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丁醇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丁醇的分离工艺
3、反渗透法
• 反渗透法用一个阻止溶剂通过但是允许水
通过的膜,可以排除发酵液,液体的量因此显 著减少,产物得到富集。反渗透法仅仅利用 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分离装置简单,易 于操作,但是在反渗透过程进行前需要进行 一个预处理,使用一个空纤维超滤器移除不 再使用的微生物体和营养物质,只有这样才 可以得到较纯的产物,但也因此增加了成本。
• 反渗透法 仅仅利用压力作为膜分离的推动力,分
•
•
离装置简单,易于操作,但是对膜的选择性很高,而 且反渗透装置要求进水要达到一定的指标才能运 转,耗能较大。 渗透蒸发法 选择性好,分离效果好,操作简单,但 是它也是基于膜的一种分离方法,膜的高选择性限 制了它的发展,相比气提法和液液萃取法易受发酵 液颗粒的污染和堵塞。 气提法 相比其他分离方法,气提耦合发酵对培养 基无害,也不需要移出营养物质和中间产物,不需要 昂贵的萃取剂,不需要依赖膜技术,它的优势是显而 易见的。除此以外,气提法还能适用于不同的底物、 不同的发酵方式,适用范围广。
气提耦合丁醇发酵相关参数
参数
丁醇产量/g・L-1
提气前
11.9
提气后
151.7 232.8 2.49
倍数
12.7 13. 葡萄糖利用率/g・ L-1・h-1
0.76
平均生产量/g・g1
0.39
0.47
1.16
1.2
4.0
生产率/g・L-1・h-1 0.29
分离技术。丁醇首先被发酵罐中的吸附剂吸附,然 后通过热处理或者解吸过程来得到高浓度的产物。 目前很多材料都可以作为分离丁醇的吸附剂,文献 中报道的较多的是硅藻土、活性炭、聚乙烯吡咯 烷酮(PVP),其中硅质岩最为常用。硅质岩带有一 个与沸石类似的结构,并且具有疏水性能,它可以选 择性地吸附小的有机分子,比如从稀释的水溶液中 吸附C1~5的醇类物质。
生物丁醇制取技术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DVANCES IN FINE PETROCHEMICALS
第 17卷 第 1期
在传 统 发酵 法 生 产 丁醇 过 程 中 ,由于 受 细 胞 浓度 、高浓 度底 物 和产 物抑制 等 因素 的影 响 ,反应 器 的生产 率 和细 胞 质 量浓 度 一 般 都 较低 ,丁醇 浓 度一 般 维 持 在 1~14 g/L_6j。为 了 促 进 细 胞 生 长 ,提高 生产 率 ,近年来 开发 出 了补料 分批 发酵 和 两段 法发 酵新 工 艺 ,以及 细 胞循 环 技 术 和 细胞 固 定化 技术 。QURESHI等 【 采 用 补 料 分 批 发 酵 法 使生 产 率 和 总 溶 剂 质 量 浓 度 分 别 达 到 0.98 g/(L·h)和 165.1 g/L,而 分 批 发 酵 只达 到 0.39 g/(L·h)和 25.3 g/L。TASHIRO等 利用 丁醇 高 产 菌 株 c.saccharoperbutylacetonicum N1— 4 发 酵葡 萄糖 生产 丁 醇 时 发 现 ,采用 补 料 分 批 发 酵 法不 断 流 加 葡 萄 糖 和 丁 酸 能 促 进 发 酵 ,得 到 16
丁 醇 (C HmO)有 4种 异 构 体 ,分 别 是 正 丁 醇 、异 丁醇 、仲 丁醇 和叔 丁醇 。通 常所 说 的丁 醇是 指 正丁 醇 ,既是 重要 的大 宗化 工原 料 ,又是 继燃 料 乙醇之 后极 具发 展 前 景 的新 型液 体 生 物 燃 料 (也 被称 为 “燃 料 丁 醇 ”)。与 乙醇 相 比 ,生 物 丁 醇 在 燃料 性 能 和经济 性方 面具 有 明显 的优 势 。丁 醇具 有更 高 的疏 水性 和较 低 的挥 发 性 ,可 与汽 油 以任 意 比例 混 合 ,并 具 有 与 汽 油 相 当 的 热 值 … 。 因 此 ,近 年来 生物 丁 醇 的研 究 开 发 日益受 到许 多 国 家 的重 视 。
新型生物燃料——丁醇
新型生物燃料——丁醇14302010030柳青腾丁醇制备和使用的原理丁醇是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
可用作优质燃料和燃料添加剂,其高沸点(118℃)和低蒸汽压有助于汽车的冷启动;由于丁醇的疏水性比乙醇更强,因此更易于与汽、柴油烃类燃料相混溶,储存过程中不易吸收空气中和系统中的水分;而且丁醇的燃烧更完全,可大大降低汽车尾气的CO2排放,且不发生残留烃污染,对净化空气十分有利。
上述优点有可能使丁醇成为未来发动机新型绿色燃料,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可持续发展的交通燃料之一,在未来的运输燃料中将会占有重要的比重。
目前主流的生产丁醇的方法共有三种,其中前两种是化学方法,分别是:1.羰基合成法。
丙烯与CO、H2在加压加温及催化剂存在下羰基合成正、异丁醛,加氢后分馏得正丁醇。
2.醇醛缩合法。
乙醛经缩合成丁醇醛,脱水生成丁烯醛,再经加氢后得正丁醇。
第三种方法,就是利用生物发酵方法制丁醇。
具体的做法是,以淀粉等为原料,接入丙酮-丁醇菌种,进行丙酮丁醇(ABE)发酵,发酵液精馏后得产品正丁醇。
丁醇燃料的优缺点丁醇燃料有许多优点。
一方面体现在利用生物发酵方法制丁醇的优点,另一方面体现在丁醇和传统的生物燃料(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等)相比所具有的优点。
1.生物发酵方法的优点(1)化工合成法以石油为原料,投资大,技术设备要求高;而微生物发酵法一般以淀粉质、纸浆废液、糖蜜和野生植物等为原料,利用丙酮丁醇菌所分泌的酶来将淀粉分解成糖类,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生成丙酮、丁醇和乙醇等产物,其工艺设备与酒精生产相似,原料价廉,来源广泛,设备投资较小。
(2)发酵法生产条件温和,一般常温操作,不需贵重金属催化剂。
(3)选择性好、安全性高、副产物少,易于分离纯化。
(4)降低了对有限石油资源的消耗和依赖。
2.丁醇相对于其他生物燃料的优点(表自《新型生物燃料———丁醇的研究进展》)(1)能量含量高,与乙醇相比可多走30%的路程。
(2)丁醇的挥发性是乙醇的1/6倍,汽油的1/1315,与汽油混合对水的宽容度大,对潮湿和低水蒸气压力有更好的适应能力。
以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生物产业技术》
Pierror P,Fick M,Engasser J M. Continuous acetone–butanol fermentation with high productivity by cellultra filtration and recycling. Biotechnol Lett,1986,8:253-256.
参考文献
Mutschlechner O,Swoboda H,Gapes J R. Continuous two-stage ABE-fermentation using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NRRL B592 operating with a growth rate in the first stage vessel close to its maximal value. J mol microbiol biotechnol ,2000, 2:101-105.
