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合集下载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滴定方法

概述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

络合剂:在络合反应中,提供配位原子的物质称为配位体,即络合剂。

无机络合剂:⑴无机络合剂的分子或离子大都是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是逐级进行的;⑵络合物的稳定性多数不高,因而各级络合反应都进行得不够完全;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彼此相差不大,容易得到络合比不同的一系列络合物,产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从而难以确定反应的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2、有机络合剂:⑴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之为多齿配位体。

⑵与金属离子络合时可以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比是固定的。

⑶生成的螯合物稳定,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能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三氨羧络合剂:它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N(CH2COO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

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

在水中难溶。

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一、EDTA的结构:在水溶液中,其以双偶极离子存在。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滴定分析滴定分析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它通过添加一种已知浓度的试剂(称为滴定试剂),使之与待测溶液中所需测定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滴定终点,即溶液发生可观察的变化,比如颜色变化、电位变化或沉淀的出现,确定滴定的终点,从而计算出被滴定物质的浓度。

滴定分析在实际应用中广泛用于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络合反应等。

其中最常见的滴定反应是酸碱滴定反应。

酸碱滴定分析的基本原理是根据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来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其常用的滴定试剂有强酸和强碱,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在进行酸碱滴定分析时,首先需要准备两种溶液,一个是待测溶液,一个是滴定试剂。

待测溶液的浓度通常是未知的,而滴定试剂的浓度通常是已知的。

滴定试剂以滴定管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同时不断搅拌溶液,直到滴定终点出现。

滴定终点是指溶液中化学反应发生完全,可观察到的物理变化出现,如颜色突变或电位突变。

滴定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实验技巧。

首先,滴定试剂的浓度要适当选择,以使其与被测物质充分反应。

其次,要进行试剂的标定,即确定滴定试剂的准确浓度。

这可以通过溶液的标定反应来实现,即反应滴定试剂与已知浓度的物质,根据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滴定试剂的浓度。

再次,滴定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滴定液的滴加速度,以免产生误差。

最后,在靠近滴定终点时,要慢慢地滴加试剂,以避免过量滴定,从而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滴定分析具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分析中。

例如,酸碱滴定法可以用于测定水样中的酸度或碱度,从而评估水质的好坏。

氧化还原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氧化或还原能力,如测定食品中的抗氧化剂含量。

络合滴定法可以用来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如测定水中的钙离子含量。

总的来说,滴定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常用于测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或浓度。

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高,广泛应用于实际分析和实验室研究中。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4. 沉淀滴定法
沉淀滴定法是一类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最常用 的是生成银盐沉淀的反应,即“银量法”,具体反应式如下: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二、 滴定方式
1. 直接滴定法
直接滴定法是滴定分析中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滴定方法。用 于直接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3. 置换滴定法
对于不按一定反应式进行反应或伴有副反应的, 可先用适当试剂与被测物质反应,使被测物质被定量 地置换成另一可直接滴定的物质,再用标准溶液滴定 此物质,这就是置换滴定法。例如,Na2S2O3不能直接 滴定K2Cr2O7或其他强氧化剂,因为这些强氧化剂不仅 将S2O2-3氧化为S4O2-6,还会部分将其氧化为SO2-4,使得 它们之间没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但若在酸性 K2Cr2O7溶液中加入过量KI,K2Cr2O7与KI定量反应后生 成的I2,就可以用Na2S2O3标准溶液直接滴定。
(1)反应必须定量完成,通常要求反应达到计量点时, 反应完全的程度应达到99.9%以上,且无副反应。
(2)反应速率要快,若速率较慢,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加热、加催 化剂等方法提高反应速率。
(3)必须有适当的方法确定终点。 凡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反应,都可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 测物质。例如,用HCl滴定NaOH,用K2Cr2O7滴定Fe2+等。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方式
2. 返滴定法
当反应较慢或反应物是固体时,加入符合化学计量关 系的滴定剂,常不能立即完成反应。此时可以先加入一定 量的过量滴定剂,使反应加速,待反应完全后,再用另一 种标准溶液滴定剩余的滴定剂,这种滴定方法称为返滴定 法或回滴法。例如,Al3+与EDTA配位反应速率很慢,可向 Al3+溶液中加入已知过量的EDTA标准溶液并加热,待Al3+ 与EDTA反应完全后,用标准Zn2+或Cu2+溶液滴定剩余的 EDTA。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定性分析化学中的四大滴定,也就是碱度滴定、水的氢离子滴定、质
量滴定(定量滴定)和酸度滴定,是实验室中最基本的定性分析化学方法,用于化学分析当中不同物质的含量测定和种类鉴定。

一、碱度滴定
碱度滴定是指测定溶液的碱离子的含量,即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定量
测定,是通过酸度滴定时,将酸离子与碱离子结合,反应形成盐类,消耗酸,使pH值变化,从而测定溶液中碱离子的含量的一种化学滴定方法。

碱度滴定根据反应物是否有色不同,可分为标准的无色滴定和常用的有色
滴定两种类型。

碱度滴定通常用于分析碱性物质的含量,例如碱的溶液,
如NaOH溶液、KOH溶液等。

二、水的氢离子滴定
水的氢离子滴定(也称氢离子滴定)是在水样中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
含量的一种滴定,是一种实验室中常用的化学分析滴定方法。

水的氢离子
滴定是通过测定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来评价溶液的碱度的,它是以硫酸铜
为滴定剂,采用titration程序,以滴定曲线的路径从而测定水质当中氢
离子含量的一种滴定方法。

