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答案

合集下载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分析题参考答案
第1题
经济进入轻微的结构转变起会使自然失业率提高。

学校不放假只能暂时降低失业率,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下降。

利用互联网寻找工作虽然能使人们搜寻工作的时间减短,会使短期的失业率下降,但会改变人们求职成功率的预期,提高人们的等待时间,因此一般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增加社区服务只有短期就业效应,不会改变自然失业率。

设置找到工作的递减奖金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鼓励人们尽快找工作,能够降低自然失业率,另一方面提高了失业的总体补贴水平,延长了人们搜寻时间,提高了自然失业率。

第2题
利用L N U /1=-,题目中的公式可以写为L L
N N H H Y Y ⨯⨯⨯=。

对这个公式取自然对数,然后取增量形式,有 L
L L N L N N H N H H Y H Y Y Y ∆+∆+∆+∆=∆/)(/)(/)( 当失业率甚小时,失业率U 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业率N/L 大约降低一个百分点。

由奥肯定律可以得到:L N L N Y Y /)(3∆=∆。

代入上式消去L
N L N /)(∆后得到: L
L N H N H H Y H Y Y Y ∆⨯+∆⨯+∆⨯=∆23/)(23/)(23 其含义为:单位小时劳动产出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工人平均工作小时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或劳动大军增加一个百分点,GDP 对应增加1.5个百分点。

注:以上关系式只是一种现象之间的关系,全因套用奥肯定律而来,因此不包含任何因果联系。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版

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一、选择题1.政府的财政收入政策通过哪一个因素对国民收入产生影响?A、政府转移支付B、政府购买C、消费支出D、出口2.假定政府没有实行财政政策,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可能导致:A、政府支出增加B、政府税收增加C、政府税收减少D、政府财政赤字增加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债务B、缓和了萧条也减少了政府债务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4.商业银行之所以有超额储备,是因为:A、吸收的存款太多B、未找到那么多合适的贷款C、向中央银行申请的贴现太多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5.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6.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会使银行准备金: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7.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二、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有如下关系:C=100+0.8Yd(消费)I=50(投资)g=200(政府支出)Tr=62.5(政府转移支付)t=0.25(边际税率)单位都是10亿美元(1)求均衡收入;(2)求预算盈余BS;(3)若投资增加到I=100时,预算盈余有何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一变化?(4)若充分就业收入y*=1200,当投资分别为50和100时,充分就业预算盈余BS*为多少?(5)若投资I=50,政府购买g=250,而充分就业收入仍为1200,试问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为多少?答案:(1)Y=C+I+G=100+0.8Yd+50+200=100+0.8(Y-0.25Y+62.5)+250 解得Y=1000 (2)BS=tY- G- TR=0.25×1000-200-62.5=-12.5(3)Y=C+I+G=100+0.8(Y-0.25Y+62.5)+100+200 解得Y=1125BS=tY- G - TR=0.25×1125-200-62.5=18.75由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因为投资增加,带动产出增加,在相同的边际税率下税收增加,导致出现盈余。

第五章 国民收入均衡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  国民收入均衡习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国民收入均衡一、名词解释1. 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是一项资本品在使用期限内与其收益的现值等于这项资本品的重置成本或供给价格。

2. 凯恩斯陷阱:是凯恩斯在分析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时提出的。

它指这样一种现象:当利息率极低时,人们预计利息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人们预计有价证券的市场价格已经接近最高点,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以至于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趋向于无穷大。

3.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国民收入和利率的方向变化关系。

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4. LM曲线:是指使得货币市场处于均衡的收入与均衡利息率的不同组合描述出来的一条曲线。

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5. 货币的需求:是指人们在手边保存一定数量货币的愿望,它是人们对货币的流动性偏好引起的,因此,货币需求又称被为流动偏好。

与其他资产相比,货币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人们用货币很容易与其他资产进行交换。

正是这种流动性,人们对货币产生偏好。

产生流动偏好的动机主要有三种:一是交易动机,二是预防动机,三是投机动机。

6.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7.总需求函数:是产量(收入)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

8.宏观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

它表示总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

9.短期宏观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就业量N,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

10.长期宏观生产函数:是指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y取决于生产的技术水平、就业量和资本的存量。

1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指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线。

12.凯恩斯总供给曲线:是指在货币工资和价格均具有刚性的假设条件下,总供给曲线应该为一条水平的直线。

13.常规总供给曲线:是指短期总供给曲线为向右上方倾斜。

二、单项选择题1.B2.B3.A4.B5.C6.B7.D8.D9.B 10.B 11.C12.C 13.B 14.C 15.D 16.D 17.B 18.A 19.B 20.A21.D 22.B 23.A 24.D 25.C 26.A 27.A 28.B 29.C 30.A 31.C 32.B 33.D 34.A 35.D 36.B 37.B 38.A 39.A 40.B1.×2.√3.×4.×5.×6.×7.√8.×9.√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20.√四、计算题1.答:(1)L=L1+L2=0.20y+2000-500r;(2) L= L1+L2=0.2×10000+2000-500×6=1000亿美元(3)2500=0.2×6000+L2,L2=1300亿美元(4)2500=0.2 ×10000+2000-500×r, r =3%2. 答:向右移动3003. 答:y=3075,r=4.34.答:(1)由Y=C+I+G,可知IS曲线为:Y=0.8(1-0.25)Y+900-50r+800,化简可得:Y=4250-125r,此即为IS曲线。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 解释下列概念: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利率效应:,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2. 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 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 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 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 以上结论均正确3. 总需求曲线( D )。

A.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4. 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总需求及总供给模型).doc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总需求及总供给模型).doc

沈坤荣《宏观经济学教程》(第2版)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课后习题详解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分别解释以下事件对中国总需求的影响。

