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中日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对比
7、资金外流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2011年6月,一批批中国投 资客已络绎成为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房地产投资 者与美国加州豪宅、酒店、旅馆的买家。 • 日本泡沫经济时日本买家亦曾经大肆进入美国的 房地产市场。
第三,日本经济的繁荣和萧条对中国的启示
• 经济繁荣的启示
• 经济衰退的启示
政府的贡献
在政府主导下,50年代后期,日本的经济完全恢复, 1956年日本制定“电力五年计划”,建立电力工业和用石 油取代煤炭,由此带来的良好影响带动了耐久性消费,出 现的战后第一次经济发展高潮,时称神武景气。 1958年后,政府开始引导企业生产如汽车,电视等家 用电器和钢铁,出现了第二次经济发展高潮,称为岩户景 气。 当日本申办成功1964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后,日本 政府耗资达30亿美元,用作兴建运动场馆,以及修建相关 配套,如交通设施及供水系统,日本为了东京奥运的直接 场馆投资为295亿日元;而间接投资(公路、地下铁等交通 建设、上下水道铺建等)则达9,600亿日元。房地产市场迅 速发展,再一次拉动了经济,时称奥运会景气。
日本民众消费投资趋向
• 图为2013年4月22日,杭州某首饰有限公司黄金展 厅内,一位带着耳塞避免干扰的工作人员躲避疯 狂的顾客。
6.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过去十年)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都受益于出口导 向型增长,而内需不足。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上升到2012 年的11%,超过了日本的峰值水平(1986年出口占全球的 9.8%)。
5.00
4.00 3.00 2.00 1.00 0.00 1975 1977 1979 1981 1983 1985
泡 沫 经 济
1987 1989 1991 1993 1995 1997 1999 2001 2003
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比较与启示
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比较与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比较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通过概述中日两国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并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其中的启示和经验借鉴。
文章首先介绍了背景和研究意义,然后对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启示和经验借鉴部分,文章总结了两国政策的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最后在结论部分总结了中日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对比,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通过对比中日货币政策的差异和相似点,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提供实质性的参考和借鉴。
文章旨在促进中日经济交流,加深双方对货币政策的了解,提高两国经济发展的效率和稳定性。
【关键词】关键词:中日,货币政策,比较分析,启示,经验借鉴,政策建议,对比总结,未来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现代社会中,货币政策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采取了各种不同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财政稳定。
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全球经济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深入发展,中日两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比较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探究其异同之处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对于促进双边经济合作、推动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维护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对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进行综述和比较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的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中日货币政策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中日两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互利合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研究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比较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中日货币政策,可以深入了解两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同理念和策略选择。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日两国经济发展的轨迹和路径,为未来提供经验借鉴和政策建议。
研究中日不同时期的货币政策比较也有助于加深对国际金融体系的认识。
中日作为亚洲两大经济体,其货币政策的发展和调整对国际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格局都具有重要影响。
20世纪90年代初期日本衰退分析及对我国发展的启示
规避方法,借此对我国现阶段如何规避、消除隐患提 出建议。
二、曰本衰退历程 日本经济重建后的增长在80年代初进入低速 增长时期,此时日本对外贸易已呈顺差;然而原本对 日本以扶植和输送资源为主的美国在日本经济逐渐 抬头后开始对其进行打压,而日本内部因高速增长 而积累的许多“暗疾”也在蚕食其发展潜力和全球竞 争力,最终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其经济衰退。 在一系列负面因素中,三个方面尤为突出:其一 为当时美国对日本贸易乃至整体经济的打压,即所 谓日美贸易战;其二为1985年美、英、法、德、日五国 联合发表的《广场协议》导致的日元对美元汇率急剧 升高;其三为日本政府在升值压力下采取的极度扩 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带来的“泡沫经 济”现象。下面将对这三方面作详细分析。 1.日美贸易战 :美国对日本的打压以六个方面
擦》,《日本研究》,2018年第3期。 ⑤ 杨洪跃:《日本经济衰退的文化探源》,《日本研究》,
2003年第3期
参考文献: [1]徐平.苦涩的日本一一从“赶超”时代到“后赶超”时代[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69
