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第五章

合集下载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第5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三、功能财政思想
1、功能财政: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 要是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为了实 现这一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 赤字,这样的财政称为功能财政。
• 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 政赤字;为了抑制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政策可 能导致预算盈余。但对之要处之泰然,不应为了 追求年度财政收支平衡而妨碍财政政策的正确制 定和实行。否定了原有的财政平衡预算的思想。
33
2、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是能接受活期存款,并通过非现金结 算而具有创造存款货币功能的金融机构。
★负债业务:吸收存款 ★资产业务:发放贷款,投资购买债券 ★中间业务:代客结算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 全国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它具 有三个职能:发行的银行垄断一国货币发行权; 银行的银行同商业银行进行业务往来;
★ 所得税:对个人薪金、公司利润征税。税率随收
入上升而上。
★ 流转税:对流通中的商品和劳务征税。按固定比
率从收入中征收。我国为17%。 3、公债(Public Debts) ★ 政府为了弥补财政赤字而发。弥补赤字的途径有: 借债和出售政府资产。 借债分为:内债和外债。
7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
• 中国2010年社会保障占GDP的2.28%。 2010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9.3%;医疗 卫生支出增长18.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增长19.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0.7%;农 林水事务支出增长19.8%;交通运输支出增 长18.1%;环境保护支出增长25.4%;城乡 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1.2%;公共安全支出增 长15.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7.6%;一般 公共服务支出增长14.6%;国债付息支出增 长23.7%。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预算盈余:政府收入超过支出的余额。

功能财政思想是凯恩斯主义者的财政思 想。他们认为不能机械地用财政预算收支 平衡的观点来对待预算赤字和预算盈余, 而应从反经济周期的需要来利用预算赤字 和预算盈余。 政府为了实现充分就业和消除通货膨胀, 需要赤字就赤字,需要盈余就盈余,而不 应为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妨碍政府财政政策 的正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和实行 。
从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可知,货币的供给不 能只看到中央银行起初投放多少货币,而 必须更为重视派生存款或者说派生货币, 即由于货币创造乘数作用而增加的货币供 给量。
(三)存款创造中的漏出因素
1.超额准备金率
货币创造乘数为法定准备率的倒数其前提条件 是商业银行得到的存款扣除法定准备金后会全部 贷放出去,但实践中银行的实际贷款通常会低于 本身的贷款能力。 这部分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额就形成了超额准

经济政策的目标有四种:
(一)充分就业—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在广泛意义上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 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充分就业


通常以失业率的高低作为衡量充分就业与否的尺度。
失业率=失业人口/劳动人口 劳动力是指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 人。
充分就业不等于百分之百就业,摩擦性失 业和结构性失业是正常的。大多数西方经 济学家都认为,4%--6%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就相当于充分就业。 失业会给失业者本人及家庭带来损失,也 使社会损失,还能带来社会不安定因素, 所以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目标。
BS*=t.y*-G-TR
为正-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为负-充分就业预算赤字 不同于实际预算盈余—BS=t.y-G-TR 当实际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 充分就业预算盈余小于实际预算盈余,当实际国 民收入水平低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水平时,充分 就业预算盈余大于实际预算盈余。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判断题1. 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也等于零。

2. 从长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等于零时,消费支出为正数3•消费支出大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负数。

4•消费支出等于可支配收入,意味着储蓄是正数。

5.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平均消费倾向也将递减6. 假定可支配收入不变,平均消费倾向越大,消费支出就越大。

7. 在短期内,居民的消费支出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8. 按照短期的消费函数,在可支配收入的某一变化范围内,消费增量会大于收入增量9.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增加消费支出,消费曲线将向上移动。

10. 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11. 边际储蓄倾向是大于1的正数。

12. 在短期内,居民的储蓄有可能大于可支配收入。

13. 假如居民在不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上都减少储蓄,消费曲线将向上方移动。

