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尽寒枝终有栖——让群文阅读丰满而深刻起来(用)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试题经典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名著《艾青诗选》,完成下面的题目。
(1)20世纪30年代艾青诗歌的主要意象是________和________。
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________与________”的歌手。
(2)文段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岸这首《礁石》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用“礁石”象征了________,热情歌颂了面对厄运,仍然坚强不屈的乐观精神与豁达的胸襟。
【答案】(1)土地;光明;太阳;火把(2)拟人;比喻;敢于面对一切厄运而又顽强不屈的人。
【解析】【分析】(1)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
出生于浙江金华,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诗选》等。
他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而且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中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光明”。
其代表作品是长诗《向太阳》《火把》,借助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和“火把”的歌手。
(2)《礁石》是艾青于1954年7月创作的一首新诗。
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这种坚韧顽强的生命存在的由衷赞美,亦对正处在种种困扰和挤压中的祖国人民以深切的鼓舞。
此诗所描绘的礁石的形象,正像一个久经斗争考验的人,无论东西南北风,无论多少的伤害打击,都不能让它移动一步,都不会让它失生活的信念和信心。
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
语文诗歌鉴赏语文诗歌鉴赏(通用18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诗歌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诗歌鉴赏,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诗歌鉴赏篇1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答:(1)友人相无言,只是凝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语文诗歌鉴赏篇2知识点1.鉴赏人物形象型【得分技法】第一步,简要概括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第二步,联系诗歌中表现这一形象特点的内容加以分析说明;第三步,分析诗歌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原因或意义,如抒发了作者何种思想感情,对表达诗歌主旨有什么作用等。
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嘲王历阳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
王历阳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从题目来看,诗人是嘲笑王历阳不肯饮酒。
大雪纷飞,正是饮酒的天气,王历阳“不饮杯中酒”的行为,让陶渊明也会笑死。
陶两明喜欢饮酒,常戴头巾,抚琴自乐,宅边有五棵柳树。
诗歌借陶渊明来嘲笑王历阳“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刻画了王历阳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形象。
【答案】王历阳是一个追慕陶渊明却徒有虚名的人,表面上以陶渊明为榜样抚琴、栽柳、戴头巾,可是喝酒不痛快。
“浪”“虚”“空”三字用得巧妙,传达出嘲讽及激将之意,充分显示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2019-2020年高三语文 诗歌鉴赏复习学案
2019-2020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复习学案(一)06至10年高考四川卷试题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6)夜归周密夜深归客依筇行,冷燐依萤聚土塍。
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7)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2分)(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6分)3.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赶快。
③苫: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
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8延)野夕答孙郎擢①(何逊②)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信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①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
②何逊(?一约518):南朝梁诗人。
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
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室等职。
(1)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比喻什么?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09)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卜算子》诗词鉴赏