间。这令日本的实体经济进一步遭受打击,在与美国 的博弈中丧失更多自主权。
3.泡沫经济:该现象指日本股票和房地产市场 的投机热潮。当时日本的消费支出增加、投资扩大,
先且劳动力成本更低,对美国拥有极大出口优势,1980 年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占美国汽车总进口量的
日本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及此后的相当长时间里,“泡沫”和“失去的十年”是日本学界讨论最多的问题,经过了长达十多年的讨论之后,这些争论终于尘嚣落定,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
这一方面反映了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衰退的阴影,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对“泡沫”和“失去的十年”的研究中,已经逐步形成了共识。
中国今天的情况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极其相似。
对于日本经济来说,再谈泡沫显然已经过时,而对中国经济而言,如何对发生在日本的情况能有清醒认识,则是当务之急一、日本经济泡沫回顾日本泡沫经济是日本在19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一种日本经济现象。
这是日本战后仅次于60年代后期的经济高速发展之后的第二次大发展时期。
这次经济浪潮受到了大量投机活动的支撑,因此随着90年代初泡沫破裂,日本经济出现大倒退,此后进入了平成大萧条时期。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经济强国(美国、日本、西德、英国和法国)在纽约广场饭店达成“广场协议”,此后日元迅速升值。
当时的汇率从1美元兑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后的1美元兑120日元。
由于汇率的剧烈变动,由美国国债组成的资产发生帐面亏损,因此大量资金为了躲避汇率风险而进入日本国内市场。
当时日本政府为了补贴因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击的出口产业,开始实行金融缓和政策,于是产生了过剩的流通资金。
由于上述因素叠加在一起,日本国内兴起了投机热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和土地交易市场更为明显。
以转卖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价开始上升。
银行则以不断升值的土地作为担保,向债务人大量贷款,刺激了消费欲望,从而导致了国内消费需求增长,进一步刺激了经济发展。
1989年,日本泡沫经济迎来了最高峰。
当时日本各项经济指标达到了空前的高水平,随着中央政府金融缓和政策的结束,日本国内资产价格的维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由于土地价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担保的贷款也出现了极大风险。
当时日本各大银行的不良贷款纷纷暴露,日本金融遭受严重打击。
二、中国当前经济形势与日本泡沫经济时期相似之处从日本泡沫经济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日本在泡沫形成过程中的宏观经济呈现如下一些特征:依赖外向型经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带来了大量的外汇储备;本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并且出现了大幅升值;经济高速增长、宽松的货币环境和较低的通货膨胀率;房地产价格和股指快速上涨。
浅析上世纪90年代日本通货紧缩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作用
并针 对 日本 对 于通货 紧缩 的治理政 策进行研 究和 评述 。通 货 紧缩现 象在 一 国经济发展 过程 中是具有 客观 必然性 的 ,
通过 比较 分析 方法 , 根 据 中国当前经 济形势 和 8 O年代 日本 的相似性得 出一 系列启示 , 对 于我 国 当下经 济 的发展 具 有
一
国、 法 国, 以及 英 国 的 财 政 部 长 和 中 央 银 行 行 长 在 纽 约 广 场
结 构失 衡 、 内生 动力不 足 、 产 能 过 剩 等 问题 困扰 着 中国 经济 的前行 , 另一方 面 , 以华 尔街大鳄 查诺 斯为代 表 , 做 空 中 国论 甚嚣 尘上 。如何 释放 改 革 红 利 , 促 进 中 国经 济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避免 陷入 衰退 的泥潭 , 是 中国经 济需要 面对 的 重要 问题 。
向对通 货膨胀 深为忌 讳 的 日本 政 府 连续 四次 提 高贴 现 率 以 避免经济过 热 , “ 平 成景气 ” 时期 日本 资本市 场 飞速 发展 并 远 远快于实 体经济 的发 展 , 因此 缺乏 实 体经 济支 持 的资 本市 场
稳定性极 差 , 受 到海 湾 战 争 引 起 的 油 价 上 涨 和 日本 政 府 过 于
率 的下降 又使大 量剩余 资金 流向房 地产等 非生 产 工具 , 进 一
步促 进 了泡沫经 济 。
1 . 日本 9 O年 代通货 紧缩 的背景 ( 1 ) “ 平成 景气” 的 繁 荣 与 泡 沫 经 济 的 隐 忧 。 日本 自 1 9 4 5 年 二 战战 败 以来 , 经 历 四十 多 年 的蛰 伏 与 恢 复 , 在 8 O 年代 中后期 呈现 出十分 辉煌 的经 济 繁荣 局 面 。8 O年代 中后 期 日本 经济 的发 展势头 在主要 资本 主义 大国成 就骄 人 , 其 国 民生产 总值 超过 苏联 , 人 均 国 民所 得 超 过美 国, 并 跃 居 世 界 头号 债权 国 , 与 此 同 时美 国是 世 界 头 号 债务 国 。1 9 8 8年 日 本 的外汇储 备一 度高达 9 0 0亿 美元 以上 , 也 居世 界第 一 。在 1 9 8 7年世 界 5 0家最 大的工 业公 司 中 , 日本 独 占 6家 , 销 售额 占1 3 。在 当年 世界 5 O家 大银 行 中 , 日本 独 占 2 1家 , 资产 份额占 5 O家 资产 总额 的 4 9 . 1 % 。所 有 这些, 都表 露 出 日本 经 济 的空前 繁荣 。 日本人 把 从 1 9 8 6年 1 2月 开 始 的不 同寻 常 的经 济 繁荣
日本经济问题探析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日本经济问题探析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王军日本经济腾飞曾为世人瞩目。
但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陷入严重的衰退之中。
个人消费欲振乏力,金融改革沉疴不起,经济增长停滞不前,复苏时间遥遥无期。
1990年至2000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率仅为1.75%,大大低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水平。
据日本政府预测,2001年度日本名义和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2.4%和-0.9%,2002年度分别为-1%和零增长,经济形势空前严峻。
有专家认为,与60、70年代富有活力的日本经济相比,90年代以来的日本经济堪称患了“日本病”。
一、“日本病”的六大症状1.消费需求一蹶不振。
民间消费需求占日本GDP接近六成,是影响甚至决定日本经济运行和发展状况的最重要因素。
但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的消费需求始终处于低迷状态,近期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在1986—1990年的5年中,日本民间最终消费支出的年均增长率曾高达3.55%,到1991—1995年的5年中已下降为1.58%,1996—2000年的5年中更是下降至1.48%,其中在1997年和2000年度还分别出现了1.2%和0.2%的负增长。
