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
从外延特征来看 ,行 动” “ 表示服务于特定 目标 的 I 、 规范化 的交流 , 性 教师要对教学 过程 中的干扰 因素
( 纪律问题等 ) 所包含 的潜在信息进行分 系列化的动作, 包括物质的、 实践性的行动, 也包括非 l 如缺乏动机 、
・
徐 磊 熊明华 : 德国行动导 向教学范式解析
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成为第三代领军人 物 , 他们在英 国 : 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教学 中要包括学生 自行设计 、 学
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埃利奥特的“ 师生互动与学 习 f 自行实行和 自行检查三类循环性活动 , 要创造 出能够
效能研究” 强调实践是课程的语言, 强调“ 隐性学习”1 让学生 自主决定和 自我负责 的环境 , 这不仅有助于提
到 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 , 显然存在着差距 。对于设计 演 练、 试验、 社会调查等。第二 , 行动导 向教学是学生
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教学中要正视 l 主动的学 习活动 。第三 , 行动导 向的学习核 心是完成 这个差距, 要针对学生设计教学目 , 标 教师的辅助、 l 个可以使用 、 学 或者可 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 动结
计戈 做” 掌握相关技能 、 习 有在不断交替进行“ 同化” 顺化“ 和” 的过程中才能适 ; 使学生在 自己“ 的实践 中, ”
应环境的变化。同化” “ 指借助现有的认知结构来解释 I 得专业 知识 , 从而构建属于 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 系嘲 。
●
外来的客观结构并把它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体系。f
上, 经验 、 行动和思维是学习的三要素 。 经验是对社会 参与到教学过程 的设计 、 实行和评价 中。 第六 , 行动导
现实的个人化解释。 连接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的是行 l 向的教 与学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开放 。第七 , 图保持 试
对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和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对xx“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学习和思考一、xx职业教育常用的教学法德国职业教育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其中,德国政府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
为实现这三种能力培养,提出“行动导向”教学思想或教学原则。
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教师把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看做一个统统的行动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收集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控制反馈、评估总结等六个方面,并且研究出了许多与行动导向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1.大脑风暴法。
大脑风暴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解放发表意见,提出许多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
它是一种能在最短时间里获得最多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
学生不需要为自己的观点陈述原因,其他学生没有必要立刻对某个学生的观点加以评价、讨论或提出批评,所有意见均放在最后统一进行整理与评判。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统统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原则上每个项目完成后都有一个可以看得见的作品,项目教学的精髓是学生分组制订计划,共同实施计划,也可以学校、教师共同完成。
项目教学强调小组合作、分工协作和团队意识。
3.卡片教学法。
4.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一种根据问题或教学情景或工作中的实际进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过程给学生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以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与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五是站在例外角色思考。
5.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详尽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分外情境进行讨论。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详尽案例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6.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也叫仿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
德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分解
10、行动导向是根据内在逻辑而产生的,因此 它并不以学科结构为导向,而是跨学科的。
11、案例化学习代替了结构化的知识学习。
12、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给学习者提供了 更大的空间,形成了一个积极的制度环境和 组织环境,使其能够更灵活地学习。
二、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一)教育学基础
1、知识本位的教育观
2、学校课堂中的行动导向教学过程是与学习 者所要从事的职业领域息息相关的,其目的是 获得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所需的职业经验。
3、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是建立在认知心理学、 行为心理学或这两个理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
4、行动导向是教学过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在 此过程中学习者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尽量独 立的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机械的对他人进行 模仿。
行动导向是一个完整的、学习气氛活 跃的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脑力劳动和体力 劳动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以下是德累斯 顿工业大学的霍什教授为行动导向总结的 12个特征:
1、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不是一种方法,而是 一种教学设计的理念。它在符合制度层面和 组织层面的条件下,为教学设计的可行性提 供更大的空间。 2、学习者作为行动个体,是教学的中心。 从广义上讲,学习者个人决定了教学过程, 主动组织这一过程并进行反思。
德国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张宏喜
gjszhx3863@
安徽科技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
主要内容: •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涵义
•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理论基础
•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模型
•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方法 • 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中的媒体应用方法
一、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涵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的概念 行动导向是由英国的瑞恩斯教授在20 世纪40年代首先提出的。所谓行动导向, 就是通过行动进行实践。即在一个专门以 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 具体任务作载体,学习者通过自身的努力 以及和他人的合作,发现问题、寻找答案、 解决问题,进而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和技 能。
德国培训汇报之行动导向教学
(三)案例教学法
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将学生对这种特殊情 况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 是一个实际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 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个的方法。
教学方法实施 1、教师选择和组织讨论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知 识中去选择出适当的案例;(覆盖教学的内容) 2、学生根据已学的知识和搜索未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 讨论,展示学生的不同思维,及对问题解决的思路
二、德国培训几点启示
启示点1
理实一体化教室
理实一体化教室
启示点2
按章办事—安全培训、签字
我们的项目—制作杯子
柏林应用技术大学塑料加工实训
启示点3
安全第一,注重细节
启示点4
任务明确
按步骤训练才会 有属于自己 的好作品!
