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
![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bd20f4fbd64783e09122bd3.png)
【篇一】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王蓝田性急原文王蓝田性急。
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
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豪可论,况蓝田邪?”翻译王蓝田性子很急。
有一次吃鸡蛋,他用筷子扎鸡蛋,没有得逞,便十分生气,把鸡蛋扔到地上。
鸡蛋在地上旋转不停,他就从席上下来用鞋踩,又没有踩到。
愤怒至极,又从地上拾取放入口中,把蛋咬破了就吐掉。
王羲之听到后大笑着说:“即使安期(王蓝田父亲王承)有这个脾气,也不是很好,何况是王蓝田呢!”【篇二】关于人物传记的文言文及翻译孟德传原文北宋:苏辙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
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
嘉?中戍秦中,秦中多名山,德出其妻,以其子与人,而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
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
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
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
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
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
德自分死矣。
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
”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
张公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
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
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
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
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
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翻译孟德曾经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
他小的时候很喜欢山林,就入了军营,“好山林”的愿望没有实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7471f94726fff705cc170aec.png)
用文言文写人物传记
范硕传
硕,沙圪堵人氏也。
硕少善长跑,曾在田径大会得甲,常独自跑步于操场,因体格强壮,成绩优异被特招于世纪中学。
虽才高于人,而无骄尚之情。
常与人谈天说地,甚是风趣,近日,因教导主任蛮横,不讲道理,无故被辱,心情甚是忧郁,情绪较为激动。
硕,善于言谈,懂得人情事故,好于人交。
吾与其关系甚密,常谈各自心事,尝与其共进餐,终于义结金兰。
张慧传
张慧者,薛家湾人也,字慧慧,世人又称板慧,现于141班,其面目姣好,身材窈窕,性格十分直爽,慧善于做画,其作品皆客观。
初中时与吾于准民中就读,因其美貌而
名。
吾与其关系之甚好,现虽未能同班,但关系未曾改变,堪称之吾“闺蜜”,虽偶发生争执,但终能和好如初。
孙悟空
传
孙悟空者,花果山人也,曾拜菩提老祖为师,习得一身本领,归去,称山为王,号称齐天大圣。
一闹天宫,帝将之请于天宫,当弼马温官,悟空大喜,因仙嘴多,知宫情,大怒,再闹天宫,翻桃宴,拆大殿,帝恐,欲请如来,悟空与如来赌之,输也,被压至山下五百年,饱受磨难,受观音提点,等有缘人来救也。
一日唐僧路此,救悟空,拜得为师,因生性野蛮,欲带紧箍咒,此后随僧西天取经,一路妖魔众多,路途险恶,悟空生身护师,
与魔斗志斗谋,曾得仙人相助,得以脱身。
几经生死,最终取得真经,修以成仙。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ce7f471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8.png)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_____传》_____,_____人也。
生于_____之世,家素贫,然其志高远,不为困厄所屈。
幼聪慧,好读书,常昼夜不倦。
每有所得,欣然忘食。
年方束发,已通经史,能诗文,乡邻皆奇之。
及长,负笈远游,以求师问道。
历艰辛,行万里路,足遍名山大川。
其间,结交四方贤士,切磋学问,增益其所不能。
_____性宽厚,善与人交。
遇贫者,施予援手;逢不义之事,挺身而出,仗义执言。
故人皆敬之,愿与之交。
_____之业,始于_____。
初,位卑职微,然勤谨于事,未敢有丝毫懈怠。
所任之事,皆尽善尽美,上司嘉其能,遂擢升之。
后数载,因其才识过人,谋略出众,屡建奇功。
或解危局于须臾,或兴利业于困窘。
遂名动一方,为众人所仰。
然_____未因功而骄,反愈谦逊。
常曰:“吾之所得,赖众人之力,非吾一人之功也。
”其待下宽厚,不以权势压人。
属员有过,责之而教之,使之改过自新。
_____居家,孝亲敬长,和睦邻里。
虽事务繁忙,仍不忘关怀家人。
其妻贤淑,伉俪情深,相濡以沫,共历风雨。
_____一生,历经风雨,然其心不改,志愈坚。
或有挫难,皆坦然处之,以其智、其勇、其仁,化险为夷,成就非凡。
至暮年,_____退隐归乡。
乡人闻之,皆夹道相迎。
其于乡中,以其阅历、学识,教诲后生,使之受益无穷。
_____卒于_____年,享年_____。
乡人皆悲,为之立祠,以彰其德。
其一生,立德、立功、立言,堪称楷模,后世子孙当效之。
观_____之生平,可知其为人,重义轻利,心怀天下。
其行事,果断坚毅,不为俗流所染。
其品德,高洁无瑕,为世所颂。
如此人物,实乃吾辈之典范也。
今记其事迹,以励后人,望诸君能以其为鉴,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事业,不负此生。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5607f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关于写人物传记的文言文1. 求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宋清,长安西部药市①人也,居善药。