14. 在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的时候,消费支出等于储蓄。

15. 在同一个坐标平面内,消费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一旦确定,储蓄曲线的位置和形状随之确定16. 在某一可支配收入水平上,如果消费曲线与45°线相交,储蓄曲线一定与横轴相交。

17. 总需求曲线也称为总支出曲线。

18. 如果只考虑自发投资并假定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影响,总需求曲线与消费曲线平行。

19. 如果同时考虑自发投资和引致投资,并假定政府支出和净出口不受国民收入影响,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大于消费曲线20. 假如某厂商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由于他不必支付利息,投资的成本等于零。

21. 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收入锁在钱柜里,这种行为是储蓄。

23. 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建造一所房子,这个人在储蓄。

24.假如某居民把节省下来的钱购买一所旧房子,这个人在投资 某公司保留部分利润的行为是储蓄,把这部分未分配利润用于购买新设备的行为是投资假如边际储蓄倾向大于边际消费倾向,投资乘数将小于 1。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摩擦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失业的类型
凯恩斯认为,如果失业仅限于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就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
01
货币主义提出,自然失业率是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条件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02
一般认为,一个国家存在 4%—6% 的失业率是正常的。
1
2
3
功能财政与财政预算平衡思想
3、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乘数 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00 0 0 0
图5-3 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 图5-4 扩张性货币政策抵消挤出效应
政策背景
政策目标
政策手段(工具)
政策要素的逻辑体系
经济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增进社会经济福利而制定的解决经济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它是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经济目的的有意识干预。
经济政策可以分为两类: 行政计划类型,通过行政命令手段予以执行; 市场调控类型,通过市场机制来干预经济,以达到政策目标。
1
2
经济政策
4
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d的大小,d大,挤出效应大。
3
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h大小,h大,挤出效应小;
4、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因素
02
01
03
04
05
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的内容
货币政策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货币政策乘数
三、货币政策及其效果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宏观经济管理目标所采用的调控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充分就业 物价稳定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财政政策; (2)货币政策; 人力资源政策;(4)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政策 西方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05

宏观经济学-05

6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要求做到汇率稳定,外汇储蓄 有所增加,进出口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含义一般来说不是消极地使一 国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经常收支和资本收支相抵,也 不是消极地防止汇率变动和外汇储备变动,而是使 一国外汇储备有所增加。 适度增加外汇储备看作是改善国际收支的基本标志。
7
凯恩斯认为,市场机制不能解决由这些原因引起的有 效需求不足问题,所以不能自动地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 时的均衡,就是说由于有效需求不足,政府必须通过干 11 预措施来扩大有效需求。这种干预被称为“需求管理”。
国家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 财政政策 2) 货币政策 3) 经济计划 4) 收入政策 5) 产业政策
23
3)农产品价格保护支出的自动变化
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经济萧条时,国民收 入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政府按照支持价 格收购农产品,可使农民的收入和消费维持 在一定水平。 经济繁荣时,国民收入上升,农产品价格上 升,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支持,并抛售农产 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上升,抑制了农民收 入的增长,减少了总需求。
1)
两大支柱
12
二、财政政策
1.财政的构成 2.自动(内在)稳定器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4.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与财政方向 5.财政政策的资源配置效应
13
1. 财政的构成

