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经济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名词解释
(1)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2)海洋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经济活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科。

2、海洋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答:(1)整体性;(2)综合性;(3)公共性;(4)区域性;(5)高技术性;(6)关联性;(7)复杂性;(8)高风险性。

3、为什么说海洋经济学是一门边缘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应用经济学?
答:1)边缘性:交叉面广,边际范围宽;
2)综合性:海洋经济作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海洋经济的社会方面,但海洋经济学对其特定研究对象的研究探求是离不开其他与海洋经济有关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支撑;
3)应用性:由于海洋经济是运用理论经济学解释以来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等经济领域的经济关系及运动规律,
直接指导应用于海洋经济各类活动时间,为实现其符合人类目的性的科学发展服务。

4、陆地经济学的研究工具是什么?
答:海洋资源;配置原则、机制;效率或效益。

5、陆地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
答:(1)宏观层面:海洋经济宏观战略分析;经济、生态、社会并重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模式探索、
(2)中观层面:生产要素的有效结合方式;陆地产业的布局安排;陆地资源开发与管理。

(3)微观层面:资本要素配置与运营;人力资本开发与管理。

6、海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哲学与系统论方法;
4)数学与经济模型。

第二章世界历史上陆地经济发展的三次浪潮
1、第一次海洋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有哪些?
答:(1)促进海洋贸易与航海技术的发展;
(2)农业向商业的转变,助推就业比例的改变;
(3)以中国为中心之一的环球多边贸易迅速扩张;
1
2、英国在海洋经济发展第一次浪潮中的作为有哪些?
答:(1)奉行重商主义经济发展策略;
(2)积极发展陆地渔业;
(3)大力发展海洋科技。

3、第二次海洋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有哪些?
答:(1)促使陆地经济向纵深发展;
(2)促使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促使沿海国家相继逐步摆脱传统的陆地经济发展思维。

4、在第三次海洋经济发展浪潮中产生了哪些新兴的海洋经济产业?
答:海上采矿、海上娱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海洋生物医药等。

5、简述海洋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答:(1)随着海洋经济发展达到历史性的高度,海洋环境污染也日趋严重,究其原因,有工业(尤其是钢铁和化工业)的、农业的,也有海洋经济发展自
身带来的,比如不当的近海和远洋渔业、海水养殖、高污染的临港工业等等。

(2)各国都开始意识到必须重视陆地情况保护和污染治理,经由过程立法促进陆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以便实现陆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章陆地经济的理论基础
1、名词解释:主导产业;战略产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效率;可持续发展
答:(1)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产业。

它是指那些占有肯定比重、手艺先进、增长率高、关联强,对其它产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产业部门。

(2)战略产业是指能够在未来成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的新兴产业。

(3)资源配置是指对相对稀缺的资源在各种不同用途、不同使用者之间加以比较做出的选择。

资源公道配置是经济活动必须办理的根本题目。

(4)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投入要素在各产出主体的分配所产生的效益。

(5)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资源价值理论有哪些?
答:使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稀缺价值论;垄断价值论和地租理论。

3、主导产业具有哪些特征?
答:(1)主导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主导产业是一个群体产业;
(3)主导产业的序列更替性。

4、主导产业选择有哪些基准?
答:XXX两基准,产业关联强度基准和国情原则。

5、衰退产业调整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2
答:(1)加速设备折旧;(2)市场保护、援助;(3)促进转产;(4)手艺与经营支持;(5)人员转岗培训。

6、市场配置资源方式和计划配置资源方式分别有哪些优、缺点?
答:A市场配置资源方式优点:(1)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2)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各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不同,导致优胜劣汰,使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集中。

B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缺点:
(1)市场配置难以办理长期经济发展战略题目,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向;
(2)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调节显得难尽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
(3)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

