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析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
浅析英汉问候语对比及跨文化交际策略探究的论文论文关键词:问候语礼貌原则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本文探讨中英问候语中语言和文化差异,并对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提出相关策略。
问候语是日常会话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们问候别人时,首先考虑的就是礼貌问题。
那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互相交际时所赋予这些准则的重要性是否会有差异?因为跨文化交际在很大程度上与交际者对这些准则和策略的恰当选择有关brown和levinson(19871认为,在社会交往中,人们用语言所体现出来的礼貌是有原则的,也是有差异的。
这些原则要求交谈者符合总的礼貌行为;同时,由于人们所处的文化环境不同,对礼貌的衡量和评估标准也不尽相同,而这些不同的衡量标准也会影响交际者在谈话策略上的选择。
为了解释英汉两种不同文化对于礼貌原则选择的差异,以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本论文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和顾日国(1992)的礼貌准则为基础,对英汉问候语进行调查和研究。
一、中英相同的问候语结构、通过考察我们发现,中英文化中的问候活动通常是先开始接触,然后互致某些问候客套,表示欢迎或乐意会面,再作寒暄。
因此,问候语的结构一般包括以下组成部分:招呼、问候、欢迎辞语、表示高兴、寒暄。
但是在许多情况下,随着问候情景的不同,问候活动中许多成分会随时发生变化,某些成分被省略。
一般见面时常用以下问候用语:“go0dmorning(早安)!”、“goodevening(晚安)!”、“howdoyoudo(你好)!”、“howareyou(身体好吗)?”“what’sgoingonwithyourecendy(最近如何)?”、“how’severythinggoing(一切都顺利吗)?”、“longtimenosee.howareyou(好久不见了,你好吗?)”、“iseverythingallifghtiwththechildren(孩子们都好吗)?”、“haveyoubeenonholiday(最近休假去了吗)?”二、中英问候语的礼貌原则对比结合顾日国的礼貌准则与leech关于礼貌的论述对英汉问候语语料进行比较,对问候语的研究结果证明了顾日国的观点——贬己尊人是中国特有的礼貌准则,并且是中国现代礼貌观念的核心。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差异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差异比较摘要:英汉文化差异一直是制约中国人与说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因素。
若对中西文化差异缺乏必要了解,不能恰当处理文化冲突,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问题,造成误解甚至陷入尴尬境地,导致交际终止。
因此,我们应不断扩大英汉文化的知识面,了解英汉文化差异,提高对英汉文化冲突的沟通和处理能力,使自己的跨文化交际更有效,更顺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差异;差异比较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140132021 引言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跨文化交际已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境旅游、涉外贸易、出国留学、跨国公司求职、参加国际展销会,甚至观看国际电影和电视节目等等,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进行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跨文化交际。
因此,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熟知说英语国家的人们如何看待事物、如何观察世界以及他们的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选择符合英语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才能保证交际的有效进行。
2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文化的主要差异2.1 问候语的差异英汉文化中的问候语结构类似,但二者的问候内容却相差甚远。
英语问候语直接明了,不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是中性的。
英语常用的问候语有:hi/hello!(你好!)good morning!(早上好!)good evening!(晚上好!)how are you?(你好吗?)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说英语国家的人通常以谈论天气、兴趣爱好、旅游度假、电视电影等为话题,进一步进行交流来促进人际关系,在交谈中忌讳谈论宗教信仰、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和年龄等涉及隐私方面的话题。
而汉语问候语强调客套超于事实,中国人打招呼习惯于用“吃饭没?”“去哪呀?”“多大啦?”甚至“每月能挣多少钱?”等,体现对别人的关心。
211214890_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
122《名家名作》·翻译[摘 要] 委婉语在现实意义中有着语言以及文化两方面的影响。
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是导致汉英委婉语有区别的根本原因,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方式和场景的不同。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汉英委婉语在生老病死、颜色词及姓名称谓等方面存在不同之处。
为了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冲突和不必要的误解,人们应当注重汉英委婉语的使用,并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 键 词] 委婉语;汉英对比;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下汉英委婉语的对比研究李佳秀1 李博宇2一、委婉语的含义与起源(一)委婉语的含义委婉语是指在交际中运用的一种特别的言语形式,具有地域性、时代性、民族性、习语化和模糊性等特点。
委婉语是利用不同的发音技巧以及有方向地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进行搭配,在巧妙运用语法的加持下,有效避免粗鄙词汇和句子的使用,最终实现礼貌表达忌讳或粗俗话语的目的。
对于委婉语的准确定义,社会各界都有不同的观点。
其中李军华在其著作《关于委婉语的定义》中明确阐述:委婉语是在不便于直接交流的场所或不能违背的某种社会道德规范标准下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主要作用是采取意思相近的词语来委婉阐述讲述者本身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
[1]因此,我们可以知道委婉语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进行交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
(二)委婉语的起源“委婉语”(euphemism)与大部分英文词汇相同,都是起源于希腊。
