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新人教生物一轮分层训练: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备考2024】新人教生物一轮分层训练: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
稳定性(含答案)
新人教生物一轮分层训练
第33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及其稳定性
[A组基础巩固练]
1.(2022·武汉高三检测)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E
B.该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可表示为:A→D→E→B
C.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D.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及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这种循环带有全球性
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是指A(生产者)、B(分解者)、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D/E(消费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A、D、E形成的食物链,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A→D→E,不包括B分解者,B错误;碳循环进行的同时一定伴随着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C正确;碳循环具有全球性,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往复循环,碳以有机物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内部往复循环,D错误。

]
2.(2023·淮安高三检测)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带有落叶的表层土壤(深5 cm左右)为实验材料,研究土壤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下的分解作用,单独处理土壤的情况见下表,处理后的土壤再与落叶混合进行实验。

以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组1组2组3组4组
土壤处理灭菌不灭菌灭菌不灭菌
湿润湿润较干燥较干燥
A.该实验遵循了对照原则但没有遵循单一变量原则
B.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也应进行灭菌处理
C.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
D.预期结果是2、4组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1、3组中的落叶不被分解
A[该实验的变量有两个,分别是灭菌与否及土壤的干燥程度,在湿润条件下1、2形成对照,在干燥条件下3、4形成对照,所以1、3分别是两组对照实验的对照组,该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A错误;为了控制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作为实验材料的落叶(可能存在微生物)也应进行灭菌处理,B正确;2、4组可以看出,该小组探究的问题包括不同土壤湿度条件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C正确;预期结果是1、3组的落叶不被分解(灭菌后,没有微生物),2、4组中的落叶被不同程度的分解,D正确。

]
3.(2023·济南高三检测)某地湖泊由于大量生活及工业污水导致每年5、6月份浮游藻类大量繁殖而产生“水华”现象。

科研人员利用甲、乙两种本地沉水植物进行了相关修复实验,测量水样中总氮、总磷和叶绿素a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总氮(mg/L) 总磷(mg/L) 叶绿素a(mg/L)
对照水样1.73 0.071 22
甲1.25 0.051 3
乙1.41 0.039 12
A.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B.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该湖泊中总磷的含量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更大
D.叶绿素a含量越多说明生产者越多,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
A[选择本地物种进行生态修复体现了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原理,可避免外来物种入侵,A正确;甲、乙植物减弱“水华”现象是其生态价值的表现,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叶绿素a含量变化代表的是浮游藻类变化情况,对比表格中总磷含量的变化,种植两种沉水植物后总氮降低的更多,由此可见总氮的含量对浮游藻类的生长影响更大,C错误;叶绿素a含量多说明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华”现象更加严重,湖泊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弱,D错误。

] 4.(2023·重庆高三检测)鱼类洄游指鱼类因生理要求、遗传和外界环境因素(如盐度、水温)等影响,而周期性地定向往返移动。

根据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

下列有
关说法错误的是()
A.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
B.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
C.决定鱼类洄游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
D.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促进渔业生产
A[鱼洄游途经某地时,只是暂时经过,捕获以后进行标记不能再次捕获,所以不能用标记重捕法调查某种鱼洄游途经某地时的种群数量,A错误;由于鱼类洄游的目的可划分为三大类,即生殖洄游、索饵洄游和越冬洄游,则鱼类洄游过程中可能同时存在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的作用,B正确;鱼类的行为,如鱼类洄游等现象,其根本原因是生物体内遗传物质的作用,C正确;研究鱼类洄游规律,有利于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如可在鱼类繁殖期间停止捕鱼同时加大鱼类繁殖力,促进渔业生产,D正确。

]
5.(2023·开封高三检测)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能体现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的是()
A.蝗虫释放聚集素引起蝗虫聚集
B.单侧光照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
C.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来吸引异性
D.狼群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猎捕兔子
D[蝗虫释放聚集素引起蝗虫聚集,不涉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A
错误;单侧光照使植物向光弯曲生长,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正常生命活动的进行,B错误;雄孔雀在繁殖季节开屏来吸引异性,体现了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C错误;狼群根据兔子留下的气味猎捕兔子,狼群和兔子属于不同的物种,体现了信息传递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