启示点5
实训设备注重职业能力与职业氛围
学校休息室
鲁贝克航运学校
启示点6
唯有理论结合实践的智慧,权变与创新能力才能找
到真正解决问题的法门,这就是案例教育的真谛。
(四)项目教学法的概念
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 学活动。 项目实施: ⒈确定项目的任务: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⒉制定计划: 工作计划、工作步骤和程序 ⒊实施计划: 小组的分工 ⒋检查评估 ⒌归档或结果验用
以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并举,在验证 以传授间接经验为主,学生也通过某 间接经验的同时,某种程度上能更多 类活动获取直接经验,但其目的是为 的获得直接经验。 了验证或加深对间接经验的理解。
教学 目标
教师 作用 传递 方式 参与 程度 激励 手段 质量 控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兼顾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行为目标 注重认知目标的实现。 的共同实现。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课件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小组自主学习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关于 “行动导向” 胡格教授经典语录
●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形式,我们不能代替学生 思考问题,我们只能想办法引导学生积极学习,主动 思考,积极训练。 ●德国进厂实习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学校不存在招生、 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只要教好书就可以。德国当年是 师徒制的教育,后来才有了入学式的教学,企业通过 这种方式得到了最适合他企业要求的个人,最适合才是最好的。 ●站在讲台上把备好的教案讲完是最简单,最好做的一种授课方式,所有老 师喜欢面对着学生满堂灌的讲课。而在行动中学习是最难、最复杂的,许 多老师不知道怎么有效的控制教学现场,教学目标如何掌控。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见闻与启示
到处都有钟 德国人守时已渗到骨子里了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见闻与启示
实训室工装、工具收纳有序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见闻与启示
斜天窗的开启确保了实训室光线均匀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见闻与启示
基于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双元制教育模式 ▪ 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行动导向 ▪ 培训见闻与启示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及双元制教育模式
德国职业教育体系
德国的中学
文理高中 实科中学 主要中学
德国的职业教育
职业学校 双元制高校
实训室பைடு நூலகம்置井然有序
行动导向的德国职业教育教学法
德国职业教育培训见闻与启示
实训室管理规章制度醒目明了
例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启示
例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对课堂教学的启示在德国拉文斯堡职业学校进行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法培训期间,通过参观、听课、与德国教师交流探讨,对“行动导向”教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感受到在保证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实现优质就业等方面所展现的强大的生命力。
1 “行动导向”教学法双元制为背景的德国职业教育,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培训,有很强的能力针对性,与典型的“四步教学法”——准备、演示、模仿、练习一致,传统的以“教”和“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被打破,一种新的学生主动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法被普遍接受和推广。
1.1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定义“行动导向”教学法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的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出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具体的方法。
1.2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鲜明特点:(1)以学生为中心。
不以教师为中心,而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
由学生自己独立地解决问题:做什么?怎样进行?准备什么?怎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方法正确吗?哪些需要再提高?(2)以能力为本位。
不单纯看学生的期末学习成绩排名,而是通过学生独立或以小组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或具体的工作任务程序,培养学生具备相应的职业行动能力。
即在行动导向的过程中除了专业能力,也将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与人协作进行项目动作的社会能力,几乎包含了人的个体发展应具备的全部能力。
(3)以完整的行为过程为导向。
教学过程具有一定的模式,是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4)以整合后的课程为教学内容。
不再是传统的片面的单科知识传授,而是跨学科的以能力为基础以任务为导向的知识整合体。
1.3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给学生的授课方式要遵照与实际职业工作情景相符合的完全行为模式,以利于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可以独立完成工作。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2010-07-29 14:28:22| 分类:教学法|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