其前缀eu-在英语中的主要含义为well,good,pleasant;-pheme-意为 speech,language,甚至可以解释为talk,say,speak 等与‘说’有关的行为。
[2]委婉语其实是一种间接性的语言表达,通过说将其展示出来。
委婉语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能够反映不同民族的思想、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传统等。
正确使用委婉语对人们的跨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二、汉英委婉语的不同(一)对生、老、病、死的理解不同生、老、病、死是人类必然会经历的自然过程。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是指用一种文化的概念或词汇来描述另一种文化的概念或词汇。
隐喻可以帮助跨文化交际了解和相互接受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而这种基于文化差异的理
解也有助于获取解释多元文化的能力。
在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中,中文和英文的隐喻有一些不同之处。
例如,在中文中,
隐喻以地理空间概念为主,例如“下山”,意味着“出现”,它在表达上有一种深刻的发
展概念。
而英文中,隐喻以季节、动物、花园和森林为主,因此隐喻表达具有更广泛的含义。
此外,在中文中,抽象概念以“梦”“想”“及”“匙”“决定”为主旨,表达抽象
的概念。
而英文中,抽象概念以法律、运动、战争等为主,可以有效地表达抽象的概念。
此外,中文和英文的隐喻可以用来表达道德概念。
在中文中,如“赶日”,意味着
“努力”,反映了社会尊重勤奋的道德原则,而英文中,“如狼似虎”可以表达“忠诚”
的道德概念。
总之,跨文化交际的概念隐喻可以有效地表达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帮助相互了解
和接受,而英文和中文的概念隐喻各有不同,可以用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道德概念。
因此,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研究有助于拓展我们的文化理解,增强我们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开发一种能够应用到具体情况中的新理解方法。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中文系专业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而礼貌用语则是语言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本研究旨在对比中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礼貌用语差异,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行为。
通过对比分析中英汉礼貌用语的结构、用法和含义,研究发现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着显著差异,这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性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引言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间进行的交流和互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工具,而在语言中,礼貌用语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中英汉是世界上两个重要的语言,其礼貌用语在文化背景和语言结构上存在差异。
因此,深入研究中英汉礼貌用语的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准确理解他人意图具有重要意义。
2. 礼貌用语的概念和功能2.1 礼貌用语的概念礼貌用语是指为了维护社交关系和减少冲突而使用的语言表达方式。
它可以通过表达善意、尊重和友好来增加对方的好感,并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2.2 礼貌用语的功能礼貌用语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以下几个功能:2.2.1 建立友好关系礼貌用语能够减少交际冲突,为交际双方创造和谐友好的氛围。
2.2.2 表达尊重和关心通过礼貌用语,我们能够向对方表达尊重和关心,增强彼此之间的亲近感。
2.2.3 传递意图和情感礼貌用语能够准确传递自己的意图和情感,帮助他人准确理解自己的意图,从而避免误解和冲突。
3. 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分析3.1 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中英汉在礼貌用语的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中文中,使用高度尊敬和客套的措辞是表示礼貌的常见方式。
而在英语中,礼貌用语通常通过使用比较委婉和客气的措辞来表达。
3.2 礼貌用语的用法中英汉在礼貌用语的用法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例如,在对待年长者时,中文中常使用尊敬的称谓,如“先生”、“女士”等,而英语中则更倾向于直接称呼名字或使用“Mr.”、“Mrs.”等较为正式的称谓。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差异对比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用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其涉及到不同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
英汉两种语言文化在礼貌用语方面存在许多差异,例如在称呼方式、道歉方式以及感谢方式等方面。
本文首先探讨了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的概念以及意义,然后分别从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等几个方面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礼貌用语差异进行详细比较,并分析了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最后,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如何避免礼貌用语的误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礼貌用语;英汉文化差异;称呼方式;道歉方式;感谢方式;客套话Abstract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opic, which involv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language cultur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such as the way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and expressing gratitude. This paper first explores the 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n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in politeness language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es in terms ofways of addressing, apologizing, expressing gratitude, and polite language. analyzes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behind it. Finally, how to avoid the misuse of politeness languag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proposed.Key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liteness language; English and Chinese cultural differences; ways of addressing; ways of apologizing; ways of expressing gratitude;polite language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交际方式。