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全章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教案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的意义,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理解并掌握平行公理及其推论的内容;3.会根据几何语句画图,会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平行线;4.了解“三线八角”并能在具体图形中找出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4.了解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举例加以说明.[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概念与平行公理;2.教学难点:对平行公理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相交线是如何定义的?二、新课引入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除平行外,还有哪些呢?制作教具,通过演示,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平行线的概念.三、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平行线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与b平行,记作a∥b.(画出图形)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1)相交;(2)平行.3.对平行线概念的理解:两个关键:一是“在同一个平面内”(举例说明);二是“不相交”.一个前提:对两条直线而言.4.平行线的画法平行线的画法是几何画图的基本技能之一,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遇到画平行线的问题.方法为:一“落”(三角板的一边落在已知直线上),二“靠”(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边),三“移”(沿直尺移动三角板,直至落在已知直线上的三角板的一边经过已知点),四“画”(沿三角板过已知点的边画直线).四、平行公理1.利用前面的教具,说明“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提问垂线的性质,并进行比较.3.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即:如果b∥a,c∥a,那么b∥c.五、三线八角由前面的教具演示引出.如图,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的8个角中,其中同位角有4对,内错角有2对,同旁内角有2对.六、课堂练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可能的位置关系是 .2.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交点个数可能是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经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经过一点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D.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若∠与∠是同旁内角,且∠ =50°,则∠的度数是( )A.50°B.130°C.50°或130°D.不能确定5.下列命题:(1)长方形的对边所在的直线平行;(2)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相交;(4)经过一点可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B.2C.3D.46.如图,直线AB,CD被DE所截,则∠1和是同位角,∠1和是内错角,∠1和是同旁内角.如果∠5=∠1,那么∠1 ∠3.七、小结让学生独立总结本节内容,叙述本节的概念和结论.八、课后作业1.教材P19第7题;2.画图说明在同一平面内三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及交点情况.[补充内容]1.试说明,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仅有两种:相交或平行.但现实空间是立体的,试想一想在空间中,两条直线会有哪些位置关系呢?(用长方体来说明)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教案2[教学目标]1. 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4平移(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4平移(教案)
在讲授环节,我尝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平移。看到他们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积极参与,我感到很高兴。但我也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仍然感到困惑,特别是在进行平移作图时。这告诉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部分学生的个别指导。
此外,小组讨论的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思维火花。他们能够将平移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中,这种学以致用的能力让我感到欣慰。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分享成果时表达不够清晰,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平移的基本概念。平移是图形在平面内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它是几何变换中的一种基本操作,对于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非常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平移在实际中的应用,比如移动机器人按照程序指令进行平移,以及如何通过平移解决几何作图问题。
-平移方向的确定:学生在确定平移方向时容易出错,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根据题意或实际情况判断移动方向。
-平移作图技巧:学生在作图过程中可能无法熟练使用直尺和圆规,需要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多次实践。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需要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平移知识解决具体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平移的“相同距离”和“方向”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比如通过实际操作教具,展示不同点在平移中的移动情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平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教室里物品的排列调整。
在总结回顾环节,学生们对于平移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我预期的要好。但我也意识到,要想让这些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们的几何素养,还需要在课后进行更多的巩固练习和拓展延伸。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教案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教案5.1相交线5.1.1相交线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重点)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重点、难点)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钢索,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钢索组成的图案;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类型一】对顶角的识别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解析: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点,且∠1的两边是∠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类型二】邻补角的识别如图所示,直线AB和CD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解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判断: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1和∠2、∠1和∠4都满足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故为邻补角.故答案为∠2和∠4.方法总结:邻补角的定义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探究点二:对顶角的性质【类型一】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BOD=42°,OA平分∠COE,求∠DOE的度数.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与∠BOD的关系,根据OA平分∠COE,可得∠COE与∠AOC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BOD=42°.∵OA平分∠COE,∴∠COE=2∠AOC=84°.由邻补角的性质得∠DOE=180°-∠COE=180°-84°=96°.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在图中找出对顶角和邻补角,根据两种角的性质找出已知角和未知角之间的数量关系.【类型二】结合方程思想求角度如图,直线AC,EF相交于点O,OD是∠AOB的平分线,OE在∠BOC内,∠BOE=12∠EOC,∠DOE=72°,求∠AOF的度数.解析:因为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较复杂,所以想到列方程解答,根据观察可设∠BOE=x,则∠AOF=∠EOC=2x,然后根据对顶角和邻补角找到等量关系,列方程.解:设∠BOE=x,则∠AOF=∠EOC=2x.∵∠AOB与∠BOC互为邻补角,∴∠AOB=180°-3x.∵OD平分∠AOB,∴∠DOB=12∠AOB=90°-32x.∵∠DOE=72°,∴90°-32x+x=72°,解得x=36°.∴∠AOF=2x=72°.方法总结:在相交线中求角的度数时,就要考虑使用对顶角相等或邻补角互补.若已知关系较复杂,比如出现比例或倍分关系时,可列方程解决角度问题.【类型三】应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图,要测量两堵墙所形成的∠AOB的度数,但人不能进入围墙,如何测量?请你写出测量方法,并说明几何道理.解析:可以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把∠AOB转化到另外一个角上.解:反向延长射线OB到E,反向延长射线OA到F,则∠EOF和∠AOB是对顶角,所以可以测量出∠EOF的度数,∠EOF的度数就是∠AOB的度数.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根据对顶角的性质把不能测量的角进行转化.探究点三:与对顶角有关的探究问题我们知道:两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2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6对;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12对……(1)10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2)n(n≥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有________对.解析:(1)仔细观察计算对顶角对数的式子,发现式子不变的部分及变的部分的规律,得出结论,代入数据求解.如图①,两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4-2)×44=2对对顶角;如图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6-2)×64=6对对顶角;如图③,四条直线交于一点,图中共有(8-2)×84=12对对顶角……按这样的规律,10条直线交于一点,那么对顶角共有(20-2)×204=90(对).故答案为90;(2)利用(1)中规律得出答案即可.由(1)得n (n ≥2)条直线交于一点,对顶角的对数为2n (2n -2)4=n (n -1).故答案为n (n -1). 方法总结:解决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据的变化特征.三、板书设计两条直线相交⎩⎨⎧⎭⎬⎫邻补角对顶角对顶角相等求角的大小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引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学生经历合作探究过程获得新知,并能用所学的新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5.1.2垂线【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本章复习 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5章 本章复习 教案

