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推广第五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2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分析报告
农业科技推广效果分析报告第1章引言 (3)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目的 (4)1.3 研究方法 (4)第2章农业科技推广概况 (4)2.1 推广体系概述 (4)2.2 推广政策与法规 (4)2.3 推广现状分析 (5)第3章农业科技推广关键因素分析 (5)3.1 技术因素 (5)3.1.1 研发水平 (5)3.1.2 技术成熟度 (5)3.1.3 技术适应性 (5)3.1.4 技术服务 (6)3.2 经济因素 (6)3.2.1 生产成本 (6)3.2.2 经济效益 (6)3.2.3 投资回报 (6)3.3 社会因素 (6)3.3.1 社会认知 (6)3.3.2 社会支持 (6)3.3.3 教育培训 (6)3.4 政策因素 (6)3.4.1 政策支持 (7)3.4.2 政策导向 (7)3.4.3 政策实施 (7)第4章农业科技推广模式研究 (7)4.1 传统推广模式 (7)4.1.1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7)4.1.2 技术培训与示范 (7)4.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4.2 现代推广模式 (7)4.2.1 信息化推广 (7)4.2.2 产业链推广 (8)4.2.3 多元化推广 (8)4.3 创新型推广模式 (8)4.3.1 平台化推广 (8)4.3.2 个性化推广 (8)4.3.3 众筹式推广 (8)4.3.4 国际合作推广 (8)第五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 (8)5.1 转化机制与过程 (8)5.1.1 转化机制 (8)5.1.2 转化过程 (9)5.2 转化效率评价 (9)5.2.1 评价指标 (9)5.2.2 评价方法 (9)5.3 影响因素分析 (9)5.3.1 政策环境 (9)5.3.2 市场需求 (9)5.3.3 科技创新能力 (9)5.3.4 产学研合作 (9)5.3.5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10)5.3.6 农民素质 (10)第6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评价指标体系 (10)6.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10)6.1.1 科学性原则: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客观地反映农业科技推广效果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
农业推广理论与实践课堂笔记整理(中国农业大学高启杰老师主讲)
第一章导论1、现代农业推广:是一项旨在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农村教育与咨询服务工作。
农业推广人员通过沟通等方式组织与教育农村居民,使其增进知识、提高技能、改变观念与态度,从而自愿改变行为,采用和传播农业创新,并获得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来解决其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村产业、繁荣农村社会的目标。
2、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在农业推广沟通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变化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从而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愿改变行为、提高农业推广工作效率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3、当代世界农业推广的发展趋势。
一是推广工作的内容已由狭义的农业技术推广拓展到生产与生活的综合咨询服务;二是推广对象的范围扩大;三是推广人员与组织机构多元化;四是推广方法与方式更加重视以沟通为基础的现代信息传播与教育咨询方法。
4、农业推广组织框架模型。
6、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
1)直接功能:增进农村人口的基本知识与信息;提高生产及生活技能;改变观念、态度和行为;增强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 2 )间接功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组织发展。
第二章创新的采用与扩散(☆)1、对创新、采用、扩散三个概念的理解。
(1)创新:创新是一种被某个特定的采用个体或群体主观上视为新的东西,它可以是新的技术、产品或设备,也可以是新的方法或思想。
(2)创新的采用:创新的采用是指某一个体从最初知道某项创新开始,对它进行考虑、做出反应、到最后决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际应用的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它通常是指个体农民对某项技术选择、接受的行为。
(3)创新的扩散:创新的扩散是指某项创新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一定的渠道,在某一社会系统的成员之间被传播的过程。
(四要素:创新、传播的渠道、时间、社会系统。
)2、两种扩散曲线及其表示方法。
3、创新采用过程及其阶段。
1)认识阶段:农民初听到或通过其他途径意识到某项创新的存在,但未获得此项创新详细的信息,农民不一定相信创新的价值。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库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2、创新的采用3、创新的扩散4、发明5、创新二、填空:1、美国学者罗杰斯根据不同时间的采用者划分为5种类型,分别为()、()、()()、()。
2、农业创新总体的发展在时间序列上的()与每项具体的农业创新在农业中应用实践的(),使农业创新的扩散呈现明显的(),而某项具体的()的扩散过程就是一个周期。
3、在农业推广学中,S形扩散曲线所揭示的规律称为()4、根据扩散曲线中不同时间扩散速率的特性变化,可把其分为4个不同时期()、()、()、()。
5、代代连续不断的往下传的方式叫()。
三、简答题:1、简答创新的特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3、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
4、简答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四、论述题: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1.试述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原理一、名词解释:1、科学2、技术3、科技成果4、科技成果转化5、应用性研究成果二、填空:1、物化类有形成果的特点是()、()、()。
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有()、()、()。
3、科技成果依据表现形式分为()和()。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建立在()和()基础之上的更高形式的综合性效益。
5、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的运行机制是()、()、()6、衡量成果质量的标准有()、()、()、()、()。
三、简答题1、农业科技成果的类型?2、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3、简答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要素。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效益是什么?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方法是什么?四、论述题1、试述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常见的运行机制是什么?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是什么?第三章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社会心理2、群体3、心理定势4、个性5、兴趣6、能力7、气质8、性格9、思维10、情感11、意志二、填空题:1、人的心里是人脑的机能,是人脑对()的反映。
农业推广学作业题答案
农业技术推广学作业题答案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一、名词解释:1、相对优越性:是指人们认为某项创新比被其所代替的原有创新优越的程度。
2、创新的采用:是指采用者个人如何采用一项农业创新的过程。
3、创新的扩散:是指一项创新由最初采用者或采用地区向外扩散,扩散到更多的采用者或采用地区,使创新得以普及及应用的过程。
4、发明:是新技术的发现。
5、创新:是将发明应用到经济活动中,为当事人带来利润。
二、填空:1、创新先驱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多数、后期多数、落后者2、无限性、有限性、周期性、创新成果3、S扩散理论4、投入阶段、发展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5、世袭式扩散三、简答题:1、创新的特性:相对优越性、一致性、复杂性、可实验性、可观察性。
