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精品文档]
浙大版《宏观经济学教程》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教程》教材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总产出二、分析与思考1,在总产值中包含着中间产品的价值,如果以各部门的产值总和来合算总产出,则会出现重复计算。
2,因为这只是证券资产的交易,在这种交易中获得的利润或蒙受的损失与本期生产无关。
3,可能会,因为销售的产品可能是上年生产的产品。
GDP与GNP应该以后者,即本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为口径。
因为它是用来衡量国家当年总产出水平的量的。
4,不是,因为个人可支配收入是GNP或GDP中减去折旧、间接税、公司利润、社会保障支付、个人所得税,再加上转移支付得到的。
5,购买住宅属于投资行为,因为西方国家的消费者购买或建造住宅一般都是使用银行贷款,而且住宅也像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是一次购买、长期使用、逐步消耗的。
6,一般中间产品在当期生产中全部被消耗掉,其价值完全包含在产品的销售价格中。
而,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则是被逐步消耗的,计入当期产品生产成本的仅仅是固定资产中部分被消耗掉的价值,即折旧。
7,不是。
因为总支出包括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并不只是在消费最终产品上。
8,不是。
总产出包括的是净出口,对外贸易规模大,如果进口大于出口,则总产出规模不会因对外贸易规模大而变大。
9,可以。
因为名义GDP与实际GDP的比率是消费价格平减指数,平减指数可以衡量物价水平变化,所以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率。
10,不一定。
因为购买力平价在计算时有样本选择的典型性与权重确定上的困难,不能很好地反映两国货币实际比率。
三、计算题1,解:Y = C + I + G + NXGNP=8000+5000+2500+2000-1500=16000NNP= GNP-折旧NNP=16000-500=15500NI= NNP-间接税NI=15500-2000=13500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 + 政府转移支付PI=13500+500=14000DPI=PI-个人所得税DPI=14000-(3000-2000)=13000第二章 消费、储蓄与投资二、分析与思考1,不包括公共产品的消费。
曼昆_宏观经济学_第五版答案(可直接复制)
P 。因此
作为一个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对工人的雇用应使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 这同样也适用于资本的使用,应使资本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利率。
3. 在收入分配中规模收益不变的假设有什么作用?
复习题
1. 描述货币的职能。
第四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
【答案】货币有三种职能:价值储藏、计价单位以及交换媒介。作为一种价值储藏,货币是一 种把现在的购买力变成未来的购买力的方法;作为一种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
记录债务的单位;作为一种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商品与服务的东西。
通货膨胀率的变动。假设实际利率与通货膨胀无关;正如第三章中讨论的那样,是使储蓄和投 资达到均衡时的实际利率。因此通货膨胀率与名义汇率之间就有一对一的关系:如果通货膨胀 率上升
1%,那么名义利率也增长 1%。这种一对一的关系称为费雪效应。如果通货膨胀从 6% 上升到 8%,那么实际利率不变,名义汇率增长 2%。
模收益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利润为零。
4. 什么因素决定消费和投资?
