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含教学反思
2020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活动,适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宇宙已有了一定的认知,他们好奇心强,善于观察,乐于探究。
但学生的科学知识基础尚不牢固,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式,逐步建立正确的宇宙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精神风貌,激发学生对宇宙的向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关系的理解,宇宙观念的建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直观教学:运用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认识太阳、月球和地球。
3.实践活动: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图片,视频等。
2.学具准备: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份观察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三个模型,能说出它们分别是太阳、月球和地球吗?”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
“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和视频,说一说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特点。
”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观察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模型,并记录观察到的特征。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
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第5课月球——地球的卫星(教材P51~53)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月球——地球的卫星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知道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科学探究目标1.掌握通过观察对比图片学习天文知识的方法。
2.学会查找资料、整理信息。
3.能模拟制造环形山,认识环形山的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保持探索月球秘密的好奇心和兴趣。
2.积极搜索、整理信息资料,乐于与同学分享。
3.接纳别人的观点,善于分享和敢于修正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人类对月球的认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
2.认识到月球环境不适合人类居住,进而更加珍惜爱护地球环境。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
难点:通过多种方法探索月球的秘密并进行月球信息的整理汇报。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托盘、细沙、大小不同的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月球正面和背面的图片、关于月球的文字资料、月球与地球的运动视频、潮汐现象视频。
聚焦1.引入: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我们通过之前的学习,已经了解到了月球的一些特点。
2.提问:(教学提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
)你们知道月球的哪些秘密呢?(预设:月球表面有环形山;月球上没有水、空气……)3.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月球的秘密。
(板书:月球——地球的卫星)【设计意图】“秘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也可以了解学生对月球的前认知,帮助老师及时调整教学。
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借助照片,观察月球1.过渡:由于观察条件有限,这节课我们就通过三种学习方式来探索月球的秘密吧!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月球正面和背面的高清照片。
)借助照片,我们来近距离地观察月球。
比一比月球的正面和背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月球正面有大面积黑色的区域,背面的黑色区域很少;月球背面有很多坑坑洼洼,而正面较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 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教学分析: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课的第8课,主要介绍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和关系。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可以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不同特点,了解地球的丰富资源和多彩颜色。
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制定简单计划和分工合作的能力。
通过展示和交流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环境意识。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 了解地球的资源丰富,颜色多样。
科学探究目标:1. 能够使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和整理信息。
2. 能够基于所学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和分工合作等。
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体验地球的资源丰富,适合人类居住。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 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难点:1. 查找资料、筛选资料和呈现资料的具体方法。
四、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内容相对抽象,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知有限。
但他们对颜色和资源的概念已有一定了解。
学生具备简单的信息获取和整理能力,可以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2. 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收集、处理和呈现地球相关资料。
3. 实践探究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2. 图片和视频资源: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和视频。
3. 学生参考资料:与地球相关的书籍、杂志和互联网资源。
4. 制作海报的材料:纸张、颜料、画笔等。
七、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关系。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优秀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太阳、月球和地球》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和探究,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月球的运动特点。
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借助实际观察和模型演示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系统的理解。
他们善于观察,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思考和探究,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知道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月球的运动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和合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月球的运动特点。
2.难点: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月球的运动规律。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思考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素养。
4.模型演示法:借助模型演示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PT等。
2.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你们知道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有什么关系吗?”2.呈现(10分钟)介绍太阳、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知识,如太阳是地球的恒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等。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8课时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材简析】本课是单元的最后一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将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梳理,教师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进行评价。