有自山泽来,必归宋清氏,清优主之。
长安医工得清药辅其方,辄易雠②,咸誉清。
疾病庀疡者,亦毕乐就清求药,冀速已。
清皆乐然响应,虽不持钱者,皆与善药,积券如山,未尝诣取直③。
或不识,遥与券,清不为辞。
岁终,度不能报,辄焚券,终不复言。
市人以其异,皆笑之曰:“清蚩妄人也。
”或曰:“清其有道者欤?”清闻之曰:“清逐利以活妻子耳,非有道也。
然谓我蚩妄者也亦谬。
”清居药四十年,所焚券者百数十人,或至大官,或连数州,受俸博,其馈遗清者,相属于户。
虽不能立报,而以赊死者千百,不害清之为富也。
清之取利远,远故大,岂若小市人哉?一不得直,则怫然怒,再则骂而仇耳。
彼之为利不亦翦翦乎?吾见蚩之有在也。
清诚以是得大利,又不为妄,执其道不废,卒以富。
求者益广,或斥弃沉废,亲与交;视之落然者,清不以怠遇其人,必与善药如故。
一旦复柄用,益厚报清。
其远取利皆类此。
吾观今之交乎人者,炎而附,寒而弃,鲜有能类清之为者。
世之言,徒曰“市道交”。
呜呼!清,市人也,今之交有能望报如清之远者乎?幸而庶几,则天下之穷困废辱得不死亡者众矣。
柳先生曰:“清居市不为市之道,然而居朝廷、居官府、居庠塾乡党以士大夫自名者,反争为之不已,悲夫!然则清非独异于市人也。
”(取材于柳宗元《宋清传》【参考译文】宋清是长安西部药材市场上的人,他搜集出卖好药。
有从深山大泽来的采药人,一定把药卖给宋清,宋清很好地接待他们。
长安的医生得到宋清的药配制他们的方剂,便容易出卖,都称誉宋清。
生疮害病的人,也都愿意到宋清处买药,希望迅速治愈。
宋清总是乐于满足他们的要求,即便是没有现钱的人,都给予好药,积累下来的债券堆积如山,从前往讨取药钱。
有的不相识的人从远地来写债券购药,宋清也不推辞。
到了年底,估计人们无力偿还,便把债券烧掉,始终不再提起。
市场上的人因为他的行为与众不同,都笑他,说:“宋清是个愚蠢荒唐的人。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0617585c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ff.png)
高考人物传记类文言文高考作为我国教育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承载着无数学子的梦想。
每年的高考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诞生了许多令人敬佩的人物。
本文以文言文的形式,撰写了几位高考英雄的传记,希望能够向广大学子传递积极向上的力量,鼓励他们在求学路上勇往直前。
一、冯一青——铸就奇迹的坚韧冯一青,天津市一位普通的高中生,用自己的努力和毅力创造了不可思议的高考成绩。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母经济拮据,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学业的追求。
每天,他早起晚归,埋头苦读。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命运。
冯一青备战高考的日子里,他从不怨天尤人,也从不抱怨生活的不公平。
他坚信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
他在备考期间制定了详细的学习计划,每个知识点都精心准备,挑战每一份模拟考试,不断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不断改正。
高考之日,冯一青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顺利进入了中国著名的一流大学。
他的事迹不仅仅是一个个数字,更是对于坚韧和努力的无声宣扬。
二、李华——执著引领梦想的航行李华,来自山西的一名高考生。
从小,她就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航空领域的科技创新和发展给她带来无限的遐想,激发了她对航空工程的热爱。
然而,由于家境贫寒,她的梦想一度被现实无情地打击。
李华没有放弃,她努力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她积极参加各种英语角、机械制图培训班,提高自己的学科素养和专业知识。
她还立下愚公移山的决心,每天晚上看航空工程方面的书籍和资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
高考前夕,李华全力备战,白天刻苦攻克各种难题,晚上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关键时刻,她以出色的表现顺利通过了高考,顺利进入了国内顶尖航空工程学院。
李华的坚持和执著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信心的榜样,她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只要有梦想,就要勇敢追逐,坚持不懈,最终必将收获成功。
三、王云飞——书写辉煌的勤奋之字王云飞,河南省阿克苏市的一名高考生,他的家境并不富裕。
父母虽然不富有,但他们一直给予王云飞最大的关爱和支持。
用文言文写一篇人物传记哥哥的作文
![用文言文写一篇人物传记哥哥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416e28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f.png)
用文言文写一篇人物传记哥哥的作文吾兄,年方而立,性豁达,貌俊朗,才情出众,为人真诚和善,亲朋邻里皆赞之。
兄生于乡野,幼时家贫,然其志高远,勤学好问。
犹记彼时,家中灯光昏暗,兄常伏于旧桌,借那微弱之光,苦读诗书。
夏日蚊蝇扰之,冬日寒风吹之,兄未曾有丝毫懈怠。
每至清晨,兄必早起诵读,其声朗朗,响彻小院。
及入学堂,兄之聪慧展露无遗。
师长所授之业,兄总能迅速领会,且举一反三。
其功课每每名列前茅,同窗皆羡之。
而兄从不自傲,反乐于助同窗解惑,是以人缘极佳。
中学之时,兄对数理情有独钟。
那复杂之公式、难解之习题,于兄而言,仿若游戏之关卡,愈难愈勇。
兄常与同窗探讨至深夜,为求一题之正解,废寝忘食。
某次,一道数学难题困扰全班数日,无人能解。
兄独辟蹊径,苦思冥想数夜,终得妙法,令师长亦为之称赞。
高考之际,兄压力如山,却能沉稳应对。
日夜苦读,不敢有丝毫松懈。
终,皇天不负有心人,兄以优异成绩入知名学府。
离家之日,父母含泪相送,兄誓言必学有所成。
大学之中,兄未忘初心,依旧刻苦。
不仅学业出色,亦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曾为组织一场校园活动,兄奔走数日,联络各方,精心策划。
活动当日,精彩纷呈,众人皆欢,兄之辛劳终得回报。
毕业之后,兄入一企业。
初时,工作繁杂,任务艰巨,然兄毫无怨言。
加班至深夜乃常事,兄却笑言:“此乃磨砺之机,当珍惜。