本章复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掌握“过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基本事实,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了解点到直线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理解平行线的概念,了解平行公理及其推论,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会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会度量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理解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的性质,能按照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利用平移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4.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初步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理解本章学过的关于描述图形形状和位置关系的语句,会用这些语句画出图形;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和简单推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5.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提问,屏幕展示复习本章全部知识点,在此基础上进行典型题、热点题的剖析与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并且为后续的几何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情感态度】在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激发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教学重点】相交线(特别是互相垂直)的相关定义、定理、公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教学难点】运用几何知识进行逻辑推理,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二、回顾思考,梳理知识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与平行.2.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对顶角、可推出定理:对顶角相等.3.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产生同位角、同旁内角.4.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所成的四个角都相等,都等于90°.(1)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垂线段公理: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所得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5.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2)平行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3)平行线判定定理: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平行线性质定理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6.图形平移时,连接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已知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 ,∠AOC=36°,∠DOE :∠DOB=5:2,求∠AOE 的读数.解:∵∠DOB 与∠AOC 是对顶角∴∠DOB=∠AOC=36°∵∠DOE :∠DOB=5:2.∴∠DOE :36°=5:2.∴∠DOE=90°.∴∠BOE=∠DOE-∠DOB=90°-36°=54°.∵∠AOE 与∠BOE 是邻补角,∴∠AOE=180°-∠BOE=180°-54°=126°.例2 如图,将书角OBC 翻折到OB′C 的位置,得折痕OC ,作∠AOB′的平分线OD.判断射线OC 、O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OC ⊥OD.理由:由折叠可知∠BOC=∠B′OC ,∴∠B′OC=12∠BOB′.∵OD平分∠AOB′,∴∠B′OD=12∠AOB′,∴∠B′OC+∠B′OD=12∠BOB′+12∠AOB′=12(∠BOB′+∠AOB′)=12×180°=90°.∴OC⊥OD.例3完成下列推理,并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根据.如图,∵AC⊥AB,BF⊥AB(已知)∴∠CAB=∠ABF=90°()∵∠CAD=∠EBF(已知)∴∠D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上到下依次填:垂直定义;∠EBA;等式性质;AD;BE;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例4 如图,已知∠1+∠2=180°,试说明∠5=∠6.解:由∠1=∠3,∠2=∠4,∠1+∠2=180°可推得∠3+∠4=180°.由∠3+∠4=180°.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推得a∥b.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推得∠5=∠6.例5 填空:(1)△ABC沿PQ的方向平移了5cm,得到△A′B′C′,连接AA′,则AA′=_______cm.(2)如果CO⊥AB于点O,自OC上任一点向AB作垂线,那么所画垂线必与OC重合.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3)如图,计划把河中的水引到水池C中,可过C作CD⊥AB于D,然后沿CD开渠,能使开渠费用最省,这种设计的理论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4)∠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若∠α=63°15′,则∠β=_______.分析:(1)AA′应等于图形的平移距离,所以AA′=5cm;(2)应填: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或垂直公理);(3)应填:垂线段最短;(4)如图,∠1与∠2的两边互相平行,显然∠1=∠2,∠1与∠3的两边也互相平行,显然∠1+∠3=180°.这说明,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本题中∠α与∠β的两边分别平行,故∠α=∠β或∠α+∠β=180°.因为∠α=63°15′,所以∠β=63°15′或116°45′.【教学说明】第(4)小题揭示了一个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如下定理: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相垂直,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例6 选择题.(1)如图,按各角的位置,判断错误的是()A.∠1和∠2是同旁内角B.∠3和∠4是内错角C.∠5和∠6是同旁内角D.∠5和∠8是同位角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8=180°.其中能判断a∥b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如图,DH∥EG∥BC,且DC∥EF,则图中与∠1相等的角(不包括∠1)的个数是()A.2B.4C.5D.6(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A.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C.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D.同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已知线段AB的长为10cm,点A,B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为6cm和4cm,求平面内符合条件l的条数为()A.1B.2C.3D.4分析:(1)∠1与∠2是同旁内角是正确的,∠3和∠4是内错角是正确的,∠5和∠6由四条直线组成,不可能是同旁内角,∠5和∠8是同位角是正确的,应选C;(2)①∠1=∠2,由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推断a∥b;②∠3=∠6,由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推断a∥b;③∠4+∠7=180°,由∠4=∠6可推出∠6+∠7=180°.由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推断a∥b;④∠5+∠8=180°,由∠5=∠3,∠8=∠2,可推断a∥b.故应选D;(3)由EF∥DC可推得∠1=∠DCB.由EG∥BC可推得∠DCB=∠GAC,∠1=∠GEF,由DH∥BC可推得∠DCB=∠HDC.由DH∥EG可推得∠DAE=∠HDC,应选C;(4)B是错误的,应说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C是错误的,应说垂线段的长度,D是错误的,应说在同一平面内,应选A.(5)本题难度较大,符合题意的图形有3种情况,即符合条件的有如下三种情况:由图可知,本题应选C.例7 (1)如图(1),将矩形纸片任意剪两刀,得到的∠A+∠E+∠C等于多少度?(2)如图(2)将矩形纸片任意剪三刀,得到的∠A+∠E+∠F+∠C等于多少度?(3)剪出3个角,其和为多少度?4个角呢?5个角呢?那么剪出的角有n 个呢?找出规律.解:(1)过点E作EF∥AB.因为原四边形为矩形,所以AB∥CD.则AB∥EF∥CD(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由AB∥EF,得∠A+∠1=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EF∥CD,得∠2+∠C=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因此∠A+∠1+∠2+∠C=180°+180°=360°.即∠A+∠AEC+∠C=360°.(2)过点E、F分别作AB的平行线,用上面的方法可得∠A+∠E+∠F+∠C=180°×3=540°.(3)剪出3个角,其和为360°,即(3-1)×180°=360°.剪出4个角,其和为540°,即(4-1)×180°=540°.剪出5个角,其和为720°,即(5-1)×180°=720°.由此可归纳得一般规律;如果剪出的角有n个,则这n个角的和为(n-1)×180°.例8如图(1),将矩形纸片剪两刀,得到的∠2与∠1、∠3有什么关系?如图(2),将矩形纸片任意剪四刀,得到的∠1、∠2、∠3、∠4、∠5有何关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解:如图(1)过点E作EF∥AB∥CD.因为AB∥EF,所以∠1+∠3=∠AEF+∠CEF=∠2.即∠2=∠1+∠3.同样作法,过点E、F、G分别作AB的平行线,用上述方法,同理可得∠1+∠3+∠5=∠2+∠4.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又如图(3)可得∠1+∠3+∠5+∠7=∠2+∠4+∠6.规律:奇数号角之和等于偶数号角之和.例9 经过平移,三角形ABC的边AB移到了A′B′,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B′C′.解:作法一:如图(1),分别过点A′,B′,作出与AC、B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A′C′、B′C′,两条线段相交于点C′,三角形A′B′C′即为所求.作法二:如图(2),分别以A′、B′为圆心,以线段AC、BC的长为半径画弧交于C′点,连接A′C′,B′C′即得△A′B′C′.作法三:如图(3),连接线段AA′、过点C按照射线AA′的方向作射线CC′,使AA′∥CC′并截取CC′=AA′,则连接A′、C′、B′所得的三角形A′B′C′即为所求作的三角形.【教学说明】本题用3种方法作出了平移后的三角形,这三种方法的依据都是平移的基本性质,只是具体作图时使用的方法不同,方法一的依据是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方法二的依据是对应线段相等,方法三的依据是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是后续学习的基础,一定不可忽视,另外,本章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常常单独考查,所以必须加强综合练习.课后作业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5”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活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应继续坚持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五章《三角形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5.1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5.2三角形的分类,5.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理解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分类,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三角形性质的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

