼洒在鱼池;或用生姜加水熬制成生姜水,之后每立方米水加入4毫升生姜水;或在水中放入一定比例的红药水。
一、小瓜虫最佳治疗方法
1、小瓜虫天性不耐高温,可以提高水温来治疗小瓜虫病,把水温提高到30°C左右,促使小瓜虫在鱼的表皮脱落,还可以配备药物同时进行。
2、或把干辣椒用水煮开(或者用辣椒面),按照每立方米水放250克干辣椒的比例,然后在鱼池泼洒均匀,每天泼洒1次,连续3天,可以杀死小瓜虫。
3、还可以用生姜加水熬制成生姜水,按照每立方米水加入4毫升生姜水,每天用1次,连续使用3天,如果没有好转间隔5天再使用。
4、将一定比例的亚甲基蓝药水泼洒到鱼缸中,连续泼洒3次,间隔3天再泼洒1次就可以消灭小瓜虫。
5、可以在水中放入一定比例的红药水,使鱼缸颜色微红就可以了,浸泡时间为5分钟左右,每天1-2次也可以消灭小瓜虫。
6、用一定比例的食盐水泼洒鱼缸中,或者把患小瓜虫病的鱼放在食盐水中(1:100比例的食盐水),经过3-5天可以杀死小瓜虫。
二、小瓜虫是怎么产生的
1、鱼缸内的小瓜虫是从自来水中来的,在温度很低的时候,会快速的进行繁殖,从而对鱼产生危害。
2、小瓜虫病怎么预防:
(1)保持鱼缸内适当的水温,避免在越冬水温过低,越冬的鱼提早入温室,避免在水温低时捕捞和搬运。
(2)在低温季节避免做出可能对鱼体表黏膜造成伤害的行为。
(3)使用对黏膜没有伤害的药物,比如聚维酮碘、氟哌酸进行鱼体消毒。
(4)可以让鱼缸照到一些阳光,保持水中温度。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防治
摘要: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症状: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
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
严重感染时,病鱼的皮肤、鳍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小瓜虫病又叫白点病,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各种淡水鱼的体表和鳃上引起。
症状:各种淡水鱼类,从鱼苗到成鱼都可感染发病,并可发生大批死亡。
幼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剥取宿主组织作营养,引起组织增生形成白色的囊泡。
严重感染时,病鱼的皮肤、鳍和鳃上布满白色小点状囊泡。
虫体刺激鱼体分泌大量黏液,影响呼吸。
病鱼食欲减退,变瘦,游泳缓慢,漂浮水面;鱼体不断与其他物体摩擦,表皮磨烂。
眼被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眼睛发炎、变瞎。
防治方法:
①放养鱼种前彻底清淤消毒,用生石灰200毫克/升至250毫克/升浓度水浆全池泼洒,合理放养,发现病鱼及时捞除。
②引进或放养鱼种时,发现鱼有瓜虫寄生时,可用硫酸铜8毫克/升溶液药浴15~30分钟。
③用浓度为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硫酸低铁、绿矾、青矾)与硫酸铜水溶液合用。
④用0.4~0.8毫克/升的芳草水霉净浸洗病鱼15~30分钟。
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白点病的防治方法
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白点病的防治方法一、简介白点病是一种最常见的鱼类寄生虫病,白点病也叫小瓜虫病,小瓜虫虫体(lchthyophthirius multifiliis)呈球形,全身披有纤毛,直径约0.8mm,为肉眼可见的小白点。
在水温18-23℃的情况下,小瓜虫常寄生在鱼的皮下、尾鳍和鳃部,吸食鱼体组织的营养,并刺激鱼体分泌大量粘液,因此在鱼体表形成一个个白色脓泡,遍布鱼全身。
鱼类小瓜虫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在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所以又称“白点病”。