《卜算子》诗词鉴赏《卜算子》诗词鉴赏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代: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赏析: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秋日》《蝶恋花 窗外绿阴添几许》《秦楼月》《夜筝》等阅读理解答案与赏析
高翥《秋日》裘万顷《早作》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秋日高翥庭草衔秋自短长,悲蛩①传响答寒螀②。
豆花似解通邻好,引蔓殷勤远过墙。
早作裘万顷井梧飞叶送秋声,篱菊缄香待晚晴。
斗柄③横斜河欲没,数山青处乱鸦鸣。
[注释]①蛩:蟋蟀。
②螀:蝉类。
③北斗星的勺柄。
1.对这两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两首诗歌都从富有秋季特征的景物着笔,如《秋日》中的秋草、寒虫、豆荚花,《早作》中的落叶、篱菊,在诗人眼中,秋季时节的景物,似乎触处皆是诗。
B、两首诗歌对秋景的描写各有侧重。
《秋日》侧重描画夏末秋初之景,如蟋蟀和蝉感阴气而啼,豆荚花夏末始发,而《早作》侧重描画秋天黎明时分的景色,如北斗横斜,银河隐没,群鸦鸣噪。
C、“衔”字用词精妙,运用比喻手法,把无形的秋具体化,仿佛是小草伸长脖子首先衔住了秋的衣角,传神地刻画出了在秋色还不明显的时节小草叶尖上泛起的那一点黄色,使人联想到随之而来的会是秋意浓厚的金色庭院。
D、“缄”字用词精妙。
篱边的菊花含苞待放,香气尚未发散,故曰“缄香”,写出了浓浓的秋意,极有情韵。
E、《早作》描绘了一幅雅洁的秋晨图,诗人由近及远,很有层次地展现了农村黎明时的景色,诗中的篱菊、远山,颇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从中透露出淡淡的归隐情怀。
2.这两首宋诗对秋景的描写手法有何相同之处?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所抒发的感情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概括。
(6分)【参考答案】:1、C(3分)E(2分)。
[解析]C项“比喻手法“错误,应为”拟物手法”。
E项“淡淡的归隐情怀”错误,本诗并不象陶诗那样偏于静态和心境的描写,本诗用“乱鸦鸣”三字收束,点染出黎明时的欢闹气氛,这里的菊景山色,在晨风啼鸦的烘托下,显得颇有生气,并无归隐的心境。
2、表现手法:①都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
《秋日》中秋草泛黄、豆荚花伸向邻院为视觉描写,蟋蟀、寒蝉啼鸣为听觉描写;《早作》中井边的梧桐叶飘飞、篱菊待放、北斗横斜、银河隐没、青山数座为视觉描写,乱鸦啼鸣为听觉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秋景之美。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
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模拟语文试卷解析1一、九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两小题。
早秋山居温庭筠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
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
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
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
(1)请写出体现“山居”生活时间推移的语句:觉寒早→霜气晴→→(2)颈联采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请作具体赏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睛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
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手法及其表达作用。
先分析景物描写的手法。
这两句诗中所写的景物有“湖外草”“海东云”和“莺”“鹤”等,前者是静态,后者是动态。
写“湖外草”“海东云”用“碧”和“红”等色彩,调动人的视角感官;写“莺”“鹤”时,则抓住了声音(“相和”)和动作(“摩霄”),有实写,有虚写,从空间上看,有远有近。
然后分析其作用。
景物描写,不但写出景物本身的特点,而且渲染氛围,表达某种情感,情景交融。
(2)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的分析。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注释里已表明“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据此可以判断出诗人的情感。
“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
故答案为:(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景象。
(2)“急纷纷”写出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暮春阅读答案
暮春阅读答案暮春阅读答案暮春阅读答案1暮春归故山草堂钱起溪上残春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辛夷,木兰树的花。
8.诗中“竹”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征?(2分)9.任选一个角度(如构思、写法、语言等),对该诗进行赏析。
(2分)8.答案示例:①具有不从世俗、坚忍不屈、忠贞不渝(或不畏春残、不惧秋寒、不为俗屈)的品性节操;②内在美与外在美共处一身。
评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9.答案示例:构思一全诗紧扣“暮春”,写出了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征。
既合乎自然真实,又巧妙融入主观情感,新颖别致,浑然天成。
构思二:所见与所感有机结合,“感”因“见”而生,写出了情感意绪的抑扬跌宕,曲折动人。
写法一:反衬,以黄鸟春花之“改”反衬幽竹之“不改”,突出幽竹对“我”的钟爱及其坚忍不屈、忠贞不渝的精神品质。
写法二:拟人,表现幽竹“待我”之情及“我”的怜竹之意,生动有趣而耐人寻味。