三、质量滴定
质量滴定,也称定量滴定,是指以一定的量的容量或重量的质量,测
定溶液中其中一种物质的含量的一种化学分析滴定方法。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讲解学习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讲解学习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一、酸碱滴定原理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基本反应H++ OH- = H2O滴定曲线与直接滴定的条件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弱酸强酸滴定弱碱cK a≥10-8cK b≥10-8多元酸的滴定混合酸的滴定多元碱的滴定c o K a1≥10-9c o K b1≥10-9K b1/K b2>104液基准物质无水碳酸钠、硼酸邻苯二甲酸氢钾、苯甲酸应用硼酸的测定、铵盐的测定、克氏定发、酸酐和醇类的测定等酸碱溶液pH计算一元弱酸两性物质二元弱酸缓冲物质理定分析方法。

基本反应M+Y=MY配合物的稳定常数酸效应αY(H)干扰离子效应αY(N)溶液酸度越大,αY(H)越大,表示酸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αY(H)=1+β1[H+] +β2[H+] ²+β3[H+] ³+β4[H+]⁴+βⁿ [H+] ⁿ[Y]越小,αY(N)越大,表示干扰离子效应引起的副反应越严重。

金属离子的配位效应αM(OH)、αM(L)及总副反应αMY的总副反应αY条件稳定常数K’MYαM越小,αY越小,K’MY越小,配合物稳定性越大滴定条件准确直接滴定的条件K’MY≥10-6分别滴定的条件K’MY≥10-6,△lgK≥5配位剂1.无机配位剂 2.有机配位剂:EDTA、CyDTA、EGTA、EDTP等指示剂铬黑T、二甲酚橙、钙指示剂、PAN等指示剂原理指示剂游离态与配合态颜色不同影响滴定突跃范围因素1.金属离子浓度的影响:K’MY一定时,CM越大,ΔpM’越大2.条件稳定常数的影响:CM一定时,K’MY越大,ΔpM’越大3.酸度的影响:pH越小,αY(H)越大,K’MY越小,ΔpM’越小4.其他辅助配位剂的影响:CL越大,αM(L)越大,K’MY越小,ΔpM’越小用掩蔽和解蔽的方法进行滴定常用掩蔽方法配位掩蔽法沉淀掩蔽法氧化还原隐蔽法解蔽法应用测定石灰石中CaO、测定Ga2+、Mg2+Bi3+、Zr4+、Th4+的滴定测定Cu2+、Zn2+、条件电极电位条件对电极电位的影响离子强度副反应酸度一般忽略离子强度的影响,一般用浓度代替活度酸度变化直接影响电对的电极电位条件平衡常数滴定反应条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1.反应物浓度2.温度3.催化剂4.诱导作用滴定化学计量点前化学计量点时化学计量点后曲线与终点的测定指示剂氧化还原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预处理预氧化、预还原,除去有机物:干法灰化。

滴定分析法基本知识和技能—滴定分析法通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化学课件)

滴定分析法基本知识和技能—滴定分析法通用知识和技能(分析化学课件)

半容量 0~5ml 0~12.5ml 0~10ml 0~12.5ml
校准点2 校准点3 校准点4 校准点5
总容量
0~10ml 0~25ml 0~20ml 0~25ml
0~15ml 0~20ml
0~30ml 0~40ml 0~37.5ml 0~50ml
0~25ml 0~50ml
四、校正条件
✓ 万分之一天平 ✓ 温度计,温度范围0-100℃、分度值为0.1℃ ✓ 具塞碘量瓶 ✓ 纯化水 ✓ 滴定管 ✓ 标定工作室的室温不宜超过20±5℃,且要稳定
如:碳酸钙的测定:
HCl(过量) + CaCO3 = CaCl2 + CO2 ↑+H2O
NaOH + HCl(剩余) = NaCl + H2O
适用范围:不易溶解的固体或反应速率 较慢的待测物。
滴定分析法类型与滴定方式
3. 置换滴定法
将待测组分定量地转化成另一种能被直接滴定的物质,然后再用标准溶液滴定。 如:重铬酸钾的含量测定
适用范围:待测组分不能与滴定 剂直接反应。
滴定管的校正技术
一、校正目
二、校正原理
衡量法。衡量法是用天平称量玻璃量器中纯化 水的质量,然后按照该温度下纯化水的密度, 算出玻璃量器的容积。
三、校正点
规格
等级
校准点1
1~10ml 25ml 50ml
(二点) A级(五点) B级(二点) A级(五点) B级(四点)
1. 直接滴定法
用标准溶液直接滴定被测物质溶液的方法。例 如,用HCl标准溶液测定NaOH 的含量 。
特点:简便、快速、引入误差较少。 适用范围:能与滴定液快速、定量、完全反应的 待测物。
滴定分析法类型与滴定方式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三章 滴定分析法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述第一节滴定分析法的特点及主要的滴定分析方法一、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滴定分析法是化学分析法中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是将一种已知其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通过滴定管滴加到被测物质的溶液中,直到所加试剂与被测物质按化学计量关系完全作用为止,然后根据所用试剂溶液的浓度和体积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这种方法称为滴定分析法(或称容量分析法)。

例如,将NaOH标准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一定体积的硫酸试样中,直到所加的NaOH标准溶液恰好和H2SO4溶液完全作用为止,根据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C NaOH)、所消耗的体积(V NaOH)及反应的摩尔比可计算硫酸试液的浓度。

当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完全作用时,反应达到了化学计量点,简称计量点。

到达化学计量点时常常没有任何外观现象的变化,为此必须借助于辅助试剂—指示剂的变色来确定。

通常把指示剂变色而停止滴定的这一点称为滴定终点。

指示剂并不一定正好在化学计量点时变色,滴定终点与化学计量点不一定恰好符合,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很小的差别,由此而造成的误差称为“终点误差”或“滴定误差”。

