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策略-最新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策略

绘本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儿童生活为主的儿童图书,书中的图与文有同等的价值,有时候图画比文字更重要,能给读者提供视觉方面的真实的或是美感的经验。绘本因其上述独特的价值,深受幼儿教师的青睐。近期,笔者集中观摩了多节幼儿园绘本课,对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现状及策略有所思考。

现状一:一问一答式提问,缺乏对全体幼儿的关注

课堂上常表现出来的状态是:引导孩子观察画面上的细节或想象画面以外的内容,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指名一位幼儿回答,如果该幼儿的回答接近老师心目中预设的答案,教师会重复一次幼儿的回答。

策略1:挖掘问题的价值

老师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问题的价值,是开放性的,还是封闭式的;是针对全体幼儿的,还是针对发展好的孩子的。如果问题是开放性的,那就应该多请几名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给孩子说的机会;如果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可以先请发展得好的孩子说,在同伴的示范下,再请发展中等的孩子回答;如果问题是封闭性的,不需要太多的思考,那就少提这样的问题,如果是避免不了的,那就请发展暂时迟缓的孩子回答,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因此,教师只有以每个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为目标,对问题设置的层次性和目的性分析清楚,才有可能游刃有

余地发挥主导作用。

策略2:关注幼儿回答的价值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幼儿回答的价值,思考这个回答对预设目标的达成是否有帮助,或对其他幼儿的学习是否有借鉴,如果有,教师不必吝啬肯定和表扬,抓住机会,让幼儿的回答成为新的课堂教育素材,为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大班绘本《最漂亮的房子》中,田鼠认为最漂亮的房子当然是搭在地下了,幼儿观察画面,教师提问:“田鼠为什么要将最漂亮的房子搭在地下?”一名幼儿回答很精彩:“这样既可以躲避小猫,又能很快偷到粮食”,教师立即回应:“你一下子说出了两个理由,真了不起”,适时的肯定,引导孩子对多重原因探索的兴趣。在接下来讨论到狮子为什么认为最漂亮的房子搭在草原上时,孩子们打开了话匣子,从捕食的方便、游戏的快乐、伙伴的陪伴等多个角度阐述理由,彰显思维的多样性。

现状二:幼儿一齐回答,缺少个性的表达

幼儿一齐回答,即通常说的“打齐声号子”,一方面表现为一个问题提问出来,班上的幼儿习惯于集体回答;另一方面表现为虽然是一个一个地表达,但是都是在一个维度展开,没有创造性。

策略1:培养“不跟风”的班风

幼儿的表达习惯,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班级班风的体现。老师在平时跟幼儿的谈话交流中,要养成自由表达的习惯,尽可能

少提封闭性的问题,不提倡集体作答。在跟孩子的游戏中,也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求异思维,鼓励多样的玩法。在耳濡目染中,孩子会逐渐养成“不跟风”的习惯。

策略2:尊重幼儿的个性化表达

语言表达因为带有个人的习惯和表达方式,是个性化的东西,即使某幼儿回答很精彩,它也代表该幼儿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这种个性化的东西,是其他幼儿不一定能够学习到的,不必也不需要其他孩子用此方式表达。所以语言课上忌一齐重复别的幼儿的回答,我们要鼓励个性,肯定创新,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只要不嗦,能让别人听明白就要肯定。给孩子一定的架构,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就会被激活,想到的办法就会呈现丰富性,在这样话题的激发下,孩子们思维的发散性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就会得到发展。

现状三:追求预设的答案,忽视对幼儿思维过程的展示

在中班《狐狸种菜》的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提问:“找一找,兔子和狐狸的菜地在哪里?”一名观察细致的幼儿立即举手说出了正确的答案,其他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师的下一个问题就开始了:“谁的菜长得好?”结果许多孩子回答云里雾里。由于中班孩子的意志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听不懂或不感兴趣的事情,是缺少坚持性的,于是一个精彩的绘本阅读了无生趣。

策略:巧用“追问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外显形式,语言能力的发展一定是建立在思维能力发展的基础之上。对于一个语言素材,孩子只有理解了,才有可能去内化、去表达、去运用。因此在绘本教学中,教师要能积极地回应孩子,对孩子进行追问,将孩子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一方面,让孩子本人厘清自己思维的逻辑过程,另一方面,也能让其他孩子理解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

现状四:对孩子的回答置之不理,缺乏是非观

在中班绘本《快乐的夏天》中,蝉和蟋蟀一起唱着歌很快乐,画面上大量的红色的光芒提醒着这是夏天,天气很热。老师提问引导孩子观察:“这儿有许多红色的光芒,是谁发出的?”第一名幼儿回答:“蟋蟀”,老师没说什么,让他坐下。第二名幼儿继续回答:“蝉”,老师没表态,继续请幼儿回答,于是孩子说出了画面以外的许多动物,乃至后来幼儿几乎忘记了“发光”这一关键信息。

策略:培养教育的洞察力

一堂好的绘本课,一定是孩子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一个未知世界的探索历程,它能带给孩子神奇的不可替代的经历,是一次心灵放飞之旅,在这奇幻的旅程中,接需要孩子仔细观察,观察画面的细微之处,想象画面以外的事情;需要孩子们仔细倾听,倾听大家美妙的讲述;需要孩子的思考,孩子在思绪飘扬中完成对绘本的再建构;更需要孩子的表达,孩子将一系列的观察、倾听、思考凝练成语言表达出来。孩子的表达就是其思维活动的展示过

程,所以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呈现方式。有的时候孩子的思考是正确的,但也不排除思维有偏差、思考的结果是错的,(下转43页)(上接23页)这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态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能为了保护孩子的积极性,或为了以鼓励为主,而不敢否定孩子,混淆了孩子的是非观。在上述案例中,如果老师在第一个孩子回答时,明确否定一下,就不至于有许多幼儿乱说一通。

总之,绘本教学中的提问凝聚着教师对绘本的理解、对各年龄阶段孩子发展水平的正确认识、对每个幼儿现有水平的评估,更体现着教师的儿童观、发展观,实施着教师对孩子的引领。因此,实践中需要教师多一种预设,多一份思考,让幼儿在绘本的世界里,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