该病能感染大多数的淡水或海水鱼种类,引起相似的鱼类症状、病理变化和很高的鱼类死亡率,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
淡水鱼类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海水鱼类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
二、病原小瓜虫简介白点病的病原是由原生动物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或鳃部而引发。
其小瓜虫属原生动物中纤毛虫的一种。
镜检成虫体内具有马蹄形大核。
幼鱼仅有圆形、椭圆形或棒形的大核。
虫体柔而可塑,形态多变。
此病是观赏鱼中最为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它的发病特点是传染快,流行广,危害大。
小瓜虫分为淡水小瓜虫与海水小瓜虫(刺激隐核虫)两种,这两种小瓜虫均可引起白点病。
多子小瓜虫属金毛目、膜口亚目、凹口科、多子小瓜虫。
它的体型和大小在幼虫期和成虫期差别很大。
多子小瓜虫成虫一般呈球形或近球形,体长为0.35mm——1.0mm,体宽为0.3mm——0.4mm。
虫体柔软可随意变形,全身密布着短而均匀的纤毛。
在身体前半部有一马蹄形和香肠形的大核,小核圆形,紧贴在大核的上面。
胞质外层密布有很多细小的伸缩泡,内质有大量食物粒。
胞囊内最初成熟的幼虫为圆形,经过一定时间(约5——8小时后),才开始活动,身体逐渐延长,前端尖而后端钝圆,最前方有一钻孔器。
刚从胞囊内钻出来的幼虫身体圆筒形,但不久变成扁鞋底形,中部向内收缩凹陷。
水产养殖中主要病害的预防措施
因。主要 的水产病有河蟹抖抖病 、 虾类肌 肉白浊病 等。主要
预防措施有 ,首先是 彻底清塘后 ,在将 鱼放入池塘 的 7 d
前, 用精碘再进行一次消毒 。 这种方式对病毒性病 害有很好 的防治效果 。其次 , 在发病季节到来之前 , 增加 2次精碘 的 使用 ; 如果 已经发生病害 , 使用 内服药 , 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 4 . 2细菌性病 害的防治措施 :细 菌性 鱼病 主要有 出血 病、 烂 鳃病 、 赤皮病 、 肠炎病 以及细菌性败血症等 , 引起 病变
化, 在2 0 — 2 5  ̄ E 或者 I  ̄ C 时, 虫体 最易感染宿主鱼 ; 而 当水温 在3 0 以上时 , 虫体 不能发育 , 所以在炎热 的夏天 , 瓜虫病 不会 发生。瓜虫病 的病征表现是染病鱼体表面或鳃上 出现
白色小点 , 因此瓜虫病又称为 白点病 。 2 . 细菌性败血症
与 出血 病 相 似 。 4 . 防治 措 施
泥 中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及孢子的密度下降。池底经 曝晒 和冰冻 的鱼池 , 养殖 病害的发病率 明显下降 。 但池底干枯 时
间过长则 易引起草荒 , 二是改 良池底 的土质 。 4 . 种苗放养前药浴
4 . 1病毒性病 害的防治措施 :水 产养殖病 害中最严重 的类型之一是病毒性病害 ,这是导致鱼类死亡的最主要原
服 务 中心 水 产 站 )
物 的光合作用能使水体富含氧气 , 减少氨氮 、 硫化 氢等有毒 物质 的生成 ,创造 良好 的生态环境 ,抑制致病微 生物的滋
成 淤泥 , 而淤泥是细菌很 好的培养基 。因此 , 当淤泥沉积到
一
定厚度 时 , 必须及时清除。银鲫类 的出血病及罗 氏沼虾 、
青虾等 细菌性病 害的发病率 的上升与池底淤泥不及 时清理 有 一定的关 系。按 国外对虾养殖经验来看 ,高密度虾类养 殖, 最好每年将池底 的 1 层浮泥予以清 除 , 其 目的也是去除 细菌滋生所需 的营养 源。 另外 , 淤泥 中有大量 的寄生虫卵及 孢子等 ,挖除多余 的淤泥亦可大大减低侵袭. f 生病害的发生
小瓜虫病治疗方法
小瓜虫生活史与治疗方法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司李波小瓜虫属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凹口科、小瓜虫属,主要寄生在鱼类的皮肤、鳍、鳃、头、口腔及眼等部位,形成胞囊呈白色小点状,肉眼可见。