学具: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形实物,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的特征,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2)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思考,发现三角形的性质,如内角和等于180°等。

(3)三角形的分类:根据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将三角形分为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掌握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内角和等于180°,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

3. 三角形的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4. 三角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应用题:运用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答案:见附页。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

2024年最全面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精华版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6.1:三角形的内角和6.2:三角形的性质6.3:全等三角形6.4:等腰三角形6.5:平行四边形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2.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性质,学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应用2. 教学重点: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理解并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量角器2. 学具:练习本、铅笔、三角板、直尺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在生活中,你们还见过哪些平行线和相交线?2. 例题讲解:讲解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例题,展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解决问题4.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几何的发展历程拓展平行线和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3.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判定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判断全等三角形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发现数学之美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 知识拓展的适时性和适度性6. 作业设计的系统性和层次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性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难点解析: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通过直观的教具演示和实际例题讲解,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全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第五章全章教案

相交线学习目标:1、知道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与邻补角.2、记住“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及说理过程.学习重点: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学习难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究过程.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1、什么叫两个角互为补角?同角的补角有什么性质?2一把张开的剪刀,能联想出什么样的几何图形?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并用几何语言描述.二、合作探究:活动一、观察你所画几何图形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组对共有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根据这种位置关系将它们分类.由问题3引出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归纳:如右图1,∠1和∠2有一条,它们的另一边(∠1和∠2互补),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简称,图中的邻补角还有、、.∠1和∠3有公共,且∠1的两边是∠3的两边的,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做,简称,图中的对顶角还有.活动二、分析上图中∵∠1与∠2是邻补角∴∠1+∠2=又∵∠3与∠2是邻补角∴∠3+∠2=由此可知:∠1=,同样的道理可得∠2=归纳: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活动三、师生共同学习例题:例1、(1)如图2,直线a,b相交,∠1=40°,求∠2,∠3,∠4的度数.(2)如果∠1=90°时,∠2,∠3,∠4等于多少度?(3)如果∠1= m°时,∠2、∠3、∠4等于多少度?例2、找出图3中∠AOE的对项角及邻补角.若没有请画出.三、应用迁移,巩固练习:1、下列图中,∠1与∠2是对项角的是()OAD C BE图3b3412a图2b3412a图12、如图4,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 , (1)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写出∠DOE 、∠EOC 的对顶角; (3)如果∠AOC=50°,求∠BOD 、∠COB 的度数.四、课堂检测: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2、如图5,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AB ,如果∠EOD=38°,求∠AOC ,∠COB ,∠BOD 的度数.五、思维拓展: 猜迷语:(打两个几何名称)剩下十分钱:___________ ; 两牛相斗:_______________.垂线(一)教学目标:1.知道垂线的概念,“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这一性质;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重、难点:1.重点是垂线的概念;2.难点是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方格纸的横线与竖线。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1 探索直线交点1.2 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3 平行线的应用2. 第六章:平面几何初步2.1 角的概念与性质2.2 三角形的分类与性质2.3 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3. 第七章: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3.1 不等式的概念与性质3.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3.3 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4. 第八章:实数4.1 实数的概念与分类4.2 实数的运算4.3 实数与数轴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平面几何图形(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分类与判定,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 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理解实数的概念,掌握实数的运算方法,培养运算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与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实数的概念与运算。