据日本多家著名研究机构预测,至少在2005年以前,日本的民间消费低迷状态不可能得到根本改观。
2.通货紧缩日趋严重。
日本的通货紧缩主要表现为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下跌。
1991年至2000年的10年里,综合批发物价指数有8 个年份呈下跌态势,1999年和2000年,不仅综合批发物价指数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3%和0.1%,综合消费者物价指数也分别比上年下跌了0.3%和0.7%。
2001年日本消费者物价指数又比上一年下跌了0.7%。
2002年1月份比去年同期又下降了1.4%,2月份下降1.6%,这已经是该数字连续第30个月下降。
另外,物价下跌涉及的商品范围也极其广泛。
3.失业率居高不下。
1990年日本的完全失业人数和完全失业率分别仅为134万人和2.1%,到2001年底已分别增加(上升)到337万人和5.6%,就业人数仅为6362万人,失业率直线攀高。
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背景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泡沫。
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增长停滞,并出现长达10年左右的停滞,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研究日本泡沫经济产生的背景,对我国保护宏观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导致日本经济泡沫产生的原因1.汇率政策不适当导致日元升值过快,在日元升值的三个阶段,日本汇率调控政策都存在一定失误。
(1)抗拒升值阶段:在1985年9月“广场协定”之前,虽然日本对美国贸易存在大量顺差,但日本政府并未采取及时措施加以缓解。
(2)放任升值阶段:从“广场协定”到1987年2月“卢浮宫协定”期间,日元进入快速升值通道。
据资料显示,日元兑美元由1985年的242日元升值到1988年的128日元,实现了28个月升值89%。
在汇率出现大幅波动情况下,日本政府采取放任汇率自由浮动政策,促成了对日元进一步升值的预期,导致对日元进行投机的程度加大,加剧了外汇市场的不稳定性。
(3)有干预升值阶段:“卢浮宫协定”之后,日本的财政和金融当局开始对汇率采取措施,但由于措施规模小,力度不够,未能扭转不利格局。
2.长时期低利率政策导致经济过度膨胀。
“广场协定”后,由于担心日元升值将提高日本产品的成本和价格,导致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下降,日本政府提出了内需主导经济增长的政策,开始放松国内的金融管制。
日本中央银行连续5次下调利率,利率水平由1985年的5%降至1987年3月以后的2.5%。
在原有产业结构下的日本经济增长已趋饱和的状况下,迅速增大的货币供应无法被产业吸收,造成大量资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产,引起了股价和地价的巨大泡沫。
与此相对应的是,同样参与签订“广场协定”的德国,从1985年到1988年本币升值也高达70.4%,但在德国却没有出现泡沫,主要原因是德国在1988年及时提高了利率。
3.扩张的财政政策导致泡沫扩大化。
日本政府在“广场协定”后,放松了对财政的控制,以期通过扩大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并以此阻止日元升值带来的经济衰退。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现阶段,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整体发展水平有下滑的倾向,诸多国家共同构成了庞大的世界经济体系,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在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日本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经济发展历程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纵观日本经济发展史,其经济结出累累硕果主要是发生在“二战”结束之后,其在经济上取得了重大进步,后续经济的运行情况出现了一些波动,但是其在历史经济体系中的发展被人铭记。
为此,本文就日本经济发展及对我国经济的启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新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我国经济的地位在国际上屈指可数,人均GDP在逐渐提升,成为衡量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标志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
为了保证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应充分借鉴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与教训,走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构建更趋合理性的国家发展机制,汲取历史经济发展的教训,积极调整经济政策与对外方针,时刻保证我国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循序渐进,实现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
1日本经济发展的基本概述日本属于发达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制造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来源,尤其是电子产品、科研产品等。
尽管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的经济整体呈现下滑的状态,但其在“二战”后所取得的经济高速发展始终是一项壮举。
在“二战”后,日本经济得到了高速的发展,针对此类现象,学术界给予了不同的解读。
有的认为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其价格发生扭曲的情况相对较少,同时其资源配置更具合理性与规范性;有的则给予相反的解读,认为导致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实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并对市场的作用予以限制与规范,对市场价格进行有意识性的扭曲,优化产业经济发展政策,成为当前日本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尽管学术界作出了不同的解读,可日本经济确实实现了空前的发展。
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后,日本经济逐渐下滑,在国际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有所撼动,在此应积极探索与了解导致日本经济骤然下滑的主要原因,总结经验与教训,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
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时的表现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
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时的表现及对我国政府的启示日本经济的发展一度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奇迹”,自二战以后日本经济迅速的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并发展为全世界仅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
