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研究》
摘要:目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研究侧重于高等教育领域,关于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文献较少,但我国高中教育投入及
成本分担机制仍存在缺少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对高中教育投入不足不均、双轨制收费造成学生成本分担不合理等问题,针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逐步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合理制定高中学费标准、逐步取消双轨制,建立多渠道筹资的高中教育投入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希望对推动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本文针对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特性,及高中教育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存在的普通高中教育经费
投入缺少法律制度保障、政府对高中教育投入不足不均、双轨制收费造成学生成本分担不合理等问题,提出逐步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合理制定高中学费标准、逐步取消双轨制,建立多渠道筹资的高中教育投入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希望对促教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健
康发展提供有益帮助。
1引言
高中教育亦称作高级中等教育,是指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实施的中等普通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在我国,初级中等教育已被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所谓高级中等教育,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以及以初中为起点的各种培训和成人中等教育[1]。在本研究中,高中教育特指普
通高级中等教育,即普通高中教育,这种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体系中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担负着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的双重任务。而教育成本分担指的是教育投资由谁支付、如何支付的问题,即教育投资如何在政府、企业、个人等各方合理
分摊并最终实现的问题。
1999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规定:“在非义务教育阶段,要适当增加学费在培养成本中的比例,逐步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政府公共财政体系的财政
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调
整学费标准。[2]”我国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的投入
机制。探索政府收入统筹用于支持教育的办法;建立教育投入分项分担机制”等都是其中的重
要内容。
目前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研究侧重于高等教育领域,关于高中教育成本分担的研究文献较少。
我国普通高中年招生人数超过八百万,在追求效率与公平的当代,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我们都迫切需要更加科学地认识高中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问题。本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根据
我国普通高中教育的特性,及高中教育投入与成本分担机制的现状、存在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2 普通高中教育的特性分析
2.1 高中教育的准公共产品性质
高中教育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一方面,由于接受高中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后,增加了获得收入乃至提高社会地位的能力,具有私人产品属性;另一方面,个人在接受高中教育后,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力,从这个角度看,高中教育又具有公共产品的某些属性。由此,政府、个人和社会都应成为高中教育的投入主体。
2.2 高中教育具有显著的外部正效应
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带来的利益或积极影响称为外部正效应。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它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不仅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使学生个人获得了进入高等院校深造的权利和机会,更为国家社会急需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涌现打下了基础。因此,普通高中教育具有明显的外部正效应,如表1所示。这也使得政府、个人和社会共同分担高中教育成本成为合理的选择。
2.3 高中教育的基础教育属性
普通高中教育既属于基础教育的范畴又在普通教育系列,虽然从整体看是准公共性产品,但它的公共性占主导地位,从各投资主体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看,政府应该成为普通高中经费投入的主渠道。此外,与高等教育相比,高中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教育,对受教育者进行基本文化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其个人收益率较低,因此,高中教育个人分担的教育成本比例应低于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
3我国高中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存在问题
3.1 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缺少法律制度保障
我国早已步入依法治国的轨道,20 多年来,我国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和《高等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法规条例,逐步形成了适用的教育法规体系。然而,专门规范和保障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却仍是一大空缺。这严重制约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尤其是教育经费的投入和教育成本的合理高效分担。具有强制力
保证的法律法规,是体制改革的向导,是政策措施有效实施的保障,对于稳定高中教育必要投入、合理分担各项成本以至促进高中教育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比拟的约束和规范作用,应尽快制定、补充和完善。
3.2 政府对高中教育投入不足不均
我国教育投入水平比较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约占GDP的5%,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左右,主要发达国家与“金砖四国”教育投入情况见表2。我国则一直徘徊在2% -3%之间,而且
我国的教育投入侧重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投入水平处于国家教育投入的低谷,
国家教育部属中学生均拨款5500元每生每年,财政拨款与成本负担差异较大,此外,普通高中国
家投入存在地区不均、城乡不均、重点示范高中和一般高中不均等较严重的均衡问题[5]。发
达国家大多普及了12年的义务教育,如美国大部分州对K—12教育主要采用基础拨款公式法
和税基法两种基本拨款方式[6]。美国基础教育投入体制的最大特点是州政府与地方政府责任
明确,通过设定最低的投人标准,两种方法都明确划分州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责任,保证了基础教育投入的稳定性。
3.3 双轨制收费造成学生成本分担不合理
所谓双轨制,是指我国的普通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对一部分学生收取学费、对另一部分学生收取高额择校费的教育成本分担形式。双轨制成本分担影响了入学机会的公平获得、加大了高中教育的区域不平衡性,违反了当前大力倡导的教育公平原则,其消极作用不容忽视。有研究证实,如表3所示[7],家庭社会经济条件越好,通过“交择校费”进入重点高中的比例往往也越高;而农民家庭出身的学生大多只能凭借分数上的优势被重点高中录取。如表4所示,某些重点中学生
均成本已至少1.2万元/年。许多家境贫寒的学生由于交不起高额的择校费而丧失了接受优质
高中教育的机会,在高中教育的起点上就受到了非公平的对待,处于不利的地位。
4对完善我国高中教育投入和成本分担机制的建议
4.1 逐步把高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逐步将普通高中教育纳入义
务教育的范畴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实施12年义务教育是解决我国目前普通高中教育经费投入缺乏法律制度保证问题的治本之策。原因在于可以确保政府对普通高中教育投入的主体地位,利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过程中我国已经形成的一整套法律制度和具体体制来保障高中教育经费的投入。延长义务教育年限也能极大地提高广大群众和干部对投资高中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