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带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巳,而巳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天津市和平区2024_2025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B.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C. 今兹日戴星入曹局/治文书往往不遑/食暮/归脱冠带/昏然就枕
5. 下列对表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与许舍集市相比,雪浪集市规模较小,但是开设的频率较高。
B. 传统的许舍集市是定期集市,每月会开市一次,位于雪浪山庄和许舍小学旁边。
C. 传统的许舍集市因为规模大,历史久,吸引的人群会较多,影响力更大。
D. 许舍集市和雪浪集市在开市时间、地理位置、规模和服务人群上都存在很大不同。
农村集市的文化传承是家乡持续的精髓和重要支撑。集市持续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本身形成了一个无界限的文化空间,集市的产生强化了人们的沟通和沟通,也反映出深厚的乡村文化氛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家乡的持续。
(摘编自聂李虎、过伟敏《家乡的持续——文化传承下的农村新集市》,有校改)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C. 作者曾答应为周景春新田园中的亭子命名,但三年过去还未兑现,恰值景春之子来,于是回忆当年巡游之景,将亭子取名为“水木清华”。
D. 作者艳羡周景春的闲适生活,在为其亭取名之后,自己也另在郡北买了一座山,畅游其间,颇为自适。
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
三、(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水木清华亭记
【元】宋本
至治三年,予过朗,周君景春语子:“吾白马湖园田,子尝觞其会心亭者,吾岁一再至,至辄留数十日。虽颇野逸,吾犹以近城郭,过客夥,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厌。别买小山敖山驿旁,筑亭其上,距城六十里而远,非亲戚故人来候,终岁无通刺者。其奇胜岑蔚,视白马湖不啻什百。”因共往临观,徘徊忘归,暮就宿亭中。既别君以北,怀其境,必形思梦,数数念君,为能自适。盖亲大林丘山者,莫樵牧农夫若。然其目不知书诗,昧道理,劳斧斤耜耒,指趼,以登陟作业,虽日涉,只见其苦。常试问之,将悼其生之在野,又乌知惬心目高深耶?知者独士大夫。士大夫有良田美池可以适者,讵止君,然不得如君者恒多。苟名士大夫,率不甘沉浮稠人中,必振拔骄傲,求尺寸名,诧九族侪类,西东驰骛无已时,其乡有十年、廿年不至者,况良田美池?否则暂至,集农夫耕获,校斗斛诈欺,不得自休息,穷日疲极而睡,旦复乘车骑马还市中,自适之乐夺矣。君爵禄不入心,又不愿自婴世故,闻人争竞是非,远避如不及。至山中,纳履策杖,翛然往来林下。遇田父道人,坐谈或略具酒茗资笑乐。于是山林可爱而玩者,若皆效奇以出,不为外夺故也。它士大夫能效君,则其园田讵皆无奇?是非君擅有斯乐不让,人不即之耳。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
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1(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思想“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观念之一,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影响。
“礼”的内涵丰富多元。
首先,“礼”强调等级秩序。
在中国古代社会,不同的阶层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而“礼”则是维护这种等级秩序的重要手段。
通过各种礼仪规范,人们明确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从而保证了社会的稳定运行。
其次,“礼”注重道德规范。
“礼”不仅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
它要求人们在行为上遵守礼仪,在思想上秉持道德,做到言行一致、内外兼修。
最后,“礼”倡导和谐共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关爱,以“礼”相待,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礼”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遵守“礼”的规范,就能够避免冲突和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另一方面,“礼”思想对于个人的修身养性也具有重要意义。
它教导人们要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个人的素质和修养。
在当今时代,“礼”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尊重他人、遵守秩序、注重道德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弘扬“礼”的思想,倡导文明礼貌、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文明的社会。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全过程。
B.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完全依靠“礼”来维护。
C.“礼”思想既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又对个人修身养性有重要意义。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含答案
大联考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答案在最后)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高三第一次月考考试卷语文
