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第二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高利贷资本以上说的更加适用。 在高利贷资本中, G—W—G’简化为没有 中间媒介的G—G’,即以货币交换到更多 的货币。这种形式与货币的性质是相矛盾 的,因为货币本身不能变为更多的货币, 从商品交换的角度是无法解释的。所以, 高利贷资本也不能说明资本的基本形式。 (第191页第3段) • 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的现代商业资 本和生息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 卷作了详细分析。

(4)流通过程的等价交换掩盖了生产过程的剥 削关系(第202—205页) • 货币只有在购买劳动力商品时才能转化为资本。 但这还只是可能性。在市场上,货币与劳动力等价 交换,还不会产生剩余价值。劳动力的买卖和劳动 力的使用在时间上是分开的。货币所有者购买了劳 动力,劳动力的消费是以后进行的。劳动力的实际 使用,即劳动力的消费过程是在流通过程之外进行 的,它产生了价值和剩余价值。货币转化为资本的 秘密只有到生产过程才被揭露,而流通过程则掩盖 了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 等价交换的原则使流通过程表现为“自由、平 等、所有权和边沁”。但是只要离开流通领域,进 入生产场所,就可以看到资本是怎样生产的,资本 是怎样被生产出来的。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暴露无 遗了。

(1)货币作为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是资本 的最初表现形式(第171—172) • 货币是商品流通的最后产物,又是资本的最初 表现形式。 • 从历史上看,早在奴隶社会,奴隶主除了剥削 奴隶的剩余劳动之外,还用掌握的货币经商和放 高利贷,这些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态。在封 建社会末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用货币从事商业、 工业、借贷,使自己的经济实力增强,并获得一 定的政治和社会权力,在他们那里,货币是资本 的最初表现形式。 • 从现实上看。每一个资本家在开办工厂进行剥 削之前,首先必须要用货币去购买机器设备、原 料和劳动力,然后再使这些要素结合,进行生产。 马克思这里讲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 是从逻辑上和资本的现实运动来看的。
• • • • • • •
2.总公式的矛盾(第182—194页) 资本流通公式,即体现价值增殖运动的资本总公式G—W— G’是和前面阐明的所有关于商品、价值、货币和流通的本身 的性质的规律相矛盾的,即与价值规律相矛盾的。 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它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 开流通领域。“它必须在流通领域中,又必须不在流通领域中。 这就是问题的条件”(第194页) (1)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第182—192页第3段) 商品流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等价交换,一种是不等价交 换。这两种情况都不产生剩余价值。 Ⅰ、流通领域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第182—187页第 1段) 从价值关系看,由于等价交换,简单商品流通不会带来剩 余价值。资本流通从形式上看,不过是把简单商品流通的先卖 后买次序颠倒为先买后卖。如果仅仅是次序颠倒,并没有跃出 简单商品流通领域,不会产生剩余价值。(第182页第2段)

(2)剩余价值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产 生(第192页第4段—194页) • 马克思讲,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 生,又不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在流通领域 之外,商品生产者把自己的劳动加到产品 上去,能够用自己的劳动创造价值,但是 不能创造自行增殖的价值。在流通领域之 外,商品生产者不同其他商品所有者接触, 就不会使价值增殖,不会有剩余价值,不 会有资本。 • 所以,资本不能从流通中产生,又不 能不从流通中产生。它必须既在流通中又 不在流通中产生。必须根据商品的等价交 换规律来说明货币的增殖。
总之,“如果是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价值;如 果是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流通或商品交 换不创造价值。” 马克思认为流通过程中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 所以在分析资本的基本形式(产业资本)时,不涉及 到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不能说明资本的基本形式 商业资本的整个运动都是在流通领域进行的,在真正 的商业资本中表现的最纯粹。既然商品流通不能说明 剩余价值的起源,只要是等价交换,商业资本是不可 能存在的。古代商业资本只是靠不等价交换,靠欺骗 和榨取小生产者获得利润。而现代商业资本要说明它 的利润来源,则需要一系列的中间环节。这些环节在 简单商品生产和流通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商业资本 不能说明资本的基本形式。(第191页第2段)
• •

