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合集下载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与重大意义
一、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对鲁迅杂文的意义,可从两方面理解:
一是作为一种报刊文体,及时对社会生活各方面做出反应与评判,如鲁迅自己所说的,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也就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忠实记录,是中国现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同时,因为对民俗、民魂、民性、民情有真实生动的描绘,又可看做是一部活的中国的“人史”。

要知人论世,最好读鲁迅杂文。

其二,鲁迅杂文是未经规范的自由的文体,充分发挥了鲁迅不拘一格的创造力,是极具个人性又有现代性特征的艺术品。

二、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首先应理解鲁迅作为一个思想独立而深刻的战士,其人其文所具有的反叛性与异质性。

然后可以从五个方面概括鲁迅杂文思想与艺术的特征。

第一是批判性、否定性与攻击性,源于鲁迅对现代知识分子使命的理解,即不断揭示现实人生的弊病与思想文化的困境,也源于鲁迅“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

第二是在“反常规”的“多疑”思维烛照下的犀利与刻毒。

批判锋芒常指向人们习以为常的病态心理,把国人的落后根性看得太透彻了。

而且思维也总是另辟蹊径,对读者的惯性思维构成挑战。

第三是“贬锢弊常取类型”,抓住本质勾勒社会相类型形象(共
名)。

第四是主观性,释愤抒情,无不是作者的心灵歌哭。

第五是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杂文语言,常用“拗体”,突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

总之,只有深入了解社会实际,体会鲁迅的人格与精神,才能真正读懂鲁迅的杂文。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

鲁迅的杂文的特点鲁迅的杂文是有极强烈的战斗性的,这种战斗性借助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魅力而表现出来,它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和谐统一。

鲁迅说,杂文必须“生动,泼辣,有益,而且也能移人情。

”①又说:杂文必须“是匕首,是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生存的血路的东西;但自然,它也能给人愉快和休息”②。

鲁迅总是在首先强调杂文的思想性、战斗性的同时,也强调它的艺术感染力,强调它必须通过生活的形象和语言的魅力给读者以艺术的享受。

自然,它给人的愉快和休息,决不是抚慰和麻痹,而“是休养,是劳作和战斗之前的准备”,它是统一于战斗也是为了战斗的。

所以这跟艺术至上主义者强调的所谓艺术,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鲁迅对杂文提出了卓越的观点,这是他长期的创作实践的概括,他的全部杂文完美地体现了这些观点。

下面,我们将着重分析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方法。

杂文是政论的一种艺术的表现,它要求一种逻辑力量。

但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这是因为它总是在最要害的地方揭示问题的本质,表现出鲜明、肯定、无可反驳的逻辑力量。

这是鲁迅杂文的一个首要的特征。

鲁迅杂文的论辩的过程,它的达到结论的过程,常常是集中力量揭露事物本身的内在矛盾,使问题得到异常彻底的解决。

毛泽东同志说:“分析的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

所谓分析,就是分析事物的矛盾。

”①鲁迅正是擅长这种分析的高手,因此他的论辩就能制强敌于死命。

如梁实秋曾经狡称自己不知道“主子是谁”,说他不是资本家的走狗。

鲁迅从阶级论的思想出发,深刻地认识走狗行为的实质,是为整个阶级效劳的,而不是为个别的资本家,所以梁实秋不知“主子是谁”的哀鸣,正是一个可以抓取的要害。

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正是…资本家的走狗‟的活写真。

凡走狗,虽或为一个资本家所豢养,其实是属于所有的资本家的,所以他遇见所有的阔人都驯良,遇见所有的穷人都狂吠。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文学家之一,而他的杂文作品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思考和文艺创新性质的文学体裁。

鲁迅的杂文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深厚的思想性。

他的杂文从社会现实和人性本质的角度去探讨和描摹,从而成为了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人民命运的艺术经典。

例如《伪自由书·序》中所写,“尊重人的自由,是常常认为民主的各界共同之点”。

这一语句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态度,也蕴含了关于人类自由的价值理念。

其次,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擅长利用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将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社戏》中写到,“痴人谈梦的时节,这场饶了的社戏,,还有玩饥抱饱的农民和青年。

”这一段文字将社会底层人物的人道主义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呈现出社会现实的残酷面貌。

最后,鲁迅的杂文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动性。

他通过尖锐的批判和严厉的斥责,针砭时弊、直指社会弊病,有力地呼吁着人们要认识到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狂人日记》中“我不能够变成别的,只能够‘疯’”这一语句,反映了主人公对现实无望的绝望和对社会弊病的控诉。