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
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论文导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
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文化冲突,浅谈跨文化交际和英汉文化差异。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英汉文化差异,文化冲突一、引言英语,作为目前世界通用的国际语言,在政治、商业、文化,尤其是外交、外贸中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因此,在交际过程中,为了尽量避免文化冲突,我们就必须要了解英汉文化差异,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一)、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重要性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变化,并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
不同的民族由于自然、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和宗教信仰的差异,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文化。
他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以及道德标准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英语的使用上,文化背景也起着相当大的影响作用。
由于缺乏对中西文化的了解,很多中国人在与英美人交流时套用中国的文化观念,运用中国人的交际模式,因而常常陷入尴尬的境地。
因为忽视中英文化差异知识,交际中往往会走入陷阱而导致失败。
英国语言学家JawahanlalNehna曾说过,Ifweeektoundertndapeople,wehavetoourelve,afarawecan,inthatpartic ularhitoricalandculturebackground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在我国进入WTO时代后,将使中国人有更多机会与外国人接触。
因此了解英汉文化差异,对于与外国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时非常有必要的。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综述和构想英汉对比研究是一种探究英语和汉语之间异同的研究方法,对于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英汉对比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通过了解英汉语言的异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及其文化背景,为翻译、国际交流、语言教育等方面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与此同时,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
英汉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异同,为翻译学、语言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介绍英汉对比研究的主要发展历程、研究现状、方法、成果和不足,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构想。
英汉对比研究的起源和背景英汉对比研究起源于20世纪初,当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翻译。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汉对比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涉及到语言学、翻译学、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
英汉对比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平行语料库研究、对比分析、翻译研究等。
其中,平行语料库研究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对大量英汉平行语料库进行分析,探究两种语言的异同。
对比分析则通过对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结构、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对比,揭示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
翻译研究则从翻译实践和理论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英语和汉语的翻译过程和结果。
英汉对比研究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语言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征和演化过程。
在翻译学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为翻译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支持和指导,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跨文化交际领域,英汉对比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两种文化及其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英汉对比研究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语言差异巨大、语料库资源有限等。
为了解决这些挑战,研究者们需要加大力度搜集整理英汉平行语料库资源,同时采用先进的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
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
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对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对比模式的相关研究论文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对比研究,描述他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
