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4节 眼睛和眼镜教案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节眼睛和眼镜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
如海学校陈泽学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眼球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清物体的.了解用眼护眼常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知道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培养学生信息收集、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概括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的探究,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以及“近视眼和远视眼成因及矫正”的探究,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2.通过用眼护眼教育,强化眼保健意识,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珍爱健康.
【重点】
眼睛是怎样看清远处和近处物体的,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及矫正.
【难点】
近视和远视的成因.
知识点一眼睛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0,完成以下问题:
1.眼睛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
膜相当于胶卷.
2.眼睛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形状.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折光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会聚于视网膜上.
3.正常人眼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楚,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 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合作探究】
探究一眼睛
1.结合眼睛的模型和照相机的成像图,观察眼睛的结构.你知道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吗?
答: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时,我们就看见物体了.
2.眼睛睫状体起什么作用?
答:眼睛的睫状体的作用是调节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
3.眼睛中瞳孔起什么作用?
答:眼睛瞳孔的作用是能改变大小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量,若在一个阳光
普照的室外环境下,由于我们的眼睛不用太多光线来观看物体,瞳孔会自动收缩;相反,在漆黑的环境下,由于我们需要更多的光线来看物体,瞳孔便会自动扩张,瞳孔好像照相机的光圈.
4.视网膜起什么作用?
答:眼睛中视网膜的作用是把物体成的像的光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把神经冲动传入中神经系统,到达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视觉,视网膜就好像照相机的底片.
5.既然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那么物体能成什么样的像?
答:光线由物体射入眼球,经过角膜和晶状体的折射,然后到达视网膜形成倒立、缩小的像,但我们看见的都是正立的物像,是因为大脑调节作用的影响.【教师点拨】
1.外界的物体在人的视网膜上所成的是倒立的像,而人看到的却是正立的像,是由于大脑中的视觉神经的动调整作用所致.
2.利用凸透镜成像模拟眼睛成像从而来理解眼睛成像及调节特点的方法,在物理上运用得非常广泛,称为模法.
3.在凸透镜像距一定时,调节焦距,也可以使不同物距的物体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跟进训练】
人眼是世界上最精密的照相机(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胶卷,只有成像在视网膜上才会看清物体.
知识点二近视眼及其正
【自主学习】
阅课本P100-101,完成以下问题:
1.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
3.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镜片.
【合作探究】
演示小游戏:三字经
请两位同学上台,一个视力正常的同学,一个近视眼的同学,请近视眼的同学摘掉眼镜.教师出示印三字经的卡片,从两位同学眼前开始,每念一个卡片上的字后退一步,逐步后退.
活动中发现有些人单靠自身眼睛的调节已不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这种情况是怎么形成的?
答:由于长期不注意适度用眼,使晶状体变凸,睫状体调节能力降低,远处的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前面,形成近视眼.
探究二实验:近视眼的矫正
1.应用什么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答:凹透镜能使光发散,应用凹透镜来矫正近视眼.
2.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1)所需器材有哪些?
答:凸透镜、蜡烛、光屏、近视眼镜一副、火柴等.
(2)实验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
答:①将点燃的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处,使光屏上呈现烛焰像.②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将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③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这就是近视眼所看到的景象.沿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能重新呈现清晰的像.
(3)由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近视眼在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镜片是凹透镜.凹透镜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移,从而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教师点拨】
1.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过强,成像于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
作用,在眼睛的前方戴一个凹透镜使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如果戴的眼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没有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也就不能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因此,近视患者要配戴度数合适的近视眼镜,不是随便找个凹透镜就可以矫正近视眼的视力.
2.现在还有一种矫正近视眼视力的方法,就是将角膜中间凸出的部分削薄一点,减小角膜的曲度,从而减小角膜的折光能力,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跟进训练】
如图所示,将凸透镜看作是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是眼睛的视网膜,烛焰看作是眼睛观察的物体.拿一个近视眼镜给“眼睛”戴上,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而拿走近视眼镜则烛焰的像变得模糊.那么在拿走近视眼镜后,下列操作能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像的是( C )
A.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
B.将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C.将光屏适当移近凸透镜或将蜡烛适当移近凸透镜
D.同时将光屏和蜡烛适当远离凸透镜
知识点三远视眼及其矫正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P101,完成以下问题:
1.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物体,看不清近处物体.
2.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因此来自近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
3.远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镜片.
【合作探究】
探究三远视眼
1.远视眼的成因是?
答: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近处物体的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而看不清.2.根据远视眼的成因猜想一下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用凸透镜将光线会聚,使近处物体传来的光线仍能会聚在视网膜上,从而看清近处的物体.
知识拓展眼睛的度数
1.什么是透镜焦度?
答: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用Φ表示.
2.透镜焦度用公式如何表示?
答:Φ=1
f
(f为透镜焦距).单位:Φ—— m-1,f—— m.
3.眼镜片的度数如何求得?
答:镜片的透镜焦度乘100的值就是眼镜片的度数,即眼镜度数=透镜焦度×100.
4.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度数表示有何区别?
答:凸透镜的度数用正数表示,凹透镜的度数用负数表示.
【教师点拨】
1.判断眼睛是近视眼还是远视眼,关键看光的会聚点是在视网膜前还是在视网膜后.
2.将近视眼与远视眼对比起来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且对近视眼、远视眼的特征理解更透彻,记忆得更牢固.因此对比法是学习同类型知识的一种重要方法.
【跟进训练】
如图所示a、b是同一人的两幅照片,b图中他拿的眼镜( B )
a
b
A.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B.属于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C.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D.属于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
1.眼睛的工作原理
(1)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
(2)调节:改变焦距.
(3)明视距离:眼睛距物体25 cm处.2.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会聚点提前):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会聚点置后):凸透镜矫正.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素材积累】
岳飞应募参军,因战功累累不断升职,宋高宗亲手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后赐给他。
又召他到寝阁,对他说:“中兴的大事,全部委托给你了。
”金人攻打拱州、亳州,刘锜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飞火速增援,并摘赐给岳飞的亲笔信中说:“设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遥度。
”岳飞于是调兵遣将,分路出战,自己率领轻装骑兵驻扎摘郾城,兵锋锐气十足。
但是,后来高宗和秦桧决定与金议和,向金称臣纳贡。
旧摘岳飞积极准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的时候,高宗和秦桧却连发12道金字牌班师诏,命令岳飞退兵。
后岳飞被以“莫须有”的罪名毒死于临安风波亭,时年仅3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