”凭借其扎实学识与不懈努力,兄渐受重用,职位渐升。
如今,兄已成家立业,对父母孝顺有加,对妻儿关爱备至。
每逢假日,必归乡探望,携妻儿与父母共享天伦之乐。
家中大小事务,兄皆能妥善处理,亲朋有难,兄亦慷慨相助。
吾兄一生,虽无惊天动地之壮举,却以其坚韧、勤奋、善良,书写了属于自己之精彩篇章。
其言传身教,使吾深知,人生之路,无论崎岖平坦,当以积极之态面对,以真诚之心待人。
愿吾兄一生顺遂,幸福安康。
吾以有此兄为荣,亦当以兄为榜样,奋力前行,不负此生。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df8b5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1d.png)
人物自传文言文名篇
《吾自传》。
余乃某之自传也。
余生于江南之一小村,家贫无以自给,然幼
时即有读书之志。
余幼时聪颖,喜好诗书,每每向乡人借书,饱读
诗书,颇得光阴。
然家境贫寒,无力供余读书,余乃自力更生,辍
学出外谋生。
余行走江湖,历经磨难,遇见良师益友,得以广见识,深得人情世故。
余见闻颇多,心悟日深,乃决心还乡读书,刻苦钻研,终于中举,得以回乡为官,尽孝报亲。
余虽平凡之人,然一生
坎坷,志存高远,不忘初心,终得圆满。
吾自传至此,谨以自勉,
庶几后人得以效之,勉励自身,报效国家社会。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https://img.taocdn.com/s3/m/770b6003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a.png)
文言文人物传记类《贤士张公传》张公者,名讳_____,乃_____之地人士也。
生于_____之岁,家境清寒,然志存高远,自幼聪慧好学,勤勉不懈。
公幼时,即显非凡之质。
入乡塾,同窗皆嬉戏打闹,独公端坐于室,专心诵读经典。
师见其好学,甚喜,常额外授之学问。
公亦不负师望,学业日进,未及弱冠,已通经史子集,能诗善文。
及年长,赴科举,一举中第。
初入仕途,任_____之职。
时该地民生凋敝,匪患丛生。
公到任后,不辞辛劳,亲察民情。
见百姓受苦,心急如焚,遂定方略以治之。
先是整肃治安,招募勇壮,组建乡勇。
亲率之剿匪,数战皆捷,匪患渐息。
继而兴水利,垦农田,教民耕织之术。
又开办学堂,延请名师,使贫家子弟亦有读书之机。
未几,该地物阜民丰,百姓皆安居乐业,对公感恩戴德。
公为官清廉,不贪财帛,不受贿赂。
有富商欲以重金赂之,求行方便,公严词拒绝,曰:“吾为官,当为百姓谋福,岂可为一己私利而损公义!”富商惭退。
后因政绩卓著,迁升_____。
任上,公依旧兢兢业业,心系民生。
每逢灾年,开仓赈济,亲往灾区安抚灾民。
又改革弊政,革除官场陋习,使政风为之一新。
公为人正直,敢于直言进谏。
朝中有奸臣当道,鱼肉百姓,公上书弹劾,无所畏惧。
虽因此遭奸人陷害,被贬谪_____,然公不悔,曰:“吾为国为民,虽九死犹未悔!”在贬所,公亦未忘忧国忧民。
与当地士绅共商发展之策,兴修道路,发展商贸。
数年后,该地亦渐繁荣。
及奸臣伏诛,公得以复用。
复官后,公愈感责任重大,夙夜在公,鞠躬尽瘁。
终因积劳成疾,于_____之年,卒于任上。
公一生,为官清正,爱民如子,功绩卓著,为后世传颂。
其风范长存,激励后人,当以公为楷模,为社稷苍生谋福祉,不负家国之望。
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
![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53a11f4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e5.png)
文言文人物传记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你还记得课本中人物传记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欢迎借鉴!(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的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的。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的智,守不假器,吾既受的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的,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的,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的路,一时破械遣的。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的。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的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的。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的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拜太中大夫,食卿禄。
年八十二薨。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的将士。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70eb04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14.png)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安史之乱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之间,国势衰弱,战乱不断。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位无名的乡村少年悄然崛起,成为一位闻名天下的将军,他就是李元霸。
李元霸生于唐末五代时期,是河南省商丘市某个普通农村家庭的村姑娘所生的孩子。
村庄贫苦,家境微薄,但李元霸从小聪慧过人,好勇斗狠,是个天生的战士。
十三岁那年,李元霸加入了一支山贼团伙。
在团伙之中,他表现出色,被团伙首领重用。
几年之后,山贼团伙被官方围剿,李元霸侥幸逃脱,并加入了河北的一支地下反抗组织。
在组织之中,李元霸不断学习军事战术和政治智慧,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将领。
他曾参加过许多抵抗唐朝官军和外族侵略者的战斗,多次建立功勋,很快成为一名著名的将领。
在当时,李元霸的名声远扬之外,又具有深厚的人脉关系,使他在政治上和社会上都有很高的地位。
因此,李元霸不断地担任各种重要的官职和领导职务,他成为一个铁血军人,同时也是一个深得人民信任的政治家。