严重时鱼体浑身可见小白点,故称白点病。
为了及时发现和防治小瓜虫病,必须先了解小瓜虫的生活史,用药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瓜虫生活史1.滋养体阶段:从小瓜虫的掠食体进入鱼的皮肤或鳃后到小瓜虫成熟并离开鱼体的时期,此为寄生阶段,虫体能进行分裂生殖,但一般分裂3-4次后,就不再分裂了,这时可以看到大小相似的复分裂虫体细胞在宿主的上皮层下面呈排或呈丛聚集,当虫体发育到这种情况时,则很难杀死它们,因为这种虫体通常不会离开宿主,外面包被一层较厚的宿主保护层,药物难以渗透,只有那些基本成熟,即将脱离鱼体的虫体才对药物敏感,因为此时它们外面的保护层(上皮细胞和粘液)很薄,药物容易渗透进去。
2.包囊阶段:从小瓜虫脱离鱼体形成包囊到包囊破裂的时期。
寄生阶段的小瓜虫成熟后才会冲破胞囊,离开鱼体,自由游动一段时间后(约3-6h)落在水体底部,静止下来,分泌一层胶质的胞囊。
胞囊里的虫体分裂法繁殖,一般一次能孵化500-1000个幼虫。
3.掠食体阶段:从包囊破裂后,掠食体自由游动到进入鱼体的时期,即小瓜虫的感染期。
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入宿主鱼的皮肤和鳃。
此期是药物敏感期,而且如果在1-2d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幼虫感染了新寄主,又开始它的下一个生活史。
4.流行规律:小瓜虫完成其生活史所需的时间随水温的变化而不同。
该病发生的最适水温是15-25℃。
虫体通常在20-25℃最易感染宿主,但在低水温如1℃也可以感染。
在30℃以上,虫体不能发育,所以,在炎热的夏天,通常不会发生白点病。
在24℃时,生活史为4d,15℃时为10d,但在10℃以下,往往需要1个月以上,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包囊,药物作用不明显,施药周期须30d以上。
淡水鱼类小瓜虫危害及其防治
个幼虫。幼虫在水温15~20℃条件下,再经24小时左右,即可脱离胞囊,在水中游动并侵袭宿主。
2.4感染过程 在水温为15一20℃的实验条件下,感染30分钟,部分小瓜虫幼虫钻人鱼的粘液里,但还没钻人鱼的表皮;感染1小时,部分小瓜虫幼虫钻入鱼体表皮,但虫体的部分身体还露在外面,没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感染4小时,小瓜虫完全钻人鱼的表皮,被鱼的上皮细胞包围起来。从小瓜虫幼虫刚感染上鱼体到开始营寄生生活以及虫体发育成熟只需要%小时时间。
2.5病理学研究
小瓜虫寄生在鱼的表皮和鳃组织中,剥取鱼上皮细胞和红细胞为生。小瓜虫寄生在鱼类的鳃丝和鳃小片之间时,吞噬鳃小片,以鳃小片的上皮细胞、红细胞、淋巴细胞等为食。小瓜虫寄生在鳃上,引起鳃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从而影响鱼的呼吸;由于小瓜虫对表皮、鳃的破坏,引起鱼的电解液、营养物质、体液流失,造成代谢紊乱。感染小瓜虫后,鱼体内15种氨基酸减少,尤其是亮氨酸、赖氨酸、丝氨酸显著减少。
两个集团包起来。
1.1.2.2小瓜虫胞囊的形成所需时间与水温的关系 小瓜虫成虫形成胞囊所需时间随水温升高而缩短。当水温为5一6℃时,虫体存活率较低,约为15%一20%左右,大部分虫体并不形成胞囊,有些虫体需要3一4小时才形成胞囊;当水温为9一12℃时,虫体形成胞囊需要1一2小时,虫体在胞囊内转动的速度较缓慢;温度为15一20℃左右,小瓜虫只需4一12分钟就能形成胞囊;水温为22一25℃时,小瓜虫形成胞囊的时间为20 - 40秒;在高温28一30℃,成虫能在10一15秒内形成胞囊,囊内8%的幼虫在20分钟内破囊而出,但多数虫体死在胞囊内。
1.1.3幼虫期
1.1.3.1小瓜虫幼虫的形成过程
在胞