为了减小这一误差,应选择合适的指示剂,使滴定终点尽量接近化学计量点。

滴定分析法通常适用于组分含量在1%以上的常量组分的分析,有时也可用于一些含量较低的组分的测定。

与质量分析法相比,该法操作简便、测定快速、适用范围广,分析结果的准确度高,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在0.2%以下。

二、主要的滴定分析方法根据反应类型不同,滴定分析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方法。

可以用标准酸溶液测定碱性物质,也可以用标准碱溶液测定酸性物质。

滴定过程中的反应实质可以用以下简式表示。

2.沉淀滴定法是利用沉淀反应进行滴定的方法。

这类方法在滴定过程中,有沉淀产生,如银量法,有AgX沉淀产生。

X代表Cl-、Br-、I-及SCN-等离子。

3.配位(络合)滴定法是利用配位反应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

滴定的实验操作方法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滴定实验的操作方法:1. 准备工作:a. 准备所需的试剂和仪器,包括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酸碱指示剂等。

b. 清洗和烘干所有使用的玻璃仪器,确保没有杂质影响实验结果。

2. 标定滴定管:a. 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准确地配制出一定体积的溶液,称为标准溶液。

b. 使用标准溶液定量转移到容量瓶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c. 将滴定管连接到容量瓶口,缓慢地滴加标准溶液,直到溶液的颜色发生明显改变或指示剂显示终点。

3. 开始滴定实验:a. 使用移液管将待测溶液转移至容量瓶中,在溶液中加入适量的酸碱指示剂。

b. 将装有标准溶液的滴定管垂直地插入容量瓶中,缓慢地滴加标准溶液,同时轻轻摇动容量瓶,直到溶液颜色发生明显改变,这时称为终点或滴定点。

c. 记录滴定液消耗的体积,可以通过读取滴定管上液面高度的变化量来确定。

4. 重复实验:a. 重复滴定步骤2-3,进行多次实验,直到结果的差异小于预定的容许误差范围。

b. 计算滴定液的平均消耗体积。

5. 数据处理:a. 使用标定滴定管时的标准溶液浓度和消耗体积,计算待测溶液中某种物质的含量。

b. 根据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需要测定的物质的摩尔浓度或者质量浓度。

注意事项:- 在进行滴定实验前,要确保所有使用的仪器和试剂都是干净的,以避免干扰实验结果。

- 操作时要小心滴加滴定液,避免滴过头造成误差。

- 摇动容量瓶时要轻轻摇动,以保证反应均匀。

- 实验完成后要及时清洗使用的仪器和设备,以免发生交叉污染。

- 在记录实验数据时要准确、清晰地记录滴定液的体积,以便进行后续的计算和数据处理。

滴定分析简介

滴定分析简介

络合滴定法
络合滴定法是利用络合反应来进行滴定的分析方法。 能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 络合反应要进行完全,生成的络合物稳定。 2. 反应要能按一定的反应式进行,即金属离子与络合剂的 反应比例要恒定,才有定量计算的基础。 3. 反应必须快速。 4. 要有适当的指示终点的方法。 5. 滴定过程生成的络合物最好是可溶的。 EDTA为有机氨羧络合剂,可与金属离子形成组成一定且 很稳定的络合物,应用最为广泛。
EDTA的性质
• 结构式:
HOOCH2C N-CH2C2H-N HOOCH2C
CH2COOH CH2COOH
金属EDTA络合物: EDTA能与多种金属离子发生络合反应或称螯合反应,EDTA分子 中具有六个可与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的原子(两个氨基氮及四个羧基 氧),氮氧原子都有孤对电子,能与同一金属离子配位,由于多数金 属的配位数不超过六,所以一般情况下,EDTA与二至四价金属离子都 能形成摩尔比为1:1的络合物。 Ca2+ + Y4CaY2Fe3+ + Y4FeY这样既不存在分布络合的现象,而且络合比较简单,分析结果的计算十分 方便。
常用金属指示剂
指示剂 铬黑T (EBT)
pH范围 In MIn 直接滴定M 蓝 红
7-10
Mg2+ Zn2+
二甲酚橙 (XO)(6元酸)
磺基水杨酸 (SSal) 钙指示剂
<6
2
黄 红
Bi3+ Pb2+ Zn2+
无 紫 红
Fe3+
10-13 蓝 红
Ca2+
PAN(Cu-PAN)
2-12
黄 红
Cu2+(Co2+ Ni2+)

四大滴定法

四大滴定法

四大滴定法一、酸碱滴定法酸碱滴定法是以酸、碱之间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一种滴定分析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其基本反应为H++ OH- = H2O;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

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法的实际应用: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NaOH ,Na2CO3 ,NaHCO3, 判断由哪两种组成(定性/定量计算);Na2CO3能否直接滴定,有几个滴定突跃点以HCl为标准溶液,首先使用酚酞作指示剂,变色时,消耗HCl溶液体积V1,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 继续滴定至变色,又消耗HCl 溶液体积V2, 如图所示:实验结果与讨论:(1) 当V1>V2 时,混合碱组成:NaOH(V1-V2) , Na2CO3(V2)(2) 当V1 = V2 时,混合碱组成:Na2CO3(3) 当V1<V2 时,混合碱组成:Na2CO3 (V1),NaHCO3 (V2-V1)(4) 当V1 =0 时,混合碱组成:NaHCO3(5) 当V2 =0 时,混合碱组成:NaOH二、络合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是以络合反应(形成配合物)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又称配位滴定。