【答案】消费正相关于可支配收入——完税后的收入。可支配收入越高,消费越高。投资负相 关于实际利率。投资的目的是获得利润,收益必须大于成本。由于实际利率即资本的使用成本,
实际利率越高资本使用成本就越高,因此投资需求下降。
【答案】当政府增加税收时,可支配收入下降,因此消费也下降。下降的消费数量等于增加的 税收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边际消费倾向越高,增税对于消费的抑制作用越明显。由于产
量由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决定,政府购买没有改变,下降的消费数量必须由增加投资来补偿。 因为投资的增加,实际利率必然下降。因此,税收的增加导致了消费的下降,投资的增加,实 际利率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格决定理论;B、工资决定理论;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4、实际GDP等于()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A、折旧;B、原材料支出;C、直接税;D、间接税。
7、根据消费函数,引起消费增加的因素是()A、价格水平下降;B、收入增加;C、储蓄增加;D利率提高。
8、消费函数的斜率取决于()A、边际消费倾向;B、与可支配收入无关的消费总量;C、平均消费倾向;D、由于收入变化而引起的投资的总量。
10、以下四种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A、边际消费倾向为0.6;B、边际消费倾向为0.4;C、边际储蓄倾向为0.3;D、边际储蓄倾向为0.1。
11、假定某国经济目前的均衡收入为5500亿元,如果政府要把收入提高到60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等于0.9的条件下,应增加政府支出()亿元。
A、10;B、30;C、50;D、500。
12、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投资支出增加60亿元,可以预期,这将导致均衡GNP增加()。
A、20亿元;B、60亿元;C、180亿元;D、200亿元。
13、若其他情况不变,所得税的征收将会使()。
A、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增大;B、支出乘数和税收乘数都变小;C、支出乘数增大,税收乘数变小;D、支出乘数变小,税收乘数增大。
14、政府在预算平衡条件下增加支出会使总产出()。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15、IS曲线向右方移动的经济含义是()。
A、利息率不变产出增加;B、产出不变利息率提高;C、利息率不变产出减少;D、产出不变利息率降低。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
第五单元 AD—AS模型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 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 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 b.国际替代效应;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 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 b.货币供给量增加;c.税收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 b.向右下方倾斜;c.是一条垂线; 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 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 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问题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学科。
它关注的是经济中的总体现象和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的总体规模、增长速度、物价水平、就业水平、物资供求关系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系统,即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和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
问题2:GDP的定义是什么?它的计算方法有哪些?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它可以通过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进行计算。
•产出法:根据产品的产出量和售价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产业增加值、商品增值税和净关税三个部分。
产业增加值是国内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增加的价值,商品增值税是销售商品过程中增加的税费,净关税是进口商品关税减去出口商品的关税。
•收入法:根据国民收入的构成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工资、利润、利息和租金等因素。
•支出法:通过对整体需求的衡量来计算GDP。
主要包括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支出和净出口四个部分。
问题3:什么是通货膨胀?它有哪些影响因素?通货膨胀是指货币购买力下降,物价水平普遍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导致货币价值的贬值,影响经济体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
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包括:1.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需求过高导致价格上涨。
当居民收入增加,需求上升,商品供不应求时,市场价格会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2.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上升导致价格上涨。
生产成本的上升,如劳动力成本、原材料成本等,将推动产品价格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
3.货币发行过多:当国家通过货币发行扩大经济增长,而没有相应的经济增长,会导致货币供应过剩,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4.供给不足:当出现自然灾害、生产能力下降或政策限制等因素,会导致供给不足,进而推动商品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问题4:什么是经济增长?有哪些推动经济增长的因素?经济增长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经济总量的扩大。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关注薇行公总号-精研学习网-查找资料第1章导论1.1复习笔记考点一: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众多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它主要关注消费者和企业的总体行为、政府的行为、单个国家的经济活动总水平、各国间的经济影响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效应。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见表1-1)表1-1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考点二: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1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国在境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数量;也表示那些对国内产出作出贡献的人挣得的收入总量。