评分:答对一种得2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其他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语言:用“稀”“尽”“飞”一气而下,渲染出春光逝去、了无踪影的凋零空寂的.气氛,用“始”与之呼应,表现出失望之后的意外发现和惊喜之情,写出了意脉的转折。
平中见奇,朴中出新。
评分:答对得2分,共2分。
其他答案取例典型,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暮春阅读答案2满江红·暮春家住江南,又过了、。
花径里、一番风雨,一番狼藉。
红粉暗随流水去,园林渐觉清阴密。
算年年、落尽刺桐花,寒无力。
庭院静,空相忆。
无说处,闲愁极。
怕流莺乳燕,得知消息。
尺素如今何处也?彩云依旧无踪迹。
谩教人、羞去上层楼,平芜碧。
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这首词描写了家住江南的少女,被清明寒食时节风雨不定的天气扰乱情绪,她见风雨之多,狼藉之甚,而悲伤愁苦。
B、上阙“又过了、清明寒食”中的“又”字极言时间之长,与后文“年年”呼应,表现了一种穷愁苦闷、百无聊赖的情绪。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诗歌鉴赏质量检测试卷带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唐)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以下词语:涵虚,端居。
(2)全诗抒写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
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过废园(清)李葂谁家亭院自成春,窗有莓苔案有尘。
偏是关心邻舍犬,隔墙犹吠折花人。
(1)首句的“________”和次句的“窗有霉苔”“________”等与标题中的“废”字呼应。
(2)诗歌的后两句“似是信手拈来,却尽得题外之意”。
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后两句的“题外之意”。
3.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①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此诗是诗人55岁时,于安史之乱后大历元年(766)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1)请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诗句“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这一历史事件。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绘了怎样的图景?(3)诗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古诗阅读泛舟后溪[唐]羊士谔①雨余芳草净沙尘,水绿滩平一带春。
唯有啼鹃似留客,桃花深处更无人。
【注释】①羊士谔(è):唐朝人。
顺宗时,贬汀州宁化尉。
(1)诗的前两句写出了雨后后溪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古诗词阅读题《赠从弟(其二)》及答案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1.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开头两句句式工整,“亭亭”“瑟瑟”相互映衬,具有音韵美。
B.第三、四句反复使用“一何”,分别强调风之“盛”和松之“劲”。
C.诗中用冰霜的严酷衬托松柏的“端正”,展示出松柏傲雪凌霜的姿态。
D.诗歌以山上松为描写对象,语言典雅,风格清婉秀丽,读来情深意长。
3.这首诗与苏轼的词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都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3 分)
4.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_
答案:
1.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2.(3分)D
3.(3分)《赠从弟》借松柏挺立风中不倒、历经严寒不凋,表明诗人志向之坚贞,对堂弟寄寓了无限期望;《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孤鸿独宿荒冷沙洲,抒写作者孤独的心境和高洁的志趣。
评分说明: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满分。
意思对即可。
4. 【答案】象征手法。
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阅读答案
《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阅读答案和李上舍冬日书事①韩驹北风吹日昼多阴,日暮拥阶黄叶深。
倦鹊绕枝翻冻影,飞鸿摩②月堕孤音。
推愁不去如相觅,与老无期稍见侵。
顾藉③微官少年事,病来那复一分心?注:①韩驹(?~1135),北宋末南宋初江西诗派诗人。
曾从师于苏辙。
徽宗政和初,因献颂得官,任秘书省正字,后因从学苏辙(元祐党人)而被贬官分宁县,此诗作于此时。
上舍:宋神宗时把大学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级,以上舍为最高。
②摩:接近,碰到。
③顾藉:顾惜。
8.首联哪个字用得最生动?请结合首联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
(5分)答:9.请指出颈联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结合诗句赏析其作用。
(6分)答:参考答案:8.(5分)用得最生动的是“拥”字,(1分)拥是“拥满”“堆满”之意,是说被北风吹落的秋叶深深地堆满了台阶前。
(1分)在首联中作者描绘的是北风吹得白昼晦暗无光,日暮时分满阶的落叶堆积在一起,(1分)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1分)进而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凄凉之意。
(1分)9.【6分。
注:如果该题学生回答直抒胸臆最高给4分】颈联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分)诗人在北风劲吹、黄叶堆积的寒冷冬日里如绕枝倦鹊、摩月飞鸿一般形单影只、倍感凄寒。