(1)由于房地产投资所带动的房地产价格上升,中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

(2)中国利率水平提高。

(3)中国政府实施减税政策(比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过渡)。

(4)中国企业普遍预期未来利润上升。

答:(1)由于房地产投资所带动的房地产价格上升,中国国内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使得LM曲线左移,这将导致均衡产出减少,另一方面,LM曲线左移,利率上升,导致投资减少,从而表现为总需求量减少。

(2)中国利率水平提高,将导致投资减少,投资减少使得IS曲线左移,均衡产出减少,从而表现为总需求量减少。

(3)减税政策属于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会使IS曲线右移,均衡产出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右移(不考虑理性预期)。

(4)中国企业普遍预期未来利润会上升,他们将会增加投资,使得IS曲线右移,从而均衡产出增加,表现为总需求曲线右移。

2.解释短期总供给与长期总供给的差别及其形成原因。

答:(1)如图5-20所示,在短期由于价格具有黏性,所以短期的总供给曲线是有正斜率的曲线(SAS)。

图5-20 短期总供给曲线而在长期,价格是可以有充分的时间作调整,所以长期中,总供给曲线是垂直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的垂直直线(LAS),如图5-21所示。

图5-21 长期总供给曲线(2)形成原因在短期,由于价格(包括工资)具有黏性,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具有正斜率的曲线。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导论1、宏观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答:性质:第一、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第二、宏观经济学试图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充分利用,而把资源配置作为是既定的。

第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其它理论则是运用这一理论来解释国民经济中的各种问题。

第四、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及其运行方式和规律。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与相互关系是怎样的?答;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和分析方法上都有所不同。

但是,两者之间又有着密切的联系。

○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3、宏观经济学主要涉及哪些基本分析方法?答:(一)形式逻辑(归纳法、演绎法、(二)经济理论与经济模型(三)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四)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六)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4、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发展变化的历史性、现实性和一般意义?答:一个学科在形成与发展必然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和历史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爆发的世界经济危机,古典的经济学理论已不能解决这些问。

因此必然要寻求和发展新的理论来解决这些问题。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目赌了市场机制的严重缺陷,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通论的出版标志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诞生,自此以后宏观经济学具有了一个较为成形、较为严密理论体系,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5、怎样看待某一个时期占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那些占流行的、主流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是否就是最正确与合理的理论和政策主张?答:在某一个时期占主导地信的宏地位的宏观经济学理论和政策主张,在一定时期和历史背景下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它为解决人类社会那个时代所遇到的问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

中级宏观经济学试题-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

第五章计算题参考答案第1题:劳动大军1.3亿,失业910万,%3=b ,%40=e 。

下个月的失业为:9364.091003.013000910=⨯-⨯+。

平衡时的失业为:975/13000=⨯e b 。

第2题:一场上的解雇工人损失与工人生产率关系为解雇工人造成的美元损失工人为避免解雇而提高的生产率 1000 1000 20003500 30005000 4000 5500 其他厂商每周支付500美元,工作持续50周。

a) 若工人被解雇后可以立即找到工作,厂商应支付560503000500=+美元/周,厂商增加效益2000美元。

b) 需要6500/3000=周。

c) 自然失业率为%7.106506=+第3题:设奥肯定律成立,为)(3/)(***--=-U U Y Y Y ,失业率的单位为小数。

假定自然失业率为0.06。

a) GDP 的缺口分别为:1.2%,-2.4%,-4.5%,-2.7%,-0.3%,1.2%。

b) 计算潜在GDP :缺口GDP Y Y +=*1,可以得到潜在GDP 分别为:5676,6063,6538,6731,6952,7160。

潜在GDP 平均增长率可以分别计算逐年的增长率,然后取算术平均。

也可以如下计算(几何平均):5)1(56767160g +=,0473.01)26.1ln 2.0exp(=-=g ,年均增长率为4.73%。

“第四章计算题参考答案”第1题更正:c) 设A A /∆和N N /∆保持原增长水平不变,投资比重Y K /∆比原水平增加4%,5.0/=K Y ,可以得到GDP 比原增长水平提高%6.05.0%43.0=⨯⨯。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5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

张延《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已知基础货币的条件下,以下两种情况怎样影响货币存量:流通现金一存款比率增加,准备金一存款比率增加。

答:由于货币乘数为1c c e dr m r r r +=++。

c r 为流通现金与存款的比率,d r 为准备金率。

(1)如果1e d r r +>,则流通现金—存款比率(c r )增加,货币乘数增加,货币存量增加。

反之,货币存量减少。

(2)准备金—存款比率(d r )增加,则货币乘数减少,货币存量减少。

2.当流动性泛滥的时候,如果有人建议采用100%的准备金一存款比率,以加强对货币供给的控制。

(1)这个方案是否有助于控制货币供给?(2)在这个方案下,银行资产负债表将会怎样,此时银行业怎样保持盈利?(3)这种方式对经济是否同时会造成负面影响?答:(1)因为100%d r =,所以1m =,又因为H 由美联储控制,所以货币供给M 也由美联储完全控制。

(2)在此方案下,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保持盈利:①开展表外业务;②找中央银行借钱再贷款出去;③适当的收取一定的存款费用。

(3)这种方式会对经济产生负面的影响。

它可以使得经济体系中货币供给不足,利率过高,投资需求减少进而总需求减少,失业率升高,从而使得总产出减少等。

3.中央银行贴现率的增加对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是什么?(1)均衡的货币供给;(2)均衡的利率;(3)均衡的产量水平。

答:(1)贴现率增加就提高了银行的借款成本,银行为减少借款成本而会多留存款准备金,而使得准备金率提高,同时再贴现率的提高,减少了银行放贷的资金,贷款减少,从而使得均衡货币供给减少。