在他的一生中,李元霸多次立下战功,为国家捻瞻、为人民立业,成为了一名传奇的将领和英雄。
李元霸善用兵法,多次指挥人民抵御外族入侵。
当时普遍认为蛮族手中的铁戈钩镰及马背上的飞驰压倒一切,因此,李元霸带领的部队也有了更多的新技能和新战术,以应对外族军队突袭。
他的战斗技巧精湛,勇气和智慧并重,从未被打败过,这也使他倍受尊敬之余,更是不断吸引着人们的敬佩和崇拜。
在他的领导下,河北地区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军队,协助太行地区抵御汉地和北方的入侵者。
他利用智慧和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高效地领导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经常在战场上获胜,收获大量战利品。
李元霸还善于交际和缔结联盟,在防御华北时与董存瑞等知名将领达成协议,形成心意相通、守护同盟,成为了名扬天下的著名联军。
最终,李元霸平定了河北地区,成为了一个维护国家安全的英雄。
他的成功几乎挽救了当时困苦的唐朝,也成为了一名树立正义、保护民族安全的模范人物。
李元霸就是这样一位勇敢、聪明、卓越的将领,他的勇猛和智慧在当时的战场上波澜壮阔,掀起了一股正义之爱的领军浪潮,几百年后,他的事迹依然被后人传颂和倣效。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e647b0da910ef12d2af9e7ef.png)
高中文言文人物传记(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之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之。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之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之。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之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拜太中大夫,食卿禄。
年八十二薨。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之将士。
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
虽殊类,咸高豫节。
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古代诗人自传文言文大全模板
![古代诗人自传文言文大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2136d06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4.png)
余生于某年某月某日,字某,号某,乃吾乡人也。
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情系诗酒,矢志不渝。
今将生平事迹,以文言文纪之,以飨后人。
【幼年篇】余幼时,生于名门望族,父祖皆文人雅士,藏书满屋。
余自幼耳濡目染,喜吟咏,好笔墨。
尝闻先辈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余心向往之,遂发愤读书,日夜不懈。
【求学篇】及长,余负笈游学,遍访名师,求学问于四方。
余性嗜古,尤好《诗经》、《楚辞》,及唐宋诗词。
每有所得,辄挥毫泼墨,以抒胸臆。
余诗风清新脱俗,含蓄典雅,时人称之为“某体”。
【游历篇】余性好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大川,古迹名胜,皆有所游历。
游历中,余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砥砺,共度风雨。
余尝游历名山,感怀古人,作诗抒怀,以寄情山水之间。
【仕途篇】余虽好学,然仕途坎坷。
尝应科举,屡试不中。
然余不忘初心,仍矢志于诗,以诗会友,以诗言志。
余诗中多有抒发对时政的关切,对民生的同情,对友人的牵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晚年篇】岁月蹉跎,余已步入晚年。
回首平生,虽未能尽展抱负,然余心无憾。
余诗风仍清新脱俗,含蓄典雅,堪称一代诗坛之翘楚。
晚年,余隐居山林,与世无争,专心作诗,以诗传世。
【生平事迹】余生平事迹,可概括如下:一、好学不倦,博览群书,诗风清新脱俗,含蓄典雅。
二、游历名山大川,结识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砥砺,共度风雨。
三、仕途坎坷,屡试不中,然仍矢志于诗,以诗言志。
四、晚年隐居山林,专心作诗,以诗传世。
【结语】余生于斯世,虽未能尽展抱负,然余心无憾。
余愿以此自传,记录平生事迹,以飨后人。
愿后人能从中汲取智慧,奋发向前,共创美好未来。
(字数:2000字以上)。
人物传记文言文范文
![人物传记文言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1415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d6.png)
人物传记文言文范文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通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生平事迹。
以下是人物传记的文言文范文,供您参考:《李靖传》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也。
少有文武才略,每与诸兄论兵,即屈其下。
初为长安令,不事豪贵,遇之必以礼。
时京兆韦氏、独孤氏贵盛,与靖未尝俯仰,而礼数加焉。
大业末,为马邑郡丞。
高祖击突厥于塞外,靖进说曰:“公与突厥交战,必大克之。
突厥既亡,其国俗、政事、制度、法令,皆须备知之。
非得大唐子弟在彼为间不可。
”高祖深然之,召授太府卿,兼灵州道行军总管,遣往碛口镇守。
靖至虏中,因留察观山川形势,尽得其要害。
及义师起,武阳郡丞大拒之。
太宗以靖为使,往说之。
靖乃慷慨陈大策,数日而降。
因从平京师,执诸反者。
及东征,历相州、魏郡、廉州、定州诸镇,皆得其志。
贞观八年,靖上疏请讨辽东,太宗难之。
靖曰:“往岁初平突厥颉利可汗,其部落皆臣附,惟俟斤恃远犹未归心。
今请往讨,则向服国家者皆望国家之恩,不可以失事机也。
”太宗然之。
乃拜靖为行军总管、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发天下诸州府兵二十万征之。
九年秋七月,太宗车驾至幽州。
靖引诸将见帝于幽州城下,帝谓曰:“辽东之事,宜早进兵,恐有先我者。
”靖请进兵,遂进至清沙河所。
是岁大疫,屯营者多病。
遇大雪深数尺,冻死者数千人。
十年正月,渡辽水抵辽东城下。
