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助推孤东油田四区注聚驱高效开发
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见效情况分析
水射流分散装置在注聚工程中的改进黄春顾永强王亮张伟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7)【摘要】水射流分散装置在注聚工程中,是利用射流清水与聚合物干粉进行混合配置成母液的关键设备。
本文介绍了水射流分散装置的性能特点、工艺原理以及使用中的缺点,并针对水射流分散装置(简称分散装置)的缺点阐述了装置改进后的效果。
改造后解决了接料斗处经常返水的难题,同时大大减少了分散装置的耗电量,比改造前日节电260kWh。
【主题词】聚合物水射流分散溶解装置改进0 引言注聚合物过程中,水射流分散溶解装置具有计量下料准确,供水精度误差小,配液浓度稳定,而且不产生鱼眼等特点。
而目前所使用前的水射流聚合物分散溶解装置,与老式的水幔是分散装置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流程紧凑、价格适宜、安装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
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不断深入,进一步降低地面建设投资与运行成本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聚合物分散装置是聚合物配制过程的主要设备,它的作用是使聚合物干粉和水按照一定配比均匀混合,是保证配制聚合物溶液质量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聚合物驱油效果。
多年来,聚合物分散装置一直采用传统的风力分散流程,结构和控制逻辑复杂,造价和运行能耗较大。
为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改善配制质量,对聚合物水力直接射流分散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试验,形成了直接射流型分散装置,大大简化了聚合物分散工艺。
1 水射流分散装置性能特点聚合物分散溶解装置是注聚装置中的主要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完成聚合物粉剂的上料、储料、计量下料、混合、输出等一系列工艺过程。
1、电接点压力表2、止回阀3、提升系统 4、接料斗总成 5、料仓 6、振动器 7、上下物位开关 8、提升机总成 9、料斗总成 10、底座 11、喷射器总成 12、漩流器总成 13、电磁流量计 14、排气总成 15、电动球阀16、篮式过滤器图1水射流聚合物分散装置系统的结构图水射流聚合物分散溶解系统由主要由投料部分、提升部分、储料部分、射流分散部分、下料及计量部分、自控部分等六大部分构成。
浅谈孤东二区注聚区聚驱影响因素与对策
3 聚驱 影响因素
( ) 1 注入 量。注入量 大的井组见效好 于注入量小 的井组 ,统计 资料表明 ,聚合物用量越大 ,含水下降幅度也就越大 ,平均单井增油 量越多。同一注采井组 ,由于层问差异 ,渗透率高的大厚层吸水指数
高 ,对应油井见效明显 。 ( ) 2 注入速 度。注入速度越快 ,聚合物驱 见效越早 ,经 济效益 越好 ,但 对最终提 高 采收率影 响不大 。矿场实践 表明 ,注入速 度过
不均 。
孤东油 田二 区位于孤东披覆构造西 翼北端 。边 界有 两条断层 ,构 造形态为靠近分界断层部位 高、边 部低 ,油藏埋 深l‘ 。辫 状河 沉 4眯 x 积模式 ,孔隙度3. 3 %,空气渗透率 16 ×1 毫帕秒 ,属于高孔 ,高 5 .8 5 渗 油藏 。整 体上N 6 N 5 g 、 g 的储层 发育好 - g .主力 层之间 的发育  ̄N 4 状况 存在差异 。二区馆 上含油面 积8 平方千米 .质储 量26 万吨 , . 6 88 可 采储 量6 5 吨 。 地 下 原 油粘 度 8 MP .,地 面 原 油 粘 度 10 6万 I a 1 s 00
MP .,地面原 油密度【 6 / 下原油密度0 9 / a s 1 g m ,地 . c 9 . c ,注采井网 8gm 属行 列 式结 合点 状注 水 。孤 东 二 区注聚 区面 积 4 k . m ,有 效厚 度 2 1. 2 m,入选储量 13 .×l ‘ 孔 隙体积 1 1. ×1 一 。设计注聚井 4 1 91 O , } t 7o o 0 m‘ 5 口,受益生产 井9 口。 1 1
2 注聚开发现状
4 治理对 策
一
针对影响注 聚区油 井的不同因素 ,保证 注聚 区管理 的 “ 两个强化 平衡” ,即强化注入质量 ,强化 采出系统 的动 态跟踪及管理 ,保持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油田开发“两率”
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油田开发“两率”宋鸿斌【摘要】孤东采油厂所辖主力油田—孤东油田于1986年按照“储量一次动用、密井网、细分层系、高速开发”的原则投入开发,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调整潜力愈来愈小,储采矛盾日益突出,产量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勘探上面对探区面积小、探明程度高、勘探对象日趋隐蔽和复杂的地表条件对勘探的制约,难度和风险不断加大.开发上面对整体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阶段,自然保护区对开发生产影响比较大;资源有效接替矛盾突出,产量接替难度大;老区调整挖潜难度增大,开发矛盾比较突出;化学驱单元接替阵地不足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通过勘探开发工程一体化,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油田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实现了油田的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内江科技》【年(卷),期】2013(034)001【总页数】2页(P144,149)【关键词】勘探;开发;工程;水驱;化学驱;稠油【作者】宋鸿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 257237山东东营【正文语种】中文“十一五”以来,油田开发进入深度挖潜阶段,面临着资源接替阵地不足、老区调整难度加大、稳产任务艰巨等诸多困难。