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第五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五章 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

第五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五章开放的宏观经济学习题第五章开放宏观经济学一、简释下列概念1.出口/进口2.封闭经济3.贸易盈余4.贸易赤字5.资本净流出6.升值7.贬值8.净出口9.平衡贸易净外国投资名义汇率实际汇率为购买力平价贸易政策资本外逃双赤字17.开放经济模型18.进口配额二、单项选择题1.衡量一个国家开放程度的标准是(a)进口与GDP之比(c)净出口与GDP之比(b)出口与GDP之比(d)2.如果一国处于国内均衡,但国际收支有盈余的状况,这是最适宜采用下列()项宏观经济调节政策a、紧缩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c调高汇率d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3.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将使()a、中国商品相对便宜,美国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B.中国商品相对便宜,中国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

C.中国商品相对昂贵,美国增加了对中国商品的进口。

D.中国商品相对昂贵,中国增加了对美国商品的进口4.如果德国在美国大量出售股票和债券,然后将资金用于购买本国商品,对美元所造成的短期影响是()a、美元汇率趋于下降,或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流出B.美元汇率趋于上升,或美国黄金和外汇储备增加C.对美元汇率没有影响d.对美元汇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5.在外汇市场,以下各方()是英镑的供应商A.购买美国股票的英国人B.前往英国的美国人c.进口英国商品的美国人d、将在美国获得的利润汇回英国的英国人6.在外汇市场中,下列各方中()是美元的需求者a.进口国外商品的美国厂商b、向美国慈善机构捐款的外国人C.出国旅行的美国人d.获得美国公司股息的外国人7.净资本流出是指()A国内居民购买外国资产减去外国居民购买国内资产b国内居民对国外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内居民对国外产品和劳务的购买c国外居民对国内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外居民对国内产品和劳务的购买d国外居民对国内资产的购买减去国内居民对国外资产的购买假设同一型号(或任何其他商品)的计算机在美国售价5000美元,在德国售价20000马克。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20201030012435)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与答案(20201030012435)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 -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 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 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 ,货币需求函数为L=Y-100r ,名义货币供给是 1 000 ,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 ,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 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