时城中无兵,众大扰,靖斩先来者数十人乃定。
既入城安抚人民,得其男女四万口,置州县以处之。
获隋所遗器物甲仗数千件。
遂以其城为襄平城。
是时城邑皆空无人居,乃以汉户居之,仍用隋官府处之。
三月大破高丽兵于辽东城及白岩城下。
既而闻太上皇崩于长安,乃与高丽使来而吊,并遣散士卒,令其归农。
太宗闻而谓曰:“昔晋襄公击强楚丧师不追而师压晋国之望独先及高丽服罪而能礼吊恪事君之道也。
”赐物千段。
六月班师。
是岁大稔,幽州米斗四五钱。
自此屡征高丽不绝岁所获俘斩万计靖复居于洛岁余乃卒年七十九赠司徒谥曰景武。
——《旧唐书·李靖传》。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4665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b.png)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篇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高三文言文人物传记
![高三文言文人物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a0705b04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26.png)
高三文言文人物传记《贤士张公传》张公讳_____,生于_____之_____村。
其家素以耕读为业,虽非大富大贵,然衣食无忧,门风清正。
公幼时,性聪慧,好读书,每至塾中,必专心致志,先生所授之业,皆能速记于心,且能举一反三,同窗皆羡之。
及年长,入县学,学业益精,文章出众,常为师长所赞。
公为人忠厚,待友真诚。
有同窗_____,家贫,常衣食不足。
公每有所得,必分与_____,助其度困。
_____感其恩,曰:“君之恩德,吾此生难忘,若有来日,必当厚报。
”公笑曰:“吾与汝为友,相助乃理所当然,何言报乎?”张公志存高远,常以报国为民为己任。
时科举之制尚存,公欲赴试,以求功名。
然其家道中落,经济困窘,无力供其读书应考。
公不气馁,昼耕夜读,不辞辛劳。
终得中举人,乡人皆贺。
及赴京会试,路途遥远,艰辛异常。
公囊中羞涩,风餐露宿,然其心坚定,无畏艰难。
至京城,见繁华之景,公不为所动,一心备考。
会试之时,公沉着应答,尽显其才学。
榜发,公中进士,入翰林院。
初入翰林,公谨言慎行,虚心求教。
常与同仁研讨学问,交流心得。
其见解独到,深受同僚敬重。
后逢灾年,民不聊生。
公上书朝廷,陈灾民之苦,恳请开仓赈济。
朝廷从其言,灾民得活者甚众。
公又亲赴灾区,安抚百姓,组织救灾,不辞辛劳。
又有奸佞当道,结党营私,危害朝政。
公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弹劾奸党。
虽遭奸党报复,被贬他乡,公亦无悔。
公在任期间,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修水利,兴农桑,办学校,政绩卓著。
百姓皆颂其德,称其为“张青天”。
公晚年致仕归乡,乡人皆迎之。
公虽年高,然精神矍铄,常与乡人讲论时事,教诲晚辈。
公一生,历经风雨,然其志不改,德不变。
以其才学、品德,为后人所敬仰。
其事迹,当传之于后世,以为楷模。
公卒于_____年,享年_____岁。
葬于_____之_____山,乡人立碑以记之。
噫!张公之贤,非独其才学之高,更在其品德之美,忧国忧民之心。
其风范,当永为后人所传颂。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
![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https://img.taocdn.com/s3/m/dfe827dfc1c708a1284a4493.png)
天文言文阅读训练人物传记五十篇(1)(1)张纲传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
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
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
”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
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
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
以纲为广陵太守。
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
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
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
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
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
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
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
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
”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
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
人情悦服,南州晏然。
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
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
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
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王夫之《读通鉴论》)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厉布衣之节厉:劝勉。
人物自传自创文言文古文模板
![人物自传自创文言文古文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f42a3ed8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c0.png)
某氏自传【序言】某氏者,生于XX年,乃XX地一普通寒门之子也。
自幼聪颖,好学不倦,遂得以脱颖而出,历尽沧桑,终成一代英才。
今特以文言纪之,以飨后人。
【正文】【幼年篇】某年春,诞于XX之地,父母因家道中落,生活艰辛。
然家虽贫,父母教诲甚严,曰:“读书明理,方能出人头地。
