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一)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转型路径分析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转型路径分析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势多山,气候湿润,自然资源丰富。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贵州山地特色农业成为了贵州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形式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山地农业面临着诸多挑战,急需进行转型升级。
本文将从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及转型路径,以期为贵州山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的现状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山地较多的省份之一,山地特色农业也是贵州省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贵州省的山地地区,主要耕作制度以农田和茶园为主,兼有果园、竹林和草场。
具有小规模、多样化、综合性和自给自足等特点。
而在这些农作物中,茶叶产业是贵州山地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贵州省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是传统的种植业产值相对较低,茶叶等农产品市场需求不足。
其次是山地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再次是山地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破坏,农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最后是山地农业劳动力短缺,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急需进行转型升级,以适应当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
二、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转型路径分析1.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贵州山地农业传统上以种植业为主,对农产品的加工不够充分。
为了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农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可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产业。
将茶叶加工成茶叶制品,研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食品等。
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还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
2.推广现代农业技术贵州省山地农业生产方式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成本较高。
要进行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提高山地农业的生产效益。
可以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以提高山地农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保护山地农业生态环境贵州省的山地农业生态环境存在一定程度的破坏,需要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论文关键词:山区型;生态农业;生态经济论文摘要:贵州具有发展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综合条件。
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林果生态工程、养殖生态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做好管理、资金、技术、营销、生态治理机制、利益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1基本思路贵州山地面积大,山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农业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适于发展山区型立体生态农业。
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进行了几年,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业整体效益还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紧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等问题。
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转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2.1农田生态工程即按照推广农田优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调整结构,稳定粮田面积,强化用养轮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增加物质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扩大复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
具体来看,其一,调整作物布局。
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逐步形成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城镇郊区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生产面积;逐步将不宜种粮或经济作物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坚决停止耕作。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菲律宾比丽勤大学经济学院)如何加快农村的经济建设,大力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一直是困扰贵州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通过对贵州农村经济现状分析,从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为当前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决策提供几点思考。