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1、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详解
优点: – 项目实施时参与者积极性高 – 激发所有参与者的兴趣和参与性
缺点: – 对项目任务的设定需要统一班级或小组的思想。 – 避免设定主题时教师的专断。
第二阶段:计划
学员创造性地、独立地和自我负责地完成任务,探索地、研究性地收集信息,完成任务为重点, 学员制定项目任务的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的内容: • 工作步骤概览 • 成立工作小组 • 具体负责内容 • 时间计划
(职业培训的)学员使用项目方法后,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可以展示的或自己可以使用的成果。主 要特征是: • 学员间交流方式形成共识 • 学员在限定的时间内自我组织 • 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己分配不同行为的时间:如:计划,组织,管理,实施和检查。 • 学员定期进行信息交流和工作协调 • 相对开放的任务,有一定的实施空间。 • 在完成专业任务的同时,学员需要解决小组合作中出现的状况(摩擦和紧张),大家通力合
要求学员能独立负责制定内容重点和方法过程,以及独立分配任务。
第三阶段:决策
在大组或小组中进行。学员在计划的基础上,对任务的实施进行决策。不断地检查和协调预定目 标和中间结果。小组对解决方案和方式进行决策。
第四阶段:实施
学员实施相应的工作步骤。教师检查工作进展和中期结果。教师的任务与传统课堂中的有所不同。 教师学员的关系呈现另一种新的质量。项目教学激发了教学双方的能力潜能。对教师来说,项目 教学首先是一项教育协调性的任务,教师作为学员的学习伙伴,通过项目教学能更好地展示其教 育进行协调,并能区别学生可以独 立学习或小组需要专业帮助的情况。
项目方法的优点
• 与实际情况相关联 – 与现实情况 • 依据项目参与者的兴趣、经验和意向 • 促进自我组织和自我负责 • 社会实践性 • 与社会真实情况匹配 • 符合实践的发展 • 项目计划目标明确 • 成果导向 – 项目结束时,拥有可以展示的成果 • 涉及方面多 • 项目中的社会性学习 – 促进项目小组中成员之间的社会性交流。 • 跨学科 – 涉及多个不同专业领域
浅谈行动导向式教学法
E 探索XPLORATIONOCCUPATION1032013 03浅谈行动导向式教学法肖天非 杨德校摘 要:随着国家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不能完全满足实际需求。
笔者通过对学校开展的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分析,论述了行动导向教学法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关键词:行动导向 教学方法 实践能力一、行动导向式教学法概述行动导向式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式教学是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和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
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因而行动导向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特点行动导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本质区别是这种教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而是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即从传统的主角,教学的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引导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两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对比如下表。
传统教学方式行动导向式教学学习内容个体的课程(理论和实践)体系以职业行为为模型的课堂职业行为,过程导向学习方式知识的传授,实际知识认知型学习自我负责型学习,整体能力,突出职业行动能力教学形式主要是语言导向型,教师主导的传授形式,而不是理解导向型项目,项目任务,整体学习学时分配以课时的时间节奏为导向按照知识模块进行的过程导向型教学师生联系对双方的联系和协调只有很少的要求双方有必要进行密切地协调表三、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实施1.影响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因素影响行动导向式教学法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六点:一是如何选择完整的任务。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第一篇: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一、什么是“行动导向” 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
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1、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
德国现代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一、什么是“行动导向”教学法行动导向教学法,是80年代以来,世界职业教学理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
它是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思想,由一系列教学技术所组成。
这种方法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作用,所以被世界职业教育界和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在我国也有很大的影响,既是我国研究国外职教先进经验的主要领域,也是我国职教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在中德合作职教项目中以及国内许多行业和地区的职业教育中,行动导向教学都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引进、开发和应用。