建成或恢复生产,预计完全投产后国内 ABE发酵生产将达到年产100万吨的 规模。
2 纤维素丁醇发酵
一般的ABE发酵中,丁醇产率较低 [<0.5 g/(L·h)],远低于其他化工品的
表 1 1980年代前世界主要ABE发酵企业
时间
地点
原料
注释
1913~1914 年 雷纳姆,英国
土豆淀粉
混合菌发酵工艺
1916~1918 年 多伦多,加拿大
2014.04(7月). 生物产业技术 59
技术 讲座
参考文献
Gabriel C L,Crawford F M. Development of the butyl-acetonic fermentation industry. Ind Eng Chem,1930,22:1163-1165.
现代化工分析方法与实验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碱木质素的酚羟基(一)实验目的用FC法测定漆酶活化的碱木质素酚羟基含量(二)实验原理碱木质素为造纸黑夜的主要成分,其难溶于水,可通过磺化使其成为两亲性的聚合物。
但是因为碱木质素分子活性位点太少,可通过漆酶活化后再磺化,便可提高磺化后产物——木质素磺酸盐的磺化度。
漆酶的酶活已经预先测定,单位为U/g(漆酶),漆酶的用量表示为U/g(碱木质素)。
因为碱木质素在波长为280nm 处有最大吸收波长,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又因为香草醛标准溶液与FC试剂反应后在波长为76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也可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活化后碱木质素的酚羟基的含量(碱木质素也有类似于香草醛和FC试剂的反应)。
(三)实验步骤1漆酶改性碱木质素先用漆酶改性碱木质素,后对产物干燥处理。
2酚羟基含量测定FC法步骤如下:a)取120 mg干燥样品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同时取一小部分出来稀释测浓度(波长为280nm)。
b)取以上溶液1 mL于25 mL容量瓶中,加入1.5 mL FC试剂,再加入15 mL去离子水稀释。
c)往以上溶液加入5 mL 20% Na2CO3溶液(20 g Na2CO3溶解于100 mL容量瓶)后用去离子水定容。
d)将以上溶液移至150 mL锥形瓶中,在摇床中于30 ℃,200 rpm的条件下反应2 he)在760 nm处测定以上溶液的吸光度。
根据香草醛的标准曲线:y=0.011x+0.0503可求得一定体积的碱木质素溶液酚羟基的摩尔数;同时根据碱木质素的标准曲线为:y=0.01342x-0.01651可求得一定体积的碱木质素的含量。
酚羟基的含量表示为1 g的碱木质素所含有的酚羟基的摩尔数。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测定碱木质素的含量,选取的波长为280nm ,因为其在280nm 处有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含量的图谱如图所示:A b sWavelength(nm)测定碱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选取的波长为760nm ,因为标准溶液在760nm 处有最大吸收波长,测定其含量的图谱如图所示:700720740760780800A b sWavelength/nm(五)结论经过漆酶改性后,碱木质素的酚羟基含量增多,有利于进一步磺化改性。
渗透汽化技术在生物丁醇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实现产物的分离 与浓 缩 , 且选 择性 高 、 能耗 低 ] , 可降低 后续成本 , 还可 保证 产 品纯 度 。近 年来 , 渗 透 汽化技 术
在生物丁醇发酵 生产方面 的应用受 到了广泛关注 。
1 渗 透 汽 化透 水 膜 及 其 在 丁 醇 发 酵 中 的应 用
油替 代 品 , 具有 能 量密度 较 高 、 可 以任 意 比例与 汽油混
及 其 改性材 料方 面 , 但仍 有新材 料不断被 发现和研 究 。 1 . 2 渗透 汽化 透水 膜在 丁醇发 酵 中的应 用
合使 用 、 腐 蚀性 小 、 便 于 管道 运 输 等 优 点 [ 1 ] 。然 而 , 由
渗 透汽 化透 水技 术 可取 代传 统 共沸 精馏 , 降低 能
耗 。 目前 的研究 和应 用 主要 集 中 于无水 乙醇 的生 产 。
德 国 GF T公 司( 现属瑞士 S u l z e r C h e mt e c h公 司) 率
先成 功将渗 透汽 化技 术应 用 于无 水 乙醇 的生 产 , 并 于 1 9 8 8年 在法 国 B e t h e n i v i l l e 建成世 界 上第 一个 大 型 的 渗透 汽化脱 水 制无水 乙醇工厂 , 其生产 能力为 1 5 0 0 0 0
渗透 汽化脱 水 生产设 备瞳 , 其 成本 比传统 的精 馏法 降
低了 2 O 9 , 6 以上 。 自 2 0 0 3年我 国渗 透汽化 有 机物 脱水 膜技 术实 现工 业化 以来 , 已实 现 了膜 制备 、 膜组 件设计 制造 和膜 工 程实施 的 完 全 自主知 识产 权 ; 但 与 国外工 业化 程度 相 比 , 还存 在 工业化 推广应 用速度过 慢 、 企业 规模 小 、 生产 成本 高等 不足∞ 。 燃料 丁 醇脱水 技术 在借鉴 了燃 料乙醇脱水 技术 的
新型能源生物丁醇 (2)
生物酶法
利用酶催化反应将淀粉、 纤维素等物质转化为生物 丁醇。
合成气发酵法
将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 气的混合物)通过微生物 发酵转化为生物丁醇。
生物丁醇的生产原料
糖类物质
合成气
葡萄糖、木糖等糖类物质是生物丁醇 生产的主要原料,可从淀粉、纤维素 等物质中提取。
一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可通过煤 化工或天然气转化获得,再用于生产 生物丁醇。
废弃物、纤维质等作为原料。
生物丁醇的分子式:C4H9OH。
03
生物丁醇的特性
物理性质
与乙醇相似,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约21MJ/kg),沸点约 117.7°C,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
具有醇羟基,可发生氧化、酯化等反应。
安全性
低毒,但大量摄入可能对肝脏产生毒性。
生物丁醇的用途
01
02
03
05
生物丁醇的挑战与解决 方案
生物丁醇的生产成本问题
总结词
生产成本高昂是生物丁醇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之一。
详细描述
生物丁醇的生产需要大量原材料和能源,导致其成本较高。此外,生物丁醇的生 产过程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工艺,进一步增加了生产成本。
