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晏几道、秦观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晏几道、秦观词艺术风格的异同
摘要:从传统的观点看,小晏与秦观,同属婉约派词人的代表作家,两人自有很多可比性:他们基本上是同时代的人,且在词的创作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处。
但这种相同,只是外在倾向相同或相近的同一流派的作家本文分析了小晏与淮海词艺术风格上的异同,认为其词作在同显凄婉与闲雅之处又各具特色。
一、同显凄婉的艺术风格
晏几道、秦观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他们把悲苦的人生注入词中,使得词风中有伤心与婉约两种特质,合而形成了凄婉的艺术风格。
先看晏几道的词作《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一词,眼前残留的旧香残粉还似当初那般停放,眼前的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思绪,由此惹起主人公的回想。
物是人非,词人“恨”人情淡薄,但“恨”字加上“不如” 二字便让人不觉这“恨”是撕心裂肺的直露,而透露着淡淡却深入人心的悲伤。
春天还有许多书信,可口久情薄,秋天时便所剩无几了,缓缓道来音信渐少的愁苦,殊让人觉得怨而不怒,含蓄备至。
裳凤冷,两人的鸳枕之剩孤单一人枕着入睡,独处的心境只能借酒来消除,纵使有梦魂可解之愁苦可梦魂都是虚无的,更何况能够使梦魂存在的梦境也是没有的,亦觉哀而不伤但词人内心却是悲怜与苦闷。
此词层层深入,用婉致的语言把思忆之情,怨恨之痛抒发到无可回旋的余地,用淡语写出深味,让人体会到别样的思人愁苦。
秦观词中也同样透露着凄婉。
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一词,词人即将离京前,重游故地,满心凄怆的写下此词。
丝丝杨柳在微风中摆弄着柔枝,本是和暖柔美使人心情平缓之景,却没能使词人心情愉快反而碰触到了他愁苦的心情,紧跟着到来的是离愁忧苦与难以抑制的眼淚,这是因为他回想起了过去依依惜别之时,轻柔随风浮动的杨柳扰乱着他的心绪,“离忧”与“泪”积聚在他的心中。
当时的碧野朱桥仍在,只是已物是人非,面对“人不见”和缓缓空逝去的流水,徒增了词人的伤心。
词人感慨青春年华匆匆逝去不为谁而停留,面对即将离京前途迷茫的现实,词人没有哀嚎抱怨而只是自问自叹,问这悠悠不尽的离愁何时才能停止,“飞絮落花时节一登楼”九个字凝结着作者的凄咽,原以为他会登楼之后放声高呼,措辞激烈,但事实并非如此。
词人巧妙化用李煜词句,把春江化作眼泪想要尽情发泄他的愁苦,却终未道破,而以“流不尽,许多愁”作结。
此词确是古之伤心人用愁苦的心灵去构建出的伤心凄婉之境,让人读后感同身受,痛彻心扉。
二、同具闲雅的词作风调
首先,二人词作都保持了词的本色且都具有风调闲雅的特色。
二人同处在柳词盛行,苏词风靡的时代,民间盛行有井水处便歌柳词,文人士大夫中则更倾向于以苏轼及其门徒们为代表的主张以诗为词的主张,注重词的士大夫化。
在两股主流风格的影响下,晏、秦却依然坚守着小词本色的阵地,用含蓄的语言表达深
刻的主题情感,变词的艳美为清丽妍美之调,勾绘出了隽永淡雅的意境。
如晏几道的《鹤鸽天》中写到“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拼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词中描写的是酒筵的繁盛与歌女的美艳,词人本可直接写出,但他却没有,而用“彩袖”代指“美人”去捧美酒,把美酒也换成“玉钟”。
“舞低”二句极工致同时小晏又让歌舞之酣畅落脚在闲雅的“月”“风”二字上,使得极具雍容华贵之气。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也把怀人的深情写的含蓄蕴藉。
再看秦观的“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整首词用“漠漠”、“轻寒”、“淡烟”、“飞花”、“丝雨”等含蓄轻柔的语言营造出了幽微淡雅,闲逸恬静的境界。