在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勘探上勘探区域由老区向滩海和海上转移,勘探层系由中深层向深、浅层转移,勘探手段由单纯的构造解释向人机全三维转移,从而实现由寻找构造油藏向寻找构造-岩性油藏及隐蔽油藏的突破。
开发上通过切实加强精细油藏描述搞清剩余油分布,水驱油藏以主力单元整体细分加密调整为主向稳液控水及非主力单元分砂体调整治理转移,化学驱由以聚合物驱为主向二元复合驱转移,稠油开发由以吞吐开采和直井加密调整为主向以蒸汽驱开采和薄层水平井挖潜及单层水平井开发为主转移,实施开发调整和先导试验,全面夯实了采油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1 勘探上的主要做法勘探上精查细找,深化认识,实现勘探区域、勘探层系、勘探手段三个方面的转移,隐蔽油藏勘探成效显著。
孤东油田提高聚合物注入过程中黏度保留率的研究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第14卷第3期A D V A N C ES I N FI N E P E TR O C H E M I C A L S孤东油田提高聚合物注入过程中黏度保留率的研究李青华(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地质科学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摘要]针对聚合物注入过程中黏度保留率较低,考察了配制条件、注入泵剪切作用、管线长度、注入速度、污水中还原性物质、固体悬浮物、原油对H PA M溶液黏度损失的影响。
结果表明,配制条件对H PA M溶液的黏度损失率为5.80%;注入泵剪切作用对H PA M溶液的黏度损失率为5.45%;管线长度和注入速度对H P A M黏度影响较小;污水对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影响最大,存放30d,处理污水配制的聚合物溶液黏度保留率最高,黏度为16.7m Pa.s’未经处理污水配制的H P A M溶液黏度最低,为9.4m P a s。
[关键词]聚合物驱黏度损失聚丙烯酰胺保留率聚合物驱作为一种主要的提高采收率的化学驱已在国内较大范围推广¨J,该技术主要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或凝胶体系,改善水驱效果,提高采收率旧镅J。
孤东油田自92年开展国家级重点科研攻关项目“小井距三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以来,聚合物驱得到了大规模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矿场试验,逐步形成了具有孤东特色的三次采油配套技术。
近年来,随着聚合物驱油技术的研究不断深入和聚合物驱矿场应用规模的不断扩大,现场存在产出水矿化度升高、还原性物质增加等问题,均使聚合物黏度损失归J。
1实验1.1原料与仪器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 PA M,胜利油田地质院提供,固含量为91.3%。
污水,孤东油田注入水,矿化度为9295m g/L,离子组成为(m g/L):C a2+240,M92+48,N a+3229,H C03—556,C1—5222。
N a C l,K C I,C a C l2,N a2S04,M gC l2,N a H C03,均为分析纯。
孤东油田三四区二元驱综合调整技术研究
南 红科 技 2 1年I  ̄ 02 g t 2
孤东 油 田三 四区二 元驱综 合调 整技 术研 究
杨 美 华
胜 利油 田有限公 司孤东采 油厂 2 7 3 山 东 东 营 5 27
摘 要 二 元 复 合 驱 技 术 已经 在 孤 东 油 田一 类 油 藏 中取 得 了明 显 的 降 水 增 油 效 果 。本 文针 对 一 类 油藏 化 学驱 接 替 不 足 的 问题 ,在 孤 东三 四 区开展 了二元复 合驱在二 类油藏 的推 广应 用,在精 细油藏描 述的基础 上 ,根据 动态 变化加 强综合调 整 ,分砂体 完善 注采井 网,应 用分层 注聚工 艺缓解层 间矛盾 ,配套高低压 井治理及 油井提液技术 改善二元开发效果 ,扩 大见效规 模 ,二元复合驱技 术在 二类 油 藏 的 推 广 应 用取 得 了 良好 的 矿 场 效 果 。