络合反应广泛地应用于分析化学的各种分离与测定中,如许多显色剂,萃取剂,沉淀剂,掩蔽剂等都是络合剂。

络合滴定法的实际应用:盐水中Ca2+、Mg2+含量分析:(1)钙离子测定在pH为12~13的碱性溶液中,以钙—羧酸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钙—羧酸为指示剂与钙离子形成稳定性较差的红色络合物,当用EDTA溶液滴定时,EDTA即夺取络合物中的钙离子。

游离出钙—羧酸为指示剂的阴离子,溶液由红色变为蓝色终点,以下用Na2H2Y代表EDTA其反应式如下:Ca2++ NaH2T →CaT- +2H+ + Na+CaT-+ Na2H2Y →CaY2- + 2Na+ + H+ + HT2-(2)镁离子测定用缓冲液调节试样的PH值约等到于10,以铬黑T为指示剂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样品,溶液由紫红色变为蓝色终点。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滴定分析法又称为容量分析法,是一种简便、快速和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在常量分析中有较高的准确度。

这其中又有重要的四大滴定方法。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欢迎查看。

一、酸碱滴定原理:利用酸和碱在水中以质子转移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可用于测定酸、碱和两性物质。

其基本反应为H﹢+OH﹣=H2O也称中和法,是一种利用酸碱反应进行容量分析的方法。

用酸作滴定剂可以测定碱,用碱作滴定剂可以测定酸,这是一种用途极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最常用的酸标准溶液是盐酸,有时也用硝酸和硫酸。

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碳酸钠Na2CO3。

方法简介:最常用的碱标准溶液是氢氧化钠,有时也用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钡,标定它们的基准物质是邻苯二甲酸氢钾KHC8H4O6或草酸H2C2O·2H2O:OH+HC8H4O6ˉ→C8H4O6ˉ+H2O如果酸、碱不太弱,就可以在水溶液中用酸、碱标准溶液滴定。

离解常数 A和Kb是酸和碱的强度标志。

当酸或碱的浓度为0.1M,而且A或Kb大于10-7时,就可以准确地滴定,一般可准确至0.2%。

多元酸或多元碱是分步离解的,如果相邻的离解常数相差较大,即大于104,就可以进行分步滴定,这种情况下准精确度不高,误差约为1%。

盐酸滴定碳酸钠分两步进行:﹢ˉCO32-+H→HCO3HCO3ˉ+H﹢→CO2↑+H2O相应的滴定曲线上有两个等当点,因此可用盐酸来测定混合物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含量,先以酚酞(最好用甲酚红-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为指示剂,用盐酸滴定碳酸钠至碳酸氢钠,再加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用盐酸滴定碳酸氢钠为二氧化碳,由前后消耗的盐酸的体积差可计算出碳酸氢钠的含量。

某些有机酸或有机碱太弱,或者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小,因而无法确定终点时,可选择有机溶剂为介质,情况就大为改善。

这就是在非水介质中进行的酸碱滴定。

有的非酸或非碱物质经过适当处理可以转化为酸或碱。

然后也可以用酸碱滴定法测定之。

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

分析化学第三章滴定分析

学时分配:理论:2;实验:2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3.1.1. 滴定分析法术语
1.滴定分析法:
通过使用容量器皿(3 滴定管、移液管、 容量瓶)与指示剂来确定试样的浓度的 方法。
滴定: 把滴定剂滴加到 待测物的溶液中的过程。
滴定管:酸式、碱式。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 0.005682 ×10.00 = 0.05682 (g) 特点:计算使用方便。
思考题:的重铬酸钾对铁的滴定度为多少?
2021/12/11
§3.3 标准溶液
CB与TA/B的换算 aA + bB = cC + Dd
A:被测物 B:标准溶液 m(质量) M(摩尔质量)
计量点时:
31
mA C BVB M A 1000b a
9. 滴定与标定
使用基准物质确定标准溶液的浓度的 滴定过程常称之为标定;
使用标准溶液确定试样的滴定操作常 称之为滴定。
2021/12/11
§3.1 滴定分析概述
滴定分析简单方便、准确度高,在常 量分析中普遍采用。
滴定分析的一些基9本操作也是仪器分 析操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如试样溶液 的配制、转移、标准溶液浓度的确定, 试样的预处理等。
2021/12/11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
由于滴定分析中“量”的要求,并不是 任意一个化学反应13 都可用于滴定,可 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较少,滴定 分析对化学反应有哪些要求呢?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2021/12/11
1.反应定量完成(≥ %) 滴定剂和待测组份按照一定的化学
1159.69 10 3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
分析化学酸碱滴定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是通过滴定试剂的体积和溶液中目标物质的反应来确定目标物质的浓度,是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

酸碱滴定法的原理是根据酸碱中和反应来确定溶液中的酸碱物质的浓度。

在酸碱滴定中,一种称为指示剂的物质通常被添加到待测溶液中,以便在滴定过程中显示颜色变化。

当滴定试剂与溶液中的目标物质完全反应时,指示剂会发生颜色变化,从而表明滴定达到终点。

通过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和终点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的步骤通常包括准备待测溶液、选择合适的指示剂、准备滴定试剂、进行滴定、记录终点和计算结果等。

首先,将待测溶液放入滴定烧杯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指示剂。

接着,逐滴加入滴定试剂并持续搅拌溶液,直到出现终点指示剂颜色变化。

记录滴定试剂的用量,根据滴定试剂的浓度和滴定时的体积,计算出目标物质的浓度。

酸碱滴定法广泛应用于实验室中的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

它可以用于测定饮用水、食品、药品、石油产品等中的酸碱物质的含量,也可以用于测定工业废水、环境样品等中的酸碱物质。

酸碱滴定法具有简单、快速、准确和敏感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需要高精度和高效率的实验室分析。