生物丁醇的储存和运输问题
总结词
生物丁醇的储存和运输存在安全隐患 和困难。
技术进步推动
生物丁醇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将进一步降低 生产成本,提高产量和纯度,为大规模应用奠定 基础。
生物丁醇的技术创新
提高发酵效率
通过优化菌种、改进发酵工艺和提高设备效率等手段,提高生物 丁醇的发酵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分离提纯技术改进
改进生物丁醇的分离提纯技术,提高产品纯度,降低杂质含量,满 足不同应用领域的需求。
生物丁醇的渗透蒸发分离膜研究进展
传统 丁醇 发 酵工 艺 得 到 的 丁醇 含 量 较 低 , 且 含 有丙 酮 ( a c e t o n e ) 、 乙醇 ( e t h a n o 1 ) 等 副 产 物. 由 于发
酵过 程 主要 产 生 丙 酮 、 丁醇 ( b u t a n o 1 ) 和 乙醇 三种 产
s u p p o r t e d l i q u i d me mb r a n e
另外 , 还关 注了支撑液膜在丁醇分离 中的应 用及其 存在 的稳 定性 问题 , 分析了丁 醇发酵 液 中存 在 的溶剂 小分 子 、 中间产
物及生物 大分 子等对分 离性 能 的影 响. 最后 , 对 用 于生物 丁 醇分离 的渗透蒸发膜 的未来 发展进行 了展望. 关键词 :生物丁醇 ; 渗透蒸发 ; 聚合物膜 ; 支撑液膜
Ab s t r a c t :S e p a r a t i n g b u t a n o l f r o m f e r me n at t i o n b r o t h i s a n u r g e n t p r o b l e m t o b e s o l v e d i n b i o b u an t o l i n d u s t r i a l i z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 A c o mp a r a t i v e s t u d y wa s ma d e o f d i f f e r e n t s e p a r a t i o n t e c h n i q u e s wh i c h c o u l d b e c o u p l e d wi t h f e r me n at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i r s ep a r a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i c e f f i c i e n c y a n d t h e a d v a n ag t e s o f
原位分离耦合技术制备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2 0 1 3年 1 1 月
生
物
加
工
过
程
Vo l | 11 No. 6 NO V.201 3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Bi o p r o c e s s En g i n e e r i n g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3 6 7 8 . 2 0 1 3 . 0 6 . 0 1 9
渗透汽化膜原位分离丁醇渗透汽化pervaporation是一种利用液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膜中的溶解和扩散性能的不同有选择性地在膜内汽化透过并被冷凝回收的新型膜分离技术目前有机物脱水的水优先透过膜已进入工业化实用阶段34有机物优先透过膜是利用极性低表面能小的橡胶态聚合物制备的疏水性膜可分离水中少量或微量挥发组分或有机组分将该技术与产溶剂发酵过程耦合可解除产物抑制提高发酵产率同时实现对产物的浓缩显著降低后续能耗已成功应用于乙醇耦合发酵研究35丁醇分离膜材料的开发采用渗透汽化技术制备燃料丁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开发和制备高性能高的渗透通量和选择性的渗透汽化膜
原 位 分 离耦 合 技 术 制 备 生物 丁醇 的研 究进 展
朱大伟 , 韦 萍 , 吴 昊 , 孙梦茹 , 姜 岷
( 1 . 南京 工业大 学 生物 与制药工 程 学院 , 南京 2 1 1 8 0 0; 2 . 苏州 大学 附属 第三 医院 , 常州 2 1 3 0 0 3 )
得的成果 , 对原 位 分 离耦 合 发 酵 制 备 生 物 丁 醇 的 前 景进 行 了展 望 。
关键词 : 生物丁醇; 发酵 ; 原位分 离; 耦 合 中 图分 类 号 : T Q 9 2 0 . 6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3 6 7 8 ( 2 0 1 3 ) 0 6— 0 0 9 0— 0 7
中药化学试题复习资料库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根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探讨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构造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别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养分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养分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及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探讨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构造〕、〔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提取〕、〔别离〕和〔鉴定〕等学问。
三、单项选择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粘液质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及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4.及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A 乙醇B 乙醚C 正丁醇D 氯仿E 乙酸乙酯5.能及水分层的溶剂是〔 B 〕A 乙醇B 乙醚C 丙酮D 丙酮/甲醇〔1:1〕E 甲醇6.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A 苯B 乙醚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7.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A 苯B 乙醚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8.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9.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项选择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纳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生物丁醇制取技术