总之,鲁迅的杂文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而不可替代的印记,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成就了一个文学经典。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杂文作品在文坛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鲁迅杂文具有鲜明的思想性。

他关注社会现实,呼吁人们改变现状,反对封建主义、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侵略。

他的杂文作品大都表达了强烈的思想观点,有深刻的批判意义,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警醒。

第二,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语言简练、深刻,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他采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对比等修辞手法,使得他的作品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第三,鲁迅杂文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

他关注人的生存和尊严,批判社会不公和人类的苦难。

他的杂文作品充满了人文精神,是对人道主义的强烈呼唤和关注。

第四,鲁迅杂文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

他的作品反映了民族历史的重要时期和社会变革的深刻内涵,为后人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和精神遗产。

总之,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不仅体现了他的思想深度和文学才华,更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遗产。

他的杂文作品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 -。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文档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文档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鲁迅的杂文,幽默、犀利、辛辣、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鲜明的特色,都与其运用讽刺的艺术密不可分。

讽刺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讽刺技巧娴熟的运用,使他的杂文达到了无人企及的最高峰,而他的讽刺艺术优势主要是通过夸张、反语、比喻、对比、仿词等修辞手段来实现的,下面试做赏析:1、夸张鲁迅认为,夸张决不能脱离现实,是将平常的不合理的人和事,通过夸张的艺术手法再现出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来使人觉得可笑,从而达到讽刺的效果。

如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将“死抱着文学不放的”第三种人,夸张地说是“恰如用自己的手拨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这种夸张把那些认为文学可以超越阶级的第三种人的不符合现实的思想展现出来,产生了喜剧性的讽刺效果。

再如《偶战》中,为了批判国民党所谓的“正当舆论”,鲁迅用了绍兴地区一个名叫“群玉班”的戏班,名不符实,演戏没人看的夸张的歌谣将国民党不得人心讽刺得体无完肤。

“台上群玉班,台下都连忙关门,两边墙壁都扒塌,连忙扯得牢,只剩下一把馄饨担。

”在《娜拉走后怎样》中:“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

”通过夸张把中国人安于现状的“国民性”弱点充分地展现出来,给予有力的讽刺和鞭挞。

2、反语反语又叫“倒反”、“反说”或“反辞”等,即“说反话”,运用和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带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这种修辞格常用于表达愤怒和憎恨的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鲁迅曾经说:“我因为自己好作短文,好用反语,每遇辩论,辄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迎头一击”。

譬如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中国军人杀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这里运用的“文明人”、“伟绩”和“武功”都是反语。

把帝国主义者称呼为“文明人”,既揭露出帝国主义者创造杀人武器,又批判了军阀独裁用帝国主义枪炮杀害女学生的罪行。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曲笔艺术鲁迅是中国近代文艺史上的一位巨大伟人,他的名声已遍及中国文坛。

他的杂文赢得了无数读者的喜爱,备受人们的钦佩与敬仰。

可以说,鲁迅的杂文是他文学创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写作经典。

鲁迅的杂文独特之处在于,他结合了新闻性写作、评论性写作、散文性写作三种形式,再加上他独特的曲笔艺术,以其让读者觉得宛若故事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性文体,成就了他杂文的成功。

鲁迅独特的曲笔艺术,从他早年游记开始,就不断得到发展与完善,从构思、设计到情节整理,把自然界、人文世界中收集的资料,深入分析、比较,用描写的语言发挥出艺术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他写作的独特之处。

以鲁迅的《集萃》系列文章为例,其中描写浙江扬州淮安等地的历史故事,丰富多彩、细致入微,他对于人物、地点、气候、场景等的描绘,使许多历史故事在他的文字里复活,令人倍受感动;以《马郎拍案惊奇》为例,故事以机智的写作手法,时而俏皮,时而肃穆,表达出现实社会的大智慧,故事情节令人惊叹。

他的文章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惊喜,洋洋洒洒的曲笔艺术,让文字充满诗意,感人至深,令人叹为观止。

从更深一层来看,鲁迅的曲笔艺术,也反映出他对现实世界的观察、思考和态度。

他总会以新鲜的眼光,去发现社会生活中的许多细节,通过曲笔艺术,去揭示社会生活中的种种荒谬与悲剧,反映贫富悬殊、社会矛盾等问题,救赎压迫者,弘扬人性之光,凸显他的社会主义情怀。

