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太阳地球和月球:探索宇宙的奥秘地球是我们居住的家园,太阳则是给予地球生命能量的来源。
而月球则伴随着我们的地球,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教科版三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知识点,带你一起探索宇宙的奥秘。
首先,我们来了解太阳。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直径距离地球约1500万公里,体积庞大,质量占据太阳系总质量的99.86%。
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由氢和氦组成。
它以核聚变的方式产生强大的能量,从而向太空中释放出巨大的光和热。
地球是我们熟悉的居住星球。
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1.5亿公里,这个距离约为光从太阳到地球所需的时间,也是我们所说的“光年”的基础。
地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适宜人类居住和生存。
它由地壳、海洋、大气和生物组成。
地球既是一个巨大的磁体,也是一个复杂的地质系统。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月球。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围绕地球运行。
从地球上观测,我们能看到月球表面的不同形态和现象。
月球直径约为3476公里,表面被坑洞和山脉所覆盖。
它没有自己的光源,而是接收到太阳光的反射。
因此,月球的表面看起来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颜色。
月球的运行周期大约为27.3天,这意味着我们在月亮一轮回(从一次新月到下一次新月)需要大约29.5天。
这是因为月球不仅绕地球运行,同时也围绕太阳运行,导致月亮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发生变化。
不同的月相代表了月球对太阳光照的不同程度。
最为熟悉的月相是满月和新月。
满月时,月球与太阳和地球呈直线状,月球背面对着地球,我们从地球上能看到月亮的整个表面。
而新月时,太阳、地球和月球形成一条直线,但月球背对着太阳,我们看不到月亮的表面。
此外,新月时,也可能在月球的一边看到一条微弱的月亮弧。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弯月”。
月球除了不同的月相,还会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
日食发生时,月球挡住了一部分或全部太阳光从而使地球上出现阴影。
月食则是发生在满月时,地球挡住了太阳光照射到月球表面的部分或全部。
《地球、月球和太阳》 知识清单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清单地球,我们美丽的家园,是人类生存的地方。
月球,夜空中那明亮的伙伴,一直陪伴着地球。
太阳,那巨大而炽热的恒星,给予地球光和热。
让我们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三个天体。
地球是一颗蓝色的行星,表面大约 71%被水覆盖,这使得地球在太空中看起来犹如一颗蓝色的宝石。
它的直径约为 12742 千米,赤道周长约为 40075 千米。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是液态金属,内核则是固态金属。
地幔是地球体积和质量最大的部分,由岩石组成。
地壳是我们生活的表面,相对较薄。
地球的大气层对生命至关重要。
它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是天气现象发生的区域,也是我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大气层部分。
平流层中含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
地球有四季的变化,这是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造成的。
公转一周的时间约为365 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同时,地球还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约为24 小时,形成了昼夜交替。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直径约为 3476 千米。
它的表面布满了撞击坑、山脉、平原等各种地形。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也没有水和生命。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约为 273 天,同时它也在自转,但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这导致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称为正面,而另一面则永远背向地球,称为背面。
月球对地球有着重要的影响。
比如潮汐现象,就是由于月球的引力作用使得地球上的海洋产生周期性的涨落。
此外,月球还能帮助稳定地球的自转轴,使得地球的气候相对稳定。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直径约为 1392 万千米,是地球直径的109 倍。
它主要由氢和氦组成,通过核聚变的方式不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太阳的结构从内到外分为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
核心区是太阳能量产生的地方,温度高达 1500 万摄氏度。
光球层是我们平常看到的太阳表面,上面有黑子、耀斑等活动现象。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 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 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Unit Three: The Sun。
Earth。
and MoonLesson One:1.The Sun is a star that emits light and heat。
providing Earth with light and warmth。
The Moon reflects sunlight。
does not emit light or heat。
and is Earth's satellite。
orbiting around it.2.The Sun and Moon are both spherical。
but their surfaces are different.3.Understanding that the distance een the Sun。
Moon。
and Earth is different.4.Wayne's diagram.Lesson Two:1.Throughout the day。
under the sunlight。
the length and n of an object's shadow changes in a certain pattern。
We notice thatthe shadow is long in the morning。
short at noon。
long again in the afternoon。
and changes from long to short to long again。
The n of the shadow rotates clockwise like a clock。
from northwest to north。
then to northeast.2.The sundial is an ancient instrument for measuring time。
三下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归纳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1.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恒星,自身会发光、发热,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太阳比月球大很多,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的距离比月球离地球的距离远得多。
2.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日珥、耀斑等太阳活动,月球上有环形山、月海、月陆。
4.要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可以制作简易日晷。
古代日晷一个时辰代表两个小时。
5.一天中影子的变化规律:①长度变化是长——短——长;②方向变化是西——北——东。