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峰回路转恣意妄为颠簸流离B. 荡然无存颠沛流离倾国倾城C. 毕恭毕敬欣然怒放喜笑颜开D. 恣意妄为荡然无存毕恭毕敬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许多网友纷纷感叹,如此明目张胆地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实在令人发指。
B. 虽然此次比赛我们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并不能说明我们的实力很强。
C. 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们反复研究讨论,甚至牺牲了休息时间。
D.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一定能够战胜困难。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他对这个问题已经考虑了很长时间,但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
B.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C. 虽然他出身贫寒,但他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考上了名牌大学。
D.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设了各种兴趣小组,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这个城市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吸引了大量游客。
B.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彼此的了解,还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C. 她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D. 这个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人生如梦,如戏,有起有落,有喜有悲。
我们常常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然而,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曾经有一个年轻人,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没有目标,每天都过得浑浑噩噩。
有一天,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智者问他:“年轻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年轻人摇了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智者微笑着说:“人生没有目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如何去寻找目标。
其实,人生的目标就在你身边,你只需要去发现它。
”年轻人听后,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他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总是感到不满足,于是决定辞职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答案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错,开调查会也是间接深入基层和群众的方式,由选项前面内容并不能得出该结论。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C.根据材料二原文“《寻乌调查》是……全面调查”“寻乌调查……对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思想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可知,毛泽东在研究中国农村时也采用了全面调查的方法,且原文并未提及毛泽东研究中国农村时采用典型调查是因为全面调查有不足。
典型调查是根据调查目的在研究对象总体中选取若干个地区、单位或家庭进行系统周密调查研究的一种非全面调查。例如,在一省选择一个县或若干县作为典型进行调查;在企业中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系统调查,等等。典型调查可以弥补全面调查耗时耗力多、组织难度大、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不足等缺点,也可以验证全面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其特点一是调查点少;二是调查内容具体细致;三是解剖典型,由点及面,以小见大
(摘编自何星亮《调查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对问题的现状和历史没有调查明白,只是瞎说或者空想解决办法,既不能解决问题,也一定会产生错误的主意。
B.调查研究可以召集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来开调查会,分析清楚问题的来源,因此调查研究不一定要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
D.陈述毛泽东青年时期养成的调查研究的习惯,以及调查研究对之后革命实践的作用,更侧重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与意义,无法作为材料二倒数第二段的论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章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的能力。
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从表达方式和语言两个角度其文体特色即可。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详析