C计划配置资源方式优点:
(1)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发展重点产业或行业,完成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战略;
(2)迅速完成国民经济的恢复,在国民经济的粗放经营阶段,能保证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关系协调和相对稳定增长;
(3)在人民生活水平处于较低状态时,可以保证或有利于解决成员的温饱问题。

D计划配置资源方式缺陷:
(1)计划机构难以搜集和把握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规模和结构的信息,容易出现生产与需求的脱节;
(2)计划配置中无法为每一经济主体提供持久的经济动力,从而使社会从宏观到微观缺乏生机;
(3)经济过程中的失衡(生产与需求、规模与结构、需求供给与计划的失衡等)得不到及时的调整;
(4)为推动经济运转,决策、计划、资源分配、流通、核算相适应的机构与组织,须花费一定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使社会交易成本不断扩大,导致资源配置成本加大和经济效率下降;
(5)政企不分导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公文旅行、文山会海、效率损失,条块分割使经济运转不灵、资源流动受阻、经济僵化、增长迟缓。

7、政府对垄断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答:(1)价格管制;(2)反垄断法;(3)国有化。

8、政府对外部性的治理措施有哪些?
答:使用税收与津贴;促使企业合并;明确界定产权。

3
9、可持续发展内涵是什么?
答:共同发展;协调发展;公平发展;高效发展和多维发展。

10、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理论与核心理论分别有哪些?
答:(1)基础理论:经济学理论,生态学理论,人口承载力理论和人地系统理论。

(2)核心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理论,外部性理论,财富代际公平分配理论和三种生产理论。

第四章海洋资源经济学
1、名词解释:资源、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
答:(1)资源是指统统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
和信息的总称。

(2)天然资源是指在肯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
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天然情况因素的总和。

(3)社会资源是指为了应对需要,满足需求,所有能提供
而足以转化为具体服务内在的客体。

2、海洋自然资源有哪些特征?
答:(1)流动性;(2)公共性;(3)有限性和脆弱性;(4)空间立体性;(5)生物多样性优于陆地。

答:(1)按海洋资源根本特质划分:海洋自然资源、海洋社会资源。

(2)按利用程度和限度不同划分:耗竭性资源、非耗竭性资源。

(3)按陆地资源的什物形态划分:陆地物质资源、陆地非物质资源。

(4)按陆地资源的性质、特点、存在形态划分:陆地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陆地空间资源、海水资源、陆地新能源和陆地旅游资源等。

(5)按资源所处的地理位置划分:海岸带资源、大陆架资源、海岛资源、深海与大洋资源、极地资源等。

(6)按陆地资源的本身特有属性和对其的开发利用程度划分:陆地生物资源、陆地矿产资源、陆地化学资源、陆地能源资源。

(7)按陆地资源的空间层次划分:陆地大气空间资源、海面资源、陆地水体资源、海底资源。

(9)按陆地资源天然属性划分:陆地物质资源、陆地空间资源、陆地能源资源。

4、海洋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答:陆地天然资源主要包括陆地生物资源、陆地矿产资源、陆地水体资源及陆地空间资源。

答(1)陆地活动的劳动者;(2)陆地活动的资本;(3)陆地科学手艺;(4)陆地
4管理与信息。

6、海洋资源配置的客体对象主要有哪些特征?
答:(1)团体性;(2)空间复合型;(3)流动性。

7、影响陆地天然资源价格的经济因素主要有哪些?
答:(1)成本因素;(2)供给因素;(3)需求因素;(4)机会成本;(5)政策因素;(6)区位因素。

8、简述市场在海洋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市场通过价格信号调节生产和需求,使资源在社会生产各
部门之间进行分配,市场通过竞争使成本低的生产部门代替成
本高的生产部门,使资源配置到效益较好的部门去,同时由于
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能力,各个产业部门为了获取资源和高效利
用资源,促使不断改进技术,改进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提
升社会福利。

第五章海洋产业经济
1、名词解释:海洋产业、海洋渔业、海洋捕捞业、海水增养殖业、休闲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
答:(1)陆地产业称“陆地开发产业”,是人类开发利用陆地资源,发展陆地经济而形成的生产事业。