1)政府支出:
A、政府购买(政府投资):实质性的支出,有商品和劳
务的实际交易,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构成国民 收入,是决定国民收入大小的主要因素之一。变动政府 购买支出是财政政策的有利工具。 分三种情况:一是与提供公共产品相关的购买性支出, 如提供国防服务,保证公共安全,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等 职能所发生的支出。二是为了维持政府系统运行和发挥 职能而发生的购买性支出,如行政事业费。三是直接投 资的购买性支出。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 解释下列概念: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结论均正确3.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4.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五章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 第五章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
扩张性财政 政策会使 IS 曲 线 向 右移动,反 之则反是。
r% IS0 IS2
IS1
扩张性财政政策
紧缩性财政政策
y IS曲线的水平移动
第三节 财政政策效应
政策种类
对利率 对消费 对投资 对GDP 的影响 的影响 的影响 影响
财 减少所得税
政 政 策
增加政府购买 或转移支付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财政政策的一般定义是 : 为促进就业水平提 高,减轻经济波动,防止通货膨胀,实现稳定 增长而对政府支出、税收和借债水平所进行的 选择,或对政府收入和支出水平所作的决策。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政府支出:政府购买 转移支付 政府收入:税收 公债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当一国国际收支处于失衡状态时,就必然 会对国内经济形成冲击,从而影响该国国 内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及经济增长。
第一节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是用来达到政策目标的手段。在宏观经济政 策工具中,常用的有需求管理政策与供给管理政策。 (一)需求管理 需求管理是要通过对总需求的调节,实现总需求等于总供,达 到既无失业又无通货膨胀的目标。 (二)供给管理 供给管理是要通过对总供给的调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第四节 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
①年度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收支平衡。是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前普遍采用的财政政策原则。
②周期性平衡预算:指政府收支在一个经济周期(如5年) 中保持平衡。某年赤字、某年盈余,以求整个经济周期 盈亏相抵。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第二节 财政体制与财政政策原理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

第五单元AD —A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 模型。

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20201030012435)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20201030012435)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 -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 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 ,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 ,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 ,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 ,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IS-LM模型

第五章 IS-LM模型汉森-希克斯模型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一 IS曲线及其推导两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场的均衡模型可表示为:I=S 均衡条件 I=I(r) 投资函数 S=S(Y)储蓄函数或 Y=I(r)=S(Y)该模型表示:均衡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存在反向变化关系。

举例:设消费函数、投资函数分别为C=500+0.5Y I=1250-250r则r与Y的关系可推导为:S=-a+(1-b)Y=-500+0.5Y由I=S有1250-250r=-500+0.5Y 所以Y=3500-500r150 200 250IS曲线S2S1rr图(a)是投资需求函数,因为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则线性投资需求函数为:I(r)=e-dr(其中e、d为大于0的常数),其斜率为负值1/d,e表示当利率=0时的自发投资量,dr为引致资。

图(b)为一条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45°直线,是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S的图形表示。

图(c)为储蓄函数,因为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增函数,因而线性储蓄函数可表示为S(Y)=-a+(1-b)Y,b为边际消费倾向,其斜率是正值(1-b)。

图(d)是IS曲线,其方程是I(r)=S(Y),即e-dr=-a+(1-b)Y, Y= a+e-dr1-bIS曲线上每一点均是I=S为条件的,r与Y的对应点。

K(乘数)= 1 = 11-b MPS二 IS曲线的斜率由于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水平提高,从而储蓄水平、收入水平也提高,即利率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化,IS 曲线斜率之所以为负值,取决于投资对利率作出反方向变化的反应。

(一)投资需求函数I(r)=e-dr储蓄函数S(Y)=-a+(1-b)YIS曲线斜率的大小,取决于投资函数及储蓄函数的倾斜程度。

(1)当储蓄函数不变时,IS曲线斜率就取决于投资函数曲线斜率,d值越大,投资曲线形状越平坦,其曲线斜率就越小,说明投资对利率的变动极为敏感,从而可推导出:IS曲线的形状也越平坦,其斜率越小,反之则反推。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与通货膨胀

宏观经济学 货币与通货膨胀
16
营业,拖欠了存款人的存款。银行倒 闭通过改变了存款人和银行的行为而 引起货币供给减少。
第二节 货币数量论
货币数量论(quantity theory of money) 数量方程式(quantity equation) 货币的数量与经济中的交易额应该密切相关。 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价格×交易数量 M×V=P×T 例:假设在一年中以每个面包0.5元的价格卖出了60个面包。这样, T=60个面包,P=0.5元,交换的货币总量=PT=30元/年。它是所有交 易的货币价值。 再假设,经济中的货币量是10元,则根据数量方程式,货币的交易流 通数度(transactions velocity of money)是: V=PT/M=30/10=3(次/年) 数量方程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identity):如果式中的一个变量发生了 变化,其余变量中至少有一个也必须相应变化,以保持等式的成立。
12