总之,鲁迅以其独具慧眼的曲笔艺术,写下了诸多经典的杂文,为中国文学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今社会面对许多社会问题,他的这些洞察力、思考与感悟,仍有许多可以借鉴的地方,令人叹服不已。

因此,我们有必要为鲁迅的曲笔艺术进行赞颂,让更多的人认识与认可,更好地感受他伟大的文学创作。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

鲁迅的杂文有什么特点1、鲁迅的杂文却具有高度的说服力,长篇的论证严密,短篇的一针见血,都能在有限的篇幅里,把道理说得清楚、充分、深刻。

2、鲁迅杂文擅长分析,他的论辩能制强敌于死命,揭露矛盾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3、鲁迅在运用逻辑思维来揭露事物的矛盾时,经常通过艺术形象来表现.寥寥几笔,逼真传神。

4、鲁迅经常运用书本或自己创造的故事来构成形象,表达思想.鲁迅的形象化手法,都表现了贴切、平易、新鲜的特点。

5、鲁迅杂文的感情力量,特别表现在讽刺上。

他认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

”6、鲁迅还有一部分杂文,通过“曲笔”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延伸阅读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地位如何2、首次对中国古代小说全面地进行了类型研究,从而开创了小说批评的新模式。

《中国小说史略》对宋代及其以前小说的分类并无太多的新意,基本沿袭了古人的说法;他对小说类型的新设计主要体现在元明清时期各类小说的划分与界定,如元明之讲史,明代之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市人小说,清代之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人情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公案小说、谴责小说等,这些名称迄今沿用。

3、对每类小说的渊源与流变进行了系统地考述。

如第二十六篇关于狭邪小说的分类与源流、第二十八篇关于谴责小说的理论界定与例证阐释,即为显例。

格言鲁迅的格言真正的强者不是因件事而壮烈的死去,而是因件事而卑微的活着。

做奴隶虽然不幸,但并不可怕,因为知道挣扎,毕竟还有挣脱的希望;若是从奴隶生活中寻出美来,赞叹、陶醉,就是万劫不复的奴才了。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悲剧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

关于鲁迅杂文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作者:杨520927内容摘要:杂文创作,几乎倾注了鲁迅先生的大部分心血。

鲁迅先生的杂文对现代传媒中各种评论文体的出现和影响,对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的结合可谓影响深远,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在鲁迅先生创作后期,他倾注了大部分心血于杂文创作中,可以说,鲁迅先生的名字是与他的杂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但在对鲁迅先生的评价中,引起最大争议的同样也是他的杂文。

从其生前直到现当代,对他的杂文的肯定与赞赏、否定与嘲讽就从未停止过。

尽管一些文学评论家或读过鲁迅先生杂文的读者曾无数次地宣布:鲁迅的杂文时代已经过去,就连他本人也一再表示希望他的攻击时弊的杂文“与时弊同时灭亡”,但事实却是难以回避的,即鲁迅先生的杂文始终为一切关心与思考社会、历史、思想、文化、人生、人性……问题的中国人所钟爱。

鲁迅先生的杂文在现当代仍是中国社会中活生生的“存在”对正在发展的中国思想、文化发生作用,对现实的中国人心产生影响。

它的每一次最新发表,仍能给读者一个针对当前现实而写的感觉。

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感觉和发现,可谓常读常新。

阅读鲁迅先生的杂文,可以发现它在现当代仍然有着极强的现实意义。

尤其是他的杂文对现代传播中各种评论性文体的出现和影响,杂文创作题材、体裁、手段的开拓,对现代文语言运用的自由无拘、富有创造力的贡献,以及想象思维的逆向运用和正反结合可谓影响至深。

关键词:鲁迅杂文传播创作语言思维l、鲁迅杂文对现代传播的意义作为一种报刊文体,杂文与现代传播有着血肉般的联系。

人们说起杂文,特别是鲁迅先生的杂文,总要联想到“五四”时期的《新青年》《语丝》《莽原》《京报副刊》《晨报剐刊》,以及20世纪 3O年代的《萌芽》《太自》《申报·自由谈》等,这决不是偶然的。

从这个意义上讲,杂文是富于现代性的文体;或者说,它是现代作家通过现代传播媒介与它所处的时代、中国的社会、思想、文化现实发生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有效的方式。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

