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第4章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问题探讨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

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

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提示】人类活动并非一定会破坏环境,要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实例进行辨析。

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提示】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了解到的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的具体实例;或者教师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旁栏思考题1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提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养牛和种植蔬菜在排放温室气体方面的差异来思考作答。

思考•讨论1讨论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 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提示】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

2.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提示】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

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人教版生物生物必修二教材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 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 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 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2.B。

3. (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第三章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问题探讨鉴别动物细胞是否死亡常用台盼蓝染液。

用它染色时,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细胞不会着色。

讨论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答案】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料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被染色。

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

2.据此推测,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应该具有什么功能?【答案】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思考•讨论1. 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答案】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的。

2.根据磷脂分子的特点解释,为什么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科学家是如何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的?【答案】因为磷脂分子的“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所以在水-空气的界面上磷脂分子是“头部”向下与水面接触,“尾部”则朝向空气的一面。

科学家因测得从红细胞中提取的脂质,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才得出膜中的脂质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一结论。

3.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由此,你能否就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原因作出分析?【答案】由于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溶液中,朝向水的是“头部”,“尾部”受水的排斥。

当磷脂分子的内外两侧均是水环境时,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头部”则分别朝向两侧水的环境,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的内外环境都是水溶液,所以细胞膜磷脂分子的“头部”向着膜的内外两侧而“尾部”相对排在内侧,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4.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将会如何分布?【答案】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分布成单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全书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全书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第一章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问题探讨1. 如果让你提供证据说明大熊猫和冷箭竹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你将如何获取和提供证据?【答案】可以将大熊猫和冷箭竹几种器官、组织制成装片或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些组织是否由细胞构成;或者查阅科学研究文献,利用科学家已经获得的研究结果为证据。

2.与同学相互评价各自的证据是否正确和充分。

【答案】评价时注重证据获取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思考讨论1. 科学家是如何通过获得证据来说明动植物体由细胞构成这一结论的?【答案】通过对动植物体的解剖和显微观察获得证据,通过归纳概括形成结论。

2.施莱登和施旺只是观察了部分动植物的组织,却归纳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结论可信吗?为什么?这一结论对生物学研究有什么意义?【答案】可信。

因为在细胞学说建立过程中,科学家不仅运用了不完全归纳法,还揭示了动植物的个体与细胞的内在规律性关系(如细胞是动植物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是由受精卵这个细胞发育而成的),这样的科学归纳比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更具可信度。

这一结论,实际上是阐释了植物和动物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由此突破了植物学和动物学之间的壁垒,也推动了人们对细胞深入地开展研究。

3. “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是否暗示着你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细胞的多样性还是生物界的统一性?【答案】“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这暗示着人的身体的每个细胞都凝聚着漫长的进化史;细胞学说主要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因为它揭示了动物和植物的统一性,从而阐明了生物界的统一性。

4.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你领悟到科学发现具有哪些特点?[答案]通过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领悟到的科学发现具有以下的特点。

(1)科学发现需从观察入手。

(2) 科学发现的过程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3) 科学理论的形成需要观察与归纳概括的结合。

(4) 科学学说的建立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发展的过程。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四章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三、四章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第三、四章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第3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问题探讨大豆是发源于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大豆田里生长着稗草、苘麻、鸭跖草等多种杂草,分布着七星瓢虫、大豆蚜等动物,土壤里还有蚯蚓、线虫,以及多种微生物。

每公顷大豆与共生根瘤菌每年固氮可以超过100kg。

讨论1.大豆根系会给土壤带来哪些变化?【提示】大豆的根会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使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减少;大豆根的呼吸作用会增加土壤中CO的含量;大豆与根瘤菌互利共生固氮,会增加2土壤中氮的含量;死亡和脱落的大豆根,会增加土壤中有机物的含量。

2. 大豆与其他生物之间存在什么关系?【答案】种间竞争:大豆与稗草、苘麻、鸭跖草。

捕食:大豆蚜与大豆。

互利共生:大豆与根瘤菌。

3.根据以上讨论结果,请用一句话概括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提示】此题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表述,如环境决定了哪些生物可以在这里生存,生物反过来会影响和改变环境;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生物与环境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等等。