2、农民采用农业创新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认识阶段、兴趣阶段、评价阶段、试用阶段、采用阶段。
3、农业创新的扩散方式:传习式扩散方式、接力式扩散方式、波浪式扩散方式、跳跃式扩散方式。
4、农业创新的扩散过程:突破阶段、紧要阶段、跟随阶段、从众阶段。
5、技术的适用性具体有几种情况:立即见效的技术和长远见效的技术、一看就安全技术和机械单纯技术和需要训练的技术、懂的技术和需要学习理解的技术、.带有危险性的技术、单项技术和综合性技术、个别改进技术和合作改进技术、先进技术和适用技术。
四、论述题:1、影响农业创新扩散的因素有哪些?答:首先是经营条件的影响,农业企业及农户的经营条件对农业创新的采用与扩散影响很大,经营条件好的农民,他们具有一定规模的土地面积,有比较齐全的机器设备,资金较雄厚,劳动力充裕,经营农业有多年经验,他们对创新持积极态度,容易接受新的创新措施。
其次是农业创新本身的技术特点的影响,主要取决3个因素,第一技术的复杂程度,第二技术的可分性大小,第三技术的适用性。
再有就是看农民自身因素的影响,包括了农民的年龄、户主的文化程度、还有家庭关系的影响。
最后是其他社会、政治因素包含了这几方面的内容,第一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第二社会机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还有政治因素的影响,以上这些是影响农民创新扩散的主要因素。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农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为农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业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然而,这些成果要真正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有效地转化与推广,让广大农民能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是指将农业科研领域中取得的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等,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实现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的跨越。
这一过程并非简单的技术传递,而是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种因素的复杂系统工程。
首先,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和适用性是转化的基础。
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时,应当紧密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注重成果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如果科研成果过于理论化或脱离实际生产条件,那么在转化过程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
例如,一些新品种虽然在实验室条件下表现出色,但对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要求苛刻,难以在广大农村地区推广种植。
其次,农民作为农业生产的主体,其对农业科技成果的接受程度和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转化效果。
许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新技术、新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能力有限,这就需要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让农民了解并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应用科技成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再者,资金投入也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保障。
成果的转化需要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等一系列工作,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此外,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降低投资者的风险,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来。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则是将已经转化的成果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应用,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推广工作需要建立健全的推广体系,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科研单位、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种主体。
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农业产业园可研报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1. 引言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推动农业产业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可以实现农业产业园的创新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的目标。
本报告旨在分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关策略和措施。
2.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2.1 农业科技成果的定义农业科技成果指的是科技创新在农业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包括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技术、农业机械自动化等方面的成果。
这些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产品质量等。
2.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意义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对于农业产业园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促进农业生产方式的升级。
新品种的培育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促进农业产业园的发展。
其次,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采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可以增加农业产业园的经济收益。
例如,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销售额。
3.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挑战虽然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巨大的潜力,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
3.1 技术推广的难度农业科技成果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和复杂的技术要求,导致技术推广的难度较大。
需要专业人员对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培训和指导,使其能够被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所接受和应用。
3.2 资金投入的不足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但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还比较有限,导致很多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3.3 缺乏农民意识的转变农民对于新的农业科技成果接受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的农业思想和意识。
这一方面是由于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知识水平的限制,另一方面也与农民长期依赖传统经验和习惯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关。
