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必修教材2第七章第7课时教案: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体会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的兴趣;通过亲身实践,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理念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器材
有关课件,常规教具
教学重点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物理方法――倍增法,并会利用图像法处理数据
教学难点
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图像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探究过程:
1、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等。
2、设计思路:如图
(1)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
(2)由纸带和打点计时器分别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v2、v3……
(3)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纵坐标(以第一次实验时的功W为单位),小车获得的速度为横坐标,作出W-v曲线.
B.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没有必要保持一致
C.放小车的长木板应该尽量使其水平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3、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中,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了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这条纸带上的点两端较密,中间稀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CD)
A、电源的频率不稳定;B、木板倾斜程度太大
平衡摩擦后,小车开始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即橡皮筋还在继续对小车做功;橡皮筋恢复原长后做匀速直线运动,做功结束。故点迹是开始密,越来越疏,之后间距相等。因此我们要选择点距相等的点来确定小车的速度,具体做法:测出点距相等的n个点间的位移x,v= .
2、作图技巧
由上一节探究已经知道,弹簧或橡皮筋弹性势能为 kx2,每次必须拉至相同位置,目的是保证每次实验每条橡皮筋的弹性势能相同,这样橡皮筋的条数与弹性势能成正比,使得做的功与橡皮筋的条数成正比.随着橡皮筋条数的增多,做功分别为W、2W、3W……。因此作图时只须W的整数倍就行,不须单位。
必修2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栏目 导引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A.本实验设法让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 分别为W、2W、3W、…所采用的方 法是选用同样的橡皮筋,并在每次实 验中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保持一致. 当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 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3条…橡 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 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是 2W、3W…
0.760 1.65
3 4
5
0.500 1.000
1.000
2.40 2.40
2.84
ΔE3 1.20
1.42
1.220 2.420
2.860
W3 1.21
1.43
栏目 导引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图5-5-6
栏目 导引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解析】 (1)①在实验过程中拉力对小 车和传感器做功使小车和传感器的动能 增加,所以需要测量小车和传感器的总 质量;③通过控制变量法只改变小车的 质量或只改变拉力大小得出不同的数
栏目 导引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4.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
同样的方法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橡皮筋 条数 位移 x/m 时间 速度 s t/s v/(m·-1) 速度平方 v2/(m2·-2) s
栏目 导引
实验五
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分析
1.数据采集 (1)求小车的速度:利用纸带上点迹均匀 x 的一段测出两点间的距离 x, v= (其 则 T 中 T 为打点周期). 如图 5-5-2 所示中测出 AB 两点间距 离.
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
动的部分.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 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
(人教版)物理必修二课件:7-5-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优质课件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基础训练 课前预习作业
第七章
课时5
第3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一、选择题(1~3 为单选,4~5 为多选。) 1.对于橡皮筋做的功来说,直接测量是有困难的.我们可 以巧妙地避开这个难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 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实验的多少倍,使用的方 法是( )
第七章
课时5
第16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2)根据你所作的图象,你认为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 x 与滑 块初速度平方 v2 的关系是________.
第七章
课时5
第17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7.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第七章
课时5
第18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数据组 v/(m· s- 1 ) x/m 1 0 0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2 0.16 0.045 3 0.19 0.075 4 0.24 0.111 5 0.30 0.163 6 0.49 0.442
二合一
第七章
课时5
第15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二合一
(1)一同学根据表中数据,作出 x-v 图象如图甲所示.观 察该图象, 该同学作出如下推理: 根据 x-v 图象大致是一条抛 物线,可以猜想,x 可能与 v2 成正比.请在图乙所示坐标纸上 选择适当的坐标轴作出图线验证该同学的猜想.
第七章
课时5
第5页
RJ版· 物理· 必修2
45分钟作业与单元评估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微公式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通用版带答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八章机械能守恒定律微公式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单选题1、如图所示,“歼15”战机每次从“辽宁号”航母上起飞的过程中可视为匀加速直线运动,且滑行的距离和牵引力都相同,则()A.携带的弹药越多,加速度越大B.携带的弹药越多,牵引力做功越多C.携带的弹药越多,滑行的时间越长D.携带的弹药越多,获得的起飞速度越大答案:CA.由题知,携带的弹药越多,即质量越大,然牵引力一定,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质量越大加速度a越小,A错误B.牵引力和滑行距离相同,根据W=Fl得,牵引力做功相同,B 错误C .滑行距离L 相同,加速度a 越小,滑行时间由运动学公式t =√2L a可知滑行时间越长,C 正确D .携带的弹药越多,获得的起飞速度由运动学公式v =√2aL可知获得的起飞速度越小,D 错误 故选C 。
2、质量为m 的小球被系在轻绳一端,在竖直平面内做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设某一时刻小球通过轨道的最低点,此时绳子的张力为7mg ,此后小球继续做圆周运动,经过半个圆周恰能通过最高点,则在此过程中小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 )A .14mgR B .310mgR C .12mgR D .mgR 答案:C在最低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7mg −mg =mv 12R则最低点速度为v 1=√6gR恰好通过最高点,则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mv22 R则最高点速度为v2=√gR 由动能定理得−2mgR+W f=12mv22−12mv12解得W f=−12 mgR球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为0.5mgR故选C。
3、如图所示为某汽车启动时发动机功率P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图中P0为发动机的额定功率,若已知汽车在t2时刻之前已达到最大速度v m,据此可知()A.t1~t2时间内汽车做匀速运动B.0~t1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0t1C.0~t2时间内发动机做的功为P0(t2-t12)D.汽车匀速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小于P0v mA.由题意得,在0~t1时间内功率随时间均匀增大,知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可知,牵引力恒定,合力也恒定。
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②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
C、D、E、F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间隔为T,距离如 图.则打C点时小车的速度为________;要验证合外力的 功与动能变化间的关系,除位移、速度外,还要测出的物 理量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a.平衡摩擦力 总重力
出的纸带进行处理,求出小车的速度v,记录见表格.请
你猜一猜:小车速度v与橡皮筋所做的功有什么定量关系? 并试着作出功与v2的关系图象.