6.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可以反推出太阳的位置变化规律:①高度变化:低→高→低;②方向变化:东→南→西。
7.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可以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不透明的遮挡物和屏。
8.影子的大小与光源、遮挡物之间的距离有关,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影子越大;反之越小。
9.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照射角度有关,光源直射,影子越短,光源斜射,影子越长。
10.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的方向有关,影子永远在光源的另一侧(即两者方向相反)。
11.影子的形状与遮挡物的摆放方式有关,不同的摆放方式投射产生的影子形状不同。
12.在生活中,皮影戏、电影、无影灯都运用了影子的原理。
13.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
在一个月内,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先由缺变圆,然后又由圆变缺。
上半月,亮面在右边,下半月,亮面在左边。
14.古人根据月相变化的周期定位农历一个月(朔望月),每月初一是新月,每月十五是满月。
1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
月球上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对于月球上环形山的形成,有科学家认为是宇宙中的陨石撞击月球形成的。
16.在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原因中,大小不同的球模拟的是大小不同的陨石。
17.环形山大多是圆型的,有单个的,有几个重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18.潮汐现象是地球上的海水受到月球引力产生的涨落现象,是月球影响地球的一种表现。
19.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能推翻这种认识的证据①海边观船(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船帆,再看到船身;②月食时,观察到地球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整理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像开着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正在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例如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星星、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
2.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挡光物体、屏。
3.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4.影子的特点: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5.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例如:大树的影子朝西,那太阳在东边。
6.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影子最长的时间是早晨和傍晚,最短的时候是中午。
7.人们很早就知道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
古代的人们曾经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如日晷。
8.地心说: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地球是球体、地球处于宇宙中心静止不动、太阳围着地球转。
9.日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地球是球形的,地球是运动的,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太阳是不动的,地球围着太阳转,并于去世前发表了著作《天体运行论》。
10.天体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而发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或逆时针,正好与地球上看到的其他天体自东向西或顺时针的运动方向相反。
11.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每24小时转动一周,相当于一小时转动15度。
12.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在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方面与地球不同。
13月球围绕地球逆时针方向运行,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14.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阿姆斯特朗留下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个足迹。
15.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16.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复习汇总(教科版)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科学概念梳理第一课《仰望天空》1.太阳是一颗恒星,会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了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有很多相同点和不同点。
用维恩图表述如下:3.太阳比月球的体积大很多,但是两者看起来差不多大,是因为太阳离地球比月球离地球远得多。
(太阳距离地球远,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差不多大。
(近大远小规律)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3.效仿古人制作简易日晷,观察影子变化的规律。
实验步骤:制作简易日晷①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②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上。
③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④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根据观察纸上影子的信息,我发现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早上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中午最短,然后慢慢变长。
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相反,随着太阳东升西落,影子从西到东移动。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而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光被物体阻挡,太阳月球恒星 本身发光 比地球大 有太阳黑子 地球围绕太阳转 白天出现 没有形状变化 温度高 红色卫星 本身不发光 比地球小 有环形山 月球围绕地球转 晚上、白天都会出现 月相会变化昼夜温度大(温度低) 灰色星球 球体 没有生命 东升西落在屏(桌面、墙面等)上形成影子。
物体的影子方向与光源的方向相反。
2.光源(手电筒)和遮挡物(木圆柱)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影子的变化包括长短、大小、方向和形状的变化。
3.实验:探究影子的变化。
准备材料:手电筒、小木块。
方法1:改变光的照射角度,让影子发生变化。
(小木块不变) 实验图:我的发现: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知识点小结

新教材)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小学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单元知识点小结1.当我们观察月亮时,会发现月亮的形状每天都不同,这就是月相变化。
2.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绕地球公转,同时也绕着自己的轴旋转。