赏析近现代名篇:鲁迅《且介亭杂文》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巨匠,他的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

《且介亭杂文》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近现代社会现象的触类旁通和犀利的批判,展现了鲁迅独特的文学天赋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

正文: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以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备受赞誉。

这部杂文集包含了鲁迅在不同时间段撰写的一系列文章,内容涵盖了社会现象、文化现象、人性问题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杂文的赏析,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对社会的反思。

首先,我们来分析鲁迅的文学风格。

《且介亭杂文》的语言简练、准确,叙述方式直接而鲜明。

鲁迅的文字直抒胸臆,不回避现实的残酷和丑恶,用批判的目光揭示社会的弊病。

在文章中,鲁迅常常使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在《狂人日记》中,鲁迅以一个疯狂的主人公的视角,对当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制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展现了他对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分析能力。

其次,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的主题多样而深刻。

他关注的问题涉及到社会风俗、道德观念、教育制度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一个懦弱自卑的农民阿Q形象的刻画,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封建传统和歧视观念对个体的压迫与影响。

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也希望唤起人们的反思和改变。

此外,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还不乏对历史事件的评论。

例如,在《中国人的精神》一文中,鲁迅回顾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悲惨经历,对中国人的精神状态进行了深入剖析。

他认为中国人的软弱和被动是造成国家衰败的根本原因之一,并通过对西方国家的对比,指出了中国社会需要改变的方向。

总的来说,鲁迅的《且介亭杂文》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触类旁通和对人性的独到分析,揭示了社会的丑陋和个体的困境。

这些杂文不仅具有艺术欣赏价值,更让人深思和反思,使我们更加意识到了自己所处的社会现实。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

鲁迅杂文的思想与艺术特质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的文学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和艺术特质而深受世人喜爱。

在其众多作品中,鲁迅的杂文尤为著名,它们包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和感悟,展示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

鲁迅揭露社会黑暗面的思想倾向是其杂文思想的核心。

他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压迫和歧视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和反对,并指出了走向民主、自由与平等社会的方向。

鲁迅深刻理解“人民”的本质,他高度赞扬“人民”的创造和革命精神,同时也深感其贫穷、困苦与悲哀。

他终身奋斗于为人民权益和利益而争取,呼吁人们认清现实,勇敢面对,砥砺斗争。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之一就是语言极为简练,表达深刻而富有力度。

其作品内容深刻而丰富,语言亦是表现艺术的重要手段。

鲁迅的杂文语言简练而有力,充满了情感色彩和生命力。

他通过生动的描写和语言表达将个体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有机结合,给人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此外,鲁迅的杂文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现实意义。

这是因为鲁迅深入观察人性丑陋的一面,对社会现象的清醒认识、深入洞悉,以及坚定的价值取向和思想主张,使他的杂文披露了社会的黑暗面,揭示了现实的残酷。

在鲁迅杂文中,批判与揭示、体现人性美与伦理道德的追求相互交织,进一步加深了其艺术表现的内涵。

虽然鲁迅杂文创作时间跨度较大,但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主题,即对封建统治、社会黑暗、人文精神的批判与揭示,风格平实而富有感染力,思想性、艺术性完美的结合进而给人一种强烈的价值观念冲击。

鲁迅在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方面,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通过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思想性感染了无数的文学创作者和读者,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里的一块珍贵的艺术瑰宝。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雄辩的语言风格
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语言雄辩、铿锵有力。

他善于使
用生动的比喻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2. 激烈的批判精神
鲁迅的杂文充满了激烈的批判精神,犀利地揭示社会黑暗面,揭
露人性的丑陋面。

他毫不留情地批判社会的种种不公和歧视现象,反
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关切。

3. 黑色幽默感
鲁迅的杂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黑色幽默的元素,通过富有幽默感的
表达方式,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让人在阅读中
获得一定的快感和启示。

4. 具有审美价值的表现手法
鲁迅的杂文表现手法多样,艺术价值极高,例如他运用对比、象征、抒情等手法,使文章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杂文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不仅反映了社会现实,更让人们领略到
文学的美感。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

略论鲁迅杂文的修辞艺术【摘要】鲁迅的杂文以其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而闻名于世。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他的作品中得到充分展现,为他的思想表达增色不少。

比喻使得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对比突显事物的对立,讽刺则揭露社会弊病,而排比则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这些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其作品更加生动有趣、深刻犀利。