标签:农村经济现状;多种经营;区域经济发展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辖区土地面积17.61万平方公里,喀斯特地貌土地面积就占92.5%。
在3942万总人口中,农村人口为3323万,占全省总人口的84.2,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省份。
由于贵州山多地少、交通不畅;长期以来,以传统农业为主要支柱的农业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农村人多地少,土地作物单一,交通、教育、医疗及思想观念仍较为滞后,仅农村的贫困人群就高达300万,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0%。
因此,如何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是摆在各级政府和部门面前的沉重课题。
本文通过对贵州农村现状的分析阐述,在人口、农业经营模式及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上提出粗浅看法。
1 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贵州省为西南地区交通要道,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有着相对优越的区域发展优势。
但自改革开放以来,贵州一直是全国的贫困省。
2008年贵州农民人均收入仅2796.93元,大大低于4761元的全国平均水平,名列全国各省第30位,仅高于甘肃。
总体来说,制约贵州农村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区域内人口增长过速,素质偏低;农业经济基础脆弱;农业发展资金严重不足导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与全面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等等。
首先,贵州省作为一个农业贫困省,农村人口与全国比较,存在人口数量多、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人口年龄结构轻、人口素质偏低和人员流动性大等严重问题。
在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国城镇化水平为36.2%,贵州为14.5%,即贵州农村人口比重为85.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1.7个百分点,说明贵州农村人口比重高数量多。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地处中国西南地区,以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和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闻名。
由于地形陡峭,土地贫瘠和气候条件复杂,贵州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独特的挑战。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并实现高效的农业发展,贵州省积极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的目标是充分利用山地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该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土壤质量:贵州省山地土壤普遍贫瘠,对农作物的生长不利。
研究致力于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研究人员通过改良土壤结构,调整土壤酸碱度和提供适当的营养元素等手段,有效地改善了山地土壤的质量。
2. 水利建设:贵州省山地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灌溉困难。
研究人员通过修建水利设施,建立灵活的灌溉系统,充分利用水资源,解决了山地农业灌溉问题。
这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保护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引进高效农业技术:研究人员通过引进适应山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效农业技术,改善了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通过优化种植结构,选择适应山地环境的农作物品种,加强植物保护技术等手段,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4. 探索农业多元化发展:贵州省山地资源丰富,研究人员通过探索农业多元化发展,推动农业与旅游、养殖业等相结合,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这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还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生产效益得到了大幅提升,农民的收入逐步增加,农村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
研究还促进了贵州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了山地生态环境,提升了农业的可持续性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为解决地形陡峭、土地贫瘠和气候条件复杂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改善土壤质量,水利建设,引进高效农业技术和农业多元化发展等手段,贵州省山地农业实现了转型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
这对于其他山地地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形多山,气候多变,是一个典型的山地省份。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传统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阻碍,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积极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本文将结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探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一、贵州省的农业发展现状贵州省的农业发展一直受到地理环境的限制,土地资源匮乏,大部分为山地和丘陵地带,气候多雨湿润,具有典型的亚热带山地季风气候。
这种地理环境条件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传统农业作物种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农业生产效率较低。
