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学》人卫第3版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教育学教案
授课学期:
授课地点:
授课对象:
授课教师:
第一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一讲绪论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
熟悉: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学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健康促进5大行动领域与3大策略的关系。
了解:“健康选择”和“使健康选择成为既方便又实惠选择”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的意义,以及我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发展的历史和展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健康教育学、健康教育以及健康促进的概念。
理解如下几种关系:行为与健康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增权的关系、健康教育与健康素养的关系、健康促进与健康共治的关系。
难点:增权、健康素养、以及健康共治的概念以及与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教材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一讲绪论
1、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2、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
3、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4、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数据和案例说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总体说明本课程的教学进度安排,课程性质,考核方案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健康教育学的定义及研究范围
一、健康教育学的定义
二、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
第二节行为与健康及学习健康教育学的意义
一、行为与健康
二、健康教育学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的作用
第三节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概念
一、健康教育的概念
二、健康促进的概念
第四节中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历史发展
一、卫生宣传与健康教育的兴起
二、卫生宣教与爱国卫生运动时期
三、健康教育学科的建立与网络初步形成时期
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时期
五、展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建设“健康中国”的作用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讨论方式理解“健康教育目的是让人们做出有益于健康的选择”,而“健康促进是使健康选择成为每个人既方便又实惠的选择”。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思考题1.健康促进与公共卫生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2.为什么健康教育要避免洗脑和责怪受害者的做法?
3.增权与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是什么关系?
课后
作业
如何理解“健康共治”是实践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
第二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二讲健康行为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行为、健康行为、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以及健康相关行为的分类、主要特点和内容。
熟悉:人类行为的概念和特点,人类行为的发展特点、人生三阶段与社会化。
了解: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健康行为的生态学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模型的行为干预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人类行为及行为发展的基本特点及与健康教育的关系;健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分类及其主要特点。
人类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健康教育学意义。
难点: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及行为干预策略。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教材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二讲健康行为
1、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
2、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
3、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4、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二章健康行为
第一节行为与人类行为概述
一、行为的基本概念
二、人类行为及特点
三、人类行为发展与社会化
第二节健康行为及其健康相关行为
一、健康行为与健康相关行为的概念
二、健康相关行为的主要特点和内容
第三节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一、个体因素
二、家庭因素
三、教育与学习因素
四、文化因素
五、大众传媒与新媒体
六、社会因素
七、物质环境
第四节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型与行为干预的策略
一、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与其理论发展
二、健康行为生态学模式与健康教育
三、基于生态学模型的健康行为干预策略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讨论人类行为发展规律以及社会化给予健康教育者什么启示?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思考题
1.健康行为的基本概念?促进健康的行为和危害健康的行为各有何特点?
2.在健康教育实践中,研究针对个体健康相关行为和团体健康相关行为的意义是什么?
3.健康行为生态学观点对健康行为干预策略的实践意义是什么?
课后作业
人类行为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对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有哪些指导意义?
第三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
教学内容第三讲理性行动与计划行
为理论
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熟悉: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区别和联系、应用和理论的不足。
了解:理性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发展简史,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测量与分析,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
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理论框架和主要内容;合理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难点:合理行动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的应用。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三讲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1、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发展的背景
2、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3、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实践及应用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回顾与复习上节课内容,导入到本课程内容。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三章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
第一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发展的背景
一、价值期望理论与个体认识中“价值期望”观念
二、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第二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相关概念及框架
一、基本概念
二、理性行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三、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内容
四、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与其他理论整合模式
五、计划行为理论框架构成要素的测量与分析
第三节理性行动与计划行为理论实践及应用
一、应用实例
二、理论应用与面临的挑战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网络成瘾预防行为为例,分析如何应用计划行为理论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思考题
1.阐述理性行动理论、计划行为理论、整合行为模式和信息-动机-行为技能模式的区别和联系。
2.我国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国各省份均有青年学生感染艾滋病的报告,截至2014年,报告数超过100例的省份达到11个。
为预防和控制青年中艾滋病的流行,请用行为信念、行为后果评价、规范信念和遵从动机等分析大学生的性保护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课后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以一个特定的行为为切入点,描述与此行为相关的信念、态度、主观规范、自我效能、行为意向是什么?