2.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不等式的解法、实数的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几何模型。

2. 学具:直尺、圆规、量角器、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1 以生活中的实例(如斑马线、操场跑道等)引入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1.2 通过观察几何模型,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

1.3 以实际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实数的应用。

2. 新课导入:讲解新课内容,阐述重点与难点。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展示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2.2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3 结合实际例题,引导学生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2.4 通过实数的运算练习,让学生掌握实数的概念与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检验学习效果。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

2024年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全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本册教材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第二章: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第三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第四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五章:概率初步【教学重点与难点】一、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平行线性质的证明。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重点: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

难点:几何图形性质的证明。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难点:数据分析的实际应用。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重点: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五、概率初步重点: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难点:概率的实际应用。

【教学步骤】一、相交线与平行线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相交线与平行线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二、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证明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几何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三角形、四边形、圆的性质与证明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三、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数据分析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方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四、不等式与不等式组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组的解法。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五、概率初步1.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概率在实际中的应用。

2.讲解:讲解概率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3.练习: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知识。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5.2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3 两条平行线的距离2. 第六章:概率初步6.1 概率的基本概念6.2 概率的计算6.3 概率的实际应用3. 第七章:三角形7.1 三角形的性质7.2 三角形的判定7.3 三角形的面积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会计算简单事件的概率,并能应用于实际情境。

3. 掌握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面积计算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概率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概率的基本概念、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画板、三角板、量角器。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相交线与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概率部分,通过掷骰子、抽签等游戏,让学生感受概率现象。

三角形部分,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三角形的特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中的例题,详细讲解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概率的计算以及三角形的性质、判定和面积计算。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结合实际情境,设计拓展延伸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1. 相交线与平行线:性质、判定方法、应用实例。

2. 概率: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3. 三角形:性质、判定、面积计算。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相交线与平行线: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平行线,并说明理由。

概率:掷两个骰子,求得到两个相同点数的概率。

三角形:已知三角形两边和一角,求第三边。

2. 答案:相交线与平行线:根据判定方法,判断出平行线。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全章教案

(完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第五章全章教案

AB CD 1 234 O【对话设计】〖探究1〗 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若∠1=140º,你能求出其它3个角的度数吗?(2)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位置及大小)? (3)〖结论〗在(1)图中,∠1与∠2是______角,∠1与∠3是____角,∠2的对顶角是______,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了解邻补角及对顶角的特征〗〖探究2〗如果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句话对吗?画图说明.教学过程一、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邻补角、对顶角概念.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2.对顶角性质: 对顶角相等. 二、巩固运用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COF 的邻补角是 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FE OD CB A FEODC B A(1) (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ba43212、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O D CBA3、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探究3〗如图,C 是直线AB 上一点,CD 是射线,图中有几个角?哪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有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吗?A C〖结论〗在很多图形中,邻补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 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探究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 (2)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3)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一)演示:1.出示相交线的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 当b 的位置变化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得出结论: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_____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_____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_____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_____角,都_____.2.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_____角时,我们称这两条直线__________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的_____,他们的交点叫做_____。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相交线和平行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
2.垂直、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3.拓展题: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题目,提高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我会及时批改学生的练习,并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知识点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相交线、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方法总结:归纳解决几何问题时所用到的方法,如观察、画图、推理等。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合作意识不强、讨论交流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教师还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共同提高。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相交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运用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解决几何问题。
3.情感态度:强调几何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和审美观念。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题: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练习题1、2、3,要求学生在理解相交线和平行线性质的基础上,准确快速地完成题目。
2.提高题:完成教材第103页的练习题4、5,让学生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推理能力。
6.加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学生在互动中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2024年新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2:平行线的判定5.3:平行线的性质2.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6.1:平面直角坐标系6.2:坐标与图形的性质6.3:坐标与图形的变化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 学会运用平面直角坐标系表示点的位置,并分析坐标与图形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判定和应用。

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和点的坐标表示。

2.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实际生活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应用场景,如道路、桥梁等。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讲解讲解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内容,通过示例和练习进行巩固。

讲解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以及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3. 例题讲解解答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相关例题。

解答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相关例题。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随堂练习题。

学生完成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随堂练习题。

5. 知识巩固学生互相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判定方法。

2. 黑板右侧: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坐标表示方法。

3. 中间部分:例题解答、随堂练习题。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习题:练习判断相交线与平行线,并解释原因。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习题:在坐标系中绘制给定坐标的点,并分析坐标与图形的关系。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相交线与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地理、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精品教案(第五章)[下学期]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精品教案(第五章)[下学期]