生物丁醇制取技术章节一:引言- 介绍生物丁醇和其应用- 介绍生物丁醇制备的重要性- 简述生物丁醇制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章节二:生物丁醇的制备原理- 生物丁醇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生物丁醇制备的主要途径和反应机理章节三:生物丁醇制备的微生物发酵技术- 介绍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原理- 介绍常用的生物丁醇微生物株和产酸菌的特性- 详细描述生物丁醇微生物发酵生产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章节四:生物丁醇制备的生物化学转化技术- 介绍通过生物化学方法制备生物丁醇的原理和方法- 介绍相关酶和催化剂的特性和作用- 详细描述该制备技术的反应方程和工艺流程章节五:生物丁醇制备技术的应用和展望- 列举生物丁醇的一些应用领域- 介绍生物丁醇制备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展望该技术的发展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参考文献引言生物丁醇属于丁醇的一种,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燃料、涂料、塑料、香料等诸多领域。
与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不同,生物丁醇制备技术能够通过生物转化法从可再生的生物质中提取和制备,具有环保、可持续等优点,在当前的化学工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本论文就生物丁醇制备技术进行研究和探讨。
1.1 生物丁醇的应用生物丁醇具有良好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因此其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
一方面,生物丁醇可以作为燃料用于替代传统的天然气或石油,具有环保、高效、安全等优点。
同时,生物丁醇还是合成涂料、塑料、树脂、香气剂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
此外,生物丁醇还可以用作医药、香料、食品等领域的原料和添加剂。
1.2 生物丁醇制备技术的重要性生物丁醇属于可再生原料,采用生物转化法进行制备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化学合成法上有着环保、可持续、低成本等显著优势,此外在实现化工产品的产业化过程中也能够节省生产成本。
因此,生物丁醇制备技术在当前的化学工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尝试。
1.3 生物丁醇制备技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生物质化学的研究和发展越来越受到关注。
生物丁醇发酵研究进展
生物丁醇发酵研究进展高越;郭晓鹏;杨阳;张苗苗;李文建;陆栋【期刊名称】《生物技术通报》【年(卷),期】2018(034)008【摘要】随着化石燃料的枯竭及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生物燃料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已成为世界各国研究开发的热点.生物丁醇以其燃烧值高,能量密度大,污染轻,以及可与汽油以任意比例互溶等特点,成为新一代可再生资源研究开发的重点.尽管生物丁醇目前前景广阔,但传统丙酮-丁醇-乙醇(Acetone-butanol-ethanol,ABE)发酵途径生产成本高且产率低限制了其商业化生产.为了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实现廉价生物材料的工业转换,基于生物质资源的经济型发酵工艺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外源添加的技术手段,快速揭示发酵体系下菌株表型及发酵性能变化对于系统阐述菌株代谢水平与基因水平交叉作用规律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此外,随着全基因组测序及相关组学工程技术手段的发展,围绕代谢网络结构改造,阻断非丁醇代谢合成通路,明确胁迫调控机制,解除相关代谢调控等方面内容,对产丁醇梭菌进行内源改造,以期提高丁醇代谢合成能力及丁醇耐受性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基于丁醇发酵生物质资源开发,代谢宏观调控策略及菌种选育等方面研究进展,讨论了生物丁醇生产代谢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并对生物丁醇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旨为工程菌的构建和基于过程工程技术的代谢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总页数】8页(P27-34)【作者】高越;郭晓鹏;杨阳;张苗苗;李文建;陆栋【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兰州理工大学,兰州73005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730000;甘肃省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替代原料发酵产生物丁醇及其他高级醇的研究进展 [J], 平振杰;苏亚蕊;关爱民;郜晓峰2.发酵法制备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J], 唐家发;陈俊杰;庄文豪;王丽倩;李淑君;王慧3.发酵法制备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J], 刘帅4.发酵法制备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J], 刘帅;5.可再生原料发酵生产生物丁醇的研究进展 [J], 吴又多;齐高相;陈丽杰;白凤武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丁醇代谢工程的研究进展