2024届潍坊市高三语文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试卷2023-09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俗语说,世界上不存在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正说出了性格的千差万别。
每一个人的性格都是一个独特的系统,这个系统非常复杂,由多种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和排列而成,因此也表现出复杂性和差异性。
刘再复认为“任何一个人,不管性格多么复杂,都是相反两极所构成的”。
这种两极包括动物性和社会性,肯定性和否定性,有善有恶,有真有假,有美有丑,有悲有喜,有刚有柔,有粗有细……任何性格或心理状态都是两极性的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的表现。
文学作品中塑造成功的人物性格既有美的一面,同时也存在缺陷,难以界定好坏,无法用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殆尽。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两极性的元素简单相加,而是“杂多归一”,具有整体性。
这种两极性的元素并不简单叠加在一起,而是在空间和时间的变化中互相融合、不断转化,组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人的性格并不是静态性的,而是通过两极性的元素不断斗争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性格的二重组合并不是指性格中仅仅存在一组两极性的内容,而是存在一组或多组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的对立统一的内容。
由于排列组合方式或形式、比重的不同,会形成千差万别的二重组合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各组性格元素互相依存、互相交织、互相渗透,互相转化并形成自己的结构层次,使性格呈现出复杂而有序的运动状态。
不管如何组合,性格中都有一个决定其运动方向的主导因素。
说到性格二重组合原理,很多人会误以为是指每个人的性格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一面,有美有丑,有善有恶,不可能完全单一。
然而这只是表层的、狭隘的理解,只能简单揭示性格中存在两重内容。
这种表层意义上的二重组合很容易被庸俗化,或作为一种公式照搬套用。
而二重组合的深层意义,则是指性格内部深层结构中,即人的内心世界中的矛盾搏斗,以及这种拼搏引起的不安、动荡、痛苦等复杂情感,强调多种性格元素在性格内部世界中的复杂动态过程。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对应文句:书法对中华民族有很深远的影响,“书”与“金”、“石”、“画”并称,在中国文化中占很重要的位置。
“它们同样因为影响深远”原文并没有这样表述,实质“金”“石”“画”在历史上确实影响不如“书”深远,只是某些专家学者喜好罢了)2.A(对应文句:真书写得萦连便是行书,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
草书另一个来源是汉朝的章草,就是用真书的笔法写草书,与用汉隶的笔法写章草不同。
“行书再快一点就是草书”应为“再写得快一点就是草书”,“是用汉隶笔法”应为“是用真书的笔法”,均属偷换概念)3.D(对应文句:唐朝一般人的文书里,也有书法比《晋词铭》《温泉铭》好的,但是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许多无名书法家的作品就不为人所知了。
“真有超过传世碑版的”是不是意味着“唐人碑版的书法其实并不代表当时的最高水平”,此属逆推错误。
“那些皇帝、大官写出来的就被人重视”也不能说“因为它们是皇帝、大官所写,才为世人所推崇”,此属强加因果)4.B(见,表被动)5.C (①是他受到世祖的赏识④写世祖听从劝谏后的做法,⑥是对王文统说的话)6.D(A项“潜邸”是世祖居住的地方。
B项是“流亡复归”的“户增十倍”。
C项“忽必烈大怒,屠杀城中百姓”错,是“世祖怒,将屠其城”“由是大理之民赖以全活”。
)7.(1)为什么不选派人去治理这地方,要求他治出成效,使得各地都能够效法邢州,那么天下都受到您的恩赐了。
(2)百姓富足了,皇上怎能不富足呢!等到时节和顺,年成丰足,再照常征收也不晚。
8.用“青山”、“白水”两个词语,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又用“横”“绕”两词,“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动静结合中描摹出一幅青山巍峨、白水秀丽的送别图景。
9.颈联两句是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又巧妙兼用比喻修辞手法。
“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满怀留恋。
整联句式工整、音韵和谐,委婉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真挚深情。
高三(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高三(上)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语境中,什么是“天下”?人们多倾向于从政治层面为其定性,如邢义田所言:“天下观是指人们对这个世界政治秩序的概念。
”但是,当中国人以美学视野规划他的生存境域时,天下不仅是空间性的,也是时间性的。
时间为人的世界经验植入了运动和过程,它的价值则在于为主观经验建构的天下秩序增添了变量,使其由井然有序的状态,变化为活泼生动的状态。
中国传统天下观念从河洛中原出发,相关时间观念的形成也必然受这一区域的土壤以及气候和物候条件影响。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国人对时间的认识起于对土地生命特质的体认。
这是一种农业时间,即“农时”或“农历”,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自然物候乃至天象变化成为时间的标识。
同时,这种时间观念起于河洛中原,然后不断向外扩大它的描述疆域,直至成为一种与中国人的天下观齐平的概念。
这种时间观念之所以是审美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它并非来自自然界先天的给予,而是来自人后天的感性经验。
更具体地讲,在传统中国,时间不过是处于世界一隅的黄河中游的乡土经验,居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因自认为居于天下中心而赋予它普遍价值,但它毕竟受到了特定生产方式和地理区域的限定,是人基于区域性经验的主观建构。