在本课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分组制作一张关于地球的主题海报。
每个星球都有自己的主题颜色,例如太阳是红色,月球是灰色,地球也不例外。
但是地球的颜色非常丰富,可以是森林的绿色、海洋的蓝色、火山的红色等等。
鼓励学生确定和围绕某个主题颜色,然后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整理资料,最后合作完成一张主题海报。
教材对于地球主题海报的制作步骤给出了详细地介绍。
收集和选用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做好海报的关键。
这一环节可以事先布置任务让学生准备材料,在课堂上完成制作任务。
也可以将制作任务放在课外进行。
【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单元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
本节课,教师引领学生制作三个星球的主题海报(重点是制作地球主题海报),在完成制作后,将学生的海报进行展示,让学生间相互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充分地认识地球。
本课将充分锻炼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工合作,展示交流的能力。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了解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简单的制作海报计划,包括海报主题、分工合作等。
3.掌握制作主题海报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1.能分工合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体验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2.认同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某一主题收集相关资料,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建立它们之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天空》这一单元,对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但是,对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让学生建立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
2.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教学准备1.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
2.实验材料:地球仪、月球仪、手电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并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区别。
2.呈现(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初步了解它们。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征。
实验一: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实验二:用手电筒照射月球仪,观察月球仪上被手电筒照射到的部分,让学生了解月球的自转和公转。
4.巩固(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基本特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有什么联系?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教案 太阳、地球和月亮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1.仰望天空【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知识。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3.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学会运用思辨的方法获得科学概念。
【教学重难点】1.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经历模拟实验,培养细致、认真的观察记录能力。
【教学准备】观察圆筒、大小不同的圆纸片、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导入:我们白天能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亮。
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究。
1.分享我们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
(1)学生交流后汇报,教师板书。
(2)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与相关资料。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到太阳和月球的感性特征:①太阳、月球都很大,是球体。
②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
③太阳的温度很高。
④用涂黑的玻璃片观察太阳表面有黑斑。
⑤月球会发“光”。
⑥月球表面有明暗区域。
2.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教师提问:同学归纳了月球和太阳的特征,那么你们再来比较一下月球和太阳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学生汇报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用维恩图的形式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3.比较太阳和月球的大小。
(1)教师指导学生仿照课本P44展开模拟实验。
(2)实验中,教师明确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一样大?在什么情况下,太阳和月亮大小相差很大?(3)学生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现象并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在维恩图中添加我们的比较。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总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教师指名学生: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补充总结。
2.补充分享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知识。
(1)教师提问:关于太阳和月球,你们还想知道什么?(2)教师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补充分享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共8课时)
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部教案《仰望天空》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课是三年级下册“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的第1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指向“在太阳系中,地球、月球和其他星球有规律地运动着”和“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两个主要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第1~3课学生将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7课,学生将进一步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进行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个天体之间的关系。
第8课,学生将通过制作主题海报对地球加深了解。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通过知识分享会、比较图片和模拟实验三种学习形式,收集和了解关于太阳和月球的更多特征信息,记录在活动手册的维恩图中。
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充分调动学生的前认知,也揭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探索部分由三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知识分享会,学生分享已经知道的关于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并将这些知识点整理在维恩图中。
这是一个单元前测,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两组太阳和月球的照片,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第三个活动是围绕“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看起来一样大?”这个问题来展开模拟实验。
研讨环节,问题一“通过我们的初步比较,你知道太阳和月球有哪些相同和不同?”,让学生小结本课的收获,问题二“关于太阳和月球,你还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根据已知,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上册“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中,对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月相变化等方面已有所了解,但在广度和深度上理解得并不充分,而且学生的认知差异比较大,有些学生已经了解得比较深入,有些学生还一知半解,这与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有关,同时也是宇宙领域各学段的共同学情。