第四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
教学内容第四讲健康信念模式与阶
段变化理论
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健康信念、行动线索及自我效能的概念;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熟悉: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阶段变化理论在在戒烟行为中及在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项目中的应用。
了解: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健康信念的内涵及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
难点: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认知“健康信念模式的重要性”;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教学视频
教材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年6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四讲健康信念模式与阶段变化理论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1、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
2、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框架发展
3、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1、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2、阶段变化理论核心构件
3、阶段变化理论的应用
4、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案例4-2贝宁农村安全套使用障碍的横断面调查,引入健康信念模式相关教学内容。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四章健康信念模式
第一节健康信念模式发展的背景
第二节健康信念模式的相关概念及框架发展
一、健康信念
二、行动线索
三、自我效能
四、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发展
第三节健康信念模式的实践与应用
一、健康信念模式实践应用中的有关问题
二、实践应用实例及评价
第五章阶段变化理论
第一节阶段变化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阶段变化理论核心构件
一、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内涵
第三节阶段变化理论的应用
一、在戒烟行为中的应用
二、在老年人糖尿病和高血压项目中的应用
第四节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一、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
二、阶段变化理论的未来发展
三、小结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案例4-1为例,讨论方式来探讨健康信念模式的具体应用。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掌握健康信念、行动线索及自我效能的概念;阶段变化理论的相关概念及内涵。
熟悉健康信念模式的框架及其在实践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思考题
1.试用健康信念模式分析吸烟者戒烟的诸多益处与难处?
2.基于健康信念模式分析,为什么WHO建议我国烟盒上增加警示图形?
3.请阐述阶段变化理论中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之间的关系。
课后作业
1.以健康信念模式的核心概念和框架设计一个关于高脂饮食,引发肥胖的健康干预方案。
2.请设计一个例子说明阶段变化理论的局限性,并探讨如何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第五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
教学内容第五讲社会认知理论、社会
网络与社会支持
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和自我调控等重要概念;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有关概念、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熟悉:社会认知理论的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结果期望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结果期望与结果预期的区别、社会结构性因素、提升自我效能的方法,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社会网络的特点、应用社会网络的干预策略。
了解: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和理论特点,常见应用方式以及三层级实施模式;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发展背景及发展趋势、社会网络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与自我调控概念;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特征、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网络的功能。
难点: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路径。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教材
《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五讲社会认知理论、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第六章社会认知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2、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与构件
3、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
第七章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1、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背景与发展
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概念
3、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4、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实践应用
5、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教学步骤✧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由案例6-1预防乳腺癌健康促进应用了哪些理论?引入社会认知理论,其背景及发展、特点、核心内容及构件等。
✧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min
第六章社会认知理论
第一节社会认知理论的背景与发展
一、背景与发展
二、社会学习理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特点
第二节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内容与构件
一、社会认知理论的重要概念
二、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践中的三元交互决定论
三、社会认知理论的三层级实施模式
第三节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
一、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领域的应用概况
二、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案例与分析
第七章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第一节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背景与发展
第二节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的概念
一、社会网络
二、社会支持
第三节社会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理论的实践应用
一、应用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关键因素
二、社会网络和社会支持的干预策略
三、应用实例
第五节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理论的局限性及未来发展
✧步骤三:组织学生讨论:15min
以案例方式来讨论如何应用社会认知理论进行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设计与实施。
✧步骤四:课程总结:10min
归纳教学知识点,进而强调教学重点。
掌握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自我效能、结果期望、目标设定与自我调控概念;掌握社会网络的概念及特征、社会支持的概念、社会网络的功能。
理解知识类型、自我效能的特征、社会认知理论的应用原则;理解社会网络及社会支持对健康的影响路径。
思考题
1.为什么在行为改变过程中,常需要考虑同时提高个人的自我效能与结果期望?
2. 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如何影响人的健康?
3. 如何利用社会网络进行健康促进干预?