它得以成立的美学理由要远远大于科学的理由。
在传统中国,时间的审美化是天下观念审美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使被“天下”一词规划的世界呈现出活态化的审美特征。
首先,在这一地带,中国早期农事活动对土地生命特质的发现,为中国人的自然审美提供了一个奠基形式。
以此为基点,从大地上的植被到天空的飞鸟,再到遥远天际的斗转星移,形成了一个连续性的时空放大模式。
在这一界域之内,既潜隐于泥土又四散洋溢的自然生命感,使人栖息的世界成为一个气韵生动、大化流行的审美世界。
其次,自然生命总是在运动中表现为过程,并通过大地上的花开花落、草木枯荣使时间获得感性表征,这种自然性的时间运动被中国人规划为四季、十二月、二十四节气等,从而为人的农事活动建立规律。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缺少什么?中国文化传统中的一个严重弱点,就是重实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
那么,有没有例外呢?有的,而且可以说几乎是惟一的一个例外——王国维。
在世纪初的学者中,只有这一个人为精神本身的神圣和独立价值辩护,并立足于此而尖锐地批评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民族精神的实用品格。
但是,在当时举国求富强的呐喊声中,他的声音被完全淹没了。
我想从一件与北大多少有点关系的往事说起。
1998年,北大热闹非凡地庆祝了它的百年大典。
当时,纯北大人或者与北大沾亲带故的不纯的北大人纷纷著书立说,登台演讲,慷慨陈词,为北大传统正名。
一时间,蔡元培、梁启超、胡适、李大钊、蒋梦麟等人的名字如雷贯耳,人们从他们身上发现了正宗的北大传统。
可是,北大历史上的这件在我看来也很重要的往事却好像没有人提起,我相信这肯定不是偶然的。
北大的历史从1898年京师大学堂成立算起。
1903年,清政府批准了由张之洞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这个章程就成了办学的指导方针。
章程刚出台,就有一个小人物对它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这个小人物名叫王国维,现在我们倒是把他封做了国学大师,但那时候他只是上海一家小刊物《教育世界》杂志的一个青年编辑,而且搞的不是国学,而是德国哲学。
当时,他在自己编辑的这份杂志上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批评张之洞拟定的章程虽然大致取法日本,却惟独于大学文科中削除了哲学一科。
青年王国维旗帜鲜明地主张,大学文科必须设立哲学专科和哲学公共课。
他所说的哲学是指西方哲学,在他看来,西方哲学才是纯粹的哲学,而中国最缺少,因此最需要从西方引进的正是纯粹的哲学。
王国维是通过钻研德国哲学获得关于纯粹的哲学的概念的。
在20纪初,整个中国思想界都热衷于严复引进的英国哲学,惟有他一人醉心于德国哲学。
高三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三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满分160分;包括5分卷面书写分;时间150分钟)(27+14=41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是()(3分)A.狭隘(ài)沉溺(nì)慰藉(jí)花剌(la)子模B.麻痹(bì)戕(qiāng)害参省(shěng)金石可镂(lòu)C.跬(kuǐ)步驽(nú)马炽(chì)热锲(qì)而不舍D.炙(zhì)热拙(zhuō)劣谚(yàn)语出类拔萃(cuì)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俨然寒喧宽宏大量无是生非B.辖制仰杖惴惴不安气象万千C.周济撮合百无聊赖无足轻重D.踌躇讥诮再接再励汪洋兴叹3.给下列加点字释义有错的一组()(3分)A.①想入非非..(半步)千里..(虚幻的境界)②跬步B.①走.(牵)马看花②置之度.(考虑、打算)外C.①了.(完全、一点)无一物②锲.(用刀雕刻)而不舍D.①金石可镂.(雕刻)②应接不暇.(空闲)4.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5.对下列两组加黑词的含义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其.为惑也;终不解矣③圣人之所以..为圣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6.从句式特征看;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相同的一项()(3分)A.不拘于时;学于余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7.将下列诗句前的字母填入文中相应的横线上(3分)(1)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3)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4)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一、(每题3分,共18分)1.1.下列词语中相同的字读音全不同...的一组是:A.疟.子疟.疾牲畜.畜.生B.殷.切殷.红伺.机伺.候C.监.督监.生供给.给.予D.逮.捕逮.住勒.令勒.马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组A.虫豸诚惶诚恐赦然茕茕孓立B.幽壑伶牙利齿心扉横槊赋诗C.口呐无涯之戚嗥叫周公吐哺D.口啤杯盘狼藉蛊惑沧海一粟3、下列句中划横线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人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人们——————要对质量、花色进行挑选,——————要追求品牌和时尚,体现个性修养,服装业也由此演变成了一个色彩斑斓的时尚产业。
②王相看着满桌的酒菜,虽然饥肠辘辘,但是因为刚做完手术,所以无福————————。
③——————职业教育能将科学技术与现实生产力结合,使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备受重视。
A、不但/还消受由于/因而B、不但/还享受因为/从而C、不单/也消受由于/因而D、不单/也享受因为/从而5、下列熟语使用不正确的是()A、目前,全球各主要军事强国对隐形军舰的研发,乐此不疲。