鲁迅的修辞艺术影响深远,为后人所称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通过对鲁迅杂文中修辞艺术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在文学创作中的精湛技艺和对社会现实的敏锐洞察力。

【关键词】鲁迅杂文、修辞艺术、里程碑、丰富多样、比喻、对比、讽刺、排比、思想表达、增色、影响深远、称道。

1. 引言1.1 鲁迅杂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鲁迅杂文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鲁迅以其独特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和腐败现象,呼吁民众觉醒,振奋精神,为中国文学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力量。

他的杂文作品既有激扬文字的力量,又有细腻独到的观察力,深刻而直击人心。

鲁迅杂文以其犀利的批判和独特的观察,独树一帜,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迅以其坚定的信念和真挚的情感,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成为一代文学巨匠,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杂文之所以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碑,正是因为其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犀利批判,唤起了民众的觉醒和反思,塑造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风貌和精神面貌。

1.2 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修辞艺术是杂文的重要元素。

在鲁迅的杂文中,修辞艺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修辞手法的运用,鲁迅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现实,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修辞艺术在杂文中的运用不仅能够增加文章的艺术感染力,更能够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义。

比喻、对比、讽刺、排比等修辞手法在鲁迅的杂文中层出不穷,每一篇文章都充满了强烈的修辞色彩。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简述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言辞犀利、锐敏:鲁迅的杂文语言犀利,深刻而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现实的本质和现象。

他的文笔锐利,措辞恰当,直抒胸臆,充满了强烈的生命力。

2.直指社会现状:鲁迅的杂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他通过对当代社会现状的描摹和批判,直面现实,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唤醒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3.对人性的深刻揭示: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共情善恶,对社会末位者进行细致的描写,从而表达了对人性的深刻关怀和探索。

4.思想深刻,切中时弊:鲁迅的杂文反映了他的思想深刻和思维敏锐,在对时代的反思中,以独特的视角和鲜明的立场,针砭时弊,指出了社会问题的症结。

5.多元化的技法:鲁迅的杂文不仅丰富多彩,内容也涉及讽刺、幽默等多种艺术手法的运用,优美的情感与比喻的技巧共同营造出了独特的艺术氛围。

鲁迅杂文

鲁迅杂文

三:《故事新编》鲁迅最后的创新之作
1.共八章 理水、采薇、铸剑、非攻、奔月、出关、补天、起死 在某种意义上,整本《故事新编》都是“起死”:是身处20世纪二三十 年代的鲁迅对记载在“故事”(古代神话、传说、史实)里的古人,进 行新的激活(新编,即新的阐释)。
2.尝试:
(1)是一部”实验性“的作品,为他自己与中国现代小说所建立的 规范进行新的冲击,新的突破。 (2)在小说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试验,有意打破时、空界限,采用 了“古今杂糅”的手法。 (3)是鲁迅打破文体界限,以杂文入小说的一次尝试。
(三)杂文思想中的“个”与“类”
他将具体的个别的人与事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时空下进行剖析,以非凡的 思想穿透力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并勾画了个与类的类型形象。
(四)主观性
“我的杂文不过是将我所遇到的,所想到的,所要说的,一任它怎样浅薄,怎样 偏激,有时便都用笔写了下来 情。”
…就如悲喜时节的歌哭一般,那时无非借此来泄愤抒
关于鲁迅
鲁迅杂文的重大意义
1、鲁迅通过杂文这种形式,自由的深入现代生活各个领域, 迅速的接纳、反映瞬息万变的时代信息,做出政治的、社会 历史的、伦理道德的、审美的评价与判断,并及时地得到生 活的回响与社会的反馈。随着现代传播对人的现代生活的日 益深刻的影响,杂文(包括鲁迅的杂文)也就真正深入到现 代生活中,并成为其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鲁迅正是利用杂文的形式,发挥她不拘一格的创造力与想 象力,进行他的文体试验:在这个意义上,“杂文”又确实 是具有某种先锋性的。这是 鲁迅终于找到的最足以发挥他的 创造天才的,也可以说是最适合于他的文体。鲁迅杂文的这 种“个人性”其实倒是体现了“文学的现代性”的基本特征 的,从而具有某种典范意义。
第二节 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特质 一)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 鲁迅说,杂文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抗或 抗争” 。他不断地批判来体现自身(包括自己的文学)的价值,他的 杂文批判范围极广,然而,只有看到鲁迅杂文里批判的背后的理想, 否定中的肯定,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否定性特质。 二)在“反常规”的“多疑的”思维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他的杂文犀利刻毒,令人难以接受: 鲁迅把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理与灵魂,他全力揭示人们 隐蔽的,甚至自身也未完全自觉意识的心理状态。 他的杂文思维常在规范思路之外,另辟蹊径,别出心裁,打开了 全新的思路。 鲁迅具有违反“常规”的想象力,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 神”的相通,对“历史(过去)”与“现实(现在)”的联系具有 独特的感受与发现。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论述鲁迅杂文的艺术风格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杂文作品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鲁迅的杂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为后人所称道。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鲁迅杂文的独特艺术风格呢?
首先,鲁迅的杂文风格鲜明、犀利。