思考•讨论讨论1.分析上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你能画出多少条食物链?与其他同学画出的食物链进行比较,分析各自的食物链是否需要修改,共同完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答案】略。

2.按照不同种类生物的营养方式,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上述生态系统中的生物进行归类。

【提示】可归类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之外还有哪些成分?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吗?为什么?【提示】还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它们对生态系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物质和能量是生命活动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生命活动本质上也是物质和能量的变化。

非生物物质还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成分。

4.每个生物体的生存都离不开物质和能量。

这些生物是怎样获得物质和能量的?不同种类的生物获取物质和能量的途径一样吗?【提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生物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第1章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问题探讨2015年,我国科学家基于长期的野外观测查明:在我国东北长白山脉北部地区,共监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的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未能判断性别的成体2只。

讨论1. 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对于保护它们有什么意义?【答案】弄清东北豹的数量现状,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2. 调查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对于预测该种群的发展趋势有什么意义?【答案】东北豹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比例影响种群的出生率,从而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

旁栏思考题东北豹的繁殖能力和鼠的差别有多大?这对于它们的种群数量有哪些影响?【答案】东北豹一般每年最多生一胎,通常每胎产仔2~3只,偶尔有产1只或4只的情况。

幼豹2~3岁后性成熟。

而鼠一年可生数胎,每胎产多只鼠,幼鼠当年即可性成熟。

可见东北豹的繁殖能力比鼠弱得多。

一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这是它们的种群数量出现较快增长的内因。

思考•讨论讨论1. 图1-3中A、B、C三种年龄结构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属于增长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属于衰退型?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属于稳定型?为什么?【答案】A属于增长型,C属于衰退型,B属于稳定型。

因为一般来说,幼年和成年个体数越多,老年个体数越少,出生率就越高,死亡率就越低,种群数量增长就越快;反之,种群数量增长就越慢,或者种群数量下降。

2. 年龄结构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结构为衰退型的种群呢?【答案】不一定。

这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结构,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

3. 据统计,1990—2013年的24年间,我国0〜14岁少年儿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7.69%下降到16.41%;15-64岁人口的比例由66.74%上升到73.92%;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比例由5.57%上升到9.67%。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一第三、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第三章体液调节第1 节激素与内分泌系统(一)问题探讨1.不能。

生长激素促进身高生长主要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时期,成年人骨干和骨端之间的软骨组织已经生成骨组织,骨不再长长,此后注射生长激素对长高已无作用。

2.不赞同。

人的身高生长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营养、运动和激素调节等。

青少年身高不理想的原因,需通过医院医生严格全面检查和分析才能确定,是否需要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应听从医生的建议。

(二)思考·讨论促胰液素的发现1.彻底排除了神经调节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实现,在促胰液素调节胰液分泌时,促胰液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胰腺,引起胰腺分泌。

3.敢于质疑,大胆提出新假设,巧妙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三)思考·讨论研究激素的方法1.胰岛素属蛋白质类激素,在班廷之前大多数实验用胰腺提取物注射给实验性糖尿病的狗或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被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分解、故难以获得预期结果。

2.通过结扎胰腺导管,使胰腺萎缩丧失分泌胰蛋白酶的功能、但胰岛仍正常、由此证明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

3.摘除法和移植法。

摘除所研究的内分泌腺,观察实验动物出现的特异性症状、将已摘除的照体重新移植回去或注射摘除腺体的提取物,观察相关症状是否恢复,由此判断该内分泌腺的功能。

4.上述两个实验都分别用到了"加法原理"和"诚法原理"。

班廷和助手们通过摘除健康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然后再给予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前将运用了“减法原理”,后者运用了“加法原理”;在睾丸分泌雄性激素的研究中,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实验,也同样分别运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四)思维训陈1.验证了假说1。

如果假说2 成立,性染色体为XX 的家兔胚胎,手术后应发育出雄免。

2.两者都将发育出雄性器宜。

(五)练习与应川检念检测1.(1)(V);(2)(x);(3)(V)。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课课后习题参考答案[123]

高中生物必修123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必修1《分子与细胞》课文中有关问题提示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答案和提示(一)问题探讨1.提示:病毒尽管不具有细胞结构,但它可以寄生在活细胞中,利用活细胞中的物质生活和繁殖。