区别于名义GDP,实际GDP是针对通货膨胀因素进行调整后的总产出衡量指标。
2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率是一个国家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往年的增长率。
经济正增长一般就认为整体经济是景气的。
长期增长是指一国长期的生产能力和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
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总体经济在短期内的上下波动,或经济的繁荣与衰退。
考点三:宏观经济模型★★★1宏观经济模型的特征宏观经济模型是用来解释长期经济增长、经济周期存在的原因以及判断经济政策在宏观经济中应发挥的作用的模型。
准确来说,宏观经济模型的基本构造是用来描述下列特征的:(1)经济中相互影响的消费者与企业。
(2)消费者愿意消费的一组商品。
(3)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
(4)企业生产商品可采用的技术。
(5)生产时可利用的资源。
2宏观经济模型的假设两个重要假设:①关于消费者与企业的目的。
假定消费者尽可能达到效用最大化,企业尽可能达到利润最大化,即他们在既定的约束下都会竭尽所能;②关于消费者与企业的行为如何实现协调一致。
假定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在竞争性均衡中,假定商品经由市场买卖,消费者和企业在市场中都是价格接受者。
在每个市场中当可供销售的每种商品的数量(供给量)等于经济主体想要购买的数量(需求量)时,市场价格就能够确定下来,经济就处于均衡状态。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高鸿业版60页word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K12教育文档)
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宏观经济学选择题大全及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选择80第一章第一81。
国民生产总值(GNP)包括(A)47A。
本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B。
外国国民在本国和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C.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本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D。
本国国民和外国国民在外国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2.国内生产总值是下面哪一项的市场价值(D)29A.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的所有交易B。
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商品和劳务C.一年内一个经济中交换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D.一年内一个经济中生产的所有最终商品和劳务3。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C)29A.一国的所有国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的总收入B.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扣去折旧部分C.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D.一国居民在一特定时期内销售的所有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总和4。
表示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47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5.表示一个国家领土上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B)29A。
国民生产总值 B。
国内生产总值 C。
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
实际国民生产总值6.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了决定作用的一部著作是(C)10A。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题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 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1) 研究的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 解决的问题不同。
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 中心理论不同。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 研究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1) 相互补充。
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
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 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
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标准答案
宏观经济学第五章习题及答案————————————————————————————————作者:————————————————————————————————日期:心之所向,所向披靡思考与练习1.名词解释总需求总供给总需求函数总供给函数需求约束均衡供给约束均衡价格效应产出效应2.总需求曲线的理论来源是什么?为什么在IS-LM模型中,有价格P自由变动,即可得到总需求曲线?3.什么是长期总供给曲线?4.总需求曲线的位置和斜率是由什么决定的?5.试用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以及IS-LM模型推到总需求曲线。
6.简述短期供给曲线的移动。
7.为什么进行宏观调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一般被称为需求管理的政策?8.用AD-AS模型说明宏观经济中的萧条、高涨(或过热)和滞胀的状态。
9.导致总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有哪些?10.导致总供给曲线变动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1.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可以被区分为古典、凯恩斯和常规这三种类型?12.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模型和宏观经济学中的AD-AS模型加以比较,并说明二者的异同。