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策略和措施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和措施:4.1 建立农技推广机构建立专业的农技推广机构,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可以帮助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将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等方面展开阐述。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意味着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从而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科技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力,高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产量。
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是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水平的关键一环。
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科技研究成果多为实验室中的理论结果,缺乏与实际生产相结合的具体应用方案。
其次,由于农民的素质和科技接受能力不一,科技成果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面临一定的难度。
再者,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渠道和服务体系,使得科技成果无法得到有效的应用和推广。
为解决以上问题,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需要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支持,提出更具体的政策措施,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
企业则应加大对科技成果的投入,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推广工作。
农民作为最终的科技应用主体,需要加强科技接受能力的培训,增强科技推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今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将继续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只有政府、企业和农民三方角色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应用,才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狭义上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指成果物化、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 ,是指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部门内部、科 技部门之间、科技领域到生产领域的运动 过程。
任何一种农业科技成果,只要被农民或农业 企业认可并用于生产,就实现了该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成果 转化形式
一是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二是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 三是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 四是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
牢记安全之责,善谋安全之策,力务 安全之 实。202 0年12 月15日 星期二3 时35分 43秒T uesday, December 15, 2020
相信相信得力量。20.12.152020年12月 15日星 期二3 时35分4 3秒20. 12.15
谢谢大家!
1.成果质量
2.成果的有效需求
3.成果转化系统 (1)成果产出系统 (2)科技中介系统 (3)技术推广系统
科技中介系统
科技中介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 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 。它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 科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 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对政策、各类创新 主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 挥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创 新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 化、提高整体创新功效。
作业标准记得牢,驾轻就熟除烦恼。2 020年1 2月15 日星期 二3时35 分43秒 03:35:4 315 Dec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3时35 分43秒 上午3 时35分0 3:35:43 20.12.1 5
一马当先,全员举绩,梅开二度,业 绩保底 。20.12. 1520.1 2.1503: 3503:35 :4303:3 5:43Dec-20
最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富民项目开发培训指导手册
最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富民项目开发培训指导手册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三卷光盘数:0定价:798元优惠价:368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第一篇生态农业技术管理规范第一章生态农业技术概述第二章庭院生态农业技术第三章高效立体种养技术第四章农业水肥资塬综合利用技术第五章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第六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第二篇农业先进科技技术企业管理规范第一章经营策划规范第二章生产组织与管理规范第三章销售管理规范第四章统计与财务管理规范第五章法律法规应用规范第三篇农业推广工作规范与农业成果转化第一章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和原则第二章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第三章农业推广—教育第四章农业推广方法第五章农业推广信息及其应用第六章农业推广项目管理第七章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四篇农业项目开发投资管理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第二章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三章农业项目评估与决策第四章农业项目验收与移交管理第五章农业项目的后讦价第六章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研究第五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规范第一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第二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第三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第四章培育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第五章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管理第六篇富民科技实用技术第一章富民种植业实用技术第二章富民养殖实用技术第三章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第四章现代农业节能固排技术第五章农业工程技术第六章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第七篇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规范第一章农业科技园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建设农业科技园的基础理论第三章农业科技园的内涵、特点和类型第四章农业科技园结构、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第五章建设农业科技园的指导思想、思路、原则和标准第六章农业科技园示范项目的组成第七章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最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富民项目开发培训指导手册最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富民项目开发培训指导手册最新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富民项目开发培训指导手册第一篇生态农业技术管理规范第一章生态农业技术概述第二章庭院生态农业技术第三章高效立体种养技术第四章农业水肥资塬综合利用技术第五章农村能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第六章