3.月相的变化分为新月、上弦月、满月和下弦月四个阶段。
4.XXX时,月球背面对着地球,看不到月亮;上弦月时,月球的右半边被照亮,看到的是一个弯月形;满月时,月球的正面被照亮,看到的是一个圆形;下弦月时,月球的左半边被照亮,看到的是一个弯月形。
5.月相变化的周期为29.5天左右。
6.月相变化的规律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和自转引起的。
7.月相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比如农历的制定就是以月相变化为基础的。
8.观察月相变化可以培养我们的观察力和科学素养。
和大小1.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天体,但它不是完全的球体。
2.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因此地球的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3.地球的大小可以用体积、表面积和质量来描述。
它的体积约为1.08×10¹²立方千米,表面积约为5.1×10⁸平方千米,质量约为5.97×10²⁴千克。
4.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对地球上的生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地球上有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现象,这对生命的生长和繁衍有着重要的作用。
5.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是逐渐发展的。
古代的人们认为地球是一个平面或圆盘,直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XXX提出了地球是一个球体的观点,这成为了现代地球科学的基础。
6.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有了更精确的认识。
例如,通过卫星测量和地球观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测量出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并对地球上的各种现象进行研究和预测。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本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要点一、太阳1、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1.5亿千米。
2、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
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3、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4、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11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极少的那一年称为太阳活动谷年。
5、影子产生的条件:(1)需要有光和遮挡物。
(2)遮挡物在光源和屏之间。
(3)屏能承接影子。
6、太阳位置的变化与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阳光下任何不透明的物体都有影子,影子都在物体背着太阳的一面。
在同一时刻,任何直立的物体的影子方向都是相同的。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方向的变化和长短的变化,早晨,影子指向西方;正午,影子指向正北;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7、手电筒的位置改变,对物体的影子有什么影响?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高度有关,光源越高,影子越短;光源越低,影子越长。
影子的方向与光源相反。
二、月球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2、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
3、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4、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5、第一个利用火箭飞行的是万户;1969年,人类首次登月成功;经长期探测,发现月球上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三、地球1、地球的自转(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一天(约24小时)。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三下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第一课《仰望天空》1.仰望天空时,白天常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常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太阳的表面有(黑子),月球的表面有 (环形山)。
第二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是地球的(光源),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3.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4.(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5.太阳(东升西落),影子在太阳的(反方向)。
6.一天中,(早晨和傍晚)的影子比较长,(正午)的影子最短。
第三课《影子的秘密》1.光被物体遮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的变化)。
4.影子的变化包括(方向、大小和长短)的变化。
5.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遮挡物(云),它变化多端。
6.我国的传统文化皮影戏就是利用(影子)来进行创作的。
第四课《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形成了月相变化,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3.月相变化的周期是(一个月)。
4.如图,一个月的月相经历(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等变化。
5.月相变化有一定的规律,农历上半月的月相(由缺到圆),农历下半月的月相(由圆到缺)。
第五课《月球一地球的卫星》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年龄大约(45亿年)2.月球的表面有很多(环形山),普遍的观点是陨石(撞击)形成的。
3.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与地球的距离约(38万)千米。
4.月球直径约(3500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1/4)。
5.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声音(不能)在月球表面传播。
第六课《地球的形状》1.地球和太阳、月球一样,都是一个(球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复习小结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复习小结1、月球、地球、太阳三个天体的的运动关系是:月球绕着地球公转,地球绕着太阳公转。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3、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地球的公转,引起地球出现四季变化。
4、月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也总在围绕地球公转,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一致,大约是30天。
5、月球上没有大气,没有水。
月球上是真空,连声音也无法传播。
6、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1/4,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80,月球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49,月球引力大约是地球的1/6。