功 v/(m·s-1) 0 0 W 1.0 2W 1.41 3W 1.73 4W 2.0 5W 2.24 6W 2.45
答案:由数据可看出v∝或v2∝W.由此可猜想小车速
点评:这是一个探究性实验题,应掌握探究的基本过
程.
(江西金溪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规律的发
现离不开科学探究,下面我们追寻科学家的研究足迹来探 究恒力做功和物体动能变化间的关系. ①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 示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
你认为在实验中还应该采取的两项措施是:
功是________……
3.根据实验数据作个W-v草图,大致判断两个量可
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W∝v2 ,就作出W-v2 曲线,如果这条曲线是________,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 正确的. 答案:1.木板、橡皮筋,打点计时器及电源,纸带
2.保持和第一次;2W、3W
3.一条直线
(1)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释放小车,拉伸的橡皮筋对 小车做功,使小车获得速度.第一次实验设橡皮筋对小车
在本实验中,小车在运动中会受阻力作用.这样,在 小车沿木板滑行的过程中,除橡皮筋对其做功以外,还有 阻力做功,这样便会给实验带来误差,我们在实验中想到 的办法是,使木板略微倾斜,对于木板的倾斜程度,下面
高中物理说课素材:7.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新人教必修2)
第三部分
归纳提升
1. 学生自己设计方案,再分组讨论,充分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体现学生的 主体地位,体会集体的智慧。培养语言表达能 力,交往能力。 2. 三种甚至更多的方案,说明物理规律是 经得起实验检验的,培养了他们的发散思维能 力。 总之,在探究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探 究的快乐,激发学习物理,研究物理问题的兴 趣,同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学到知 识方法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 分组讨论方案
六人一组,老师指导, 归纳得到一个 最为合理的方案。
■ 每组派代表汇报方案
■ 三种典型方案
方案一
•
器材: 光电门、滑块、气垫导轨 (一端有定滑轮) 、钩码 和数字毫秒计
实验原理: 将光电门分别固定在距滑块出发点为 S、2S的位置处, 让滑块在钩码的拉 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 经过两个光电门时纪录下速度,拉力 做功分别为W、2W,将光电门固定在 距滑块出发点3S、4S的位置处,保持 滑块质量和所挂钩码的质量不变,保 证绳子对滑块的拉力保持不变,让滑 块从同一位置出发,同样记录下过光 电门的速度,拉力对小车做的功分别 为3W、4W,同理可以获得其它实验 数据.实验中,拉力是不等于钩码的 重力的,但这并没有给实验结果造成 误差,因为实验中只要保证拉力不变 就可以了,拉力做的功就和拉力作用 的位移成正比.因此实验不要求勾码 的质量比滑块的质量小得多.
第二部分
探究方案设计
■ 引导功和速度的测量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1.用什么实验器材测量速度?怎么测? 2.测量功需要测什么物理量,用什么实验器材 测量,怎么测? 3.怎样通过一个实验同时测出速度和功?
■ 学生独立设计探究方案
1. 测速度:打点计时器或光电门 2. 测量功:用相同的橡皮筋的拉力做功或利 用重力做功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实验分析篇一:高一物理必修二实验总结实验复习实验一:研究平抛运动实验器材:斜槽、小球、木板、白纸(可先画上坐标格)、图钉、铅垂线、直尺、三角板、铅笔等。
1实验步骤①安装调整斜槽: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板上,在木板的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保持水平;②调整木板:用悬挂在槽口的铅垂线把木板调整到竖直方向,并使木板平面与小球下落的竖直面平行且靠近,固定好木板;③确定坐标轴:把小球放在槽口处,用铅笔记下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O,O即为坐标原点,再利用铅垂线在纸上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即y轴④确定小球释放点:选择一个小球在斜槽上合适的位置由静止释放,使小球运动轨迹大致经过白纸的右下角;⑤描绘运动轨迹:把笔尖放在小球可能经过的位置上,如果小球运动中碰到笔尖,用铅笔在该位置画上一点,用同样的方法,从同一位置释放小球,在小球运动路线上描下若干点.2注意事项1、应保持斜槽末端的切线水平,钉有坐标纸的木板竖直,并使小球的运动靠近坐标纸但不接触;2、小球每次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在斜槽上释放小球的高度应适当,使小球以合适的水平初速度抛出,其轨迹在坐标纸的左上角到右下角间分布,从而减小测量误差;3、坐标原点(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起点)不是槽口的端点,应是小球在槽口时球心在木板上的水平投影点。
问题一:已知远点求速度122yy?gt?t?2gxx?v0t?v0?t问题二不知原点求初速度y2?y1?gTx1x2v0??TT2实验二: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一实验器材:木板、小车、橡皮筋(若干)、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钉子2枚二实验步骤:1、按图装好实验器材,把木板稍微倾斜,平衡阻力2、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把橡皮筋拉长到一定的位置,理好纸带,接通电源,释放小车。
3换用纸带,改用2条、3条。
同样的橡皮筋进行实验,保持每次实验中橡皮筋拉长的长度相同。
4由纸带算出小车获得的速度,把小车第一次获得的功记为w,第二次,第三次。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实验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图甲为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装置。
一根轻细线系住钢球,悬挂在铁架台上,钢球静止于A 点,光电门固定在A 的正下方。
在钢球底部竖直地粘住一片质量不计、宽度为d 的遮光条。
将钢球拉至不同位置由静止释放,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挡光时间t 可由计时器测出。
记录钢球每次下落的高度h 和计时器示数t 。
(1)用∆E p =mgh 计算钢球重力势能变化的大小,式中钢球下落高度h 应测量释放时的钢球球心到_________之间的竖直距离。