2.提示:SARS病毒侵害了人体的上呼吸道细胞、肺部细胞,由于肺部细胞受损,导致患者呼吸困难,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

此外,SARS病毒还侵害人体其他部位的细胞。

(二)资料分析1.提示:草履虫除能完成运动和分裂外,还能完成摄食、呼吸、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

如果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草履虫不可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

2.提示:在子女和父母之间,精子和卵细胞充当了遗传物质的桥梁。

父亲产生的精子和母亲产生的卵细胞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在子宫中发育成胚胎,胚胎进一步发育成胎儿。

胚胎发育通过细胞分裂、分化等过程实现。

3.提示: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需要许多种类的细胞参与,如由传入神经末梢形成的感受器、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相关的骨骼肌细胞,等等。

人的学习活动需要种类和数量繁多的细胞参与。

由细胞形成组织,由各种组织构成器官,由器官形成系统,多种系统协作,才能完成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涉及到人体的多种细胞,但主要是神经细胞的参与。

4.提示:例如,胰岛细胞受损容易导致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脊髓中的运动神经元受损容易导致相应的肢体瘫痪;大脑皮层上的听觉神经元受损可导致听觉发生障碍,等等。

5.提示:例如,生物体的运动离不开肌细胞;兴奋的传导离不开神经细胞;腺体的分泌离不开相关的腺(上皮)细胞,等等。

(三)思考与讨论1.提示:如果把龟换成人,图中其他各层次的名称不变,但具体内容会发生变化。

例如,心脏应为二心房、二心室;种群应为同一区域的所有人,等等。

应当指出的是,生物圈只有1个。

如果换成一棵松树,图中应去掉“系统”这个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种群的具体内容也会改变。

如果换成一只草履虫,细胞本身就是个体,没有组织、器官、系统等层次。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讨论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答案】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一粉色。

2. 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答案】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探究与实践1.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尔当时只对F2吗?【答案】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 1。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那么他很难止确地解释性2状分离现象。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答案】合理,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统计的样本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思维训练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第四章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1)活细胞能被台盼蓝染色,死细胞不能被染色。

——错误2)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正确3)最初对细胞膜成分的认识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与检测得出的。

——错误4)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因为其“头部”亲水,“尾部”疏水。

——正确5)水分子无法跨越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

——错误二、XXX答题1.为什么活细胞不能被染色,而死细胞能被染色?答: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染料台盼蓝是细胞不需要的物质,不易通过细胞膜,因此活细胞不被染色。

死细胞的细胞膜失去控制物质出入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死细胞能被染成蓝色。

2.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哪些功能?答:细胞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3.磷脂分子在水中能自发地形成双分子层,这一现象是如何解释的?为什么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答:磷脂分子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在水溶液中,朝向水的是“头部”,“尾部”受水的排斥。

当磷脂分子的内外两侧均是水环境时,磷脂分子的“尾部”相对排列在内侧,“头部”则分别朝向两侧水的环境,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的内外环境都是水溶液,所以细胞膜磷脂分子的“头部”向着膜的内外两侧而“尾部”相对排在内侧,形成磷脂双分子层。

因此,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

4.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分子将会如何分布?答:如果将磷脂分子置于水-苯的混合溶剂中,磷脂的“头部”将与水接触,“尾部”与苯接触,磷脂分子分布成单层。

叶绿体和线粒体。

3.以下关于细胞质流动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1)细胞质流动有利于物质运输和结构移动。

(√)2)细胞质流动不会影响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细胞质流动是由细胞膜的收缩引起的。

(×)二、综合应用某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新的蛋白质,想要进一步研究其合成和运输过程。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

高中生物2019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第四章《人与环境》旁栏及课后练习答案第4章第1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问题探讨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旅游,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

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

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1. 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提示】人类活动并非一定会破坏环境,要辩证地看待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当地的实例进行辨析。

2. 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提示】可以尝试让学生提出一些他们了解到的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的具体实例;或者教师提供实例,让学生进行分析。