面上储 层发育 以土豆状 和席状 砂体为 主 ,平均 有效厚 度3 . m,具有 5 较强的非 均质性 ,储 层发育较 差 ,四 区5 6 . 平面上 储层发育 一般呈连 片席状 、条 带状分 布 ,以土豆状 和条 带状 砂 体为 主 ,平 均有效 厚度 5 m。三 四区属 于河 流相沉积 ,孔隙度大 , . 4 渗透 率高 ,胶结疏松 ,非 均质性 严重 ,孔隙度 3 .%,空 气渗透 率 14 ×1 n ,原始 含油 4 0 25 0 l 饱 和度 6 .% ,地下 原油粘 度7 . a ,地 层水 以C C, 为主 ,产 6 7 35 . mP S a1 型 出水平均矿化 度为9 4 m / ,钙镁离子含量3 0 g ,油藏 具有正常 70 g L 5m / . L 的 压 力及 温 度 系 统 ,原 始 地 层 压 力 为 1 . a 目前 地 层 压 力 为 3 MP , 4 1. a 2 MP ,原始 油藏温度 为6 ℃。孤东三 四区属于 二类油藏 ,储 层发 8 5 育 较差 ,非均质性严重 ,断裂 系统复杂 ,井网完善难度大。 ( ) 2 方案设计及实施 情况。孤东三四区二元驱 于2 0 年1 月7 06 2 日 开 始注聚 ,20 年8 l 日 入二 元段塞 ,是胜 利油 田第一个二 元复 08 月 8 转 合 驱工 业化推 广项 目,含 油面积6 k . m ,地质 储量2 6 ×1 6 0 3 0 ,孔 隙 t 体 积3 4 3 5×1 ,包括 三 区4 5 0m — 、四区3 4 四 区5 6 个二 元驱 单 —和 —三
孤东油田注聚区堵塞机理分析与配套治理措施
孤东油田注聚区堵塞机理分析与配套治理措施作者:刘娟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02期〖摘要〗针对注聚区地层或防砂体系堵塞,造成防砂有效期短,油井提液效果差,水井注入压力高,影响整体注聚效果的提高这一问题,在分析注聚区堵塞的机理、区块的岩性、井温、原油物性的基础上,根据区块防砂历史情况,采取先解堵,探索采用防砂排砂相结合的防砂思路进行注聚区配套防砂措施的实施,并取得了效果,为下步注聚区的防砂措施的改善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注聚区;堵塞;解堵;防排结合;采液强度分类号:TE357.46聚合物驱过程中,面临的一个主要矛盾是防砂与提液如何结合的问题.由于聚驱见效后,波及体积扩大,地层内重质原油得到动用,同时由于聚合物与油水混合液携砂能力增强,导致近井地带堵塞,因此探索适应聚驱提掖防砂技术对改善聚驱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 注聚区防砂状况孤东油田二、六区注聚区共有油井176口,分别于2004年、2005年转入注聚,平均油层厚度 11.8米,采液强度5.1吨/天.米,地层压降0.23MPa,能量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目前普遍存在低液井多,动液面深,采液强度小等问题,注聚效果受到影响。
目前注聚区防砂结构发生变化,油井平均单井日产液66.1吨,采液强度5.6吨/天.米,主导防砂方法高充绕丝96口,占注聚区油井的54.5%,平均单井日产液58.5吨,采液强度5.0吨/天.米,动液面639米,与注聚前相比日产液下降10.4吨,动液面下降102米;注聚后平均单井液量下降41.3吨,动液面下降383米。
造成注聚区采液强度低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注聚造成地层中流体黏度加大,流动阻力增加,流速减缓,影响油井产量;(二)防砂结构的改变影响地层中堵塞物的排出,使得防砂屏障堵塞,地层中流体产不出来.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注聚区堵塞机理分析2.1聚合物的捕集吸附聚合物在地层中具有捕集吸附的作用。
但聚合物在近井地带过度捕集吸附则会导致堵塞的弊病。
孤东油田六区注聚区见效特征对比分析研究
I ■
C a 0ed0ng 矗w  ̄ n coy ^ h s on hc e l a T oR n
孤 东 油 田六 区注 聚 区见 效 特 征 对 比分 析 研 究
徐红 明
( 国石 化 胜 利 油 田有 限 公 司 孤 东 采 油 厂 采 油 二 矿 山 东 东 营 2 7 3 中 5 2 7)
[ 摘 要 ]六区 东南部 与西 北 部注 聚区 同属六 区二 套 ,但 注聚后 见效 特征 各不相 同 ,六区西 北见 效迟 缓 ,见 效效 果差等 特征 ;其原 因主 要是大孔道现 象严重 、注聚 前累注倍 数过高等 原因造成 。而对 比西 北,六区东南 的注聚效果较 好,但却 出现 油井静压偏高 ,而 供液状况较差的 现象 ;主要 原因为防砂不合 理导致 的聚合物堵 塞。针对上述 原因,六区西 北与 东南进行 了一系列的治理 措施,治理效 果较为理想 。 [ 键 词 ] 区 注 聚 区 见 效特 征 原 因 分 析 治 理 关 六 中 图 分 类 号 :T 文 章 标 识 码 :A E 文 章 编 号 :1 0 - 1 x( 0 9 g( ) 0 1 - 1 0 9 9 4 2 0 ) a 一 0 0 6 六区 N 5 6单 元含油面积 5 7 m ,平均有效 厚度 l . m,地质 g— .k 1 3 储量 l 小层 ,2 7个 油砂体 ,其 中 5 、5 、6 主 力 层 ,成 片 分 布 ,地 质 储 量 合 计 为 1 0x l 为 2l 0t, 占层 系 地 质 储 量 的 85 6%;其 它 7个 非 主 力 层 ,局 部 连 片或 呈 土 豆 . 状 零 散 分 布 ,地 质 储 量 仅 为 2 3 × 1 , 占层 系 地 质 储 量 的 1 . % 0 0t 44 。 由于 注 聚前 存 在采 出程 度 高 , 含水 率 高 ,剩 余 油少 等 不 利 因 素 , 为规 避 注 聚 风 险 , 经 研 究 决 定 , 六 区 注 聚 分 两 步 走 。2 0 0 4年 1 月 首 先 在 六 区 东 南 部 实 施 聚 合 物 驱 。2 0 0 6年 1月 实 施 了 六 区 西 北 部 聚合 物驱 。 六区东南与西北虽 同属 于六区二套 ,但 六区西北注聚开发效果 明 显差于六区东南。特别 以采油 2 队所辖 的六区西北与东南注 聚开发效 O 果 对 比差 异 明 显 。 1、六 区 东 南与 西 北 见 效 特征 对 比 1.1与六 区东 南相 比,六 区西 北见 效迟缓 ,见效 井数 少 通 过 六 区 东 南 西 北 部注 聚 数 模 曲 线对 比 发 现 六 区 西 北含 水 下 降趋 势 明显要迟 缓与六区东南及其 他注聚开发 单元,且见效井数偏少 ,截 止 到 目前 初 步 见 效 井 仅 5口, 占总 井 数 的 4 . % 5 5 ,其 它 都 为不 见 效 井 , 平 均 单 井 日增 油 2 2 。