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第七章农业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第二篇农业先进科技技术企业管理规范第一章经营策划规范第二章生产组织与管理规范第三章销售管理规范第四章统计与财务管理规范第五章法律法规应用规范第三篇农业推广工作规范与农业成果转化第一章农业推广工作的内容和原则第二章农业推广体系建设第三章农业推广—教育第四章农业推广方法第五章农业推广信息及其应用第六章农业推广项目管理第七章农业推广工作的评价第八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四篇农业项目开发投资管理第一章项目管理概论第二章农业项目可行性研究第三章农业项目评估与决策第四章农业项目验收与移交管理第五章农业项目的后讦价第六章西部扶贫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管理研究第五篇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工作规范第一章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探索第二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第三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第四章培育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第五章探索新形势下农民教育培训的管理第六篇富民科技实用技术第一章富民种植业实用技术第二章富民养殖实用技术第三章农产品加工关键技术第四章现代农业节能固排技术第五章农业工程技术第六章农业生物工程技术第七篇农业科技园的建设规范第一章农业科技园对我国农业发展的意义和作用第二章建设农业科技园的基础理论第三章农业科技园的内涵、特点和类型第四章农业科技园结构、功能、布局和产业规划第五章建设农业科技园的指导思想、思路、原则和标准第六章农业科技园示范项目的组成第七章农业科技园的运行模式作者:编委会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9月出版开本:16开精装册数:全三卷光盘数:0定价:798元优惠价:368元本店订购简单方便,可以选择货到付款、汇款发货、当地自取等方式全国货到付款,满200元免运费,更多请登陆文成图书。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模式研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与模式研究农业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通过引进优质种子、创新种植技术、发展绿色肥料、推广环保农药等手段,农业科技已经为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也逐步应用于农业生产中。
但是,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尤其是在市场营销、知识产权、政策扶持等方面。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途径、模式,以期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开发与利用提供有益的建议。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途径1. 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是一种很有效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通过产学研三方合作,学校、科研机构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支持与前沿科研成果,企业则可以将应用需求转化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例如,中国农科院与企业合作,共同推出高产优质水稻品种,极大地提高了水稻产量和经济效益。
2. 技术示范和推广技术示范和推广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途径。
通过设立农业技术示范基地、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手段,向广大农民和农业生产者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水平,从而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效应。
例如,国内各地设立的“千项示范工程”就在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 农业企业孵化器农业企业孵化器也是将农业科技成果推向市场的一种重要途径。
农业企业孵化器为创新型企业提供创业和孵化服务,帮助企业提高研发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技术推向市场。
例如,郑州市农业高-tech园就成功运用企业孵化器模式,将农业科技成果快速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1. 技术引进模式技术引进模式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促进本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升级的一种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快速提升本国农业科技水平、增加农产品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中国在引进美国“深耕综合治理模式”后,成功将其应用于南方农业生产中,有效地提高了水稻、玉米、花椰菜等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 )转化过 程 中利益 分 配机制 不 合理 。目前 , 国 2 我 农 业 技术 市 场活动 主体类 型 复杂 , 既有 成 果的研 制者 , 又有 成果 的最 终需求 者 , 还有 大量 的政 府 组织和 机构 。 我 国农业 技术 市场发 展 相对滞 后 , 市场 管理 、 场立 法 市 都 不 够 完善 , 导致 了市 场 主 体行 为的 不 规 范性 和 无 序
产技 术成 果 少 。 国农业 目前 正处 于发 展新 阶段 , 我 在农
农 业科 技 成 果本 身 具 有潜 在 生产 力 , 有 通过 推 只
产 品充足 的情 况下 , 那些 只 能增加 数 量 , 能提 高 品质 不
的农 业科 技成 果要 转化 是很 困难 的 。 .
广应 用 , 使科 学技术 与 生产力 结合起 来 , 才能 产生 显著 的经济 效益和 社会 效益 。 但是 , 目前 我 国农 业科 技 成果
~
制 者 利 益受 到 侵 害 , 而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影 响 了科 研人 从
员 将 成果 推 向市场 的积极 性 。 ( )农户 经 营规 模小 。我 国农 村 联产 承包 责 任制 3 后 普 遍 采用 土 地承 包分 散 经 营 的方 式 , 户 经 营 规模 农 小。 而农 民对农业 科 技成果 应 用与 否 , 全取决 于他们 完 采 用新 技术 后增 加 的经济效 益 是否 明显 。就 现有 的经 营 规 模 , 用 新 技术 后 , 不 到规 模 效 益 , 得 的增 效 应 达 获 不 明显 , 因此不 能引起农 民对新 技术 投 资的兴 趣 , 也不 利 于综 合性 的现代 化农 业 大成 果 的推广应 用 。特 别是 对那 些 综合 性强 , 系列配 套和 规模 化 生产 的成 果 , 需 农 民更是 缺乏应 用 热情 [ ] 3 。 ( )从 事农 业 生 产经 营 的农 民整 体素 质低 。据 调 4 查 , 户 中 只有 初 中 以 下 ( 初 中 ) 历 的 人 数 超 过 农 含 学 6 , O/ 而实 际从 事农 业 的劳 动 者 中初 中文 化 以下 人 数 9 6 所 占比例更 高 。 由于文化 水平 低 , 对科 技成 果 和新技 术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效果评估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效果评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评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效果,是当前需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在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推广了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
然而,部分科技成果仍未能得到有效转化,面临着推广应用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部分科技成果存在适用面窄、技术含量高、成本过高等问题,限制了其在农田中的大规模应用。
另一方面,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使用意愿有待提高,存在“知行合一”不足的情况,导致科技成果无法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二、推广效果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 基准比较法:将推广应用科技成果的区域与未推广应用的区域进行对比,分析推广后的产量、经济效益等指标是否有显著提升,来评估推广效果。
2. 问卷调查法:通过向农民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他们对于新技术的认知程度、使用情况、收益情况等,从而评估推广效果。