当学生仰望天空时,依然充满好奇。
在探索方式方面,学生将利用模拟实验的方式来探索三大天体,这对学生充满了吸引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复习【教材简析】太阳、地球和月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三个天体的正常运作是地球上一切物质正常运作的基础。
人类一直保持着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探索热情,3年级的学生也不例外。
在本单元,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制作海报等方式认识了三个天体的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8课,前3课学生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到第7课,学生对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有了认识,同时逐步探索三者关系。
第8课,学生通过制作主题海报的形式,对地球展开深入探索。
但对于三个天体整体联系的梳理还不够。
因此,本课作为单元整理课,先引导学生梳理重点内容,然后小组合作绘制思维导图,帮助三年级学生初步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认识了三个星球的基本特征,也了解了它们的异同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但是学生对三个星球还没有进行一个整体的梳理,知识点比较分散。
因此借助单元整理课,能让学生再次回忆整个单元的学习历程,通过小组合作绘制单元思维导图进一步巩固三个天体之间的联系,并产生继续探索宇宙的兴趣。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整体梳理,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科学思维]回顾单元内容,通过交流、分析、比较等方法,构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联系的思维导图。
[探究实践]围绕本单元有关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记录,能用文字、图画、语言等多种方式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责任态度]愿意和同学合作,能与同学分享观点,能利用思维导图有说服力地、完整地表达自己对于三个天体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复习本单元内容,整体梳理、回顾本单元学习内容。
[难点]通过梳理本单元的知识框架,理解知识间的联系,为知识的熟练运用打下基础,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等。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
三年级科学下册新教科版《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一. 教材分析《3.8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对于地球自转和公转,月球绕地球转的运动规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关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2.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关系,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
2.难点:让学生掌握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图片。
2.准备地球仪、月球仪,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3.准备实验材料,如地球模型、月球模型,让学生动手制作,加深对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规律的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球和月球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月球又是如何运动的?”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地球围绕太阳转,月球围绕地球转的运动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地球仪、月球仪,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太阳月亮和地球》教科版
5.探讨太阳、月亮和地球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年级科学下册来自太阳月亮和地球》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宇宙现象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精神;
2.增强学生对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关系的认识,形成空间观念和宇宙观念;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的基本概念。太阳是地球上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月亮则影响着地球的潮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日食和月食现象,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
(3)日食和月食现象的成因:了解日食和月食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
(4)太阳、月亮和地球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它们对人类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影响。
举例:
-通过观察模型、动画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使学生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现象;
-以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太阳、月亮和地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4.激发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表达、交流、分享自己观点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太阳、月亮和地球之间的关系:理解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月亮对地球的潮汐影响;
(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概念:掌握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太阳月亮和地球》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太阳月亮和地球》(教科版):本节课主要依据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章《宇宙中的地球》内容进行设计。教学内容包括:
2023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学设计(含教材目录)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球是什么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宇宙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太阳、地球和月球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学生学习效果
1.掌握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如太阳的光芒和热量,地球的形状和自转公转,月球的阴晴圆缺等。
2.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系,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
3.了解太阳系中其他行星的基本特点,如火星、金星等。
4.认识宇宙的基本组成,如恒星、行星、星系等。
5.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和未来展望。
教学评价与反馈
1.课堂表现:学生们的课堂表现总体良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他们表现出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好奇心,并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原理时遇到困难,需要教师的进一步指导和解释。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各小组在讨论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能力。他们能够就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相关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了一些创新的观点和建议。然而,有些小组在展示成果时显得有些紧张和不自信,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鼓励。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我发现学生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得较好。他们能够正确回答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问题,并在测试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然而,有些学生在回答关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时出现了错误,需要进一步的复习和巩固。