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万千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星球。
7、月表的温度变化非常剧烈。
白天最热时,温度可达127℃;夜间最冷时,温度可降到-183℃。
8、月球地形的最大特征是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月球地形还有一个特点是分布着月海。
9、环形山的特点:分布杂乱随意,数量众多,大小深浅不一。
10、关于月面环形山的形成,人类曾有过多种猜测,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撞击说”。
11、1969年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在7月21日着陆,宇航员阿姆斯特郎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足印。
12、“神舟五号”载人飞船于2003年10月15日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6日成功返回,航天员是杨利伟,他在太空大概飞行了21小时。
13、“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于2005年10月12日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10月17日成功返回,航天员分别是费俊龙、聂海胜,他们在太空大概飞行了115小时。
14、月球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
15、月相是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相对位置变化引起的,是因为月球被太阳照亮一半对着对于地球反光而形成的。
16、所画月相圆弧的两个端点的连线要正好等于或稍小于圆的直径,因为月球是球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

地球月球和太阳知识点总结一、地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三颗行星,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
它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三维球体,其赤道半径略大于极半径,呈现出稍扁的形状。
2. 地球的自转:地球在自转轴上以近似不变的速度自西向东自转,一天的自转周期约为23小时56分4秒。
3. 地球的公转:地球在绕太阳轨道上运动,其轨道几乎是一个椭圆,公转周期约为365.25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年。
4. 地球的倾斜轴: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轨道之间存在一个约23.5°的倾角,这一倾角导致了地球季节的变化。
5. 地球的大气层:地球上有一层气体包围着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大气层,大气层中的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和生物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地球的运动规律对于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规律具有重要影响。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农业生产、气候变化和生物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月球是地球上的天然卫星,它也在太阳系中有着独特的特点和运动规律。
1. 月球的表面特点:月球表面由许多陨石坑和山脉构成,其表面凹凸不平,没有大气层,因此无法呼吸。
2. 月球的自转和公转: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都是27.3天,这就导致了月球的一面始终面向地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同步自转”。
3. 月球的月相变化:我们在地球上观测到的月球不断变化的光亮部分,就是由于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导致的月相变化。
4. 月球的潮汐作用:月球的引力对地球上的海洋和大气产生了潮汐作用,这种作用存在于地球的各个角落。
月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对于地球的生物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
月球的潮汐作用影响了海洋的运动和生物的繁衍,月球的月相变化也影响了一些生物的行为。
此外,月球的探索也对于人类的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太阳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太阳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天体,也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
它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太阳的结构:太阳的结构包括内部的核心区、辐射区和对流区,以及外部的光球和日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1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第一课1.太阳是一颗恒星,自身发光发热,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月球反射太阳光,不发光也不产生热,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绕着地球转。
2.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理解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4.XXX第二课1.一天中,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我们发现: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长,中午短,下午长,会由长变短,再变长;影子的方向会像时钟一样顺时针转动,会由西北到北,再到东北。
2.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制作日晷排序:(1)根据太阳或指南针找方向。
(2)对准方向、平放纸板。
(3)在纸板中心立上短杆。
(4)在纸板上描绘影子。
3.太阳的位置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由于太阳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长短发生了“长→短→长”的变化;又由于太阳是东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阳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第三课1.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前提。
光源收回光,光照射到屏上。
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候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2.光源和遮挡物的变革会导致影子是非、大小和偏向的变革。
当我们改动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是非和偏向会发生变革。
当我们改动遮挡物的外形时,影子的外形会发生变革。
影子的大小、偏向、是非和外形都可以发生变革。
3.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
人们用影子的原剃头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剃头明了皮影戏,科学家用影子的原剃头明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3.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
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第四课1.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梳理