针对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考察和研究,总结出了一系列适合贵州省特点的农业发展模式和技术。
1.多林生态农业模式贵州省的山地地区多为丘陵和山地,土壤肥力较低,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针对这一问题,专家提出了多林生态农业模式,即在山地地区大力发展林果业和生态农业,通过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等措施,恢复土壤肥力,改善生态环境。
多林生态农业模式不仅可以有效解决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也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
2.农业科技创新贵州省政府积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研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业科技创新也可以推动农业产业的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农业合作社发展贵州省政府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社的发展,通过规模化种植、统一采购、统一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合作社不仅可以帮助农民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提供技术培训、资金支持、信息咨询等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发展农业生产。
三、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实践经验在贵州省的实践中,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在山区发展现代农业是提高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之举。
然而,由于山区地形复杂、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原因,山区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进行深入思考和研究,寻找出适合山区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径,以推动山区农业进一步发展。
首先,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山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性。
山区发展农业,既是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的需要,也是保护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是山区经济的支柱产业,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可以提高山区农业的效益和竞争力,还可以促进山区产业升级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山区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
山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投入,加强山区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山区农业的生产和管理效率。
同时,还应该提供山区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支持,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
第三,我们应该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
现代农业需要依靠科技进行生产和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山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同时,还应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培养他们的农业科技意识,推动农民自主创新和发展。
第四,我们应该注重山区农业的特色产业发展。
山区有着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和独特的地理环境,具备发展特色产业的潜力。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导向,培育和发展山区农业的特色产业。
可以通过发展以果蔬、畜牧、茶叶等为主的产业,发挥山区农业的优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山区农业的合作和互助。
山区农业要想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也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并支持山区农民组织开展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的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集体经济效益。
同时,还应该加强政府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为山区农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贵阳市农业经济产业发展思考
一、贵阳市农业产业结构现状据统计,2017年农业总产值147.33亿元,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2%,粮经比达到1:7。
一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531,380亩,同比下降4.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3,592,728亩,同比上升3.3%。
其中,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1,929,720亩,同比增长5.13%,增速全省排名第八;中药材种植面积54,450亩,同比增长52.07%,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二是粮食作物产量427,357吨,同比下降3.3%,粮食作物产值175,480万元,同比增长0.6%;经济作物产量3,111,691吨,同比增长6.6%,经济作物产值1,391,524万元,同比增长14.2%。
其中,蔬菜产量2,785,245吨,同比增长6.27%,增速全省排名第二;食用菌产量53,000吨,产量大幅增长;中药材产量11,102吨,同比增长41.70%,增速全省排名第一。
三是家禽出栏量26,502,710羽,全省排名第一,同比增长9.6%,全省排名第八;禽肉产量55,300吨,同比增长4.53%,占肉类总产量比重由26.9%提高到28.9%。