英汉跨文化交际词汇文化对比模式研究只是英汉语言对比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总是由跨文化交际词汇表现出来。
在不同的语言中,跨文化交际词汇分为: 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部分相同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联想意义不同或截然相反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在一种语言中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在另一种语言中却没有任何联想意义的词汇。
由于目的语与母语的文化背景不同,会产生特定的文化意义或内涵。
跨文化交际词汇的文化内涵具有对应性、不完全对应性、零对应性三种模式。
1 英汉对应词汇词汇意义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表示概念的部分,这是词义的核心部分,在两种语言中是相同的,在双语字典中的解释是概念上的对应。
二是表示联想意义的部分,尤其是内涵意义,是词义的附加部分,这部分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特色,在两种语言中是不完全一致的,而这不完全一致的部分在双语字典中没有给出具体的反映。
所谓对应词汇,是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示相同概念的词汇,即概念意义相同,内涵意义也基本相同的词汇。
如狡猾的“狐狸”、温驯的“绵羊”、凶残的“恶狼”、愚蠢的“驴子”、人云亦云的“鹦鹉”、生命力强的“小草”、生态环保的“绿色”、贪吃懒动的“猪”、漂亮傲慢的“孔雀”、邪恶不祥的“黑色”、共同崇拜的吉祥数字“3”和“8”、模糊夸张的数字“3”和“9”、委婉的“生老病死”、禁用的“污秽语”和“动物辱骂语”等,这些都是属于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基本对应的词汇。
2 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英汉不完全对应词汇指那些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概念意义对应而内涵意义不对应或不完全对应的词汇。
它们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的伴随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内涵在涵盖面上呈现不等值性,其内涵意义表现出某种词汇信息上的增值或减损,即在一种语言中词汇所含的意项要大于或小于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词。
从跨文化交际角度看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
英汉礼貌语的语用差异摘要:使用礼貌语是不同的社会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标志。
然而由于受不同文化的制约,英汉礼貌用语也有所不同。
本文试从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的礼貌原则入手,通过对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期望减少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误解和文化冲突,使说话者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礼貌语、语用差异、跨文化交际Pragmatic Discrepancies of Politeness in Chinese and Englishfrom the Point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Abstract:The use of politeness is a common phenomenon in various societies and groups, and it is the mark of human social civilization.However, affected by different cultures, politeness has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iming at reducing misunderstanding and cultural conflict and promoting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different principles of politeness, contrasts the pragmatic discrepancies of politeness and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e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Key words:politeness;pragmatic discrepancies;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1、英语礼貌原则美国语言学家Grice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之比较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用语之比较摘要: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英语和汉语在礼貌用语中对扬升抑降的使用有所不同。
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了解对方语言特点,才能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关键词:礼貌用语;扬升;抑降不同的国家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社会习惯和行为准则而有着不同的交际方式。
尽管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人们在交际的过程中都希望能贯彻礼貌原则、使用礼貌用语,以创造良好的交际氛围,使交际顺利进行,达到所要追求的交际目的。
只有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才能使用合适的礼貌用语,达到预期的交际目的。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对方的语言特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礼貌原则是指制约语言行为的礼貌规范。
英国语言学家leech根据英语的特点列出了六条礼貌原则:(1)得体原则(tact maxim):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增大对他人的益处;(2)宽容原则(gen-erosity maxim):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3)赞扬原则(approbation maxim):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增强对他人的赞扬;(4)谦逊原则(modesty maxim):减少对自己的赞誉,增大对自己的批评;(5)赞同原则(agreement maxim):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增大与他人在观点上的共同点;(6)同情原则(sympathy maxim):减少对他人的反感,增大对他人的同情。