A .钢球在A 点时的顶端B .钢球在A 点时的球心C .钢球在A 点时的底端(2)用2k 12E mv ∆=计算钢球动能变化的大小,用刻度尺测量遮光条宽度,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遮光条宽度为________cm ,某次测量中,计时器的示数为0.0150 s ,则钢球的速度为v =______m/s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算并比较钢球在释放点和A 点之间的势能变化大小∆E p 与动能变化大小∆E k ,发现钢球动能变化大小∆E k 大于势能变化大小∆E p ,则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利用竖直上抛小球的频闪照片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频闪仪每隔0. 05 s 闪光一次,如图所标数据为实际距离.(当地重力加速度g="9.8" m/s 2,小球质量m="2" kg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小球从位置B到位置E,重力势能增量ΔE P=_ J.动能减少量ΔE k= J;(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E P与△E K近似相等,即可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由上述计算得△E P△E K(选填“<”“>”或“=”).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3.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得到的轨迹如图所示,其中O点为平抛运动的起点.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图中给出的数据,可计算出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________m/s.(g取9.8m/s2)4.(1)一个学生做“研究平抛运动”实验时描出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点,实验点B产生偏差较大的原因可能是()A.小球滚下的高度较其他各次高B.小球滚下的高度较其他各次低C.小球在运动中遇到其他各次没有遇到的阻碍D.小球开始滚下时,实验者已给它一个初速度(2)安装实验装置的过程中,斜槽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 A.保证小球飞出时,速度既不太大,也不太小B.保证小球飞出时,初速度水平C.保证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时间每次都相等D.保证小球运动的轨迹是一条抛物线5.用如图所示装置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挡板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1)为了使细绳的拉力等于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以下操作必要的是__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A.在未挂钩码时,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B.在悬挂钩码后,将木板的右端垫高以平衡摩擦力C.调节木板左端定滑轮的高度,使牵引小车的细绳与木板平行D.所加钩码的质量尽量大一些(2)如图是某次实验中打出纸带的一部分.O、A、B、C为4个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没有画出,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Hz.通过测量,可知打点计时器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3)甲同学经过认真、规范地操作,得到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他把小车开始运动时打下的点记为O,再依次在纸带上取等时间间隔的1、2、3、4、5、6等多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打下各计数点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如图是根据这些实验数据绘出的2v s -图象.已知此次实验中钩码的总质量为0.015kg ,小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为0.100kg ,取重力加速度29.8m /s g =,则由图象可知小车的质量为__________ kg .(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6.用如图甲所示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5_物理_必修2_人教版
猜想:小石子离开弹弓的速度
与哪些因素有关?是什么样的
关系?
概括学生的答案,提出本节课 的课题——“探究功与物体速 度变化的关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确定实验方案】 1.如何利用以下器材设计实验 方案(要求画出简图并作简要说 明)
学生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 复习旧知识 提出新问题
引入课题
培养自主探 究能力
学生可能设计出以下方案: 2.小组代表讲解本组设计的实 方案 1: 验方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新课引入】
回答问题
问题 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
的关系?重力势能的表达
式?
问题 2:弹力做功与弹性势能
的关系?弹性势能的表达
式?
问题 3:如何确立动能的表达
式呢?
【演示】 “弹弓”
观察、思考
问题 4:橡皮筋伸长,产生弹
力,在形变恢复的过程中,对
小石子做了功;另一方面,小石
子离开弓获得速度。
通过问题引 导学生做好 实验准备
问题 6:设法使橡皮筋的伸长量 按倍数增加,则功也按培数增 加,即橡皮筋的伸长量依次为 X、2X、3X……,对应的功就依 次为 W、2W、3W……?
橡皮筋弹力做功类似于弹簧弹力做功,其伸 长量按倍数增加时,功并不简单地按培数增 加,橡皮筋伸长量与功之间是一种复杂的关 系。
《7-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学设计
育英中学:李玲 师达中学:马淑菊
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资源
新教材变化很大,在动能定理之前先安排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 关系”这一节内容,体现了新教材注重探究方法、强调学习过程的特点,突 出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验7.6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 系统,钩砝的重力做正功,
测量点 O A B C
S/cm 0.00 1.51 3.20
C
? ?