二、贵阳市农业产业发展特点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城市,以推进现代城市农业升级版为出发点,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经济结构,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其作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式。
积极推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式,提升农户的综合发展能力,使农业工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的各个产业链条的经济附加值,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017年起,在原有各项措施的基础上全市不断深化城乡“三变”改革,建立健全与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机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让农民群众更切实地享受开放经济发展带来的便利。
通过经济统计的数据表明,贵阳市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而近几年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增加,其中猕猴桃种植面积增长较快,增长达6.5%;梨种植面积增长1.0%;而葡萄种植面积增长4.0%,梨和葡萄的种植面积增速较慢;依托医药制造业产业聚集优势,全市大面积种植中草药材,种植面积增幅全省最快,中草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贵州省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之路 。
2 控 制 人 口 数 量 。 高 人 口素 质 提
农 村 人 口 问 题 , 直 以来 都 是 制 约 贵 州 地 区 经 济 发 展 一
的 主 要 问题 , 是 贵 州 实 现 经 济 社 会 历 史 性 跨 越 的 关 键 问 也 人 多 地 少 , 地 作 物 单 一 , 通 、 育 、 疗 及 思 想 观 念 仍 较 题 。 贵 州 农 村 人 口一 直 存 在 基 数 大 、 重 大 、 构 轻 、 质 土 交 教 医 比 结 素 为 滞 后 , 农 村 的 贫 困 人 群 就 高 达 3 0万 , 全 国 总 贫 困 人 低 和 流 动 性 大 的 特 点 。要 解 决 以 上 问 题 就 必 须 继 续 加 强 计 仅 0 占 口的 1 。 因此 , 何 改 进 农 业 生 产 方 式 、 护 和 改 善 生 态 划 生 育 工 作 , 格 控 制 人 口数 量 , 免 在 大 基 数 上 形 成 梯 状 O 如 保 严 避 环 境 、 高 农 村 人 口 素 质 、 助 农 民 脱 贫 致 富 , 摆 在 各 级 递 增 。 在 人 口素 质 问 题 上 , 大 力 发 展 教 育 事 业 , 别 是 职 提 帮 是 应 特
政 府 和 部 门 面 前 的 沉 重 课 题 。本 文 通 过 对 贵 州 农 村 现 状 的
业 技 术 教 育 , 养 农 村 农 业 技 术 人 才 。贵 州 地 处 偏 远 山 区 , 培 分 析 阐述 , 人 口 、 业 经 营 模 式 及 区 域 经 济 发 展 等 同 题 上 严 酷 的 自然 环 境 要 求 开 发 者 必 须 有 强 烈 的 进 取 精 神 , 能 在 农 有 提 出粗浅看 法 。 够 超 越 传 统 小 农 经 济 局 限 性 的 眼 光 和 经 营 魄 力 。 但 是 现 实 l 贵 州 农 村 经 济 发 展 所 面 临 的 主 要 问题 状 况 却 是 现 在 的 农 村 发 展 力 量 薄 弱 , 乏 大 批 有 足 够 上 进 缺
贵州生态农业发展与建设的思考
贵 州 财 经 学 院 学 报 20 0 2年 第 3期 ( 第 9 总 8期
贵 k 生 态 农 业 发 展 与 建 设 的 思 考 , l - l
马 贤惠; 陈厚义
( 州财 经 学 院 , 州 贵 阳 500 ) 贵 贵 5( 3  ̄
摘
要: 发展 生恋 农业是贵 州实现 农业 可持续发 展和农业 现代 化酌必 由之路 贵 州匝按 稿 整体 、 协调 、 惟 、
农业 的发展和建设 , : ̄ 速贵卅农 业现代 化进程 , 对 rl - 不断 增
和不断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 . 必须把发 展经济 放在首 要地位 ,
在保持经 济持续 、 快速 、 健康 发 展的 同时 注意 资源 的合 瑚 { 利用和环境的 不断 改善 :应 该指 出 . 可持续 发 展 战略 的宴 施 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 , 对于 国际 的 、 区域 的 、 国家 的或地 方 的可持续发展 战略 , 都应 建立 在现行 制 订的 各项 合理 的经
个生 态农业试点县 的建设 2O 00年 我国已建成 国家级 和省 级生态农 业县 20 , 0 个 覆盖耕地 面积 2亿亩 、 在此基础上 刊 21 00年国家级 和省级生态农业 县将 达到 l0 (0个 , h 赳盖 耕地
面积 5 亿亩 , 占全 国耕地面 积的三 分之 一, 约 具有 中国特 乜
再 生” 的原则 , 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 , 护农 业壹源和环境 . 保 走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道骘。 关键词 : 生志农业: 农业可持续发展 文章 编号 :03 66 o )3 0卜_ 3 中图分类号 :37 文献标识码 : 10—6 3 (0 20—06 0 ; F2 : A
Mei l n∞ te e e l t n o s  ̄l no cl i m  ̄ tr I dl i ao h vlm ̄l adC nl e o f 0 g曲1 D o n i E o A u ei Gl n
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探析
济有其 文化上 的特点 。文化是 一 系列规 则或标 准 , 当
社 会 成 员按 其 行 动 时 , 产 生 的 行 为 属 于 社 会 成 员 认 所
土 壤 主 要 由 山 地 土 壤 、 陵 土 壤 、 谷 和 盆 地 土 壤 构 丘 洼
山区少数 民族 乡村的地理环境是制约经济社会发 展 的主要 因素 。近些 年来 , 贵州 省在公 路建 设方 面成
绩 显 著 。到 2 0 0 8年 底 全 省 公 路 里 程 数 已 达 1535公 2 6 里 ,6基 本 实 现 县 县 通 油 路 、 乡 通 公 路 。此 外 , 包 lj 乡 还
民族乡村经济的落后 , 故而关 注他们 的经 济发 展具 有 较强现实意义。本 文将 以贵州省为例探析 山区少数 民 族乡村 经济发展方面的问题 。贵州是全 国唯一没有 平 原支撑 的山区省 , J 8 l 同时也 是多 民族 省份 。可 以说 P 3 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是西部少数 民族经济 活 、 济 生 活 中 的重 要 地 位 经
从平原到丘陵再到 山区高原 的具体地 理形态 。我们将 少数 民族分布 图与 全 国的主要 山系 图进行 叠加 , 以 可
明显地 发 现 , 区 是 少 数 民 族 人 口 聚 居 的 主 要 地 山
区 。 J 2 表 明 西部 地 区经 济 落后 其 实 质 是 山 区少 数 [ 这 P 6
N0. 4 AI 2 ( l O1) .