而 同 时期 的 六 区 东 南 的 1 .t 7口井 已有 l 5口井 明 显 见 效 ,平 均 单 井 日增 油 5 3 . t,效 果 名 显 好 于 西 北 部 。 1 2六 区西 北 见 聚 浓 度 普 遍 偏 高 于 六 区 东 南 , 窜 聚 现 象 明 显严 重 . 六 区 西 北注 聚 区 油 井 见 聚 浓 度 相 比 同时 期 的 六 区 东 南 普 遍 偏 高 , 油井开井数 1 t口,2 0 0 7年 年底见聚浓 度大于 1 0 m / 0 0 g L的有 3口, 占总数的 2 . % 3 ,见聚浓度 在 7 0 0 m / 7 0 一l 0 g L的油井为 2口,占总 0 数 的 1 . %,平均见 聚浓度 为 5 0 / 2 8 0 mg L,而同时期 的六区东南平均 见 聚 浓 度 仅 为 l 2n / 2 i L。 g 1. 3六 区东南油井静 压偏 高 ,而 供液状 况较差 通 过压力 等值 图与液 量等 值 图对 比发现 ,地层 压力 与液 量不 成 正 比。 油 井 多 数 供 液 不 足 , 而 静 压 确 普 遍 偏 高 ,平 均 为 1 . 7 P 。 4 2 M a 六 区东南聚合物堵塞地层 现象明显严重于 六区西北 ,大部分油井 出现供液不足 的现象 ,供液不足 的井为 1 0口,约 占总井数的 7 . %, 65 目前六区 东南平均沉 没度仅 为 7 m,无沉没度严 重供 液不足井 占总井 5 数 的 4 . %,沉没度 小于 l 0 12 0 m的约 占总数 的 3 . %。 53 2 六 区东 南 与西 北 见 效 特 征 原 因 分析 2 1六 区 西 北 早 期 强 注 强 采 形 成 大 孔 道 现 象 严 重 于 六 区 东 南 通过化学驱单元注 入压 力变化 曲线 可 以看 出由注入压力变 化曲线 看 出,水井注 入压力上升 缓慢 , 致段塞 形成缓慢 。虽然经 过注采矛 盾 治理 ,阻力系数上升 ,一 定程度上改善 了地层驱替状况 ,但未达 到 预 期效 果。由于六区西北大 孔道现象严重 ,这也是六区西北窜 聚现 象 严 重的原 因之一 ,同时也是造成六 区西北注聚水井低压井偏多 的原因 。 由于 六 区 西 北 大 孔 道 、 高 渗 透 带 现 象 严 重 ,这 也 使 六 区 西 北 聚 合 物 堵 塞 油井近井 地 带机 率大 大 降低 。 2 2六区西北累 注水倍 数高于 六区东南是西 北部 注聚效果差的主 . 要 原 因 之 一 六 区西北 注聚 前各项 参数 相 比六 区东南 都相 差甚远 ,特 别是两 者累注倍数,通过累积 注水倍数等值 图可 以看 出六区西北部注聚前累 注水倍数 明显高于东南部 通过六 区东南 于西 北注 聚前 条件 对 比发现 ,六区 西北 累注倍数 高达 2 4 . 8,基本接 近于六区 东南的两倍 。 六 区 西 北 与 东 南 注 聚 前 条 件 对 比
孤东采油厂推行“零缺陷”管理的做法和成效
”
” 。
根据《 故隐 事
、
解决缺 陷 根 据缺 陷的大小实行分级解决缺 陷
。
一
,
患 分级 分类 整 改 和 责任追 究 制 度 》 对 直 接责 任者
”
,
次巡
查 评 价 解 剖 对存 在 的问题 进 行 跟 踪 检 查 根 据整
、 , ,
视 查 找 缺 陷 ;组 织 技 术 人 员 每 周
,
一
次巡 视 查 找 缺
,
改 的 情 况 进 行 验 收 对 没 有 整 改 的 问题 加 倍 处 罚 努
,
,
陷
对
。
力 消 除 隐患 治理 中的 缝 隙 和 盲 区
“
天 天 做好
.
”
、
“
要 做就
的 设 备 缺 陷 组 织 专 业 维 修 人 员 处 理 :在 点 检 巡 视
, 、
做最好 等 零缺 陷 管理 理 念 深入 人 心
”
”
变成 为职工
“ ”
过 程 中发 现 的
、
.
经 技 术 人 员 测 定 或 判 定设 备 劣化程
、
的 自觉 行 动
” “
。
通 过 强 化 隐患 治 理 从 事故后 责任追
, , 、 ,
提 出 发现 问题 就是 贡献
“ ”
.
”
、
“
发 现 问题 甚 至 比解 决 问
“ ”
预 案 对 可 能发 生 的事故进 行应 急 处 理 把 损失 降到
, ,
题 更 重 要 的思 路 在过 去 开 展 全 员设 备 管理 和 传统 的 点 检 巡 检 的 基 础 上 推 行 了 零 缺 陷管 理
孤东区块施工难点与对策
孤东区块施工难点与对策作者:苏西宁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10期摘要:孤东油田开发中后期,在已完成井周围合理布署一定数量的调整井,是提高油田储量动用程度、实现油田稳产的重要措施之一。
但调整井受石油开发过程中酸化、压裂、注水、注聚等各种井下作业的影响,钻井难度逐渐增大,尤其是注水井、注聚井的影响非常大。
关键词:井控;溢流井;井漏1 注水井、注聚井对钻井的影响(1)注水井、注聚井关井泄压过程中,地层压力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地层压力难以确定,很难确定一次井控所需要的钻井液密度。
(2)地层出水对钻井液污染严重,尤其是地层水中Na+、Ca2+、Mg2+等含量较高,导致钻井液性能发生很大变化,处理难度大。
(3)地层出水、出聚往往能引起井喷、井漏,卡钻等事故或复杂情况并发。
在完井电测、固井候凝时也易造成复杂同时影响固井质量。
2 溢流井统计及分布情况孤东地区由于常年注水,注聚,地层压力异常,部分井油套固井返高不够,长期注水(聚)造成上部套管腐蚀破裂,即使停注后,浅层地层也存在着异常高压,钻井过程中地层容易出水、出聚。
2017年-2018年孤东地区上部浅层出水(聚)区块分布如下:二开1000m以上溢流出水的井有:孤东8-21更12、孤东7-1平6、孤东4-平15、孤东7-26-5226、孤东7-26-5336、孤东7-27-2254、孤东7-23-斜5165、孤东7-40-5145、孤东8-23-平110井、孤东2-平10井等十多口井。
溢流出水后,一般钻井液比重提到1.30~1.50就基本上能压稳。
由于注水井停注按要求为二开前,停注后采油厂都没有抽水泄压而是自然泄压,关停后井口还有5-13MPa井口压力,对正在施工井影响较大。