B、古语有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台独”危害绝中华民族的利益,决不会有出路。
C、个间因由在于美国因其强大、日本则因其狭隘,从来不愿意实践“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之类的箴言对待中国的完全统一。
D、随着《党内监督条例》的出台,反腐力度的制度化,少数腐败官员借机出国外逃,真可谓是与时俱进。
2024-2025学年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
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科学中的对称对称既然在人类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非常基本的地位,哲学家和科学家很自然会想广泛地加以运用。
1595年的时候,天文学家开普勒就曾经想用一些几何的对称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直径的比例。
他希望在一个球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面放一个内接的正三角体,希望用这些正多面体的大小比例来解释太阳系各行星轨道的大小比例。
我们知道许多早期用到科学上的对称原理,并没有很大的成果,可是它们说明了科学家很早就对对称发生兴趣了。
对称在科学界开始产生重要的影响始于19世纪。
发展到近代,我们已经知道这个观念是晶体学、分子学、原子学、原子核物理学、化学、粒子物理学等现代科学的中心观念。
近年来,对称更变成了决定物质间相互作用的中心思想。
(所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一个术语,意思就是力量,质点跟质点之间的力量。
)20世纪物理学的作用。
我准备分下列几节来讨论:①、②、“群”与对称、守恒定律与对称、宇称守恒与左右对称、规范对称。
最后,我想跟大家谈一下未来的发展。
①1871年麦克斯韦发表了一篇题为《物理量的数学分类》的文章。
麦克斯韦以及比他更早的一个数学家兼物理学家哈密顿,了解到物理里面所讲的量不止一种,有的叫作标量,有的叫作向量。
标量没有方向,向量除了大小外,还有方向。
这篇文章非常有意思,因为今天物理学常用的一些观念,这篇文章已经非常清楚地用一些几何图像表示了出来。
比如麦克斯韦称为“内向”的观念,今天我们常把这个量叫作“散度”(即向外发散的程度),这是一个重要观念。
另一个重要的观念叫作“旋度”。
这些观念的引进都有赖哈密顿跟麦克斯韦的努力。
在另外一篇文章里,麦克斯韦把电学跟磁学的基本公式写了下来。
这是19世纪最重要的物理学工作,麦克斯韦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对于向量的观念虽然已经非常了解,却没有引进向量的符号。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答案1.C (这种心理只是间接原因,并且不是一直缺席,而是“有时缺席”,“先前我国书法界对书法艺术国际化缺少作为,以致中国书法在国际上的影响有时是缺席的。
)2.D (A项,书法艺术以什么为开端还没有定论,原文是“如果”以甲骨文为开端;B项,日本从中国汉代开始派遣使者学习中国书法,朝鲜、越南、马来西亚等也曾派遣使者来学习中国书法,但都不是“一直派遣”。
C项“日本对其当代书法在国际上的地位颇为自信、自足”,不是对它所有时代的书法都很自信。
)3.D4.B(贷:饶恕)5.A(排除③④句。
③为卢之翰所为,④言薛奎遇事能沉稳果断处置)6.D(对戍卒,他果断下令处死,并未惊扰宾客,可见并非杀一儆百)7.(1)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安用此陈腐以困民哉”句,“安……哉”应译为“为什么……呢”,感叹句或反问句均可;“用”,应译为“因为”;“陈腐”,形容词用为名词,应译为“陈腐的粮食”;“困”,应译为“使……困苦”。
共4分,语句通顺,1分)(2)大臣们屡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
(“大臣数被酒无威仪”句,“被酒”,可译为“醉酒”;“威仪”,意为庄严的容止,译为“威严”“威严风度”“威望和仪表”亦可。
“非所以重朝廷也”句,应译为判断句;“所以”,应译为“用来……的做法”;“重朝庭”,可意译为“加重朝庭的权威”、“提高朝廷的威望”。
共4分,语句通顺,1分)8.(5分)上阕既描写了扬州(维扬)经过战争劫难后的荒凉景象,又陈述了古往今来的英雄都随着时间消逝的史实,在此基础上,“徒感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兴衰、英雄已逝的深沉思索与感叹。
下阕作者先写自己年轻时的志向远大,但随着时间流逝,壮志成空,“空怅望”表现了作者年华已逝、壮志难酬的惆怅心情。
9.(6分)①借景抒情。
作者运用了单调的景物,形成辽远、凄迷的意境,抒发了对国事的担忧、惆怅之情。
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一、(24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尽.快/尽.数胳.膊/胳.肢窝躯壳./金蝉脱壳.折.耗/损兵折.将B.省.心/省.亲模.范/模.样儿蹊.跷/另辟蹊.径辟.谣/鞭辟.入里C.给.以/给.予刹.车/刹.那间咀嚼./咬文嚼.字稍.息/稍.纵即逝D.传.颂/经传.震颤./颤.巍巍落.后/丢三落.四隽.秀/含蓄隽.永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一项是A.飞镖.剽.窃膘.肥体壮虚无缥.缈B.鞭笞.懈怠.甘之如饴.贻.害无穷C.湍.急喘.息不揣.冒味惴.惴不安D.茁.壮笨拙.罢黜.百家相形见绌.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大意微言大义风声谈笑风生B.漫延火势曼延株连珠联璧合C.直接直截了当精心漫不经心D.陈规墨守成规旁证旁征博引4.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狗苟蝇营嘻笑怒骂针贬时弊贪脏枉法B.脱颍而出繁文缛节冥顽不灵不径而走C.风声鹤唳纷至踏来穿凿附会积毁消骨D.以儆效尤草菅人命人才汇萃步履维艰5.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大多数人不会留意到,每一项这样的工程,都会留下一片建设者的坟茔,他们不再魂归故里,而是永远与这伟大的工程相依相伴。
②他光明磊落,胸怀坦荡,从不自己的过失。
③新区位于城乡部,是流动人员最多的地方,也是治安状况比较混乱的地方。
A.告竣隐讳接合B.告罄隐瞒接合C.告竣隐瞒结合D.告罄隐讳结合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奥斯卡奖” ①国际电影节奖项,②一个美国本土电影评奖,③由于美国电影文化影响了全球电影游戏规则,它④超越本土性,被视为世界电影“至尊”。