]
6.(2023·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检测)研究者发现某些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又急剧下降。

解剖未发现大规模流行的病原体,尸体普遍具有低血糖、肝脏萎缩、淋巴组织退化等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者提出“种群内源性自动调节理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的急剧下降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B.种内竞争加剧有助于个体内环境稳态的有序调节
C.病原体的致病力和传播速率随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
D.啮齿类种群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
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以体现在所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啮齿类种群数量爆发后的急剧下降,可以使啮齿类种群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A正确;种内竞争加剧,说明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经受的社群压力增加,会增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刺激,进而引发内分泌失调,使种群数量被抑制,降低社群压力,因此不利于个体内环境的稳态,B错误;病原体和寄生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率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C正确;当种群数量增加时,可利用的资源减少,负反馈调节可以抑制种群数量的增加,从而使种群保持在稳定状态,D正确。

]
7.(2023·武汉高三检测)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某兴趣小组设计了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缸,各缸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生态系统组成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
生态缸编号① -+++-+
② ++++-+
③ ++++++
④ ++++--
注:“+”表示有;“-”表示无。

A.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太阳光直射的地方
B.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③
C.生态缸①的稳定性最弱,生态缸④的稳定性最强
D.只有生态缸③中含有生态系统必需的全部组成成分
B[生态缸②③④应置于散射光下,不能置于直射光下,A错误;生态缸②中的氧气含量应该高于生态缸③,因为前者比后者少一级消费者,耗氧少,B正确;生态缸①中缺少光,生态缸②中成分齐全,且消费者数量较少,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生态缸③成分齐全,消费者数量较多,而生态缸④中缺乏分解者(泥沙),因此,生态缸①的稳定性最弱,生态缸②的稳定性最强,C错误;生态缸②和③中均含有生态系统必需的全部组成成分,D错误。

]
[B组能力提升练]
8.(多选)(2023·淮安高三检测)在温带森林中,戴胜和斑鸫鹛栖息在同一区域,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鹛的警报声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下图是戴胜独处时和与斑鸫鹛种群共处时的行为特征。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戴胜偷听到的斑鸫鹛的警报声是一种行为信息
B.由图A、B可知,戴胜通过偷听斑鸫鹛的警报声,减少警戒时间,增加觅食时间
C.由图D可知戴胜和斑鸫鹛共处不利于戴胜觅食
D.由图C、D可知,戴胜与斑鸫鹛共处可以拓展其捕食领域
AC[斑鸫鹛的警报声是一种物理信息,A错误;由图A、B可知,戴胜偷听斑鸫鹛的警报声可以减少警戒时间,增加觅食时间,B正确;由图C可知,戴胜与斑鸫鹛共处时,其觅食效率大于独处时,C错误;由图D可知,戴胜和斑鸫鹛共处时,戴胜在树上的觅食时间缩短,结合图C可知,戴胜觅食效率比独处时增大,故应该是和斑鸫鹛共处增加了戴胜在地面的觅食时间,拓展了戴胜的捕食领域,提高了其觅食效率,D正确。

]
9.(多选)(2023·镇江高三检测)研究者调查了西北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中部分生物的组成情况及土壤有机碳含量,相关数据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项目环境变量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
植物植物种类数14 13 14
小型土壤节肢动物组成螨类70.89% 46.51% 30.75%
跳虫10.13% 49.10% 59.09%
昆虫18.98% 4.39% 10.16%
土壤理化性质有机碳( g·kg-1) 75.39 59.95 69.20
A.草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共同组成群落
B.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
C.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
D.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
AD[群落是由一定区域内的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草地植物和土壤中的小型节肢动物不能组成群落,A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退化程度越高的螨类所占的比例越少,故可用螨类数量评估不同区域高寒草地的退化程度,B正确;由表中数据知,螨类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减少,昆虫的比例随草地退化程度的加深而增加,因此草地退化程度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而草地退化程度越高,植物种类数越低,所以植物种类多样性降低对不同土壤动物的影响不同,C正确;土壤有机碳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可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但不能提供能量,D错误。