(2)陆地渔业是指从事陆地捕捞、海水养殖、利用渔业渔村生产生活设施及资源提供休闲产品和服务的生产事业。

(3)陆地捕捞业是利用各种渔具(如网具、钓具、笼具等)在陆地中从事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动、植物捕捞活动。

(4)海水增养殖业是在人工控制下,利用浅海、滩涂、港湾从事鱼、虾、贝、藻等繁殖和养成的生产事业。

(5)休闲渔业是利用渔村设施、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自然生物、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的产业。

(6)海洋交通运输业是指以船舶为主要工具从事海洋运输以及为海洋运输提供服务的活动。

2、陆地产业的涉海性施展阐发在哪些方面?
答:(1)直接从海洋中获取产品的生产和服务
(2)直接从海洋中获取的产品的一次性加工生产和服务
(3)直策应用于陆地和陆地开发活动的产品生产和服务(4)利用海水和海洋空间作为生产过程的基本要素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
3、海洋渔业生产特点有哪些?
答:(1)受自然条件影响大;
(2)产品不宜长期保存;
(3)生产场地分散性;
(4)经营高收益性。

5
4、我国海洋捕捞业存在哪些突出问题?
答:(1)捕捞强度大,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渔民转产改行难度大,有关政策和措施难以落实;
(3)休渔制度仍有许多问题;
(4)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管理和增殖技术体系不健全;
(5)远洋渔业开发装备和重大手艺研究严重落后。

5、我国海水养殖业存在哪些题目?发展路径有哪些?
答:A问题:(1)养殖良种覆盖率低,主要养殖生物种质衰退现象突出。

(2)局部水域滩涂过度开发,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海水养殖病害问题突出。

(3)养殖产品质量安全题目突出,养殖情况的治理和污染防控形势堪忧,药残题目时有发生,抗风险能力弱。

(4)鱼虾类养殖业对鱼粉资源的依赖性强,缺乏替代产品等。

(5)中国在水产动物营养研究和饲料研制水平以及思想观念上,与水产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异。

B发展路径:(1)科学规划,提高资源利用率;
(2)加强养殖方式和过程的生态操纵;
(3)加强原种基地建设,规范育苗工艺;
(4)加强养殖品种营养生理研究,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5)重视对养殖系统可持续性和产出质量的科学研究、
6、我国休闲渔业发展举措有哪些?
答:(1)统筹策划,高起点科学规划;
(2)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3)深化改革,增加投入;
(4)坚持标准,重视监测;
(5)安全第一,加强管理。

7、中国油气业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1)起步晚,发展快;
(2)油气并举,向气倾斜;
(3)对外合作开发为主,自营开发为辅;
(4)发展上游,开拓下游;
(5)立足国内,发展海外。

8、XXX的发展举措有哪些?
答:(1)调整产品结构,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
(2)加速技术装备现代化,开发应用先进的水产品加工技术;
(3)重视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强管理和行业自律;
(4)搞活企业经营,提高竞争力。

9、陆地交通运输具有哪些特点?
6
答:(1)天然航道;(2)载运量大;(3)运费低廉;(4)国际性;(5)速度慢;(6)风险大;(7)不完整性等特点。

10、中国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1)人们对海水资源利用的技术进步缺乏全面了解,认为用海水冷却会造成设备腐蚀,海水淡化成本高,因为缺乏积极性;
(2)海水利用发展慢,规模小;
(3)海水利用产业化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
(4)目前国家对海水淡化的投入主要在科研领域,产业化发展领域的投入则严重不足;
(5)各地为提高自来水普及率实行财政补贴,并以公益性投入方式兴建水利工程,而海水淡化从一开始就要求完全的市场化运作,形成了一种不平等竞争的态势,制约了海水淡化产业化的发展。