3. 专家评估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专家组,对推广应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进行技术评估、效益评估,提供客观的评价意见。
4. 实地考察法:实地走访推广应用农户,了解他们的实际操作情况、技术使用情况、生产效果等,直接观察推广应用效果。
三、推广效果评估指标评估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标评估:1. 生产效果:看是否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提高病虫害防控效果等,这是推广应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核心目标。
2. 经济效益:衡量推广应用后是否带来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提高,包括减少生产成本、增加产值等。
3. 社会效益:考察推广应用是否带动了当地农业生产的升级、提升了农民的生活水平,甚至是否促进了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
4. 环境效益:评估推广应用是否减少了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保护了生态环境,这是新时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
《农业推广学》课程标准一、课程代码二、适用专业农业技术类专业(包括现代农艺、种子生产与经营、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植物保护、生物技术及应用等专业方向)三、课程性质《农业推广学》是一门研究农业推广过程中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与变化规律,探讨诱导推广对象自觉自愿地改变行为并接受和采用农业创新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
它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其综合性亦很强,与农业技术科学、社会科学、行为科学、经济科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课程是农业技术类专业的职业核心课程。
学习农业推广学理论,认识农业推广规律,科学地掌握农业推广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农业创新成果有效推广应用。
结合国家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的发展战略,可以培养现代农业推广新思维,树立全新的农业推广服务观念,实现农业生产持续的高产、优质和高效,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有植物生长与环境、作物遗传育种、作物生产技术、植物保护技术、试验统计方法等专业课及应用写作、传播与沟通、社交礼仪等公共基础课。
四、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1课程学分与时数分配表五、课程设计思路《农业推广学》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设计思想来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即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定位,在遵循课程内容逻辑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学习条件以及学生的认知过程等各方面因素来构建课程内容体系和组织教学活动。
《农业推广学》课程选取农业推广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三部分课程资源,将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以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为目标来设计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利用主讲教师承担研究课题之便,将与本课程有关的新知识、新方法、新理论等不断补充到课程教学内容中,并将启发式、互动式、参与式和研究型学习的教学理念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构建支持学生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为了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农业推广学》课程的内涵,除了教学大纲等传统的教学文件外,本课程还采用了案例分析、实践指导、课程导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指导书、模拟试题、辅导资料等多种课程资源,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学习资源的思想来设计课程资源。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农业科技的发展一直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则是农业科技发展的关键环节。
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既是促进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的意义、现状、问题以及解决途径。
一、意义1. 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通过将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可以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增加粮食供给,满足人民对食品安全和营养需求。
2. 促进农民增收:推广应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在转化过程中培育相关产业链条也可以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3. 保护环境:通过引入节水、减肥、防病虫害等环保型种植技术,可以降低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压力,并减少对环境造成污染。
4. 推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可以推动农业从传统的人工劳动向机械化、智能化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二、现状1.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科研成果难以快速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一方面是由于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另一方面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科研人员对于成果转化缺乏积极性。
2. 推广应用不平衡:由于地域差异、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各地对于科技成果的需求和推广应用情况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已经较好地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而一些欠发达地区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3. 农民接受程度不高:由于信息传递渠道不畅、教育程度等原因,在一些地区农民对于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不高,对于科技成果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障碍。
三、问题1. 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机制: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缺乏有效的机制,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缺乏紧密的合作关系。
同时,缺乏对于科研人员进行成果转化工作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
2. 缺乏市场导向: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缺乏市场导向。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解读