总的来说,酸碱滴定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定量分析。

通过掌握酸碱滴定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可以更准确地测定溶液中酸碱物质的浓度,为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有力的支持。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1. 介绍滴定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滴定液与待测物反应的化学反应达到定量的目的。

在分析化学中,有四种常用的滴定方法,分别是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

本文将对这四种滴定方法进行详细介绍和总结。

2. 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通过酸碱中和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指示剂包括酚酞、甲基橙等。

在酸碱滴定中,滴定液通常是一种浓度已知的酸或碱溶液,待测物为酸或碱溶液。

滴定过程中,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酸碱滴定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滴定液和待测物溶液。

2.取一定数量的待测物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3.准备滴定管和取靶。

4.滴定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滴定液。

5.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入待测物溶液中,同时搅拌。

6.当颜色变化出现,滴定终点达到。

7.记录加入的滴定液的体积。

3. 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常用的滴定指示剂有二茂铁和碘化钾淀粉溶液。

滴定液和待测物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氧化还原滴定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滴定液和待测物溶液。

2.取一定数量的待测物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3.准备滴定管和取靶。

4.滴定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滴定液。

5.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入待测物溶液中,同时搅拌。

6.当颜色变化出现,滴定终点达到。

7.记录加入的滴定液的体积。

4. 络合滴定络合滴定是通过络合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常用的滴定指示剂有硫氰酸铁、二甲基黄等。

滴定液和待测物之间的络合反应可以通过观察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滴定终点。

络合滴定的一般步骤如下:1.准备滴定液和待测物溶液。

2.取一定数量的待测物溶液放入滴定瓶中。

3.准备滴定管和取靶。

4.滴定管中加入一定量的滴定液。

5.滴定管中的滴定液滴入待测物溶液中,同时搅拌。

6.当颜色变化出现,滴定终点达到。

7.记录加入的滴定液的体积。

5. 沉淀滴定沉淀滴定是通过生成沉淀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分析化学 3-1滴定分析法概论

分析化学 3-1滴定分析法概论
➢ 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 反应定量地完成(≧99.9%) ➢ 反应速度要快 ➢ 无副反应 ➢ 能用比较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滴定方式
1.直接滴定法:满足上述5个条件的反应,即可用标 准溶液直接滴定待测物质。 (基本)
2.返滴定法:当试液中待测物质与滴定剂反应很慢、 无合适指示剂、用滴定剂直接滴定固体试样反应不 能立即完成时用。 (剩余滴定法)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1.直接配制法:直接称取基准物或优级纯物质,溶 解后用容量瓶配制, 定容。 直接配制:K2Cr2O7、KBrO3
2.间接配制(步骤):
(1).配制溶液 配制成近似所需浓度的溶液。
(2).标定 用基准物或另一种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滴定。
(3).确定浓度 由基准物质量(或体积、浓度),计算确定之。
M CaCO3
100 %
mCaCO3
2.返滴定法
例 : Cl- + 一定过量AgNO3 标准溶液 剩余AgNO3标准溶液 NH4SCN标准溶液
Fe3+ 指示剂 返滴定
淡红色[Fe(SCN)]2+
3. 置换滴定法
先加入适当过量的试剂与被测物质起反应,
使其被定量地置换出另一种可滴定的物质,再用标 准溶液滴定此物质.
2.摩尔质量(M):g·mol-1。 3.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4.质量分数(ω):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含量,可以是
百分数或mg·g-1。
5.质量浓度( ):单位体积中某种物质的质量,可
是g·L-1 、mg·L-1等。
第三节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标准溶液浓度的计算
直接法: 用基准物质直接配制,
n(EDTA)总 - n(EDTA )过量 = n(Al) ( c ·V) (EDTA)总 - (c·V )(Zn) = (c·V )(Al)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

分析化学四大滴定总结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成分和性质的科学,其中滴定是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之一、在滴定中,有四种常用的滴定方法被称为“四大滴定”,分别是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

下面将对这四种滴定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和分析。

1.酸碱滴定:酸碱滴定是根据物质的酸碱性质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它通过在酸性或碱性介质中,用一种酸或碱溶液滴定另一种碱或酸溶液,以酸碱中和点的发生来确定物质的浓度。

酸碱滴定方法简单、准确,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药物分析、食品检测等领域。

2.氧化还原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滴定中,被滴定溶液中的氧化还原体与滴定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发生到等量点时,可通过指示剂显示出等量点的位置。

氧化还原滴定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

3.络合滴定:络合滴定是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之间的化学反应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金属离子与配体结合形成络合物,滴定试剂添加之后会与嘌呤等指示剂形成分子或离子配合物,通过颜色的改变来确定等量点。

络合滴定方法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或配体的浓度,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地质矿产等领域。

4.沉淀滴定:沉淀滴定是通过沉淀反应进行滴定的一种方法。

在滴定过程中,滴定试剂与被滴定物质反应生成沉淀,滴定至产生等量沉淀时,滴定终点出现。

沉淀滴定可用于测定硬度、氯离子、硫酸根离子等物质的浓度,常用于水质检测、环境检测等领域。

四大滴定方法各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

酸碱滴定适用于测定酸碱度、酸度和碱度;氧化还原滴定适用于测定氧化还原体、氧化还原电位等;络合滴定适用于测定金属离子或配体的浓度;沉淀滴定适用于测定沉淀物的浓度等。

这些滴定方法在分析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定量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总结起来,四大滴定是分析化学中常用的滴定方法。

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络合滴定和沉淀滴定分别通过酸碱性质、氧化还原性质、络合反应和沉淀反应进行滴定,它们分别用于测定各种物质的浓度和性质。