]
10.(多选)(2023·青岛高三检测)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

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

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

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1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B
B.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500个
C.图2中,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适者生存的个体数量
D.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上升
AC[图1中所示三条曲线,其中两条是两种植物的种群数量,一条是鼹鼠的种群数量,鼹鼠以植物根为食,所以按照能量流动关系分析鼹鼠的能量应比植物的少,数量曲线也应如此,则C曲线是鼹鼠的数量,A错误;设种群的数量为X,则按照公式可以推出30/X=3/50,则计算得出X值为500,B正确;图中a曲线是“J”形曲线,代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b曲线是“S”形曲线,代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

自然界中由于有环境阻力存在,乙种群的增长曲线应为“S”形,对应图中曲线为b。

则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的个体,C错误;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增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则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上升,D正确。

]
11.(2022·佛山高三模拟)在“美丽乡村”政策的引领下,某村建设了千亩油菜田,一方面通过优质菜籽获益,一方面花季又吸引了周边市民前来观光。

回答下列问题:
(1)花季的观光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价值,该油菜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对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而言更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花季油菜的颜色、气味可以吸引许多的蝶、蛾来传粉,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为了建设“无公害”油菜园,使用性外激素对某典型害虫的雄性个体诱捕,该种防治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相对于农药防治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实现有机农业,村民每年春天往农田施加鸡粪等有机肥,有机肥中的碳元素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但每年仍需向农田施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直接低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2)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3)生物防治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导致害虫群体产生抗药性(4)有机肥中的有机碳经分解者分解作用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农田中的矿质元素每年随农产品大量运出,这些元素不能全部回归农田解析(1)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生物多样性价值是直接价值。

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呈正比,天然草原比人工油菜田营养结构更复杂,油菜园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相较于天然草原生态系统而言更低。

(2)信息传递具有重要的作用: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传粉是为了受精繁衍,体现了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传递。

(3)生物防治是指用生物或者模拟生物的信息进行的防治,不同于农业杀虫剂对害虫的直接杀伤作用,使用性外激素对某典型害虫的雄性个体诱捕,该种防治方法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不会带来环境污染问题,也不会导致害虫群体产生抗药性。

(4)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有机肥中的有机碳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变成二氧化碳。

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农田属于高产出的生态系统,则应及时施肥以补充随着收割农产品而流失的肥料。

12.(2022·江门高三检测)湖泊是地球上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湖泊生态系统有两种稳态,如下图所示。

(1)除了图中涉及的成分外,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

湖泊中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上都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

(2)利用所学知识说明当水体富营养(无机盐浓度增加)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3)湖泊生态修复就是要努力构建湖泊草型生态系统,其中“控源截污”是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措施,请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角度分析“控源截污”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上述信息和生活经验,提出对藻型湖泊进行生态修复的其他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举出两点)。

答案(1)消费者和分解者水平(2)水体富营养(无机盐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浑浊使水底光照条件变差,同时藻类死亡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氧气,使水草和鱼类等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定期清理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种植挺水植物;引入浮游藻类的捕食者等(合理即可)
解析(1)图中涉及的成分有生产者(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除此之外,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还包括分解者和消费者;湖泊中沉水植物生长于水域上都区域,挺水植物生长于近岸的浅水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2)当水体富营养(无机盐浓度增加)时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是水体富营养(无机盐增加)使藻类大量繁殖,水质浑浊使水底光照条件变差,同时藻类死亡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水中氧气,使水草和鱼类等大量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
(3)生态系统具有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控源截污”;对藻型湖泊进行生态修复的其他措施有定期清理湖泊中的浮游植物;种植挺水植物;引入浮
游藻类的捕食者等(合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