农业科技发展政策解读第一章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3)1.1 农业科技发展概述 (3)1.2 国际农业科技发展趋势 (3)2.1 生物技术 (3)2.2 信息技术 (3)2.3 农业机械化 (3)2.4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3)1.3 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现状 (3)3.1 生物技术 (3)3.2 信息技术 (3)3.3 农业机械化 (4)3.4 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4)第二章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构建 (4)2.1 创新体系建设目标 (4)2.2 农业科研机构创新 (4)2.3 农业科技企业创新 (4)2.4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5)第三章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与规划 (5)3.1 农业科技政策法规体系 (5)3.1.1 政策法规概述 (5)3.1.2 政策法规体系构成 (5)3.1.3 政策法规作用 (5)3.2 农业科技发展规划制定 (5)3.2.1 发展规划概述 (6)3.2.2 发展规划制定原则 (6)3.2.3 发展规划制定流程 (6)3.3 农业科技政策实施与评估 (6)3.3.1 政策实施概述 (6)3.3.2 政策实施策略 (6)3.3.3 政策评估 (6)第四章农业科技投入与支持政策 (7)4.1 农业科技投入规模与结构 (7)4.2 农业科技财政支持政策 (7)4.3 农业科技金融支持政策 (7)第五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 (8)5.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8)5.2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应用 (8)5.3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与奖励 (9)第六章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 (9)6.1 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政策 (9)6.2 农业科技人才引进政策 (9)第七章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构建 (10)7.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目标 (10)7.1.1 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10)7.1.2 优化农业科技服务结构 (10)7.1.3 提升农业科技服务质量 (10)7.2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11)7.2.1 政策支持体系 (11)7.2.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11)7.2.3 农业科技服务网络建设 (11)7.2.4 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1)7.3 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创新 (11)7.3.1 推广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模式 (11)7.3.2 发展多元化服务主体 (11)7.3.3 创新服务机制 (11)7.3.4 强化服务评价与监管 (11)第八章农业科技扶贫与乡村振兴 (11)8.1 农业科技扶贫政策 (11)8.2 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12)8.3 农业科技扶贫与乡村振兴案例分析 (12)第九章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与交流 (12)9.1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政策 (13)9.1.1 国际合作政策背景 (13)9.1.2 政策内容 (13)9.1.3 政策实施效果 (13)9.2 农业科技国际交流平台 (13)9.2.1 国际交流平台建设 (13)9.2.2 平台作用 (13)9.3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成果 (14)9.3.1 科技成果转化 (14)9.3.2 国际合作项目 (14)9.3.3 人才培养与交流 (14)9.3.4 国际合作机制 (14)第十章农业科技发展前景与展望 (14)10.1 农业科技发展面临的挑战 (14)10.1.1 资源环境约束 (14)10.1.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14)10.1.3 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不完善 (14)10.2 农业科技发展趋势预测 (14)10.2.1 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14)10.2.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15)10.2.3 农业科技国际合作加深 (15)10.3 农业科技发展对策建议 (15)10.3.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5)10.3.3 加大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力度 (15)10.3.4 深化农业科技国际合作 (15)第一章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1.1 农业科技发展概述农业科技发展是指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提高农业产量、质量和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农业发展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科技成果对农业生产的贡献越来越大。
科技的不断突破和创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并非一蹴而就,涉及多个环节和参与主体。
本文将从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必要性、阻碍因素以及加强转化与推广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可以帮助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
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增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另一方面,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通过技术创新,可以改善农产品的质量、口感和营养价值,满足人民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
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还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然而,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面临着一些阻碍因素。
首先是技术壁垒。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和专业知识,但是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水平相对较低,技术接受能力有限。
其次是市场需求不确定性。
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市场需求紧密相关,但市场需求的变化不确定性较大,科技成果可能无法及时满足市场需求,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此外,科技成果的转化还受到经济和政策环境的制约,如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支持不够等。
为了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要加强科研与应用的对接。
科研机构应当加强与农业生产实践的沟通和合作,更多地了解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性地进行科技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其次,要加强科技人员的培养和交流。
培养和引进更多具备农业科技研发能力和市场开发能力的人才,加强与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交流,提升其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
第三,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大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的资金投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策略
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推广策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业收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然而,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并非易事,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来保证科技创新成果能够得到有效的推广和应用。
首先,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的基础。
这一体系包括科研机构、农民、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等各个环节的合作。
科研机构需要负责农业科技创新的研发工作,在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的同时,重视对农民的需求调研,确保科技创新成果的可行性和适应性。