⑤为了增强国际性,它⑥设置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专门颁给优秀的非英语影片。
①②③④⑤⑥A 不仅是更是只是才然而又B 不是而是只是才同时/C 不是而是正是就同时/D 既是也是正是就然而又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肖邦故园不仅成了波兰人朝拜的圣地、举行精神宴会的殿堂、参观游览的古迹,而且为数众多的外国音乐家都把造访这个伟大艺术家的摇篮,看成是自己一生的夙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一、选择题(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黑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渎职赎罪木椟穷兵黩武边篇累牍B.茁壮拙劣罢黜咄咄逼人相形见绌C.蚊蚋纳罕木讷方枘圆凿千补百衲D.泥淖悼念飞棹绰绰有余掉以轻心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身体力行蜕化变质英雄倍出水至清则无渔B.岌岌可危万里平畴恶惯满盈相逢何必曾相识C.不可企及抱残守缺味同嚼蜡怎一个愁字了得D.冒然从事竭泽而鱼通情达礼巧妇难为无米之炊3.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由于书写潦草、文面混乱,老师要求他誊写。
②这双鞋她穿着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最后该如何解决,都需要调查研究。
A.重新合适及 B.从新合适以及C.重新适合以及 D.从新适合及4.下列各句中加黑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建立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美德两国首鼠两端,但美国总统布什说:“我们可以在意见不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朋友关系”。
B.目前,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是条分缕析,教师过分的讲解,不仅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影响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
C.对于发生在校园的事情,同学们虽然耳熟能详,但因为缺乏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所以往往熟视无睹。
D.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做人”教育,这种教育目的转变上的进步,必将对人类社会发展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昨天,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地铁起火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
B.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电子手”,但因为它没有感觉,灵敏度差,不能做精细动作,所以远不能满足病人的需求。
C.当上级决定把这次飞行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非常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
D.经过整改,这个单位的人员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科室人员的配置,都达到了上级的要求。
6.下列句子中,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甲:用于新闻报道①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从农村来的,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解放战争,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考验的一位中国人民伟大的母亲。
②在妇女代表队伍里,我看见了农村来的一位母亲,她坚持了十三年斗争,把亲爱的独子贡献给了解放战争,她自己也为革命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监狱的考验。
乙:用于会议讲话③我们党的幼年时期,也就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曾经一再犯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外国经验神圣化的幼稚病。
患着这种病,只能使中国革命在黑暗中摸索,甚至陷于绝境。
④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中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12分,每小题3分)文明与文化所谓“文明”,是指人类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改造客观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只有文明不断发展,人类才可能有对真的探索、善的追求、美的创造。
反过来说,只有在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造中,人类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自身基本需要,实现自身全面发展。
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种族的人类群体概莫能外。
从这一角度说,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
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必然面临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由此来看,文明就是人类在克服这些矛盾的努力中所达到的历史进度。