鲁迅笔下描绘的社会现实常常令人触目惊心,而他对此的批判和反思更是切中时弊。

在他的杂文中,他不仅痛斥社会黑暗现象,更以一种犀利、直白的语言表达出来,让人们深感震撼和思考。

其次,鲁迅的杂文语言生动、贴切。

鲁迅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材料,利用细节描写和丰富的比喻、象征手法,将抽象的社会问题具象化,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

如《阿Q正传》中那个“吊死鬼”,就让人感受到了社会压迫和个人妥协之间的矛盾,令人深思。

最后,鲁迅的杂文思想深刻、意蕴丰富。

他不仅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揭示和批判,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狂人日记》中的“我唯一的快乐就是认为自己是一个疯子”,不仅表达了疯狂和自由的诉求,更暗示了现代人在现实中的无奈和挣扎。

总之,鲁迅的杂文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其犀利、生动、深刻的艺术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更对后人的思考和启示有着重要的影响。

- 1 -。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

鲁迅散文精选摘抄及赏析摘要:一、鲁迅简介二、鲁迅散文精选摘抄1.《呐喊》摘抄与赏析2.《野草》摘抄与赏析3.《朝花夕拾》摘抄与赏析4.《华盖集》摘抄与赏析三、总结鲁迅散文的特点与价值正文:一、鲁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文学评论家。

他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鲁迅的散文作品更是展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二、鲁迅散文精选摘抄1.《呐喊》摘抄与赏析《呐喊》是鲁迅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其中的作品充满激情,深刻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如《药》一文中,通过描述一个革命者被杀害的故事,揭示了封建社会的愚昧与残忍。

2.《野草》摘抄与赏析《野草》是鲁迅的一部散文诗集,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

如《雪》一文中,通过对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憎恶和对新社会的向往。

3.《朝花夕拾》摘抄与赏析《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录体散文集,作品以童年生活为题材,充满温馨和感慨。

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通过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了对自由、快乐的向往。

4.《华盖集》摘抄与赏析《华盖集》是鲁迅的一部杂文集,作品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讽刺手法,揭露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丑恶。

如《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鲁迅通过对一位因抗议政府而被杀害的女学生的纪念,表达了对民主、自由的渴望。

三、总结鲁迅散文的特点与价值鲁迅的散文作品具有以下特点:1.独特的文学风格:鲁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犀利,具有鲜明的个性,开创了现代散文的新风格。

2.深刻的思想内涵:鲁迅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内涵。

3.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鲁迅的散文作品饱含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社会进步的期望,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艺术价值:鲁迅的散文作品既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典范。

浅议鲁迅杂文艺术成绩

浅议鲁迅杂文艺术成绩

浅议鲁迅杂文的艺术成绩内容提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地位超级重要。

他的杂文具有反封建主义文化传统、反对军阀统治、反对人民群众受压迫的现实。

他的笔就像一支枪,与反动仇敌展开了斗争。

在他的杂文中,能看出所表现的具有国民性、议论性等深刻批判性。

现代杂文由鲁迅开创,他在杂文上所取得的艺术成绩,我将以自己的观点加以浅议。

关键词:批判性、国民性、议论性、讽刺、抒情艺术、形象、逻辑思维。

鲁迅后期杂文简况鲁迅杂文以1927年为界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鲁迅按照那时主客观情形,选择了杂文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项,为此花费了最大的精力.他在1935年末的《且介亭杂文二集·跋文》中说:“我从在《新青年》上写《随后感》起,到写这集子里的最末一篇止,共历十八年,单是杂感,约有八十万字。

后九年中的所写,比前九年多两倍;而这后九年中,近三年所写的字数,等于前六年。

”这原因也正如他自己说的:“此刻是何等迫切的时候,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应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