(1分)此时的愁绪就像特意寻觅自己而来,无法排遣,(1分)而且自己跟老并没有订立约期,而老却渐渐地来临了。
(1分)这就形象地将诗人失意与愁苦展示在读者面前。
(2分)这是一首和作。
首联写冬日的气候物色。
北风劲吹,日色黄昏,白昼也显得阴晦无光。
到了日暮时分,北风刮落的黄叶,已经深深地堆积起来,拥满了阶前。
这是一幅黯淡凄寒的冬暮图景,处处显得萧瑟残败。
“拥”字用得生动形象,与“深”字紧密配合,画出落叶满阶,紧贴阶前的情景。
颔联续写冬夜倦鹊、飞鸿的活动。
“倦”字不但写出觅枝的乌鹊困惫的情态,而且表现出其长时间求栖息却无枝可依,翻飞绕枝的孤凄处境。
下句写飞鸿高翔,掠过清冷的月亮,发出一声哀鸣。
“摩”“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着力刻画,不但描绘出声音自高而下,而且传出心惊神凄的感受。
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试题资料、作文大全、语文资料、公文资料、素材资料、古诗文、教案大全、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test questions,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Chinese materials, official documents, material materials, ancient poetry, teaching plan encyclopedia, synonyms, antonym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苏轼《南乡子寒雀满疏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南乡子·寒雀满疏篱苏轼寒雀满疏篱,争抱寒柯看玉蕤。
2023成都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成都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关雎》,回答下列小题。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窈窕淑女,钟鼓楼之。
(1)诗中划线的四句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请你结合本诗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2.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请说说这首诗的颈联好在哪里。
3.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炼字角度,赏析首联中“辅”和“望”的妙处。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会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中“歧路”的意思是;“在歧路”点出了题目中的“________”字。
(2)请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做简要赏析。
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①苏轼缺月挂疏桐,漏②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③冷。
【注】①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
②漏:指漏壶,古代计时的器具。
③沙洲:江河中泥沙淤积而成的小块陆地。
(1)词的上阕通过描绘缺月、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凄清孤寂的氛围。
(2)苏轼以“孤鸿”自比,抒发了怎样的情感?6.古诗赏析山亭夏日高骈(唐)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语文摘抄加赏析100段
语文摘抄加赏析100段语文摘抄加赏析(1):《晓雾夕颜》她疏离的姿态像一朵远远开在天际的花蔓那是晓雾初起烟雾四散的朦胧那一个初季迷惘而濛濛的时代我往雾里看花你从水中望月仿佛染黑了的梦和未老的红颜青色的流年是夕阳下那一挥手而飘忽的云袖从此天真浪漫的笑容十年如昨……赏析:这个朦胧而美丽的花季,我们迷惘地走过,但我们并不空虚,即使流年似水,光阴早在我们的灵魂上镌刻下无数痕迹,但那最初的天真无邪永远保留在心底最柔软之处,这样就好。
语文摘抄加赏析(2):《轻轻地走与轻轻地来》我永远都看见那条小街,看见一个孩子站在门前的台阶上眺望。
朝阳或是落日弄花了他的眼睛,浮起一群黑色的斑点,他闭上眼睛,有点怕,不知所措,很久,再睁开眼睛,啊,好了,世界又是一片光明……有两个黑衣的僧人在沿街的房檐下悄然走过……几只蜻蜓平稳地盘桓,翅膀上闪动着光芒……鸽哨声时隐时现,平缓,悠长,渐渐地近了,噗噜噜飞过头顶,又渐渐远了,在天边像一团飞舞的纸屑?赏析:有些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童年遥远的画面,哪怕只是几个无序的碎片,却都是温暖的、安静的、轻柔的,带着小小的胆怯看着这世界,一切都是如此完美,如今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在繁杂的世界里,只残存着一些干净的回忆。
语文摘抄加赏析(3):《水兮水兮》你是明白的,尘秽纷起,诸欲蜂扰,洁身净志是不合时宜的,而将内心的忧愤化为精神的火焰,尤为不合时宜。
有高于一世之思想,却无高于一世之命运,这就是你的悲哀。
一个真性情的人活在一个最冷酷的现实中,一个最洁净的人落在一个最肮脏的泥塘里,一个最遵循内心真实的人应对的是种种的虚伪和狡诈。
你无法对他们宽容,哪怕是丁点儿的虚与委蛇,你谨持自我梦想的绝对纯洁。
赏析:屈原是十分悲哀的,因为他生存在了一个不属于他的朝代,但从来没有人对他怜悯,有的只是憧憬和敬重,只因他出淤泥而不染,执着地背离满是污浊黑暗的俗世,逆风而行,为了他的梦想,义无反顾。
这是他留给那个昏暗世间的唯一的一份清醒。
幽居冬暮古诗阅读答案
幽居冬暮古诗阅读答案幽居冬暮古诗阅读答案幽居冬暮①李商隐羽翼摧残日,郊园寂寞时。
晓鸡惊树雪,寒鹜守冰池。
急景忽云暮,颓年浸已衰。
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被罢免盐铁推官一职,回到郑州闲居后所作。
1. 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首联写诗人如羽翼被摧铩,身心交瘁,只得退守郊园忍受寂寞无聊。
B. 诗人以寒鹜自喻,形象地写出诗人虽然处境困难,但仍然不改操守。
C. 第五、六句写风光惨淡,暮色将至,自己也年华衰颓,为后句抒情蓄势。