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观察、操作、推断、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识图能力、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邻补角、对顶角, 能找出图形中的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理解对顶角相等,并能运用它解决一些问题. 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看一看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阅读其中的文字.师生共同总结:我们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 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相交线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垂直,垂线的性质, 研究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行的判定以及图形的平移问题.二、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教师出示一块布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布过程,提出问题:剪布时,用力握紧把手,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什么也发生了变化? 学生观察、思想、回答,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边相应变小. 如果改变用力方向,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大,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大.教师点评: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以上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本节课就是探讨两条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其特征. 三、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1.学生画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1)O DCB A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 教师引导学生用几何语言准确地表达,如:∠AOC 和∠BOC 有一条公共边OC,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AOC 和∠BOD 有公共的顶点O,而是∠AOC 的两边分别是∠BOD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以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有“相邻”关系的两角互补,“对顶”关系的两角相等.教师再提问:如果改变∠AOC 的大小, 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1)师生共同定义邻补角、对顶角.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 (2)初步应用.练习1:下列说法,你同意吗?如果错误,如何订正.①邻补角的“邻”就是“相邻”,就是它们有一条“公共边”,“补”就是“互补”,就是这两角的另一条边共同一条直线上.②邻补角可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③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也是邻补角? 5.对顶角性质.(1)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学习对顶角概念后,结果实际操作获得直观体验发现了什么?并说明理由.(2)教师把说理过程,规范地板书:在图1中,∠AOC 的邻补角是∠BOC 和∠AOD,所以∠AOC 与∠BOC 互补,∠AOC 与∠AOD 互补,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可以得出∠AOD=∠BOC,类似地有∠AOC=∠BOD. 教师板书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强调对顶角概念与对顶角性质不能混淆: 对顶角的概念是确定二角的位置关系,对顶角性质是确定为对顶角的两角的数量关系.(3)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这条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1.例:如图,直线a,b 相交,∠1=40°,求∠2,∠3,∠4的度数.ba4321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辨让未知角与已知角的关系,用指出通过什么途径去求这些未知角的度数的,然后板书出规范的求解过程. 2.练习:(1)课本P5练习.(2)补充:判断下列图中是否存在对顶角.21212121五、作业1.课本P9.1,2,P10.7,8.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课时作业设计 一、判断题:1.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而且这两角互为补角, 那么它们互为邻补角. ( )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邻补角相等,那么一对对顶角就互补. ( ) 二、填空题:1.如图1,直线AB 、CD 、EF 相交于点O,∠BOE 的对顶角是_______,∠COF 的邻补角是________.若∠AOC:∠AOE=2:3,∠EOD=130°,则∠BOC=_________.F E OD CBA FEOD C B A(1) (2) 2.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_______. 三、解答题: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1)若∠AOC+∠BOD=100°,求各角的度数.(2)若∠BOC 比∠AOC 的2倍多33°,求各角的度数.2.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它们所成的一对对顶角互补, 那么它的所成的各角的度数是多少?5.1.2 垂线(第一课时)垂线(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教学重点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研究垂直等有关概念 1.学生观察教室里的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 方格纸的横线和竖线……,思考这些给大家什么印象?在学生回答之后,教师指出:“垂直”两个字对大家并不陌生, 但是垂直的意义,垂线有什么性质,我们不一定都了解,这可是我们要学习的内容.2.教师出示相交线的模型,演示模型,学生观察思考:固定木条a,转动木条, 当b 的位置变化时,a 、b 所成的角a 是如何变化的?其中会有特殊情况出现吗?当这种情况出现时,a 、b 所成O D C BA的四个角有什么特殊关系?bb a教师在组织学生交流中,应学生明白:当b 的位置变化时,角a 从锐角变为钝角,其中∠a 是直角是特殊情况.其特殊之处还在于:当∠a 是直角时,它的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直角,即a 、b 所成的四个角都是直角,都相等. 3.师生共同给出垂直定义.师生分清“互相垂直”与“垂线”的区别与联系:“互相垂直”指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垂线”是指其中一条直线对另一条直线的命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命题、定理、证明》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判断真假的陈述?”比如,判断广告中的产品宣传是否真实。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命题的奥秘。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对于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有趣的观点。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主题不他们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自信心。
首先,关于命题的真假判断,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判断方法,但在遇到一些复杂命题时,仍然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这说明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多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帮助学生提高判断能力。
其次,定理的应用是学生们普遍感到困惑的地方。在讲解定理时,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定理的适用条件,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定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明白定理并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
1.教学重点
(1)理解命题的概念:命题是描述性语句,可以判断其真假。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命题的基本要素,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以及如何书写正确的命题。