4.学生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我发现他们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提出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和建议。然而,有些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显得有些混乱和不清晰,需要进一步的指导和练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2新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教案(2022新版)一. 教材分析《太阳、地球和月球》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建立对太阳系的基本概念。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有趣的活动和详细的解说,引导学生探索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自然界的事物充满好奇。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可能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适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些天体的特点和关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珍惜资源,关注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它们之间的关系。
2.难点: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盈亏。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情境教学: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和体验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视频等。
2.教学道具:地球仪、月球模型等。
3.教学资源:相关科普文章、网络资源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地球仪等道具,呈现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盈亏。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认识。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复习课。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科学知识,又有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理解和运用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对月球运行规律的认识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这些重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月球的运行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实践活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并通过动画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讲解月球的运行规律,引导学生理解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模拟地球自转和公转,观察月球的运行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提问学生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讲解太阳、地球和月球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太阳能发电、地球环境保护、月球探测等。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强调重点内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绘制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关系图,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
2021-2022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3单元《太阳地球和月亮》教案一. 教材分析《太阳地球和月亮》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地球和天空中的物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认识到太阳对地球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珍惜自然资源,关注环境保护,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教学难点: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地球仪、太阳模型、月亮模型。
2.教学素材:相关图片、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地球、太阳和月亮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直观地展示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如何产生的。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通过填写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及时批改,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珍惜自然资源,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太阳、地球和月亮之间的关系,以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本节课针对的是三年级的同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宇宙充满了好奇和探索欲望。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初步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推理的能力。在知识方面,学生们对太阳、月球和地球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深入了解这些天体的结构和特点还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完善。
在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但本节课对科学思维的要求更高,需要学生们能够独立思考,运用想象和推理来理解复杂的宇宙现象。此外,学生们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培养。
- 学生可以撰写科普文章或进行演讲,分享自己对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理解和感悟,提高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
板书设计
① 太阳的结构和特点:介绍太阳的核心、辐射区、对流层等结构,以及太阳的巨大体积、高温等特点。
② 月球的结构和特点:介绍月球的表面特征、内部结构,以及月球的自然资源和月相变化等现象。
③ 地球与太阳、月球的关系:介绍地球、太阳和月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地球绕太阳公转、月球绕地球公转等,以及日食、月食等自然现象的成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作用与目的:
-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课题,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太阳、月球和地球”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以下改进措施。首先,我会尝试用更多的实际案例和互动游戏来引导学生参与,提高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度。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太阳系模拟游戏,让学生们通过操作游戏来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规律。其次,我会调整课堂节奏,给予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来思考和提问。例如,我可以在讲解一个新概念后,暂停一下,鼓励学生们提出问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案三年级下册教科版
例题:请举例说明科学家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迹象的研究进展。
解答:科学家在太阳系其他天体上寻找生命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例如,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水的存在,并在火星土壤中检测到了有机分子的存在。此外,科学家在欧罗巴(木星的卫星)和土卫六(土星的卫星)上发现了液态水的存在,这些发现为地外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可能性。科学家还通过探测器对太阳系其他天体进行了详细的探测和观测,以寻找生命存在的迹象。
在素质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精神,他们关注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对地球生态环境的影响,并能够认识到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分享太阳、月球和地球运动的知识。