( 劳 12奠 ) 息 2
贵州山区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探析
口 兰 觉
( 南民族 大 学 云 南省 民族研 究所 , 南 昆明 云 云
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方向及路径探讨
2022年1月18日,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支持贵州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要求贵州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
近年来,贵州省把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大举措,针对此的相关研究也颇为丰富。
有学者从金融支持的角度,有学者从互联网电商支持角度,还有学者从发展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角度论述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方向和措施,但对其发展方向缺少系统性、综合性的全面论述。
笔者力图从现代农业发展趋势出发,根据贵州省省情,全面系统地论述贵州省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方向,并提出有关的对策措施。
1贵州省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必要性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贵州省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重大战略任务。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处于最基础、最核心的地位,而贵州省要想实现农村产业振兴,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是指在山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引用现代农业技术,实施科学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山地农业资源生产优质的山地特色农产品,对其予以加工和销售,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主要特征为现代化、山地特色化、高效化,其是贵州省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
1.1贵州省基本省情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1.1.1自然条件决定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从地形上看,贵州省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山区省份,地貌属中国西南部高原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1100m ,境内山脉众多。
该省地貌可大致分为山地、丘陵、盆地3种基本类型,山地和丘陵占92.5%,而山间平坝仅占7.5%,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
据2022年贵州省国土厅调查数据,该省目前有耕地336.61hm 2,其中水田占25.70%,水浇地占0.14%,而旱地占74.16%。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转型路径分析
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转型路径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土地不再仅仅是农民生计的来源,而是成为了许多人追逐的利润、资源和机会。
贵州省地处中国的西南部山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农业资源,如森林、山区、水资源和丰富的人力资源,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地形的限制,不仅农业发展困难,而且在农村经济转型上也存在诸多挑战。
为此,贵州省政府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实现农业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具体来说,贵州省的山地特色农业应采取以下转型路径:1. 优化农业结构贵州山地地区土地资源有限,但农业资源丰富,因此需要优化农业结构。
首先,应该加强农业产业链的多元化,发展农业旅游业和旅游农业等高附加值的产业,增加农村经济贡献的比重。
其次,应该加强农业科技的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使用,优化高质量高产农产品的特色品牌。
通过科技创新的支持,提高农业效益和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2. 引进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贵州山地农业经营主体传统上以个体农民为主,在推进农业转型的过程中会遇到资金、人力、技术等方面的困难。
因此,政府需要引进和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大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种植合作社等。
通过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引进更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增强农业的可持续性,保障农民收入。
3. 推进产业的一体化发展贵州省山地特色农业的产业链长,地域广泛,需要从统筹谋划的角度推进产业的一体化发展。
首先,应该加强交通和通信的建设,促进农产品的铁路、公路、水路等方面的流通,避免因交通不便产生的价格波动问题。
其次,建立和完善物流体系,实现早期的产地到市场的全程冷链运输和晚期的销售服务。
最后,加强和整合农业资源的信息化,实现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协同,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4. 加强政策的扶持贵州省政府应该加大对山地特色农业转型的资金、税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力度。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山地省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备受关注。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贵州省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本文将围绕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展开研究,探讨其现状、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贵州省山地农业的特点贵州省属于典型的山地省份,地势复杂,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5%以上。
这种地理环境决定了贵州省的农业具有明显的山地特色。
贵州省地处亚热带,气候湿润,降水充沛,温差较大,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由于山地地势复杂,土地资源有限,不少地区的土地仅适于农林复合种植、水稻与茶叶的种植,使山地农业生产受到很大的影响。
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不畅等因素,导致山地农产品的销售困难,农民收入较低,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近年来,贵州省政府为了解决山地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山地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农户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和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
在此背景下,贵州省山地农业的生产水平和农产品质量均有了较大提升,一些地方的农业收入明显增加,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
贵州省还通过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村公路建设等措施,改善了山地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了生产力水平。
在技术支持方面,贵州省通过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设立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等形式,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帮助,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山地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尽管贵州省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山地地势复杂,土地资源有限,部分地区种植业生产困难增加,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目前农产品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不畅,导致一些农产品滞销,农业收益不稳定。
在技术支持方面,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技术的支持力度,但由于山地地势复杂、资源分散,农业技术推广存在一定困难,限制了山地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贵州地区农业发展困境的思考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背景贵州省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省份,其面积达17.9万平方公里,位于云贵高原和桂西南山区之间。
由于地形多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贵州省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瑞士”,也因此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和气候环境,适宜农业发展。