13.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2400-P,(1)求供求均衡点;(2)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3)如果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4)如果总供给曲线向左(平行)移动10%,求新的均衡点并把该点与(1)的结果相比较。
(5)本题的总供给曲线具有何种形状?属于何种类型?14.设某一三部门的经济中,消费函数为C=200+0.75Y,投资函数为I=200-25r,货币需求函数为 L=Y-100r,名义货币供给是1 000,政府购买G=50,求该经济的总需求函数。
15.设总供给函数为Y(S)=2000+P,总需求函数为Y(D)=400-P,求(1)供求均衡时的收入与价格水平。
(2)总供给曲线不变,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10% 时,均衡收入和价格水平会发生什么变化?(计算并画图说明这个变化)1.名词解释(1)总需求: 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也就是对国内生产总值的需求。
曼昆_宏观经济学_第五版答案(可直接复制)
曼昆_宏观经济学_第五版答案(可直接复制)第一篇导言复习题第一章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解释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间的差距,这两个领域如何相互关联?【答案】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这些决策在市场上的相互作用。
微观经济学的中心原理是家庭和企业的最优化——他们在目的和所面临的约束条件下可以让自己的境况更好。
而相对的,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的整体情况,它主要关心总产出、总就业、一般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等问题,以及这些宏观指标的波动趋势与规律。
应该看到,宏观经济学研究的这些宏观经济变量是以经济体系中千千万万个体家庭和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所构成的。
因此,微观经济决策总是构成宏观经济模型的基础,宏观经济学必然依靠微观经济基础。
2、为什么经济学家建立模型?【答案】一般来说,模型是对某些具体事物的抽象,经济模型也是如此。
经济模型可以简洁、直接地描述所要研究的经济对象的各种关系。
这样,经济学家可以依赖模型对特定的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并且,由于经济实际不可控,而模型是可控的,经济学家可以根据研究需要,合理、科学的调整模型来研究各种经济情况。
另外,经济模型一般是数学模型,而数学是全世界通用的科学语言,使用规范、标准的经济模型也有利于经济学家正确表达自己的研究意图,便于学术交流。
3、什么是市场出清模型?什么时候市场出清的假设是适用的?【答案】市场出清模型就是供给与需求可以在价格机制调整下很快达到均衡的模型。
市场出清模型的前提条件是价格是具有伸缩性的(或弹性)。
但是,我们知道价格具有伸缩性是一个很强的假设,在很多实际情况下,这个假设都是不现实的。
比如:劳动合同会使劳动力价格在一段时期内具有刚性。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什么情况下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适的。
现在一般认为,在研究长期问题时,假设价格具有伸缩性是合理的;而在研究短期问题时,最好假设价格具有刚性。
因为,从长期看,价格机制终将发挥作用,使市场供需平衡,即市场出清,而在短期,价格机制因其他因素制约,难以很快使市场出清。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1. GDP2.均衡产出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平”4.流动性偏好5.通货膨胀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GDP是()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工程中,()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B.股息;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
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
A.2/3;B.3/4;C.4/5;D.1;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净税收T=20,投资I=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IS曲线().7.若消费函数为C=40+0.8YdA.右移10单位;B.左移10单位;C.右移40单位;D.左移40单位.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不是其职能.A.制定货币政策;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C. 发行货币;D. 为政府赚钱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左下方、LM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10.在下述何种情况下,会产生挤出效应().A.货币供给的下降提高利率,从而挤出了对利率敏感部门的私人支出;B.对私人部门税收的增加引起私人部门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下降;;C. 政府支出增加使利率提高,从而挤出了私人部门的支出;D.政府支出的下降导致消费支出的下降。
宏观经济学第5章答案
第五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是指某些财政制度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经济稳定的机制,其内容包括所得税制度、转移支付制度和农产品价格保护制度。
2. 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的减少,以政府支出代替了私人支出。
3.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商业银行在所吸收的存款中必须保留的准备金的比率,用rd 表示。
4.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包括公众持有的通货与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金以及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法定准备金总额。
由于基础货币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
5.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通过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国债和有价证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行为。
6.凯恩斯极端:在LM 曲线呈水平状态时,挤出效应为0。
财政政策效果最大。
7.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一定的政策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的运行,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
8.超额准备金:银行实际贷款与其贷款能力的差额即没有贷放出去的款项。
二 选择题DAACC CDDCA1.D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