BB A
问题:①橡皮筋做功是恒力做
功还是变力做功? ②如何改变橡皮筋做的功? ③要保证橡皮筋做功为整数倍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橡皮
筋?才能减少误差? 橡皮筋的长度、粗细应相同
④改变橡皮筋条数后为什么要把小车拉到相同的位置释放? 不这样会出现什么结果? 每条橡皮筋每次做功相等
思考一: 1.还有其他力对小车做功吗?为了使橡皮筋对小车
题而不影响问题的解决,只需要测出每次实验时橡皮筋 对小车做的功是第一次的多少倍,使用的方法是 C A.用同样的力对小车做功,让小车通过的距离依次是s、2s、 3s……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实验时,力对物体 做的功就是W、2W、3W …… B.让小车通过相同的距离,第1次力为F、第2次2F、第3次 3F……实验时,力对小车做的功就是W、2W、3W …… C.选相同橡皮筋,实验中每次橡皮筋拉伸长度相同,用1条、 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1次、第2次、第3次… 实验时,橡皮筋对物体做的功就是W、2W、3W …… D.用弹簧秤测量对小车的拉力F, 用直尺测量小车移动s,便 可以求出每次F对小车做的功,可控制为W、2W、3W …
过 2.将橡皮筋固定在小车前端.拉长橡皮筋使小车位于靠
程 近打点计时器处,记下小车位置.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
释放小车.
C
? ?
BA
3.用2 条、3 条、4 条、5 条橡皮筋分别代替1 条橡皮 筋重做实验,保证每次释放小车的位置相同,即橡皮筋 被拉长的长度相同.
4.在上述实验中打出的5 条纸带中,分别找出小车开始 近似做匀速运动的点,并分别测出匀速运动时的速度 v1 、v2 、v3 、v4 、v5 .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教案7(新人教版必修2)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江苏省梅村高级中学严国柱214112《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概述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物理(必修2)》中第五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第六节《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本节教材在探究了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后,再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关系,这一方面是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也为下面导出动能的表达式以及探究动能定理奠定实验基础。
教材分析教材特点本节课作为新课程标准下的一节探究性研究课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倡导科学探究,注重科学探究质量;2、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3、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中学物理中来,如利用Excel 工作簿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
重点与难点重点:1、实验探究的基本思路。
主要是了解实验装置和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
2、实验数据的测量与记录。
本节课中测量的功不是具体的数值,而是一份功W、二份功2W、三份功3W…,测量的速度是与之对应的速度v1、v2、v3…。
3、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象,并根据图象探究功与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关系。
其中根据实验数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关系的过程是个重中之重的重点。
难点:根据实验数据探究做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活动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本探究实验的设计思路。
2、掌握本探究实验的实验器材的使用及操作技巧。
3、学会实验数据处理的方法,学会在不同的图象中寻找物理规律。
4、通过实验找出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正确关系。
思想方法与能力目标1、进一步理解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的一般思路。
2、提高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处理数据、寻找物理量相关关系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增强团队意识。
活动过程设计一、探究目的本节课通过探究功与物体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主要是为下面导出动能的表达式以及探究动能定理奠定实验基础,同时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基本思路的形成。
高一物理必修2同步检测7-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第7章第6课时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基础夯实1.(2011·洛阳市高一检测)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用于探究力对静止物体做功与物体获得速度的关系.(1)选用同样的橡皮筋,每次在同一位置释放小车,如果用1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用2条橡皮筋进行实验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________W.(2)小车运动中会受到阻力,在实验中应如何操作以消除这种影响________.答案:(1)2(2)使木板适当倾斜2.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作出W-v图象如图所示,哪一个是符合实际的()答案:C3.下面是本实验的步骤,其合理顺序是________.①将小车拉至图中C处,使AB和BC间距离大致相等,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放开小车,小车带动纸带运动,打下一系列的小点,由纸带分析求出小车通过B位置时的速度v,设第1次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②作出W-v、W-v2的图象,分析图象的特点,得出结论.③如图所示,先固定打点计时器,在长木板的两侧A处钉两个小钉,小车放在B处挂上一根橡皮筋(即图示情况),使橡皮筋处于自由长度.④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每次实验保持橡皮筋拉伸的长度不变,用同样的方法测出v2、v3…记下2W、3W…记入表格.答案:③①④②4.通过第4、5节的学习,我们知道,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密切相关,弹性势能的变化与弹力做功密切相关.那么,请你猜测动能的变化与什么力做功密切相关呢?() A.动力B.阻力C.合外力D.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物体动能的变化与它的速度的变化是密切相关的,而物体速度的变化又与加速度和时间有关,加速度的大小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的,所以可以猜测,动能的变化应该与合外力做的功密切相关.5.某同学利用图(甲)探究力对物体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得到了下表的数据:((1)由表可得出定性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设一条橡皮筋拉长到固定长度所做功为W0,大致画出橡皮筋所做的功W与小车速度v的图象.(画在图(乙)中)(3)由图大致可判断出W与v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写下表的空白部分答案:(1)定性结论: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获得的速度有关,并且做功越大,小车获得的速度越大.(2)W与v关系的图象为抛物线,如图所示.(3)可能W∝v2.(4)如下表.解析:W0,则做功与拉长橡皮筋条数成正比,第2、3、4、5次拉长橡皮筋做功应分别为3W0、4W0、5W0、7W0.能力提升1.(2011·唐山一中高一检测)在“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1)如果实验中得到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应用________段计算小车获得的速度.(2)如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出的W-v2图象如图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答案:(1)DH(2)平衡摩擦力过度2.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时得到了W与v的一组数据,请你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并确定W与v之间的关系.作出W-v2曲线.由图象可看出:W∝v2.3.为了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他让滑块在某一水平面上滑行,利用速度采集器获取其初速度v,并测量出不同初速度的最大滑行距离x,得到下表所示几组数据:(1)理:根据x-v图象大致是一条抛物线,可以猜想,x可能与v2成正比.请在图乙所示坐标纸上选择适当的坐标轴作出图线验证该同学的猜想.(2)根据你所作的图象,你认为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x与滑块初速度平方v2的关系是________.答案:(1)见解析图(2)x∝v2解析:(1)做出x-v2图线如图所示(2)由图可以看出,滑块滑行的最大距离x与滑块初速度平方v2成正比.即x∝v2.4.某同学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纸带固定在重物上,让纸带穿过电火花计时器或打点计时器.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靠近计时器静止.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得到的纸带如图所示,O 点为计时器打下的第1个点,该同学对数据进行了下列处理;取OA =AB =BC ,并根据纸带算出了A 、B 、C 三点的速度分别为v A =0.12m/s ,v B =0.17m/s ,v C =0.21m/s.根据以上数据你能否大致判断W ∝v 2?答案:设由O 到A 的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W ,那么由O 到B 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2W .由O 到C 过程中,重力对重物所做的功为3W .由计算可知,v A 2=1.44×10-2m 2/s 2,v B 2=2.89×10-2m 2/s 2, v C 2=4.41×10-2m 2/s 2,v B 2v A 2≈2,v C 2v A 2≈3,即v B 2≈2v A 2,v C 2≈3v A 2由以上数据可以判定W ∝v 2是正确的,也可以根据W -v 2的图线来判断(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必修》PPT课件
4.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相邻各点的间距并不均 匀,应选间距均匀的那一段纸带来计算小车的速度,因为 这一段是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时的情形.