滴定分析法

滴定分析法

❖ NaOH + KHC8H4O4 = NaKC8H4O4 + H2O ❖ △n(NaOH)=△n(KHC8H4O4) ❖ V (NaOH) = 20 mL时,
称小样
❖ m(KHC8H4O4) = c(NaOH) V(NaOH) M(KHC8H4O4) = 0.1molL-1 0.020L 204.2gmol-1= 0.4g
❖ 若改用H2C2O4 ·2H2O作为基准物,称量范围是多少?
解:50mL滴定管,最小分度0.1mL, 两次读数造成的绝对误差为±0.02mL, 若要求体积测量的相对误差在±0.1%以内, 则滴定剂体积不应少于20mL, 一般控制在20~30mL范围内, 由此可估算基准物的称量范围。
❖ 解:一般控制在20~30mL范围内
滴定分析法概述
➢ 滴定分析法基本概念 ➢ 滴定分析的方法 ➢ 滴定分析法对反应的要求 ➢ 滴定分析中的滴定方式 ➢ 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 ➢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 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1. 滴定分析法:是定量分析化学中主要的 的分析方法之一。
计算依据:
aA + bB → cC + dD A和B之间的化学计量系数之比:a/b
❖ 与标准溶液进行比较(比较滴定)——
准确移取一定量的待标定溶液,用另一种标准 溶液滴定,反之也可。
六.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一.标准溶液的浓度
1. 物质的量浓度: cB = nB /V mB = nB ·MB = cB ·V ·MB
摩尔质量:MB = mB / nB 质量分数:wB = mB / m
标准溶液:具有准确浓度的溶液
直接配制法: 用基准物质直接配制, 准确称量并配成准确体积。 如:K2Cr2O7、KBrO3、NaCl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

分析化学第四章 滴定分析概论

m Fe = T Fe / KMnO4 V KMnO4
通式: TA/B= (a / b ) · B · A · -3 c M 10
4-3 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 二、标准溶液的配制 • 1、直接法 • 配制方法: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一定量的 基 准物质,溶解后,转移到容量瓶中定容,然后算 出该溶液的准确浓度。 • 2、间接法 • 配制方法:粗略称取一定量的物质或量取一定 体积的溶液配制成接近于所需浓度的溶液,利用 基准物质确定溶液准确浓度或用一种已知浓度的 标液来确定另一 种溶液的浓度方法
0.1200 200 0.1000 (200 V )
(0.1200 0.1000 ) 200 V 40(mL ) 0.1000
续滴定分析计算
例2:将0.2500 g Na2CO3基准物溶于适量水中后,用 0.2 mol/L的HCL滴定至终点,问大约消耗此HCL 溶液多少毫升? 解: n HCL nNa 2CO3 2
C HCL VHCL 2 n Na2CO3
VHCL
2 mNa2CO3 1000 M Na2CO3
2 0.2500 1000 24(ml ) 0.2 106 .0
续滴定分析计算
例2:将0.2500 g Na2CO3基准物溶于适量水中后,用 0.2 mol/L的HCL滴定至终点,问大约消耗此HCL 溶液多少毫升? 解: n HCL nNa 2CO3 2
一、基本概念
1、滴定分析法:根据化学反应进行滴定的方法。 2、滴定(titration):准确取一定量的一种物质
放在锥形瓶中,把装在滴
定管中的另一种溶液逐滴
加入到锥形瓶中的操作。
3、滴定液(标准溶液,titrant): 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 4、被滴定液(titrand): 被测定的溶液。

规范滴定操作方法

规范滴定操作方法

规范滴定操作方法滴定操作方法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溶液中某种物质的浓度。

以下是一般的滴定操作方法规范:1. 实验前准备:- 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玻璃仪器,如滴定管、容量瓶、移液管等。

- 清洗和干燥所使用的玻璃器皿,以防止其他物质的污染。

- 准确称量需要滴定的溶液。

2. 确定指示剂:- 根据需要滴定的溶液性质,选择适合的指示剂。

- 指示剂应与滴定试剂发生可见的颜色变化。

3. 准备滴定液:- 根据实验需要和计算出的滴定体积,配置滴定液。

- 尽量准确称量试剂,并加入适量稀释剂以获得所需的浓度。

4. 开始滴定:- 使用适量移液管或滴定管,将溶液逐滴加入需滴定的溶液中。

每次滴定时,要轻轻摇晃滴定瓶以使液体均匀混合。

- 具体滴定体积根据所需分析结果和反应方程进行计算。

5. 判断滴定终点:- 当滴定液与被滴定溶液发生显著的颜色变化时,表示达到滴定终点。

- 此时,应慢慢滴加滴定液,以避免滴过头。

6. 记录滴定体积:- 在达到滴定终点时,记录下滴定液的体积。

- 重复多次滴定,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 计算浓度:- 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体积,以及滴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出被滴定溶液中所需测定物质的浓度。

8. 清洗和处理:- 实验结束后,用蒸馏水或其他适当的清洗剂彻底清洗使用过的玻璃仪器,以防止下次实验时的交叉污染。

- 处理滴定废液和废弃物时,要根据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以保护环境和个人安全。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滴定实验时,操作者应当遵守实验室的安全操作规程,戴上实验手套、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注意试剂的毒性、腐蚀性等危险性质,并注意操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以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一、络合滴定中的滴定剂:络合滴定法:以络合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称为络合滴定法。