要方向。笔者从代谢工程改造的 角度评述近 5年来生物丁 醇研 究的进展 , 同时讨论 了生物丁 醇研 究 中需要 着力解
决 工程 ; 代谢 途 径 ; 生物 制 造
中图分类号 : Q 7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3 6 7 8 ( 2 0 1 3 ) 0 2— 0 0 5 8— 0 7
( 1 .S c h o o l o f L i f e S c i e n c e s ,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o f C h i n a , He f e i 2 3 0 0 2 6 , C h i n a ; 2 .I n s t i t u t e o f Mi c r o b i o l o g y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i n g 1 0 0 1 0 1 , C h i n a )
Me t a bo l i c e ng i ne e r i ng f o r b i o b ut a no l pr o d uc t i o n: a r e v i e w
D A I Z o n g j i e , D O N G H o n g j u n , Z HU Y a n , Z HA N G Y a n p i n g , L I Y i n
r a t i o n a l de s i g n b ut a n o l p r o d u c i n g p a t h wa y i n mo d e l ba c t e r i a wa s a n o t he r c h o i c e or f b u t a no l pr o d uc t i o n . I n t h i s r e v i e w, t h e pr o g r e s s e s o n me t a b o l i c e n g i ne e r i n g o f bu t a n o l p r o d uc t i o n i n r e c e n t f i v e y e a r s we r e s u mma iz r e d, t h e p r o b l e ms i n b ut a n o l p r o d u c t i o n t o me e t t h e d e ma n d s o f i n d u s t ia r l p r o d u c t i o n we r e a l s o d i s c us s e d. Ke y wo r d s: b i o b u t a n o l ;me t a b o l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me t a b o l i c p a t h wa y;b i o - ma n u f a c t u in r g
《基于生物质转化产品—生物丁醇-糠醛水中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基于生物质转化产品—生物丁醇-糠醛水中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基于生物质转化产品—生物丁醇-糠醛水中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基于生物质转化产品——生物丁醇/糠醛水中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一、引言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寻找可再生、环保的能源替代品已成为当今科研领域的重要课题。
生物质转化产品,如生物丁醇和糠醛,因其具有可再生、低碳、环保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然而,生物质转化产品的提取和分离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成分和复杂的工艺流程。
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富集分离材料对于提高生物质转化产品的纯度和回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研究基于生物质转化产品——生物丁醇/糠醛水中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二、富集分离材料的合成(一)材料选择与设计针对生物丁醇/糠醛水溶液的特性和分离需求,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富集分离材料。
该材料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础,通过引入特定的官能团,增强对生物丁醇和糠醛的吸附能力。
(二)材料合成在合成过程中,我们采用一步法聚合法,将选定的单体与交联剂进行聚合反应,得到目标聚合物。
随后,通过化学修饰,引入官能团,提高对生物丁醇和糠醛的吸附选择性。
三、材料性能研究(一)吸附性能研究我们对合成的新型富集分离材料进行了吸附性能研究。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该材料对生物丁醇和糠醛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且吸附速率快,饱和吸附量大。
此外,该材料还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经过多次吸附-解吸循环后,仍能保持良好的吸附性能。
(二)选择性分离性能研究在生物丁醇/糠醛混合水溶液中,我们测试了新型富集分离材料的选择性分离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该材料能够有效地将生物丁醇和糠醛从混合水溶液中分离出来,且对不同组分的分离效果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这为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生物质转化产品提取和分离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四、结论本研究成功合成了一种基于高分子聚合物的富集分离材料,该材料对生物丁醇和糠醛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分离性能。
气提法分离生物丁醇的工业生产流程
气提法分离生物丁醇的工业生产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气提法是一种用于分离和提纯生物丁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生物质转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物质转化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物质转化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利用方式,正逐渐成为研究和应用的热点。