囊内逐渐分化成熟的幼虫,最初为圆球形,经5一8小时后其身体逐渐延长,前后端逐渐明显,前端较尖,具一锥形钻孔器,后端钝圆。幼虫身体呈扁鞋底形,身体中部凹陷,体前部有一较大的伸缩泡,大小核明显,身体前端有一“6”字形的原始胞口,在“6”字形缺口处有一卵圆形的反光体,可见腹缝线发出的体纤毛散布全身。当幼虫从胞囊中孵化出来、钻人宿主表皮后,钻孔器逐渐萎缩、消失,胞咽逐渐形成,反光体消失,小核渐向大核靠拢,大核由圆形逐渐变为马蹄形或香肠形。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防治的新思考
淡水养殖鱼类小瓜虫病防治的新思考淡水小瓜虫病的病原是多子小瓜虫(1chthyophthinusmultifiiis),它们引起致死性体外寄生虫病,因为病鱼体表或鳃上呈现白色小点病变,故又称“白点病”。
该病对淡水养殖鱼类危害很大,虫体能快速致死病鱼,所以要控制该病,必须进行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收到理想效果。
当然,对该病的最好的预防措施是防止鱼体感染和发病。
一、虫体顾名思义,发生白点病后,病鱼皮肤上出现明显的白色小点,好像身上撒了一层盐的结晶,且粗糙不平。
成熟的虫体较大,直径可达1毫米,肉眼可见。
虫体通常引起鱼的皮肤分泌大量的粘液,粗看好象真菌感染引起的菌丝样外观。
但多数情况下,病鱼的头部和病死的鱼才能见到明显的白点。
一些病例则在鳃上较明显。
由于虫体的寄生,常引起病鱼因皮肤瘙痒不适而在池底和池壁上蹭擦,有时在水面作短时的翻肚运动。
疾病后期,病鱼常出现窒息和聚集在流水的四周,通常不吃食。
显微镜下,虫体呈圆形,作阿米巴样的滚动运动。
虫体中央有“C”形核。
感染期幼虫却没有这种“C”形核,但能在水中作逆水游动。
这种幼虫一旦遇到鱼体,即钻入鳃或皮肤的上皮层。
一旦幼虫钻入宿主鱼皮肤或鳃之后,药物就难以进入对它们起作用了,因此时有皮肤、鳃的上皮和粘液的保护。
所以,适时杀死感染期幼虫对防治该病是极其重要的。
二、生活史多子小瓜虫是一种原虫,由感染鱼或携带虫体的其它生物、器械带入鱼塘。
也可随鱼塘的引入水源进入鱼池。
成熟的虫体离开病鱼后立即形成胞囊,粘附在鱼池底、壁或其它固体表面,胞囊内逐渐分裂成许多小个体,即幼虫母体,通常一个胞囊能形成2000多个幼虫母体,最后破囊而出,变成感染性幼虫,此期虫体周身长有丰富的纤毛,借此游向鱼体,依靠头上的穿刺腺钻人宿主鱼的皮肤和鳃。
如果在1~2天内没有发现宿主鱼,幼虫会自行死亡。
所以小瓜虫实际上是一种专性寄生虫,只有依赖宿主才能生存。
进入上皮层后,虫体变圆,成为滋养体,此时由于有宿主上皮层和粘液的保护,一般化学药物很难杀死它们。
小瓜虫最佳治疗时间及方法
小瓜虫最佳治疗方法:提高水温、用干辣椒治疗、用生姜水治疗、用药物治疗、用红药水治疗、用盐水治疗。小瓜虫是怎么产生的:一般在低温、缺少光照的时候,容易发生小瓜虫病,所以在冬季越冬的鱼,以及早春刚从温室转移出室外养殖的鱼比较容易患病。一、小瓜虫最佳治疗方法1、提高水温小瓜虫不耐高温,因此提高水温是治疗小瓜虫病不错的一种方法,一般将水温提高30℃左右,有利于促使小瓜虫表皮脱落,同时可以配备药物一同治疗。2、用干辣椒治疗将干辣椒用水煮开,或者直接使用辣椒面,按照每立方米水配干辣椒250g,然后向鱼池进行泼洒,每天泼洒1次,连续使用3天,就可杀死小瓜虫。3、用生姜水治疗准备生姜3斤,加水熬制成生姜水,按照每立方米水配生姜水4ml,每天1次,连续使用3天后。4、用药物治疗按照每立方米水加入亚甲基蓝2g稀释的药水进行泼洒,连续泼洒3次,间隔3天泼洒1次即可。5、用红药水治疗水中放入一定比例的红药水,颜色微红即可,浸泡5分钟左右,每天泼洒1-2次。6、用盐水治疗用一定比例的食盐水泼洒入池水中,或者将患小瓜虫病的鱼放在食盐:水(1:100)比例的食盐水中3-5天,可以有效杀死小瓜虫。二、小瓜虫是怎么产生的1、一般在低温、缺少光照的时候,容易发生小瓜虫病,所以在冬季越冬的鱼,以及早春刚从温室转移出室外养殖的鱼比较容易患病,当水温高于30℃的时候,不会发生小瓜虫病,小瓜虫的危害对象主要是鱼种、鱼苗,耐寒能力差的热带鱼成鱼也经常成为危害对象。2、小瓜虫喜爱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为白色,所以小瓜虫病又被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的成虫为圆形,幼虫为卵圆形,幼虫的后端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而成虫则没有.成虫的个体很大,将成虫用吸管放在玻片上,可以看到灰白的小球不停地转动。3、虫体全身长着均匀的纤毛,体内有1个非常大的马蹄形大核,一般小瓜虫生长繁区,冬春季水温有利于小瓜虫的繁殖,特别是在高密度的罗非鱼越冬池,发现罗非鱼患小瓜虫病比较严重。