络合剂:在络合反应中,提供配位原子的物质称为配位体,即络合剂。

无机络合剂:⑴无机络合剂的分子或离子大都是只含有一个配位原子的单齿配位体,它们与金属离子的络合反应是逐级进行的;⑵络合物的稳定性多数不高,因而各级络合反应都进行得不够完全;⑶由于各级形成常数彼此相差不大,容易得到络合比不同的一系列络合物,产物没有固定的组成,从而难以确定反应的计量关系和滴定终点。

2、有机络合剂:⑴有机络合剂分子中常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配位原子,称之为多齿配位体。

⑵与金属离子络合时可以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螯合物,在一定的条件下络合比是固定的。

⑶生成的螯合物稳定,络合反应的完全程度高,能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三氨羧络合剂:它是一类含有氨基二乙酸—N(CH2COOH)2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氨氮和羧氧两种配位能力很强的配位原子。

能够用于络合滴定的反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形成的络合物要相当稳定,K形≥108,否则不易得到明显的滴定终点。

二、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络合数必须固定(即只形成一种配位数的络合物)。

三、反应速度要快。

四、要有适当的方法确定滴定的计量点。

二、EDTA及其二钠盐的性质:乙二胺四乙酸是含有羧基和氨基的螯合剂,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

在化学分析中,它除了用于络合滴定以外,在各种分离、测定方法中,还广泛地用作掩蔽剂。

乙二胺四乙酸简称EDTA或EDTA酸,常用H4Y表示。

白色晶体,无毒,不吸潮。

在水中难溶。

在22℃时,每100毫升水中能溶解0.02克,难溶于醚和一般有机溶剂,易溶于氨水和NaOH溶液中,生成相应的盐溶液。

一、EDTA的结构:在水溶液中,其以双偶极离子存在。

当H4Y溶解于酸度很高的溶液中,它的两个羧基可再接受H+而形成H6Y,这样EDTA就相当于六元酸,有六级离解平衡。

Ka1 Ka2 Ka3 Ka4 Ka5 Ka610-0.90 10-1.60 10-2.00 10-2.67 10-6.16 10-10.26由于EDTA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小,通常将其制成二钠盐,一般也称EDTA或EDTA二钠盐,常以Na2H2Y·2H2O形式表示。

二、性质:溶解度小难溶于酸和有机溶剂,易溶于碱。

所以常用EDTA的二钠盐。

(Na2H2Y·2H2O)以双极分子存在。

在强酸溶液中,结合两个H而形成六元酸H6Y,存在七种型体,H6Y、H5Y、H4Y、H3Y、H2Y、HY和Y,六个解离常数分布分数的计算与多元酸的分布分数相同。

滴定时必须控制酸度。

Y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最为稳定。

三、二钠盐:结构:HOOC-CH2 CH2-COONaN-CH2-CH2-NNaOOC-CH2 CH2-COOH特点:二钠盐在水溶液中溶解度较大。

二钠盐在水溶液中主要存在型体是H2Y。

[H]== ==3.8*10 PH==4.42三、金属离子-EDTA络合物的特点:形成络合物的广泛性和稳定性: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且稳定;生成的环越多越稳定,一般为五员环。

络合比简单,一般为1 1络合反应的速率快,易溶于水。

络合物的颜色与金属离子有关。

EDTA 与无色金属离子络合时形成无色的络合物;EDTA与有色金属离子络合时形成颜色更深的络合物;编辑本段终点误差和准确滴定的条件一、终点误差:终点误差的意义:Et==设在终点时,加入的滴定剂Y的物质的量为CY,epVep,溶液中金属离子M的物质的量为CM,epVep,通过推导可得2、林邦终点误差公式:公式中 == ,决定误差的正负。

为按计量点时体积计算的金属离子的浓度。

公式表明:当一定时,KMY值越大,络合滴定突跃越大,终点误差越小。

若金属离子未发生副反应,则用代替计算.二、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条件:影响络合反应的因素:⑴、待测金属离子的浓度CM(也与滴定剂的浓度)有关⑵、络合物的条件形成常数KMY⑶、对滴定准确度的要求(Et的大小)⑷、指示剂的选择(决定的大小和检测终点的敏锐性)设 == 0.2,显然只有当滴定突跃不小于0.4个pM单位时,指示剂的变色点才可能落在其中。

若要求,则得直接准确滴定金属离子的可行性判据:三、络合滴定中酸度的选择与控制:一、缓冲溶液和辅助络合剂的作用:M + H2Y ===MY + 2H随着滴定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生成相应的络合物,溶液的酸度会逐渐增高,减小了MY的条件常数,降低滴定反应的完全程度;而且还可能影响指示剂的变色点和自身的颜色,导致终点误差变大,因此酸度对络合滴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需要加入缓冲溶液予以控制。

常用的缓冲体系:酸性:HAc-NaAc,(CH2)6N4–HCl碱性:NH3-NH4Cl当在较低的酸度下滴定时,常需加入辅助络合剂如氨水、酒石酸和柠檬酸等,但同时又引起络合效应,应注意控制其浓度。

注意:选择缓冲溶液时,不仅要考虑它的缓冲范围和缓冲容量,还要注意可能引入的副反应。

二、单一金属离子滴定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1、最高酸度:(最低PH值)由知当CM一定时,K至少应达到某一数值(最小值),才有可能对该金属离子直接准确滴定。

由于酸效应时影响络合滴定最主要的因素,假如金属离子不发生副反应,则 KMY仅受酸效应的影响,其大小由决定,也就是说溶液的酸度存在着一个高限,这一最高允许酸度称为最高酸度①、lg (max)==lgKMY-lgKMY(min)②、当CM,sp==0.010mol/L, == 0.2时,由得lgKMY(min)==8 ()lg (max)==lgKMY-8③、酸效应曲线(林邦曲线):横坐标用lg (lgKMY)表示,纵坐标是各金属离子对应的滴定最高酸度。