生物质是指通过光合作用而形成的各种有机体,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质资源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低碳排放等优点,通过合理的转化技术,可以将其转化为能源、化学品和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
一、生物质转化技术的现状目前,生物质转化技术主要包括直接燃烧、热化学转化、生物化学转化和物理化学转化等几种类型。
直接燃烧是最古老也是最常见的生物质利用方式。
在农村地区,生物质常常被用于取暖和炊事。
然而,这种方式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且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
为了提高燃烧效率和减少污染,现代的生物质燃烧技术通常采用集中供热和发电的方式,并配备先进的燃烧设备和污染物处理装置。
热化学转化技术主要包括气化、热解和液化。
气化是将生物质在高温和缺氧的条件下转化为合成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和甲烷),合成气可以用于发电、生产化学品或作为燃料。
热解则是在无氧或缺氧的条件下将生物质加热分解为生物油、炭和可燃性气体。
生物油可以进一步提炼为燃料或化学品,炭可以用于土壤改良或作为吸附剂。
液化是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将生物质转化为液体燃料,但其成本较高,目前仍处于研究和示范阶段。
生物化学转化技术主要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生物质转化为生物燃料和化学品。
其中,发酵是生产乙醇的主要方法,以粮食作物(如玉米、小麦)和非粮食作物(如木薯、甜高粱)为原料,经过发酵和蒸馏可以得到乙醇。
此外,利用微生物发酵还可以生产丁醇、丙酮等其他生物燃料。
厌氧消化则是将有机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在厌氧条件下转化为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和二氧化碳),沼气可用于发电或供热。
物理化学转化技术包括萃取、吸附和离子交换等。
这些方法通常用于从生物质中提取有价值的成分,如从植物中提取油脂、从生物质水解液中分离糖类等。
正丁醇萃取的原理
正丁醇萃取的原理正丁醇萃取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提取技术,它基于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
正丁醇是一种醇类有机溶剂,具有较高的溶解度和萃取效果。
在正丁醇萃取过程中,通过调节温度、压力和溶剂的比例等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提取。
正丁醇萃取的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溶解度差异:正丁醇与不同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是实现萃取分离的基础。
在正丁醇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不同,有些物质可以高度溶解于正丁醇中,而有些物质则溶解度较低。
通过调节溶剂中正丁醇的浓度,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选择性溶解和分离。
2. 平衡移动:正丁醇萃取过程中,溶剂和待提取物质之间会发生平衡移动。
待提取物质会从原溶液中转移到正丁醇相中,形成新的溶液。
这个过程是通过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来实现的。
分配系数是物质在两相中溶解度的比值,它反映了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情况,也是正丁醇萃取效果的重要指标。
3. 相间传质:相间传质是正丁醇萃取中的重要步骤。
在正丁醇与原溶液接触的过程中,待提取物质会通过扩散和对流等传质方式从原溶液中迁移到正丁醇相中。
扩散是物质自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传递的过程,对流是通过溶剂流动带动物质传递的过程。
这两种传质方式共同作用,加快了目标物质的传递速度,提高了萃取效果。
4. 温度和压力控制:正丁醇萃取过程中,温度和压力是影响分离效果的重要参数。
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不同,通过调节这两个参数,可以实现对不同物质的选择性溶解和分离。
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压力越高,溶解度也越大。
因此,在正丁醇萃取过程中,合理控制温度和压力,可以提高分离效果。
正丁醇萃取是一种基于溶解度差异的分离和提取技术。
通过调节溶剂中正丁醇的浓度、控制温度和压力等条件,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质的高效分离和提取。
正丁醇萃取在化学、生物、食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为研究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丁醇提取技术研究进展李智斌【摘要】生物丁醇是当今世界可再生生物能源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终产物丁醇的抑制作用限制了发酵生产中丁醇的产量。
本文主要介绍采用吸附法、液液萃取技术、汽提法和渗透汽化技术在发酵过程提取丁醇以降低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和目前遇到的研究难题作一综述,并对丁醇分离耦合发酵技术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Biobutanol is one of the research hotspots in the field of renewable bioenergy. The yield of butanol is inhibited by butanol itself during fermentation. In this text, the techniques of adsorption, liquid-liquid extraction, gas stripping and pervaporation were introduced, which can extract butanol during fermentation to reduce inhibiti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nd the research challenge of the techniques mentioned above were also introduced. The development of extracting butanol from fermentation was prospected.