• •
再次,马克思从两种循环的内容和本质上, 分析两者的区别: 商品流通,商品所有者目的是使用价值;资 本流通,资本所有者为买而卖,他的目的是交换 价值。(第175页第2段) 商品流通是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交换,是不 同物质的转换。资本流通两极都是货币,没有质 的区别,只有量的差别。在资本流通中,从流通 中取出的货币大于原先投入的货币。用公式表示: G—W—G’,G’=G+⊿G,这里的增殖额就是 剩余价值。(175、176页)。在商品流通中,两 极是相等的。(第176第2段) 在W—G—W运动中,以消费或满足一定的需 要为限,而在G—W—G’运动中,追求货币是没 有止境的。(第177页第2段) 资本家使他的资本运动就是为了价值增殖。 资本家作为人格化的、有意志和意识的资本执行 职能。资本的运动就是为了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第195页第3段— 198页第2段) • 劳动力在各个社会都存在,但是,只有在资本主 义社会才大规模地成为商品。劳动力成为商品要具备 两个条件:第一,劳动者是自由的人。没有人身依附 关系,可以自由地出卖劳动力。第二,劳动者没有维 持本人及家庭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在奴隶 社会,奴隶不是自由的人,属于奴隶主所有。在封建 社会,农奴对封建主有人身依附关系,农民是小私有 经济。劳动力主要不是商品。只有在封建社会末期, 小生产者被大量地剥夺,劳动力才大量地成为商品。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因此资本 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 在社会主要是自然经济条件下,商品经济就开始 产生。货币则是以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高度为前提的。 货币的各种职能的不同作用范围和相对占优势的情况, 表示社会生产过程的不同阶段。货币也是在原始社会 后期开始产生的。但是,资本的出现必须在封建社会 末期,劳动力普遍地成为商品时,才能成为现实。
• •
• •

Ⅱ、在流通中如果是不等价交换,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第187页第2段—192页第3段) 贵卖不产生剩余价值。商品生产者既是卖者,又是买 者。他作为卖者赚的钱,作为买者吃亏抵销了。在全社会 都贵卖的情况下,商品的价格上升了,商品价值间的比例 未变。(第187页第3段) 贱买不产生剩余价值。作为买者所占的便宜,作为卖 者吃亏而互相抵销。(第187页第4段) 假定社会上有一个只消费、不生产的阶级,商品占有 者高价出售商品给他们,这种情况下也不产生剩余价值。 只买不卖要有一个前提:特权阶级无偿占有生产者的货币。 这种情况下,把商品高价出售给这个阶级,实际上是骗回 一部分白白交出去的货币,并不产生剩余价值。(第189 页第1段) 假定一个人非常狡猾,既贵卖又贱买,也不产生剩余 价值。既贵卖又贱卖,不增加流通中的总价值,只是改变 价值在不同人群中的分配。一方之所得,是另一方之所失, 价值总量没有变化。(第189页第三段)
• • • •
• •
3、劳动力的买和卖 劳动力成为商品,从而劳动力的买卖是货币 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1)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第194— 195页第2段) 马克思认为,在货币向资本转化中,所发生 的价值量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也不 可能发生在W—G的售卖上,只能发生在G—W所 购买的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劳动力。 劳动力的定义:劳动力或劳动能力,是一个 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他生产某种 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 特殊属性。劳动力的使用就是劳动,它是价值的 源泉,它能创造价值,并且能够创造出比它自身 价值更大的价值。(第195页)
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暴露无通过对劳动力买卖的分析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在流通领域里的自由平等所有权和边沁从根本上是有利于资本所从表面上看在流通领域资本与劳动力的交换是平等自由的实际上掩盖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秘密
《资本论》导读 《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货币转 化为资本”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凤翔制作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第198页第3段—202 页第1段) • 劳动力商品也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劳动 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从而再生产这种物品所必要 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 维持劳动力所有者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所决定的。 它包括三个要素:第一,劳动者本人所必需的生活 资料价值,第二,劳动者子女及家庭 所必需的生 活资料价值,第三,劳动者的教育和训练费用。劳 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与其他商品不同,还包含历史 和道德的因素。劳动力日价值的计算(第200页) • 劳动力价值有一个最低限度,即维持身体必不 可少的生活资料价值。假如劳动力价格降到价值以 下,劳动力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保持和发挥。
• •
第四章货币转化为资本 第二篇的内容是第四章。第四章首先分 析的资本流通的运动形式与商品流通的运 动形式的区别。然后分析资本运动的目的 不是为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了价值 增殖。随后分析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最后 分析了资本总公式矛盾的解决是劳动力成 为商品以及劳动力的资本主义使用。 • 1.资本总公式 • 资本总公式:G—W—G’。特点:资 本的运动带来了价值的增殖,带来了剩余 价值。