2.A .经济中存在失业,则说明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或货币政策,而扩张性财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等。
3.A.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 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来抑制总需求。
4.C .紧缩性货币政策即在经济繁荣时期,由于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经济增长速度过快,中央实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实施卖出业务等政策从而达到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息率、压制消费和投资从而减少总需求、降低通货膨胀的目的。
5.C.因为政府支出乘数、货币需求对产出的敏感程度和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越大,挤出效应越大;只有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与挤出效应具有反向作用。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共10篇)
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共10篇)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一): 宏观经济学习题3 ,请大家帮忙做做!非常感谢!5、假设在两部门经济中,C=50+0.8Y,I=50。
(C为消费,I为投资)• (1)求均衡的国民收入Y、C、S分别为多少(2)投资乘数是多少• (3)如果投资增加20(即△I=20),国民收入将如何变化若充分就业的YF=800,经济存在紧缩还是膨胀其缺口是多少6、假如某人的边际消费倾向恒等于1/2,他的收支平衡点是8000美元,若他的收入为1万美元,试计算:他的消费和储蓄各为多少?7、假设经济模型为:C=20+0.75(Y-T);I=380;G=400;T=0.20Y;Y=C+I+G。
• (1)计算边际消费倾向。
(2)计算均衡的收入水平。
• (3)在均衡的收入水平下,政府预算盈余为多少?1 Y=C+I=0.8Y+50+50=0.8Y+100 ,Y=500,I=50,C=450,ki=1/(1-0.8)=5I增加20,Y增加100,紧缩,缺口800-500=3002 边际消费倾向1/2设消费函数c=a+0.5y收支平衡点80008000=a+4000,a=4000c=4000+0.5yy=10000,c=9000,s=10003 dc/dy=0.75*0.8=0.6y=c+i+g=20+0.75(y-0.2y)+380+400=0.6y+800,y=2023预算盈余bs=t-g=400-400=0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二): 普通物理学_(第五版) 课后习题答案-1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量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路程Δs =PP′,位移大小|Δr|=PP′,而Δr =|r|-|r|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0 时,点P′无限趋近P点,则有|dr|=ds,但却不等于dr.故选(B).(2) 由于|Δr |≠Δs,故 ,即||≠ .但由于|dr|=ds,故 ,即||=.由此可见,应选(C).1-2 分析与解表示质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随时间的变化率,在极坐标系中叫径向速率.通常用符号vr表示,这是速度矢量在位矢方向上的一个分量;表示速度矢量;在自然坐标系中速度大小可用公式计算,在直角坐标系中则可由公式求解.故选(D).1-3 分析与解表示切向加速度at,它表示速度大小随时间的变化率,是加速度矢量沿速度方向的一个分量,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在极坐标系中表示径向速率vr(如题1 -2 所述);在自然坐标系中表示质点的速率v;而表示加速度的大小而不是切向加速度at.因此只有(3) 式表达是正确的.故选(D). 1-4 分析与解加速度的切向分量at起改变速度大小的作用,而法向分量an 起改变速度方向的作用.质点作圆周运动时,由于速度方向不断改变,相应法向加速度的方向也在不断改变,因而法向加速度是一定改变的.至于at是否改变,则要视质点的速率情况而定.质点作匀速率圆周运动时,at恒为零;质点作匀变速率圆周运动时,at为一不为零的恒量,当at改变时,质点则作一般的变速率圆周运动.由此可见,应选(B).1-5 分析与解本题关键是先求得小船速度表达式,进而判断运动性质.为此建立如图所示坐标系,设定滑轮距水面高度为h,t 时刻定滑轮距小船的绳长为l,则小船的运动方程为 ,其中绳长l 随时间t 而变化.小船速度 ,式中表示绳长l 随时间的变化率,其大小即为v0,代入整理后为 ,方向沿x 轴负向.由速度表达式,可判断小船作变加速运动.故选(C).1-6 分析位移和路程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只有当质点作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不改变时,位移的大小才会与路程相等.质点在t 时间内的位移Δx 的大小可直接由运动方程得到:,而在求路程时,就必须注意到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可能改变运动方向,此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就不同了.为此,需根据来确定其运动方向改变的时刻tp ,求出0~tp 和tp~t 内的位移大小Δx1 、Δx2 ,则t 时间内的路程 ,如图所示,至于t =4.0 s 时质点速度和加速度可用和两式计算.解 (1) 质点在4.0 s内位移的大小宏观经济学第五版课后答案(三): 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中第26章习题的问题第九题最后一个问,假设家庭相信,政府现在借款越多意味着未来为了偿还政府债务而必须征收的税率越高,为什么这种信念还会让家庭认为“减税并没有减少家庭整体税单,它仅仅是延期而已。
宏观经济学总供给与总需求第五章习题答案
第五章《总需求与总供给》1.解释下列概念:总需求:总需求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 年)由社会可用于投资和消费的支出所实际形成的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力总量总需求曲线: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财富效应:是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新理念,指某种财富的累积存量达到一定规模后,必然产生对相关领域的传导效应或者是控制效应利率效应:, 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 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 称为利率效应。