然而,贵州省的农业发展却一直未能完全发挥其优势,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已经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短期内高产的传统农业政策导致土地退化、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这些问题给贵州山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同时也限制了贵州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贵州省开始倡导生态农业经济,致力于建设绿色生态的农业生态经济区。
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背景和意义贵州省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是指通过采用新技术、新模式和新理念,建设绿色生态的农业生态经济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期实现贵州的农业现代化、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如下的意义:1.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环保的农业模式,可以保护农业生产所依赖的自然环境和水环境,可以减少化肥、农药以及各种污染物的使用,从而保证环境的生态平衡。
2.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可以带动乡村的发展,提高乡村的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推动贫困地区农村的发展。
3.提高农民的收入。
生态农业是一种利用科技、管理和市场的手段来实现农业的高质量、高产量以及高附加值的农业形式。
可以通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以及提高生态农业产品的附加值来增加农民的收入。
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和挑战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诸多问题和挑战。
主要有以下几点:1.农业技术水平落后。
贵州省是一个相对落后的省份,农业生产传统方式较为单一,缺乏现代科技的应用,导致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2.农业生产和销售渠道不畅。
由于贵州省农村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较为落后,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导致农产品的滞销和资源浪费。
3.农业市场需求不稳定。
贵州省威宁县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
贵州省威宁县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思考摘要:威宁县由于深处内陆,市场距离远,受其地形状况、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度成为大众眼中贫困的代名词,经济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膨胀的恶性循环怪圈制约着威宁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文章分析了威宁县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在肯定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字:山地;高效农业;发展状况一、威宁县发展山地高效农业的条件(一)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威宁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被称为贵州西大门。
地理位置特别,既是黔西北地区的“屋脊”,也是四川、云南、贵州3省的交通要道。
贵昆、内昆、大水三线铁路过境,毕威高速公路连接毕节和威宁,正在建设中的都香高速公路横穿境内,草海民用机场投建中,便利的交通条件为山地高效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气候条件威宁县地处乌蒙之颠,为云贵高原准静止风的交界面,气候变化剧烈。
高原自然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日温差大,年温差小。
强日照,年平均日照数为1812小时,被气象学界命名为“阳光城”。
平均海拔2235米,立体气候明显、小区气候各异,孕育了威宁县多样性的生物资源。
(三)经济基础表一威宁县2013—2016年基本经济指标的比较由表1可以看出,2013-2016年威宁县财政收入及GDP呈增长趋势,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为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在全县GDP中,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67.41亿元,2016年增加71.83亿元,同比增长6%。
近几年,农业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威宁县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取得的成效(一)打造示范园区,引导高效农业发展截止2016年,威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有9个省级、2个市级、1个县级、6个乡级园区。
“5个100工程”提出以来,陆续打造了4个典型的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如表二所示。
业示范园区镇精品苹果产业示范园区30000雪山镇200利用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研究生产高效优质苹果,打开国内外市场蔬菜产业示范园区-鸭子塘卯关村120 种植培育高效优质蔬菜,供应市场需求华曦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园区1843陕桥街道办事处天龙村200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模式,分为蛋鸡养殖、休闲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贸易区、后勤保障区和有机蔬菜种植区表二 4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基本情况[1](二)农产品品牌增多,市场竞争力提升截止2017年2月,威宁县获得洋芋、荞麦、荞酥、党参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有机农产品认证4个。
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案例分析
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案例分析贵州是中国山地省份,其复杂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给农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这一发展模式以提高农业产能和农民收入,促进精准扶贫和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和借鉴意义。
一、背景介绍贵州是一个山地省份,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潜力。
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和土壤贫瘠,贵州的农业生产面临着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贵州省提出了发展“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战略。
二、发展模式1.资源整合:贵州省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实现了土地集约利用和农业生态建设。
通过土地流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农田规模化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民收益。
2.科技支持:贵州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提高作物产量和质量,并改善生产环境。
3.产业发展:贵州省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特色农产品的培育和生产,增加了农民收入,并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
4.农业服务:贵州省加强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提供全方位、多领域的农业服务。
通过提供技术指导、管理培训和市场推广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三、案例分析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案例。
1.茶叶产业:贵州省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发展了高山茶叶产业。
通过引进新技术和品种,提高了茶叶的质量和产量。
贵州省加强了茶叶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扩大了销售渠道,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总结与展望贵州“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案例表明,通过整合资源、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和加强农业服务,可以有效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贵州省的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农产品市场开发不够等。
贵州省需要继续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的支持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推动“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发展。
贵州贫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思考.