国家也倡导行动导向教学为培养现代劳动者的综合职业能力服务。
所谓行动导向,是指“由师生共同确定的行动产品(目标)来引导教学组织过程,学生通过主动和全面的学习,达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统一”。
它重点强调的是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
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应不断变换和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技术主要有:1、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2、案例教学法通过对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承担着更多的教与学的责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参与。
就教师来讲,他有责任去选择和组织要讨论的材料,要从大量的资料中选择出适当的案例,如果手头没有现成的可以覆盖所教内容的案例的话,他还要自己动手撰写这些案例,并以一定的程序把它呈现出来。
就学生来讲,他也担负着一定的责任,要对教师所提供的具体事实和原始材料进行分析、讨论。
并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个体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
学生一方面从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及时从教师及同学那里获得反馈。
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共3篇
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共3篇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1德国“行动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法研究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相信在中国也不例外。
而德国作为职业教育的发源地,在职业教育方面有着多年的专业经验,其“行动导向”教学法便是其中之一。
那么,究竟是何种“行动导向”教学法呢?在德国职业教育学院,有这样一句话,“学以致用,用以弥补学”,这也是“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核心。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既注重理论,又具体实践的教学法。
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参与度。
在这种教学法中,学生不再是单纯被动接受知识和技能,而是积极地参与探究学习和模拟实践,增强他们的实际能力。
在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课程中,“行动导向”教学法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
在这种教学法中,学校会把一整套专业课程划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下发指定任务,随着小组中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学习,任务的难度也逐渐递增,这种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学生每天都会面对具体的实践任务,让学生尝试着去发现、解决问题,并能够将其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实习环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它使得学生不断地锤炼实战经验,尤其是在相应的产业领域实习时,学生能够接触到真实的需求和挑战,真正体会到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价值,并能将其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应用。
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德国被广泛应用于职业教育。
总之,“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在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并作为一种优秀的教学法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实践性强、兼顾理论和实践训练的优点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而这种教学法的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重视他们的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世界各国职业教育学习和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原因德国“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成功的教育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行动导向教学范式解析作者:徐磊熊明华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2年第03期所谓“教学范式”就是指某个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教育实践、尤其是学校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典型模式,并且基于这种模式的教学实践还形成了关于教育以及有效组织教学的主导性社会观念[1]。
行动导向教学范式是在国际化与全球化、合作化与自主化、信息化与知识化的特定发展环境下发生的一种教学范式变革,它主要以“行动导向”作为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行动导向”思想的历史沿革行动导向的学习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16世纪圣路卡艺术与建筑学院的“项目教学法”。
它继承了17世纪初瑞士德语区的教育家斐斯泰洛齐的“头心手并用”的教育理念。
