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喉罩的使用
(一)适应症 1.替代面罩(FM)和口咽通气道(OA) 用于不需要肌肉松弛的体表、四肢全麻短
小手术。 2.替代气管导管(ETT) 适用于无呕吐反流危险的手术,尤其是保留自主呼吸的
病人。 3.困难气道控制,除保证氧供外,可经喉罩插管(盲探和纤支镜)。 (二)禁忌症
1.饱食,腹内压过高,有呕吐返流误吸高度危险,习惯性呕吐发流史病人。 2.咽喉部存在感染或其它病理改变的病人。 3.必须保持持续正压通气的手术。通气压力需大于25cmH2O的慢性呼吸道疾 病病人。 4.呼吸道出血的病人。 5.扁桃腺异常肿大的病人。有潜在呼吸道梗阻的病人,如气管受压、气管软化、 咽喉部肿瘤、脓肿、血肿等。
在正常范围内或接近术前水平。 2.拔管方法
(1)拔管前准备:吸尽口腔、咽部及气管内的分泌物;吸纯氧2~3min;准备口咽通气道 和麻醉面罩以便人工呼吸;必要时应准备喉镜和气管插管。
(2)拔管方法:松开套囊。①直接将导管拔除;②在以麻醉机膨肺时将导管拔除;③将 吸痰管经导管插入气管内,一边吸引一边将导管拔除。
三、静脉麻醉
3.给药方式: (1)单次注入法:一次注入较大剂量的静脉全麻药,以达到适宜的麻醉深 度。用于全麻诱导和短小手术的麻醉。 (2)分次注入法:先静脉注射一次较大剂量的麻醉药,达到一定的麻醉深 度,以后根据病人的反应和手术的需要,分次静脉追加,以维持麻醉, 但要注意用药总量的限制。 (3)连续滴注法:麻醉诱导后,采用速度不等的连续静脉滴注的方法以维 持麻醉。但要注意药物的蓄积作用。 4.用药种类: (1)单一药物麻醉:仅用一种静脉全麻药完全麻醉,操作简单,但要限制 药物总量。 (2)复合药物麻醉:采用两种以上的静脉全麻药完成麻醉的方法。包括镇 静、镇痛和肌松药,作用完善,麻醉效果理想,能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 优点,弥补缺点,可用于长时间的手术。
四、气管插管术
(一)气管插管适应证: (1)头颈、面颌部手术和需麻醉者远离手术区。 (2)胸内(食管、肺、支气管、心外)、心内直视手术和邻近有可能致气胸 的手术。 (3)需采取特殊体位(如俯、坐、侧、胸膝位等),难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者。 (4)胃肠道梗阻、饱食后急诊手术。 (5)创伤、出血、昏迷、休克以及高位截瘫者。 (6)在施行复合麻醉期间,采用控制性降压和降温者。 (7)术中需应用PPV、PEEP等通气方式和PETCO2,监测者。 (8)婴幼儿的较大手术、术时较长者。 (9)手术以外的情况:心肺脑复苏、严重呼吸道梗阻(喉痉垂万帝灰肿等)、 新生儿呼吸窘迫、肺不张等。
三、静脉麻醉
(一)概述 凡由静脉注入全麻药,经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 的方法为静脉麻醉。
1.静脉麻醉的优缺点: (1)优点: 对呼吸道无刺激性。 诱导苏醒迅速、平稳,病人舒适。 无燃烧爆炸 性。 操作简单,充分发挥每种麻醉药的特点,取长补短。 不污染周围环境,使 医务人员免受其害。 (2)缺点: 静脉麻醉药多数镇痛作用差,肌松作用弱。可控性不强,一旦剂量过 大,只能依靠机体代谢清除。 用药较多,过于复杂,药物间的作用比较复杂。 2.给药方法: (1)静脉基础麻醉:手术日在病房内静脉注射麻醉药,待入睡后再送至手术室进行 麻醉。 (2)静脉诱导麻醉:静脉注射全麻药使病人由清醒到神志消失的过程。 (3)静脉维持麻醉:诱导后经静脉给药以维持麻醉和不同的方法 1.经口腔明视、盲探气管插管法: 全麻诱导经口腔径路插管之前,充分 给予阿托品、地西泮或氟芬合剂的条件下,以ECG、BP、SpO2所测试 的数据,为标准对照值。尔后,面罩下给氧、静脉推注2.5硫喷妥钠或依 托咪醋或二异丙酚,待病人神志消失后,静脉注射肌肉松弛药及过度换 气。肌松效应出现后,将喉镜进入齿列并将舌体推向左侧,逐步轻柔将 喉镜片向上提起,显露悬雍垂、会厌及声门。如声门高位不易显露时, 可用右手将头抬起30。,再次显露声门,将导管对准声门迅速插入气管, 导管套囊完全进入声门下,即拔除轴芯,助手从小套囊管注入适量气体 (以不漏气为准),放置牙垫、衔接麻醉机手控呼吸,听诊双肺呼吸音,观 察胸廓对称起伏,可固定导管。
全身麻醉四要素:理想的全身麻醉(全麻)必须在不严重 干扰机体的生理功能的情况下,具备满足手术的全身麻醉四 要素:即镇痛完善、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及神经反应消失
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二)复合麻醉
1.复合麻醉是指用几种麻醉药或麻醉方法先后或同时并 用以达到满意的外科麻醉状态,从而减少每一种麻醉药的剂 量及不良反应,可增强全身麻醉的特性,且避免深度麻醉的 各种不利影响。复合麻醉包括:
五、拔管术
1.全麻后拔管指征 (1)手术结束停止麻醉后,病人神志恢复,有指令性动作,循环功能稳定。 (2)自主呼吸恢复,呼吸频率达14~20/min,吸空气时,SPO2 >95%。 (3)肌松残余作用消失,呼吸运动正常,两侧呼吸对称,胸、腹式呼吸对称。 (4)必要时测定潮气量、PET C02、动脉血气分析。吸人空气l0min后,PaO2和PaCO2
