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定西市中考物理化学试卷分析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定西市中考物理化学合卷分析报告
物理部分
一、试卷的总体评价
今年我市中考物理试题,在重视双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试题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
基础题比重大,在突出基本知识技能考查的同时,也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实验探究能力及观察生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促进学生发展及指导教学有重要的作用。
二、试卷的基本情况
(一)试卷的结构
1.试卷结构与2011年基本一样,试卷满分为100分, 采用理化合卷,共19个小题。
根据上表可以看出,该试卷内容虽然覆盖各大章,但因考试时间所限,试题没有将各小节内容涉及到,甚至有的章节也没有题目出现。
试卷考核的重点章节为:第7章:欧姆定律(占10分),第8章:电功率(占14分),第12章:运动和力(占10分)第13章:力和机械(占10分),第14章:压强和浮力(占12分),第16章:热和能(占12分)。
三、试卷抽样分析
(一)成绩分析表
(二)各题评分情况统计分析
(四)主要失分题或失分原因
1、双基训练不够扎实
对光的折射现象以及光路图的作法没有掌握,缺少训练,作图不规范或不会作图。
(15小题),记忆不牢固,理解不透彻,如(9小题和10小题)很多学生没有记住升和立方米之间的进率,无法准确换算,从而导致失分。
(10小题)
2、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差
如对“闯卡扎胎”的阻车器,不理解,认识不够,(3小题),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应用能力有待提高,三线插头的结构及连接,测电笔的使用,保险丝的更换,贴近生活,学生不了解,物理和生活实际不接轨,(5小题)
3、对基本概念理解不透彻
如4小题的判断物体浮沉条件,物体的浮沉判断有几种方法,学生反映出只掌握了其
中某一种。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没有很好理解。
4、实验基本操作欠缺,实验技能低下
17小题探究“一定电压下,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的实验源于课本,但得分率很低,反映出学生不会操作实验,对实验中一些操作步骤的目的没理解,如(3)问,滑动变阻器左右滑动的目的,其实是这个实验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老师一定是重点讲解和练习了的,但反映出来大部分学生仍然不理解,导致失分较多。
5、学生的运算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概念模糊不清
如18、19小题中,不少考生概念不清,单位混淆,单位换算关系模糊,公式乱用或公式出错或根本无公式而直接代入数字进行计算,运算能力低造成结果错误。
四、卷面典型错误分析
通过分析卷面可以看出,学生对电路,电学问题理解还是困难,有相当多的学生没有掌握,解决问题无处着手。
第19小题,电功率计算综合应用,本题难度较大,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电路的能力和计算能力,由于大部分学生不能正确分析电路,概念混淆,公式记忆不准确,数据代入混乱,导致失分严重。
阅卷情况,不同县的评分标准,宽严程度不同,也有比较粗心的阅卷,将答对的问题划错,不过这是少数的。
五、试题对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今年中考试题的仔细分析,从中得出今年试题的几个特点:(1)以课程标准为指针,紧贴教材命制试题。
(2)题材紧扣社会热点、科技新动态。
将知识考查渗透到学生熟悉的、关注的、身边发生的事情当中,联系实际紧密。
(3)试题的探究性、开放性较强。
(4)注重“双基”,偏题,难题较少。
结合本题特点及试卷分析情况,特提出以下几点意见供物理教师们参考:
1、平时教学以“双基”为重
从试卷分析情况看,学生的基础知识还较薄弱。
物理教学以基础为重,这是物理教学永恒的方向,也是中考物理命题的永恒趋势。
不论是过去“大纲”指导下的中考,还是“新课标”指导下的中考,基础性都是命题的主题。
基础性表现特点是:“重视基础、突出重点,于基础中见灵活,于变化中考能力”。
在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仍是首要目标,离开了这个基础,能力的提高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近几年我市中考命题都注意面向全体学生,降低试题的难度,但物理内容比较多,因考试时间和题量所限,所出基础性
题目还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因此,教师在复习中,不要误认为“新课改”就不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
从我市今年中考试卷分析情况看,学生在答题中出现失误,并不是缺乏灵活的思维,而是对所学的基本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
2、注重过程方法,提高应变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中,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有着同等重要的位置,正所谓“鱼”与“渔”的关系。
我们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使学生逐渐学会积极主动地自主获取知识,并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解题时一定要详细分析物理现象发生的整个过程。
要抓住过程分析不放松,例:受力分析、运动分析、电路分析、光路分析、物态变化分析等,在分析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去伪存真,确定解题方向和思路。
同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本中学到的物理研究方法和物理思想等,如:累积求微的方法;等量转换的方法;理想化物理模型的思想;定量比较的思想;虚拟假定的思想;图示的思想;等效的思想;实验加科学想象、推理的思想;控制变量的方法;类比的思想;理论求新等。
在应用练习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要通过问题的拓展、延伸等变化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以便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能力的“迁移”和“创新应用”
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环节不能省,特别是学生实验,要让学生动手,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