”①面对着三十年代政治战争”,所以“匕首”、“投枪”似的杂文,便成了他最主要的战斗武器。

这时,由于他已能熟练地运用马列主义,他的目光更为灵敏,能够穿透复杂社会现象的厚壁,使他的杂文如虎添翼,在思想斗争、文艺斗争中成为使仇敌望风披靡的利刃。

鲁迅杂文的重大成绩杂文是鲁迅一生中运用最多的文学形式。

鲁迅的杂文在新文学发生、进展中都起了极重的作用。

由于中国现代文学进展的特殊境遇,也由于有了鲁迅,杂文这种形式终于跻身现代文学的殿堂,占有一席之地。

一、鲁迅杂文是一部生动形象的近代、现代中国社会史。

他象一名高等画师般,在相当的广度、深度上,在评论社会的进程中画出了特按时期中国的历史面貌。

从《热风》到《且介亭杂文末编》,记录了新文化运动时期两种思想的搏斗;记载了人民公共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新军阀的浴血战斗,描画了大革命的风云变幻的时期风貌;也能够看到从“五卅”到“九一八”、“一二八”,一个民族的逐渐奋起,与强暴外敌的斗争;许多杂文本身是三十年代反文化“围剿”的产物,同时也在一些篇章中看到对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的揭露。

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

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

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杂文以犀利、讽刺和激烈的语言风格著称。

鲁迅的语言讽刺艺术在他的杂文中得以充分展现,其讽刺手法常常以夸张、比喻、讥讽等手段来揭露社会现象,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

以下是关于鲁迅杂文语言讽刺艺术的相关内容。

首先,鲁迅的杂文常常以夸张的手法进行讽刺。

例如,在《呐喊》一书中的《阿Q正传》,鲁迅通过对阿Q这个小人物的描写,将其身上的缺点和弱点夸大和放大,以此来揭示当时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

阿Q偷羊被抓后淡定自若地说:“我不怕,我还有债主呢。

”这种夸张的语言方式,使得读者无法不对当时社会的腐败和道德沦丧感到愤慨和厌恶。

其次,比喻也是鲁迅杂文中常见的讽刺手法之一。

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事物进行对比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真相,进而讽刺社会或某些个体的行为。

在《狂人日记》一书中,比喻被广泛运用。

疯狂的主人公将自己比作“抽屉”,将一切困扰他的事情都丢进抽屉,以此来讽刺当时的社会及其道德规范。

此外,讥讽是鲁迅杂文中常用的一种讽刺手法。

讥讽是通过言辞或行动上的嘲笑来揭示人们的虚伪和荒谬。

例如,在《鲁迅杂文精选》中的《四讲四不讲》一文中,鲁迅通过挖苦和讥讽的方式,讽刺官僚主义的特点。

他以自嘲的口吻描述了官员们的四讲四不讲的行为,以此来揭示他们的虚伪和可笑。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鲁迅的杂文语言往往使用简练明确的句子结构和犀利的词语选择。

他运用严肃而犀利的语言对时弊进行批判,令人深感鞭辟入里。

他通过对社会现象的剖析和讽刺,营造出一种深刻而讽刺的意境,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总结而言,鲁迅杂文的语言讽刺艺术主要表现为夸张、比喻、讥讽等手法,他以简练明确的句子结构和犀利的词语选择来揭露社会现象,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反思。

鲁迅的杂文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和独特的讽刺手法对时弊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在其所写的众多文学作品中,杂文占据了重要地位。鲁迅杂文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犀利的语言:。他运用生动的比喻和鲜明的形象来描述各种社会现象和人物,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2.深刻的思想:鲁迅的杂文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他通过杂文揭示社会的弊病,批判封建文化的残留和民族精神的软弱。他的杂文思想观点鲜明,有力地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相。
3.独特的风格:鲁迅的杂文风格独特,他善于通过对细节的描写来展现社会现象和人物的形象,同时运用对比和反讽等手法,使文章显得生动而富有张力。
4.对后人的影响:鲁迅的杂文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杂文作品不仅成为了现代文学的重要经典,而且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
1.批判性、否定性、攻击性的特色
鲁迅强调的是杂文的“批评”功能,翻开鲁迅的16本杂文集,我们看到的就是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论战,反击……的思想文化斗争的编年史:从《热风》开始的对封建礼教、旧传统的批判,与复古派的论争,一直延续到《且介亭杂文末编》对国民党政府的法西斯专政的抗议,对中国共产党内的“左倾”路线的反击。