旁栏思考题1为什么食用牛肉会比食用蔬菜产生的生态足迹要大?【提示】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规律,以及养牛和种植蔬菜在排放温室气体方面的差异来思考作答。

思考•讨论1讨论1. 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 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提示】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辩证地分析。

2. 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资料3显示的全球变暖就是其中之一。

3. 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 年增长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

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提示】保护耕地;通过发展科技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的生产和消费体系;等等。

4. 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

这给我国的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请与同学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做。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新人教版必修高中生物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 必修遗传与进化》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教材分析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四)旁栏思考题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2.B。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2019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旁栏问题及课后练习答案(含所有章节)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问题探讨人们曾经认为,两个亲本杂交后,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使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

就像把一瓶蓝墨水和一瓶红墨水倒在一起,混合液是另外一种颜色,再也无法分出蓝色和红色。

这种观点也称作融合遗传。

讨论1.按照上述观点,当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子代的豌豆花会是什么颜色?【答案】粉色,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会在子代体内发生混合,子代表现出介于双亲之间的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你同意上述观点吗?你的证据有哪些?【答案】不同意。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再例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探究与实践1.将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全班总的实验结果作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他还能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吗?【答案】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总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1。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对F2中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那么他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大,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只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将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杂交实验结果相比较,你认为孟德尔的假说是否合理?【答案】合理,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统计的样本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来验证。

思维训练假设你正在一个花卉生产基地工作。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一种本来开白花的花卉,出现了开紫花的植株。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必修二课后题、旁栏思考答案

人教版新教材生物必修二课后题、旁栏思考答案

第1 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的遗传物质在子代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间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物质相混合,形成混合色——粉色。

2.不对。

因为自然界的遗传现象并不是融合遗传的结果。

例如,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其后代仍出现红花或白花;又如,人的性别遗传说明控制男女性别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混合。

(二)探究·实践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的实验结果更接近预测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Dd: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量比为3:1。

因为实验样本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那么他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

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量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性状进行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 合理。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是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但孟德尔提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还需实验来验证。

(三)思维训练方案1:将获得的紫花豌豆自交,分别收集每株豌豆所结的种子,然后将种子分别种植,若哪株豌豆的种子都开紫花,则可视为开紫花的纯种植株。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方案2:将获得的紫花连续自交几代,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花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

(四)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1)× (2)×2. A3.(1)白色黑色(2)性状分离白毛羊为杂合子,杂合子自交时会出现性状分离。

即雌雄白毛羊均可形成含有黑毛遗传因子的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会产生黑毛羊。

二、拓展应用:1.(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支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直链淀粉合成的遗传因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一)问题探讨这个替换似乎可行。

由此联想到孟德尔分离定律中成对的遗传因子的行为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行为很相似。

一条染色体上可能有许多个基因。

(二)技能训练不同的基因也许是DNA长链上的一个个片段。

(三)练习基础题:1.D。

2.B。

拓展题1.这些生物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虽然减少一半,但仍具有一整套非同源染色体。

这一组染色体,携带有控制该种生物体所有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2.提示:人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异,会严重影响生殖、发育等各种生命活动,未发现其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婴儿,很可能是发生这类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的缘故。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一)问题探讨该问题只有在学完本节内容之后,学生才能够比较全面地回答,因此,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只要求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提示:红绿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尽管都位于X染色体上,但红绿色盲基因为隐性基因,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为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不相同,红绿色盲表现为男性多于女性,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性多于男性。

(二)资料分析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

(三)练习基础题:1.C。

2.B。

3.C。

4.(1)AaX B X b(妇),AaX B Y(夫)。

(2)既不患白化病也不患红绿色盲的孩子的基因型: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AaX B X b,AaX B Y,AAX B Y。

拓展题提示:雌果蝇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在2 000~3 000个细胞中,有一次发生了差错,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结果产生的卵细胞中,或者含有两条X染色体,或者不含X染色体。

如果含X w X w卵细胞与含Y的精子受精,产生X w X w Y的个体为白眼雌果蝇,如果不含X的卵细胞与含X w的精子受精,产生OX w的个体为红眼雄果蝇,这样就可以解释上述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2019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问题探讨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