课后作业
请应用社会认知理论框架设计,帮助肥胖病人通过健康饮食行为减轻体重项目的健康促进策略及措施。
第六讲教案
课程名称健康教育学课程类型考查课教学内容第六讲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教学对象
教学时数2学时任课教师
教学时间年月日
第节
教学地点
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传播的概念、要素和过程模式,健康传播、人际传播的概念和特点。
熟悉:人类传播活动的分类;人际传播形式和基本技巧;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点;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和使用技巧;健康传播材料预试验方法;新媒体的特征;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
了解:现代健康传播的新特征;人际传播的常用形式;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应用;常见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新媒体对健康传播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传播的概念、传播要素与传播过程模式;健康传播的概念和特点;人际传播的特点与技巧、健康传播材料的制作程序。
难点: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为主,进行课程导入,中间适当穿插案例、图片,结合启发性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引入互动式教学,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具
多媒体设备、黑板、教学课件、教学图片
教材《健康教育学》(第三版)傅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7月
参考资料[1]郑振佺,霍建勋主编.《健康教育学》案例版科学出版社. 2016年7月
[2]甄铁梅,贾玉梅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年6月
[3]陶芳标主编.《大学生健康教育》.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板书提纲
第六讲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第一节健康传播概述
一、传播概念与模式
二、健康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常用形式
二、人际传播基本技巧
第三节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群体传播
二、组织传播
三、大众传播
第四节健康传播材料制作与使用
一、健康传播材料制作
二、健康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
三、新媒体与健康传播
第五节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一、传播者因素
二、信息因素
三、传播媒体因素
四、受传者因素
五、环境因素
教学步 步骤一:课程导入:15min
1.与学生互动小游戏:每人拿出一张纸,对折,撕下右下角;再对折,再撕下右小角;再对折,再撕下右小角。
将纸展开,看结果。
(教师:信息的发出者;学生:信息的接受者。
)
2.一张纸的小测试:20道题,请认真阅读完所有题目后再作答。
骤✧步骤二:教学内容讲授:60分钟
第十二章健康传播方法与技术
第一节健康传播概述
一、传播概念与模式
✓概念: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与集体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
息过程。
✓模式:拉斯韦尔五因素传播模式、施拉姆双向传播模式
二、健康传播
✓概念:指通过各种渠道,运用各种传播媒体,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而收集、制作、传递、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特点:①健康传播具有公共性和公益性;②健康传播对传播者有突出的素质要求;③健康传播传递的是健康信息;④健康传
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⑤健康传播过程具有复合性。
第二节人际传播
一、人际传播的特点与常用形式
✓特点:①全身心;②全息性;③个体化;④互动性;⑤多元化。
✓常用形式:咨询、交谈或个别访谈、劝服、指导。
二、人际传播基本技巧
✓基本技巧: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来影响或改变教育对象的知识、信念、态度和行为的双向交流的过程,主要包括说话
技巧、倾听技巧、提问技巧、反馈技巧和非语言传播技巧。
第三节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
一、群体传播
✓特点:①以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相互作用,②群体规范产生重要作用,③群体压力导致从众行为,④群体中“意见领袖”
具有引导作用。
二、组织传播
✓特点:①沿着组织结构而进行,包括下行传播,上行传播,
平行传播。
②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其内容都是与组织有关的。
③组织传播的反馈是强制性的。
三、大众传播
✓特点:①传播者是职业性的传播机构和人员,控制着传播的过程和内容。
②大众传播的信息具有文化属性和商品属性。
③受众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为数众多。
④运用先进的传播
技术和产业化的手段进行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
⑤大众传
播是制度性传播。
第四节健康传播材料制作与使用
一、健康传播材料制作
✓应遵循如下程序:①分析需求和确定信息;②制订计划;③形成初稿;④预试验;⑤设计制作;⑥生产发放与使用;⑦监测与评
价。
二、健康传播材料的使用技巧
三、新媒体与健康传播
✓新媒体三种类型:①互联网新媒体;②手机新媒体;③数字电视新媒体。
✓新媒体的特征:①采用数字技术;②高度交互性;③信息服务的个性化;④时效性和经济性;⑤虚拟性和匿名性。
第五节影响健康传播效果的因素与对策
一、传播者因素:健康传播者是健康传播的主体,具有收集、制作
与传递健康信息、处理反馈信息、评价传播效
果等多项职能,因此,健康传播者的素质直接影
响到传播效果。
二、信息因素:健康传播就是用健康信息的刺激,来激发受传者
的健康需求、动机和行为。
依据传播目的和受众
需求适当地取舍信息内容,科学地设计健康信息,
是取得良好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
三、传播媒体因素:在健康传播活动中,充分利用传播媒体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