秦观写出的爱情也不是你侬我侬,词语橄丽,而是淡雅有致,强调爱情的坚贞与长久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其次,晏、秦词的闲雅风调还与他们的性格身世及用小词寄托人生感慨有关。
二人皆为气质纤柔之人,当其遭遇人生中的重大变故或打击时常会沉浸其中,无法用豁达之心去面对人生的沉痛,这时的小词在美女与爱情的掩饰下将人生中的悲苦幽怨之情写入词中,使得其词多为苦境悲情,托兴娟秀增加了词作的内涵也更突显了他们词作闲雅风调的特色。
小晏经历更多的是人生的繁华与衰败,所以他也似秦观,写儿女情长,但其中寄托的是人世沧桑沉浮,光阴流转之快的感慨。
“一曲啼鸟心绪乱,红颜暗与流年换”写出了满腹光阴易逝,流年暗换之感;“朝落暮开空自许,竟无人解知心苦”道出了他内心之苦闷无人能懂,只好寻求另一种道路以自我安慰。
在梦中回忆过往的美好,用梦去填塞现实中的苦涩。
秦观仕途上的打击与波折对他的心灵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这种痛楚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直接抒发,只能借助小词婉转抒内心之痛。
秦观在应试落第,一事无成之时感慨“漫赢得青楼、薄幸名存”;面对将要被贬滴的命运,一种无以名状的凄楚正啮噬着他的心,发出了“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的感唱;“苦恨东流水,桃源路、欲回双桨”也抒发着他贬滴时的忧伤。
三、各自风格
晏、秦的词作风格都清新雅致,柔美凄婉,在宋代词坛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但由于各自身的特点,使得词作又具有各自独特的艺术风格。
郑骞《成府谈词》中评:“小山词伤感中见豪迈,凄凉中有温暖,与少游之凄厉幽怨异趣,小山多写高堂华烛、酒阑人散之空虚,淮海则多写登山临水、栖迟零落之苦闷”。
晏几道的词主要承袭晚唐五代时的花间派词人,他的词以小令为主,在创作中常以诗句手法入词,诗讲求抑扬顿挫、意境开阔,这也就增添了小晏词中的豪迈之感。
他将前人的诗句化入词中,了无痕迹,却增添了词的意境。
在词中他还常常使用对句,增强词的韵律感。
以诗法入词在表面形式和艺术风格上都促成了
小晏词“清壮顿挫”的艺术风格。
晏几道贵人暮子的身份与他父亲词作的风格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他的身上有上层社会的局限性,他的眼中也全是繁华的往昔与富贵,正如他在自序所说,他的词意在“析醒解慑”、“期以自娱”,所以多从追忆入手去求得精神的慰藉,艳丽残旧的环境和暗淡凄凉现实之间的对比,常常出现在他的词中,从而他的词便产生了哀感顽艳的艺术风格。
秦观的词柔情曼声、清新婉约。
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自然会受到苏轼“以诗为词”的影响。
从他的身世经历中我们知道,他的词中夹杂了许多仕途经历的悲叹与人生坎坷的感慨。
文学即人学,是作者人生经历与心灵的反映,秦观把颠簸的人生经历映射到词中,让小词的柔美过渡到了凄美,使得词中渗透了一种凄厉之感,这感慨完全是他生命的凝结。
所以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评“少游词境最凄婉。
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
秦观让小词呈现出的柔美意境变得凄厉,这也正是秦观词作不同于晏几道而具有的自身的风格特色。
参考文献
[1]张草纫.二晏词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6.
[2]徐培均.淮海居士长短句笺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05.
[3]陈姝.试评晏儿道与秦观词的“伤心词”[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