农民是科技成果最终的使用者,他们应当积极参与科技研究和推广活动,并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
农民合作组织和农业企业则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其次,农业科技转化和推广需要注重市场导向。
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
要深入了解农民需求,关注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趋势,科技创新成果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经济支持力度,通过补贴、优惠政策等方式激励农民使用科技创新成果,提高其推广和应用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示范推广。
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和农业科技园区等平台,向农民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让农民亲眼看到科技带来的收益和改变。
在示范推广过程中,及时收集和整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的效果数据和反馈意见,做好跟踪调查和评估工作,根据反馈意见,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同时,引导农民进行合作试验,通过农民群众自己的实践,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四,加强人才培养和科技人员的支持。
农业科技的转化和推广需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来进行组织和推进。
因此,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提高其科技创新和管理能力。
鼓励科研人员和技术专家积极参与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对农民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农业推广学重点
《农业推广学》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原理,灵活运用大众宣传、集体指导、个别指导的推广方法。
掌握娴熟的农业推广试验示范技能、教育培训技能、经营服务技能、信息服务技能、写作演讲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绪论(4.0学时)基本要求:通过绪论的学习,了解农业推广的发展史,理解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学科性质,研究对象以及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掌握农业推广的基本内涵和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推广概念的界定、农业推广的性质、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农业推广的基本概念界定、农业推广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章农业创新扩散原理(4.0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弄清创新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和认识农民在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掌握创新扩散的基本理论,并能够针对创新扩散的时效性规律和交替规律在创新扩散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推广方法。
重点:创新的采用过程各阶段农民的心理特点,创新扩散过程的特点以及创新采用过程不同阶段推广方法的选择。
难点:农业创新扩散曲线形成,S理论。
第二章农业科技成果转化(4.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及几种形态,转化的评价指标,转化条件、途径与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三级效益形成过程及其分配,提高成果分布的措施。
重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几种形态,转化的评价指标,转化条件、途径与方式,转化过程中的三级效益形成过程及其分配,提高成果分布的措施。
难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决定经济上限的因素。
第三章农业推广心理学原理(3.0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掌握农民群体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心理、农业推广人员的思维训练和个性培养,能够通过心理互动,利用农民的心理定势为农业推广服务。
重点:农民群体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定势的类型及特点难点:农民群体的心理定势极其在农业推广中的应用第四章行为改变原理(4.0学时)基本要求:掌握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的一般规律和农民行为改变的特点,能够利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农业推广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 化机制
(一)科、教、推三结 合的运行机制 (二)技、政、物三结 合的运行机制 (三)农业科技园区的 运行机制 (四)企业、基地、农 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五)农民合作组织加 农户的运行机制 (六)技术转让的运行 机制 (七)技术入股的运行 机制
(一)科、教、推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4.政策资金保障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 过程与特征
不同层次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是不同的。应用基 础研究成果,一般可以进一步转化为应用技术成 果。在一般情况下,从事应用基础研究的科研工 作者所取得成果,可以转让给从事应用技术研究 和教学的科技工作者,对从事发展研究的科技人 员也有指导作用。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包括物质技 术成果和方法技术成果,一般需要经过发展研究 才能更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也可直接向农业 企业或农民转化推广。发展研究成果一般直接应 用于农业生产,主要是推广应用于农民,也向农 业企业转化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
1、负责科技成果的展览展示、产学研对接、技 术产权和股权交易的工作; 2、承担重大科技成果推广的具体事务工作; 3、具体运作和管理科技成果转化基金; 4、负责网上技术市场的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信 息库,向社会公众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服务; 5、协助省科技厅做好定期发布《科技成果目录》 和《重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指南》工作; 6、承担科技成果评估认证工作,承担技术合同 登记、高新技术企业及产品认定的有关事务性 工作; 7、负责省科技厅交办的其他有关科技成果转化 工作。
农业推广
第五章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第二节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概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把科技成果潜在的知 识形态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物质形态的 生产力,并通过推广应用,产生经济、生 态和社会效益,形成新的生产力的过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规 定:“科技成果转化,是指为提高生产力 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 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 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 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的活动”。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特征 1.综合配套性 2.区域性 3.周期性
1.综合配套性
2.区域性
转化最佳期
成 果 采 纳 率
3. 周 期 性
自然 扩散期
示范期
发展期
成熟期
衰减期
图5-2 农业科技成果生命周期和转化最佳期示意图
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定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运行机制是指农业科技成 果转化系统中,各个转化 主体为了使农业科技成果 实现从研究领域向生产领 域的转化,所形成的技术 移动运行方式,以及系统 各组成部分相互作用、相 互联系、合理制约、相互 协调的过程和方式。