孤东地区注聚井压力异常区块有孤东7-22斜1206、孤东8-22-更B11、孤东8-19-斜更B11、孤东2-20-斜256、孤东6-26-更501、孤东7-30-3395、孤东7-29-更5205等井,溢流出聚的井相比溢流出水的井要复杂的多,钻进中会出现憋泵,上提下放钻具困难,钻井液性能恶化等现象,钻井液比重一般提至1.70-1.90以上才能压稳。
注聚见效后期开发效果差的原因分析与措施
2019年第12期【摘要】目前三次采油技术已成为孤东油田老区产量接替、减缓递减的重要开采方式,通过聚合物驱等三次采油技术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增加了可采储量,大大改善了开发效果。
本文分析了六区3-5注聚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通过采取针对性调整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注聚开发效果。
【关键词】注聚单元;开发效果;措施;效果分析一、注聚见效后期开发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六区3-5单元进入注聚见效高峰后期阶段,含水不断回返。
为有效地开展工作,对六区Ng3-5注聚区自2010年3月注聚见效以来的注聚井注入特征和开发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调查。
该单元表现出部分井注入压力低,对应油井见聚浓度偏高,油井产量也出现较大下降。
该区主要特点是大孔道非常突出,聚合物从大孔道突破窜流较严重,聚合物从注聚井注入,瞬时即从油井采出,聚合物滞留地层时间短,驱油效果时间短,造成聚合物无效循环,在一些低渗带和低渗井段存在的剩余油无法驱替出来。
二、注聚见效后期开发效果差的原因分析针对注聚区注聚开发效果差,部分油井不见效的问题,为了明确原因,本着“油井和水井相结合、历史和现状相结合、地面和地下相结合、整体与局部相结合、动态与静态资料相结合”的原则,以及现场调查分析,研究影响注聚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
(一)大孔道发育高渗高孔隙地层,注聚区注采动态分析表明,注聚井与油井之间存在高孔隙度、渗透率大的地层,油井见聚浓度较高,最高的单井见聚浓度达1000mg/L,几乎与注入的聚合物浓度相同,聚合物驱替流体波及体积小,驱油效果差。
聚合物在高渗高孔隙度地层流线上单向突进,甚至提前从油井突破,通过注采调配和提高注聚浓度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窜聚问题。
由于窜聚导致聚合物指向突进,达不到提高见效幅度的目的,造成聚合物驱油效果方向单一,没有起到应有的强化采油的效果。
大孔道窜聚的井由于形成了固定的流线,导致固定流线上的井见效时间快,周期短,产量下降快,见聚浓度高,故是主要原因。
孤东油田注聚区采油工艺存在问题及对策
孤东油田注聚区采油工艺存在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以孤东油田采油二矿注聚区机采工艺目前遇到的问题和带来的生产影响分析为主,以聚合物的腐蚀机理分析为辅,通过对注聚区油层、光杆、井筒、地面机采设备等方面的因素分析,提出了依靠工艺手段综合治理,实施措施引效技术以及利用泵上掺水、井筒加降粘剂、定期洗井等工艺措施来解决注聚区机采工艺问题和带来的生产影响,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孤东油田;聚合物;机采工艺;腐蚀机理1 注聚区采油工艺存在的问题1.1地面设备存在问题注聚见效后由于原油粘度的增大将会给地面设备带来较大影响,如抽油机负荷增大,电动机电流上升等因素,如果不及时进行调整将会影响油井的正常生产,给原油的生产带来很大被动;同时,在地面设备的管理和维护方面增加了一定的难度。
(1)抽油机方面:注聚区注聚见效后,井筒出现油稠、原油粘度较大幅度的增加,抽油机载荷增大,因此部分小型抽油机如6型、8型等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无法维持正常生产,所以要对部分抽油机及时进行更换和匹配,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
同时,针对部分井负荷偏重的情况,需要及时加平衡块进行调整,因此要准备部分平衡块以备生产急需。
(2)电动机方面:因注聚见效后原油粘度增大,电机电流也随着上升,电动机负载增大,因此许多小功率电机将无法适应正常生产的需要,应及时进行电机匹配工作,同时应准备一批大功率电动机以备生产急需。
-此外,在注聚见效后可能会出现的限液稳油情况,为抽油机参数下调还应准备调速电机和小皮带轮。
(3)自控箱方面:目前注聚区共有自控箱169台,其中节能自控箱38台,普通自控箱131台,目前应用情况良好,考虑到注聚见效后自控箱影响较小,但耗电量会升高,因此从节能方面考虑应进一批节能自控箱,以便节能降耗工作的开展。
(4)光杆腐蚀严重:造成盘根加不住,井口漏油。
随着注聚见效后,部分油井采出液见聚,并且所含聚合物浓度的不同,注聚区抽油机井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光杆腐蚀问题,表现为光杆表面变黑,出现麻点或小沟,盘根加不住,盘根不严、漏油的现象,影响了原油生产,增大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管理上的难度。
聚合物驱单元整体见效前期调整措施
聚合物驱单元整体见效前期调整措施
王召梅
【期刊名称】《内江科技》
【年(卷),期】2004(025)003
【摘要】本文在精细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编制了孤东油田七区中聚合物驱配产配注及调剖方案,聚驱后实施相关方案跟踪调整措施,改善了注采状况,提高了聚合物驱效果.