假设基础货币B是5000亿美元,准备金-存款比率rr是0.1, 通货-存款比率是0.6。则,货币乘数是:
0.6 1 m 2.3 0.6 0.1 货币供给是: M 2.3 5000 11500 亿美元 每1美元基础货币产生 2.3美元货币, 因此,总货币供给是 11500 亿美元。
场机构中,银行是唯一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增加了经济流动性,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11
货币供给模型

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B:公众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货币C和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 货币R的总量。它由央行直接控制,又称为高能货币(high-powered money)。
4
货币的类型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为法定货币(fiat money)。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5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04节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05章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第04节总供给曲线

《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模型》第五章 总需求曲线与总供给曲线(重点章!)第四节 总供给曲线(AS 曲线)引子:1、总供给曲线,简称AS 曲线,它与总需求曲线(AD )一样是在),(P Y 平面中的一条重要曲线。

2、AD 曲线描述的是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价值之间的关系,而AS 曲线要描述的则是价格水平与总产出量价值之间的关系。

一、AS 曲线的导出(一)方法生产函数,式(5.6),描述的是劳动投入量)(N 与总产量)(Y 之间的关系;劳动市场均衡方程,式(5.15)或式(5.16),描述的是劳动量)(N 与价格水平)(P 之间的关系。

因此,从它们我们便可得到描述总产值)(Y 与价格水平)(P 之间的关系。

(二)AS 曲线的参数方程(消参化普)具体做法是:从式(5.6)与式(5.15)或(5.16)中消去N 即可。

或者,把N 看作参数,式(5.17)就是AS 曲线的参数方程:⎪⎩⎪⎨⎧⋅=⋅=)()()(N h P N g P N f Y e (5.17)(三)图解法我们也可用图解法得出AS 曲线。

为确定起见,设01P P >。

我们已知0)(≤'P e PP ,分两种情况讨论之。

1、情形10)(<'P e P P ,此时)()(10N h P P N h P P ee ⋅>⋅,故在图5-16中劳动供给曲线从)(0N h P P w e ⋅=下移至)(1N h P P w e ⋅=,从而可见N 从0N 增至1N 。

再利用生产函数,我们可见知,Y 从0Y 增至1Y 。

最后,我们在图5—16的),(P Y 平面中可得AS 曲线的示意图。

图5-162、情形20)(='P e P P ,此时对任何P ,PP e 为常数,这一事实反映在图5-17中,)(0N h P P w e =,)(1N h P P w e =,…(对任何P ),它们都为同一条曲线,从而与)(N g w =的交点为同一个,从而0N ,1N ,…在同一处。

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 第五章  IS—LM模型

Y= C0 +TR0·MPC+I0+GP0
1-MPC+tMPC
dr
1-MPC+tMPC
IS曲线的位置:横轴上的截距为KA 纵轴上的截距为A/d 曲线的斜率为-1/(Kd)
IS曲线的特点;(1)曲线自左向右下方倾斜; (2)曲线的斜率取决于两个 因素:乘数的大小及投 资的利率弹性的大小。
r
IS
A/d
I=S
S
图5.1 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IS曲线的经济含义:该曲线是使产品市场达到均衡 时的国民收入与利息率的对应点的轨迹。
(1-MPC)Y + dr = C0+I0
r=-(1-MPC)Y/d+ (C0+I0)/d
设K=1/(1-MPC)
IS曲线的位置:横轴上的截距为K(C0+I0) 纵轴上的截距为(C0+I0)/d 曲线的斜率为-1/(Kd)
(1-MPC+tMPC)Y +dr =C0 +TR0·MPC·+I0+GP0 设C0 +TR0·MPC·+I0+GP0 = A (1-MPC+tMPC)Y +dr = A
Y/K +dr = A
GDP=Y=C(Y)+I(r)+GP
=C0+MPC‧(Y-tY+TR0)+I0-dr+GP0
(1-MPC+tMPC)Y +dr =C0 +TR0·MPC·+I0+GP0
如果某一点A位于 IS曲线的右边,表 示I < S,即现行的 利率水平过高,从 而导致投资规模小 于储蓄规模。 如果某一点B位于 IS曲线的左边,表 示I > S,即现行的 利率水平过低,从 而导致投资规模大 于储蓄规模。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