D. 本诗语言不刻意锤炼和精心藻饰,但却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
2.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p 。
【答案】1. C2. 这句话的意思是:为什么平生匡国济世的抱负,不能与早年的心愿相合呢?既表达了匡国济世之志,也表达了抱负难以实现的愤懑之情。
说明文的阅读考察要点(1)可以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对科技说明文中的【关键词】:^p 能正确理解、判断及阐释。
(2)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
准确把握重要句子在文中的意义及作用。
(3)可以区分、挑选并整合文中重要的信息。
(4)可以分析^p 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通过阅读对文章的观点、说明对象等可以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5)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进展合理推断和想象。
阅读理解专项训练题型①温丝果特是一个美丽的英国小姑娘。
她有着一头金黄的卷发,粉嫩的脸蛋上长着一双大大的蓝眼睛,长长的睫毛忽闪忽闪的。
她的嗓音柔婉甜美,非常动听。
她一笑起来脸上就像绽开了一朵花。
街区的人都亲切地称她为“雷丁市的安琪儿”。
②雷丁市是伯克郡的一个辖区。
那里花木繁盛,风景如画,气候舒适宜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这里定居。
这年春天,温丝莱特家的左邻新搬来了一位老妇人一一珍妮芙太太。
她是一个婶妇,无儿无女,只有一个侄子,也不在身边,固而显得:冲孤单。
大人们都很忙,没有人愿意在她家门前驻足片刻。
老妇人却吸引了温丝莱特的注意,因为她跟老妇人一样孤寂。
立冬的诗词与文学作品赏析
立冬的诗词与文学作品赏析立冬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开始。
自古以来,人们通过诗词和文学作品来表达他们对立冬的感受和思考。
本文将赏析一些经典的诗词和文学作品,展现立冬的独特魅力。
一、诗词赏析1.《立冬》——苏轼群木落天暗,孤烟减地寒。
简减即重裁,慵应先驻颜。
江云帆影绝,海雪角声乾。
旅居觉应苦,自此报新蓝。
这是苏轼的一首《立冬》。
诗中以独特的文字描述了立冬时的景象和人们对季节的感受。
句子简练有力,富有意境。
2.《雁丘词》——杨炯丹凤此时舞,白草犹萋萋。
愁肠已断绝,寒心仍不知。
这是杨炯的《雁丘词》中的一句描述立冬的诗句。
诗人通过描写舞动的丹凤和亮丽的白草,表达了立冬时人们内心的忧伤和寒冷。
二、文学作品赏析1.文学作品《冬眠》——杨绛这是冬天的钟声。
棺木盒里,蓝色温暖的蝴蝶颤抖着翅膀。
钟声铛铛地响了九下,一片枫叶从头顶飞散下来,落入地上黄皱的旧眼镜片里。
这是杨绛的散文作品《冬眠》的片段。
通过描绘温暖的蝴蝶和钟声,以及落叶和旧眼镜片的对比,杨绛巧妙地展现了立冬时节与生命的对比,呈现了复杂而深刻的意境。
2.文学作品《冬夜》——沈从文我按照自己的意思站起来,想推开他。
但是,那人双臂一拦,我又坐下了。
于是我怒了。
谁让我是玟静的?于是我用尽全身气力向大爷扑去。
谁知大爷早已伏诛,我一声尖叫,什么也看不见了,我是玟静的。
这是沈从文的短篇小说《冬夜》中的片段。
通过描写主人公与陌生男子的争斗,以及突然的黑暗和尖叫,沈从文创造了一种紧张和诡异的氛围,表现了立冬时人们内心的恐惧和挣扎。
立冬的诗词与文学作品赏析,通过赏析苏轼、杨炯等古代诗人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他们对立冬的独特理解和描绘;而通过赏析杨绛、沈从文等现代作家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立冬时节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带给人们寒冷和萧瑟,同时也代表着新的希望和新的开始。
诗词与文学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体验和感受这个季节的方式,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立冬的独特魅力。
拣尽寒枝不肯栖_优秀散文1200字
拣尽寒枝不肯栖_优秀散文1200字回首西风里,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漫卷诗书,前人的狂欢与感伤在雪白的书页上铺陈开来,字里行间总凝着浓得化不开的孤寂。
花残零落,逝水空流,总是令人想起《漱玉词》里欲说还休的寂寞。
梧桐更兼细雨,一代词人李清照于凄凄惨惨戚戚中,枕一席风霜,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赵明诚先她而去,流年风华尽成一指流沙,世间容不得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再嫁遇人不淑,她把寂寞倾倒进三杯两盏淡酒,又怎敌流言蜚语的晚来风急。
那个曾经兴尽晚回舟的女子在剩山残水前面对着双溪蚱艋舟,也只能感叹它们载不动许多愁。
红尘缘尽,曲终人散,女词人以最后的优雅书写着寂寞的歌。
后来有位女词人承了她的才藻衣钵,她写,”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她是朱淑真,婚姻不幸,郁郁而终,还落得身后骂名。
雪落经年,蓑笠老翁在茫茫天地间的孤舟上独钓寒江雪时,大约不会想到近千年后还会有位晚明士子在冬日的西湖凝望满天纷飞的雪。
那是张岱,曾经奢靡半生,华灯骏马,高屋美服,也曾经国破家亡,落魄余生,写下隽永的《陶庵梦忆》与包罗万象的《夜航船》。
他所有的繁华,都以寂寞相殉葬,所有的言笑晏晏都在家国变故后翻作寒风瑟瑟,吹醒他经年的梦。
他只有在那西湖的满天大雪里,孤独地与灵魂对视。
湖心亭相逢,看雪的人懂他的兴致,却不懂他忧伤的自我放逐。
他一字一句写下的《夜航船》,祭奠的是所有逝去的喧嚣靡丽。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仿佛天才总是孤独的,那说着《天才梦》的少女是呼唤着”出名要赶早’的张爱玲,才华绝代,却可以为了喜欢一个人卑微到尘埃里。
她半生付与一个无法许她安好的男人,不曾因为立场而改变了心意,因为爱而一生寂寞,也因为不同的声音而遗世独立。