11、中国陆地产业结构演变趋势
答:(1)陆地产业门类齐全,传统的主体产业让位于新兴产业;
(2)海洋三次产业次序更替,产业结构实现了质的飞跃;
(3)新兴海洋产业发展较快,逐步取代传统产业主体地位;
(4)中国陆地产业总体发展较快,但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六章海洋区域经济学
1、名词解释:陆地区域经济、海岸带、公海、国际海底
答:(1)海洋区域经济是在一定的海洋地理单元的空间基础上形成的海洋经济体系。

(2)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相互交接、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

(3)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4)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2、海洋区域经济特征的有哪些?
答:系统性,层次性,关联性,动态性,非线性,不确定性。

3、《全国陆地功能区划(2011-2020年)》划定10种主要陆地功能区的称号是什么?
答:(1)港口航运区;(2)渔业资源利用和养护区;(3)矿产资源利用区;(4)旅游区;(5)海水资源利用区;(6)陆地能利用区;(7)工程用海区;(8)陆地保护区;(9)特殊利用区;(10)保留区。

4、海岸带的天然与情况特点有哪些?
答:(1)地理位置优越;(2)海洋资源密集;(3)生态环境脆弱。

5、中国海岸带经济的特点有哪些?
答:(1)经济总量宏大,但内部差异明显;
(2)第三产业比年重高,但其企业的资源较低;
(3)XXX病句成为趋向,XXX却依然存在;
7
(4)经济外向型明显,但易受爱国经济动荡的影响。

6、河口三角洲经济有何特点?其经济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答:(1)河口三角洲:资源优势突出;港口状况对其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意义;生态系统命敏感脆弱。

(2)经济发展重点: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港口建设和XXX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持。

7、海岛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答:(1)海岛地位
①从国家权益来讲,海岛是划分内水、领海及其他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并与邻接海域共同构成国家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从国家发展来讲,海岛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建设深水良港、开发海上油气、从事海上渔业、发展海上旅游等重要基地;
③从国家安全来讲,海岛地处国防前哨,是建设强大海军、建造各类军事设施的重要场所,是保卫国防安全的屏障。

(2)作用:战略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景观价值;科学价值。

答:(1)特点:
①海岛资源优势突出,劣势明显。

②产业单调,总体水平低。

③独立性差,天然外向。

④地区差异大,岛间不平衡。

完全综合开发型;重点综合开发型;重点专业开发型;完全专业开发型;陆岛联合开发型;岛岛联合开发型。

9、怎样加强海岛的生态情况保护?
答:(1)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自然资源。

(2)严格控制入海污染物。

(3)制定海岛防灾、减灾规划,建立岛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护体系。

(4)努力保护水生资源。

(5)建设海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6)加快海岛立法进程,实施依法治岛。

10、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答:(1)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地位
国家在专属经济区内享有对统统天然资源,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的主权权利,以及对于人工岛、设施和结构物的建造和使用、陆地科学研究、陆地情况保护的管辖权。

其他国家在专属经济区享有飞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等自由。

(2)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8
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天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

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

如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大陆架在海床上外部界限的各定点,不该超过从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该超过公尺等深线100海里。

在大陆架内,国家为勘探大陆架和开发其自然资源,包括海床和海底的油气、矿藏等非生物资源和定居种生物资源的目的,对大陆架行使主权权利。

11、公海和国际海底的法律地位是怎样的?
答:(1)公海的法律地位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规定了公海的航行自由、飞越自由、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捕鱼自由、科学研究自由。

各国在行使这
些自由时,除应注意对各种自由的具体限制外,还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①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②一国行使公海自由不得侵害别国的权利和利益。

③公海自由的行使不得违反陆地法公约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及有关规则,否则势必造成滥用或破坏公海自由的结果。

(2)国际海底的法律地位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1970年XXX制定的《关于各国管辖范围以外海床洋底与底土的原则宣言》及1982年经由过程的《联合国陆地法公约》都规定国际海底使用“人类共同担当财产”的法律原则。