汇率效应:本币的贬值有利于该国扩大出口,限制进口,这是本币贬值最重要的影响,也是一国货币当局降低本币对外汇率经常要考虑的方面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 年)由社会生产活动实际可以提供给市场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总供给函数:是指总供给(或总产出)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始终出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上,此时的总供给曲线是惟一的一条垂直线短期总供给曲线:是反映短期中总供给与物价水平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总供给—总需求模型:总供给与总需求相结合分析的一种模型失业均衡:经济均衡低于潜在产出水平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等于潜在产出水平超充分就业均衡:经济均衡大于潜在产出水平总需求冲击:是指当政府为控制通货膨胀而实行提高利率等紧缩性货币政策时,将直接导致私人消费和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促使消费需求和企业投资需求减少,继而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2.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于( D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结论均正确3.总需求曲线( D ) 。
A.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B.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C.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税收减少会左移D.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名义货币供给增加会右移4.若价格水平下降,则总需求量( A ) 。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祈春节版)第五章
第五章一、名词解释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总需求: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供给: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产量或总产出)。
生产函数: 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二、单项选择题1~5.CDBCA 6~10.BAAAD三、简答题1.什么是总需求?什么是总需求曲线?2.什么是总供给,什么是总供给曲线?3.说明总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方倾斜?4.AD曲线在坐标内水平移动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其原因是什么?5.什么原因会引起AS曲线在坐标内发生水平移动?答:1.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
总需求曲线:表示在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社会的均衡的总支出水平,即总需求曲线表示经济中的均衡的总支出量随着价格总水平变动而变动的轨迹。
总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 总供给:整个经济社会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提供的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产量或总产出)。
总供给曲线:表示一系列价格总水平下经济提供的产出量,即总供给曲线表示经济中厂商愿意并且能够供给的总产出量随价格变动而变动的轨迹。
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左上方倾斜的曲线3. 第一,利率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上升,投资下降,总需求量减少;第二,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资产的实际价值下降,人们实际拥有的财富减少,人们的消费水平下降;第三,税收效应。
价格总水平上升时,人们的名义收入水平增加,会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等级,从而增加人们的税收负担,减少可支配收入,进而减少消费;第四,净出口效应。
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在汇率不变条件下,使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下降,出口商品的价格相对上升,导致本国居民增加对国外的商品购买,外国居民购买本国商品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 AD—AS模型
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1.总需求的构成及其曲线;
2.短期总供给曲线与长期总供给曲线;
3.产量(或就业)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决定:AD—AS模型。
一、单项选择
1.总供给曲线左移可能是因为( )。
a.其他情况不变而货币工资增加;b.其他情况不变而原材料涨价;
c.其他情况不变而劳动生产率下降;d.以上都可能。
2.下列哪一种效应不是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
a.时际替代效应;b.国际替代效应;
c.预期通货膨胀效应;d.实际余额效应。
3.随着物价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量( )。
a.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增加,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减少,从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4.随着实际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 )。
a.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b.降低,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c.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增加;
d.上升,引起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需求量减少。
5.下列哪一种情况引起总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 )。
a.物价水平不变时利率上升;b.货币供给量增加;
c.税收增加;d.物价水平下降。
6.长期总供给曲线( )。
a.向右上方倾斜;b.向右下方倾斜;
c.是一条垂线;d.是一条水平线。
7.长期总供给曲线上的收入是( )。
a.充分就业收入;b.低于充分就业收入;
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实际收入。
8.技术进步会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9.自然失业率的降低将引起( )。
a.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右方移动;
b.短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总供给曲线都向左方移动;
c.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长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d.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方移动,但短期总供给曲线不变。
10.当宏观经济均衡时( )。
a.经济的产量达到其物质限制;
b.总需求曲线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部分相交;
c.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需求量等于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供给量。