甲硝锉对鱼小瓜虫最简单处理方法
甲硝锉对鱼小瓜虫最简单处理方法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甲硝唑对鱼小瓜虫的处理办法。
这鱼小瓜虫啊,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老是让咱们养的鱼儿不得安宁。
那甲硝唑呢,就是咱们对抗这个小恶魔的有力武器啦!你想想,咱们可爱的鱼儿本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着,突然被小瓜虫缠上了,那得多难受呀!鱼儿可能会变得没精打采,身上还可能出现一些白点,看着就心疼呢。
这时候,甲硝唑就能发挥大作用啦!咱先把甲硝唑准备好,就像战士准备好自己的宝剑一样。
然后呢,根据鱼缸的大小和鱼儿的情况,适量地加入甲硝唑。
这可得把握好度哦,加多了可能对鱼儿也不好,加少了又达不到效果,就跟做饭放盐似的,得恰到好处。
就好比你煮饺子,水放多了饺子容易煮烂,水放少了饺子又煮不熟,这甲硝唑的量也是同样的道理呀!接下来,就静静地观察鱼儿的反应啦。
它们可能会慢慢变得有精神起来,那些可恶的小瓜虫也会慢慢被赶跑。
你说这甲硝唑是不是很神奇呀?它就像是鱼儿的救星一样。
当然啦,在使用甲硝唑的过程中,也得注意一些细节哦。
比如要经常观察水质的变化,看看水是不是还是清澈透明的。
要是水变得浑浊了,那可得赶紧换水啦,不然鱼儿在脏水里也会不舒服呀。
还有哦,别以为用了甲硝唑就万事大吉了,平时对鱼儿的照顾也不能马虎呀。
就像你照顾小孩子一样,要给它们提供一个舒适、干净的环境。
定期给鱼缸换换水,喂它们一些合适的食物,这样鱼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呀。
你想想,如果鱼儿生活在一个脏兮兮的环境里,就算没有小瓜虫,也会有其他的毛病呀。
所以呀,咱们得从方方面面照顾好咱们的宝贝鱼儿。
要是你看到鱼儿又变得生龙活虎的,在水里欢快地游来游去,你心里是不是也会特别开心呀?那可不,这都是咱们努力的成果呢!总之呢,甲硝唑对处理鱼小瓜虫确实有一套,但咱们也得用心去对待咱们的鱼儿,这样它们才能一直陪伴着我们呀!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呢?。
鱼类小瓜虫病防治
鱼类小瓜虫病防治
1.病原:小瓜虫。
2.症状:①小瓜虫寄生处形成l毫米以下的小白点。
②严重时,躯干、头、鳍、鳃、口腔等处布满小白点,分泌有大量粘液,表皮糜烂,最后病鱼呼吸困难而死。
3.流行情况:小瓜虫寄生在淡水鱼,繁殖适温为15~25℃。
对鱼的种类及年龄均无严格选择性,分布也很广,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为严重。
4.诊断:确诊以镜检虫体的存在和寄生虫数量为依据。
5.防治方法:保持良好环境,增强鱼体抵抗力,是预防小瓜虫病的关键措施。
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一般的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①用亚甲基蓝2~4克/立方水,全池泼洒,每隔3~4天泼洒一次,连续3~4次,可杀灭小瓜虫。
②用福尔马林液或戊二醛30~40克/立方水,全池泼洒,隔1~2周再进行一次,可杀小瓜虫。
③用冰乙酸200~250克/立方水浸洗病鱼15分钟,可杀死鱼体上的小瓜虫。
每立方米水体用大黄1.5克,野菊花干品1.5克,煎汁全池泼洒,连用3天,可杀灭小瓜虫。
④用硫酸镁1.5%和食盐3.5%的混合液浸洗病鱼5分钟,可将鱼体上的小瓜虫杀死。
⑤用土荆芥29%、苦楝叶43%,野芋叶14%,紫花曼
陀罗14%,混合煎汁至原药量的2倍,浸洗病鱼可杀死小瓜虫。
虹鳟、金鳟苗小瓜虫病的中草药防治