我们说:“资本主义时代的文明程度高于封建时代的文明程度”,既意味着其物质生产能力高于封建时代,也意味着其社会组织形式较之封建时代更能焕发人类群体改造世界的总体能力,还意味着它的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比封建时代更加丰富多彩。
从这一意义上讲,所谓文明尺度,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尺度。
所谓“文化”。
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由于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中分别发展起来的,因而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
我们知道,考古学家对“文化”一词的经典使用方式,就是从不同地域的出土的器物中尚无风格和样式的差别,因而“文化”一词只有在新石器时代才被使用,像“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如龙山文化的发现即由一片黑陶引起,由于这种黑陶与仰韶文化的彩陶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样式,从而引起了考古工作者的重视。
不仅龙山黑陶不同于仰韶彩陶,而且良渚玉器不同于大汶口石器,红山陶俑不同于马家窑人像,正是这种风格和样式的千差万别,才使得同一新石器时代的华夏文明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华夏文明如此,整个人类文明更是如此。
若就这些不同风格、样式、特征的文化产品对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对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可能性及历史水准而言,这些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是有高低之分的。
但就这些风格、样式、特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论,文化本身并无贵贱之别。
譬如穿衣,能否取暖,是否舒适,可否满足人类基本需要,其间有着文明的问题;至于穿西服还是和服,穿旗袍还是超短裙,其间又有着文化的问题。
在前一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在后一种意义上,我们却不能说穿中山装是没有文化的标志。
7.以下有关文明、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要求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B.文明要在真、善、美的层面发展,就必须努力克服人与自然、社会、自身之间的重重矛盾。
C.就文化产品的价值而言,衣衫褴褛是不文明的表现;就文化产品与其所属的民族、地域、时代之间的关系而言,穿中山装也是一种有文化的标志。
D.人类文明有着统一的价值标准与文化产品所包含的文明价值高低之分是相互矛盾的。
8.以下对“文明尺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尺度可以用来衡量、判断某一时代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所达到的历史进度。
B.文明尺度是一种综合尺度,一方面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综合,另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综合。
C.从文明尺度的意义上讲,资本主义时代改造客观世界时所利用的科学、技术手段远远高于此前的所有时代。
D.文明尺度的构成是多元的,其中包括物质生产力、社会组织形式、精神产品及其享受形式等要素。
9.以下不能作为文化“必然会表现出不同特征、风格和样式”根据的一项是( )A.人类文明是由不同民族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分别发展起来的。
B.考古学家对新石器时代后的出土文物才使用“文化”一词。
C.华夏文明乃至整个人类文明都表现出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
D.不管穿西服还是和服,穿旗袍还是超短裙,都是和某种文化相联系的。
10.以下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与文化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化的发展依附于文明的发展。
B.文明有其内在价值,文化有其外在形式,文明的内在价值借助文化的外在形式而有意义。
C.文明的内在价值离不开人类对真的探索,对善的追求,对美的创造,而真、善、美的表现是不受时代、地域和民族的限制的。
D.人类文明所表现出的五彩缤纷的文化形态正是缘于不同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二)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
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
②傥:假如。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叔齐让.伯夷让:责备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叩:通“扣”,拉住C.扶而去.之去:离开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宗:尊奉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①亦各从其.志也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
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第Ⅱ卷(共108分)四、(23分)15.把前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①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6分)②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4分)1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