”于是,某氏幼时便勤学好问,酷爱诗书。
【求学篇】及长,某氏入XX学宫,师从XX先生,习诗书礼乐。
先生见某氏聪慧过人,遂倾囊相授。
某氏亦不负所望,学业有成,文理皆通。
然某氏不骄不躁,仍谦虚谨慎,以谦受益,以满招损。
【成名篇】某氏成年后,因才学出众,得荐举为官。
初入仕途,某氏秉持公心,为民请命,政绩斐然。
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至XX之地。
然某氏不以为意,反而更加奋发图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历险篇】某氏在XX之地,遭遇种种困境,然始终不改初心。
某日,遇一妖邪作乱,某氏挺身而出,与妖邪搏斗,历经九死一生,终将其击败。
自此,某氏威名远播,百姓安居乐业。
【传道篇】某氏在XX之地,广结善缘,传道授业,使当地文化得以繁荣。
某氏亦深知,教育乃立国之本,遂竭力兴办学校,培养人才。
一时间,XX之地人才辈出,声名远扬。
【晚年篇】岁月如梭,某氏年事已高,仍心系天下。
某氏临终之际,告诫子孙:“吾生有涯,而学无涯,愿尔等继承先志,勤学好问,为我国之繁荣昌盛,竭尽全力。
”【结语】某氏一生,历经坎坷,然始终秉持仁爱之心,矢志不渝。
今虽已离世,但其事迹仍流传于世,激励后人。
某氏自传,以此告终。
愿后人以此为鉴,承前启后,共创美好未来。
【注】以上自传模板,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补充。
字数要求2000字以上,需涵盖个人生平、求学、仕途、传道、晚年等各个阶段,以展现个人风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https://img.taocdn.com/s3/m/628759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9d.png)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_____传》_____者,_____人也。
生于_____之_____,时_____。
其家素贫,然_____自幼聪慧,敏而好学。
年方五岁,便能识字诵诗,乡邻皆奇之。
七岁入塾,师者亦赞其颖悟过人。
及稍长,_____之志愈坚。
虽每日课业繁重,仍夜半挑灯苦读,未尝有一日懈怠。
其同窗多嬉戏游乐,_____独守一室,沉浸于书卷之中。
_____年,赴乡试,一举中第。
然其不骄不躁,深知学无止境,乃负笈远行,访名师,求真理。
越数载,_____入太学。
太学之中,人才济济,_____初始颇感压力,然其凭借坚韧之毅力,渐露头角。
与诸生论道,常有独到之见解,师者亦对其刮目相看。
及学成,_____归乡。
时逢灾年,百姓饥馑,_____心忧之。
乃散尽家财,施粥赈粮,救人无数。
乡人感恩戴德,皆称其善。
后_____为官一方,清正廉洁,爱民如子。
凡所决断,皆以公正为先,不以私情废法。
治下百姓安居乐业,盗贼屏息。
然仕途多舛,_____因不肯同流合污,忤权贵,遭贬谪。
然其处之泰然,于贬所仍关心民生,兴水利,劝农桑,颇有政绩。
_____性宽厚,善与人交。
友有难,必倾囊相助。
其言温和,行有礼,故众人皆愿与之往来。
至暮年,_____辞官归里。
于宅旁辟一园,种竹栽花,读书垂钓,悠然自得。
间或有后生请教,_____皆悉心教导,毫无保留。
_____一生,历经风雨,然始终坚守本心,以学为基,以善为本,以正为道。
其德其行,为后世楷模。
赞曰:_____之为人,德厚流光,才高行洁。
虽历经坎坷,而志不渝,实乃当世之贤达也。
其事迹当传颂千古,以为后人之范。
简短的人物文言文传记
![简短的人物文言文传记](https://img.taocdn.com/s3/m/1838a5ae336c1eb91b375d32.png)
简短的人物文言文传记1.求几篇短的人物传记文言文五柳先生传作者:陶渊明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2.求10篇很短的文言文故事或人物传记和翻译赏析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
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美丽,落花纷纷。
他非常诧异,继续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文言文人物传记作文
![文言文人物传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84642f79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cf.png)
文言文人物传记作文
《吾友小李传》
吾友小李,那可是个顶有意思的人呐。
记得有一天,我们一起相约去爬山。
这小李啊,一大早就咋咋呼呼地打来电话,“喂,赶紧的啦,太阳都晒屁股咯,咱得赶紧出发啦!”等我见到他的时候,他背着个鼓鼓囊囊的大包,像个要出征的战士。
一路上,他就没闲过嘴,一会儿说这山看着多高多陡哇,一会儿又说等会儿他要第一个冲到山顶。
开始爬山啦,这家伙刚开始还劲头十足,蹭蹭地往上爬。
可没一会儿,就气喘吁吁啦,“哎呀呀,不行啦,太累啦!”边说还边一屁股坐在地上。
我笑话他,“你不是要第一个到山顶嘛。
”他白了我一眼,“急啥嘛,这不得休息休息喘口气呀。
”然后就从包里掏出一堆吃的喝的,开始大吃大喝起来,嘴里还嘟囔着,“哎呀,还是先补充补充能量重要。
”结果呢,吃吃喝喝了好一会儿,等再起身的时候,那腿都有点发软啦。
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他看着那漫长的山路,愁眉苦脸地说,“哎呀呀,这啥时候才能爬到顶哟。
”然后就开始耍赖,说走不动啦,要我拉他一把。
我没办法,只好拉着他慢慢往上挪。
等快到山顶的时候,他突然又来精神了,大喊着,“哇,马上到啦,我要冲啦!”然后就像只猴子一样冲了上去。
这就是小李,一个总是充满活力又有点搞笑的家伙。
和他在一起,就总有那些让人哭笑不得却又无比欢乐的事儿。
嘿,吾友小李,真是让人难忘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你还记得课本中人物传记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下文关于文言文人物传记11篇,欢迎借鉴!(一)田豫,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
刘备的奔公孙瓚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的。
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公孙瓚使豫守东州令,瓚将王门叛瓚,为袁绍将万余人来攻。
众惧欲降。
豫登城谓门曰:“卿为公孙所厚而去,意有所不得已也;今还作贼,乃知卿乱人耳。
夫挈瓶的智,守不假器,吾既受的矣;何不急攻乎?”门惭而退。
瓚虽知豫有权谋而不能任也。
瓚败而鲜于辅为国人所推,行太守事,素善豫,以为长史。