二、误差分析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橡 皮筋的拉力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平衡摩擦力不彻底或平衡过度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打上点的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不准带 来误差.
第七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课前自主学习
课堂讲练互动
课时作业
课前 自 主 学 习
课 前 预 习 ········································· 夯 实 基 础
课程目标导航
1.会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计算物体运动的速 度;
2.学习利用物理图象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 系.
1.00
1.21
2.00
1.64
3.00
2.34
4.00
3.10
5.00
3.57
6.00
依据上述数据作出W-v2图象如图所示.
结论:由图象可知,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答案】 见解析
方法总结
先对测量数据进行估计,或者作W—v草图,大致判断 两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可能是W∝v2,然后以 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作图.如果这样作出的图象是一 条直线,说明两者关系真的是W∝v2.如果不是,则依照此 法继续找W∝v3、W∝ v等.
三、数据处理
1.测量小车的速度:实验获得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
究橡皮筋做功和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
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
量的物理量是(用字母表示):A1、A2间的距离x,小车速度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必修2》教材分析本文试就教科版《高中物理必修2》的编写修订作简要说明,并逐节对教材进行分析,希望对实际教学有所帮助。
一、整体结构《课程标准》指出:在必修2模块中,“学生将通过机械能、曲线运动的规律和万有引力等内容的学习,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的核心内容,体会高中物理课的特点和学习方法,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为后续模块的选择做准备。
”为此,教科版《必修2》将该模块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五章来展开:第一章“抛体运动”;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第三章“万有引力定律”;第四章“机械能和能源”;第五章“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
作出上述安排,主要是出于以下考虑:1.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前移,有利于体现教材的逻辑联系。
对照《课程标准》必修2的内容安排:一、“机械能和能源”;二、“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三、“经典力学的成功与局限性”(含“万有引力”)。
教科版《必修2》是将“抛体运动”、“圆周运动”与“万有引力”放在了“机械能和能源”之前。
《必修1》模块主要是两块内容: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研究的内容主要是质点运动的基本规律以及力与物质运动的关系。
从学生思维发展的角度和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来看,中间插入能量再回到曲线运动,显得比较生硬,而且学生在《必修1》中刚刚学习了力的分解与合成,这方面的基础有利于理解抛体运动中的运动合成与分解。
而万有引力定律也涉及了力与运动的问题,又与曲线运动相关。
学完了运动,对各种不同运动中速度的理解,又将丰富和深化对机械能的理解。
2.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后移,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总结拓展。
对照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曲线运动”;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含“经典力学的局限性”);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教科版《必修2》是将“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单独列为一章,而且放在了教材的最后。
最后以“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作为高中物理必修1和必修2模块全部内容的一个总结,也是对力学内容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让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来审视经典力学。
高中物理必修2-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讲解一.利用橡皮筋做功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用的方法.2.实验原理(1)功的确定:让橡皮筋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增加,使拉小车的橡皮筋的条数由1条变为2条、3条……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W,3W,….(2)速度的计算:通过对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测量计算出每次橡皮筋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3)分析每次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即可总结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3.实验器材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4.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仪器.(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不挂橡皮筋,接通电源,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为W,并将得到的数据记入表格.(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次相同,测出速度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据记入表格.(5)分析数据,尝试做W-v、W-v2等图象,探究W,v的关系.5.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木板一端垫高,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每次释放小车时,都要让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5)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6)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点,放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运动.6.数据处理(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该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点A1,A2,A3,…来计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2)计算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时对应的v,v2,v3,的数值,填入表格.(3)逐一与W的一组数值对照,判断W与v,v2,v3,的可能关系或尝试着分别画出W与v,W与v2,W与v3,W与间关系的图象,找出哪一组的图象是直线,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正确关系.7.误差分析误差类别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①橡皮筋长短、粗细不一②纸带上“点”间距离测量不准③描点不准①选用规格相同的橡皮筋②测量、描点尽量准确系统误差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实验前精确地平衡摩擦力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2.实验原理(1)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在砝码盘对他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的取两个点A和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 和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和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的纸带测出,我们即可算出合外力的功W合=F绳s AB,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ΔE k=-,通过比较W和ΔE 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3.实验器材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4.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2)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让它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B两点间的距离S AB,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间的速度v A、v B.与E kAB,通过比较W和ΔE k,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5)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系.5.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调整长木板的倾角以平衡摩擦力,否则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就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2)实验时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3)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使其运动.6.误差分析(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小车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例题精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图 7-6-2
(2)实验数据记录(自己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
(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在坐标纸上画出 W-v 和 W-v2
图线(第 1 次橡皮筋做的功 W 为纵轴的单位长度). 【实验结论】 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为 W∝v2.