她写大时代里小人物爱情悲喜的《倾城之恋》,写被扭曲了一生的女性的《金锁记》,满世界为她而热闹,她却远远地逃离喧嚣,在举目无亲的海外将孤独娓娓道来:”酒在肚子里,事在心里,中间总好象隔着一层,无论喝多少酒,都淹不到心上去。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鉴赏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及鉴赏《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由苏轼所创作的,这首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谁见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译文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
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
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
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注释漏断:即指深夜。
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即指深夜。
原题“黄州定惠寺寓居作”。
漏:指更漏而言。
这里“漏断”不过说夜深罢了。
幽:《易·履卦》:“幽人贞吉”,其义为幽囚。
引申为幽静、优雅。
孤鸿:张九龄《感遇》十二之四:“孤鸿海上来。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三十九:“此词本咏夜景,至换头但只说鸿,正如《贺新郎》词“乳燕飞华屋”,至换头但只说榴花。
….“按两词均系泛咏,本未尝有”夜景“等题,多说鸿,多说石榴,既无所妨,亦未必因之而奇妙。
胡评似未谛。
省:理解。
“无人省“,犹言”无人识“。
或以为“拣尽寒枝“有语病,亦见注⑷所引同书同条。
《稗海》本《野客丛书》:”观隋李元操《鸿雁行》曰:“夕宿寒枝上,朝飞空井旁。
“坡语岂无自邪?“此言固是。
寒枝意广泛,又说”不肯栖“,本属无碍。
此句亦有良禽择木而栖的意思。
《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杜甫《遣愁》:”择木知幽鸟。
“末句一本作“枫落吴江冷“,全用唐人崔信明断句,且上下不接,恐非。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赏析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与答案第一篇:《鹧鸪天代人赋》古诗阅读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9. (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13、辛弃疾是南宋词人,字幼安,号。
(1分)14、词的上阕“破”和“鸣”两字非常传神,请任选一字加以赏析。
(3分)15、这首词为辛弃疾罢官乡居期间所作。
词的最后两句,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春在溪头荠菜花”作对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参考答案:二、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13-15题(8分)13、稼轩(1分)14、“破”写出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高兴得意的神态。
(3分)15、用风雨中愁眉不展的桃李反衬乡野迎风开放,占有春光的荠菜花,表现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和对城市上层社会的鄙弃,词人借荠菜花的形象自我写照,体现了对坚强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和追求。
(意思对即可)(4分)第二篇: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赏析白苎新袍入嫩凉。
《题破山寺后禅院、送友人、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咏梅》赏析及同步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八下期末课外古诗词赏析、习题及答案资料:【原诗】【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名句赏析】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答案解析】课外古诗词诵读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二、送友人/李白三、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四、卜算子•咏梅/陆游一、《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译文】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清澈也令人爽神净心。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作者】常建(708年—765),籍贯邢州(根据墓碑记载),后游历长安(现在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字号不详。
开元十五年(727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常建的现存文学作品不多,其中的《题破山寺后禅院》一诗较为著名。
【背景】常建,唐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及弟,太历时曾任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尉。
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
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
诗中着力描写后禅院景物的幽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襟怀。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北麓,始建于南齐。
禅院,寺僧居住修行的地方。
【主题思想】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赏析】这首诗曾被宋代洪驹誉为“全篇皆工”,是盛唐山水田园诗中的名篇之一。
由于诗人的仕途失意,所以寄情山水,游览名山古刹,寻幽探胜。
诗中所说的破山寺又叫兴福寺,是六朝齐代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而建。
常建早已对这座历经百年的古寺心弛神往。