时雄杰并起,辅莫知所从。
豫谓辅曰:“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
宜速归命,无后祸期。
”辅从其计,用受封宠。
太祖召豫为丞相军谋掾,除颍阴、朗陵令,迁弋阳太守,所在有治。
鄢陵侯彰征代郡,以豫为相。
军次易北,虏伏骑击的,军人扰乱,莫知所为。
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
胡不能进,散去。
追击,大破的,遂前平代,皆豫策也。
迁南阳太守。
先是,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
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
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的路,一时破械遣的。
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
具以状上,太祖善的。
太和末,公孙渊以辽东叛,帝(魏明帝)欲征的而难其人,中领军杨暨举豫应选。
乃使豫以本官督青州诸军,假节,往讨的。
会吴贼遣使与渊相结,帝以贼众多,又以渡海,诏豫使罢军。
豫度贼船垂还,岁晚风急,必畏漂浪,东随无岸,当赴成山。
成山无藏船的处,辄便循海,案行地势,及诸山岛,徼截险要,列兵屯守。
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沈没,波荡着岸,无所逃窜,尽虏其众。
初,诸将皆笑于空地待贼,及贼破,竞欲与谋,求入海钩取浪船。
正始初,迁使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振威将军,领并州刺史。
屡乞逊位,太傅司马宣王以为豫克壮,书喻未听。
拜太中大夫,食卿禄。
年八十二薨。
豫清俭约素,赏赐皆散的将士。
每胡、狄私遗,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贫匮。
虽殊类,咸高豫节。
嘉平六年,下诏褒扬,赐其家钱谷。
(二)元德秀,字紫芝,河南河南人。
少孤,事母孝。
举进士,不忍去左右,自负母入京师。
既擢第,母亡,庐墓侧,食不盐酪,藉无茵席。
服除,以窭(贫寒)因调南和尉,有惠政。
德秀不及亲在而娶,不肯婚。
人以为不可绝嗣,答曰:“兄有子,先人得祀,吾何娶为?”初,兄子襁褓丧亲,无资得乳媪,德秀自乳的,能食乃止。
既长,将为娶,家苦贫,乃求为鲁山令。
前此堕车足伤,不能趋拜,太守待以客礼。
有盗系狱,会虎为暴,盗请格虎自赎,许的。
吏白:“彼诡计,且亡去,无乃为累乎?”德秀曰:“许的矣,不可负约。
即有累,吾当坐,不及余人。
”明日,盗尸虎还,举县嗟叹。
玄宗在东都,酺(聚会饮酒)五凤楼下,命三百里县令、刺史各以声乐集。
是时颇言帝且第胜负,加赏黜。
河内太守辇优伎数百,被锦绣,或作犀象,瑰谲光丽。
德秀惟乐工数十人,联袂歌《于蔿于》。
《于蔿于》者,德秀所为歌也。
帝闻,异的,叹曰:“贤人的言哉!”谓宰相曰:“河内人其涂炭乎?”乃黜太守,德秀益知名。
所得奉禄,悉衣食人的孤遗者。
岁满,笥余一缣,驾柴车去。
不为墙垣扃钥,家无仆妾。
岁饥,日或不爨(烧火做饭)。
嗜酒,陶然弹琴以自娱。
德秀善文辞,作《蹇士赋》以自况。
房琯每见德秀,叹息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的心都尽。
”苏源明常语人曰:“吾不幸生衰俗,所不耻者,识元紫芝也。
”天宝十三载卒,家惟枕履箪瓢而已。
(三)晁错者,颍川人也。
以文学为太常掌故。
错为人峭直刻深。
孝文帝时,天下无治《尚书》者,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治《尚书》,年九十余,老不可征,乃诏太常使人往受的。
太常遣错受《尚书》伏生所。
还,因上便宜事,以《书》称说。
诏以为太子舍人、门大夫、家令。
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
数上书孝文帝,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书数十上,孝文不听,然奇其才,迁为中大夫。
当是时,太子善错计策,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
景帝即位,以错为内史。
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迁为御史大夫,请诸侯的罪过,削其地,收其枝郡。
奏上,上令公卿列侯宗室集议,莫敢难,独窦婴争的,由此与错有隙。
错所更令三十章,诸侯皆喧哗疾晁错。
错父闻的,从颍川来。
谓错曰:“上初即位,公为政用事,侵削诸侯,疏人骨肉,人口议多怨公者,何也?”晁错曰:“固也,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
”错父曰:“刘氏安矣,而晁氏危矣,吾去公归矣!”遂饮药而死,曰:“吾不忍见祸及吾身。
”死十余日,吴楚七国果反,以诛错为名。
及窦婴袁盎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晁错已死,谒者仆射邓公为校尉,击吴楚军为将。
还,上书言军事,谒见上。
上问曰:“道军所来,闻晁错死,吴楚罢不?”邓公曰:“吴王为反数十年矣,发怒削地,以诛错为名,其意非在错也。
且臣恐天下的士噤口,不敢复言也!”上曰:“何哉?”邓公曰:“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的利也。
计画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的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于是景帝默然良久,曰:“公言善,吾亦恨的”太史公曰: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
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
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也。
(选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赞曰: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
其父睹的,然长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括,以全其宗。
悲夫!错虽不终,世哀其忠。
故论其施行的语著于篇。
(节选自《汉书袁盎晁错传》)(四)张砺,磁州人,初仕唐为掌书记,迁翰林学士,会石敬塘①起兵,唐主以砺为招讨判官,从赵德钧援张敬达于河东。
及敬达败,砺入契丹②。
后太宗见砺刚直,有文彩,擢翰林学士。
砺临事必尽言,无所避,上益重的。
未几谋亡归,为追骑所获,上责曰:“汝何故亡?”砺对曰:“臣不习北方土俗、饮食、居处,意常郁郁,以是亡耳。