贵州贫困山区农业综合开发模式思考一、农业综合开发模式(一)土地综合治理。
根据贵州山区特点和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按流域或灌区划片,设立项目区,统一规划,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
采取中低产田土改造、山区小流域治理、优势农产品基地、节水农业示范、草山(场)建设、农业生态工程等建设措施。
通过对土地的合理治理建设,一是使3000亩以上的坝子地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二是使丘陵山区基本达到五子登科。
即:山上戴帽子(防护林)、山腰系带子(经济林)、坡地铺毯子(草地)、基本农田种谷子,实现多种经营抓票子。
论文百事通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
依托资源优势,瞄准市场需求,采取财政资金有偿无偿投入相结合、投资参股、贷款贴息等多种扶持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宽群众增收门路。
一是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以发展粮油、畜牧、中药材、蔬菜、茶叶、水产、竹类、马铃薯、花卉苗木、名优果品加工及保鲜和市场建设等为重点,进一步调整贫困地区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种养业,形成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布局。
二是充分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和创建一批以农产品加工、营销为主的农业企业,努力扩大辐射面、提高带动力,形成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
三是切实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服务体系建设。
根据农户自愿原则,培育发展一批种植、养殖、流通等民间专业协会合作组织,服务农户,搞好产业开发,帮助农户进入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规模,规避市场风险,切实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提高农民增收的组织化程度。
四是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科技、新品种,提高农业产业开发的科技含量。
积极培育种养能人大户,充分发挥种养能手在产业开发上对农户的示范带动作用。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促进项目区农民有效增收。
二、农业综合开发成效(一)投入力度加大,开发范围增加,群众受益面扩大。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具有丰富的山地资源。
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并促进农业的高效发展,贵州省进行了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
本文将对这一研究进行分析和总结。
贵州省的山地农业面临着土地资源有限和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由于地形陡峭,大部分土地无法直接耕种和种植作物。
在研究中,贵州省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如梯田建设和再生农业技术的应用。
通过梯田建设,贵州省成功地将大量山地转化为可耕种的农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再生农业技术的应用也改善了土壤质量,使得土地更加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贵州省的山地农业还面临着技术水平低下和农民素质不高的问题。
在研究中,贵州省加强了科技创新和农民培训,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农民的技术水平。
通过引进新的农业技术和农作物品种,贵州省成功地提高了山地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通过组织培训班和技术指导,贵州省帮助农民提升了农业技术水平,使他们更加熟悉和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贵州省的山地农业还面临着市场销售和产品加工的问题。
由于交通不便和市场信息不畅的限制,农民往往难以将产品销售出去。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贵州省加强了农产品的加工和推广,鼓励农民采用农产品深加工的方式,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贵州省还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效率。
通过这些举措,贵州省成功地促进了山地农业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
贵州省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通过改善土地利用效率、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加强农产品加工和销售,贵州省成功地促进了山地农业的发展。
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和培训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
政府部门还需要加强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注:本文所述内容仅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思考(一)
论文关键词:山区型;生态农业;生态经济论文摘要:贵州具有发展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综合条件。
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重点实施农田生态工程、林果生态工程、养殖生态工程、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做好管理、资金、技术、营销、生态治理机制、利益机制等方面的保障。
1基本思路
贵州山地面积大,山地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覆盖度大,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且农业劳动力充裕、劳动力成本低廉,适于发展山区型立体生态农业。