鲁迅杂文所显示的这种“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不屈精神,从根本上有违于中国文化与中国士大夫文化知识分子的“恕道”、“中庸”传统,集中的体现了鲁迅其人其文的反叛性、异质性。

但鲁迅从来也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批评是因为不满,不满也就是希望能有所改进,也正是这一点体现出了其进步性。

鲁迅杂文所达到的难以置信的批判广度,以及为人所难以接受的批判的深刻性与尖锐性,正是根源于他的“立人”的理想与彼岸关怀。

看不到鲁迅杂文里的批判背后的理想,否定中的肯定,也同样难以真正接近鲁迅杂文的否定性的特质。

2.在“反常规”的“多疑”思想烛照下批判的犀利与刻毒
鲁迅的批判,不同于一般的思想评论,在于他把自己的批判锋芒始终对准人,人的心灵与灵魂,他最为关注,并且全力揭示的正是人们自身也未必能觉察到的隐蔽的心里状态。

如杂文《论“他妈的”》,鲁迅在国人习以为常的“国骂”背后看出了封建等级、门第制度所造成的扭曲的而不免卑劣的反抗心理。

他说出了人们所不想说、不便说的,而且一针见血,所以就显得刻毒、毫不留情。

鲁迅杂文突破了习
惯思维,鲁迅的杂文同样违反“常规”的联想力。

它能够把外观形式上离异最远,似乎不可能有任何联系的人和事联结在一起,总是在“形”的巨大反差中发现“神”的相通,从而构成了鲁迅杂文的基本联想或想象模式。

如《小品文的危机》中文人雅士的小品文“遍满小报的摊子上”,与“烟花女子已经不能再弄堂里拉扯她的生意,只好涂脂抹粉,在夜里到马路上来。

”鲁迅联想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他对“历史”与“现实”的联系的独特感受与发现,历史的鬼魂与现实的活人的“循环叠合”构成了鲁西南杂文的另一个基本的联想模式。

如《这个与那个》中“祖母的模样”,就预示着那娃儿的未来。

3.杂文思维中的“个”与“类”
鲁迅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能够从所接触到的纷繁的事物中,发现具有广阔思想内涵、可供开发的人与事,以此作为他的杂文的材料;然后将其置于时代,社会,历史的更大的时空下进行剖析与开掘,以一种非凡的思想穿透力,竭力排除其个别性,具体性,特殊性,快刀斩乱麻的迅速切入本质,做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整体概括,并加以简括的名称,将“这一个”提升为“这一类”的“标本”。

同时又保留着形象、具体的特征,成为“个”与“类”的统一。

如在《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中概括出“叭儿狗”的类型形象,其他还有“二丑”“带头羊”“西崽”“奴隶总管”等,勾画“个”与“类”统一的类型形象(“社会相”“共名”),可以说是鲁迅杂文的基本艺术手段,在其杂文里被指明道姓的人与事,实际上只是一种社会类型的“代名词”,并不是对个人的“盖棺定论”,鲁迅说他的杂文“没有私敌,
只有公仇”,强调的也正是这一点。

4.鲁迅杂文的主观性
鲁迅杂文是由某一外在客观人事引发的,但它所关注与表现的,却是做着自己的主观反应。

一切客观人事都是要通过鲁迅的主观心灵的过滤、折射,才成为他的杂文题材。

因此出现在鲁迅杂文里的人和事,就成了主客观的一种新的融合。

读者能够透过杂文里的描述和抒写,看到活生生的鲁迅,其杂文在根底上是“诗”的。

鲁迅的杂文里有“中国大众的灵魂”,也有与之叠合在一起的“鲁迅的灵魂”,《纪念刘和珍君》中就包含有作家更为内在的主观精神,这需要读者自身生命的投入,通过体味、感同身受而达到心灵的沟通。

5.自由创造的杂文语言
与思想的天马行空相适应,鲁迅杂文的语言也是自由无拘而极富创造力的。

或口语与文言文交杂;或排比、重复句式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可谓“声请并茂”。

他的杂文可以把汉语的表意抒情功能发挥到极致。

另外,他的语言又是反规范的,仿佛故意破坏语法规则,违反常规用法,制造一种不和谐的“拗体”,以打破语言对思想的束缚,同时取得荒诞、奇峻的美学效果。

鲁迅对语言的运用,表现出其渴望着自由的思想与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挣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