举例: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
(2)掌握定理的定义: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定理在几何证明中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定理进行问题的解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它是数学逻辑推理的基础,是建立定理和进行证明的前提。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为180度”这个命题,了解它在几何证明中的应用。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重点一:理解相交线的定义,掌握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及其名称。
-举例:通过观察图形,让学生识别出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即相邻角、对顶角、补角等,并理解这些角的性质。
-重点二:掌握垂直与平行的性质,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讲解垂直与平行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如墙面与地面的关系,理解这些性质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相交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相交线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相交线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重点三:学会通过画图和推理来分析几何问题,培养几何直观和逻辑思维能力。
-举例:在解决几何问题时,要求学生先画出相应的图形,再运用几何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
-难点一:对顶角和相邻角的区分。
-举例:在讲解对顶角和相邻角时,通过对比记忆,让学生理解这两种角的不同之处,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新)第五章《5.1.1相交线》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CD12 3 4O5.1相交线 5.1.1 相交线【教学目标】1.了解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四个角;2.理解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3.掌握对顶角的性质及它的推导过程;4.能运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一些问题.5.培养识图能力. 【教学重点】1.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2.对顶角的性质及应用. 【对话设计】〖探究1〗 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角(1)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O,若∠1=140º,你能求出其它3个角的度数吗? (2)两条直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指位置及大小)?(3)〖结论〗在(1)图中,∠1与∠2是______角,∠1与∠3是____角,∠2的对顶角是______,邻补角是_______________. 〖了解邻补角及对顶角的特征〗(见P5)〖探究2〗"顾名思义,如果两个角的顶点重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这句话对吗?画图说明.〖探究3〗如图,C 是直线AB 上一点,CD 是射线,图中有几个角?哪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有两个角互为对顶角吗?〖结论〗在很多图形中,邻补角还可以看成是一条直线与端点在这条直线上的一条射线组成的两个角. 〖探究4〗判断下列语句是否正确: (1)互补的两个角一定是邻补角.(2)一个角的邻补角一定和它互补.(3)邻补角是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互补的角. 〖补充练习〗1.如图,D 、E 分别是AB 、AC 上的一点,BE 与CD 交于点G,若∠B=∠C,猜测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2.如图,E 是AD 上一点,图中有互补的角吗?有相等的角吗?为什么? (注意:什么叫对顶角?)3.说明下列语句为什么是错误的:(1)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补;(2)若两个角互补,则这两个角一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 〖作业〗 P9.1,2,7,8.5.1.2 垂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垂线、垂线段的意义;AB CDEGABC DEABC D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掌握垂线的性质1. 【教学重点】1.区分垂线和垂线段;2.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3.垂线的性质1. 【教学难点】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 【对话设计】〖探究1〗 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如图, 直线AB 、CD 相交于O,若∠1=90º,求其它3个角.〖阅读〗了解垂直、垂线和垂足(见P6). 〖理解〗日常生活中,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情形很常见(见P6图5.1-6).你能再举出其它例子吗?〖探究2〗 过一点画直线的垂线(1)用三角尺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这样的垂线能画出几条? (2)如图,过直线AB 上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 的垂线;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3)如图,过直线AB 外的已知点P,用三角尺画AB 的垂线,并注明垂足.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 (4)从直线AB 外的已知点P,到直线AB 画垂线段,与(3)比较,注意区分垂线和垂线段. 〖阅读归纳〗你知道垂线的第一条性质吗(见P7)?请注意理解"有"与"有且只有"的区别.〖探究3〗 怎样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 规定: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线段或射线所在直线的垂线.(1)过线段AB 外的已知点P,画线段AB 的垂线;(2)过射线AB 外的已知点P,画射线AB 的垂线.〖探究4〗点到直线的距离这是一幅比例尺为1:500 000的地图,你能分别求出李庄A 到火车站B 和吴镇D 的距离吗?你认为铁路上是否存在到李庄距离最近的点? 〖作业〗 P9.4,5,6.5.1.2 垂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2.掌握垂线的性质2;3.感受简单推理. 【教学重点】1.点到直线的距离;2.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ABP A B P· A B P ·A B·A B C D 1 2 34 O A B P ·3.垂线的性质2. 【教学难点】区分垂线段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对话设计】〖探究1〗怎样测量跳远的成绩如图,这是你们班的运动员小欣在校运会上跳远后留下的脚印,裁判员怎样测量跳远的成绩?画出皮尺的位置.〖归纳〗你能说出垂线的第二条性质吗?什么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见P8)?〖探究2〗如图,要从A 处到河边B 挖一道水渠AB 引水,B 点一般应选在哪一处?为什么?如果比例尺是1:100 000,水渠大约要挖多长?〖课堂练习〗1.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垂线段) 叫做三角形的高.请用三角板分别画出下面三角形的三条高(各用三种颜色).2.如图,已知 △ABC, 用度量方法求 △ABC 面积的近似值.5.1.2 垂线(第三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复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 【练习】1.如图,AD 是ΔABC 的高,如果∠B=∠C,那么,∠1一定等于∠2吗?为什么?ABCD1 2A·起跑线A B CAB CBAB C2.如图,已知:AD 是ΔABC 的高,E 是AD 上一点,∠AEB=∠AEC,找出图中相等的角.3.如图,四边形ABCD 中,若∠DAB=∠BCD,∠DAC=∠BCA,找出其它相等的角,并说明理由.4.如图,若∠DAB=∠EAC,∠D=∠B,问ΔAED 与ΔACB 之间还有哪些相等的角? 5.如图,若BD ⊥AC 于D,CE ⊥AB 于E,CE 、BD 相交于点O. (1)ΔAEC 与ΔADB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 (1) ΔOCD 与ΔOBE 之间有哪些角是相等的?6.如图,已知:AD 、BC 相交于点E,如果∠A=∠D,图中还有相等的角吗?7.如图,这是比例尺为1∶300 000的地图,用度量法求学校A 到河流m 的实际距离.8.如图,找出等腰△ABC 底边的中点D, 再用度量法求点D 到两腰的距离(可用三角尺).9.用度量法分别求等腰 △ABC 底边的两个端点B 、C 到两腰AC 、AB 的距离. (提示:要先画出垂线段.)10.