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这个问题曾引起生物学界激烈的争论。

讨论1.你认为遗传物质可能具有什么特点?【提示】遗传物质应能够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可以准确地复制,并传递给下一代,结构比较稳定,等等。

2.你认为证明某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的可行方法有哪些?【提示】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问题,答案并不唯一,只要提出正确的思路即可。

例如,将待定的遗传物质转移给其他生物,观察后代的性状表现,等等。

思考与讨论1.艾弗里与赫尔希等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以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哪些优点?【提示】细菌和病毒作为实验材料,具有以下优点:(1)个体很小,结构简单,细菌是单细胞生物,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

易于观察因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

(2)繁殖快,细菌20~30min就可繁殖一代,病毒短时间内可大量繁殖。

2. 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实验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答案】从控制自变量的角度,艾弗里在每个实验组中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然后观察在没有这种物质的情况下,实验结果会有什么变化。

最大的困难是,如何彻底去除细胞中含有的某种物质(如糖类、脂质、蛋白质等)。

3.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都分别采用了哪些技术手段来实现他们的实验设计?这对于你认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什么启示?【答案】艾弗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细菌的培养技术、物质的提纯和鉴定技术等。

赫尔希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有噬菌体的培养技术、同位素标记技术,以及物质的提取和分离技术等(学生可能回答出其他技术,但只要回答出上述主要技术即可)。

科学成果的取得必须有技术手段作保证,技术的发展需要以科学原理为基础,因此,科学与技术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枯草杆菌具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能合成组氨酸。

将从这种菌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加入培养基中,培养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结果获得了活的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

这种物质可能是(D)A. 多肽B.多糖C.组氨酸D. DNA2. 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表明(A)A. DNA是遗传物质B. 遗传物质包括蛋白质和DNAC. 病毒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D. 细菌中有DNA,但没有蛋白质二、拓展应用1.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有噬菌体的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

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大量噬菌体却同原来的噬菌体一样具有蛋白质外壳。

请分析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来源。

【提示】实验表明,噬菌体在侵染大肠杆菌时,进入大肠杆菌内的主要是DNA,而大多数蛋白质却留在大肠杆菌外面。

因此,大肠杆菌裂解后,释放出的子代噬菌体是利用亲代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以大肠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来合成蛋白质外壳的。

2.结合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析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

【提示】肺炎链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作为遗传物质至少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能够精确地自我复制;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和新陈代谢的过程;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结构比较稳定,等等。

第2节DNA的结构思考与讨论1. 请你根据资料回答有关DNA结构方面的问题。

(1)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答案】DNA是由两条链构成的。

它的立体结构为: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 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答案】DNA的基本骨架包括脱氧核糖和磷酸,它们排列在DNA的外侧。

(3)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答案】DNA中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它们位于DNA的内侧。

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

2. 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科学家合作研究的典范,在科学界传为佳话。

他们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予你哪些启示?【提示】要善于利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合作,闪光的思想是在交流与碰撞中获得的;研究小组成员在知识背景上最好是互补的,对所从事的研究要有兴趣和激情等。

探究与实践讨论1. DNA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它为什么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答案】DNA虽然只含有4种脱氧核苷酸,但是碱基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

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使DNA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2. DNA是如何维系它的遗传稳定性的?【提示】(1)靠DNA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系两条链的偶联;(2)在DNA双螺旋结构中,由于碱基对平面之间相互靠近,形成了与碱基对平面垂直方向的相互作用力。

3. 你能够根据DNA的结构特点,设想DNA的复制方式吗?【提示】不一定要求学生答出半保留复制,可以引导学生从DNA的结构来进行推测,如从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出发去思考。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DNA两条单链的碱基数量关系是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

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 DNA两条单链不仅碱基数量相等,而且都有A、T、G、C四种碱基。