第五章成本理论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反映到会计帐表中。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机会成本属于隐成本,可以大致衡量,但不能在会计帐表中反映。

2.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当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经济利润为零时,正常利润大于零。

3.在短期内若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STC=aQ+b,据此可判断固定成本为b。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由短期总成本函数可知,b不随企业的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当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增加时,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必是递减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才会如此。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才是如此。

6.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都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短期如此,长期是由规模经济造成的。

7.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长期总成本线是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而不是相反。

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A.总收益与显形成本之间的差额B.正常利润C.总收益与隐形成本之间的差额D.超额利润2.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成本B.隐性成本C.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3.让MC=边际成本,MP=边际产出,w=工资,TC=总成本,VC=可变成本,MC可以表示为:A.wMPB.(TC+VC)/wC.MP/wD.w/MP4.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D.是该产量上的TF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 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直至两曲线( )。

宏观经济学-第5章:IS-LM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5章:IS-LM模型
*
*
*
5.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r
Y
L>ms
LM
L=ms
L<ms
0
⊙ 货币市场均衡与LM曲线 ★ LM曲线位置的决定 央行通过改变名义货币供给(M)影响LM曲线的位置。
*
*
*
5.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利率,r
3、以及LM曲线向上移动
2、利率上升
1、美联储减少了货币供给
r1
r2
r2
r1
Y0
Y
IS1
IS2
2、为了保持收入不变,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
1、税收增加使IS曲线移动
LM2
LM1
*
5.3 用IS-LM模型解释经济波动
r1
r2
Y1
⊙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
*
5.4 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
*
*
收入,产出,Y
PE
PE1=C1+I+G
均衡收入增加△Y
450
A
(-MPC·△T)
PE2=C2+I+G
△Y
PE1=Y1
PE2=Y2
B
5.1 产品市场与IS曲线
⊙ 外部冲击与乘数效应 ★ 投资乘数
*
*
*
kI = ΔY /ΔI = (Y)’I = 1 / (1-MPC)
利率,r
LM1
M2/P
M/P
M1/P
L(r,Y)
LM1
Y
*
5.2 货币市场与LM曲线
⊙ 其他的货币需求理论 ★ 货币数量理论 ★ 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强调货币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作用的货币需求理论
公式中:rs为预期股票的实际回报,rb为预期债券的实际回报, 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W为实际财富。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自然失业: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摩擦性和 结构性失业的状态。 货币主义提出了了自然失业率的概念: 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 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作用时, 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3 影响 失业对个人的影响: 自愿失业:带来闲暇享受或者寻找到更 适合自己的工作。
2)
银行体系
中央银行
政府的银行
政府预算支出 非现金结算 存款准备金
银行的银行
再贴现
发行的银行
货币的发行
公开市场操作 信用限额规定 最后的贷款者 外汇黄金管理
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政府 企业
家庭
2. 1)

• 2)

存款准备金制度 准备金:Reserve 商业银行在发放贷款之前,必须保留一 定比例现金,以便支付给前来取款的客 户。 吸收存款额=准备金+发放贷款额 法定准备率:Required Reserve Rate 由中央银行规定的准备金占商业银行全 部存款的比率。用rd表示。