如图,用量角器画∠BOC 的平分线OP,再在OP 上任取一点Q,从Q 到OB 、OC 分别画垂线段QM 、QN(M 、N 为垂足).AB C DE A B CD A B CD EA B C DE O A BC D EO BA ·mB CAB C5.2 平行线5.2.1 平行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三线八角;2.知道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对话设计】〖复习〗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共有四个,这四个角之间有哪几种关系?〖有关三线八角的介绍〗一条直线分别同两条直线相交(或者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 构成8个角,这些角中,没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之间有以下三种位置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1和∠5,∠2和∠6,∠3和∠7,∠4和∠8都是同位角,共有4对;∠5和∠3,∠6和∠4都是内错角,共有2对;∠3和∠6,∠4和∠5都是同旁内角,共2对.〖探索1〗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图中哪几对角是同位角?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探索2〗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5和_____是同位角,和____是内错角,与______是同旁内角.〖探索3〗如图,直线AB、CD与直线EF相交,图中哪几对角是同位角?哪几对角是内错角?哪几对角是同旁内角?〖探索4〗如图,找出∠1的内错角,用红笔一笔画出它们,先观察这两个角是否像英文字母"N", 再指出它们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探索5〗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是梯形,你能用红笔一笔画出图中任意一对同旁内角吗?图中一有几对同旁内角?〖探索6〗如图,直线EF、CD与直线AB相交, ABC D12345EFABCD12345FE678ABED12345F C678A BC D12345FE678B CAB1DCBD任意找出一对同位角,分别记为∠1和∠2,你能用红笔一笔画出这两个角吗?5.2.1 平行线(第二课时练习课)【教学目标】巩固对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感性认识.【练习】1.如图,BE是AB的延长线,指出下面的两个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1)∠A和∠D;(2)∠A和∠CBA;(3)∠C和∠CBE.2.如图,∠1与∠2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 ∠1与∠3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3.如图,∠A与哪个角是内错角?它们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的?试用彩色笔画出这两个角.4.如图,∠A与哪个角是同旁内角?它们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截而成的?试用彩色笔验证答案.5.找出图中∠DEC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6.找出图中∠ADE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5.2.1 平行线(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ABE F123DCABAB DCEABDCEABABD CE1.了解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3.认识平行线的性质1、2.【对话设计】 〖复习 交流〗如图,已知直线AB 和直线外一点P,你能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把你的画法与同伴交流,看谁的方法好.〖介绍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如图,与长方体的棱AB 平行的棱有__________________等____条,它们都和AB 在同一平面内;与AB 相交的棱有______________等____条, 它们也和AB 在同一平面内;棱AB 与棱B'C'不相交也不平行,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与AB 异面的直线还有______________等____条. 〖归纳〗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____两种. 〖探索1〗在一张半透明的纸上任意画一条直线AB,在直线外任取一点P,你能折出过点P 的平行线吗?试一试,并把你的折法与同伴交流.〖探索2〗经过直线外一点,可以画两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平行吗? 〖平行公理1介绍〗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释义〗本书中所说的基本事实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结论, 基本事实也称为公理.〖想一想〗如图,P 是直线AB 外一点,CD 与EF 相交于P.若CD 与AB 平行,则EF 与AB 平行吗?为什么? 〖探索3〗如图,若CD ∥AB,且 EF ∥AB,则CD 与EF 能不平行吗?为什么? 〖平行公理2介绍〗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友情提示〗若a=b=c(字母表示数),那么,a=c ,根据的是等式的性质.若a ∥b,b ∥∥c(字母表示直线),那么a ∥b.根据的是平行公理2.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了解从平行的判定公理得出其它两种判定方法的过程;3.感受逻辑推理;4.感受把未知化为已知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对话设计】 〖探索1〗我们以前学过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如果只用一把三角尺可以吗?如果可以,请用这种方法过点P 画一条直线与AB 平行.你能够说明你所画的直线一定与AB 平行吗?〖介绍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BCA B ·PAB ·P CD EFA B CDE FAB·P〖说明〗方法1也是基本事实(公理). 〖探索2〗木工经常用角尺画平行线,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见P15)?如果只要求画平行线,不用角尺(例如只用三角尺中的一个锐角)行吗?〖探索3〗 如图,如果∠1=∠2,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能得出a ∥b 吗? 〖结论〗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可以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归纳〗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的(或已经解决的)问题来解决.这一节中,我们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得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探索4〗如图,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 两条直线(a 、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1+∠2=180º),那么这两条直线(a 、b)平行吗? 〖结论〗由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或2),可以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练习〗 1.如图,分别指出下面各推理的根据: (1)∠2=∠5⇒a ∥b; (2)∠4=∠5⇒a ∥b;(3)∠3+∠5=180º⇒a ∥b.2.如图,(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a 、b 都和直线c 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平行,这是为什么? 〖作业〗P18.1、2、3.5.2.2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会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对话设计】〖复习思考〗(见P18) 〖探索1〗如图,下面的两个角分别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成?它们是什么角? (1)∠BAC 与∠DCA;(2)∠DAC 与∠BCA.〖探索2〗如图,a 、b 、c 、d 是直线,E 、F 、G 、H 是交点,(1)若∠1=∠2,可以证明a ∥b,而不能证明c ∥d.这是因为∠1和∠2是直线_______和_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它们与直线____无关. (2)同样的道理,若已知∠1 = ∠3,可以证明______∥______,这是因H a1 23 E c a 12 bc a1 2 bba123 4 5cA B DCbca为它们是直线____和______被直线______所截而成.〖探索3〗如图,BE 是AB 的延长线,从∠CBE=∠A 可以判定_____∥______,这是因为相等的两角是直线____和____被直线____所截而成(与直线_____无关),判定平行的根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用彩色笔在图中画出相等的两个角(∠CBE 和∠A),理解为什么不能由此推出AB ∥CD. 〖说明〗学习和运用判定方法1的难点是:(1)判定两个角是不是同位角;(2)确定这两个同位角是哪两条直线被那一条直线所截而成; (3)进而判定可以证明哪两条直线平行.