”上顾通事③高彦英曰:“朕尝戒汝善遇此人,何及使失所而亡?砺去,可再得耶?”遂杖彦英而谢砺。
会同初,升翰林承旨,兼吏部尚书,从太宗伐晋。
入汴,诸将萧翰、耶律郎五、麻答辈肆杀掠。
砺奏曰:“今大辽始得中国,宜以中国人治的,不可专用国人及左右近习。
苟政令乖失,则人心不服,虽得的亦将失的。
”上不听。
顷的,车驾北还,至栾城崩,时砺在恒州,萧翰与麻答以兵围其第。
砺方卧病,出见的,翰数的曰:“汝何故于先帝言国人不可为节度使?我以国舅的亲,有征伐功,先帝留我守汴,以为宣武军节度使,汝独以为不可,又谮我与解里④好掠人财物子女。
今必杀汝!”趣令锁的。
砺抗声曰:“此国家大体,安危所系,吾实言的。
欲杀即杀,奚以锁为?”麻答以砺大臣,不可专杀,乃救止的。
是夕,砺恚愤卒。
(五)平阳侯曹参者,沛人也。
秦时为沛狱掾,而萧何为主吏,居县为豪吏矣。
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为将相,有郤。
至何且死,所推贤唯参。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
择郡国吏木诎於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吏的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的。
日夜饮醇酒。
卿大夫以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
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的,欲有所言,复饮的,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
从吏恶的,无如的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的。
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的有细过,专掩匿覆盖的,府中无事。
参子奋为中大夫。
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 乃谓奋曰:“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曰:‘高帝新弃群臣,帝富於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
”奋既洗沐归,闲侍,自从其所谏参。
参怒,而笞奋二百,曰:“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至朝时,惠帝让参曰:“与奋胡治乎? 乃者①我使谏君也。
”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曰:“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曰:“君似不及也。
”参曰:“陛下言的是也。
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惠帝曰:“善。
君休矣!”参为汉相国,出入三年。
卒,谥懿侯。
子奋代侯。
百姓歌的曰:“萧何为法,顜若画一;曹参代的,守而勿失。
载其清净,民以宁一。
”太史公曰:曹相国参攻城野战的所以能多若此者,以与淮阴侯俱。
及信已灭,而列侯成功,唯独参擅其名。
参为汉相国,清静极言合道。
然百姓离秦的酷后,参与休息无为,故天下俱称其美矣。
(节选自《史记曹相国世家》)[注]①乃者:往日,上次。
②顜(jiǎng):明确。
(六)曹端,字正夫,渑池人。
永乐六年举人。
五岁见《河图》《洛书》,即画地以质的父。
及长,专心性理。
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
读宋儒《太极图》《通书》《西铭》,叹曰:“道在是矣。
”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事父母至孝。
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的,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的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的道。
”父欣然从的。
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
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笃好的,一切浮屠、巫觋(xí)、风水、时日的说屏不用。
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
年荒劝振,存活甚众。
为霍州学正,修明圣学。
诸生服从其教,郡人皆化的,耻争讼。
知府郭晟问为政,端曰:“共公廉乎。
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
”晟拜受。
遭艰归,渑池、霍诸生多就墓次①受学。
服阕,改蒲州学正。
霍、蒲两邑各上章争的,霍奏先得请。
霍州李德与端同时,亦讲学于其乡。
及见端,退语诸生曰:“学不厌,教不倦,曹子的盛德也。
至其知古今,达事变,未学鲜或及的。
古云‘得经师易,得人师难’,诸生得人师矣。
遂避席去。
端亦高其行谊,命诸生延致的,讲明正学。
”端先后在霍十六载,宣德九年卒官,年五十九。
诸生服丧的年,霍人罢市巷哭,童子皆流涕。
贫不能归葬,遂留葬霍。
注:①墓次:服丧人临时住处。
(七)贺若弼,字辅伯,河南洛阳人也。
父敦,以武烈知名,仕周为金州总管,宇文护忌而害的。
临刑,呼弼谓的曰:“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
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
”因引锥刺弼舌出血,诫以慎口。
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周齐王宪闻而敬的',引为记室。
未几,封当亭县公,迁小内史。
周武帝时,上柱国乌丸轨言于帝曰:“太子非帝王器,臣亦尝与贺若弼论的。
”帝呼弼问的,弼知太子不可动摇,恐祸及己,诡对曰:“皇太子德业日新,未睹其阙。
”帝默然。
弼既退,轨让其背己,弼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所以不敢轻议也。
”及宣帝嗣位,轨竟见诛,弼乃获免。
寻与韦孝宽伐陈,攻拔数十城,弼计居多。
高祖受禅,阴有并江南的志,访可任者。
高颎曰:“朝臣的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
”高祖曰:“公得的矣。
”开皇九年,大举伐陈,以弼为行军总管。
将渡江,酹酒而祝曰:“弼亲承庙略,远振国威,伐罪吊民,除凶翦暴,上天长江,鉴其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