虹鳟、金鳟苗小瓜虫病的中草药防治小瓜虫病是对虹鳟、金鳟稚鱼危害较大的一种体表寄生性常见病和多发病,严重时常造成大批死亡。
为实施无公害虹鳟、金鳟的养殖生产,我们在虹鳟、金鳟稚鱼培育期,试验总结出用辣椒+生姜和鱼虫克星(槟榔+苦楝)等中药浸洗防治小瓜虫病的有效方法,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苗种虹鳟苗种:2003年11月4日购进发眼卵4.86万粒。
该批鱼11月11日破膜,11月23日开食,2004年1月6日入成鱼池进行养殖,入池规格为1.7克/尾,4.225万尾,前期培育成活率87.4%。
2004年2月14日发现小瓜虫,1月6日~2月14日共死鱼79尾,日死亡2尾。
金鳟苗种:2003年12月16日购进发眼卵6.12万粒。
该批鱼12月22日破膜,2004年1月4日开食,2004年1月28日入成鱼池进行养殖,入池规格1.1克/尾,5.4万尾,前期培育成活率89.0%。
2004年2月18日发现小瓜虫,1月28日~2月18日共死鱼57尾,日死亡2~3尾。
2.养殖环境两批鱼使用的成鱼池的规格为6米×30米,水深0.7~0.8米,水温15.2~16.9℃,溶氧6.3~10.9毫克/升,鱼池注水量为0.017~0.018升/秒。
3.防治措施(1)清刷、调换鱼池当虹鳟、金鳟稚鱼出现小瓜虫病时,改善池水环境条件至关重要。
此时将空闲鱼池清刷干净后,用8克/立方米硫酸铜浸洗消毒,然后注入清水,48小时后,将虹鳟、金鳟苗种移入。
试验期间,该程序每周进行一次,对增强苗种抗病力、减缓小瓜虫病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药物浸洗试验根据我们近几年的防治经验,结合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我们先挑选食盐、食盐加硫酸镁、硫酸铜、福尔马林、亚甲基蓝、辣椒加生姜、芳草舒平(槟榔)、鱼虫速净(苦参碱)、鱼虫克星(槟榔加苦楝)分别对鱼体进行浸洗试验。
由于我场下游排水不畅等原因,我们在进行药物浸洗试验时,浸洗时间定为1小时。
小瓜虫防治方法
小瓜虫防治方法嘿,咱今儿就来聊聊小瓜虫防治这档子事儿!你说这小瓜虫啊,就像个调皮捣蛋的小恶魔,稍不注意就会来捣乱。
先来说说这小瓜虫是啥玩意儿。
它呀,可小可小的一个玩意儿,不仔细看还真发现不了,可别小瞧它,危害可大着呢!就好像家里进了一只小老鼠,别看它个头不大,闹起来可让人头疼。
那怎么防治呢?首先咱得保持水质清洁啊!这就好比人要住在干净整洁的房子里才舒服一样。
水要是不干净,那小瓜虫不就更容易滋生了嘛!所以要定期换水,把那些脏东西都给清理掉。
还有啊,水温也很重要呢!就像人在不同温度下感觉不一样,鱼也是啊。
适当调整水温,让小瓜虫觉得不那么舒服,它就没那么嚣张啦!你想想,要是你待在一个不舒服的地方,你是不是也想赶紧走呀?给鱼儿提供充足的营养也很关键呀!鱼儿身体棒棒的,抵抗力强了,自然就不容易被小瓜虫欺负啦。
这就跟人一样,身体好啥病都不容易得,对不?要是鱼儿整天饿着肚子,那还不得弱不禁风呀,小瓜虫不就趁虚而入啦?咱再说说这预防措施,就像冬天来了你提前穿上厚棉袄一样。
平时多观察鱼儿的状态,一旦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赶紧采取措施呀。
别等小瓜虫都泛滥成灾了才着急,那可就晚啦!要是真不小心让小瓜虫得逞了,那也别慌呀!咱有办法对付它。
可以用一些专门的药物,但可得注意用量啊,别好心办了坏事。
就好像吃药一样,得按照说明书来,吃多了可不行。
你说这小瓜虫防治是不是很重要呀?咱可不能让这些小恶魔在咱们的鱼缸里为所欲为呀!咱得把它们扼杀在摇篮里,让咱们的鱼儿能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快快乐乐地生活。
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反正我觉得就是这么回事儿!咱可得好好对待这些小生命,让它们健健康康的,咱们看着也开心呀!。
3.4.1小瓜虫病的防治
姜和辣椒
小瓜虫包囊护,姜辣青蒿抑虫路。
参考处方: 1.全池泼洒:干姜辣椒粉每亩(水深1米) 100g,每 日1次,连用七天。 2.拌饵内服:青蒿素每包拌10斤料,连用五天。 3.观赏鱼水温提高到28℃以上,小瓜虫即可脱落。