〖探索4〗如图,D 是AB 上一点,E 是AC 上一点, ,根据判定方法1,如果知道哪两个角相等,就可以证明DE ∥BC?〖探索5〗如图,AE 与CD 相交于O,若∠A=110º,∠1=70º,就可以证明AB ∥CD,这是为什么?〖作业〗 P18.4、5、6.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经历从性质公理推出性质2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并能用它们作简单的逻辑推理;2.感受原命题与逆命题,从而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能在推理过程正确使用.【教学重点】平行线的性质以及应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公理与判定公理的区别. 【对话设计】〖探索1〗 反过来也成立吗过去我们学过: 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反过来,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句子都是正确的.现在换一个例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它是对的.反过来,如果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对吗?再看下面的例子:如果一个整数个位上的数字是5,那么它一定能够被5整除.对吗?这句话反过来怎么说?对不对?〖结论〗如果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反过来说(因果对调),就未必正确. 〖探索2〗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反过来怎么说?它还是对的吗?完成P21的探究,写出你的猜想. 〖推理举例〗如果把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看作是基本事实(公ABD CEA BD CE A B 1DCE Ob3理),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公理证明平行线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 求证:∠1=∠2. 证明:∵a ∥b,∴∠1=∠3(__________________). ∵∠3=∠2(对顶角相等), ∴∠1=∠2(等量代换). 〖探索3〗下面我们来证明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请模仿范例写出证明. 如图,已知: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且a ∥b,求证:∠1+∠2=180º. 证明:〖探索4 〗 如图: 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1)若a ∥b,可以得到∠1=∠2.根据什么? (2)若∠1=∠2,可以得到a ∥b.根据什么?根据和(1)一样吗?〖练习1〗如图,已知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在括号内为下面各小题的推理填上适当的根据: (1)∵a ∥b,∴∠1=∠3(___________________); (2)∵∠1=∠3,∴a ∥b(_________________).(3)∵a ∥b,∴∠1=∠2(__________________);(4)∴a ∥b,∴∠1+∠4=180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2,∴a ∥b(___________________);(6)∵∠1+∠4=180º,∴a ∥b(_______________).〖练习2〗画两条平行线,说出你画图的根据;再任意画一条直线和这两条平行线都相交,写出所生成的角当中的一对内错角,并说明这一对角一定相等的理由. 〖作业〗P25.1、2、3、4.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掌握两条平行线的距离的概念,并能灵活运用. 【对话设计】 〖探索1〗一块梯形铁片的残余部分如图,量得∠A=75º,∠B=72º,梯形的另外两个角分别是多少度?〖阅读模仿〗请模仿P23例作答. 〖探索2〗 如图,AB ∥CD,(1)在AB 上任取一点E,向CD 画垂线段EF;(2)EF 是否也垂直于AB 呢?ab12 3cab12 3 c 4 ab 1 2cD C第 11 页 共 13 页(3)在AB 上另取一点G,向CD 画垂线段GH;(4)在CD 上,点F 、H 外,任取一点I,向AB 画垂线段IJ; (5)量出EF 、GH 、IJ 的长,说说你的发现. 〖探索3〗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间的线段之间....有什么性质?你能举出实际的例子吗?〖概念学习〗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 〖概念应用〗 (1)探索2的图中,两条平行线的距离是多少? (2)如图,若AB ∥CD,求AB 、CD 的距离.〖作业〗 P25.5、6、7.5.3 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 【对话设计】 〖概念理解1〗前面,我们学过一些对某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句子,例如:(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对顶角相等.像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探索1〗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 外一点P,作AB 的平行线.(2)过直线AB 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 平行吗?(3)经过直线AB 外一点P,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若|a|=-a,则a ≤0. 〖概念理解2〗许多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结论.〖探索2〗命题"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中,题设是什么? 〖探索3〗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互补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探索4〗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同角的余角相等.A B DC第 12 页 共 13 页(5)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探索5〗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1)如果两个数的和为0,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和为0; (3)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数的商为-1; (4)如果两个数的商为-1,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5)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这两个角互补; (6)如果两个角互补,这两个角是邻补角. 〖作业〗 P25.8.〖补充练习〗1.下列句子是命题吗?若是,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判断是否正确: (1)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多少度? (2)垂线段最短,对吗? (3)等角的补角相等.(4)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5)同旁内角互补.(6)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7)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8)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9)若a>b,则b a>1.(10)两数和为正数,则这两数中至少有一个是正数. (11)0 除以任何一个数都得 0 .(12)若a<0,b>0,且|a|>|b|,则a+b=|b|-|a|.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为什么?3.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两个角一定相等.为什么不对?5.4平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叫平移;2.经历观察、分析、操作、欣赏及抽象、概括的过程;3.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增强审美意识. 【教学重难点】 平移的概念与性质. 【对话设计】 〖阅读〗P30-31. 〖理解平移〗如图,已知线段AB,平移AB,使点A 移动到点'A ,你能画出平移后的线段'A 'B 吗(只要画示意图)?如果是使点A 移动到点"A 呢?与同学交流答案.你能从中体会平移吗?〖练习〗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AB'A ··"AAC'A·第 13 页 共 13 页〖方格与平移〗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请注意方格的作用.)〖练习〗如图,平移ΔABC,使点A 移动到点'A ,画出平移后的三角形'A 'B 'C .(请注意方格的作用.)〖平移与旋转〗如图,使ΔABC 绕点A 旋转90º,画出旋转后的三角形'A 'B 'C .(这时方格还有用吗?)〖平移的过程与结果〗 下列变换属于平移吗?〖生活中的平移〗下列情况哪些属于(空间图形)平移: 打开玻璃窗,铝合金窗户的移动,电梯上货物的升降?〖练习〗(1)将右图中的小船向左平移4格再向上平移1格; (2)如果平移后小船的顶部A 点移到B 点,画出小船.〖作业〗P33.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