【总页数】2页(P49,45)
【作者】王召梅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3
【相关文献】
1.渤海油田AY井组聚合物驱调整措施分析 [J], 詹盛云;陈鹏;王锦林;王宏申
2.胜一区沙二1-3单元聚合物驱见效规律认识 [J], 王青青;尹文军;李永强;尹承棣;冯改玲
3.改善聚合物驱油效果的调整措施 [J], 隋同花;邓新颖;冯新永;张洪林;韩军;刘国华
4.南泥湾294井区注水见效规律分析及调整措施研究 [J], 康园园;王守军;吕建国
5.孤东油田中二南区Ng^(3-5)单元聚合物驱油见效见聚规律研究 [J], 胡东;江厚顺;杨宁;王勇;管允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多措并举降物耗和能耗
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多措并举降物耗和能耗
朱益飞
【期刊名称】《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年(卷),期】2009(025)008
【摘要】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围绕质量监督创效和节约型采油厂创建工作,强化
物资质量控制和用能监督管理,完善各项监督制度,严格质量监督和用能监督考核,重点加强对油田化学药剂、井下工具等主要生产物资的全过程质量监控和油田生产用电、用水、用气、用油、用地和生产用原材料的控制,不断提高油田生产用料物资质量和系统用能效率,降低物资消耗和能耗。
【总页数】3页(P46-48)
【作者】朱益飞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山东,东营,25723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多措并举降物耗 [J], 朱益飞
2.精心调制“节能餐”——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倾力打造节约型采油厂纪实 [J],
顾永强
3.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淘汰高能耗低效设备 [J], 朱益飞
4.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依靠节能技术降电耗 [J], 朱益飞
5.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三措并举降电耗 [J], 朱益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孤东油田提高化学驱效果主要做法及发展方向
孤东油田提高化学驱效果 主要做法及发展方向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2012年1月孤东油田提高化学驱效果主要做法及发展方向编写:李文华周超初审:李林祥审核:谭河清胜利油田分公司孤东采油厂2012年1月目录一、化学驱开展的基本情况 (1)㈠三次采油开发历程 (1)㈡化学驱效果 (1)㈢三次采油开发现状 (3)二、化学驱主要做法及效果 (3)㈠加强综合研究,做好油藏准备 (3)㈡降水降压调整,为实施化学驱创造条件 (7)㈢过程跟踪调整,提高化学驱储量动用率 (8)㈣配套提液技术,改善化学驱效果 (8)㈤配套注入工艺,扩大化学驱见效规模 (12)㈥加大动态监测,为调整挖潜提供依据 (17)㈦加强地面管理,提高注入质量 (18)三、化学驱下步发展方向 (20)㈠化学驱开发趋势分析 (20)㈡化学驱下步工作方向 (22)1、工作思路 (23)2、下步工作安排 (23)一、化学驱开展的基本情况㈠三次采油开发历程孤东油田于九十年代初着手进行三次采油技术开发与研究,先后开展了三元复合驱、黄原胶驱、粘土胶驱、微生物驱、聚合物驱、交联聚合物驱、二元复合驱、预交联增效聚合物驱等多项三次采油试验。
1994年11月在七区西52+3北部开展聚合物驱工业性扩大试验后,聚合物驱油技术很快发展成为最成熟经济的一项技术,1997年进入工业推广阶段,相继投注了八区、七区西52+3南部、七区西54-62北部、七区中、六区东南部、六区西北部、二区等聚合物驱单元。
在聚合物技术逐渐完善期间,2003年9月在七区西54-61南部开展了以胜利原油为原料合成表面活性剂—石油磺酸盐的无碱体系二元复合驱油先导试验,取得了显著效果的基础上,在孤东油田六区东南部、六区西北聚驱转二元开展扩大试验,均取得了成功,进一步证明了二元驱降水增油效果比聚驱具有更大优势。
2008年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先后开展了三四区、六区3-5、七区西54-61中北部等二元驱单元。
化学驱逐步成为孤东采油厂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矿场实施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注采管理、动态分析、矿场调整等配套技术手段及规范。
孤东[孤东油田二区注聚驱油见效状况分析][修改版]
摘要:本文结合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地质特征、注聚项目方案,对矿场实际注采情况和见效特点进行动态分析,系统分析总结二区注聚区单元见效规律和单井见效规律,在对见效井组和不见效井组进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见效井组和不见效井组对应优化和治理建议性措施,并给出相应分析。
关键词:孤东油田;二区注聚区;见效情况;分析1 二区基本概况1.1地质特征孤东二区位于孤东披覆构造西翼北端,以孤东13断层与以东的六区及以南的三区为界。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把孤东二区馆上段划分为五个砂层组(1+2、3、4、5、6),其中42、45、53、54、55、61、62等7个小层为主力小层。
孤东二区注聚区面积4.2km2,入选储量1039x104t,孔隙体积1710x104m3。
设计注聚井51口,受益生产井91口。
1.2构造特征孤东油田二区位于孤东披覆构造西翼北端。
边界有两条断层,孤东13断层是二区与六区及三区的分界断层,落差9-78m,北西倾;gd69-gd70断层是二区与一区的分界断层,落差12-37m,东倾。
构造形态为靠近分界断层部位高、边部低,南部高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
1.3沉积特征孤东油田二区馆上段储层有两种沉积相模式,ng上541以下和ng上6砂组为辨状河沉积,ng上11+2-ng上532砂组的上部为曲流河沉积。
1.4储层特征取心井岩样分析表明,孤东油田馆二区上段油层主要为细砂岩、粉细砂岩,其次为中细砂岩和粉砂岩。
总的来说,孤东油田二区馆上段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
二区油层为河流相沉积,垂向上以正韵律为主,孔隙度大、渗透率高、胶结疏松,非均质严重,渗透率变异系数0.6 0.85。
2 注聚效果评价2.1注入特征分析2.1.1压力变化符合聚驱规律并趋于平稳注入聚合物溶液后,由于增加了注入液的粘度及聚合物在油层孔隙中的吸附、捕集,使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阻力增加;由于聚合物注入初期,注入井周围油层的渗透率下降较快,导致初期注入压力上升快,当近井地带油层的吸附捕集达到平衡时,渗流阻力趋于稳定,注入压力亦趋稳定或缓慢上升。