可以看出,这些原则与汉语中“贬己尊人”、“彬彬有礼”、“求同存异”、“讲求面子”的礼貌准则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这里我们仅对英汉礼貌用语中的扬升抑降进行一些比较,了解它们由于文化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特点,以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
所谓扬升抑降是指说话者相对于听话者或听话者相对于说话者位置的升高或降低。
扬升或是抑降会给对方一种礼貌还是不礼貌的信息。
举个例子,小张对小李说“做别的运动我还可以,打篮球我可不行,比起你来差远了。
”或说“你打篮球的技术可真好。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文化差异及其语用策略浅谈
跨文化交际中的英汉文化差异及其语用策略浅谈一、引言跨文化交际既指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
只要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来自不同文化,跨文化交际行为就会发生。
因此,文化差异,是学习和使用语言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每个国家,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传统等因素的不同, 必然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
学习一门语言, 也是了解一定文化的过程。
学习语言,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本身的词汇、结构、句式,还要认识语言背后的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
萨丕尔(Sapir)指出:“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决定人们生活方式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
” 因此,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二者相辅相成。
二、英汉文化差异各民族文化有其产生的土壤、发展的历史和群体认同的现状,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决定了不同的文化现状,不同的文化现状意味着不同的风俗习惯及行为准则。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了解文化间的差异,有时就无法准确地解析对方的信息。
无法准确地译码,交际就会出现障碍,而英汉文化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一)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差异所谓世界观, 就是人对于世界的根本看法。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 东西方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
西方文化认为,人是万物的中心,人应该主宰自然,自然是人征服的对象,人类可以利用不断提高的科学技术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而东方文化认为,人与自然是一种协调关系,人类不是要改造自然, 而是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
所谓价值观,就是判断好坏、是非的标准,它会将人的行为引至某个方向,因此,价值观构成了文化与社会结构的基础。
对于隶属于某个文化的人来说,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都受价值观的支配。
中国人崇尚的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而西方人则认为一个人的所作所为都逃不出上帝的眼睛,做坏事必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隐喻是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通过将一个概念转化为另一个概念来传达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之间的隐喻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往往会给互相交流带来诸多困难。
本篇论文将从中英汉三个方面进行隐喻的对比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英汉之间的隐喻差异。
一、时间概念时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时间概念在英汉语言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英汉之间的时间概念隐喻是存在差异的。
1、英语中常用「时间就是金钱」隐喻来表示时间的价值和珍贵性。
例如「时间就像一张支票,你必须很好地利用它,否则它就会摆脱你的掌控。
」另外,英语中还有「时间是一条河流」的隐喻,可以用来表示时间的流逝和不可逆转性。
例如「时间像一条河流,一去不复返。
」2、汉语中关于时间的隐喻则有许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光阴似箭」。
例如「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岁月不饶人。
」此外,汉语还有「光阴如梭」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等与时间相关的隐喻。
二、食物概念1、英语中有「吃一堑,长一智」的隐喻,意思是通过吃过苦头积累经验从而变得更有智慧。
此外,英语还有「要在容器里保持良好的心态」的隐喻,相当于中国的「保持一份平和心态」。
另外,英语中「我的心在我的胃里」的隐喻形象地表达了某事对自己的重要性。
2、汉语中则有「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和「安居乐业,小康之路」等食物隐喻。
前一则比喻人性贪婪,经常后悔当初对别人的小恩小惠不够谨慎;后一则通常用来形容安宁稳定、生活必需品丰富的良好境况。
三、色彩概念色彩是人们语言交流中常用的隐喻元素之一,它不仅直接传递颜色的概念,更具有文化内涵,包含了国家、区域、地域等独特的文化特征。
在英汉语言中,对于色彩隐喻的使用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1、英语中有「绿色」的隐喻用来表示环保、生态等问题,例如「绿色能源」、「绿色和平」;而「红色」常常与坏事扯上关系,如「红色警报」、「红线警戒」。
另外,英语中还有「黑白分明」的隐喻,可以描述事物清晰明了,没有任何含糊之处。
跨文化翻译中的英汉语义对比及翻译技巧研究
跨文化翻译中的英汉语义对比及翻译技巧研究摘要:当今世界,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特殊地位,英汉双语间的语际交流已成为跨文化交际中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跨文化翻译便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形式。
而词作为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对其意义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对翻译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中,笔者从词汇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着手,研究两种语言中词汇的语义对比情况及相应的翻译技巧。