企业、基地、农户三结合的运行机制的特点 (1)通过定单的形式,实现了分散经营与大规模生) 产的有机结合,解决了产供销分离的问题。实现 了农业生产专业化,提高了效益和商品率。 (2)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风险共负,利益分享,调) 动了企业和农户两方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3)延伸了农业生产的产业链条,增加了农产品附) 加值,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4)企业承担产前预测、产中的技术服务和产后的 包)销,掌握着运作的主动权。 (5)受市场特别是外贸形势影响,这种结合很不稳 定。 (6)企业投资开发或引进技术成果,减轻了国家负) 担,吸纳了大量技术人员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的要素与条件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要素 1.农业科技成果供给方 2.农业科技成果 3.农业科技成果需求方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环境 5.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手段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
1.成果质量 2.成果的有效需求 3.成果转化系统 (1)成果产出系统 (2)科技中介系统 (3)技术推广系统 4.政策资金保障
(二)技、政、物三结合的运行机制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 四靠改革。 1、 科技攻关联合体 2、集团承包服务体
(三)农业科技园区的运行机制
科技园运行机制的特点科技园在建立初期,主要由 国家投资或兼管(也有股份制合作投资),建成 后或采用集体经营管理,或个体承包经营,进入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充分利用技术合同法,免 税等优惠政策,完全按市场机制运作,视市场需 求及时调整研发和生产方向,受行政干预少。
狭义上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是指成果物化、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的过程, 是指农业科技成果在科技部门内部、科技 部门之间、科技领域到生产领域的运动过 程。
任何一种农业科技成果,只要被农民或农业 企业认可并用于生产,就实现了该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科技成果 转化形式
一是自行投资实施转化; 二是向他人转让科技成果; 三是许可他人使用科技成果; 四是以科技成果作为合作条件,与他人共同 实施转化; 五是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折算股份或出资 比例。
广义上的农业科研成果转 化是指科技成果由科研 部门向生产领域转移, 成果形态不断发生质变, 经过推广物化阶段,实 现商业化、产业化,形 成现实生产力,进而推 广应用产生经济效益的 过程。 包括基础性研究成果转化 为应用性研究成果,应 用性成果转化为发展性 成果,应用性和发展性 成果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形成生产力。
我国科技中介机构大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从功能上大体可划分为三类:一是直接参 与服务对象技术创新过程的机构,包括生 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工程技术 研究中心等;二是主要利用技术、管理和 市场等方面的知识为创新主体提供咨询服 务的机构,包括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招投 标机构、情报信息中心、知识产权事务中 心和各类科技咨询机构等;三是主要为科 技资源有效流动、合理配置提供服务的机 构,包括常设技术市场、人才中介市场、 科技条件市场、技术产权交易机构等。
中国杨凌农高会
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简称"农高会", 是中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的产物。经国务院批 准,农高会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部、教育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财政部、建设 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 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外国专家局、中国科学 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国 家知识产权局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等协办,陕西省人民政府承 办。
1.成果质量
2.成果的有效需求
3.成果转化系统 (1)成果产出系统 (2)科技中介系统 (3)技术推广系统
科技中介系统
科技中介是指为科技创新主体提供社会化、 专业化服务以支撑和促进创新活动的机构。 它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 技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 咨询等专业化服务,对政策、各类创新主 体与市场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发挥 着关键性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创新 成本、化解创新风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提高整体创新功效。
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 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 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 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 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 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 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 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 “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 “农业产业链延伸”以及“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简称杨凌区或杨凌示范区,是中国唯一的农 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1997年7月29日在 咸阳市杨陵区成立,由陕西省直辖,并和19 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管 辖县级杨陵区,但因为其作为农业示范区 的特殊性,尚未被中国主管行政区划的民 政部单独列为行政区,仍将杨陵区划属咸 阳市。
2.间接转化
农业科研单位与农业大专院校所提供的实验室成 果,虽然在理论上已经成熟,但是某些生产指 标或技术规程还尚未成熟,与直接应用于生产 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果直接投入生产过 程可能会存在较大风险,还需要经过中试、熟 化、组装、配套、示范等过程,使其形成完全 成熟的科技成果,再进行产业化转化或推广普 及。完成该环节的职能主体主要是科技中介系 统。科技中介系统是农业科技成果间接转化的 必要条件,如果没有中介系统承担科技成果的 后续熟化,科技成果就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 企业、 基地、 农户 三结 合的 运行 机制
(五) 农民 合作 组织 加农 户的 运行 机制
(六)技术转让的运行机制
(七)技术入股的运行机制
2.间接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指 标。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一是 在刊物上发表;二是被科研和教学部门采 用。应用技术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一是 在刊物上发表;二是被推广部门认可并推 广应用。发展研究成果的主要指标:一是 技术潜力得到发挥;二是使用范围明显扩 大;三是使用速度快;四是经济效益显著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农业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推广过程示意图
(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1.直接转化
科技成果直接由农业科技系统的农业科研单 位和农业大专院校提供给农业生产系统中 的农民或农业企业。这个转化过程没有中 间环节,科技成果在农业科技系统中已经 完成了试验到熟化的转变,可以直接应用 于农业生产。农民和农业企业可以直接与 科技成果的研究单位直接沟通,进行信息 反馈。整个转化过程从成果供给方开始, 到成果需求方,再返回成果供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