同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趣味小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加强语言表达,力求解题规范
《课程标准》指出: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要求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学生基本技能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平时教学中的养成训练不够,教师总舍不得把课堂上的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进行审题、作图、计算、实验操作、文字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
在今后的教学中,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要多给学生表达表演的机会,让学生不仅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善说,不仅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善做,把基本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
同时解题步骤混乱,解题过程不规范也是学生丢分的重要原因。
因此,对物理中的规范要求,必须加以明确,严格要求,规范书写和解题格式,有助于解题思路,又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
化学部分
本次考试是我们在实施高效课堂“学生幸福、教师快乐、人民满意”为宗旨的背景下,意在同学们的兴趣培养、习惯养成和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与品质等诸多方面培养,进而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
也要全面体现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价值观,用尽可能清晰的化学试题从这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测评。
今年的中考模式仍然延续了近几年毕业、升学两考合一,化学、物理合堂分卷的命题形式。
但相比过去旧的考试有了一个新的改变,语、数、外减少到120分,化学满分仍为100分。
可以看出,这有利于初中的化学教学,有利于稳步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考试内容应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同时要体现化学关注科学探究,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风格,还有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
为分析我市初中化学教学质量,改进教学策略,抽取四个考场12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了统计与分析,现将有关内容总结如下:
一、试题分析
以上数据体现了该试题以基本概念和元素化合物知识为框架,突出了化学实验探究为主题,注重化学与生活知识结合的特点,符合《2011年甘肃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命题指导纲要》(下面简述“纲要”)的规定;试题题量和分值结构也比较合理。
按70分的毕业水平算,当Dc为0.3时为最佳值即难易适中。
所以,由上数据反映出第1、2、4、5、6、7、8、9、11、12、14共十一道题是容易题(D c<0.25),占总题数的61%;第10、13、15、17、18五道题是中等难度题(0.25≤D c≤0.35),占总题数的28%;第3、16是较难题(Dc>0.35),占总题数的11%。
这体现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61:28:11,与《纲要》要求的7:2:1相比较而言,中等难度题稍微偏多一些,易题稍微偏少一些,较难度题题量适中。
所以,本试题基本上难易适中,符合初中毕业高中选拔招生的要求。
从数据中分析发现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有:
1、第10、13、15题归为一类,反映出同学们对图标信息题以及有关实验操作图试题掌握的不够全面。
2、第3题是选择题,是考察对化学反应微观解释知识点理解是否正确的题目,反映出同学们信息搜集不全面,忽略对知识本质的挖掘,容易用课本中的一些书面语言去生搬硬套,导致得分率较低。
3、第16题是科学探究题。
学生不会从所给的资料中筛选出有用的内容,审题缺乏耐心、细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同时对化学实验操作、现象描述的语言书写能力差。
致使错误率偏高。
4、第18题是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反映出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不够。
只要通过题中给出沉淀的质量,准确写出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其余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可大多数同学不会计算纯度及百分含量,是对题意信息的阅读理解不够。
有待加强这方面的引导练习。
按63分分差(定西一中分数线为606,中华路中学分数线为543)为最佳区别度计算,Dr最佳值为1.26。
从上表中的Dr值为0.52,远离理想值1.26。
所以,这套试卷的区别度,对实现初中毕业及高中选拔招生的甄别效果不太好。
但这也反过来证明同学们对初中化学的入门学习掌握的比较好,对未来化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人数
1030507090
由上图,我们能够看出其得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也显示出中高分人数相对比较集中,这准确的反映了化学教学的成果。
二、试题评价
1、立足教材,侧重学以致用。
试题特别注重考查了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及未来社会所
必需的基础内容,而且从应用入手,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所用到的化学知识为背景,融入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运用最基础的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这些试题为学生体验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创设了丰富多彩的生产生活情境,既考查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促使学生体验化学的应用价值,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体现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有助于学生建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也是化学课程的重要功能。