关键词:跨文化翻译概念意义内涵意义直译意译音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的经济往来与合作日益密切,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也随之不断加强。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基本工具。
而英语和汉语分别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在全球的经济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在英汉两种语言间的语际交流自然成为跨文化交际的主流。
而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文化的传播手段,是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形式。
翻译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
转换理论是翻译的基本理论。
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和塔伯在他们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 再就是风格对等。
”因而能否做好对等与转换,将直接影响翻译的效果。
笔者认为翻译的基础还是对语义的理解和把握。
小到单词、短语,大到句子、句群,甚至语篇,只有在对语义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才能考虑译文与原文形式上和风格上的呼应对等。
而词作为语言中的最小单位,对其意义正确理解是翻译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从词汇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讲,词汇意义有“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之分。
所谓概念意义(denotational meanings),又叫外延意义,或所指意义,是词汇的最基本意义,比较固定,通常是字典上给的意义。
而内涵意义(connotational meaings),又叫能指意义,比较灵活,是在基本意义基础上的扩展意义或联想意义。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课题。
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全球互动日益频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变得愈发紧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仅需要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更需要深入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隐喻概念,以避免语言、文化误解,促进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本研究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差异和联系,从而为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汉文化中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的认识,拓展跨文化交际领域的研究视野,为构建和谐的国际关系做出贡献。
【2000字】1.2 研究目的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概念隐喻的表达方式和传达方式的差异。
具体目的包括:一、分析英汉两种语言中常用的概念隐喻,探讨其特点和应用领域;二、比较英汉两种语言中同一概念的隐喻表达方式的异同,找出存在的差异和难点;三、探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概念隐喻可能产生的误解和挑战,并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四、总结研究结果,为增进不同文化间的理解和沟通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汉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跨文化交际中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互学互鉴,提升交流双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适应能力,达到促进文化交流、增进友谊和促进世界和平的目的。
1.3 研究意义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隐喻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可以深入探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有助于增进对两种语言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隐喻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语言学习者和翻译工作者来说,了解英汉概念隐喻的区别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意思,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或误译。
通过对英汉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不同文化中思维模式和认知方式的理解,拓展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视野,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应对探析
ENGLISH ON CAMPUS2023年02期总第650期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应对探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
而不同国家之间由于历史文化的不同,也形成了不同的语言文化。
而语言作为沟通的媒介,在文化差异的影响下,容易使人们的交流产生误解。
而跨文化交际既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相符合,能有效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还能进一步强化文化自信,在跨文化交际中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对此,跨文化交际视域下,探究英汉语言文化差异能更好地应对跨文化交际障碍,实现英汉语言互通自由,是当前学术界须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概述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展开交际的行为。
其交际内容包括本族语言和外来语言两部分内容,并通过交际行为达到交流目的。
这种交流的主体双方可以是任何两个在语言表达方式以及文化背景方面存在差异的人群。
基于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多需要运用到语言翻译。
在翻译过程中,更需要重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表达禁忌。
二、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对比基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历史发展等,不同语言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中存在一些地域性的文化差异。