【期刊名称】《广州化工》【年(卷),期】2015(000)017【总页数】3页(P38-40)【关键词】丁醇;吸附;萃取;汽提;渗透汽化【作者】李智斌【作者单位】广东中科天元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广州 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6丁醇生物发酵一般是利用丙酮丁醇梭菌在严格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其主要产物是丁醇、丙酮和乙醇,含量约为6:3:1,简称ABE发酵。
丙酮丁醇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乙酸、丁酸)和有机溶剂(乙醇、丙酮、丁醇),丙酮、丁醇对菌体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特别是丁醇,当其浓度达到1%~2%时,菌体生长就会受到严重的抑制。
因此,在发酵过程中采用有效的方法移除产物ABE,降低产物的浓度,使得产物抑制作用降低,可以提高发酵产率和底物的利用率。
目前用于分离丙酮、丁醇梭菌发酵产物的方法主要有吸附(absorption)、液-液萃取技术(liquid-liquid extraction)、气提技术(gas stripping)和渗透汽化技术(pervaporation)等等。
采用吸附法分离丙酮—丁醇发酵产物,是将吸附剂直接置于发酵液中吸附产物。
近年来主要集中在使用硅藻土、活性炭、聚合树脂作为吸附剂的研究上。
硅藻土具有孔隙度高、吸附性强、容重小、熔点高、隔热、吸声、折射率低、化学性能稳定等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Meagher等[1]利用硅藻土进行丙酮丁醇发酵液的吸附试验,发现硅藻土可以选择性地吸附丁醇和丙酮,吸附能力分别达到48 mg/g和11 mg/g。
Maddox[2]利用硅藻土吸附丁醇浓度为11.7~16.8 g/L的发酵液,发现其吸附能力范围为64~85 mg/g。
可以看出,硅藻土是良好的丁醇吸附剂。
吸附于硅藻土上的丁醇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将其解吸附,丁醇解吸附过程中,吸附的水加热到40 ℃时移去,而丁醇则在150 ℃时分离。
Meagher等[3]研究发现硅藻土78 ℃时解吸丁醇、丙酮和乙醇,提取率分别达到100%,95.5%和80.0%。
此外,许多研究者还对各种碳材料和聚合树脂进行了丁醇吸附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Groot等[4]利用活性炭(Norit W52和Norit ROW 0.8)、聚合树脂(XAD-2、XAD-4、XAD-8)进行吸附实验发现,Norit ROW 0.8的吸附能力最强,达到252 mg/g。
Yang等[5]利用聚乙烯吡啶(polyvinylpyridine,PVP)吸附丁醇,发现聚乙烯吡啶可以吸附丁醇和丁酸,所以产酸期有机酸抑制减弱。
有机酸浓度下降就可以吸附更多的丁醇,并且菌体在产溶剂期会受到更少的抑制。
另有研究者进行了bonopore、Amberlite XAD-4、Amberlite XAD-7等材料的吸附实验,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表1)[6]。
液液萃取的原理是非水溶性有机萃取剂与发酵液混合,由于ABE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要大,因此,ABE在有机相中被选择性的分离浓缩,实现ABE从发酵液中移除出来。
杨立荣等[7]利用油醇进行萃取研究,发现油醇对丙酮丁醇梭菌没有毒性,当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10 g/L时,水相丁醇浓度为5.12 g/L,折合水相丁醇浓度为16.27 g/L,折合水相总溶剂浓度为33.63 g/L。
在液液萃取过程中,有些溶剂对发酵中的关键中间产物(比如丁酸)也具有很强的萃取能力,会对溶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影响,故有研究者先使用中间产物使萃取剂达到饱和状态再进行ABE萃取。
G.Eckert等[8]利用丁酸浓度达到饱和状态的癸醇作为萃取剂,癸醇在提取发酵液中具有足够高的分配系数和选择性分离丁醇,在连续发酵中丁醇的生产能力从0.51 g/(L·h)提高至1.96 g/(L·h),总溶剂从0.78 g/(L·h)提高到3.08 g/(L·h),说明其生产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液—液萃取技术简化了连续发酵工艺,而且由于发酵液萃取之后还可以进行回收并在补充营养物质之后再次发酵,大大减少了生产过程中污水排放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但是,由于萃取剂存在价格昂贵、对菌体有一定的毒性和萃取发酵中间产物等问题,给液液萃取技术应用于生产上带来了一定的难题。
气提与丙酮丁醇发酵耦合分离ABE 提高发酵效率的原理主要是利用气体(如氮气或发酵自产气体)在发酵液中产泡,气泡截获ABE后在一个冷凝器中压缩收集。
当溶液被浓缩后,气体重新回收利用进入发酵容器截留更多的溶剂。
因而,气提降低能耗并提高发酵产率及底物的利用率。
Ezeji等[9]研究了C.beijerinckii BA101利用高浓度的P2合成培养基并采用补料与气提技术耦合发酵ABE,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ABE的产率和产生速率分别为0.47 g/g和1.16 g/(L·h),比对照组提高了4倍。
气提法的效率受到载气循环速度、气泡大小、消泡剂等众多因素的影响。
Ezeji等[10]发现汽提法耦合发酵过程中,丁醇提取效率与气体循环速度大小有关,气泡大小并不影响丁醇的提取效率。
但是,气泡直径小于0.5 mm时,会产生大量的泡沫影响丁醇发酵的体积。
为了不产生大量的泡沫,在气体循环过程中加大气泡的直径,使得气泡离开发酵液后迅速破泡,从而解决汽提法中产生泡沫的问题。
渗透汽化主要是利用膜的选择性从发酵液中移除挥发性组分,而营养物质、糖以及微生物细胞等被截留下来,分离的组分通过浓缩回收。
渗透汽化—发酵的耦合工艺既有利于发酵产率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底物的利用率,同时对发酵体系无污染,是一种清洁、无污染的新型分离技术。
Qureshi等[11-12]将渗透汽化用于C.beijerinckii BA101发酵液中丁醇的去除,产生总溶剂浓度为51.5 g/L,是对照组总溶剂产量的两倍,而且渗透汽化膜分离技术对没有不良影响。