在行为习惯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提问和回答问题,表现出对知识的渴望和探索精神。学生也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能够与同学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 观察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运动:鼓励学生观察太阳的升起和落下,月相的变化以及地球的季节变化,并记录观察结果。
- 制作太阳系模型:指导学生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太阳系模型,了解各天体的相对位置和运动关系。
- 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的相互影响:鼓励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小实验,探究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 讨论地外生命的可能性: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的观点和证据。
七、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进行《太阳、月球和地球》这一章节的教学后,我对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估,并识别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学生在理解太阳、月球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存在一些困难。他们在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对季节变化、昼夜更替等自然现象的影响时,常常感到困惑。这表明我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这些概念的解释和示范。
教科版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3.8《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理解太阳、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题颜色。
2.了解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颜色也是五彩缤纷。
科学探究:1.能运用多种方法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资料。
2.能用比较科学的方式获取、加工、筛选、整理信息。
3.掌握制作地球主题海报方法,用图画的形式描述太阳、月球和地球。
科学态度:1.能在分工协作中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在小组合作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2.乐于展示交流自己的观点,善于学习他人优秀的做法和观点。
3.具有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在判断与确定资料信息的过程中求证资料的正确性。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体验到地球的资源十分丰富,适合人类的居住。
2.意识到与其他星球相比,地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们非常珍贵的、共同的家园,需要我们共同保护。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搜集有关的太阳、月球和地球的方法并制作主题海报。
教学难点:在制作地球主题海报的方法与过程,获得关于地球的新知识并增强珍爱地球家园的意识【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图书资料、彩色笔、卡纸、胶水和剪刀等。
教师准备:关于海报设计的教学课件、海报示范、图书资料或电脑、网络等。
【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布置任务学习制作方法,进行资料搜集和海报设计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关于地球、月球和太阳的一些知识,同学们想一想,它们都是什么颜色呢?二、学单导学(需要在教学设计后给出“学单”设计表),自主探索。
1.给太阳和月球图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1)教师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图片,引导学生画出它们并涂上颜色。
(2)学生观察图片,自主画出它们的图画。
(3)教师组织学生交流展示图画,分享上色的原因。
2.制作地球主题海报。
教师:你们制作过主题海报吗?想不想制作一幅自己的主题海报呢?(1)课件出示完成的地球主题海报,指导学生观察。
与太阳、月球相比,十分特别,地球上有很丰富的资源,比如空气、水、土壤、岩石和形态多样的动植物,那么地球应该是什么颜色呢比如蓝色,可以代表选择水资源,棕色代表土壤等等。
3.9《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整理课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1.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状、位置和运动规律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内容是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为了帮助学生突破这个难点,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如使用教具、进行演示实验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部分知识。
其次,我在课堂上观察到一些学生在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时显得有些犹豫和不确定。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信心,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和反馈。
此外,我也发现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时,对太阳、地球和月球的形状和位置的理解不够深入。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如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制作太阳、地球和月球模型等。
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本节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5.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探索宇宙》:介绍宇宙的起源和结构,以及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地球的生态环境》:探讨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人类如何保护和改善地球环境。
-《月球的资源利用》:介绍月球的资源利用潜力,以及人类在月球探索和开发方面的进展。
2.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运动规律,记录并分析数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全套教案(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1《仰望天空》教案暗的部分是平原。
环形山主要是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形成的。
(5)月球昼夜温差大,没有空气和液态水,也没有生物。
3.太阳概述。
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太阳是一颗普通的恒星,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太阳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活动的能量源泉。
播放视频《太阳地球月亮的运动模拟》太阳是一个炽热气体组成的球体。
从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太阳表面经常有变化,这就是太阳活动。
常见的太阳活动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等。
观看视频了解并认识太阳太阳的体积约是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也比地球大的多。
太阳黑子就是太阳表面的黑斑,实际上是太阳表面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的大小和多少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探索二:简单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观察几组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照片,你有什么发现?在维恩图上记下我们观察比较的结果。
探索三:模拟实验从地球上看,太阳和月亮为什么看上去大小差不多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找一找原因。
实验材料:观察纸筒、大小不同的两个圆纸片。
播放视频《比较太阳和月球的不同》实验步骤:(1)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保持观察纸筒的位置不变。
(2)在观察纸筒能观察到的范围内,选择小圆纸片的位置,并保持不变。
(3)移动大圆纸片,观察大圆纸片移到多远距离时,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现象:大圆纸片距离观察纸筒较远时,才能看上去和小圆纸片大小差不多。
实验分析:物体距离观察位置越近,看起来越大,自由描述发现。
学生回答距离远等原因观看视频学生在维恩图中已经写下很多自己了解的信息,他们积极地展示自己的“知识渊博”。
教师需组织好“科学分享会”,提醒学生,科学家们在工作时也会像这样分享和交换信息。
模拟实验是科学家探索宇宙的重要方式,该环节是学生首次接触模拟实验,教师需要和学生交流模拟材料所模拟的对象以及模拟实验证明猜想的过程,结合实验结果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模拟实验是在做什么,才教学反思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内的知识,对三年教学反思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他们缺乏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在上新课之前,可以通过布置课前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和这部分知识有所接触,教师也可以通过作业结果了解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程度,为新课学习做一个好的铺垫。