孤东油田三四区二元复合驱窜聚井治理研究
孤东油田三四区二元复合驱窜聚井治理研究摘要:以孤东油田三四区注聚区为例,对窜聚井的形成原因和下步治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提控结合油水联动治理窜聚井,现场应用效果良好,改善了聚驱开发效果,对其它同类油田的聚驱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窜聚调控结合聚驱效果聚合物驱是指向油藏中注入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方法。
同水驱开发油田不同,聚合物驱通常是在水驱开发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流度比的下降大大提高了驱替相波及的区域,降低了含油饱和度,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影响聚合物驱效果的因素很多,包括储层特征、井网、地层温度、地下原油粘度、聚合物粘度、注入速度等。
二类油藏总体上呈现砂体发育规模小、小层数多、单层厚度薄、平面及纵向非均质严重的特点【1】,在聚驱开发过程中局部井区因三大矛盾的突出,易造成见效时间早,含水回返快,局部井区窜聚的现象,严重影响聚合物驱油效果。
本文以孤东油田三四区注聚区为例,针对现在开发中出现的含水回返井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出造成含水回返的原因和影响因素,并通过动态调整减缓含水回返速度,进一步扩大注聚见效效果。
1 基本情况孤东油田三四区位于孤东油田西部,是由断层切割形成的自然区块,含油面积9.4Km2,有效厚度11.5米,孔隙体积3361*104m3,注聚地质储量2063×104吨,平均注采井距150米。
设计总用量630PV.mg/L;注入方式:0.15PV?2200mg/L+0. 6PV?1800mg/L + 0.05PV*1500mg/L;注入速度:0.08~0.11PV/a(8050-9930m3/d);溶液配制:清水配制母液,污水稀释注入。
预测0.13-0.15PV时见效(540天左右),预测提高采收率6.1%,累计增产原油126×104吨。
2006年10月19日开始实施降水降压,2006年12月7日开始注聚,目前管辖区域内有油井总井67口,开井58口,日液3192吨,日油320吨,平均单井日液55.0吨,单井日油5.5吨,综合含水90.0%,动液面905米;水井总井33口,开井30口,油压12.6MPa,日注2990立方米,目前注采比0.94,平均见聚浓度463mg/L。
孤东四区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技术
孤东四区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技术张胜杰【摘要】孤东四区为油田老区,前期部署单口直井多,馆陶段砂泥岩夹互层较多,对后期部署水平井的防碰和轨迹控制要求高,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解决办法,对以后实施的钻井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5(000)022【总页数】2页(P105-106)【关键词】防碰;水平井;轨迹优化控制【作者】张胜杰【作者单位】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定向井公司,山东东营257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243+.11 概况孤东油田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已开发多年,现阶段主要通过部署水平井开发薄油层,部署加密水平井开采井网间剩余油的方式开采难动用的剩余油。
孤东油田四区位于孤东披覆背斜构造西翼的南部,地层比较平缓,地层倾角1~2°,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
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为一套紫红、灰绿、灰黄色泥岩与灰褐色粉砂岩、细砂岩互层的地层,埋深浅,埋藏深度1200~1550m,地层厚度300~325m,其中主要目的层为馆上段3-4层系。
根据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河流相沉积的特点,以标准层控制层位,用沉积旋回和岩相厚度法结合标志层划分砂层组,并在等高程对比模式、平面相变对比模式、叠加砂体对比模式、下切砂体对比模式等4种对比模式的控制下确定时间单元。
将孤东油田四区馆上段3~4砂层组划分为2个砂层组、10个小层,其中主力小层四个为31、35、42、44。
2 施工难点2.1 防碰形式严峻因油田开发较早,前期部署单口直井多,现在随着技术进步,在老区部署加密水平井较多,与老井防碰问题比较突出。
2.2 水平井轨迹控制难度大孤东四区馆陶段砂泥岩夹互层较多,有多套含油小层。
储层主要以细砂岩、粉细砂岩为主,成岩性差,开发时间长,采油、注水对地层冲蚀严重,目的层砂体厚度2.0~4.0m居多。
水平井的轨迹控制难度大。
3 技术措施3.1 轨道设计优化主要针对老井防碰问题,优化井身结构,优化设计轨道,做好防碰扫描,提前绕障,为后期施工奠定基础。
加强注聚前期调整提高孤东油田七区54-61注聚效果
加强注聚前期调整提高孤东油田七区54-61注聚效果
罗萍
【期刊名称】《中国化工贸易》
【年(卷),期】2013(000)0z1
【摘要】东油田七区西中北部注聚区,是在南部二元先导区的基础上推广应用,但中北部注聚区注聚初期水井压力上升不明显,压力场分布不均衡,严重影响了注聚效果。
【总页数】1页(P181-181)
【作者】罗萍
【作者单位】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东采油厂采油一矿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孤东油田七区中北部注聚区油井流入动态研究 [J], 张素梅
2.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维衣;陈清奎;周伟东;李臣智;陈红玲;沈华换
3.优化注聚参数提高注聚效果 [J], 徐志清;吴淑蓉;付剑;朱德全;隆新跃
4.孤东油田七区西54-61中北部二元驱见效特征分析 [J], 唐玉芝
5.孤东油田七区西聚合物驱间歇注聚的矿场试验研究 [J], 郭雄华;顾永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措并举助推孤东油田四区注聚驱高效开发作者:张龙龙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6期
[摘要]孤东油田四区Ng3-6注聚驱属于二、三类注聚油藏,具有油层厚度大、非均质性强、原油粘度高、井网方式复杂,注采井比例不均衡的不利因素,在注聚开发过程中油井见效不均衡,见效率低、水井高压注不进等现象较为突出。
在精细油藏研究,深化地质认识的基础上,研究聚合物驱开发规律,分析段塞注入阶段存在的矛盾与潜力,强化预警,采用配套措施及时调整,保持了四区Ng3-6注聚驱的持续高效开发,取得了良好的聚驱增油效果。
[关键词]挖潜技术注聚驱孤东油田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384-01