在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如同日本一样,从1953年到1973年间,在短短的二十年里日本经济迅速实现转轨,由一个落后的大型农业国转变为了世界上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一。
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前后,日本不仅在经济规模上仅次于美国,而且在工业技术装备水平、高精尖加工能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均已位居世界前列。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的经济却发生了大规模的衰退,整个九十年代是日本经济的梦魇,日本从经济发展的“优等生”一下子变成了“劣等生”。
日本的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
那么日本政府对经济衰退做出什么反应呢,政府的政策对经济产生哪些影响,又对我国政府有哪些启示呢?一、日本政府在九十年代经济衰退的表现那么日本经济在九十年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衰退呢?表面看来,日元升值是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但究其本质,归根结底是由日本政府长期以来政策上的错误导致的,日元升值也是政府制定并执行的。
政府屡次的政策决策拖沓和失误造成了日本经济问题越积越大,最后崩溃。
下面的部分将对比说明在日元升值过程中,日本政府有哪些正确的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哪些失误的政策导致了日本一蹶不振?(一)正确的政府政策引导日本经济走出短暂危机,出现长期稳定增长日本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中,在1971 年后,日元被动升值,同期国际出现石油危机,日本的贸易条件恶化25%,经济出现短期衰退。
日本政府趁此推动出口结构不断优化,使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商品占出口商品结构的比重不断上升,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强;日元升值刺激出口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出口增加;由于石油成本增加,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型转换,原材料消耗相对减少。
这几方面因素使日本出口扩张、进口紧缩,贸易顺差连年递增。
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对中国的启示刘柠等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曾经是中国的效法的对象。
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滞涨阶段,美国取代日本,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效法的对象。
其实,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一些长处被国人忽视了。
离不开的“日本货”在今天,一个坚决的日货**者,可能遇到无穷多的困难。
“日货”不仅是人们了解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纤维等日本的大宗出口产品,隐藏在无数中国建筑中;日本化学制品无处不在;日本制造的医疗器械,几乎是每家中国医院的必备品。
从日本政府对华开发援助(ODA)角度来说,一个彻底的日货**者,甚至无法使用京九铁路、北京地铁和首都国际机场。
一名日本友人相信,一个日货**者甚至根本没办法使用手机。
“任何一个牌子的手机,无论是中国的、瑞典的、美国的,还是韩国的,”他说,“里面都有日本企业提供的零部件。
”而且,连“手机”这个词,也来自日本。
现代汉语中日语词汇如此之多,包括中国各个时期最时髦的词汇,包括从“共产主义”到“经济学”等,**者们的困难,更多来自文化方面。
每天早上,中国有很多餐馆的服务员都会列队拍手,齐呼企业口号,这一习惯来自日本企业。
屈臣氏是中国香港品牌,它的经营理念完全效仿日本的“药妆店”,在漂亮的瓶子里,装着中国城市女性难以抵挡的日式风格产品。
日本企业不再是中国企业的老师吗?经济生活的细节,不能支持这一点。
在北京西单的日本品牌店中,中国顾客面对日本人生产的衣架上的小缺口,暗自叹息:替顾客想到不同方向挂衣服的需要,为什么是日本人呢?日本经济值得借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日中在经济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目前,日本的GDP为4.4万亿美元,中国为3.4万亿美元。
两国发展速度不同,这个差距,在以每年3000亿美元的速度缩小。
但是,即使在中国经济从总量上超过日本,后者在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中的存在,也不会有本质上的削弱。
4年前,日本《呼声》杂志发表一篇题为《中国的未来取决于日本》的文章,作者是世界经济学者长谷川庆太郎。
从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
从90年代日本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主讲:靳琳(091207)小组成员:李彬(091221)刘文成(091225)贾薇(091206)宋绍彤(091215)孙晓辰(091216)杨美(091217)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一、日本经济危机爆发背景60、70、80年代日本经过30年的发展,创造出了惊人的“日本速度”80年代,日本制造的汽车和电器在全世界通行无阻;东京225指数达到了惊人的38915点;东京地价达到顶峰;银行开始追着企业放贷;日本成为美国国债最大持有国;三菱公司以14亿美元购买了美国国家象征——洛克菲勒中心……1985年5月日本签署了以日本银行不得过度干预外汇市场为中心的《广场协议》,日元开始升值。
日元值钱的信心膨胀,大规模国际热钱涌入,日本经济蓬勃发展,促进房地产市场火爆异常,股市疯涨。
二、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⑴经济增长持续低迷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迷,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⑵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攀升,工业生产下降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谈日元汇率政策转变及对中国的借鉴
谈日元汇率政策转变及对中国的借鉴影响日元汇率政策的主要事件“尼克松休克疗法”和日元投机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陷入长期的通胀和赤字。
1971年8月1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了一系列改善收支状况的措施,包括单方面终止黄金可自由兑换。
德国在1967年升了币值,日本仅是放松了资本流出控制并使进口商品和劳务进一步自由化,这些举措对缓解日元低估远远不够。
很快就被迫放弃固定制度。
日元兑美元马上由360:1升到了340:1,虽然进行了很严重的外汇市场干预,但是在当年年底还是升到了315:1,并且在东京市场上货币的投机十分严重。