( √ )(2) 在DNA的双链结构中,碱基的比例总是(A+G)/(T+C)=1。

( √ )2.下面是DNA的结构模式图,请写出图中①~⑩的名称。

【答案】①胞嘧啶②腺嘌呤③鸟嘌呤④胸腺嘧啶⑤脱氧核糖⑥磷酸⑦脱氧核苷酸⑧碱基对⑨氢键⑩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片段3. 在含有4种碱基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有a 个,占该区段全部碱基的比例为b,则( C )A. b≤0.5B. b≥0.5C. 胞嘧啶为a( 1/2b-1 )个D. 胞嘧啶为b(1/2a-1)个4. 一条DNA单链的序列是5'-GATACC-3',那么它的互补链的序列是( C )A. 5'-CTATGG-3'B. 5'-GATACC-3'C. 5'-GGTATC-3'D. 5'-CCATAG-3'二、拓展应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具有什么意义?【提示】学生还未学习DNA的复制,因此,不一定能说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在DNA复制过程中的意义。

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测DNA的复制方式,进而引导学生思考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对遗传信息传递的意义(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NA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有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保证了遗传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第3节DNA的复制问题探讨1.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暗示DNA的复制机制可能是怎样的?【提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两条链的碱基之间有准确的一一对应关系,暗示DNA的复制可能需要先解开DNA双螺旋的两条链,然后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合成互补链。

2.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提示】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但是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

思考与讨论1. 请运用演绎推理来分析实验过程,完成上述实验预期,填写图中的方框。

【答案】细胞分裂一次后,方框中填15N/14N-DNA;细胞再分裂一次后,试管上部的方框中填14N/14N-DNA,试管中部的方框中填15N/14N-DNA。

2. 假如全保留复制是正确的,实验预期又会是怎样的?【提示】假如全保留复制是正确的,第一代的结果:一半的细胞中DNA是15N/15N-DNA,另一半的细胞中DNA是14N/14N-DNA;第二代的结果:1/4的细胞中DNA是15N/15N,3/4的细胞中DNA是14N/14N-DNA。

旁栏思考题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哪种复制方式?【答案】第一代只出现一条居中的DNA条带,这个结果排除了全保留复制的方式。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DNA复制是在为细胞分裂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

据此判断下列相关表述是否正确。

(1) DNA复制与染色体复制是分别独立进行的。

( × )(2) 在细胞有丝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单体组成的,所以DNA的复制也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

( × )2. 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B)A. 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 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4个DNA分子D. 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3. 将DNA双链都被15N标记的大肠杆菌放在含有14N的培养基中培养,使其分裂3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 所有的大肠杆菌都含有15NB. 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2C. 含有15N的大肠杆菌占全部大肠杆菌的比例为1/4D. 含有15N的DNA分子占全部DNA分子的比例为1/8二、拓展应用1. 虽然DNA复制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但是,DNA平均每复制109个碱基对,就会产生1个错误。

请根据这一数据计算,约有31.6亿个碱基对的人类基因组复制时可能产生多少个错误?这些错误可能产生什么影响?【提示】可能有6个碱基发生错误。

产生的影响可能很大,也可能没有影响。

2. 已知果蝇的基因组大小为1.8 ×108bp(bp 表示碱基对),真核细胞中DNA 复制的速率一般为50 - 100bp/s。

下图为果蝇DNA的电镜照片,图中的泡状结构叫作DNA复制泡,是DNA上正在复制的部分。

请你推测果蝇DNA形成多个复制泡的原因。

【答案】说明果蝇的DNA有多个复制起点,可同时从不同起点开始DNA的复制,由此加快DNA复制的速率,为细胞分裂做好物质准备。

第4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问题探讨我国科学家将外源生长激素基因导入鲤鱼的受精卵,培育出了转基因鲤鱼。

与对照组相比,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加快。

据科学家介绍,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后,必须整合到受体细胞的DNA上才能发挥作用。

讨论1. 为什么转基因鲤鱼的生长速率更快?【答案】因为外源生长激素基因整合到转基因鲤鱼的DNA中,并发挥了促进生长激素合成的功能,而生长激素可使鲤鱼的生长速率加快。

2. 导入的外源基因是1个DNA分子,还是DNA分子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答案】导入的是DNA分子的一段脱氧核苷酸序列。

2. 这句话中为什么要用“可能”二字?这反映科学研究具有什么特点?【提示】科学研究需要大胆的想象,但是得出结论必须建立在确凿的证据之上。

思考与讨论11. 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与基因数目相同吗?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相同吗?如果不同,说明了什么?【答案】生物体内的DNA分子数目小于基因数目,生物体内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