【例1】在做“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时,小 车的质量为 m,使用橡皮筋 6 根,每次增加一根,实验中 W、
由图线特征了解两者的定量关系.
2.操作技巧: 均匀 (1)平衡摩擦力.如果纸带上打出的点距是________的,说
明纸带的运动是匀速的,小车重力沿斜面方向的分力就刚好平
衡了小车所受的摩擦力. (2)选择纸带.对纸带上的点进行分析,选择若干个相邻距 相同 离基本________的点作为小车匀速运动阶段的点,用这些点计 算小车的速度. 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作出 W-v 草图,大致判断两 个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如果认为很可能是 W∝v2,就作出 W- 一条直线 v2 图线,如果图线是________,就可以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时物体的速度.为了简化实验,可将物体
的初速度设置为零,可用如图 7-6-1 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通
过增加橡皮筋的根数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倍增加,再通过打 点计时器和纸带来测量每次实验后小车的末速度 v.
图 7-6-1
6.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思路:
静止 (1)使平板上的小车在力的作用下从________开始运动,测 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的距离 量力的大小及小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变力的
力对小车做的功 大小或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________________. 打点计时器 (2)小车的速度可以由______________和纸带测出. 速度 v 功W (3)以________为纵坐标,以________为横坐标,作出图线,
试验报告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试验报告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原理:功是描述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物理量,主要取决于力的大小和物体的位移。
功=力×位移×cosθ,其中θ为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随时间的变化率。
根据功的计算公式,可以推导出功与速度的关系:功=力×位移×cosθ=力×速度×时间×cosθ=力×速度×cosθ×时间=动能变化=1/2mv²-1/2mu²,其中m为质量,v为最终速度,u为初始速度。
可见,功与速度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功随速度的平方变化。
实验步骤:1.准备一段光滑的直线轨道,轨道两端分别固定一个弹簧弹出的(即力的大小与伸长量成正比)小物块。
2.将一个小物块放在轨道上,使其始终保持静止。
3.缓慢将另一个小物块推向静止的小物块,使其通过碰撞将被推的小物块推向前方。
4.观察并记录被推小物块的速度和位移,利用公式计算功。
5.重复上述步骤,但通过调节推动小物块的初速度,探究不同速度下功的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重复实验,并计算不同速度下的功。
发现在速度增加的过程中,功的值呈现出非线性的增加趋势,其增加率逐渐减小。
实验结果证明了功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的关系。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当速度增加时,功的值增加,但增加率逐渐减小。
实验误差分析:1.实验中存在一定的摩擦力,摩擦力对力的大小和方向产生了影响,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
2.实验中的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差异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如弹簧的弹性系数、小物块的质量等。
3.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者的操作不精确,以及观测仪器的误差,也可能会对结果产生一定误差。
改进方法:1.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在轨道表面涂抹一层光滑剂。
2.选用质量较为均匀的小物块,并进行精确测量。
3.提高实验者的操作技术,减小人为误差。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机械能守恒定律知识点总结一、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条件:. 力和力的方向上位移的乘积3公式:W=F S cos θW ——某力功,单位为焦耳(J )F ——某力(要为恒力),单位为牛顿(N )S ——物体运动的位移,一般为对地位移,单位为米(m )θ——力与位移的夹角4功是标量,但它有正功、负功。
某力对物体做负功,也可说成“物体克服某力做功”。
当)2,0[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锐角,功为正;动力做功; 当2πθ=时,即力与位移垂直功为零,力不做功; 当],2(ππθ∈时,即力与位移成钝角,功为负,阻力做功; 5 功是一个过程所对应的量,因此功是过程量。
6功仅与F 、S 、θ有关,与物体所受的其它外力、速度、加速度无关。
7几个力对一个物体做功的代数和等于这几个力的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
即W 总=W1+W2+…+Wn 或W 总= F 合Scos θ8 合外力的功的求法:方法1:先求出合外力,再利用W=Flcos α求出合外力的功。
方法2:先求出各个分力的功,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所受各力功的代数和。
1概念:功跟完成功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力(或物体)做功的快慢。
2公式:tW P =(平均功率) θυcos F P =(平均功率或瞬时功率)3单位:瓦特W4分类:额定功率:指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实际功率:指发动机实际输出的功率即发动机产生牵引力的功率,P 实≤P 额。
5分析汽车沿水平面行驶时各物理量的变化,采用的基本公式是P=Fv 和F-f = ma 6 应用:(1)机车以恒定功率启动时,由υF P =(P 为机车输出功率,F 为机车牵引力,υ为机车前进速度)机车速度不断增加则牵引力不断减小,当牵引力f F =时,速度不再增大达到最大值m ax υ,则f P /max =υ。
功物体速度变化关系论文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综观物理新课程的标准与以往的物理教学大纲,不难发现:课程标准不再拘泥于教师物理知识的传授,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而是要求物理教师通过三年对学生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应用科学原理或科学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的怀疑,养成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同时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研究一下新课程对我们的新要求,我们发现:新课程更加重视科学探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强调了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在课程中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
物理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是物理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物理实验不仅是训练学生实验技能的一个方面,同时也是学生认识、学习和研究事物的有效方法。
这些要求具体到教学中我们又该如何在实验教学中细化呢?我以《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这堂课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物理《必修2》中,新增了一节内容——《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通过前几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建立了重力做功、弹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的关系。