症状与病理变化
在体表或鳃等部位, 形成包囊,呈白色小点状。
躯干、头、鳍、鳃等处都布满小白点。
诊断要点
眼观
镜检
鉴别诊断
粘孢子病、打粉病
如果没有显微镜,可取小白点置于清水 平皿中,于黑色或深色背景中观察,挑
破小白点膜,看到小球状虫从白点中游出, 可作出诊断。
青蒿 生姜 辣椒
青蒿末
白点病
病原
多子小瓜虫(淡水)
鱼瘦而生白点者名虱, 用枫树皮投水中则愈。
成虫期 幼虫期 包囊期
成虫呈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长350800μm,宽300-500μm,呈肉眼可见的小 白点。
全身密布短而均匀的纤毛,腹面的近 前端有一个6字形的胞口,镜检看不见; 大核呈马蹄形,小核圆形。
伸缩泡和食物粒 食物粒多时,虫体颜色深, 食物少时,虫体颜色浅。
成虫期 幼虫期 包囊期
包
囊 期
包囊期
离开鱼体的虫体或越出囊泡的虫体,
可作3-6小时的游泳,然后沉入水底
的物体上,静止之后,分泌一层胶
质厚膜将虫体包住,即是包囊。
离开鱼体的虫体或越出囊泡的虫体,可作 3-6小时的游泳,然后沉入水底的物体上, 静止之后,分泌一层胶质厚膜将虫体包住, 即是包囊。
在包囊内经过上十次分裂可形成数百 个幼虫。
幼虫期
幼虫呈卵形或椭圆形,前端有一个乳突状 的钻孔器,全身披有等长的纤毛,在后端 有1根长而粗的尾毛,大核椭圆形或卵形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炎
・
加 强 防 治 水鱼 虫 病
J I 宝 ・ 累
流行规律
端角 , 体表 主要在 背部 和两 侧 , 尾部较 脱离 的滋养体和掠食体才对药物敏感 , 少 。当病情严重时 , 躯 干、 鳃、 鳍、 头、 口 而在滋养体 的早期 、 中期 和包囊体 中幼
腔等处布满小 白点 , 并 同时伴有 大量黏 虫均对药物不敏感 。因此 , 一种 即使对 液, 表皮 糜烂 、 脱落 , 甚 至瞎眼 ; 病鱼体 虫体 很有效 的药 物 , 都需要连续使 用 3 色发黑 , 消瘦 , 游动异常 , 鱼体与固体物 个 ~7 个疗 程 , 才 能完 全杀 死虫 体 , 两
摩擦 , 最后 病鱼呼吸困难 而死 。
疗程之 间间隔一定 的时 间, 间隔期 的具
体长短视水温 而定 。最适温度 ( 2 4  ̄ C~ 2 6 ℃) 时需隔天 1 次治疗 1 周 。评定 药 物 的治 疗效果 , 需要 在 3 个疗 程之 后 , 根据在显 微镜下 检查鳃丝 中有无虫 体 或虫体是 否死亡来 判定 。同时决定 是
3 . 注 意控 制 水 温 和渗 透 压 : 当 环
瓜
小 瓜 虫 病 全 国各 地 均 有 流 行 , 对 宿
主无选择性 , 各种淡水鱼 、 洄游性鱼类 、 小 水体 、 高密 度养殖 的条件下 , 更 易发 有 寄生 , 但主要危及鱼种 。 小 瓜虫 完成其 生活史 所需 的时 间
( 2 ) 用 2 % 一3 %浓 度 的食 盐水 药
毒 性病 也 有 发 生 的可 能 , 养
殖 户朋 友 们 不 得 不 防 。
亚汞 、 醋 酸亚汞 、 孔 雀石绿 、 福尔 马林 、 浴5 分钟 , 有一定疗效 。 ( 3 ) 以亚 甲基蓝 全池泼 洒 , 使池水 反复进行 3 次 ~4 次。 ( 4 ) 以硝酸亚 汞全池 泼洒 ( 只适 于 观赏鱼) , 浓度 为0 . 1 p p m。
抗力低时 , 在冬季及盛夏也有发生 。在 薄 。所 以温度 升高或 者降低都 是控制
2 4 ℃时 , 生活史为 4 天, 1 5 " ( 2 时为 1 0 天,
病情 的有利 因素 。小瓜 虫对外 界渗透 压 十分 敏感 , 所 以要 好好 利用 这 一特 杀灭 离体小 瓜虫也是 一个非 常好 的治
和发病 。
厂排 出的干净温 水来提高 池水温度 至 2 6  ̄ C一3 0  ̄ C, 保 持 4天 ~1 0天 , 能有 效
消毒 , 并做到专池专用 。鱼下塘或进入 地使小瓜虫从鱼体身上脱落 , 然后将脱
s 盎氛
纛璃 壤
临床症状 小 瓜虫主要 寄生在鱼的鳃和体表 ,
密度不 宜过大 , 日常应加强 营养 , 提高 鱼体抵抗力 。
2 . 治疗周 期 : 小瓜 虫 的生活 史 中 ,
鳃 的部 位主要 是第一 和第二 片鳃 的两 只有那些基本成熟 、 即将脱离鱼体或 刚
..