第五章GDP和经济增长的测量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不属于最终产品的选项是A、卖给一个纽约大学学生的一台新电脑B、出售给阿维斯用于所在出租车车队使用的一辆新出C、出售给一名外国游客的一个小钱包D、出售给芝加哥熊星足球赛一位观众的一个热狗2.GDP等于A、总支出B、总收入C、一国在某一给定时期内的总产出的价值D、以上选项都正确3.一国的投资A、仅仅来源于国民储蓄B、来源于政府的预算赤字C、仅仅来源于向世界其他国家借款D、来源于国民储蓄和向世界其他国家借款两部分4.是流量A 、GDP B、财产C、储蓄账户中的余额D、资产5. 是存量A、收入B、折旧C、投资D、资本6.私人总投资是衡量GDP时的组成部分A、收入法B、支出法C、联系法D、产出法7.不是收入法衡量GDP时所包含的项目A、净出口B、工资和薪水C、企业利润D、所有者收入根据表1中的有关数据,答复第8-15题表1 单项选择第8-15题消费支出2000亿美元政府支出600亿美元净税收500亿美元投资500亿美元企业利润300亿美元进口200亿美元出口100亿美元8.总支出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9.GDP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10.总收入是A、4400亿美元B、3300亿美元C、3000亿美元D、2700亿美元11.净出口是A、200亿美元B、1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2.家庭储蓄是A、3000亿美元B、2000亿美元C、1000亿美元D、500亿美元13.政府储蓄是A、600亿美元B、5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4.国民储蓄是A、2000亿美元B、500亿美元C、400亿美元D、-100亿美元15.从世界其他国家借款是A、200亿美元B、100亿美元C、0亿美元D、-100亿美元16. 目前,实际GDP是采用来计算的。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A D—A 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d.以上都可能;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a.时际替代效应; 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d.实际余额效应;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6.长期总供给曲线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a.充分就业收入; 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 d.实际收入;8.技术进步会引起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10.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11.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 ,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b.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c.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12.价格水平下降时,会 ;a.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b.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c.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13.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 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 d.以上三个都对;15.下列哪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更陡峭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b.支出乘数较大;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 d.货币供给量较小;1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会因为 ;a.政府支出减少而右移; b.价格水平上升而左移;c.税收减少而左移;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而右移;17.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18.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19.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将会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 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 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20.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b.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c.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 d.利率水平下降;2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a.政府支出; b.税收; c.净出口; d.投资;22.在收入一支出分析模型中,税率的增加将 ;a.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b.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陡峭;c.对总消费函数的斜率没有影响;d.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货函数变得陡峭,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23.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是 ;a.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 b.产出与价格水平无关;c.总需求的限制; d.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决定的;24.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汇率上升,总需求 ;a.增加; b.不变; c.减少; d.难以确定;25.实际GDP与充分就业GDP的关系是 ;a.实际GDP总是高于充分就业GDP;b.实际GDP总是低于充分就业GDP;c.两者总是相等的;d.实际GDP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充分就业GDP;二、多项选择1.当宏观经济短期均衡时,实际收入可以 ;a.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b.等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 d.低于充分就业收入但价格水平较低;2.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a.生产技术的进步; b.人口的增加;c.预期利润率的提高; d.资本的增加;3.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的原因是 ;a.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 b.卖方垄断厂商要求更多的利润;c.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d.预期利润率的提高;4.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b.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c.边际进口倾向的下降; d.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5.在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收入一定是 ;a.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b.充分就业收入;c.国际收支平衡时的收入;d.实际收入等于潜在国民收入时的收入;6.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上升 ;a.会提高利率减少投资; b.减少消费;c.减少净出口; d.减少政府购买支出;7.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有 ;a.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 b.政府税收的增加;c.边际进口倾向的上升; d.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提高;8.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均衡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 b.增加货币供给量;c.降低本币汇率; d.增加税收;9.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会使 ;a.收入减少; b.价格上升;c.就业减少; d.价格下降;10.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 ;a.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同比率地上升;b.实际工资不变,仍为均衡实际工资;c.实际就业量不变,仍为均衡就业量;d.实际收入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11.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小; 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变大;c.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小; d.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大;12.新古典理论认为 ;a.货币工资具有部分伸缩性; b.居民存在货币幻觉;c.存在收益递减规律; d.劳动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13.总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 ;a.物价水平; b.技术进步;c.财政、货币政策; d.预期;14.对主流学派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言,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上各点的斜率相等;b.当产出超过潜在产出水平时,斜率变大;c.在短期中,总需求推动实际产出增加并使价格上升;d.如短期总供给曲线与总需求曲线交于潜在产量线左侧,经济一定处于萧条状态; 15.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时,大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升,不会使得总供给曲线 ;a.向右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b.向左移,价格水平下降,实际产出增加;c.向右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d.向左移,价格水平上升,实际产出减少;三、名词解释1.总需求; 2.总供给; 3.实际余额效应; 4.利率效应;5.实际就业量; 6.充分就业量; 7.充分就业收入; 8.潜在国民收入; 9.实际工资; 10.滞胀; 11.总量生产函数; 12.劳动需求函数13.劳动供给函数; 14.膨胀性缺口; 15.衰退性缺口;四、判断题1.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向上移动;2.价格水平下降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并使LM曲线左移;3.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价格上升,则实际货币供给增加;4.实际GDP只会小于或等于潜在GDP,不可能大于潜在GDP;5.财政政策通过对IS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6.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扩张货币政策导致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7.在LM曲线一定的时候,IS曲线越陡峭,AD曲线也越陡峭;8.自然失业率的降低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9.经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时,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会引起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GDP上升;10.当经济社会的就业量达到潜在就业量时,说明失业率为零;11.古典经济学认为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的伸缩性,经济中的产量始终是充分就业产量;12.汇率上升或下降不会引起总需求的变动;13.货币工资率的上升会使长期总供给减少;14.当工作的负效用减少时,劳动供给曲线右移;15.没有工资刚性的假设,凯恩斯的扩张财政政策是无效的;16.如果劳动力需求立即对价格水平的变化作出调整,而劳动力供给不受影响,则总供给与价格水平正相关;17.在其它情况不变时,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右移;18.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低于实际通货膨胀率时,通常总需求会减少;19.技术进步会引起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移动;20.在短期内,工资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上升较大幅度有可能引起滞胀;五、辨析题1.由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变动与由政府支出所引起的总需求的变动在总需求曲线上是相同的;2.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3.当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4.当经济社会实现充分就业时,总需求的变动会引起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同方向变动; 5.在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增加会使国民收人增加、价格水平下降;6.名义货币供给不变时,价格水平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的变动;7.预期未来收入的上升能带来总需求的增加;8.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越平坦;9.货币乘数越大,总需求曲线越陡峭;10.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越小,总需求曲线越陡峭;11.财政政策通过对LM曲线位置的影响而影响总需求曲线;12.汇率的上升会使总需求增加;13.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短期内,主要原材料价格的上升会引起经济繁荣;14.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是因为工资率的调整;15.