如试题2关于“材料科学”的认识,试题4关于“环境保护知识”的考查,试题12关于“营养化学、燃烧和灭火以及水资源保护”生活知识的考查。
2、紧扣双基,着重化学基本素养。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初中化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也是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和情感教育的必要载体。
今年中考化学试题内容考查知识面宽、覆盖面大,减少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试题将化学的基本知识放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分析和解决的过程,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学生的化学基本素养。
如化学用语的书写,方程式的书写,方程式和溶液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等等。
3、注重实验,考查科学探究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中科学探究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内容。
加强实验考查的力度,有利于培养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试题涉及到实验内容的有15、16题,分值为24分,相比较去年的20分又增加了实验重要性。
如果考生平时注重探究,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相反,平时只知道背“实验”的考生,肯定会面对试题束手无措。
4、源于教材,精心设计。
今年中考试题的许多题目学生感到“似曾相似”又有所不同。
例如:试题16,源于九年级化学下册“常见的酸和碱”内容,考查了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原理的应用,并且和实验结合在一起,按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题组设计。
这些在教材中都能找到“影子”,都是对教材的回顾和升华。
三、对今后九年级化学教学的启示
1、强化基础,注重应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具有启蒙性和基础性,它为每一个学生今后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进一步落实“双基”,把握好化学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
对于化学概念教学,一是要强化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学生深入理解其实质,以便在分析判断具体问题时准确运用
概念;二是加强相关概念之间联系与对比,特别是易混淆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问题使学生把握其区别与联系,这也是近几年中考试题考查概念的重要方式。
对于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一是要注意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将化合物知识融入现实社会生活之中,既体现化合物的知识,又展现其实用性的价值;二是要加强迁移性的训练,要通过设置一些新的、未知的化合物,采用信息题的方式,训练学生应用元素化合物规律性的知识。
对于化学计算教学,要加强化学计算的实践性,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将计算融入一定的生活背景中。
2、重视实验,强化科学探究的过程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科学的基本特征。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生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根据近几年中考实验试题的考查类型,实验教学一是要加强探究程序的指导,明确科学探究包含哪些要素,每个要素操作有什么依据或方法;二是要分类指导解题的策略,中考实验试题涉及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提出实验问题、如何做出猜想与假设、如何设计实验方案、如何选择实验仪器及装置、如何分析实验现象及问题、如何进行实验数据分析、如何评价实验方案、如何表述实验结论等等,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进行筛选,分类训练,分类指导;三是要认真做好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并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扭转讲实验的做法,要通过开展探究实验的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实验的操作技能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3、关注情感态度,强化育人功能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育人。
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课程的目标之一,体现了化学课程不应是单纯的学科知识教育,应当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载体,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所做的贡献,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使化学成为让学生的身体、智慧、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与合谐发展的教育。
在教学中,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善待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一位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多姿多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化学世界,积极探究化学的奥秘,形成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二是转变单纯传授知识的做法,要挖掘教材中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环境和科技发展的内容,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执笔人:安定区中华路中学金冠峰冯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