根据这个原则,国际海底及其资源属于全人类,各国均可以按照肯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开发。

任何国家都不能对区域及其资源主张或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任何国家或天然人或法人都不能把区域及其资源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

由XXX代表全人类进行管理。

12、公海的开发利用包括哪些方面?
答:(1)利用公海发展远洋运输。

利用公海发展远洋运输是国际社会利用公海的一个主要形式。

(2)公海渔业。

中国在《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中提出的目标:促进公海海洋生物资源的科学研究,开发和增加海洋生物资源的潜力,包括发现新渔场和渔业资源新种类,以满足国民不断增加的营养需要。

(3)开展公海考察和科研。

公海考察与科学研究是开发利用公海资源,使公海造福人类的基本前提条件。

第七章海洋贸易经济
1、名词解释:陆地贸易、陆地贸易市场、陆地批发贸易、陆地零售贸易
(1)陆地贸易是利用陆地资源和陆地空间产生的贸易,它的产生与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息息相关。

(2)陆地贸易市场是指陆地产品和服务交流的场合及陆地生产过程中产出
9的海洋产品和服务交换关系的总和。

(3)陆地批发贸易是指将陆地产品以转卖为目的成批销售给那些以此用于商业用途的采办者的贸易方式。

(4)海洋零售贸易是指将海洋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的贸易形式,其直接面对的是最终消费的个人或是社会集团。

中国古代陆地贸易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1)陆地贸易的工具少,空间范围有限;(2)最初是以其他活动和产业为依托进行发展;(3)陆地贸易受到特殊的政治经济情况影响;(4)陆地贸易主要由封建统治者掌控。

2、中国近代陆地贸易的发展特点有哪些?
答:(1)海洋贸易种类多,规模大;
(2)陆地贸易发展不平衡;
(3)陆地贸易中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4)陆地贸易竞争激烈。

3、陆地贸易运行要素有哪些?
答:(1)海洋贸易人员;
(2)陆地贸易资本;
(3)海洋贸易物质手段;
(4)海洋贸易信息。

4、海洋空间贸易包括那些类型?
答:(1)陆地城乡贸易;
(2)陆地区际贸易;
(3)陆地国际贸易。

答:(1)海洋商品贸易;
(2)海洋生产要素贸易;
(3)陆地服务贸易。

6、陆地批发贸易的作用有哪些?
答:(1)产生规模经济效益,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
(2)提高海洋生产的专业化程度,促使社会分工不断深化;
(3)保证海洋贸易的顺利进行,促使海洋商品流通向现代化发展。

7、陆地零售贸易具有哪些特点?
答:(1)海洋零售贸易与一般产品的零售贸易相同,都要依靠产品的周转速度取胜
(2)海洋零售贸易的交易量小
(3)提供的不仅包括有形的海洋产品,也包括海洋的一些服务功能
(4)海洋产品零售贸易与其他产品零售贸易满足了多元化需求
10
(5)使陆地产品退出流通范畴,进入消费范畴,这个环节实现了陆地产品的市场价值。

8、陆地贸易现代化的特征有哪些?
答:(1)海洋贸易具有较强的外向性,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整体稳定的世界形势为海洋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温床。

(2)海洋贸易对我国内陆经济的牵动作用明显增强。

(3)海洋贸易对国际合作与科技进步依赖程度进一步提升。

(4)海洋贸易现代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第八章海洋环境经济
1、名词解释:海洋环境系统、海洋环境资源资产化管理、海域环境影响评价
答:(1)海洋环境系统是指围绕人类及人类活动而形成的一个涉及多因素、多层次的有机统一体,由大气圈、海水圈、近岸土壤及底土圈和生物圈四个子系统构成。

(2)海洋环境资源资产化管理是指把海洋环境资源资产从其开发利用到生产、再生产,遵循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投入产出管理。

(3)海域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涉海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