全省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已进行了几年,在特色农业产业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但是,生态农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人地矛盾突出,资源利用率低,农产品加工层次低,农业整体效益还较低;资金、人才、技术紧缺,严重制约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市场服务体系亟待健全,利益关系亟待调整等问题。
贵州山区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应按照生态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中心,以企业公司为龙头,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名牌产品为重点,最大限度地转化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再生资源,促进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努力实现生产布局合理、经济结构优化、服务体系健全、运行机制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生态农业经济体系。
2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重点
2.1农田生态工程
即按照推广农田优化模式,适应市场变化需求,积极调整结构,稳定粮田面积,强化用养轮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增加物质投入,努力提高单产,扩大复种面积,推广高产高效种植模式,适当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保持生态、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
具体来看,其一,调整作物布局。
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形成作物种植区域化、专业化、商品化;在经济作物的集中产区和城镇郊区适当调减粮食面积,增加蔬菜、瓜果生产面积;逐步将不宜种粮或经济作物的土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渔,对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坚决停止耕作。
其二,调整作物结构。
在稳定粮产前提下,扩大适销对路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逐步改变单一、僵化的种植模式,提高耕地复种指数,提高经济作物和饲料粮面积在种植业面积中的比重,使种植业与养殖业、加工业衔接配套,协调发展。
其三,调整品种结构。
推广优良品种,提高种植业作物单产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农田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中低产田土改良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
2.2林果生态工程
这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的重点工程,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长期利益与近期利益的结合。
实施林果生态工程,其一要完善山林承包责任制,加强技术服务,提高林农生产积极性。
其二要调整林业布局,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大力发展以集体林场为主的商品林生产基地。
其三是在林果生态系统中,除抓好林果的品种改良和标准化栽培外,还要搞好畜禽养殖配套,形成林果立体种养生态系统,以增加效益,改善环境,提高品质。
林果生态工程的重点是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四大建设项目。
2.3养殖生态工程
养殖生态工程就是要突破原有的单一养殖传统模式,将畜、禽、渔等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多物种搭配,连接种植业,配套沼气,巧用食物链,循环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并且,通过调整优化草山草坡草场畜牧业产业结构,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和主导产品创立名牌,经过商品化、专业化和现代经转变,逐步建设区域性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
根据“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副则副、宜工则工”的原则,适合山区型养殖生
态工程的发展模式主要有“种养加”、“共生型”、“立体型”、“庭院型”、“节能型”、“微生物再生模式”等几种类型。
2.4生态能源建设工程
在农村能源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和“节约与开发并重”的方针,解决农村能源短缺,促进和保护生态平衡,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种植业与养殖业相结合,是一项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的建设工程。
在贵州山区,生态能源建设工程主要是普及沼气池。
应以点带面的形式,以沼气为纽带,与种养相结合,抓规模化推广与抓综合利用技术推广相结合,工程技术实施与组织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建立多种模式,推广扩大示范成果,寓生态环境建设于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之中,推动山区农村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的发展。
另外,科学利用秸秆,也是山区型生态能源利用的有效方式。
2.5环境生态工程
充分利用天然资源优势,大力改善人居生态环境,突出生态特色。
在山区,重点实施四大环境生态建设项目。
一是城市生态形象塑造工程。
运用现代园艺技术对城镇进行规划实施,重点突出“特色”与“园林”,绿化率达到人居环境指标,改变脏、乱、差现象,对街道、楼群院落、屋顶、墙面等城市绿化体系进行生态建设。
二是生态家园建设工程。
每个县重点抓好几个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分别抓好一个村的生态家园示范点建设,生态家园示范村要实现农田林网化、水渠洁净化、村庄花园化、庭院立体化的目标。
三是生态走廊建设工程。
发展带状生态经济,沿主要公路、主要河流建设生态经济走廊。
四是生态观光农业工程。
广泛利用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现代科学为支撑,金融资本为基础,通过合理规划、设计、施工,建立具有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合一的区域,在实现高科技、高效益、集约化、市场化的现代经营活动的同时,达到美化景观,保护环境,提供观光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