据我国学者刘良华的研究,行动研究作为一种正式的科学研究范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其原创代表人物为德裔美籍学者勒温,到20世纪50年代形成研究高潮。
第一代研究领袖为科里和弗谢,强调教师应成为“研究者”来参加教学研究并改进教学实践,后续研究从美国转向英国。
第二代研究者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斯腾豪斯,主张教师成为“行动研究者”,他提出了“课程行动研究”五项“过程原则”,指导“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20世纪80年代,埃利奥特和凯米斯成为第三代领军人物,他们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从事研究。
埃利奥特的“师生互动与学习效能研究”强调实践是课程的语言,强调“隐性学习”在具有相对明确目标的教学行动中的作用,强调教学是“反思性实践”与“反思性教学”的作用[2]。
20世纪70年代,德国当时职业教育领域采用基于学科课程的教学范式,难以培养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材,因此教育界对学科系统性教学进行了批评性认识,强烈呼吁加强学生实践性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德国联邦政府的支持下,行动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界逐渐传播开来,并对整个德国教育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行动导向教学的理论基础1.行动理论行动导向教学组织的基本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行动理论,目前普遍认为有三类行动理论[3]:动作行动理论、语言行动理论、行动调节理论,其中动作行动理论对设计行动导向教学活动而言缺乏明确的指导意义。
语言行动理论认为在知识与行动的交叉处,即在一个可以用语言表述的世界里,行动以知识为基础,知识以行动为目标,而要获取行动赖以产生的知识基础就离不开社会交往和理解。
对于设计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特别注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多方位交流。
行动调节理论探究可见的工作行动与不可见的思维活动之间的关系,认为行动的本质特征是调节性,就是当事人根据行动过程中的具体需要进行行动调节,而行动调節就是实现某个行动的目标和亚目标的思维过程,正是这些目标,又称为“心理结构”控制和调节着外在的行动过程。
心理结构优化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对于设计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教学中要包括学生自行设计、自行实行和自行检查三类循环性活动,要创造出能够让学生自主决定和自我负责的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行动调节水平,而且能促进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在社会性的交往中,由于内在知识结构和外来知识结构之间相互作用所造成的认知结构不断增加或改变的过程。
该理论提出了三个关键论断:其一,学习是学习者对新知识的主动建构。
学生的意志自觉和行为自由是接近、选择和解释外来客观结构的前提条件。
其二,学习是学习者对新知识有意义的建构,学习过程是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外来客观结构的有机整合的过程。
其三,学习是学习者在社会性活动中完成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是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生论和维果斯基的文化历史学习观[4]。
认知发生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只有在不断交替进行“同化”和”顺化“的过程中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
“同化”指借助现有的认知结构来解释外来的客观结构并把它纳入到现有的认知结构体系。
“顺化”指现有的认知结构不足以来解释外来的客观结构,需要改变自身才能理解和接纳客观结构。
文化历史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特定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实现的,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
该理论的核心概念“最近发展区”指出在学生的个人努力所能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所能达到的认知发展水平之间,显然存在着差距。
对于设计和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教学中要正视这个差距,要针对学生设计教学目标,教师的辅助、学生协作式学习或有指导的学习的作用能缩小差距。
3.行动—经验学习理论经验教育学发源于德国,它认为在教学实践层面上,经验、行动和思维是学习的三要素。
经验是对社会现实的个人化解释。
连接个人经验和社会现实的是行动,行动是指“有目标指向的,其内部结构可以理解的并能够制造出具体结果的操作过程”[5]。
学习者通过思维将新旧经验结合起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
潘普斯指出:“行动不仅是人们学习过程的起始点和组成部分,从成功的学习将导致新的行动这个意义上来讲,行动也是人们学习过程的终结点”。
它对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指导意义在于强调教师要明白学生的行动与思维是不可分开的,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行动和思维的根本性结合[6]。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主要内容1.基本内涵从外延特征来看,“行动”表示服务于特定目标的系列化的动作,包括物质的、实践性的行动,也包括非物质的、智力性的活动。
从限定属性来讲,行动导向的学习重在突出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政治和教育意义,并非强调让学生忙碌地进行学习活动,而是要强调教学所产生的有意义的、理性化的结果[7]。
它的基本涵义是:对于教学过程来说,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师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让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使学生在自己“做”的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8]。