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3-1《仰望天空》1、太阳与月球的异同点2、为什么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答:因为太阳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很近,所以虽然实际上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从地球上看到的太阳和月球大小差不多。
3-2《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2、(日晷)是我国古代根据阳光下影子的方向变化规律制作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3、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是(相反的)。
4、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太阳位置和方向关系表:表注解:1.一天中的影子长短变化规律是:由长变短,再由短变长(中午最短,早晨和傍晚最长)。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低变高又变低导致的(正午太阳最高,早晨和傍晚太阳位置低。
)2.一天中的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是:由西逐渐向北再逐渐向东。
出现这种变化是因为太阳的位置从东边升起往南去最后西边落下。
3-3《影子的秘密》1、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2、不同条件与影子变化的关系:3、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皮影戏,无影灯)。
3-4《月相变化的规律》1、(月相)是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
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下半月再(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3-5《月球-地球的卫星》1、月球小档案:①年龄:约45亿年②直径:约3500千年③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④形状:球形⑤是地球的卫星⑥表面有月海、月陆、环形山⑦本身不发光不发热,我们看到的亮光是反射的太阳光⑧基本上没水、没空气⑨有引力,但比地球的引力小得多。
2、地球上的潮汐现象是(月球对地球的引力)造成的。
3、我们总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原因是(月球绕地球一圈和自转一圈所用的时间是一样的)。
3-6《地球的形状》1、地球是球形的证据:古人的方法:①从远方来的船,总是先看到帆顶,再看到船身。
②发生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
![三年级下册科学《太阳、地球和月球》教科版知识点复习资料[带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a43dbbc4852458fb760b5676.png)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一、仰望天空 (1)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2)三、影子的秘密 (3)四、月相变化的规律 (4)五、月球——地球的卫星 (5)六、地球的形状 (7)七、地球——水的星球 (7)八、太阳、月球和地球 (8)一、仰望天空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3.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二、阳光下物体的影子1.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2.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3.操作步骤:(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方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心,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4.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5.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6.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7.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三、影子的秘密1.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2.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3.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4.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5.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6.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

三年级科学下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复习要点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1、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3、太阳的表面有黑子,月亮的表面有环形山。
4、测量距离大小时,除了用尺测量之外,还可以用拃、步测量。
5、记录太阳和月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我们通常采用维恩图。
6、日晷是古代测量时间的仪器。
7、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引起物体影子的变化。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相反。
9、太阳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10、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中午最短。
11、生活中,手影游戏主要是改变影子的形状特点。
12、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13、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遮挡物的影子。
14、改变物体和光源间的距离能改变影子的大小。
15、把手电筒平放在桌子上,分别照亮竖放的圆木柱和横放的圆木柱,在屏上的影子会形状不同。
16、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17、农历下半月月相的变化规律是圆到弯。
18、天空中一些明亮的星星叫亮星。
19、月亮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
20、“月有阴晴圆缺”中的“圆缺”指月相变化。
2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卫星。
22、月球一直陪伴着地球,距今约45亿年。
23、用肉眼遥望月球有些黑暗色斑块的区域是月海盆地。
24、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圆形凹坑叫环形山(月坑)。
25、中国“嫦娥四号”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
26、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科学家是麦哲伦。
27、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
28、我国古人凭直觉和臆想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29、帆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见船帆。
30、在模拟实验中,一开始就观察到了整个船模,说明了他是在平面移动。
3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资源十分丰富的星球。
32、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湖泊等水体类型。
33、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远大于陆地面积。
34、我们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量化比较陆地和海洋的面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知识