1971年12月18日,各国经磋商达成协议,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下调7.89%,其他货币兑美元汇率也要做出调整,特别是日元需要调整16.88%,调至308:1。
为抵消日元升值带来的通紧的冲击,日本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日本银行将贴现率降至战后最低水平,从1970年的6.25%降至1972年的4.25%。
货币供应量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增加,政府还用扩张性的预算来进一步的刺激经济。
虽然付出了如此努力,1973年2月日元最终还是与其他货币一道实行浮动汇率制度。
然而当局忽略了利用高度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抵制汇率灵活性必将导致通胀。
终于,日本于1973年前期出现了加速通胀,虽然此后马上提高了贴现率,但为时已晚。
石油危机前夕,1973年9月消费物价指数年增长率达14%。
石油危机使通胀加剧,1974年最高时达24%。
而后财政、货币政策紧缩与经济急剧减速相伴,1974年出现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首次负增长。
美日贸易摩擦:市场开放或日元升值20世纪60年代日美开始有贸易摩擦,起初只是纺织品、钢铁、电视机。
但到80年代日美贸易摩擦变得日益激烈。
日本对美国汽车出口实行自愿出口限制,对美国半导体出口规定数额。
然后,贸易摩擦的范围扩展到了金融领域。
20世纪80年代早期,日元/美元委员会在美国的要求下成立来刺激资本流入日本从而有助于日元升值。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
日本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借鉴第一章:日本经济模式的概述日本经济模式是指战后日本经济所采用的一种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日本经济模式不但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一度被认为是其他亚洲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发展的借鉴之一。
然而,由于日本经济在1980年代晚期爆发的泡沫经济危机和1990年代中期爆发的金融危机,导致日本经济模式走向了瓶颈。
第二章: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其优劣势2.1政府的干预和支持日本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政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等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支持。
这种干预和支持的结果是,日本政府成功地推动了许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包括钢铁、化学、电子和汽车等行业。
2.2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主要采用“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的策略。
企业通过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来提高效率,并通过各种合作方式来实现产业链的优化。
这种模式的结果是日本重工业的高度发展和制造业的强大。
2.3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日本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非常注重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并承担企业社会责任。
这种关系建立在双方的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使得企业更加稳定和创新。
同时,企业也通过本土化和社会责任的承担来获得政府和消费者的支持。
2.4优势和劣势日本经济模式的主要优势在于政府的干预和支持、企业的规模经济和紧密合作以及长期稳定的劳动关系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提高生产率和效率,有效地攻克技术难关。
然而,这种模式的劣势在于内部创新和激励不足、固化的公司结构和管理、国内市场的垄断问题等。
这些问题一度成为阻碍日本经济发展的难点,直到今天仍然存在。
第三章:日本经济模式的对中国经济的借鉴3.1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对于中国而言,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日本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作者:高子祺来源:《时代金融》2020年第23期摘要:中国自实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保持了近4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一样,目前也面临贸易摩擦、人口老龄化、房价上涨、后工业时代来临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探究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经济发展历程对我国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文首先从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条件下日本央行采取的货币政策;其次,着重比较了中日经济发展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最后,基于货币政策与金融环境视角,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泡沫经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金融体系一、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状况及对应政策(一)“窗口指导”推动经济繁荣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大力发展制造业、培养高素质人才且拥有较为廉价劳动力,再加上美国扶持等政治因素使经济迅速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此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不断超过货币供应量,当时的货币政策以限制性金融政策为主,仅通过传统的货币政策调整官方贴现率难以控制银行的贷款活动,于是日本央行采用了“窗口指导”工具,通过对贷款数量和投向控制来直接影响银行的信贷。
自1957年至1973年间,该政策对于日本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促使日本创造了令人惊讶的“日本速度”:在1968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联邦德国,成为第二号经济大国,在1978年GDP增速更是高达40.5%。
(二)扩张性货币政策促使泡沫经济形成1984年,日本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增长开始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大量国际资本涌入日本市场,企业融资方式变得多样化。
一方面公司融资从银行贷款向发行公司债券转变,以欧元贷款为代表的外币“冲击贷款”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非银行贷款也在高速增长,“窗口指导”无法区分每一笔贷款是基于稳健的经济活动还是投机性投资,导致日本央行控制银行贷款的能力直线下降。