在本节中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合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为下一节《动能和动能定理》的理论推导奠定一个认识基础,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也可促使学生在学习动能定理后比较深刻地认识到动能定理不仅在恒力做功的条件下成立,在变力做功的情况下也是成立的。
对于本节的内容教学,我是按照这样一种方式来进行处理的。
首先让学生进行理论探究:设置比较简单的问题情景,如物体所受的力是恒力,物体做直线运动,让学生从已有的运动学公式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研究,看看合外力做功与物体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公式推导的基础上定义动能概念,讨论动能定理,相当于将后一节内容提前。
在完成上述内容的教学后提出问题:“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动能之间的这一关系是否是普遍适用的呢?”、“变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之间是否也存在同样的关系呢?”并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的物理思想与方法
作者: 童志红
作者机构: 丽水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浙江丽水323000
出版物刊名: 物理教师:高中版
页码: 20-21页
年卷期: 2010年 第1期
主题词: 速度变化 实验内容 物理思想 动能定理 牛顿第二定律 高中物理 定性实验 公式推导
摘要:“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是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物理必修2》新引入的一节物理探究性实验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找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导出动能的表达式及动能的变化与做功的关系(动能定理),为下一节的教学作准备.新教材增加这一内容,比原教材只做一个简单的定性实验,然后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得出动能的表达式,更能让学生理解动能的物理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集结知识元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知识讲解一.利用橡皮筋做功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探究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2)体会探究过程和所用的方法.2.实验原理(1)功的确定:让橡皮筋拉动小车做功使小车的速度增加,使拉小车的橡皮筋的条数由1条变为2条、3条……则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2W,3W,….(2)速度的计算:通过对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测量计算出每次橡皮筋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3)分析每次橡皮筋做的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即可总结出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3.实验器材木板、橡皮筋(若干)、小车、打点计时器、低压交流电源、纸带、刻度尺等.4.实验步骤(1)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仪器.(2)平衡摩擦力:将安装有打点计时器的长木板的一端垫起,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不挂橡皮筋,接通电源,轻推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间隔均匀的点.(3)第一次先用一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弹力对小车做功为W,并将得到的数据记入表格.(4)换用2条、3条、4条……同样的橡皮筋做实验,并使橡皮筋拉伸的长度都和第一次相同,测出速度为v2,v3,v4,…,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分别为2W,3W,4W,…,将数据记入表格.(5)分析数据,尝试做W-v、W-v2等图象,探究W,v的关系.5.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将木板一端垫高,轻推小车,由打点计时器打在纸带上的点的均匀程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速运动,找到木板的一个合适的倾角.(2)测小车速度时,纸带上的点应选均匀部分的,也就是选小车做匀速运动的.(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4)每次释放小车时,都要让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5)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6)使小车挂住橡皮筋的中点,放正小车,使小车沿木板的中间线运动.6.数据处理(1)速度数值的获得:实验获得的是如图所示的纸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功与小车速度的关系,需要测量的是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即小车做匀速运动的速度.所以,应该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图中A1、A3间的距离x,小车此时速度的表达式为v=,其中T是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即选择相邻距离基本相同的若干点A1,A2,A3,…来计算小车匀速运动时的速度.(2)计算小车做的功分别为W,2W,3W,…时对应的v,v2,v3,的数值,填入表格.(3)逐一与W的一组数值对照,判断W与v,v2,v3,的可能关系或尝试着分别画出W 与v,W与v2,W与v3,W与间关系的图象,找出哪一组的图象是直线,从而确定功与速度的正确关系.7.误差分析误差类别产生原因减小方法偶然误差①橡皮筋长短、粗细不一②纸带上“点”间距离测量不准③描点不准①选用规格相同的橡皮筋②测量、描点尽量准确系统误差忘记平衡摩擦力或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实验前精确地平衡摩擦力二.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装置探究动能定理1.实验目的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的定量关系2.实验原理(1)在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时,可以认为细绳的拉力就是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2)平衡长木板的摩擦力(3)在砝码盘中加放砝码并释放砝码盘,木块在砝码盘对他的拉力作用下做匀加速运动,在纸带记录的物体的匀加速阶段,适当间隔的取两个点A和B.只要取计算一小段的平均速度即可确定A和B两点各自的速度v A和v B,在这段过程中物体运动的距离s可通过运动的纸带测出,我们即可算出合外力的功W合=F绳s AB,另一方面,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变化量为ΔE k=-,通过比较W和ΔE k的值,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3.实验器材长木板(一端带滑轮)、刻度尺、打点计时器、纸带、导线、电源、小车、细线、砝码盘、砝码、天平.4.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及砝码、砝码盘的总质量m.把器材按图装置好,纸带一端固定在小车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2)把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用手按住.先接打点计时器电源,再释放小车,让它加速运动.当小车到达定滑轮处(或静止)时,断开电源(3)取下纸带,重复实验,得到多条纸带(4)选取其中点迹清晰的纸带进行数据处理,先在纸带标明计数点,然后取间隔适当的两点A、B两点间的距离S AB,再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A、B两点间的速度v A、v B.(5)通过实验数据分别求出W合与E kAB,通过比较W和ΔE k,就可以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5.注意事项(1)实验前应调整长木板的倾角以平衡摩擦力,否则砝码和砝码盘的重力就不是小车受到的合外力.(2)实验时要求砝码和砝码盘的质量远小于滑块的质量.(3)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后释放小车,使其运动.6.误差分析(1)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倾角过大.(2)利用打点的纸带测量位移和计算小车的速度时不准确也会带来误差.例题精讲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实验步骤如下:a.安装好实验器材。
