腋静脉应用解剖学与穿刺技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iehalls腋静脉穿刺定位法
Niehalls7 1987年通过尸解 推出腋静脉体表标志:
腋静脉在锁骨下方和第一 肋间隙的出处可以触及, 向外大约延伸三指到达喙 突下方,在胸小肌内侧缘 静脉上的皮肤穿刺点,沿 体表走行方向,在第一肋 前方穿刺,方向为向后向 内,操作时上臂外展 45°
胸锁乳突肌
胸小肌 腋静脉第三段
1999年Belott对Byrd和Magney的方法进行改 良,提出盲穿法14
12.Fyke FE III[J].PACE,1995,18:1017 13. Gayle DD,Bailey JR,Haistey WK,et al[J].PACE,1996,19:700 14.Belott PH [J].PACE,1999,22:1085-1089
熟练掌握后可明显提高中心静脉置管成功 率,可取代其他途径而作为常规方法,值得临 床推广应用
腋静脉第三段是 ——上帝留给人类最佳的穿刺部位!
展望
腋静脉穿刺在临床中应用越来越广,不仅在起搏 器置入术中,在急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在儿童重 症监护室(PICU)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中可选腋静 脉进行
希望随着操作者的技术越来越熟练,腋静脉穿刺 在临床中使用得到推广
前臂方 丛为内胸侧小束肌第,后一方段为
腋静脉以胸小肌 上、下缘为标志 将其分为3段:胸 小肌下缘以远的 腋静脉第1段。胸 小肌上、下缘之 间为第2段。 胸小 肌上缘至锁骨下 缘为腋静脉第3段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腋动脉 第二段
第三段
第一段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锁胸筋膜:
claviporal fascia
呈三角形,位于 锁骨下肌、胸小 肌和喙突之间。 胸肩峰动、静脉, 胸外侧神经和头 静脉穿过。
(A线),胸骨角中心与肩胛骨喙突的连 线(B线);两个点分别是A线内、中1/3 交点(C点)和B线外中1/3交点(D点) ② 取D点为穿刺点,指向C点,与皮肤成 30-45°,X线下,在C点处刺入静脉, 深度以锁骨和第一肋骨的间隙为准
11. Magney JE,Staplin DH,Flynn DM,et al [J].PACE,1993,16:2 133
腋静脉造影
腋静脉造影指引下穿刺腋静脉
腋 静 脉 造 影
腋静脉造影
腋静脉造影指引下穿刺腋静脉
X线透视下右肩胸部骨性标志(正后前位)
体表标志盲穿腋静脉(参考骨性标志)
我科进行体表标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穿”腋静脉三步曲
2008年2月开始尝试腋静脉造影定位穿刺 腋静脉获成功。
一年多后( 2009年5月)总结经验(75例) 复习腋静脉应用解剖,在透视下参照解剖骨性 标志定位穿刺腋静脉成功。
2010年(大约80例后)尝试体表标志盲穿 刺腋静脉成功(若不成功再透视下参考骨性标 志穿刺腋静脉)
现体表标志盲穿腋静脉已成为我院起搏电 极导线置入和床旁中心静脉置管的常规方法
体表标志“盲穿”腋静脉体会
早期(在腋静脉造影阶段)出现穿刺成功后 输送电极困难,电极到位困难。考虑与电极在 胸大肌或/和胸小肌内走行致胸肌痉挛有关。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第3段腋静脉在胸廓 外,长度20mm左右, 内腔大约12mm,位置 相对固定。其外侧为 腋动脉。腋动静脉间 被前斜角肌隔开,前 斜角肌的厚度为 10~15mm。通常进针 应在选定范围内略偏
内侧
腋静脉穿刺的优势
1.解剖位置相对固定, 容易穿刺,成功率高 2.腋动脉损伤时,因无骨性 组织遮挡,容易压迫止血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腋静脉各段长度及外径(mm)
长度
外径
第一段 39.3±3.2 7.8±1.6
第二段 31.9±2.9 9.5±2.5
第三段 19.5±4.2 12.5±2.7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腋静脉各段均 可用于穿刺,因一 、二段与动脉、神 经毗邻关系复杂, 进针时易损伤腋动 脉、腋神经。临床 上常选第三段腋静 脉做穿刺
邻
穿动脉几率低
1
腋静脉穿刺历史
1987年Nichalls首先报道7 1990年Taylor和Yellowlees证实了该经验8 1992年Higano等首次报告了通过静脉造影指导进
针途径穿刺腋静脉9 1993年Byrd提出在透视下行腋静脉穿刺10;同年
Magney等提出了腋静脉穿刺的体表定位11
锁骨下静脉 颈内静脉 股静脉 腋静脉
有时条件所限,不能普遍采用。如起搏电极 导线的植入在颈内或股静脉不合适,常用 锁骨下静脉 腋静脉?