11.如果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水平,那么,总需求增加就会引起( )。
a.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b.物价水平上升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c.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
d.物价水平下降和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减少。
12.价格水平下降时,会( )。
a.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右移;
b.减少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左移;
c.减少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曲线右移;
d.增加实际货币供给并使LM左移。
13.下列哪一观点是不正确的( )。
a.当价格水平的上升幅度大于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时,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b.当名义货币供给的增长大于价格水平的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增加;
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上升,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d.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水平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减少。
14.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原因是( )。
a.价格水平上升时,投资会减少;b.价格水平上升时,消费会减少;
c.价格水平上升时,净出口会减少;d.以上三个都对。
15.下列哪种情况下,总需求曲线更陡峭( )。
a.投资支出对利率变化不敏感;b.支出乘数较大;
c.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化不敏感;d.货币供给量较小。
16.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总需求曲线会因为( )。
a.政府支出减少而右移;b.价格水平上升而左移;
c.税收减少而左移;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而右移。
17.短期劳动力供给函数( )。
a.由于不断增加的劳动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b.由于不断减少的劳动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c.由于不断减少的闲暇负效用而呈正斜率;
d.由于不断增加的闲暇负效用而呈负斜率。
18.在既定的劳动需求函数中( )。
a.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减少;
b.产品价格上升时,劳动需求增加;
c.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增加;
d.价格水平和名义工资同比例增加时,劳动需求减少。
19.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政府增加购买支出将会()。
a.提高价格水平和实际产出;b.提高价格水平但不影响实际产出;
c.提高实际产出但不影响价格水平;d.对价格水平和产出均无影响。
20.如果经济社会实现了充分就业,名义货币供给增加,则()。
a.实际货币供给增加;b.实际产出同比例增加;
c.不影响实际货币供给;d.利率水平下降。
2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 )。
a.政府支出;b.税收;c.净出口;d.投资。
22.在收入一支出分析模型中,税率的增加将( )。
a.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
b.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陡峭;
c.对总消费函数的斜率没有影响;
d.在低水平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货函数变得陡峭,高国民收入处使总消费函数变得平缓。
23.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的原因是()。
a.供给总是趋于过剩的;b.产出与价格水平无关;
c.总需求的限制;d.由价格、资本和劳动力决定的。
24.假定其它条件不变,如果汇率上升,总需求()。
a.增加;b.不变;c.减少;d.难以确定。
25.实际GDP与充分就业GDP的关系是()。
a.实际GDP总是高于充分就业GDP;
b.实际GDP总是低于充分就业GDP;
c.两者总是相等的;
d.实际GDP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充分就业GDP;
二、多项选择
1.当宏观经济短期均衡时,实际收入可以( )。
a.低于充分就业收入;b.等于充分就业收入;
c.高于充分就业收入;d.低于充分就业收入但价格水平较低。
2.长期总供给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
a.生产技术的进步;b.人口的增加;
c.预期利润率的提高;d.资本的增加。
3.短期总供给曲线左移的原因是( )。
a.工会要求更高的工资;b.卖方垄断厂商要求更多的利润;
c.劳动生产率的降低;d.预期利润率的提高。
4.总需求曲线右移的原因有( )。
a.货币供给量的增加;b.政府购买支出的增加;
c.边际进口倾向的下降;d.边际消费倾向的提高。
5.在长期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的收入一定是( )。
a.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劳动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
b.充分就业收入;
c.国际收支平衡时的收入;
d.实际收入等于潜在国民收入时的收入。
6.总需求曲线之所以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价格上升( )。
a.会提高利率减少投资;b.减少消费;
c.减少净出口;d.减少政府购买支出。
7.总需求曲线左移的原因有( )。
a.政府购买支出的减少;b.政府税收的增加;
c.边际进口倾向的上升;d.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提高。
8.当经济处于低于充分就业均衡时,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措施使经济恢复充分就业均衡( )。
a.增加政府购买支出;b.增加货币供给量;
c.降低本币汇率;d.增加税收。
9.当经济处于充分就业均衡时,短期总供给曲线的左移会使( )。
a.收入减少;b.价格上升;
c.就业减少;d.价格下降。
10.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使( )。
a.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量同比率地上升;
b.实际工资不变,仍为均衡实际工资;
c.实际就业量不变,仍为均衡就业量;
d.实际收入不变,仍为充分就业收入。
11.在什么情况下,总需求曲线会变得更陡峭()。
a.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变小;b.货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