2.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交流作业的结果,在相互交流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与太阳和月球有关的图片、动画和影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印象。
4.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如用天文望远镜或普通的望远镜观察月球表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把课上得生动和精彩。
同时由于是非地理专业的教师,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只是停于表面,对于学生在课上和课后提出的一些问题不能很好地把握和解答,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在知识的呈现方式上缺乏新的方式方法,它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挖掘和积累。
引导性的问题的设置上还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待于进一步的摸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教案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东----南----西太阳在天空中的高低变化:低----高----低早上影子在西偏南方向,太阳在东偏北方向;中午影子在正北方向,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影子就在东偏南方向,太阳在西偏北方向。
同时,清晨和傍晚的影子最长,太阳的位置最低;中午的影子最短,太阳的位置最高。
播放视频《根据影子确定太阳的方向》观看视频4.拓展提高简易日晷与真正日晷的相同与不同?相同:都是计量时间的仪器,都由晷针和晷盘构成。
不同:简易日晷晷盘没有刻度,只能根据影子的方向和长短大体判断时间。
真正日晷晷盘有刻度,可以准确的计量时间和时刻。
说一说相同和不同。
了解日晷更多知识。
知道简易日晷与真正日晷的相同与不同。
作业布置完成同步练习题课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并掌握和制作简易日晷的方法,能根据观察记录纸上的信息,实事求是地分析一天之中影子的变化规律。
思考小结内容,巩固学习知识。
板书 3.2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
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3《影子的秘密》教案改变,生活中,除了阳光下的影子,开灯后房间中的影子,打开手电筒后产生的影子,都是常见的现象。
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既然我们都不清楚,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索“影子的秘密”(板书“影子的秘密”)。
(制作)有光和物”“物体会挡住”“光是从上往下照”等等答案。
问题1“影子怎么形成的?”确定产生影子的条件;问题2“有了影子后,影子怎么变化?”,学生认知困难,引出本课探索任务。
2. 科学探索探索一:产生影子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
想一想:不同的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操作:利用实验材料做模拟实验,产生影子。
打开手电筒,看到影子。
关掉手电筒,影子消失。
打开手电筒,没有影子。
像电灯一样自己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点燃的蜡烛、发光的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木圆柱模拟的是遮挡物。
桌面模拟的是投影面。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按照操作完成实验,注意观察影子的变化情况。
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产生影子需要三个要素——光源、阻挡物、屏,以及三者形成影子的过程。
在该环节中,加入了正方体木块和球形木块,是让学生体会阻挡物的不同,会制造出不同的影子,给第6课《地球的形状》中的模拟实验2(月食时,地球投影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球形的,而不是其他形状)做知识铺垫,同时让下面的探索环节只研究光源和阻挡物的摆放位置的变化。
注意:影子所在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总是相反。
下列哪些物体是光源?点拨:点燃的蜡烛、太阳、萤火虫等是光源,月亮、镜子等不是光源。
探索二:让影子发生变化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圆柱。
想一想影子怎样才能发生变化?操作:利用实验材料继续做模拟实验,让影子发生变化。
播放视频《研究影子的产生和变化》探究(1)光的照射角度与影子的变化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遮挡物时,影子短;光源斜射遮挡物时,影子长;斜射的角度越小,影子就越长。
探究(2)光照射物体的不同侧面影子的变化。
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从不同的侧面照射同一个物体,得到的影子的形状会不同。
注意:并不是从不同侧面照射物体时,所有物体的影子都是不同的,例如,球体无论从哪个侧面照射,其形成的影子都是球形的。
探究(3)物体与光源的距离远近与影子的变化影子的大小和遮挡物离光源的远近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近,影子大;遮挡物离光源远,影子小。
探索三:手影游戏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根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判断。
思考让影子变化的方法并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完成验证。
观看视频,熟悉视频中的操作方法。
按照制定的方法完成操作内容,观察影子的变化情况。
改变影子的方法分为两大类——改变光源的入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方式。
这两种方式都是通过改变光源来改变影子。
在实验分享环节中,启发学生思考改变阻挡物(可以竖着放,也可以横着放)来改变影子的办法,再给学生机会去体验。
这样的流程下来,学生会将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影响掌握得比较透彻。
学生非常喜欢这个活动,他们会在教室里自由活动,学以致用的通过改变阻挡物的方法来制造不同的手影。
例如,改变手型,用舌头和脚来制造影子等。
通形,比一比看,谁表演的手影更有趣?手影原理:光沿直线传播,在屏上用手挡住光的部分就是黑的,其余地方就是亮的,因此形成了影子。
不同的手势能构造出不同的形象。
播放视频《各种各样的手影》想象物体形状,用两个手模拟出来,比赛谁做的更好看。
观看视频过改变光源来制造手影,将手电筒的光,从侧面或者从上往下去照射阻挡物等方法。
他们还会找到不同的“屏”来接收影子,墙面、桌面、地面、窗帘、门都成了影子的幕布,学生在手影游戏中将光影原理内化和吸收。
在该环节,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不要将学生限制在座位上。
3. 交流研讨研讨一:影子是怎样产生的?点拨: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能够呈现影子的物体,如墙面、地面等),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研讨二: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点拨:(1)方向的变化: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在背光的一面。
(2)长短的变化:物体影子的长短随着光源照射角度的改变而改变。
(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光源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越来越长。
)(3)形状的变化:当物体不同侧面的形状不同时,从物体不同侧面照射就会得到不同形状的影子;复习巩固所学知识,通过组织语言,学生能正确表达影子产生所需的条件,影子可以发生的变化。
第2个问题,影子可以有哪些变化,主要是突出影子的特征。
教师可以追问,产生影子变化的原因,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习的办法——改变光源和阻挡物,从而评价学生对光源和阻挡物对影子的作用过程的掌握情况。
第3个问题,需要将本课板书 3.3 影子的秘密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
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
我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电灯光、太阳光、激光等。
在这个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月光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究竟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从而对光源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理解光源概念后,就可以再加深对影子的研究。
由于教室光照较强,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受到了一定的干扰。
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布置学生回家做手影游戏。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下3.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案4、引导学生回顾二年级学过的月相相关知识:还记得月相有哪些变化?【提示】有时是圆的,大多数时是不圆的,而且这种变化有一定的时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