腋静脉穿刺适应证
锁骨下静脉优点:锁骨下静脉在锁骨中段胸腔内,管
径较粗、走行变异小,穿刺成功率高,为大多数术者所 采用 存在问题:可能误穿肺组织或锁骨下动脉造成气胸、血
腋静脉穿刺技术
复习各腋静脉穿刺法的结果:
腋静脉穿刺无明确的体表标志 可依赖
各体表定位方法复杂,不易掌握
作者对腋静脉穿刺技的一点体会
腋静脉造影指导进针腋静脉穿刺( 2008、22009、2)
透视下骨性标志行腋静脉穿刺( 2009)
体表标志盲穿腋静脉的穿刺技术 (若不成功再透视下参考骨性标志)
胸等严重并发症 易受锁骨和第1肋骨挤压,尤其高龄患者骨质 增生、韧带钙化等造成锁骨下间隙变窄
手术时会导致推送鞘管或导线困难,随访时会有电极导线绝 缘层磨损或断裂,即锁骨下“挤压综合征”发生
腋静脉穿刺适应证
穿刺腋静脉优点:第3段腋静脉在胸廓外,长度20mm
左右,位置相对固定,内腔大约12mm,既能容 纳多根电极导线,又能有效避免血气胸、电极导 线磨损或断裂(挤压综合征)等并发症
3.穿刺针与胸前壁成一定角 度,有肋骨的屏障作用,穿 刺进入胸腔的可能性低
4.远离胸膜顶,穿刺时比较 安全,不易造成气胸
腋静脉穿刺的优势
5. 起搏电极经腋静脉通过
锁骨与第一肋骨的间隙
腋
3 距离大,不形成挤压
动
6.电极置入后曲线流畅,静
静
脉鞘不会与头臂静脉形
脉
成硬折
各 段 毗
2
7.腋静脉第三段与腋动脉距 离较远(1-1.5cm),误
腋静脉是一理想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是 临床上所有需中心静脉置管的适应证,近年受 到临床医生的关注 存在问题: 难度较大,学习曲线相对长,临床未
广泛应用
腋静脉应用解剖
为了提高腋静脉穿刺效果, 减少腋静脉穿刺并发症,对腋静 脉的走行、分段及各段毗邻进行 应用解剖和测量,为临床提供参 考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7. Nichalls RWD. [J].Anesthesia,1987,42:151
8.Taylor BL,Yellowlees I
[J].Anesthesiology,1990,72:75
9. Higano ST,Hayes DL,Spittell PC,et al [J].PACE,1992,15:731 10. Byrd CL.[J].PACE,1993.16:1 781
内容简介
腋静脉穿刺适应证 腋静脉解剖
腋静脉穿刺历史与现状 腋静脉穿刺方法与体会
问题与展望
腋静脉穿刺适应证
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
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大量输血、长期补液、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右侧心电标测导管置入 临时或永久起搏电极导管的置入
腋静脉穿刺适应证
常用于中心静脉置管的途径:
颈内静脉 喙突
7.Nichalls RWD.A new percutaneous infraclaricular approach to the axillary vein[J]. Anesthesia,1987,42(2):151.
Magney腋静脉定位法
1993年Magney等11提出: ① 取两条线:胸锁关节与肩锁关节的连线
学习局部解剖改良穿刺进针方向(角度) 即在胸大肌上指向锁骨进针至锁骨,后退1.52cm提高进针角度( 依据胖瘦40-80° )再 负压下进针
成功后植入穿刺鞘和电极导线会非常顺畅
体表标志“盲穿”腋静脉体会
体表标志穿刺腋静脉(若不成功再透视下参考 骨性标志)技术置入起搏电极导线安全、简单、 实用、费用低且成功率高。不会出现电极导线 的受损或断裂现象( 挤压综合征)
腋静脉是锁骨 下静脉向外的延续, 在锁骨内侧称为锁 骨下静脉,出锁骨到 大圆肌腱下缘称为 腋静脉。腋静脉全 程均在锁骨下方的 胸廓外,由肱静脉延 续而成
。
腋静脉应用解剖学
第第一二段段:其内侧为正中神
经内侧根,外侧为正中
神经外侧根,前方为胸
肌筋膜深层,后方为第腋
动脉
三
第二段:内侧为第二肋段间
隙,外侧为臂丛外侧束,
11. Magney JE,Staplin DH,Flynn DM,et al [J].PACE,1993,16:2 133
腋静脉穿刺历史
1995年Fyke报道了用简单的Doppler血流探测 仪进行Doppler引导下的腋静脉穿刺技术12
1996年Gayle等报道了超声直视腋静脉的穿刺 技术13
Belott盲穿法
1999年Belott1提出了改良腋静脉盲 穿法: 选胸三角沟和喙突作为基本体表标 志。在喙突水平垂直于胸三角沟做 一约2cm的切口,在胸三角沟内侧 1-2cm处进针穿刺,如未能进入静 脉,则在透视下找到第一肋,针头 指向第一肋,由内向外不断进针直 至进入静脉。
1. Belott PH.Blind axillary venous access [J].PACE, 1999,22:1085-1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