交替使用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为 补偿性财政政策。
(二)具体运用: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由于政府转移支付乘数要小,自动稳定 器的作用效果小,作用有限。

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采取一些财政 措施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 定的充分就业水平,这就是斟酌使用的出 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两类。 政府购买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 是一种实质性支出,直接形成社会需求 和购买力,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政府转移性支付指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 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是一种 货币性支出,不能算作国民收入的组成 部分。
2.
二 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原则:逆经济风向行事 1、经济萧条时期,使用扩张性财政政策, 从而扩大总需求,增加就业 2、经济繁荣时期,使用紧缩性财政政策, 从而抑制总需求达到控制通货膨胀的目 的。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乘数模型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乘数模型

1 1 r
其中MPC(r)的绝对值小于1。
❖ 由此可见,乘数的大小取决于MPC的大小。或者 我们可以用MPC的相关概念MPS计算乘数。

产出的变动=
1 MPS
×投资的变动

=1
1MPC
×投资的变动
6、乘数的图形
7、展望乘数模型
❖ 当经济中存在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失业人员的时候, 增加投资或其他支出,所增加的这些支出最终会更 多地导致实际产出的增长,较少地导致价格水平的 上涨。然而当经济达到并超过其潜在产出时,在现 有价格水平上要想引出更多的产出是不可能的。因 此,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增加支出只会导致价格 水平上升,而很少或完全不会引起实际产出或就业 的增加。
45° 0
Q
QP
实际GDP
GDP