1 概况
1.1 地质概况
孤东油田是在中生界潜山背景上发育起来的近南北走向的第三系披覆背斜构造。
四区位于孤东油田西南部,为一由断层切割形成的自然区块,东面和南面以2号断层为界与七区、八区、九区相邻,北面以3号断层为界与三区相邻。
孤东油田四区Ng3-6砂层组自开发以来分Ng3-4和Ng5-6两套层系开发。
孤东油田四区Ng3-6砂层组属于高孔、高渗储层。
1.2 开发历程
孤东油田四区Ng3-6砂层组自开发以来分Ng3-4和Ng5-6两套层系开发。
其中四区Ng3-4层系从1984年11月试采到目前大致可分为里有六个开发阶段:产能建设阶段、防砂转注和注水见效阶段、井网调整阶段、综合治理阶段、二元复合驱阶段、后续水驱阶段;四区Ng5-6层系自1985年10月投入开发至今主要经历了试采和产能建设阶段、注水见效,高速稳产阶段、井网大调整,持续高速稳产阶段、综合调整阶段、二元复合驱阶段五个阶段。
2 单元高效开发的配套技术
孤东油田四区Ng3-6注聚驱于2006年12月开始投入注聚,2009年7月进入见效高峰期,持续32个月,目前为注聚第7年,处于含水回返阶段,于2013年1月开始局部转水驱,2013年9月停磺酸盐和表活剂,目前四区3-4已全部转水驱,四区5-6处于见效高峰末期。
随着段塞的注入,低液量、低油压、注不进现象普遍存在,“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较为突出,导致油田含水上升,产量下降。
对此我们及时在精细油藏地质描述基础上,根据动态变化加强综合调整,分类治理,实施强化预警,从前期油藏综合研究开始,到注聚前期降水降压技术,同时注聚过程中进行井网优化调整,配套调剖、解堵、提液、分层注聚等工艺技术,加强动态
监测技术以及完善地面注入工艺技术,着眼缓解三大矛盾,坚持控水稳油,不断开展提高采收率的研究与实践,实现四区Ng3-6注聚驱剩余油高效挖潜的效果。
2.1 做好注聚前期注采井网完善工作
2.1.1 深化储层研究,为完善井网奠定基础
在储层研究方面,从原来的针对小层和单砂体的精细油藏描述已经发展了针对储层内部不同成因单元的描述,已经形成了一套流动单元研究和储层不同微相内部成因单元研究以及相应剩余油分布模式的综合配套研究技术,实现了由整体分小层、分砂体精细油藏描述向砂体内部成因单元构型解剖的转变。
孤东油田四区二元驱是一个典型的二、三类单元,注聚前开展了精细储层对比工做,最终5处断层重新组合后发生变化,9口井断点发生变化,94个井层进行了修改,完成四区数据表以及小层平面图编制。
在此基础编制以增加注水井点,完善注采井网,提高聚驱储量为目的的注聚前期井网调整方案,为动态上注采完善提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1.2 完善注采井网,提高两向以上注采对应率和储量动用率
孤东油田四区分两个开发单元,其中四区5-6是二类油藏、四区3-4典型的三类油藏。
由于砂体分布零散,储层发育差异大,四区二元前注采井网对储层储量控制程度低,仅为
73.2%,注采对应率及两向以上注采对应率较低,分别为69.3、30.4% ,引入了新理论开展了注采井数比与井网密度研究,在重新进行地层对比弄清储层发育对应情况的基础上,二元前期实施更新、完善、扶井、补孔、归位等油井措施52口井,实施更新、完善、扶井、转注、细分等水井措施26口井来完善注采井网。
四区水驱储量增加62.3万吨,两向以上对应率提高19.8%。
2.2 实施前期降水降压调整工作,为实施二元驱创造有利条件
孤东油田二元驱前一般存在问题:一是地层压力水平高,地下压力场分布不均衡;二是注入压力高,局部井点注入能力差;三是局部井区存在油层大孔道水窜;所以化学驱前必须实施降水降压调剖封堵大孔道等前期调整措施,提高注采对应率和段塞利用率,增加注入能力,实现了强注强采向二元复合驱的顺利过渡。
降水降压做到三个结合:降水降压与井网调整相结合;降水降压与整体堵调相结合;降水降压与液量调整相结合。
四区Ng3-6单元注入前实施油水井调整工作量38口,监测工作量40口,实施后地层压力达到0.9MPa以下,注入压力在8.9MPa,确保了水驱向二元驱的顺利过渡。
2.3 做好注聚期间调整技术,保证二元驱高效开发效果
2.3.1 实施段塞优化技术
为了提高干粉利用率,达到最佳的注聚增油效果,在考虑分区域分井组注入孔隙体积和见效差异,按照“五停、五不停”的原则,实施优化注入,分批停注。
2013年1月对窜聚较严重、
含水回返较快的井组实施停注,转后续水驱,截止目前,四区3-4已全部转水驱,四区5-6停注14个井组,保留33个井组继续注入。
对于延长的注聚井组,依据多段塞注入的技术原理,根据油压、阻力系数、原油粘度等参数的不同对注入井差异化浓度调整,优化单井注入浓度。
对井组中油压上升缓慢、阻力系数低的区域,适当提高注入浓度;对油压高、阻力系数高的区域,适当降低浓度,保障井组均衡注入。
2014年以来,四区Ng3-6注聚驱共实施调整浓度40井次,通过优化注入浓度,使干粉利用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2.3.2 实施剖面调整技术
由于长期强注强采,注水井与油井之间存在大孔道,油井高产出化学剂一方面会使化学剂注入后立即被采出,造成化学剂浪费;另一方面将不利于化学剂向其他方向的推进,导致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降低,整体增油效果差。
因此,必须加大调剖力度治理低压井,控制化学剂产出量,改变液流方向,扩大其他方向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提高化学驱效果。
同时由于聚合物在地层、井筒附近堆积堵塞,造成注聚井注不进,油井采不出,影响了二元增油效果,根据注聚区油水井的特点,加强了油水井各项资料的分析,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注聚区注入压力、油井含水和见聚浓度动态跟踪,及时对注聚区注入井、油井进行措施调整;另一方面加强动静态资料分析,强化注聚效果分析和问题查找,搞清油水井对应关系,优选控制能力较强的井组或井区,保证调剖工作的有效。
2.3.3 实施低液井分类治理技术
四区3-6注聚以来实施了大量的提液引效、增效措施,提高了见效率,扩大了见效规模。
提液引效增效措施主要包括防砂解堵、大泵低效、螺杆泵等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以油井提液、水井调配为主的油水井联动,2014年以来共实施防砂、复射、解堵、群扶调参等措施30井次进行提液引效,其中10口井见效,合计日增液238.4吨,日增油18.3吨。
3 结论
针对孤东油田四区Ng3-6注聚驱注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精细油藏地质描述、开发效果评价、见效影响因素分析、剩余油分布研究基础上,根据动态变化加强综合调整,做好注聚前期井网调整工作及注聚前期降压降水工作。
注聚过程中做好跟踪调整工作,实施分砂体完善注采井网,应用分层注聚工艺缓解层间矛盾,配套高低压井治理及油井提液技术,同时实施优化段塞注入技术,促进均衡见效,挖掘剩余油潜力,孤东油田四区Ng3-6取得了明显的降水增油效果,使二元驱技术在疏松砂岩油藏的应用获得了成功,有效高效地挖潜剩余油。
参考文献
[1] 卢祥国.聚合物驱之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J].石油学报,1996.
[2] 赵永胜.聚合物驱能否提高驱油效率的几点认识[J].石油学报,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