2.典型特征杨克和迈尔从七个方面概括了学校教育中行动导向学习的典型特征。
第一,行动导向教学是全面的。
该全面性体现在教学要借助并促进学生包括大脑、四肢及其他感官的全面发展;要选择整体性的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和结对作业、项目教学、讲述、舞台表演、造型、角色扮演、演练、试验、社会调查等。
第二,行动导向教学是学生主动的学习活动。
第三,行动导向的学习核心是完成一个可以使用、或者可以进一步加工或学习的行动结果。
第四,应尽可能以学生的兴趣作为组织教学的起始点,并且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新的题目和问题,以不断发展其学习的兴趣。
第五,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参与到教学过程的设计、实行和评价中。
第六,行动导向的教与学有助于促进学校的开放。
第七,试图保持学生动脑和动手活动之间的平衡。
3.组织策略行动导向教学常见的组织方式有:交际教学、建构主义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以及项目教学。
(1)交际教学交际教学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初,但交际教学思想可追溯到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它阐述了教学过程的交际属性,为设计、考察和评价教学活动和过程提供了新的系统指导。
交际教学中老师教与学生学本身就是一个交流或交际的过程,但这种教与学的交流并非是随意性的人际交流行为,而应该处理为系统性、规范化的交流,教师要对教学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如缺乏动机、纪律问题等)所包含的潜在信息进行分析、解码并将其纳入到教学准备之中[9],来减少交际的干扰性。
交际教学意在通过促进师生互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来突显以学生为导向、合作性、公开性等。
(2)建构主义的学习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的目的并不是掌握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或信息,而是主体在一个重复发生的过程中对来自被感知物体和真相经验的建构。
它影响着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关系,也影响着学习内容的确定。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有指导的学习活动可以表述为建构—重构—解构过程。
建构阶段教师的任务在于通过与学生共同创设一个适宜的环境;重构阶段教师的任务是把专业知识转化为便于学生建构的可能形式。
解构阶段,学生需要在和他人的交流过程中,从另外的视角对所获得的认知结构进行新的建构和重构。
整个过程中,行动自由和自我决定是学生建构性学习的前提条件,当教师能够并善于自主行动和自行决定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同样的自主性,师生关系也将由教师主导——学生依从转变为师生共同协商与研讨[10]。
(3)问题导向的学习问题导向的学习是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和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获得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
它包括下列步骤:遭遇困难情境;分析困难所在;把困难表述成有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着手解决问题;发现该解决方案中有待改进之处并表述出来;总结解决方案;评价解决方案。
因为受时间和条件限制,在教学中无需完成上述所有步骤。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类似节目主持人,他让学生自行探索,只在学生难以进行,出现危机时才给以指导和鼓励,因此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处于教学的核心地位。
4.项目教学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围绕一个实践性的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工作活动来设计教学过程,师生以团队的形式共同实行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
它一般被分为五个教学阶段:第一,确定项目任务。
项目立足于有利于学生获取经验的、包含问题在内的事实。
第二,制定计划。
师生共同设计解决问题的计划。
第三,实行计划。
学生自行负责并逐步加强自我组织、自我负责意识,教师主要发挥咨询和协调人的作用。
第四,检查和评估。
第五,归纳或成果应用。
行动导向教学的很多要求都能在项目教学法中得到满足。
四、德国行动导向教学的具体实践在德国教学研究领域,反对“把科学系统性思想等同于教材的系统性”,提出了依据具有“基本性”(学科的基本内容与规律)和“基础性”(形成学生的基本经验)特征来组织教学活动。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范式的典型的教学方法有: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11]。
1.七阶段协作—反思教学法该方法在德国文献中是由七个阶段组成的且协作与反思突出了小组活动中的“行动—经验”学习的本质特征。
它主要针对职业性继续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需求设计的,也可用于课堂教学活动。
该教学法由七个顺序进行的阶段组成:热身准备;现状分析;目标表述;寻找解决方法;选定解决方法;表述学习结果;回归现实[12]。
在上述的每个阶段都包含着阿尔诺德所分析的四种情境:确定任务要求;实行小组工作;展示学习成果;反思学习过程。
小组工作和学习者的反思是教学组织的两个关键环节[13]。
其中,小组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成员是否积极投入;成员的贡献是否具有互补性;活动规则是否有效;对待不同意见是否换位思考。
反思行为体现在对行动成果和学习过程的检查中。
2.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是指借助引导文(提示性文字或声像材料),通过学习者对学习性工作过程的自行控制,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学习性工作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