AD


平 AS
潜在GDP
AS E
AD
0
Q 实际GDP
GDP
练习:假设投资规模给定,消费函数为:
C C b Y ; I I
1、用两种方法确定这个社会的均衡产出? 2、投资乘数是多少?
二、乘数模型中的财政政策
❖ 政府的财政政策怎样影响产出
征税对总需求的影响 数据例子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乘数模 型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五章 乘数模型
本章核心:支出对产出波动的传导机制 本章内容:
2、储蓄投资法决定的均衡产出
❖ 家庭意愿储蓄与企业意愿投资相等时,经济才处于 均衡状态,所对应的产出为均衡产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预期收入 不变) 不变)续3
例:某人20岁参加工作,预期工作到60岁, 某人20岁参加工作,预期工作到60岁 20岁参加工作 60 工作时期WL=40 WL=40年 预期寿命80 80岁 工作时期WL=40年,预期寿命80岁,NL=60 年。 WL 2 因此, 因此,边际消费倾向 3 = ,终生收 NL 入的消费函数为: 入的消费函数为: WL YL。 C= YL。 NL 如果他的平均年收入为15000 15000元 如果他的平均年收入为15000元,则年消 费支出为10000 10000元 费支出为10000元。
(3)产生消费之迷的原因
是采用长期消费函数还是采用短期消费函数?
C C=bY
C=C0+cY A B
C0
Y
Y1
Y2
①长期消费函数过原点,是因为不可能长期举债过 长期消费函数过原点, 日子。 日子。 因为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②因为长期平均消费倾向=长期边际消费倾向=b 故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故而长期平均消费倾向不变。 而短期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发生变化时, ③而短期平均消费倾向在收入发生变化时, AY1<BY2 C
C C=cY Cs2 Cs1 C t1 C1 C2
O
Yt1
Y1
Y2
Y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 棘轮效应(3
收入为Y1时 消费为C1,当收入由Y1减少时, 收入为Y1时,消费为C1,当收入由Y1减少时, Y1 C1 Y1减少时 由于平均消费倾向变大,消费并不沿C移动, 由于平均消费倾向变大,消费并不沿C移动,而是 C C 沿 Y Y Cs1移动 此时, Cs1移动。此时, > C 移动。
2.棘轮效应 2.棘轮效应
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增加, 收入增加时消费支出增加,当 收入减少时, 收入减少时,消费支出的下降却很 缓慢。 缓慢。
2.棘轮效应(2-图形) 2.棘轮效应(2-图形) 棘轮效应(2
经济安定成长时, 经济安定成长时,消费与收入呈固定 比例。故可以将中长期消费函数设为C=cY C=cY。 比例。故可以将中长期消费函数设为C=cY。但在 短期消费函数呈Cs形状。 Cs形状 短期消费函数呈Cs形状。
1.基本思路--基本观点 弗里德曼) 基本观点( 1.基本思路--基本观点(弗里德曼)
决定消费的, 决定消费的,不是包括暂时收入的即 期收入, 期收入,而是基于对自己将来的收入 能力的判断。 能力的判断。 因为暂时收入的增加会使实际消 费增加, 费增加,暂时收入的减少会使实际消 费减少,从长期的眼光看消费, 费减少,从长期的眼光看消费,这样 的增加和减少的作用会相互抵消, 的增加和减少的作用会相互抵消,也 就是消费主要受持久收入的影响。 就是消费主要受持久收入的影响。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2.棘轮效应 2.棘轮效应 3.收入上升时APC一定 收入上升时APC一定; 3.收入上升时APC一定; 收入下降时APC变化。 APC变化 收入下降时APC变化。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1)
相对收入理论: 相对收入理论: 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 利提出的。他认为, 利提出的。他认为,消费支出主要 取决于相对收入,而并非绝对收入。 取决于相对收入,而并非绝对收入。
C C=cY Cs2 Cs1 C t1 C1 C2
O
Yt1
Y1
Y2
Y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3)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3) 棘轮效应(3
如果从Y2开始,经济又发生衰退, 如果从Y2开始,经济又发生衰退,则又会发生 Y2开始 平均消费倾向变大的情况, 平均消费倾向变大的情况,这时的短期消费函数 Cs2。 为Cs2。
C Y
αY P
Y +Y
P T
1 + (Y T / Y P )
=
α
=
(2)
弗里德曼考虑的消费函数 2
景气↑→Y ↑→平均消费倾向 平均消费倾向↓ 景气↑→YT↑→平均消费倾向↓; ↑→ 景气↓→ ↓→Y 此时为Y 负值) 景气↓→YT↓(此时为YT负值) →平均消费倾向 ↑; C 景气不好不坏时, =0, 景气不好不坏时, YT=0,代入 Y =α, (2)式,就得到 =α, 与长期消费函数的平均消费倾向 相同。 相同。
t1
1
t1
1
C=cY Cs2 Cs1 C t1 C1 C2
O
Yt1
Y1
Y2