1985年,日本与美英法德签订的“广场协议”使日元在国际市场上大幅升值,同期美元开始大幅降息,为了保持汇率稳定,日本央行实施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在1986年1月至4月,连续三次降息,利率从5%降到了3.5%。
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
浅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借鉴意义【摘要】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经验对中国经济具有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概述入手,探讨其对中国经济的启示,以及货币政策在经济调控中的关键作用。
通过分析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中国可以学习其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通过对比日本的经验,中国可以更好地调整货币政策,有效应对经济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和稳定发展。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经验对中国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值得深入研究和学习。
【关键词】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中国经济,借鉴,启示,经济调控,重要性1. 引言1.1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概述在20世纪的90年代,日本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即所谓的“泡沫经济破裂”。
这场危机导致了资产价格的急剧下跌,银行业出现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
日本央行采取了超宽松的货币政策,即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等手段,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日本还实施了一系列的财政刺激政策,包括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措施,以提振经济活力。
尽管当时部分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政策执行上存在不足,加之一些结构性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日本的经济复苏进程一直较为缓慢。
不过,这段经验对于其他国家具有借鉴意义,包括中国。
通过分析日本90年代的货币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以及有效应对经济危机的策略。
2. 正文2.1 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启示日本90年代货币政策的启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日本在90年代实施了大规模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和增加货币供应来刺激经济增长。
这为经济的复苏提供了重要支撑,显示了货币政策在应对经济衰退和促进增长方面的有效性。
日本的货币政策在发现通胀压力不大的情况下,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措施,为实现全面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机遇。
从日本90年代经济危机看中国现存经济问题
第二次
1987-1988
第三次
1989-1990
Page 15
日本经济危机 对中国的
启示
中国的现状
建 议 日 本 扩 大 内 的 金 融 政 策
持 低 利 率 和 宽 松
要 求 日 本 继 续 保 润
赚 取 日 圆 升 值 利
企 大 量 潜 入 日 本 ,
主 导 产 业 的 选 择 失 误
落 后
企 业 管 理 和 经 营 模 式 的
财 政 政 策 失 误
货 币 升 值 失 误
主 观 原 因
回
财政政策失误
日本采取的措施
政府鼓励发展短期效益并不明显的文化产业 日本大力淘汰耗能产业, 日本大力淘汰耗能产业,同时以政府投资带动 扶植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 扶植循环经济与环保产业,终使之成为新的经 济增长点 鼓励大企业把产业链中低端部分向海外转移 大财团强强联合, 大财团强强联合,走资本集约化道路 ……………
1985 日元开始生值 1986大量资产进入房地产 大量资产进入房地产 1987日本房价飙升三倍 日本房价飙升三倍 1988房价下降地王拉升房价 房价下降地王拉升房价 1991房价再次下降楼市崩盘 房价再次下降楼市崩盘
2005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年人民币开始升值 2006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 2007房价飙升 房价飙升 2008房价下降地王频出 房价下降地王频出 …………..
3 银 行 倒 闭 , 坏 账 增 加
升
生 产 下 降 , 失 业 率 攀
日本90年代末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启示
6.出口导向型经济
中国(过去十年)和日本(80年代)的经济都受益于出口导 向型增长,而内需不足。
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总额从2000年的4%上升到2012 年的11%,超过了日本的峰值水平(1986年出口占全球的 9.8%)。
中日出口贸易额占GDP的比重对比
7、资金外流
• 国内投资环境恶化,2011年6月,一批批中国投 资客已络绎成为加拿大温哥华等地的房地产投资 者与美国加州豪宅、酒店、旅馆的买家。
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的日本房 产泡沫,也存在着重现于中国经济的可能性。
日本泡沫破裂前背景VS中国现状
经济状况
国家政策 民众心态 国际背景
泡沫破灭前的日本
现在的中国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贸易顺差 日元大幅升值(自愿)
GDP(4%—9%) 调利率前居民储蓄率高
贸易顺差 人民币逐步升值(被迫)
GDP(7%—10%) 居民储蓄率高
但奥运会结束后经济出现了放缓,于是日本政府决 定发行战后的第一次建设国债刺激经济,在这期间,有 不少大企业合并,同时私家车和彩色电视快速普及,日 本国民的所得水平快速提高时称伊奘诺景气。
可见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正确引导。
科教兴国
二战结束后,在美国占领军的监督下,日本进行了历史 上的第二次教育改革。这次教育改革至今历时了约六十 年的时间,是继明治维新时期第一次教育改革后的又一 次全面的、彻底的教育改革。此次教育改革,培养了一 大批适应技术革新需要的熟练劳动力和中、高级科技人 员,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推动了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
同时,货币政策改变,利率下调时,民众把钱存在银行已是不合算。 更愿意把钱拿出来购买实物(比如说黄金),这样就会导致在某一方面消费 过热,物价上涨。不利于经济维稳。中国最近的淘金热和当时的日本如出 一辙。