具体分析如下:(一)问候语文化差异问候语形式方面。
不同文化交际中有不同的语言习惯。
例如在英语中,通常将“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Hello”等问候语用于各类场合,但汉语问候语中,在非正式场合,更倾向于使用“早”“吃过了吗”“回来了”等问候语。
此外,为了表示礼貌,虽然英语和汉语都会使用到称谓词,但汉语更强调交际双方的身份地位,例如“张阿姨好”“李奶奶,最近身体不错”等。
但英语文化中更重视人与人之间身份的平等,在一些非正式场合之中,可能会直呼对方姓名,以表示亲近。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及语言禁忌的应对
1942019年32期总第472期ENGLISH ON CAMPUS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禁忌语对比研究及语言禁忌的应对文/贝 玉在我国,“禁忌”一词由来已久。
早在汉朝,《后汉书·郎顗传》中云:“臣生长草野,不晓禁忌,披露肝胆,书不择言。
”许慎《说文解字》云:“禁,吉凶之忌也”。
可见 “禁”和“忌”在意思上是相近的。
不论是色气禁忌,婚嫁禁忌,还是动物禁忌,都是人们害怕给自己招来凶险而禁止接触某种事物或做出行为。
英语 taboo 一词源于波利尼西亚的汤加语(Tongan),原意指“神圣超凡的”,后来逐渐发展为专有名词在人类学和社会学中广泛使用。
古今中外,禁忌都是各个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同样反映着各种文化现象,禁忌语就是其中一种。
在跨文化交际中,禁忌语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交际造成了一定的障碍。
对禁忌语的研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丰富文化知识,开阔视野,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发生,做一位成功的交际者。
一、英汉禁忌语的相似性虽然衍生于不同的背景,但中英两种文化是存在相似性的,这种相似性同样也体现在禁忌语中。
1.词的体现。
死亡一直是人们最恐惧、最不愿言说的事,因此跟死亡相关的字词带有很深的禁忌色彩,是不可随便提及的。
比如“薨”,本意是指成群的昆虫一起飞的声音;但在古代“薨”用来称诸侯或者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会用于 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平头百姓也有相应的委婉语,比如“卒”。
在佛教中,和尚的死称为“坐化”,僧尼之死称为“圆寂”。
英语中有关“die”(死)的委婉表达也有很多。
“to return to dust /earth” ,尘归尘,土归土,源于上帝用泥土创造了人。
go to heaven(去天堂)、with God(和上帝在一起)等都是跟宗教文化相关。
再比如,对于女性的性别歧视也体现在两种语言的禁忌中。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漫长,汉语中有关性别歧视方面的词汇也非常丰富。
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浅析对比语言学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论文引言中國英汉对比语言学主张对语言的各种结构进行共时和历时研究,以探寻探求民族语言和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这些理论为我们英汉对比文化语义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总体上来看,对于英语和汉语的词语,是能够从语法以及语义和语用等三个层面上进行对比研究,实际上,语言中充满了文化活动的印迹,语言的各个层面无不体现着民族文化心理、无不隐含着民族文化传统,这就是语言的人文属性,也是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所追寻的根本目标。
每个文化个体的行为通常在很大程度上都反映了其所属文化的文化行为准则,即使某些文化个体带有很强的个性化行为特征。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按自己的行为准则行动时,同时也以自己的行为准则衡量对方的行为方式。
在这个文化行动场中,交际双方都能找到自己的行动依据。
而在不理解陌生文化的行为方式时,则需要将这些行为方式放置到第三个行动场,也就是包括各种陌生文化行为符号的交际行动场。
在这个充满矛盾和冲突的第三交际行动场中,双方需要不断审视自己和对方的行为方式,尝试合理阐释对方行为,捍卫自己的行为,最终通过协商确定可以为交际双方所认可和接受的交际行为。
这个交际场也是跨文化交际中最容易产生跨文化误会和冲突的地方,也就是前面提到的交际场景中需要交际双方不断思考和协商的部分。
该部分存在于双方直接面对面的交际中,如对话、示意等,以及交际双方的心理活动过程中,具有非物质性和动态性的特点,最终通过言语和非言语符号予以传达和确认。
一、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一)双语角度北外陈文伯教授就是从双语的角度进行对比,出版的《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英语习语趣谈》这两本书,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对英汉习语的概念意义和内涵意义的差异进行描写分析,在语言国情学和国俗语义学理论的指导下,一些外语工作者纷纷从事汉外的国俗语义词语对比研究,探索两种(或更多)语言中民族文化词语所包含的语言文化现象并总结其中的异同,帮助学生在学习外语词汇概念意义的同时了解其民族文化涵义。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礼貌语言的语用差异分析
0 rg t Df rne o P i L g aei n l a dC iee .P ama c i ec f O t aU g nE g s n hns i e s le n i h d r glt cl rl o ui n rut a C mmu i t n n e u nci ao
CUIL i
乙: 干嘛这么客气啊, 你能来我就很高兴, 下次可别这么破费了!
( 称呼语的语用差异 三)
汉语称呼系统极为丰富和复杂, 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礼貌习惯。如中国文化提倡“ 尊老爱幼” 的美 德, 体现在称呼语中就是把人的年龄、 辈份带人称呼语, 老王” “ 如“ 、老先生” “ 、老师傅” 等。在许多情况 下,老” “ 字常常委婉地表示资深历练, 有威望地意思, 听来既亲切可人又文雅有礼。英美人却很避讳 “l 一词, 。” d 通常借用其它的词来婉转地表达“ 老年” 这一概念, Hm f au ( 如 oe r l 养老院)a au c - od t s 、 dl o n t m mn ( ui 老人区)s i cin( y t 、 n ri es资深公民)E eH sl老人团) eo t z 、l r o ( d t e 等等。另一种汉语的称谓形式用在人 的头衔、 管制或职位上, 如黄经理、 王处长、 陈主任、 马局长等。但人们几乎听不到西方人会称呼别人 B - u
立的英美人的饭桌上却常常遭到一句“ e y r ” 冷遇” H p os 的“ l u e r i 。在西方人看来, 中国人的宴客方式干预
了个人自由, 而他们简洁随意的招待却是真诚的友善和礼貌。
2收受馈赠 、
中国自古就注重礼尚往来。中国人送礼很有讲究, 礼物通常名目繁多且较为贵重。西方人一般不 送重礼, 多注重礼物的纪念意义和文化品位, 且包装精美。当得到了朋友精心准备的礼物的时候, 东西 方人的反应同样是截然不同的。英美人接受礼物时其话语多为表示对礼物的赞美之情。如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分析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要理素之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那么,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是?