作用:A、查得曲线上所标离子的lgKMYB、找到每种离子在指定条件下(CM,sp==0.010mol/L, == 0.2,)可被准确滴定的最低PH 值。

C、了解各离子相互干扰的情况:曲线右下方的离子干扰左上方离子的滴定;但在左上方离子存在下,可用控制酸度的方法滴定右下方离子④、最高酸度与具体条件有关。

2、最低酸度(最高PH值):将金属离子开始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时的酸度作为络合滴定的最低酸度。

计算:由氢氧化物的溶度积求得。

3、适宜酸度范围: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的酸度范围称为适宜酸度范围。

4、最佳酸度:在滴定某离子的最高酸度和最低酸度之间,究竟选择哪一酸度最为合适,还要结合指示剂的适宜酸度来进行选择。

如果在所用的酸度下滴定时,指示剂所指示的终点与计量点最为接近,那麽这个酸度就可认为是滴定的最佳酸度。

一般介于适宜酸度之间。

(pMep==pMsp时的酸度)注意:金属离子的滴定并非一定要在适宜的酸度范围内进行,若有合适的络合剂(防止金属离子水解),也可以在其他酸度下进行编辑本段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方法一、分步滴定的可行性判据:1、分步滴定:设溶液中只有两种金属M和N共存,他们都能与EDTA络合,但KMY>KNY。

当用EDTA进行滴定时,M离子首先与之反应。

若KMY、KNY相差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准确滴定M而不受N离子的干扰。

这种情况称为分步滴定。

2、条件讨论:设M、N的分析浓度分别为CM和CN,按计量点溶液体积计算时的分析浓度各为CM,SP和CN,SP。

此时滴定剂在溶液中有两种副反应——酸效应和共存离子效应。

== -1如果M离子能被分步滴定,那麽到达计量点时N离子与Y的络合反应就可以忽略不计,[N]≈CN,SP。

⑴、在较高的酸度下滴定M离子,由于EDTA的酸效应是主要的,即≥ ,则N离子与Y的副反应可以忽略,≈ ,则此时可认为N的存在对M的滴定反应没有影响,与单独滴定M离子时的情况相同。

⑵、由于滴定M时的酸度较低,≤。

Y的酸效应可被忽略,而N离子与Y的副反应起主要影响,因此== ==CN,SPKNY若CM=CN,可得:如要求N离子不干扰,同时按照 == 0.2,的要求来滴定M离子,则得:△lgK≥6 ——能否准确分步滴定的条件注意:分步滴定的条件与络合滴定的具体情况以及对准确度的要求有关。

二、控制酸度进行混合离子的选择滴定:当△lgK足够大时,分步滴定实际是通过控制不同的滴定酸度来实现的。

由于金属离子EDTA 络合物的形成常数不同,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适宜的酸度范围也各不相同。

当溶液中不止存在一种金属离子时,通过控制滴定酸度使M离子能EDTA定量络合,而其他离子基本不能与之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同时也不与指示剂显色),从而达到选择滴定的目的。

三、使用掩蔽剂提高络合滴定的选择性:大多数金属离子的KMY相差不多,甚至有时KMY较KNY还小,无法通过控制酸度进行选择滴定。

由于共存离子影响还与其浓度有关,由此借助某些试剂与共存离子的反应使其平衡浓度大为降低,由此减小以至消除它们与Y的副反应,从而达到选择滴定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掩蔽法。

1、络合掩蔽法:掩蔽剂是一种络合剂,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与N离子形成较稳定的络合物(最好是无色或浅色的),但不与或基本不与M离子反应。

有两种情况:①、N离子的浓度[N]已减至很小,致使≥ ,即N已不构成干扰。

②、掩蔽剂L对N离子的掩蔽并不完全,此时能否选择滴定M离子则取决于KMY的大小。

例如,用EDTA测定水中的Ca、Mg时,Fe、A1等离子的存在对测定有干扰,可加入三乙醇胺作为掩蔽剂。

三乙醇胺能与Fe、A1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且不与Ca、Mg作用,这样就可以消除Fe和Al的干扰。

2、沉淀掩蔽法:利用沉淀反应降低干扰离子的浓度,不经分离沉淀直接进行滴定,这种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沉淀掩蔽法。

例如,在Ca、Mg共存的溶液中,加入NaOH使溶液的pH>12,Mg形成Mg(OH)2沉淀,不干扰Ca的滴定。

应该指出,沉淀掩蔽法,不是理想的掩蔽方法,因为它尚存在着如下缺点。

(1)一些沉淀反应进行得不完全,掩蔽效率不高。

(2)由于生成沉淀时,常有“共沉淀现象”,因而影响滴定的准确度,有时由于对指示剂有吸附作用,而影响终点的观察。

(3)沉淀有颜色或体积很大,都会妨碍终点的观察。

因此,沉淀掩蔽法的应用不很广泛。

3、氧化还原掩蔽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来改变干扰离子的价态以消除干扰的方法,称为氧化还原掩蔽法。

例如,logKFeY-=25.1,logKFeY2-=14.33表明Fe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比Fe与EDTA形成的络合物要稳定得多。

在pH=l时,用EDTA滴定Bi、Zr、Th等离子时,如有Fe存在,就会干扰滴定。

此时,如果用羟胺或抗坏血酸(维生素C)等还原剂将Fe还原为Fe,可以消除Fe的干扰,但是,在pH=5-6时。

用EDTA滴定Pb、Zn 等离子,Fe即使还原为Fe仍不能消除其干扰,而需用其他方法消除其干扰。

因为PbY、ZnY的形成常数与FeY的形成常数相差不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