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经济的通货紧缩:对中国的启示来源:国际经济评论作者:肖耿日期:2012年01月27日--------------------------------------------------------------------------------文章内容:前日本大藏省财务次官 原英资教授最近在中国社科院的演讲中,将日本的经济问题归因于日本的二元经济结构:规模庞大,但效率低下的国内经济;规模小,但具国际竞争力的出口部门。
他认为,中国经济与日本有不少相似之处(参阅《日本为何难以推进结构性改革》,载《国际经济评论》,2002年第2期──编者注)。
本文试图分析日本的泡沫经济及其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
原英资的二元经济分析延续了麦肯锡[1](Mckinsey)2000年的一份有关日本经济研究报告中的分析框架。
报告分析说明,日本工业中的最优秀部分,包括汽车、钢铁、机械工具及电子消费产品等行业的生产率水平高于国际竞争者20%,但这些行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0%。
而占国内生产总值90%的其它部门,生产率水平要比美国同行低63%。
尽管日本的出口非常成功,但其对外贸易部分只占GDP的18.8%,中国却高达47%。
一、日本的战时经济体制日本是亚洲各国中首先对西方开放的国家,始于明治维新时代。
但它现行的经济与金融结构则与1937-1945年间为战争服务而建立的所谓战时经济体制有极大的关系。
[2]这种体制的特点是,一些财阀组成卡特尔,以主银行制度支援,并采用终身雇佣制。
卡特尔受到保护,免受外来的国际竞争,因此可以对兵工和造船业进行大规模投资,扩充日本的军力。
贸易商社(像伊藤、丸红等)专门从事进出口业务,扩张日本的海外销售网路,购买必需的进口品,渗透出口市场。
战时经济制度运转得很有效,它很好地实现了国家的目的。
卡特尔集团及主银行体制保证了企业和经济的稳定,使工人得到了终身雇佣并在退休后老有所依,也给了政治家和官僚体制极大的权力,能够动员国家的资源为战争服务。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衰退的原因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陷入严重萧条,日本舆论称之为“失去的十年”。
本文以翔实的数据剖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诸多因素,随后对日本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给予了分析及评价,并指出了在现阶段金融危机的国际大背景下,重新审视日本经济政策,探究其对我国经济腾飞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日本经济衰退因素启示引言20世纪90年代日本经济的衰退,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从各个方面探寻其长期低迷的原因。
1992至2001年的10年间,日本实际GDP年均增长率仅为1.6%左右。
2001年,日本经济再度出现0.6%的负增长。
做日本经济辉煌时期引起世界瞩目一样,日本10年来的经济低迷,也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方面足因为日本身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它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国际贸易、金融、投资等有着多方面的影响,但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日本的实践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经济问题。
随着日本经济的复兴与增长,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日本已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地位的变化,造成日本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急剧变化。
日本与欧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日益尖锐,日本的产品出口更加困难。
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欧美国家进一步加强了对贸易的限制措施,要求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并采取反烦销、使日元升值等措施,以减少日本对欧美国家的贸易顺差。
特别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英、法、西德和日本5国财长和中央银行行长达成降低美元汇价的《广场协议》后,日元升值如脱经之马,一发而不可收。
1985年,原来1美元兑换263日元,当年即降到200日元以下,1986年又降到152日元,1987年更进一步降到121日元。
两年间日元升值1倍以上。
这一状况给日本出口企业带来巨大困难,有的不得不宣布破产,使日本的出口能力大大下降。
一、衰退因素探究像自然界一切事物一样,日本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有其客观必然性。
第一,企业生产能力过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f1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0-02 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发展的巅峰时期,日本经济出现战后繁荣。
以日美贸易为主导的进出口贸易为日本带来了巨大的贸易盈余,也导致日美间贸易摩擦加剧。
为了解决美国因美元定值过高而导致的巨额贸易逆差问题,日本于1985年签订了“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由此拉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序幕。
日元升值导致了1986年秋日本经济的短暂衰退。
为了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日本政府将利率由原先的5%调低为创纪录的2.5%,同时广义货币增长率也已经升至12%。
但是在之前的日本经济战后繁荣时期日本企业设备投资率已经持续多年处于高位,过剩的资金无法被生产领域吸收,于是转换成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
资产价格在乐观预期作用下水涨船高,“泡沫”越吹越大,加之自80年代初实行的金融自由化措施,短短数年间,上述资产价格竟一下涨了3倍多。
当日本政府意识到资产价格膨胀的严重程度时,又一下将利率调高到4.25%,并出台多项限制投机的政策,导致资产价格暴跌,“泡沫”崩溃。
金融体系在遭到重创的同时,也进一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后因担心经济持续衰退,日本货币当局又重新动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利率持续下调直至极端的“零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但是收效甚微。
日本政府又试图动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结果非但未让情况好转,反倒使得日本政府债台高筑。
通过上述对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左右时间点上货币政策的调整的概括性描述,我们已经能基本感受到从泡沫出现之初,一直到泡沫崩溃,日本政府的政策一直都是“急转直上”、“急转直下”,可以说日本经济泡沫的快速崩溃以及后面的长期萧条和这种过急过猛的货币政策导致的日本经济“硬着陆”有很大关系。
下面我们就来进一步分析一下这其中货币政策的内容、效用和得失。
一、“泡沫”形成与破灭时期的货币政策(1980s中期―1990s初)
经济学上一般将泡沫经济认为是资产的价格(股价、地价)偏离物价上升的经济现象。