观 赏鱼类均 可受其 寄生 , 尤 以不流动 的 否继续进 行更 多的疗程治疗 。
此病 , 从鱼苗到成鱼各年龄组的鱼类都 境不适 , 特 别是低温 时 , 小 瓜虫成虫 并 不立 即形成 胞囊 而先 分裂 , 有 的 中途 死亡 , 有 的分 裂 到一定 数 目中途再 产
随水温 的变化 而不 同。该病发 生的最 生胞 囊 或不 形成 胞囊 。而在 高温 时 , 适 水温是 1 5 ℃ ~2 5 ℃, 流行 于 春 、 秋 胞囊 内孵 出幼 虫所需 的时间随 温度升 季, 但 当水质恶劣 、 养殖密度高 、 鱼体抵 高 而变 短 , 囊 壁厚 度 随水 温升 高 而变
( 5 ) 用 辣椒粉 和生姜 水全池 泼洒 ,
淡 水 小瓜 虫病 的 病 原 是 多子 小瓜 虫 。 它 们 引 起 致 死
药残而危害人类健康 , 国家已明文禁 用 成 3 p p m浓 度 , 每隔3 天一 4 天 洒一 次 ,
性 体 外 寄 生 虫病 , 因为病 鱼
体 表 或 鳃 上 呈 现 白 色 小 点 病
变. 故 又 称“ 白 点病 ” 。 该 病
的防治 尚无特效药 , 须遵守防重于治的
原 则 。 清 除池 底 过 多 淤 害很 大 ,
虫体 能 快速 致 死 病鱼 。 所 以
浓度分别 为 2 p p m和 1 p p m。
进行洗刷 , 并用生石灰或漂 白粉进行消
疗 办法 。
4 . 治疗 方 法 :
但在 1 0 以下 , 往往需 要 1 个 月 以上 ,
目前 是 气 温 、 水 温 最低
因此低温时成虫不易离开鱼体胞囊 , 药 性 。利用食盐 刺激小 瓜虫离体 之后再 物作用不明显 , 施药周期须 3 0 天以上 。 防治方法 治疗此病 的药物较多 , 主要有硝 酸 硫酸铜 、 高锰 酸钾 等。但前 三种会造 成 于食用鱼 , 只限用于观赏鱼。后 几种疗 效逐年减退 , 甚至无效 。
1 . 预 防措 施 。 目前 对 于 小 瓜 虫 病
的季节, 预 测 水 生 动 物 病 害
的 发 生 率相 对较 低 , 但 小瓜
虫病将 会 大幅 上升 , 甚 至 可
能会在 局部 地 区出现流行 和 暴发 , 某 些低 温 期 易发 的 病
( 1 ) 用醋酸铜 0 . 3 p p m全池遍洒 。
毒 。对于池 塘 、 育苗 室养殖水 域 , 加 大 换 水量 , 改善 水质 , 定期 消毒 。育 苗室 用 具经常 用福尔 马林或 高锰酸钾进 行
( 6 ) 采 用改变 生态条 件 的办 法 , 在
小 瓜 虫 病 流 行 季节 , 引 用 矿 泉 水 或 者 工
要 控 制 该病 , 必 须 进 行 及 早 诊 断、 及早 治疗 , 才 能 收 到 理 想 效 果 。 当然 , 对 该 病 的最 好 预 防 措 施 是 防 止 鱼 体 感 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