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一)全身麻醉的分类及四要素
分类:按全身麻醉药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吸 入麻醉及非吸入麻醉,后者以静脉注入为主称静脉麻醉,也 有用肌内注射或直肠灌注达到全身麻醉状态或基础麻醉状态 的。在全麻过程中,又分为麻醉诱导期和麻醉维持期。前者 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进入意识消失,达到外科手术期深度。后 者为持续保持所需要的麻醉深度,应尽量满足手术要求。
(1)全凭静脉复合麻醉。 (2)吸入复合麻醉。 (3)静吸复合麻醉。 (4)全身局部复合麻醉。
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二)复合麻醉
2.注意事项: (1)麻醉医师必须熟悉各种全麻药的药理作用及相互作用,才能在 复合麻醉中综合判断麻醉深度。 (2)麻醉深度的掌握主要靠麻醉者的经验,根据药物的性质、作用 时间、剂量及浓度来判断深浅。 (3)为保证病人术中的安全,常常根据病人的周身情况,呼吸、血 压及脉搏的变化以及吸入麻醉药MAC来调整麻醉深度。 (4)使用肌肉松弛药(肌松药)时必须行气管插管,以便于呼吸管理。 (5)进行复合麻醉时一定要防止术中病人知晓,尤其在使用 时一定 要给以足够量的镇痛药和镇静药,以免病人知晓,否则,病人在麻醉后 可能会控告麻醉医师。麻醉若没到足够的深度,可给病人带来危害。
二、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将挥发性麻醉药的蒸气或将气体麻醉药吸入肺 内,经肺泡进入体循环,再到达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发挥 全身麻醉的作用。
吸入麻醉药在体内代谢少,大部分以原形从肺排出体外, 此吸入麻醉容易控制,较为安全、有效,是当今临床麻醉 中常的一种方法。
紧闭法:是在循环紧闭的装置中,以低流量(0.3-2L/的 麻醉混合气体,呼出气经二氧化碳吸收器全部重复吸入, 不与外界相通,通过循环往复而引起全身麻醉的方法。常 用药物有氨氟烷和异氟烷以及七氟烷。
(3)拔管后密切观察:观察自主呼吸是否恢复,呼吸道是否通畅,通气及氧合情况等。 3.延迟拔管指征
(1)术前有明显呼吸功能障碍,或手术及麻醉对呼吸功能有明显影响者。 (2)手术时间过长及手术创伤严重者。 (3)术前或术中循环功能不稳定者。 (4)苏醒延迟,难以保持呼吸道通畅者。
六、喉罩的使用
喉罩(1aryngeal mask airway,LMA)作为声门上通气装 置,是近二十年气道维持中最重要的发明。最初是为了一般 患者麻醉中保持自主呼吸时的气道管理,但现在已发展到困 难气道的处理,ASA困难气道处理指南中有多处标明使用喉 罩的情况。喉罩已有不少改进型,LMA ProSeal有食道通道, 有利于吸引和置入胃管;LMA—Fastract系插管型LMA;装 有光纤的LMA可用于明视指导插管和观察甲状腺手术中(保持 自主呼吸)术中声带活动情况。
全身麻醉操作规范
主要内容
• 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 二、吸入麻醉 • 三、静脉麻醉 • 四、气管插管术 • 五、拔管术 • 六、喉罩的使用
一、全身麻醉的基本概念
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是指利用各种全身麻 醉药的作用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不规则 的下行性抑制导致意识消失的麻醉状态。这 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是可行的,而且是容 易控制的。
四、气管插管术
2.经鼻腔明视、盲探气管插管:多用于面颈部、口腔、声带及俯卧位手 术,病人属l、D类(I、D度)者。将插管侧的鼻腔滴人0.5~1麻黄碱(4一6 滴),令病人尽可能头后仰,继之喷人1~2ml丁卡因。数分钟后,病人感 觉鼻腔通畅并有麻木感时,把涂有水溶性滑润剂的鼻腔导管准备妥当, 开始静脉诱导,充分氧合,待病人呼吸停止后移去面罩,将导管送人鼻 孔,导管纵轴沿鼻唇沟垂直的方向,在下鼻道无阻力的情况下逐步进 人, 在口腔喉镜窥视下可见到鼻腔导管,可借助插管钳将导管对准声门,请 助手推进导管进入气管,待套囊完全进入声带以下,取出喉镜。判断导 管部位正确后,将套囊充气。人工通气、固定导管几乎在同一时间进行 (要求插管全过程必须动作轻、稳、准。经鼻腔盲探插管:多属于Ⅲ、Ⅳ类 (Ⅲ、Ⅳ度)者,在完善鼻腔、喉、咽、气管的局部表面麻醉下,保持病人 自主呼吸。插管程序(同前),但导管接近声门区时,麻醉者应集中注意力, 静听气流通过导管的声响,如不能获得满意的气流通畅度,可将病人枕 部抬起,在使下须渐进贴近胸壁的过程中,一且导管通气达到足够的通 畅度,应迅速将导管于病人吸气瞬间插入气管。总之,应根据病人具体 情况调整头的位置(前倾或后仰),直至导管气流完全通畅为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