当经济社会实现了潜在产出水平时,意味着社会的生产资源均已得到充分利用; 六、简答题1.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2.物价水平持续上升的原因是什么3.在古典AD—AS模型中,当政府支出增加时,价格水平、总产出、利率和就业量如何变化4.为什么古典模型中存在“货币中性”性质5.为什么短期总供给曲线先向右上方倾斜后又垂直6.为什么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7.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变动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有什么影响8.影响总需求曲线斜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9.简要说明主流经济学短期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10.总需求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政府公开市场买进债券会怎样影响总需求11.主流学派的总需求曲线是如何得到的12.当AD曲线是一条垂直线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AD曲线的位置有何影响当AD曲线接近水平时对AD曲线的位置有何影响13.政府政策是否能影响经济的供给方14.为什么凯恩斯扩张总需求的政策要以工资刚性为前提;15.能源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其原因之一就是价格偏低,如果国家决定大幅度地提高能源价格,试分析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对国民经济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影响;16.如长期总供给曲线由于技术进步的原因右移,试分析通过价格水平的变动,经济将如何调整在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不变的情况下,消费、投资与净出口在总产出中所占份额有何变化七、论述题1.说明长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2.试说明主流学派经济学家是怎样用总供求分析法说明经济的“滞胀”状态的3.试述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与宏观经济学的总供求模型的异同;4.试述总供给曲线的三种类型及其政策含义;5.解释凯恩斯和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同的原因,并利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分析凯恩斯情形和古典情形下的扩张效应;6.试比较分析产品市场的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的内在联系;7.新凯恩斯主义在承认理性预期和微观基础的前提下是如何解释刚性工资和价格的;八、计算题1.设IS曲线的方程为r=-+,LM曲线的方程为r=-M/P;其中r为利率, Y为收入,G为政府支出,P为价格水平, M为名义货币供给量;试导出总需求曲线,并说明名义货币供给量和政府支出的变动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2.设总量生产函数Y=FK,L,其中,Y代表总产量,K代表总资本量,L代表总劳动量;试说明,如果规模收益不变,则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产量唯一地取决于按人口或劳动力平均的资本;3.如果总供给曲线为Ys=500,总需求曲线为Yd=600-5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上升10%,求新的供求均衡点;4.某经济社会的总消费C=+50,投资I=200-r,货币需求L=-4r,当名义货币供给量为200时,试推倒该社会的总需求曲线;=140+5W/P;5.假定劳动力供给函数为NS1.当P=1,W=4、3、2、1时,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2.若价格水平上升为2,1中各名义工资水平下的劳动力供给各为多少6.已知某经济社会的消费C=Y-T+120,投资I=5000-4000r,政府收支平衡量48,货币需求L=-1000r+268,生产函数为Y=其中N为就业量;当充分就业产量为1248,货币供给为500时,试分析1三大市场是否同时处于均衡状态;2充分就业量;=175-W/P ,劳动力供给函7.假定经济的短期生产函数是Y=14N-,劳动力需求函数是Nd数是N=70+5W/P ;s1.在P=1和P= 的水平下,求解均衡就业量;2.求解P=1和P=水平下经济的短期产出水平;8.某经济社会的生产函数为Y=10+2N2,当货币工资为4时,推导该经济社会的总供给函数; 9.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且经济满足Y=C+I+G+X-M,其中收入Y=8000,消费C=600+,投资I=1000-2000r,净出口NX=880--1000r,货币需求L=-5000r,名义货币供给Ms=3080,税率t=,政府购买G=1000,求:(1)利率; 2价格水平P;3若政府支出减少到940,利率和价格水平各为多少4若货币供给减少为2200,利率和价格各为多少九、案例分析1.2005年成品油调价之路:7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6月25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5月23日: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5月10日: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3月23日: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运用AD—AS模型分析,油价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2.2005年7月21日,央行将人民币汇率从单一盯住美元改成盯住一篮子货币,解决了前一个问题,新的汇率机制有望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于是,市场就将更多的目光转移到了后一个问题上;央行当初利用汇改之机将人民币汇率升值2%后,人民币汇率就此踏上了升值的通道;截至到现在,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达到了%;对于2006年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升值”成了共同的预期;特别是,在央行首次实施的掉期操作中,一年期美元兑人民币定价为,这对人民币远期定价无疑具有一定的影响,市场据此也更加确信,未来人民币汇率升值不可避免;运用AD—AS模型分析说明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第五单元 AD—AS模型一、单项选择1.d; 2.c; 3.d; 4.a; 5.b; 6.c; 7.a; 8.a;9.a; 10.d; 11.a; 12.a; 13.d; 14.d; 15.a; 16.d;17.a; 18.b; 19.b; 20.c ; 21.b; 22.a; 23.b; 24.c;25.d;二、多项选择1.abcd; 2.abd; 3.abc; 4.abcd; 5.abd;6.abc; 7.abcd; 8.abc; 9.abc; 10.abcd;11.bc; 12.bc; 13.acd; 14.bcd; 15.abc;三、名词解释1.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2.总供给是指经济社会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能够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3.实际余额效应是指价格水平上升,使得人们所持有的货币以及其它以货币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对的下降;4.利率效应是指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5.实际就业量是指所有厂商所雇佣的劳动总量;实际就业量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充分就业量;6.充分就业量是指劳动市场均衡即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7.充分就业收入是指劳动供给和劳动需求相等时,均衡就业量所创造的收入;8.潜在国民收入是指经济达到充分就业时所创造的收入;潜在国民收入等于充分就业收入;9.实际工资是指名义工资和一般价格水平之比;10.滞胀是指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和价格水平较高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11.总量生产函数又称宏观生产函数,是指一国总收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总投入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中的总就业量、自然资源和资本存量,总产出则可以指一国的GDP;在总投人中,由于自然资源可以被视为常数,所以投入变量只有就业量和资本存量;如果用N 表示总就业量,用K 表示资本存量,用Y 表示总产出,则总量生产函数则表示为: Y =FN,K;这一函数表明,在自然资源既定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总产出取决于社会的就业量和资本存量;12.劳动需求函数是指劳动需求量与实际工资的关系;若用d N 表示劳动需求量,W 和P 分别表示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则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d N =d N PW 上式中,PW 为实际工资;西方学者认为,实际工资低时,劳动的需求量大;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需求量小;即劳动需求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13.劳动供给函数是指劳动供给量与实际工资的关系;若用S N 表示劳动供给量,W 和P 分别表示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则劳动供给函数可表示为:S N =S N PW 上式中,PW 为实际工资;—般地,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低时,劳动供给量小,实际工资高时,劳动的供给量大;14.衰退性缺口是指潜在GDP 大于实际GDP 的量;15.膨胀性缺口是指实际GDP大于潜在GDP的量;四、判断题1.对; 2.错; 3.错; 4.错; 5.对; 6.错; 7.对; 8.错; 9.对;10.错;11.对; 12.错; 13.错; 14.对; 15.对; 16.对; 17.错;18.错; 19.对;20.对;五、辨析题1.错;价格变动引起总需求沿着需求曲线上下运动,而政府购买改变会引起总需求曲线发生平移;2.错;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包括向右上倾斜和垂直两部分;3.对;总需求增加价格和国民收入上升,反之亦然;4.错;国民收入不变,维持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5.对;供给增加,产出增加;供给相对需求增加,价格下降;6.对;价格变动引起实际货币供给量变动;7.对;预期收入上升,消费需求增加;8.错;IS曲线的利率弹性越大,AD曲线越平坦;9.错;货币乘数越大,单位基础货币的变动会带来实际货币供给量更大的变化; 10.错;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11.错;财政政策影响IS曲线位置;12.错;汇率上升增加进口减少出口;13.错;受短期总供给冲击,经济出现滞胀状态;14.对;长期工资具有完全伸缩性;15.对;潜在产出水平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六、简答题1.答:在IS-LM模型中,若经济处于中间区域且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下降,则使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LM曲线右移,进而使得LM曲线和IS曲线的交点右移,最终增加总需求量;价格下降之所以会增加总需求量,是因为价格下降引起的实际货币供给的增加降低了利率,使投资增加,从而使总需求量增加;同理,价格上升就使总需求量减少;因此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答:物价水平的上升可能是由于总需求的增加,也可能是由于总供给的减少;这两种因素都使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导致物价水平的上升;但是引起物价水平稳定而持久地上升的原因是总需求稳定而持久地增加;因为总供给不可能稳定而持久地减少;而总需求稳定持久地增加的原因是货币供给量持久的增加;持久的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种货币现象; 3.答:在古典模型中,政府支出的增加将使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总产出和就业水平不变;这里政府支出的增加使得私人部门的投资被“完全挤出”;4.答:当总供给曲线为垂直线时,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会导致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化;由于实际货币供给保持不变,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化就不影响利率水平和产出构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名义货币变化就是中性的;5.答:向右上方倾斜的短期总供给曲线根源于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假定;在名义工资既定的情况下,一般价格水平上升引起实际工资就下降;在劳动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下降,使得劳动需求量大于劳动供给量;根据劳动市场不完全竞争,货币工资向下刚性即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的假定,货币工资一定上升,并将一直上升到使实际工资等于均衡实际工资时为止;由于实际工资不变,故实际就业量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量,从而收入也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故在充分就业收入水平上,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若一般价格水平下降,如果名义工资既定,实际工资就上升;在劳动市场上,实际工资的上升,使得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根据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假定,货币工资此时并不下降,从而劳动需求量小于劳动供给量的态势不能被逆转;由于实际就业量取决于劳动需求量,于是实际就业量就小于均衡就业量和充分就业量,进而导致实际收入小于充分就业收入;所以在充分就业收入以下,总供给曲线就向右上方倾斜;6.答:在长期中,价格和货币工资都具有完全的伸缩性;当价格水平变化,从而引起实际工资变化时,劳动市场均衡被打破,存在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于是货币工资自动调整最后实际工资调整到使劳动市场均衡的水平;即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经济的产量水平也将位于潜在产量水平,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7.答:总需求不变时,短期总供给的减少会使得经济处于“滞胀”状态即通货膨胀与经济停滞并存的状态;短期总供给的增加将引起产量增加和价格下降;8.答:决定总需求斜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IS曲线的斜率;在LM曲线的斜率不变的情况下,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大,总需求曲线的斜率绝对值越大,反之越小;二是。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课后练习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 成本课后练习答案