在上述时期,日本政府为了配合美国的政策调整,也考虑到日元持续升值对日本经济的不良影响,从1986 年1月到1987年3月,日本银行的官方利率相继下调了5次,一口气从5%降到史无前例的2.5%。
这是日本历史最低水平利率,也是当时国际最低水平利率,并被保持了两年多。
这一货币政策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当时这一失误性的扩张性货币政策主要是为了满足美国的要求,同时日本国内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一旦日本提高利率,美元就会崩溃。
事实上,即便是为了迎合美国的需要,也完全不必要如此快速地下调利率。
这样做很容易使资本市场上短期就出现大量过剩资金,生产领域根本无法吸收,这些资金很快就会变成热钱冲高资产价格,造成虚假繁荣。
而这种虚假繁荣制造的虚假乐观预期又会进一步刺激资产价格的抬升,吹大泡沫,使得泡沫破灭之时情况异常惨重。
这有点类似于大萧条时候的情况,只不过出现萧条的原因不同:一个是市场的失灵,一个是政策的失误。
另外从统计数据上来看,1987年3月将利率由3%降到2.5%是完全不必要的,因为日本经济在1986年11月就已经探底,这样做根本起不到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只会让泡沫经济更加“泡沫”。
更可笑的是这样的低利率居然还维持了两年,根本就是在给泡沫经济足够的时间发酵。
(个人对于日本政府当时的这一做法完全不能理解,即使一开始的降息能够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也完全不需要用力如此之猛,而且经济数据摆在那里,不可能抛开数据做决策。
个人拙见,认为有这几种可能:一是日本国内官商勾结非常严重,很有可能是当时有一部分大的官商已经意识到了经济的泡沫已经不可避免,与其到时候一起被打倒,不如现在故意让泡沫吹足够大,方便自己抄底。
这种可能可以参照美国1929大萧条的情况。
当时胡佛即便笃信市场的作用,也不可能在面对如此严重的经济衰退时还无动于衷。
个人猜想很有可能是当时的主要资本家和利益集团和胡佛之间已经有了相互承诺,因为萧条其实正是大资本家进一步攫取财富的好时机。
事实上任何经济困境中大资本家都是能够获利的,当然具体展开去又有很多具体的原因可以分析了,这里不是主要问题,略去不表。
二是美国方面通过某种方法故意使日本政府这样做,
这样才好彻底把日元打倒,而事实上日元确实至今也没爬起来。
经济萧条之后美国就更容易趁虚而入,掌握日本,从而进一步控制东亚。
)而在泡沫达到了可以说是惊人的程度之后,日本政府的政策又180度大转弯,利率短时间“高歌猛进”,泡沫快速崩溃,经济“硬着陆”。
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的货币政策非常不合理,日本经济的“大起大落”很大程度上都是拜失败的货币政策所赐。
二、日本后萧条时期的货币政策(1991以后)
泡沫崩溃之后,日本政府在经济政策上依旧执迷不悟,还是一味地使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还有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当局“扩张”的力度很大,不过果然没什么效果,贷款量不仅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
据分析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银行必须处理大量坏账并满足巴塞尔委员会的资本充足率要求,资本不足的银行已不敢再发放贷款;二是因为经济衰退,日本公司利润下降,投资者不愿购买认股权证债券,公司融资成本上升。
两方面原因综合起来,公司最终还是选择压缩投资。
经过两年的衰退,日本经济好不容易有了点复苏的迹象,不想受日元升值影响,日本经济又陷入停顿,于是没什么办法的日本政府不得不又出台新的一系列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自1999年2月起,为应付经济停滞和严重的不良债权问题,日本银行采取了所谓“量的缓和”措施,将无担保短期借贷的隔夜拆借利率诱导至0%的水平,即采取了所谓“零利率”政策。
1999年2月,日本央行干脆直接实行“零利率政策”。
可惜1999 年日本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不仅没有增长,反而呈现出一种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利率与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之间原本应存在的二者之间的高度负相关关系已不复存在,预示着日本货币政策系统内部已出现问题。
这从1980s中期就开始减息政策始终就没给日本经济带来什么好结果,却还一直发展到了“零利率”的程度,确实值得反思。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政府的货币政策缺乏连续性。
96年注入的援助资金97年就停了,98年又注资救市,这种反复无常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对市场信心是一种挫伤,也使得不良债权问题越来越严重。
经过两个时期货币政策的分析,我们基本可以看到这一时期日本政府的宏观政策基本上是抓住一个方法就过度使用,直到用废为止。
而这样恶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宏观调控形同无物,调控效果为零。
中国的经济可以说很多地方都和日本有惊人的相似,借鉴日本经验对中国经济发展无疑是有益的。
下面我就谈一谈个人的一些
拙见。
第一,中国目前也面临着经济泡沫的风险,从房地产就能看出来。
这个观点已经被喊过多年,不过中国一直也没真的像日本那样泡沫,主要原因当然是因为中国房地产的高价并非主要是由投机导致的,而是由于土地成本过高,这和日本泡沫时期的高价原因是不同的。
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中国一直没像日本那样只知道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基本稳健,这一点很重要。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维持市场稳定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果盲目地采取扩张或紧缩的货币政策,结果估计会跟日本差不多。
当然采取怎样的货币政策是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来决定的,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无论采取哪种货币政策,不到万不得已,都不能用力过猛,而要逐步推进,否则极有可能会面临经济“硬着陆”,而“硬着陆”一般来说也不会是什么好事情,中国价格闯关的时候就已经体验过了。
我觉得李克强说的“不摸高也不探底”还是很有道理的。
维稳和助信心,这应是中国货币政策制定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目标,也是执行过程中非常需要注意的点。
第二,从货币政策调控经济的方式来看,除了从央行自身出发,适当动用利率工具之外,更应注重从银行和资本市场两个角度来调控。
因为如果就单一的从央行角度出发,手段就相对单一,很有可能会导致宏观调控手段的过度使用。
一旦用废,货币政策系统内部就很有可能要出问题。
让宏观调控政策更多地贴着市场走,这应该是相对比较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
第三,防范汇率变动风险。
日本的泡沫说到底都是由“广场协议”的日元升值开始的,后续的货币政策也基本是被日元牵着鼻子走。
中国现在也面临着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感觉情
形和当年的日本很像。
不过现在中国还是基本顶住了压力,没有让人民币过快升值,但是也不可不防范汇率变动的风险,尤其是我们还捏着大把的美元。
如果中国处理得好的话,非但人民币不会被打倒,还很有可能会成为世界货币。
当然这是美好的愿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