而在渗透汽化(硅树脂膜)耦合补料连续发酵中,P2培养基的总溶剂达到165.1 g/L,溶剂生产率从0.35 g/(L·h)提高到0.98 g/(L·h)。
渗透汽化技术中膜性能受到膜本身性质影响较大。
Jitesh等[13]研究丁苯橡胶(SBR)、二元乙丙二烯基橡胶(EPDM)、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silo-xane,PDMS)和填充硅藻土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等膜材料吸附ABE的效果,结果发现在二元混合物中,填充15%硅藻土的聚二甲基硅氧烷性能最好,而在四元混合物中,SBR的性能最好。
张春芳等[14]利用ZIF-8(Zn[Melm]2(Melm=2-甲基咪唑))填充聚二甲基硅氧烷,当ZIF-8添加质量分数为2%,在60 ℃,料液质量分数为0.96%的条件下,PDMS/ZIF-8膜的分离因子及通量最高可达49.24和8.43kg·μm/(m2·h)。
目前针对终产物丙酮、丁醇提取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尚未找到一种真正有效、经济的方法用于工业化生产。
从能耗上考虑,吸附法的能耗相对较低,但是其选择性差,并且容易受到发酵液的污染。
渗透汽化选择性高,能耗也相对较低,但是其容易受到发酵液中的颗粒物堵塞和污染,造成膜通量降低等困难。
综合,吸附法由于能耗小,吸附能力较强,材料来源广泛,种类繁多,有可能会成为广大科研工作者主要研究目标之一。
【相关文献】[1] Meagher MM, Qureshi N, Hutkins RW.Silicalite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the selective recovery and concentration of acetone and butanol from model ABE solutions and fermentation broth[P].US:5755967, 1998-05-26.[2] Maddox e of silicalite for the adsorption of n-butanol from fermentationliquors[J].Biotechnol Lett, 1982(4):759-760.[3] Meagher MM, Qureshi N, Hutkins RW.Silicalite membrane and method for the selective recovery and concentration of acetone and butanol from model ABE solutions and fermentation broth[P].U.S.1998.[4] Groot WJ, van der Lans RGJM, Luyben KChAM.Technologies for butanol recovery integrated with fermentations[J].Process Biochem, 1992, 27:61-75.[5] Yang X, Tsai G-J, Tsao GT.Enhancement of in situ adsorption on the acetone-butanol fermentation by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J].Separation Technol, 1994, 4:81-92.[6] Qureshi N, Hughes S, Maddox IS,et al.Energy-efficient recovery of butanol from model solutions and fermentation broth by adsorption[J].Bioprocess Biosyst Eng, 2005, 27:215-222.[7] 杨立荣,岑沛霖,朱自强.丙酮丁醇间歇萃取发酵[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2, 26(4):388-397.[8] G.Eckert I, K.Schiigerl.Continuous acetone-butanol production with direct product removal[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 1987, 27:221-228.[9] Ezeji T C, Qureshi N, Blaschek H P.Acetone-butanol-ethanol production from concentrated substrate: reduction in substrate inhibition by fed-batch technique andproduct inhibition by gas stripping[J].Appl Microbial Biotechnol, 2004, 63:653-658. [10]Ezeji TC, Karcher PM, Qureshi N, et al.Improving performance of a gas stripping-based recovery system to remove butanol from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fermentation[J].Bioprocess Biosyst Eng, 2005, 27(3):207-214.[11]Qureshi N.Blaschek HP.Production of acetone butanol ethanol (ABE) by a hyper-producing mutant strain of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BA101 and recovery by pervaporation[J].Biotechnol Prog, 1999, 15(4):594-602.[12]Qureshi N, Blaschek HP.Butanol production using 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BA101 hyper-butanol producing mutant strain and recovery by pervaporation[J].Appl Biochem Biotechnol, 2000, 84-86:225-235.[13]Jitesh K, Pangarkar VG, Niranjan K.Pervaporative stripping of acetone,butanol and ethanol to improve ABE fermentation[J].Bioseparation, 2000, 9(3):145-154.[14]张春芳,董亮亮,白云翔,等.ZIF-8填充聚硅氧烷膜的制备及渗透汽化分离水中正丁醇[J].膜科学与技术,2013,23(4):8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