第五章 成 本1.下面表是一张关于短期生产函数Q ),(K L f 的产量表:L 1 2 3 4 5 6 7 TP L 103070100120130135AP L MP L(1)在表中填空。

(2)根据(1)在一张坐标图上做出TP L ,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P L 曲线和MP L 曲线。

(3)根据(1),并假定劳动的价格w=200,完成下面的短期成本表。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L Q TVC= wLAVC=LAP w MC=LMP w1 102 303 704 1005 1206 130 7135(4)根据上表,在一张坐标图上做出TVC 曲线,在另一张坐标图上作出AVC 曲线和MC 曲线。

(5)根据(2)(4),说明短期生产曲线和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解答: (1)L 1 2 3 4 5 6 7 TP L 10 30 70100 120 130 135 AP L 10 15 3123 25 24 2132 1972 MP L102040302010 5(2)如图所示:TP204060801001201401234567TP510152025303540451234567APL MPL(3) 短期生产的成本表L Q TVC= wL AVC=LAP w MC=LMP w1 10 200 2020 2 30 400 10 3 70 600 74854 100 800 83265 120 1000 318 10 6 130 **** ****20 7135140027101040(4)如图所示:(5)从图形可以看出,当边际产量高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上升,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平均产量下降,此时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上升。

当边际产量上升时,边际成本下降,总产量上升,总可变成本以递减速率上升。

当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时,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此时平均产量最大而平均可变成本最小。

2.下面是一张某厂商的LAC 曲线和LMC 曲线图。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补充练习

第五章成本理论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1.机会成本是企业的一种成本,它可以衡量并反映到会计帐表中。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机会成本属于隐成本,可以大致衡量,但不能在会计帐表中反映。

2.根据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当经济利润为零时,企业的正常利润为零。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当经济利润为零时,正常利润大于零。

3.在短期内若企业的总成本函数为:STC=aQ+b,据此可判断固定成本为b。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由短期总成本函数可知,b不随企业的产量的变化而变化。

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决定了当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增加时,它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最终必是递减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必须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才会如此。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并且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切。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只有在长期成本曲线的最低点才是如此。

6.长、短期平均成本曲线都呈U形,都是由边际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

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短期如此,长期是由规模经济造成的。

7.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与短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但短期总成本曲线上并非每一点都与长期总成本曲线上的某一点相对应。

分析: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长期总成本线是短期总成本线的包络线,而不是相反。

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的经济利润是指A.总收益与显形成本之间的差额B.正常利润C.总收益与隐形成本之间的差额D.超额利润2.由企业购买或使用任何生产要素所发生的成本是指A.显成本B.隐性成本C.变动成本D.固定成本3.让MC=边际成本,MP=边际产出,w=工资,TC=总成本,VC=可变成本,MC可以表示为:A.wMPB.(TC+VC)/wC.MP/wD.w/MP4.短期内在每一产量上的MC值应该( )。

A.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B.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C.既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又是该产量上的TC曲线的斜率D.是该产量上的TFC曲线的斜率,但不是该产量上的TVC曲线的斜率5.在短期内,随着产量的增加, AFC会越变越小,于是,AC曲线和AVC曲线之间的垂直距离会越来越小,直至两曲线( )。