首联“清晨入古寺”一句,一点时间,二点此寺是古寺,唯其是古寺才使得作者清晨起游,其向往之情可见一般。
2023赣州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
2023赣州市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语文试卷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桃夭《诗经周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①,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天,其叶蓁蓁③。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①归:女子出嫁。
②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③蓁蓁(zhēn):树叶茂盛的样子.(1)本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形式?这种结构形式在内容情感的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诗经》中常用“比”的手法,结合诗句,赏析本诗中“比”的手法。
2.拓展阅读观刈①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①刈(yì):割。
②覆(fù)陇(l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③荷(hè)箪(dān)食(sh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④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⑤惜:盼望。
⑥岁晏(yàn):一年将尽的时候。
晏,晚。
⑦尽日:整天,终日。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
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拣尽寒枝终有栖
——让群文阅读“丰满”而“深刻”起来
五年级(2)班吴书敏
一、对群文阅读的认知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征就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研究,传统的单篇阅读教学不再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唯一形态,它是相对于传统单文本阅读教学而提出的新概念,它能够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围绕一个议题进行的多篇文本阅读。
它的外在表现为高效大容量的阅读,它的内在意义在于教师既教课内教材,又指导阅读课内外读物,以通过大量阅读习得正确阅读方法,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作为汇翠学校的一份子,能在学校鼎力倡导的群文阅读中观摩、学习与实践群文阅读教学,可谓是内外兼收、受益匪浅。
在群文阅读教学与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受到把一组相关联的文章经过老师精心的重组,巧妙的拓展,以及激发引导对阅读数量和速度既能达到传统阅读教学,精讲细磨反复阅读、,全方位解读的教学教学效果,也能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和对文章思想意义的理解和主要内容与写法的建构,可是说有容乃大。
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利器”。
二、对课堂精彩瞬间的回顾
本学期,我校的教学比武大讲堂可谓是精彩纷呈,奇花绽放。
群文阅读教学课堂在大比武中成为大家展示风采的秀台。
冉金华老师和简嘉欣老师以不同的风格展示的《七彩童年》群文阅读课,他们形似而神异的课堂建构与引导,让学生在自主的课堂长袖善舞,实在令人回味。
冉老师的课堂教学条理清楚、循序渐进。
开场:随着悠扬的钢琴曲起,屏幕闪出几个七彩大字:“童年是一只风筝,飘着绚丽的梦〃〃〃〃〃〃”寥寥数字,已经为课堂定下了基调。
久远的回忆和美丽的想象悠然而起。
紧接着是学生诗歌接龙。
这本身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在欢愉中沿着老师设定的课堂内容主线欢快的推进——“童年是〃〃〃〃〃〃”于是,诗意盎然的的课堂拉开了帷幕。
回顾——
这是一组以统一内容组见的群文。
童真、童趣、童年的回忆是一条贯穿全文的中心线:《古诗三首》——天真无邪,《冬阳童年骆驼队》——聪明好奇,《祖父的园子》——自由自在,《童年的发现》——独立思考,《儿童诗两首》——充满幻想。
拓展——
但仅仅是课内的文章还不够,冉老师带领孩子们浏览课外群文《陀螺》、《班长的烦恼》、《追屁》、《捅马蜂窝》,身心愉悦的学生彻底打开了思路,批注、交流、总结……严密、有序、高效。
童年的烦恼忧愁、快乐生趣,被学生在群文中发掘出来,成为学生争先恐后表
达的主题。
回顾、阅读、思考、表述,学生在群文阅读的享受中得到锻炼,学生用自己的童年的天真活泼来发现别人的童年情趣,别样生活。
学生在不知不觉被老师引进了童年的主题,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文的熏陶。
相信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感悟,但我相信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融进了心旷神怡的阅读氛围中。
一篇带多篇,篇篇见真谛的引导,让冉老师又一次在课堂上惊艳全场。
引导的巧妙,讨论的集中,分享的热烈、让课堂备有一气呵成的酣畅淋漓。
简老师的开课也别具一格、富有情趣。
她让学生为自己的童年前面加一个形容词:“()的童年”,注意,是为“自己的童年”的加一个形容词。
这是极其绝妙的一招——学生的性格、阅历、生活背景决定了孩子对幸福、对忧愁、对童年的不同感知。
这是让学生发现自我、总结自我、回顾自我的过程。
思绪从这里蔓延,情愫从这里滋生。
构思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我更愿意相信这是简老师迥异于旁人的独特思维,也是她长期以来深悟引领重要性的收获。
彼时彼刻,我陡然觉得站在前方讲台的上那个高高瘦瘦的秀气女孩,正在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独特的教学风格,是一位教师走向成熟和依然成熟的卓然的标示。
读诗歌《童年》,体会童年的如诗、如画、如歌;接着主题回顾、概括;最后课外群文赏析《微尘》、《吹柳笛放风筝》、《陀螺》,批注、展示。
我觉得整节课侧重的不是阅读,而是享受和感悟。