点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不能用眼睛直视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我们看到的月光是它反射太阳的光。
3.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的直径约是140万千米。
4.月球环形山形成原因的推测中,公认的观点是陨石撞击说。
5.太阳为我们送来光和热。
6.由于太阳和月球与我们的距离不同,所以我们看上去它们的大小比较接近;在真实的太空中,太阳比月球大得多。
7.太阳上有太阳黑子,月球上有环形山。
8.我们可以模仿古人,制作一个简单的日晷,帮助我们找到影子变化的规律。
9.操作步骤:
(1)在一个平板上,贴上画有同心圆的观察纸,在纸板上标注方向。
(2)根据太阳的照射角度,确定偏向,把纸板放在平地。
(3)在纸板的中央,竖直地立上小短杆。
(4)每隔段时间观察和记录一次影子的位置和长短。
每次记录时,要标上观察的时间。
(5)观察记录纸,寻找影子变化的规律。
10.日晷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计量时间的仪器。
1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长短随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
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12.早上太阳在东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西边;傍晚太阳在西边,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东边。
13.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一—日晷计时。
14.利用手电筒和木圆柱模拟阳光下影子的变化实验,其中手电简模拟的是太阳,木圆柱模拟的是物体。
15.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
16.影子可以改变长短、方向和形状。
17.影子的长短、方向与光源的位置、方向有关。
18.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
19.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20.在天空中,有一种天然的挡光物——云,它变化多端,有薄有厚、有高有低、有黑有白,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
21.在实验中,让影子发生变化可以改变光的照射角度,也可以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位置。
22.太阳的位置与影子总是在物体的两侧。
23.通过改变手形,我们可以变化出许多有趣的手影。
24.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已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5.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26.我们可以窥察到月球有月相,但太阳没有这样的现象,这是月球和太阳的一个明显分歧。
27.月球在圆缺变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月相实践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局部。
28.古代人们对月相有特此外称号,“初一”称为新月,“十五”称为望月。
29.月相在一个月中的变革规律是阴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由圆到缺。
30.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31.上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面积逐渐变大,直到满月,亮面在右侧;下半月,人们看到的月亮亮面。
3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它的半径大约为地球半径的
之间的均匀距离约38万千米,日夜温差310℃。
33.1969年7月,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成功地在月球上着陆。
宇航员XXX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迹。
面对这样的成就他说:“我迈出了一小步,但人类迈出了一大步。
”34.月球又称“月亮”。
在XXX发明望远镜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没有空气,昼夜温差很大,声音无法传播。
3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几十亿年来一直陪伴着地球。
36.月球小档案:
(1)年龄:约45亿年。
(2)直径:约3500千米。
(3)与地球距离:约38万千米。
37.模拟制造环形山的步骤:
(1)把细沙平铺在托盘里。
(2)用大小不同的球撞击沙盘。
(3)试着撞击出大小堆叠的“环形山”。
38.月球地貌最大特征,就是分布着许多小小的环形山。
39.环形山的形状大多是圆形,有单个的,有几个挤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有的直径不足一千米,有的直径能达到几百千米。
40.月球上没有氛围和水,不适恼人类寓居。
11
,它的引力是地球的;月球与地球
4641.月球对地球的影响有许多方面,一个很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是潮汐。
42.月球对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水降低或下降,形成有规律的涨潮和退潮。
43.太阳和月球是两个星球,它们的形状都是球体,我们生活的地球也是球体。
44.好久好久从前。
绝大多数人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
45.在海边,人们用望远镜窥察远方来的船.发现总是先看到帆顶,然后看到船身。
根据这种现象推测地球可能是圆形。
46.月食时,人们观察到地球投射在月球上的影子总是圆形的。
47.1519年,XXX家XXX带领船队朝着一个方向航行,3年后,他的船队又回到了出发地。
根据这个事实,人们接受了地球是球形的观点。
48.地球是一颗有着丰富液态水的星球。
49.科学家在探索太空时,星球上有没有水的存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因为有水就有生命存在的可能。
50.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占29%;海洋占71%。
51.我们可以接纳数格子的办法比较出世界舆图上陆地和陆地面积的大小区别。
52.在地球上或地球附近,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
53.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54.制作有关地球的主题海报步骤:
(1)给太阳和月球涂上颜色并说明原因。
(2)收集和选用与地球有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小组会商和确定地球海报的主题色彩,可以是蓝色、白色、绿色、彩色等。
(4)制作海报。
合理利用收集到的文字和图片,用色彩表达我们对地球的认识。
(5)展示和交流。
在交流时,介绍海报所表达的内容。
55.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000多万摄氏度。
3.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的八大行星(包含围绕行星转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56.太阳的直径是140万千米,按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排列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其中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木星是行星中体积最大的一个。
57.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围绕恒星运转的星叫做行星,围绕行星运转的星叫做卫星。
58.人们把看起来相互之间距离保持不变的星星分成一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并以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命名,人们把这些区域称为星座。
其中有一个星座的流星雨特别有名,这个星座就是狮子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