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2宏观经济学第五章试题及答案-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宏观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

它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已经配置到各个生产部门和企业的经济资源总量的使用情况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总产量(国民收入)或就业量;二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总供求是如何决定着一国的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三是国民收入水平和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动与经济周期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它又称为国民收入决定论或收入分析。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资源的利用问题,包括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等。

(一)选择题单选题1.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A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左移B实际货币供给下降,LM曲线右移C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左移D实际货币供给上升,LM曲线右移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A国外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B消费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C投资需求与价格水平呈反方向变动的趋势D以上几个因素都存在3.其他条件不变时,()因素引起AD曲线左移。

A价格水平下降 B政府支出减少C税收减少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在生产函数中所有投入要素的数量均可变动B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资本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C充分就业量即所有劳动力都得到工作时的总就业量D在有关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研究中,常使用就业量不变的总量生产函数5.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一垂线,则税收减少会导致()。

A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上升B价格水平上升,而实际产出不变C实际产出上升,而价格水平不变D实际产出水平和价格水平均不变6.假设已实现充分就业,且总供给曲线为正斜率,则总需求曲线左移会降低()。

A实际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B名义工资、就业量和实际产出C劳动生产率和实际产出D劳动需求、就业量和实际工资多选题(从给出的选项中选出2-4个正确答案)7.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导致()。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5宏观经济政策习题(答案)

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一、名词解释1.经济政策 2.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 3.公开市场业务 4.贴现率5.财政政策 6.挤出效应 7.货币政策 8.相机抉择9.相机抉择的争论二、选择题1.在收入―支出模型中,()会使总支出曲线向上移动并使均衡产量程高。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C.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D.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2.随着(),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A.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和税收的等量削减D.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3.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价格水平固定,()能使经济更接近于充分就业。

A.政府支出的削减或税收的增加B.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削减C.政府支出或税收的增加D.政府支出的增加或税收的削减4.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LM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B.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C.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D.LM曲线平缓而IS曲线陡峭5.下列( ) 情况中,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A.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B.LM曲线陡峭,IS曲线也陡峭C.LM曲线平缓,而IS垂直D 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6.政府购买增加使IS曲线右移.若要均衡收入变动接近于IS曲线的移动量,则必须( )。

A.LM曲线平缓,IS曲线陡峭B.LM曲线垂直,IS曲线陡峭C.LM曲线和IS曲线一样平缓D.LM曲线陡峭,而IS曲线平缓7.货币供给的变动如果对均衡收入有更大的影响,是因为( )。

A.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更敏感B.私人部门的支出对利率不敏感C.支出乘数较小D.货币需求对利率更敏感8.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自主性净税收,会引起( )。

A.国民收入增加B.国民收入减少C.国民收入不变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9.如果所得税率既定不变,政府预算为平衡性的,那么,增加自主性投资在其它条件不变时会增加均衡的收入水平,并且使政府预算( )。

宏观经济学第5章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5章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习题解答-第五章-陈正伟

第五章投资需求统计分析习题五解答1.投资:投资是指为获取预期回报而投入资源的行为和过程。

-名词2.经济投资:经济投资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而将国民收入转换为资本的过程。

-名词3.经济投资可以分为狭义投资和广义投资。

-填空4.狭义投资:狭义投资是指实业投资,也就是为了建立新的生产能力和维护补偿原有生产能力,以及为了直接或间接服务于社会再生产所从事的基本建设过程。

-名词5.广义投资:广义投资是指货币投资,它不仅包括实业投资或基本建设投资,而且包括一切金融资产投资。

-名词6.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狭义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7.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投资一般指()。

-单选A 广义投资B 实业投资C 经济投资 B 投资8.下列属于狭义投资的有()。

-多选A 固定资本投资B 存货增加C 住宅投资D 股票投资E 社会保险9.下列属于实业投资的有()。

-多选A 修建构筑物、建筑物 B购买安装机器设备 C 购置车辆运输设备D 购买原材料E 购买住宅商品房10.投资总额即总投资可以划分为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两部分。

-填空11.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为了补偿原有资本的磨损而进行的投资,是为了维护社会简单再生产的需要而进行的投资,其来源为固定资本的折旧费提取。

-名词12.净投资:净投资是指从国民经济在上期所新创造价值中转化而来的,可以增加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新的资本存量,扩大社会生产规模。

-名词13.简述投资需求分析的重要意义。

-简答答:投资需求分析具有如下重要意义:1)消费的变动是比较稳定的,而投资则往往呈现剧烈的变动,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

对投资的调控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对象之一。

2)投资还具有二重性。

从短期来看,投资活动要占用大量的资本、劳动力和物质资源,而不能增加供给,是影响社会总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从长期来看,投资项目建成投产以后,可以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商品和劳务,可以增加社会总供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 C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6.C.7D 选项D 货币需求L=ky-hr ,如果货币需求只与产出有关,则得h=o ,根据货币政策乘数的表达式(1)dh dk β-+当h=0时,货币政策乘数达到最大1k。

8D..古典区域指的是供给曲线垂直的一段,此时财政政策完全无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有效。

9C.IS 曲线越平坦,LM 曲线越陡峭则货币政策效果越明显。

10.A.11.C .如果LM 曲线不变,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向右移动IS 曲线,会导致均衡利率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但是利率上升会抑制私人投资需求,产生挤出效应,从而降低财政政策效果。