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商品生产和发 达的商品流通,即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 史前提。(第171页) • 这里马克思讲了商品生产、商品流通与 资本的关系。马克思特别强调了贸易。过 去,对于贸易讲的不够。这里对贸易有待 加深研究。
• • • •

(2)货币在运动中转化为资本(第172—181第3 段) 作为货币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首先是具有 不同的流通形式。 商品流通公式:W—G—W,为买而卖(第172页 第3段);货币流通:G—W—G,为卖而买(第172 页第4段),而且量有变化,100镑换成了110镑。 为了揭示资本的本质,马克思首先考察了两种流 通形式的共同点:都有两个对立的阶段:买、卖,每 个阶段都有商品和货币的对立,都同样有两个经济角 色,即买者和卖者的对立;两个循环都是两个对立阶 段的统一,都是通过三个当事人来实现的,一个只是 买,一个只是卖,一个既买又卖。(第173页第3段) 其次,马克思分析了两种循环形式的区别(第 173——175页第1段):两种循环的次序相反。 W— G—W,以卖开始,以买结束,货币充当中介; G— W—G以买开始,以卖结束,商品充当中介。(第173 第点只有 从运动中才能理解。资本是一个价值增殖的运动。 首先预付价值带来剩余价值,剩余价值又加入到 资本中去成为新的资本,在新的资本运动中进行 更新的资本增殖运动。资本的运动是没有限度的。 • 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家不外是 资本的人格化,或作为人格化的资本执行职能 。 他所执行的职能就是有意识地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实现价值增殖。他增殖价值是永无止境的运动。 资本家和货币贮藏者有所不同。它们都想发财致 富,狂热追求货币。但货币贮藏者不断从流通中 取出货币,资本家不断地把货币重新投入流通。 结果只有资本家才能达到使货币不断增殖的目的。 (第179页)

从使用价值的交换来看,交换者互通有无, 增加了双方的使用价值量,但是根据等价交换原 则,双方的交换价值量并没有增加。(第183页 第2段到184页第2段) • 如果不撇开价值规律,流通中只是商品形态 的变化。一种商品形态被另一种商品形态所代替, 价值量没有变化。就商品价值本身在这一过程中 所经历的变化,只限于它的货币形式的变化。开 始这个货币形式是待售商品价格,然后变成实实 在在的货币,最后是等价商品的价格。但是价值 量没有变化。(第184页第2段) • 批判孔狄亚克把流通领域说成剩余价值的源 泉,是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批判他对资 本主义的不正确看法。他认为资本主义是生产者 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产品,用多余的物品进行交换。 批判他的贸易可以使价值增大的观点。(第185 页第2段—186页)最后指出等价交换不产生剩余 价值。(第186页最后一段)

(3) G—W—G’是资本运动的总公式 (第181页) • G—W—G’是资本运动的总公式。它 不仅适合商业资本,而且适合产业资本和 生息资本。产业资本也是用货币去购买商 品,然后再出售。至于流通之外的行为, 不改变运动形式。在借贷资本场合, G— W—G’简化为没有以商品为中介的运动, 即表现为一种简练形式:G—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