b.接通电源后,让拖着纸带的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沿平板斜面向下弹出,沿木板滑行。
在纸带上选择合适的点距确定小车的速度v1。
c.换用2条、3条……同样的橡皮筋重复几次(每次都从同一初始位置释放小车),分别求出小车的速度v1、v2……。
d.通过测量和计算,该同学判断出小车沿平板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结合上述实验步骤,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实验中,除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复写纸)、小车、平板、铁架台、导线及开关外,在下面的仪器和器材中,必须使用的还有___和___。
(填选项代号)A.220V、50Hz的交流电源B.低压直流电源C.刻度尺D.秒表E.天平F.弹簧测力计(2)实验操作中需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其最根本的目的是___。
A.防止小车不能被橡皮筋拉动B.确保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等于合外力对小车做的功C.便于小车获得较大的弹射速度D.防止纸带上点迹不清晰例2.“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
当小车在1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由于每次实验中橡皮筋的拉伸长度相同,因此第2次第3次……实验中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分别为2W、3W…….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可由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纸带求出。
(1)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和___。
(填选项序号字母)A.打点计时器可以用干电池供电B.必须平衡摩擦力C.每次实验,小车必须从同一位置由静止弹出D.可以选用规格不相同的橡皮筋(2)图乙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小车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A、B、C、D、E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AB=1.60cm,BC=1.62cm,CD=1.64cm,DE=1.64cm;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m/s。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例3.(2019秋∙东湖区校级月考)某学习小组做探究“合力的功和物体速度变化关系”的实验如下图,图1中小车是在一条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用2条、3条…完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使每次实验中橡皮筋伸长的长度都保持一致。
每次实验中小车获得的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已有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导线、开关、交流电源和_____。
(2)实验中,小车会受到摩擦阻力的作用,可以使木板适当倾斜来平衡掉摩擦阻力,则下面操作正确的是___。
A.放开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B.放开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C.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自由下滑即可D.放开拖着纸带的小车,能够匀速下滑即可(3)若木板水平放置,小车在两条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当小车速度最大时,关于橡皮筋所处的状态与小车所在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
A.橡皮筋处于原长状态B.橡皮筋仍处于伸长状态C.小车在两个铁钉的连线处D.小车已过两个铁钉的连线(4)图2给出了某次在正确操作情况下打出的纸带,从中截取了测量物体最大速度所用的一段纸带,测得O点到A、B、C、D、E各点的距离分别为OA=5.65cm,OB=7.12cm,OC=8.78cm,OD=10.40cm,OE=11.91cm。
已知相邻两点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小车获得的最大速度v m=______m/s(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例4.在探究“做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时,实验室准备的装置如图所示。
(1)为保证小车受到的合力与重物的重力大小基本相等,应进行下列操作:①在____(选填“挂”或“不挂”)重物时,把斜面右端垫高一些,平衡摩擦力;②保持重物的质量_____(选填“远小于”或“远大于”)小车的质量。
(2)改变____(选填“重物”或“小车“)的质量或者改变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就改变了小车受到的合力做的功。
例5.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1)实验中,需要平衡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现把长木板右端垫高,在不挂钩码且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情况下,轻推一下小车,若获得了如____(选填“图2”或“图3”)所示的纸带,表明已平衡了摩擦力和其他阻力。
(2)挂上质量为m的钩码,接通电源,释放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将打下的第一个点标为O.在纸带上依次取A、B、C……若干个计数点,已知打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测得A、B、C……各点到O点的距离为x1、x2、x3……如图4所示。
实验中,钩码质量远小于小车质量,可认为小车所受的拉力大小为mg。
从打O点到打B点的过程中,拉力对小车做的功W=______,打B点时小车的速度v=_____。
(3)以W为纵坐标,v2为横坐标,利用实验数据作出如图5所示的W-v2图象。
通过图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6.利用气垫导轨探究动能定理,实验装置图所示。
实验步骤如下:①调整水平桌面上的气垫导轨至水平;②测量挡光条的宽度l,两光电门间的中心间距s,用天平称出滑块和挡光条的总质量M,托盘和砝码的总质量m;③将滑块移至光电门1左侧某位置,由静止释放滑块,从计时器中分别读出挡光条通过两光电门的时间△t1、△t2。
用测量的物理量求解下列物理量:(1)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瞬时速度分别为v1=______,v2=______。
(2)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系统(包括滑块、挡光条、托盘和砝码)的总动能分别为______,______。
外力对系统做的功为W=_____。
(3)实验中,验证动能定理是否成立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