显然,要减少挤出效应就应该减少利率上升的幅度,因而增加政府支出的同时应该增加货币供给,这样利率上升的幅度会减少,从而减少挤出效应。

三. 判断题× √ × √ √ × ×1.×。

“挤出效应”是和政府支出的主动增加或税收的主动减少相联系的一种经济现象。

这与紧缩货币政策所引起的利率上升,从而减少了对利率敏感的私人支出,根本就不是一码事。

2. √。

目标不同,方法和手段可以多种。

3. ×。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4. √。

财政政策是主要的经济手段,内在稳定器只是起辅助的作用。

5. √。

当投资对利率弹性很小时,IS曲线很陡峭;当货币需求对利率富有弹性时,LM曲线很平缓。

所以,财政政策的效果比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些。

6. ×。

LM曲线越平坦,财政政策越明显,货币政策越不明显。

7. ×。

IS曲线越陡峭、LM曲线越平坦,则财政政策效果越显著。

在凯恩斯极端主义情况下,LM曲线为一条水平线。

四、简答题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有哪些?答:(1)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人均GDP或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分为广义和狭义,广义的充分就业是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被充分利用与生产过程的状态。

但由于测量所有生产要素的被利用程度非常困难,所以通常以失业率来衡量充分就业与否。

所以充分就业是指失业率在4%—6%的一种状态;(3)物价稳定:物价稳定是指物价总水平的稳定,经济学一般用价格指数来表达物价总水平的变化;(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是指既无国际收支赤字又无国际收支盈余。

因为从长期来看,一国的国际收支状况无论是赤字还是盈余对一国经济的稳定发展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2.什么是内在稳定器?财政的内在稳定器功能主要是通过哪些制度发挥的?答:内在稳定器,是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

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经济管理。

减缓总需求的摇摆性,从而有助于经济的稳定。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内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说、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

等等。

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说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

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这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投资。

但是,内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

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程度,而不能改变他们的总趋势。

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政策措施。

财政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以下三项制度得到发挥:(1)所得税制度: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都有既定的起征点和税率。

当经济萧条时,由于收入减少,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也会自动减少,从而抑制了消费和投资的减少(政府税收上升(减少)的幅度大于个人收入上升(减少)的幅度),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反之,结果相反;(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这里主要指政府的转移支付,它包括政府的失业救济和其他社会福利支出。

失业救济与其他福利支出这类转移支付有其固定的发放标准。

当经济萧条时,由于失业人数和需要其他补助的人数增加,这类转移支付会自动增加,从而增加总需求,有助于减轻经济萧条的程度,反之,结果相反;(3)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当经济萧条时,政府为了抑制经济衰退,依照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按支持价格收购农产品,是农民收入和消费维持在一定水平,反之,当经济繁荣时,农产品价格会因此上升,这是政府减少对农产品的收购并售出库存的农产品,平抑农产品价格,无形中抑制了农民收入的增加,从而降低了消费和总需求水平,起到了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

3.何谓挤出效应?说明影响挤出效应的主要因素。

答:(1)挤出效应指在政府支出增加时,会引起利率的提高,这样会减少私人支出。

所以原财政政策的效果被抵消掉一部分,甚至可能完全不起作用。

其发生机制是;①政府支出增加,商品市场上竞争加剧,价格上涨,实际货币供应量减少,因而用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②由于投机目的的货币量减少引起债券价格下降,利率上升,结果投资减少。

由于存在着货币幻觉,在短期内,将会有产量的增加。

但在长期内,如果经济已经处于充分就业状态,那么增加政府支出只会挤占私人支出。

在IS —LM 模型中,若LM 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 曲线,则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 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但在经济未达到充分就业状态之前,“挤出效应”并不明显,此时政府推行的增加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仍是有效的。

(2)“挤出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支出乘数的大小、货币需求对收入变动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等。

其中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

“挤出效应”与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负相关;与投资的利率敏感性正相关。

在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最大,接近于1;在没有实现充分就业时,挤出效应取决于政府开支引起利率上升的大小,此时挤出效应一般在0到1之间。

一般来说,从LM 、IS 曲线的斜率也可以判断挤出效应的大小。

4.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答:(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量的有力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会直接改变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引起银行贷款数量的变化,遏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扩张企图,避免挤提的倒闭风险;(2)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

商业银行的贴现率是随着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的变动而变动。

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政策主要是通过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就会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商业银行就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

反之,结果相反;(3)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是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现阶段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工具。

如果中央银行采取买进业务,从金融市场上购进政府债券,则会增加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反之,则结果相反。

五、计算题1、假设一经济体系的消费函数为6000.8dc y =+,投资函数为i=1000-60r ,政府购买为g=200,货币需求函数为L=500+y-200r ,货币供给2500s M =,价格水平P=1。

求:⑴IS 和LM 方程。

⑵均衡收入和利率。

⑶设充分就业收入为y*=5000。

若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需多少政府购买? ⑷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要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量?解:(1)将6000.8100060200d c y i r g =+⎧⎪=-⎨⎪=⎩代入y=c+i+g ⇒IS 方程y=9000-300r将50020025001s L y r M P =+-⎧⎪=⎨⎪=⎩代入s M P =L ⇒LM 方程y=2000+200r(2)联立90003002000200y r y r =-⎧⎨=+⎩480014%y r =⎧⇒⎨=⎩均衡收入均衡利率 (3)因为y*=5000,而现在的均衡收入y=4800,所以存在有效需求不足,缺口V y =200.财政政策乘数为1121(1)/(10.8)60200dk h β==-+-+⨯ 若用增加政府购买实现充分就业,则要增加的政府购买为2001002Vy G ∆===财政政策乘数 (4)货币政策乘数为600.6(1)(10.8)200601d h dk β==-+-⨯+⨯ 若用增加货币供给实现充分就业,则要增加的货币供给为20010000.63Vy M ∆===货币政策乘数2、若某一宏观经济模型参数如下:c=200+0.8y ;i=300-5r ,L=0.2y-4r ,M=320,求: ⑴IS-LM 模型均衡条件下的收入及利率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