老师手里始终像是牵着一根无形的线,带着学生沿着既定的轨道,带着明确的目标迤逦前行。
当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阅读的紧张度还是稍
高了一些,或许会有一点点影响到深刻思考。
综观两位老师课堂,各有不同的精彩。
一个是把“美”融进课堂,美丽的画面,美丽的语言,美丽情景设定;一个是“妙”——导引激发的妙手天成,问题设计的精准机巧,同样为课堂的完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课堂的“丰满”——由课内文章的回顾精结,由课外文章的阅读分享,师生互动频繁,学生讨论热烈。
内容上的充实再加上课堂活动的形式多样化,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全面化,让这两节课变得异常“丰满”。
在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数量尽可能多的学习内容,得到尽可能多语文素养训练,达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这已经符合了高效课堂的特质,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两位以群文阅读的形式,把海量的信息传递给了学生,从而在真正实践着高效课堂的建构和打造。
三、群文阅读的实践感悟
当然,群文阅读要求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内玩的大量阅读,往往和时间的把握产生矛盾。
每个环节老师控制较紧,学生的阅读“群”量会受限制,如果满足了“群”的要求,环节上的紧凑度可能会影响到思考的深度。
这时候,老师容易产生紧张和急躁情绪,为追求课堂教学环节的顺畅和课堂结构的完整,就会有意识的控制学生的思维,这样就剥夺了学生阅读的自主发挥。
结合自己在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我想作为群文阅读的组织者——语文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从而真正实现高效、自主、深入有内涵的群文阅读教学。
( 一) 精简教学目标
一节课由阅读一篇文章到阅读三至五篇文章,其时间从哪里来? 这就需要精简教学目标,由原来多个教学目标精简到一至两个教学目标,那么为达成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必然减少,学生通过多篇文章的阅读落实目标,学得简单,但学得深刻精简的教学目标更体现一课一得的教学理念。
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学会主席崔峦老师一再强调,语文教学要落实一课一得,在一课一得的基础上构建课堂的语文教学链( 二) 丰富阅读形式
应加强对阅读方式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群文阅读教学为指导学生开展“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方式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但没有一个正确的阅读方法和辨识能力,阅读必将受到限制,就会出现一部分学生已经冲刺到终点,一部分还在起点徘徊的现象,这势必造成课堂整体效率的降低,高效课堂的建构和群文阅读的目的也将无从谈起或者说收效甚微。
(三)精心提取议题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提取是群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因素。
何为议题? 就是以学段目标学生实际需求和文本价值取向为依据而确定的讨论主题,通过讨论、交流获得对主题的全面深入认识,并促进学生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话题。
议题提取恰切与否,直接影响课堂的内涵的深刻性和课堂容量的丰富性。
那么怎么提取议题呢,我认为应该分两步走:
1、解读文本列议题
综合查询各种资料及课堂教学实践,群文阅读教学议题提取主要
从四个方面:即“人文主题”、“表达形式”、“文体体裁”、“作者”进行。
因此,解读文本罗列议题时,也需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
人文主题可是单元导读主题、课文主旨或学生感兴趣的某个点; 表达形式就可关注构段方式篇章结构、主题选材、文体的表现手法等; 文体体裁包含记叙文、说明文、童话、寓言、诗歌、散文等; 作者方面,可考虑同一作者不同风格的写作,或同一写作对象,不同作者的表现风格等。
值得庆幸的是,课内文本的解读也就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解读罗列议题的,这为我们语文教师提取主题提供便利的条件,但对于课外文章的选择则需要我们关注以上四个方面的分类去精选精择。
2、去同存异提议题
分析所提取的议题中,哪些议题是这篇课文区别于本组课文或本学年的课文所独有的文本价值的议题。
如人教版四年级课文童话《巨人的花园》一课采用颠倒的童话创作手法,而这种颠倒的创作手法是在一年级至四年级学生所学的有关童话的课文中第一次出现,这种创作手法可引导学生学习,为创编童话打下基础,因此,在众多解读的议题中,颠倒的童话创作手法是本篇课文区别于其他童话课文所独有的价值,是最适合成为这一课的议题。
3、关注学段目标提取议题
根据小学的三个学段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不同学段的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文本解读罗列众多的议题,在提取时必须考虑学段目标与学习内容提出符合该学段的学生学习的议题。
如冉老师和简老师关于童年的群文
阅读中不约而同的提取到了表现童年情趣的写作手法,就是兼顾了学段目标的大前提,议题恰如其分。
当然,提取议题时要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因素,可能还得考虑到组合文章的搜索,有时议题确定好,组建的文章却找不到满意的,可能也得另寻议题。
总之,群文阅读的“群”的组建绝不能随随便便哪一些仅仅是类似的文章簇拥而上的,是要经过老师的精心挑选、分门别类而组合而成的,最终能达到对比鲜明,内容宽泛而主题集中的要求。
议题的遴选更要求老师依据学段目标、学情了解、文本解读等元素综合分析而成的,这需要老师的耐心,细心,更需要老师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艺术。
经过艰苦而细致的遴选和组合,再加上教师对于课堂的掌控与建构,一节丰满而深刻的群文阅读课堂才能有实现的希望,正可谓“拣尽寒枝终有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