Y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2) 2.棘轮效应(3-变动过程2) 棘轮效应(3
当收入由Yt1恢复时,消费沿Cs1移动达到Y1。 当收入由Yt1恢复时,消费沿Cs1移动达到Y1。 Yt1恢复时 Cs1移动达到Y1 当经济由Y1继续增长时,平均消费倾向变小, Y1继续增长时 当经济由Y1继续增长时,平均消费倾向变小,并 保持稳定,就沿C移动了。 保持稳定,就沿C移动了。
1.基本思路 1.基本思路
消费支出与现期收入无关, 消费支出与现期收入无关,而是取决 于终生收入。 于终生收入。 所谓终生收入是指消费者预 期整个一生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 期整个一生所能获得的全部收入。消 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 费者根据一生的收入安排一生的消费, 在就业时储蓄,在退休时用储蓄消费, 在就业时储蓄,在退休时用储蓄消费, 使各年的消费水平保持一致, 使各年的消费水平保持一致,以获得 最大的效用。 最大的效用。
3.预期收入不变, 3.预期收入不变,考虑财产的情况 预期收入不变
从T时点起,还要生活NL-T年。例如T=10时。 时点起,还要生活NLNL 例如T=10时 T=10 预期生活年限:NL T=60-10=50。 :NL预期生活年限:NL-T=60-10=50。 50年里 每年的消费支出为C 年里, 在50年里,每年的消费支出为C, 总消 费为C· NLC·( 费为C·(NL-T)。 而在T时点,仍处在工作时期, 而在T时点,仍处在工作时期,今后的工作 时期为WL-T,则预期的劳动收入为YL·(WL时期为WL则预期的劳动收入为YL·(WLWL YL· )。该时点的财产为W=W1+W2,这里,W1为 该时点的财产为W=W1+W2 T)。该时点的财产为W=W1+W2,这里,W1为 储蓄,W2为其他财产 为其他财产。 储蓄,W2为其他财产。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预 期收入不变) 期收入不变)续
由于 C·NL=YL·WL 所以 C= 由于
WL NL
WL NL
·YL
>0,所以,C是YL的增函数。 所以, YL的增函数
故消费是年平均劳动收入的函数。 故消费是年平均劳动收入的函数。 这是终生收入的概念。 这是终生收入的概念。
C C=cY Cs2 Cs1 C t1 C1 C2
O
Yt1
Y1
Y2
Y
3.相对收入理论的意义 3.相对收入理论的意义
收入上升时APC一定; 收入上升时APC一定;收入下降 APC一定 APC变化 变化。 时APC变化。 从而解释了“ 从而解释了“消费函数之 谜”
三.财产--终生收入理论 财产--终生收入理论 -1.基本思路 1.基本思路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预期收入不变) 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预期收入不变) 3.预期收入不变 预期收入不变, 3.预期收入不变,考虑财产的情况 预期收入可变的情况: 4. 预期收入可变的情况: 5.对 消费函数之谜” 5.对“消费函数之谜”的解释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1.相对收入理论的概念 (2)
微观基础: 微观基础: 是人们生活中的攀比心理。 是人们生活中的攀比心理。 它打破了低所得的家庭消费计划, 它打破了低所得的家庭消费计划,增 加了消费支出。根据这一理论, 加了消费支出。根据这一理论,即使 总收入水平在不断变动, 总收入水平在不断变动,但只要相对 收入不发生变化, 收入不发生变化,每个家庭仍将和以 前一样, 前一样,把他收入的相同比例用于消 费。
第五章 消费函数
一.消费之谜 二.相对收入理论 财产--终生收入理论 三.财产 终生收入理论 四.持久收入理论
一.消费之谜
1.库兹涅茨的研究 1.库兹涅茨的研究 2. 消费之谜的主要表现
1. 库兹涅茨的研究
库氏对美国国民在1869库氏对美国国民在18691869 1938年之间的消费支出进行统计 年之间的消费支出进行统计, 1938年之间的消费支出进行统计,发 现这段时期的消费增长, 现这段时期的消费增长,但消费倾向 不变(消费与收入的比例是稳定的) 不变(消费与收入的比例是稳定的) , 从而得出结论: 从而得出结论:长期消费函数的平均 消费倾向是一定 凯恩斯则认为消费倾向递减 形成消费之谜。 形成消费之谜。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2.消费与终生劳动收入 (预期收入不变) 预期收入不变)
前提:不考虑工作以前的未成年期和财产因素( 前提:不考虑工作以前的未成年期和财产因素(遗 产等) 产等) WL:工作时期,NL:预期寿命, WL:工作时期,NL:预期寿命,则: NL—WL为退休时期 NL—WL为退休时期 各年都相等的年消费支出, C: 各年都相等的年消费支出,则: C·NL为一生的总消费 C·NL为一生的总消费 YL:年平均劳动收入, YL:年平均劳动收入,则: YL·WL为一生的劳动总收入 YL·WL为一生的劳动总收入 ∴C·NL=YL·WL
2.消费之谜的主要表现 2.消费之谜的主要表现
(1).长期消费倾向不变,短期消费倾向递减 长期消费倾向不变, 长期消费倾向不变 (2).长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大,短期收入对消 长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大, 长期收入变化对消费的影响大 费 C 的影响小 C=bY
C=C0+cY A B
C0
Y
Y1
Y2
Y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