一、语言与文化的不可分割性
ﻭ
语言既是的产物,又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必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文化的许多要素需要借助语言来表达.
ﻭﻭ汉语和英语则是在不同的历史背景和形态中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语种,本质上都浸透着各自民族文化的特征,但是由于西方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使得汉英两种语言在交流中产生了碰撞.因而在学习语言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而且要学会领悟不同的语言文化内涵,把握语言文化的实质进而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
二、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言的不同文化内涵
ﻭﻭ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一)英汉词汇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要理素之一与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理解和掌握英汉两种不同语言词汇不仅要理解词汇本身的含义更应该理解词汇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涵。
以英汉语言词汇中的谢谢为例,当听到对方夸奖自己的时候,人很少会用谢谢来接受对方对自己肯定,相反,人听到对方夸奖自己首先要自谦一番。
而却习惯用谢谢来接受对方对自己的肯定。
谢谢一词在中西文化中所蕴含的不同文化内涵可见一斑。
这恰恰也说明了人内敛而又自谦的性格特点,而这些在看来却是不可理解的。
ﻭﻭ
汉英语言中有些词没有相对应的含义,对这类词的理解和掌握必须结合该词所处的语言环境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弄清楚这类词汇所蕴涵的深层文化内涵。
如对dog-tired 一词的理解,由于中西方人对狗的不同认识和看法,在与狗相关的词汇的理解上便存在着误解与分歧。
dog 一词在西方人看来通常会与勇敢、忠诚联系起来,甚至会把人与狗联系起来。
而在,对该词的理解则大相径庭,人通常用走狗、狗急跳墙来贬低一些人.由此分析,对汉英不同语言词汇的理解不仅要注意其表层的含义,更应该把握语言词汇本身所蕴涵的文化内涵。
如果将汉语的思维模式强加于英语词汇之上,必然会产生理解上的差异与偏差。
ﻭ
(二)英汉语言交际语域层蕴涵的文化内涵
ﻭﻭ中英语言差异除了表现在词汇这一方面,同时,在语域层面上也存在着差异。
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生活的人之间的沟通可以畅通无阻,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的沟通由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便产生了障碍。
ﻭﻭﻭ例如在通常以问及对方的私人生活作为一个对话的开始,认为这是联络彼此感情的
方式,而在西方国家却对此比较反感,认为打探对方是对对方生活的干扰,因而会引起西方人的强烈不满,由此可见,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某一行为的看法与理解是存在差异的。
由于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行为有着不同的制约与规范,因而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我们应该遵循某一地区的固有文化传统,从而避免尴尬与误会.ﻭ
在称呼语方面,汉语文化背景下对对方的称呼依据对方年龄大小而各有不同:对年龄大的长者通常称之为大爷,老先生等;对平辈可以称之为大哥,大姐。
而在英语文化背景下,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此类称呼,而关系较为一般的情况下可以直呼其名.
三、英汉语言学习中的文化导入
ﻭ
英汉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语言本身,更应该去理解语言的文化特性.只有理解文化差异才能更准确地运用语言,从而实现有意义的沟通。
ﻭﻭ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语言本身也有自身的文化内涵。
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着融合性,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又会产生碰撞。
其融合性产生了语言之间的正迁移,排他性注定了两种语言之间必然出现对立与冲突。
因而,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语言学习者应该深刻地了解自身语言文化,掌握不同语言中的不同文化内涵,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学会用异域文化了解目的语国家的道德规范,文化习俗和思维模式,培养一种
强烈的文化习得。
ﻭﻭ中西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多差异,因而我们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必须了解该语言的文化背景,并自觉地培养文化意识,最终融入到新的文化环境中。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尽可能避免文化负迁移,实现有效的沟通与理解,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